第八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美学特征 1、纪念性 中国古代雕塑,都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
要而创造的,要求言简意赅、启人深思,要 求一眼就看到其意境。如马踏匈奴。 2、象征性
中国雕塑艺术也运用了这一“托物言 志”,“寓意于物”的象征手法,其意义不 仅仅是为了表现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以这些 事物为依托,进而表现人的意念,烘托意境 和气氛。让人产生联想,开拓思维,激发意 志。
料。
(2)研究人类历史的珍贵的资
.
2、建筑雕塑 附着在建筑
物表面或衬托在 主体建筑的雕塑 作品。建筑中的 雕塑与建筑本身 是对立统一、相
得益彰的。
.
3、环境雕塑 为了美化城市和环境形象而建立的雕塑
作品,常出现于城市广场和公元内。 不论在何种环境中,雕塑都置身与一定
的三度空间的环绕之中,都有一个如何与周 围外在环境取得和谐统一的问题。
现代雕塑中,钢管、塑料等工业产品也 成为雕塑的材料。
.
(三)功能性雕塑(根据社会功能来区分)
1、纪念雕塑
为了纪念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而 建立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常被用来作为政 治统治的工具;总是体现特定时代一定阶级 的信仰、崇拜,或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 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
价值:(1)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
拿雕塑艺术和其他艺术种类进行比较 得出雕塑的总体特征。
.
1、立体造型 (与绘画艺术相比较) (1)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 (2)人们可以从不同距离和角度来欣赏同 一雕塑作品,获得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可 能是对立的形体感觉,获得多样化的审美 感受和审美愉悦。 (3)可以与其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利用自 然背景、光源投射而更好地体现雕塑的内 容和意义。
.
2、静态再现(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 艺术相比) 雕塑不适合于表现事物的运动过程,它是 抓住表现对象的瞬间动作和表情来刻画、 雕塑静态、凝固的艺术形象,其运动感只 能借助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从形象的动势中 感觉出来。 3、人物形象(与文学相比) 雕塑也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它的主要造 型。——黑格尔
.
二、中国雕塑的美学特征 (一)历史 1、先秦春秋战国,附属于当时的实用工艺,如陶器、
玉器、青铜器的制作;古朴,狞厉 2、秦汉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雄旷与生机 3、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占了重要地位;阳刚与阴柔 4、唐代,我国雕塑艺术更为成熟;成熟与圆融 5、宋代,相对比较文弱与温婉 6、明清走向低潮; 7、现代,和西方雕塑艺术界限越来越淡化,形成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
(二)中国雕塑的四个集群 1、陵墓集群 2、宗教集群 3、建筑装饰 4、工艺集群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主要 集中在陶俑、陵墓雕刻、佛教造像三 个方面。
.
不同材质雕塑的审美效果
雕塑材质
特性
审美效果
大理石 青铜 木料
光滑、洁白,具有 用来雕造女像会有 半透明和柔软的特性。优雅、高洁之感
表面粗糙,颜色较 强劲,有力,凝重,
暗
浑厚的感觉
大都是小型雕塑 古拙、朴素
.
在中国民间泥塑中,近百年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在江南是“惠山泥人”,在 北方是天津的“泥人张”。
从浮雕体积(厚度)压缩的程度、形体 凹凸的高低厚薄程度不同,又可将浮雕分为 高浮雕和浅浮雕(也称低浮雕、薄浮雕)。
压缩后形体凹凸在圆雕二分之一以上的 可称为高浮雕;压缩后形体凹凸不足圆雕二 分之一的可称为浅浮雕。
.
.
昭陵六骏
.
3、圆雕与浮雕的审美差异
形式特征
观赏方式
观赏效果
圆雕 三维的完全立体形 角度可以不断变 完整性、生动
.
一、概念: 雕塑是以耐磨性和可塑性较强的物质
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静态和瞬间地再 现客观物体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它 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故称 为雕塑。
“雕”就是减,将材料如石块、木材等 以雕、刻、削的方式将不必要的地方去除, 从而得到立体的形象,这是一个剥离的过 程。
“塑”就是加,以可捏塑的材料如黏土、 石膏、水泥等渐次添加堆积揉捏浇铸成为 立体的形象。雕塑的要素包括形体、空间 感、质感、光感。
象
化
性
浮雕 凹凸对比的半立体 固定角度和稳定 静态性、纪念
形象
的视域
性
.
(二)雕与塑 雕塑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工具的打制加工,
最早的雕塑艺术是融合在实用性的石器工 具和泥塑陶器中。
按照制作方式和材料的不同,雕塑可以 分为雕刻(以金属、木、 石作材料,如石雕、 木雕、玉雕等)和塑 造(以粘土等作材料, 主要是泥塑)两种。
(1)形式上的和谐,即线条的纵、横、 曲、直,构图的疏、密,以及体积、高度、 面积等因素与周围环境的和谐;(2)内容 上的和谐,即雕塑的主题,它所表现的情绪, 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
.
校园雕塑
.
第二节 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总体特征 我们欣赏雕塑艺术时,不必拘泥于雕
塑分类,而要从作品形态和形式特征上去 把握各种雕塑类型的艺术神韵。
在于一定空间环境中,不附着 在任何背景上的雕塑作品,观 众可从四面八方每一个角度 去观赏它,获得丰富的感受,以 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
.
.
2、浮雕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类型, 是在平面上雕出或深或浅的凸出的图象。它 更适合于表现有情节性的群众场面,常用在 大型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它与圆雕最大的不 同点就是观众不能从四周观看,只能从正面 欣赏。
.
二、雕塑艺术的特点(优越 性) 雕塑三维空间的实体 性,可使人直接了解形象 处于空间中的具体性、可 信性,而且随着欣赏者视 角与距离的变换,常常能 够带来极其多样的美的感 受(如立体感、质量感、 力度感、动感等),具有 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三、雕塑的形式(分类) (一)圆雕和浮雕(根据造型 来划分) 1、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 体的,它独立地、实在地存
第七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
.
第一节 雕塑的艺术特点与形式
旅游中常见的雕塑主要有两大类: 1、宗教雕塑,主要以佛教为题材的
石壁造像、石窟雕塑和彩塑,以及寺 庙内的木雕、泥塑、铜铁铸佛等;
2、陵寝墓园的雕塑,地上部分有石 人、石兽,地下部分有陶制的陪葬俑 (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多具有森严、 神秘的色彩。
.
3、装饰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国绘画和雕刻
大师们总是无意于复制人物或动物的自然 形态,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而 是刻意将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某种情感、 趣味和审美理想寄托在创造性的形象中。 4、假定性(中国雕塑艺术的高明之处)
(三)美学特征 1、纪念性 中国古代雕塑,都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
要而创造的,要求言简意赅、启人深思,要 求一眼就看到其意境。如马踏匈奴。 2、象征性
中国雕塑艺术也运用了这一“托物言 志”,“寓意于物”的象征手法,其意义不 仅仅是为了表现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以这些 事物为依托,进而表现人的意念,烘托意境 和气氛。让人产生联想,开拓思维,激发意 志。
料。
(2)研究人类历史的珍贵的资
.
2、建筑雕塑 附着在建筑
物表面或衬托在 主体建筑的雕塑 作品。建筑中的 雕塑与建筑本身 是对立统一、相
得益彰的。
.
3、环境雕塑 为了美化城市和环境形象而建立的雕塑
作品,常出现于城市广场和公元内。 不论在何种环境中,雕塑都置身与一定
的三度空间的环绕之中,都有一个如何与周 围外在环境取得和谐统一的问题。
现代雕塑中,钢管、塑料等工业产品也 成为雕塑的材料。
.
(三)功能性雕塑(根据社会功能来区分)
1、纪念雕塑
为了纪念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而 建立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常被用来作为政 治统治的工具;总是体现特定时代一定阶级 的信仰、崇拜,或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 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
价值:(1)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
拿雕塑艺术和其他艺术种类进行比较 得出雕塑的总体特征。
.
1、立体造型 (与绘画艺术相比较) (1)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 (2)人们可以从不同距离和角度来欣赏同 一雕塑作品,获得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可 能是对立的形体感觉,获得多样化的审美 感受和审美愉悦。 (3)可以与其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利用自 然背景、光源投射而更好地体现雕塑的内 容和意义。
.
2、静态再现(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 艺术相比) 雕塑不适合于表现事物的运动过程,它是 抓住表现对象的瞬间动作和表情来刻画、 雕塑静态、凝固的艺术形象,其运动感只 能借助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从形象的动势中 感觉出来。 3、人物形象(与文学相比) 雕塑也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它的主要造 型。——黑格尔
.
二、中国雕塑的美学特征 (一)历史 1、先秦春秋战国,附属于当时的实用工艺,如陶器、
玉器、青铜器的制作;古朴,狞厉 2、秦汉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雄旷与生机 3、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占了重要地位;阳刚与阴柔 4、唐代,我国雕塑艺术更为成熟;成熟与圆融 5、宋代,相对比较文弱与温婉 6、明清走向低潮; 7、现代,和西方雕塑艺术界限越来越淡化,形成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
(二)中国雕塑的四个集群 1、陵墓集群 2、宗教集群 3、建筑装饰 4、工艺集群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主要 集中在陶俑、陵墓雕刻、佛教造像三 个方面。
.
不同材质雕塑的审美效果
雕塑材质
特性
审美效果
大理石 青铜 木料
光滑、洁白,具有 用来雕造女像会有 半透明和柔软的特性。优雅、高洁之感
表面粗糙,颜色较 强劲,有力,凝重,
暗
浑厚的感觉
大都是小型雕塑 古拙、朴素
.
在中国民间泥塑中,近百年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在江南是“惠山泥人”,在 北方是天津的“泥人张”。
从浮雕体积(厚度)压缩的程度、形体 凹凸的高低厚薄程度不同,又可将浮雕分为 高浮雕和浅浮雕(也称低浮雕、薄浮雕)。
压缩后形体凹凸在圆雕二分之一以上的 可称为高浮雕;压缩后形体凹凸不足圆雕二 分之一的可称为浅浮雕。
.
.
昭陵六骏
.
3、圆雕与浮雕的审美差异
形式特征
观赏方式
观赏效果
圆雕 三维的完全立体形 角度可以不断变 完整性、生动
.
一、概念: 雕塑是以耐磨性和可塑性较强的物质
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静态和瞬间地再 现客观物体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它 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故称 为雕塑。
“雕”就是减,将材料如石块、木材等 以雕、刻、削的方式将不必要的地方去除, 从而得到立体的形象,这是一个剥离的过 程。
“塑”就是加,以可捏塑的材料如黏土、 石膏、水泥等渐次添加堆积揉捏浇铸成为 立体的形象。雕塑的要素包括形体、空间 感、质感、光感。
象
化
性
浮雕 凹凸对比的半立体 固定角度和稳定 静态性、纪念
形象
的视域
性
.
(二)雕与塑 雕塑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工具的打制加工,
最早的雕塑艺术是融合在实用性的石器工 具和泥塑陶器中。
按照制作方式和材料的不同,雕塑可以 分为雕刻(以金属、木、 石作材料,如石雕、 木雕、玉雕等)和塑 造(以粘土等作材料, 主要是泥塑)两种。
(1)形式上的和谐,即线条的纵、横、 曲、直,构图的疏、密,以及体积、高度、 面积等因素与周围环境的和谐;(2)内容 上的和谐,即雕塑的主题,它所表现的情绪, 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
.
校园雕塑
.
第二节 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总体特征 我们欣赏雕塑艺术时,不必拘泥于雕
塑分类,而要从作品形态和形式特征上去 把握各种雕塑类型的艺术神韵。
在于一定空间环境中,不附着 在任何背景上的雕塑作品,观 众可从四面八方每一个角度 去观赏它,获得丰富的感受,以 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
.
.
2、浮雕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类型, 是在平面上雕出或深或浅的凸出的图象。它 更适合于表现有情节性的群众场面,常用在 大型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它与圆雕最大的不 同点就是观众不能从四周观看,只能从正面 欣赏。
.
二、雕塑艺术的特点(优越 性) 雕塑三维空间的实体 性,可使人直接了解形象 处于空间中的具体性、可 信性,而且随着欣赏者视 角与距离的变换,常常能 够带来极其多样的美的感 受(如立体感、质量感、 力度感、动感等),具有 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三、雕塑的形式(分类) (一)圆雕和浮雕(根据造型 来划分) 1、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 体的,它独立地、实在地存
第七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
.
第一节 雕塑的艺术特点与形式
旅游中常见的雕塑主要有两大类: 1、宗教雕塑,主要以佛教为题材的
石壁造像、石窟雕塑和彩塑,以及寺 庙内的木雕、泥塑、铜铁铸佛等;
2、陵寝墓园的雕塑,地上部分有石 人、石兽,地下部分有陶制的陪葬俑 (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多具有森严、 神秘的色彩。
.
3、装饰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国绘画和雕刻
大师们总是无意于复制人物或动物的自然 形态,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而 是刻意将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某种情感、 趣味和审美理想寄托在创造性的形象中。 4、假定性(中国雕塑艺术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