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考大纲

合集下载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第12章“样板戏”及其评价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如何看待江青对“样板戏”的作用普遍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它是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的成果。

江青的介入是后来的事,她出于政治目的,掠夺了这些成果,并塞进自己的私货,因此,应当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江青的干预区别开来。

虽然这种看法有它的道理,却忽略了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并带有因人论事之嫌。

1.“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表12-1 “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2.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表12-2 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3.对“样板戏”的评价(1)“样板戏”和它的前身都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

江青的作用在于使其更加观念化、纯粹化,自然也会渗透她个人的美学倾向,不过,从本质上说,“样板戏”和它的前身是大同而小异。

这“异”,反映了左翼文艺激进派和稳健派之间的不同。

何况江青介入京剧现代戏的移植、改编从1960年代初就开始了。

因此,把“样板戏”及其前身一刀两段、截然对立的观点是难以说服人的。

(2)江青的活动不但在戏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在戏外。

“样板戏”成为政治工具,为她提高自己的政治身价,打击政治敌手,推行其激进主义的文艺观念,实行文化“一体化”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本章开头引述的王元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在历史已翻过那荒唐一页的今天,指出这一点是必要的,却不能把它作为对“样板戏”评价的主要依据;应当把江青的戏内活动和戏外活动区别开来,就文本本身进行评价。

考点二:专业工作者和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江青介入只是“样板戏”制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和观众的影响。

1.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1)剧场效果决定戏剧的命运。

舞台艺术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不同。

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交流以作品为中介,而舞台艺术的编导和演员必须与作品一道和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通过文字和声像使其物化、固定化。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贵州、海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贵州、海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鲁迅研究四题 (1)第二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第三章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2)第四章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2)第五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3)第六章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4)第七章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4)第八章穆旦与“九叶诗派” (5)第九章现代散文五家 (5)第十一章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 (6)第十二章“样板戏”及其评价 (6)第十三章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 (6)第十四章朦胧诗及其叙述 (7)第十五章海子与当代诗人的抱负 (7)第十七章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7)第十八章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 (8)第十九章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 (8)第二十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8)喊》、《彷徨》的文学史地位位★★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

(2)“格式的特别”。

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2、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简答题)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

《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界”的文化反思★★★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属于“旧派”,是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喜欢通过有些喜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惰性与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批判。

2、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祁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是针对自学考试考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等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撰写文学评论、参与文学交流活动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作品;现当代文学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文学评论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系,如电影、戏剧等。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成绩60分为及格线;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

考生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内容,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难点: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考生需要掌握文本分析、文学评论等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

同时,还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系,了解其相互影响和作用。

制定学习计划: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内容;系统学习:考生应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等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深入分析:考生应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和评价,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热点:考生应当前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多角度思考:考生应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以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时代发展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史文学》(6778)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该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既要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又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与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史”的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现象。

目的要求:一是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是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四是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文学。

现将本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规定如下。

上编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主要特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和主要特点。

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三个发展时期,掌握每个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特征,领会中国现代文学既具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启示与影响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根本特质及其具体表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文学发展现代文学:识记现代文学起止的时间、三大分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五四”时期的文学:了解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实绩,了解两大风格流派,识–1–记代表作家作品,识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的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左联”时期的文学:了解此时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分析这一时期文学主潮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个十年(1938——1949年)的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的两个阶段:识记这一段文学的重要特点,识记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自考笔记(转载整理)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自考笔记(转载整理)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转载整理)第一章鲁迅一、鲁迅的思想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

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的“文化-精神”改造观念上。

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病方面,他猛烈抨击历代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治心”手段对人心的残害,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衰落的根由;同时赞扬那些历史上敢于反抗现实,特立独行的“中国脊梁式”的人物。

在借鉴、吸收外来的思想态度和实践上,他看重西方19世纪以来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现实精神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翻译介绍跳动着“真实的心”的文学作品,以期达到通过文学进行心灵交流,使中国融入世界文学和世界思想的目的。

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他也坚持不从理论、条条框框来衡量作品,而是看作品是否体现了人的本心;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样真实地表白内心,甚至“抉心自食”,以至达到了思想内容的无比深刻。

鲁迅以坚韧的“精神战士”形象,努力克服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虚无态度和绝望情绪,执着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现实,在文学创作、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等方面,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作了具有经典性的杰出贡献。

二、小说创作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以鲜明的现代小说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之后鲁迅在1918年至1925年连续创作了26篇小说,结成《呐喊》《彷徨》两部小说。

(一)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鲁迅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浙东市镇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乡土世界。

他通过《故乡》、《药》、《阿Q正传》,《祝福》、〈离婚〉、《明天》等小说描述了一些农民形象。

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时,正面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愚昧和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不幸人生。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专升本)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专升本)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专升本)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专升本)《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英文名称:The essa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分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中文本科(专升本)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性质、地位:中国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带有研究性质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一个深化和进一步研究性学习。

任务:① 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些重要文学现象与文学专题。

② 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运用中外文艺理论,对文学思潮、一些重要文学创作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③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④ 引导学生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与重要作家的创作实践,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老师及学生能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文学史知识及其相关文学理论知识,来正确评价一些文学专题,要求老师与学生能不断吸取当前学术的前沿成果,使课堂学习讨论具有学术性、系统性和学术前沿性。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本课程先修课程:无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讲:鲁迅研究专题1.鲁迅的代表小说的深入了解;2.鲁迅的《狂人日记》、《野草》等代表作品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

重点:鲁迅的《狂人日记》、《野草》等代表作品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

难点: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讲:“新感觉小说”研究1.“新感觉小说”产生的背景、特点;2.“新感觉小说”论争的时代意义;3.“新感觉小说”的变异与发展。

4.施蛰存小说创作研究重点:“新感觉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新感觉小说”论争的时代意义;施蛰存小说创作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

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一、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概述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是我国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文学发展历程和当代作家思想艺术成就的深度评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作家们的创作也涵盖了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多个方面。

对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进行专题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文学发展脉络、把握作家创作动向以及丰富文学研究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现实主义作品我国现当代文学在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

著名作家鲁迅的《呐喊》、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作品,透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不同侧面和人性的冷暖。

2. 后现代主义作品后现代主义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打破了传统叙事和结构,注重对语言、意义和符号的重新解构和重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张抗抗的《城南旧事》等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3. 女性文学作品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我国女性文学逐渐崭露头角,并在文坛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作品,通过对女性命运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引起了广泛共鸣和思考。

4. 乡土文学作品乡土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国乡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独特色彩。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乡土文学作品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贾平凹的《废都》、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通过对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刻描绘,展现出了我国乡土文学的独特魅力。

三、对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既是对文学艺术的深度挖掘,也是对当代社会、时代风貌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在我的个人观点看来,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不仅反映了时代的脉动和激荡,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第一讲鲁迅研究导言: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简况:《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其所收的14篇作品的篇目是:《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已》(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

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

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

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 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代码:040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选修课程。

它承担了现、当代文学史的系统论意义上的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得到新的、系统化的当代文学史知识并使考生掌握写当代文学论文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学习,对“当代文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较系统的“史”的认识,摆脱孤立的、散点式的认识,并在这种系统认识下,产生对当代文学发现,探索的求知欲望,并培养考生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它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概述,使考生对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及不同历史时期当代文学发展的状况有较系统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重点)识记:当代文学的性质当代文学的任务当代文学的分期(二)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发展(重点)识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作品理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及特点“寻根文学”不同形态“新写实主义”的特征(三)十七年文艺界的思想斗争与双百方针(次重点)识记:双百方针的内容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对当时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左”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建国初期的三次文艺思想斗争及教训(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及特点(次重点)理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五)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发展及特点(次重点)理解:现代派文学产生的背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六)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比较(一般)理解:八十年代初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论争应用: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之比较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相互消长的历史第二章当代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当代重要诗人、作品及诗歌现象。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一、填空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

[周树人;豫才;现代]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和。

[周作人]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天演论》]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眉间尺]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离婚]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族。

[许寿裳]9.小说《风波》以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张勋]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社戏]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鲁]12.鲁迅笔下的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阿Q]13.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中的陈士成等。

[白光]14.鲁迅自己曾经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忧愤深广]15.鲁迅在《》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16.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有精彩的描写。

[药]17.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第1章鲁迅研究四题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1.近代对鲁迅的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开始对鲁迅进行批评甚至否定,这和以前神化鲁迅的局面很不一样,他们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占有什么地位,认为鲁迅毕生攻击、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丧失了民族的自尊、自信;客观的观点,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也许有其理由,但问题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另外,有人认为“五四”以来奉行激进主义,对传统猛烈批判,全盘否定,结果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鲁迅被指责为全盘否定传统的一个代表。

2.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图1-1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考点二: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表1-1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考点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表1-2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中 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 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研究自 1917 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文学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多个方面,对于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系统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和分析水平,使考生能够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理解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现象和作品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评价。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文学思潮与运动1、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倡导者及其主张,掌握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2、 20 世纪 20 年代的文学思潮熟悉各种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3、 30 年代的文学思潮掌握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等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40 年代的文学思潮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思潮的变化和特点。

(二)作家作品1、鲁迅深入研究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创作,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作品。

2、郭沫若了解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掌握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如《女神》等作品。

3、茅盾熟悉茅盾的长篇小说创作,分析其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和成就,如《子夜》等作品。

4、巴金掌握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寒夜》等作品,理解其对家庭和人性的深刻描绘。

5、老舍研究老舍的小说和话剧创作,欣赏其独特的京味语言和对市民生活的生动展现,如《骆驼祥子》《茶馆》等作品。

6、曹禺分析曹禺的话剧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理解其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的艺术。

7、沈从文了解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体会其优美的抒情风格和对人性美的追求,如《边城》等作品。

8、张爱玲掌握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分析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苍凉的风格,如《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大纲

江苏教育学院编2978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一、学习目的1、通过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暑期的历史教育,增强民族长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学情趣,提高思想境界。

2、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自觉性,继承20世纪以来新文学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培养考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使之胜任中学语文课程中有关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与作品的教学,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打下基础。

二、学习要求1、了解各个历史暑期主要作家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成就。

2、了解各个历史暑期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基本状况、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学习和掌握各个历史暑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正确评价其思想艺术成就。

3、了解各个历史暑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成就,掌握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他相应的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引言1、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概况。

2、当代文学的概念、分期方法。

“三分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十七年的文学运动1、“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其重要作用历史意义。

2、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了解相关情况,这场运动的消极影响。

3、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相关情况,这种批判方式的消极影响。

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5、“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内容,如何促进文艺的繁荣,文艺界出现的新气象。

6、文艺界“反右派”的大体情况。

7、“大跃进”风潮在文艺界的表现,“新民歌运动”的实质,及其弊端和危害。

8、“两结合”的提出和讨论的大体情况。

9、批判“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大体情况。

10、60年代文艺政策调整的情况,三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11、对十七年文艺运动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第二章十七年的小说一、十七年小说创作发展概述1、十七年长篇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取得的突出成就。

2、十七年中篇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

《当代文学》考试大纲(新)

《当代文学》考试大纲(新)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当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说明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学分 3 试卷总分100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核用时120分钟试卷结构1、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3、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论述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5、作品赏析:1小题,15分。

(一)命题依据及原则1、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由朱栋霖、丁帆等主编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册教材而制定。

2、命题原则①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考核;②考核内容覆盖面100%,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③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④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建议为:基础知识占35%,理解与分析占50%,能力题占15%。

(二)课程考核要求主要考核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的能力。

二、大纲内容(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第23章 1949-1976文学思潮通过本章学习,了解1949-1976年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掌握第一次文代会、第二次文代会;当代文学的性质;三次批判及其影响;“双百方针”;“文革”十年中的文艺变化;样板戏;“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文革之中不愿意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地下文学。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识记:当代文学的性质。

第一次文代会、第二次文代会、“双百方针”的时间、主要内容、标志性意义。

三次批判的时间、对象、主要经过及其影响。

了解:第三次文代会、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文艺政策的调整、“左”倾文艺思潮的升级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识记:样板戏、“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文革之中不愿意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

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的背景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考大纲现将《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考大纲公布如下,希望大家根据我的复习资料自己整理,也希望在短时间内整理好的朋友发到论坛里共享给大家!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9月版)2002年9月20日课程代码:040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选修课程。

它承担了现、当代文学史的系统论意义上的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得到新的、系统化的当代文学史知识并使考生掌握写当代文学论文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考生通过学习,对“当代文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较系统的“史”的认识,摆脱孤立的、散点式的认识,并在这种系统认识下,产生对当代文学发现,探索的求知欲望,并培养考生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 使考生树立按三个阶段分期的“当代文学史”的阶段论观点;2. 使考生认识“十七年”文学方针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懂得现实主义文学的曲折道路同极“左”文艺思潮的关系。

3. 使考生能对在“十七年”与新时期两种不同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不同文学观念进行正确的比较和认识。

4. 使考生能在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上,对新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有所把握和研究。

5. 培养和提高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继续,因之,它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相关;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与外国文学的平行学科,它与外国文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是最具有现实性、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学,因之,它与我国现实社会的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密切相关;由于当代文学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类的美丑评判,因之,它与美学、文艺学密切相关。

可见,在上述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也具有基础学科课程的性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概述,使考生对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及不同历史时期当代文学发展的状况有较系统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当代文学思潮专题——现实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识记: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重点)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次重点)理解:1.现代派文学的产生和八十年代初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论争;(一般)2.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次重点)3.“新写实主义”的特征;(重点)4.“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

(重点)应用: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相互消长的历史。

(重点)(二)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估价识记:1.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作品;(重点)2.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的背景及对文学的影响;(次重点)理解:1.在“左”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建国初期的三次文艺思想斗争及教训;(次重点)2.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重点)应用: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之比较。

(一般)第二章当代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当代重要诗人、作品及诗歌现象。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五、六十年代的重要诗人郭小川专题;新时期朦胧诗派专题;识记:郭小川的创作道路;(重点)理解:贺敬之长篇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色;(次重点)朦胧诗的艺术特点;(次重点)应用:郭小川诗歌《团泊洼的秋天》的艺术特色;(重点)(二)当代其它重要诗人:闻捷、李瑛、流沙河;识记:1.李瑛诗歌的选材特点;(次重点)2.朦胧诗派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一般)理解:闻捷《天山牧歌》(重点)、流沙河《故园六咏》的艺术特色;(次重点)应用:朦胧诗创作的意象手法。

(一般)第三章当代散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考生对当代散文的发展有系统的了解,尤其是从十七年散文与新时期散文形态的差异上理解当代散文的进步。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六十年代初散文的繁荣;新时期“问题报告文学”的兴旺;识记:“散文年”——六十年代抒情散文(次重点)、报告文学(重点)、杂文的代表作家、作品;(一般)新时期“问题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一般)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成就——主要作家及代表作;(次重点)理解:六十年代初散文繁荣的原因;(重点)“问题报告文学”的特点及缺陷;(次重点)徐迟报告文学专题;(重点)应用:系统地、全面地认识六十年代初散文的繁荣;(重点)陈景润人物形象分析。

(重点)(二)抒情散文形态的研究识记:杨朔、刘白羽、秦牧“三大家”散文的代表作;(重点)新时期贾平凹、余秋雨散文代表作(次重点)。

理解: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比较;(次重点)秦官属的性格特征。

(重点)应用:黄宗英报告文学的艺术追求;(重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重点)第四章当代戏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考生大概了解当代戏剧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当代话剧的成就、特点与面临的困难。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十七年”话剧发展概况;老舍话剧专题;新时期话剧的新形态;(次重点)识记:1.“十七年”话剧的丰收期及不同题材的代表作;(一般)2.新时期现代派话剧的代表作家作品;(次重点)理解:1.老舍话剧《龙须沟》、《茶馆》的人物、剧情及艺术特色;(重点)2.《狗儿爷涅槃》等借鉴现代派的新形态话剧的艺术特点;(次重点)应用:茶馆的思想意义。

(重点)(二)“十七年”传统戏曲的改革;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创作;识记:传统戏(改革)、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作家及代表作;(一般)理解:1.田汉、郭沫若历史题材话剧的艺术特色;(重点)2.《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时代特色;(次重点)3.现代派戏剧的艺术特点;(重点)应用:昆剧《十五贯》的改编。

(重点)第五章当代小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考生从现实主义发展的角度上,了解当代小说发展的概貌并能对当代小说的流派、思潮、重要创作现象作较系统的梳理;对当代较有影响的小说家及其作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建国初期军事文学的面貌及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发展;“十七年”的两个小说流派;“双百方针”发表后突破禁区的短篇小说创作;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孙犁、柳青、王蒙、高晓声专题论。

识记:1.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一般)2.不同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品;(次重点)理解:作家、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次重点)应用:1.“十七年”两个流派艺术主张之比较;(重点)2.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突破性发展;(重点)3.小说艺术特色论;(重点)4.小说人物性格论;(次重点)(二)中篇小说的发展;蒋子龙、冯骥才、刘心武、贾平凹、陈忠实、邓友梅、陆文夫等作家专题论;王安忆、铁凝、池莉等女作家专题论;九十年代的小说现象;识记:1.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重点)2.九十年代纷杂的文学现象;(一般)理解:社会转型时期与九十年代小说现象的关系;(一般)应用:1.小说艺术特色论;(重点)2.小说人物性格论;(次重点)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大纲出于对文科特点的考虑,对考生“考核目标”一项,只设置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

其含义是:“识记”——是一种认知,即在“知道”基础上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认识与正确表达。

“识记”是对所学知识一般的、表面的认知,属浅层次的认知形式。

“理解”——即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某种文学现象的产生或某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作家经历与作品的关系、人物行为的思想意义等,能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是对事物内部的本质方面的认识,对文学而言,则是达到哲学、美学层次上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形式。

“应用”——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人物与社会的关系等,能作出合理的、个性化的阐释,这种阐释,要体现考生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它反映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某种“加工”能力,因此“学而致用”是对所学知识最高层次的认知形式。

二、教材指定教材:《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金汉等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暂用本)参考教材:1.《当代文学作品选萃》平慧源、李大鹏、卢翎主编(天津师大内部用教材)2.《当代文学史论》李大鹏著(待出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自学中国当代文学同自学其它文学课程一样,关键在于读书,即读取原著。

一个人文学修养的高下,并不依其对文学常识掌握的多寡而定,而是决定于对作品阅读“量”的多寡。

因此,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讲解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尽可能多地读当代文学著作,尤其是对那些代表一定文学思潮的作品,一定要熟读,坚决克服那种对文学作品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扑风捉影而自以为满足的学习态度。

2.文学知识的最终应用是写作。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善于思考,能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训练自己把所思考的内容付诸文字,这样,就能培养自己逐步走上科研的层次,能为将来写论文打下基础。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社会助学人员要熟悉本大纲内容,并按本大纲所指示的各章知识点指导自学;2.社会助学人员要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深刻理解考核内容;3.社会助学人员要按本大纲要求的教材进行辅导,特别应强调阅读作品的必要性,力戒脱离教材空谈理论的教学方法。

4.本课程为4学分,助学学时为72课时,助学课时分配如下: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

试卷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本课程考试能力层次的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理解”占30%,“应用” 占50% ;3.试题的难易程度的配比掌握在:易︰较易︰较难︰难=2︰3∶3∶2 ;4.每份试卷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掌握在:一般占10%,次重点占30%,重点占60% ;5.考题类型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一)填空题1.话剧取材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真实事迹,该剧作者是 .2.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于年,这篇小说被视为的发端之作。

(二)判断改正题(先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然后把正确答案写在下一行指定的地方。

)1.孙犁散文《远的怀念》中的“远”指在远方的亲人。

()正确答案:2.建国初期诗歌创作的“颂歌大潮”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当属何迟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和峻青的《新华颂》。

()正确答案:(三)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的主人公是()。

①倪吾成②岳之峰③钟亦诚④张思远2.下列剧目中,属于“探索话剧”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