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欢迎阅读。
1.教材分析
XX年,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革工作,《职业道德与法律》被确定为入校新生的德育必修课。
从XX年9月起,我们学校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
本书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将理论性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知识,融入在很多的现实案例中,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
2.教学目标
课程介绍是本书的第一节课。
古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要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与爱好。
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与方法。
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道德和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习惯目标:养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爱这门课,树立好好学习的决心。
3.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律对生活的意义,树立起学习好这门课的决心;
养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入校的新生,很多同学由于在中学学习的失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对课堂教学没有兴趣,迷茫于自己该何去何从。
但是,短短的两年中专学习之后,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2、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作为我备课时的出发点。
本课中有很多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展现案例,注重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东西。
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投影片作辅助教具,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书本内容,提起兴趣。
案例法:我精心挑选案例,既通俗易懂,又可以活跃课
堂气氛,并且融入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
情境法:一些案例的讲解,我让学生进行情境的设想:假使自己遇到了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带动学生思考,增强课堂互动。
学分激励法:要求课堂回答提问,可以给予分数奖励,增强学习的动力。
课程介绍,是我这门课的一张名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喜欢上它,并知道该如何努力。
我的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道德素养与我们人生的关系,二是法律学习的意义。
三是学习本课的要求与方法。
在教学上,我主要通过案例,来讲述道理。
案例是我最好的工具,但是,要想让案例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要有合理的安排。
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讲解案例,有视频播放、案例讲述、情境设想等方法,并且注重案例的讨论与点评。
课程内容一——道德素养与我们人生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我安排了三个案例,层层递进,要让同学们明白,职业道德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
我的第一个案例,是一名大学生,他毕业后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巧遇到机构改革,成为裁员对象,因为他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天,最终被领导留下,委以重任。
请同学思考,大学生留
下的原因?是因为学历高,技术好,还是……。
答案是职业操守。
是因为他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
借此,我分析了同学们今后的出路问题,不要觉得人生因为没有上高中和大学,前途一片黑暗,事实上,在就业领域中,中专生可以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不仅如此,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使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案例二,感动中国的王顺友。
这个案例来源于书本,但我没有选择看书,而是从网上找来了“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料,因为我相信,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看过案例,再读一遍,味同嚼蜡,没有兴趣。
我用了视频播放法,使得案例更生动饱满,更具感染力。
案例播放完毕,我提问,王顺友为什么会感动中国,感动世界呢?请学生们思考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
之后,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身边有象王顺友这样的人吗?人品高尚,因而成就事业的人。
学生如能回答更好,如不能,我也有一个案例:修脚女工陆琴,成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个案例,我仅用一张图片,几句话,为的是让学生明白,职业没有贵贱,高尚的职业道德能让你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课程内容二——法律重要性的讲解。
法律是保护伞,是行为的底线。
我从这两方面引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
也能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
第一个案例来自《今日说法》,由我口述,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个出国务工者,遭遇黑中介,受到损害,最后用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真实事例。
证明法律是劳动者的保护伞,掌握法律知识,才能维护自身权利。
法律也是行为底线。
这一部分,我采用情境法,设置了一组案例,由简入难,层层深入。
首先让学生假想自己在案例中,分析会怎么做。
“同学们,有人寄信给你的朋友,你会私自拆开看看吗?”“如果你遇到小偷,抓住之后,你会打他吗?”一般这两个案例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而最后一个案例,很特别。
“当你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钱时发现取款机故障,每取100元,卡上只少1元钱,你会怎么做?”其实很多同学内心里,有犹豫。
这样的时候能否继续取呢?当然不能。
但这时总有大胆的同学回答“继续取”。
那会怎么样呢?我会告诉同学,你就会成为许霆。
这是一种盗窃行为,如果,我们没有法律常识,很有可能也犯同样的错误,误入犯罪的歧途,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要学习法律,才能遵守法律的底线,真正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课程内容三——学习的要求与方法。
前两部分内容讲完后,同学们大都兴致很高,特别是最后的案例,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于是,我水到渠成地和大家谈,这门课真的很有意义,一定要学好。
接着,我告诉学生,这门课,我不考试。
同学们很兴奋,少了压力与烦感。
但是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
要求一,重在参与。
卡耐基说过,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
我的课不考试,但是有分数,如何取得,重在参与。
我要求学生通过演讲、回答问题、做活动、写作业来获取学分。
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又能使学生增强口头表达的能力,锻炼胆量,提高自信心。
这也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生活中有竞争力的人才。
要求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集小善而成大善,集小恶而成大恶。
我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三,感悟。
我告诉学生,要用心去感悟案例中的生活道理。
最后,我布置作业——演讲。
每一位同学都要做,愿意下一次课就演讲的同学,可以举手自告奋勇,做自愿者。
在我确定了自愿者名单后,我会告知所有同学,因为自愿者的积极勇敢,现在就给予这些同学一定的分数奖励。
营造一种积极就会有所收获的氛围,激发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我解除了同学们学习的顾虑和畏惧,也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敢于表达的好习惯,也为我以后的课程做了良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