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合集下载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800字【5篇】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800字【5篇】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800字【5篇】美育教学心得体会800字【5篇】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美育教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美育教学心得体会1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善人格。

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条件。

学生的爱好、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观赏、感知美育的必要条件,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行和创新。

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锤炼我们的视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头脑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判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

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

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XXX之人生观。

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

”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觅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根据。

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到达。

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

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别性,通过在在审美进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遭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乐趣和精神境域,到达“陶冶活泼敏捷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2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浅论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浅论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浅论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不是
完整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
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育对学生来说,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教学而言,美术课不止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些小东西,学生
照着画就行。

我们常说”想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这桶水,不仅应该有,而
且应该是一桶”活水”。

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绘画能力。

将美育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存有以下三点: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美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2.有助于培育新时期各方面人才。

我们正遭遇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著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就可以培育出来负荷时代建议的新人才。

3.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多元化。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形象思
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
来说,要更注意形象思维的教育。

总之,美术课堂时学校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课程之一,而美育更应当在中小学中
急于、有序地不予扩散.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到言传身教,并使学生擅于回去辨认出、挖
掘生活中的各种美。

以美育人,构建美育新发展

以美育人,构建美育新发展

以美育人,构建美育新发展一、美育的内涵与发展(一)美育的内涵美育,是指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某种程度上也可解释为是一种情感教育。

它借助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从而激发人们对美的创造力。

当下学校教育范畴内的美育,则是指通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美感,塑造学生对美的感知。

(二)美育在我国的历史发展我国美育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

追踪溯源,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便有对美育的认知。

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说明我国古代把美育归纳为道德教化的手段之一。

到了近代,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提出:所谓美术者, 上流社会之宗教,可见那时美术与宗教并未分开。

再后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要以美育代替宗教,把美育脱离宗教,美育被推至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蔡先生积极地将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去,大胆提出实施美育的三途径:家庭美育、校美育和社会美育,让美育的发展有了可循方向。

(三)美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发展尽管大众对美育已有一定的认知,但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美育课程常常形同虚设,课程内容简陋随意,甚至以自习替代,并未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时至当代,美的体验越来越被重视,美育在传统教育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加重。

,从幼儿教学、中小学教育、乃至高校教育,都十分重视美育,不断开展对美育的探索。

二、美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美育早已是人才的培养中的一部分,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經肯定了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育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并没有被严谨地重视。

回看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他们对于教学重点更倾向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在前些年的大环境下,技能型人才确实是市场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

然而,时代高速发展,我国在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加重了对文化的投入,这反映在市场人才的需求面上则表现为技能与人文精神兼备。

没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不仅能力不够全面,人的整体素养也将不尽如人意。

艺术美育的定义

艺术美育的定义

艺术美育的定义
艺术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段来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的教育。

它旨在通过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和审美体验等方式,激发人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人们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艺术美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艺术与宗教、哲学等学科相互交织,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艺术美育逐渐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教育领域。

艺术美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各类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媒介和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艺术美育中,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美,还能够亲身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演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艺术美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艺术美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艺术美育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

对于社会而言,艺术美育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总之,艺术美育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综合性教育方式。

它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艺术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加强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艺术美育的滋养和启迪。

资料相关的

资料相关的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谁来担负美育的任务?这几个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论。

现就美育的内涵(特点、作用)和实现路径(原则和方法)等作初步探析,望识者指正。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

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和强烈的效果。

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

所以,不同于艺术教育。

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

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美育的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最早重视美育的记载是写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里的话:“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其中诗、礼、乐三项都属于美育的范畴。

关于诗,《论语・阳货》上又记载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足见诗在美育中的特殊作用。

孔子也很重视礼和乐,他认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

所以他强调制礼作乐。

诗、礼、乐彼此相关,都在怡情养性,使内心和谐,行为仪表整洁有序。

我国古代歌乐舞的记载很多,《诗经》、《礼记》、《左传》都很重视。

自汉、唐以后,美育又得到新的发展。

西方从亚里斯多德、柏拉图,以至康德、黑格尔都很重视美的探讨,但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还是席勒,他在《美育书简》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对人的个性发展不利,故建议通过审美教育消除社会矛盾,从而恢复人的完整和谐的个性。

他的这个想法,收稿日期:2006-02-23作者简介:张粹然(1922—),男,安徽涡阳人,四川成都大学教授,四川心理学会顾问,庄子协会副会长,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10美学解释简答

10美学解释简答
比例:是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形式美中的比例法则,要求人们在美的
创造过程中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来确定比例关系,同时根据创造意图突出个别比例关系.同时,人们总结概
括出了人们最为习惯的,具有一般意义美感的黄金分割比例
16黄金分割比例: 即a:b=(a+b):a(a 代表长度,b代表宽度)使之广泛用于人类生活.
18书法:它的美在于整体和谐,通过点画运动和用笔,用墨等,在整体结构中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和意蕴,
给人精神上的美的影响.
19音乐(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0舞蹈:(也是表情或表演艺术)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感情.最根本
也可以在回忆某一事物时又想到与此有关的事物.
39接近联想:甲,乙两事物由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非常接近,看到甲联想到乙,或看到乙联想到甲.
40类似联想:由于甲,乙 两事物在某一点上有些类似之处,因而想到甲便联想到乙或想到乙便联想到
甲.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表现手法的审美心理基础是类似联想.
41对比联想:两件事物完全相反,因而感知甲物就想起乙物.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中的噪与静
鸣与幽都是相反的.形成了对比联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诗句可以令人产生强烈的对比联想.
42想象:是人的大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
性想象.
43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美感活动最重要最活跃的心
间艺术的艺术样式.
24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写作主题:美育教育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写作主题:美育教育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写作主题:美育教育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①美育指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②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主要包括艺术美(文学/音乐/绘画/建筑/戏剧/舞蹈/电影等)、自然美、科学技术美、社会生活美、劳动美③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精神,温润心灵。

④美育本质上是生命价值或意义教育。

◆好词荟萃①良金美玉:成色好的赤金,无瑕的美玉。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

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②独具慧眼:慧:聪明,有才智。

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③传为美谈: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④将顺其美:将顺:随势相助。

美:好事,美德。

顺势相助,成全美事。

亦作“顺从其美”⑤掠美市恩: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

市恩:买好,讨好。

指用别人的东西来买好。

⑥世济其美: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⑦休声美誉:休:美好。

美好的声誉。

⑧志美行厉: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⑨玉成其美:成全某件好事。

⑩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

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

也比喻结局很好。

◆佳句集锦①在嚣杂的剧院中,演那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

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蔡元培②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③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朱光潜④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内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4)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4)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密卷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孟母三迁”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2.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B.1902C.1903D.1912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6.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A.他律B.自律C.内省D.慎独7.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8.瞬时记忆又被称为()。

A.知觉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声像记忆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10.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1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这属于()。

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12.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

A.压力B.挫折C.焦虑D.愤怒13.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绪论一、什么是美育?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审美与美感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

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

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就是说,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美育的发展(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较早提倡美育的学者是王国维(1906)。

王国维简介•1877年,(光绪三年)出生,世代清寒,幼年苦读。

•22岁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甲骨文、金文、汉简)。

•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

新中国建立前他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

¡±新中国建立前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1913年出任民国临事政府教育总长时,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956年:人民政府重视美育并有详细的明文规定。

1957年—1975年:“左倾”思潮影响,我国教育方针中没有美育的地位。

1976年—现在:逐步恢复了审美教育,并于1986年美育重新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

(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古代西方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

美育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美育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美育教育心得体会800字美育教育心得体会800字一、美育的含义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

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

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

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

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

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

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

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

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

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

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

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美育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又与德育、智育、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能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角度,通过审美实践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启发人的智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德育智育体育以美为善以美启真以美健身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

它是关于人类自身美化,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灵魂的科学。

它也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虽然他的名称出现较晚,只是近代提出的,但是人类的美育活动却发生的很早,可以说,当人类开始与周围世界发生审美关系时,美育活动就以其简单、朴素的方式相应的产生了。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就把美育纳入了他们的教育体系。

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诗”“乐”的学习,他认为“礼”虽可以安上治民,但“乐”可以移风易俗,要治理好一个国家,“礼”“乐”是相辅相成的。

在他本人因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也自觉地把美育列为他所开创的学校教育事业的一个方面。

美育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美育不同于一般教育,它具有本身的特殊性。

它是在引导人们对于美进行感受、鉴赏时,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活动时,凭借形象思维方法,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实现的。

它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创造感情的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它不带有一般教育所带有的强制性,能使人们心甘情愿的去接受美的教育。

正因如此,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它不是孤立的,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一、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以美引善德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体现着“善”的要求。

他能使人们分清善恶,偏重于说理,并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小学生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同时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摘要] 体育与美,密不可分。

在体育运动中,美的形体、美的动作、美的旋律和美的造型,都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教育。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更有利于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美学素养和培养完美的心灵。

[关键词] 体育教学动作美教育效果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的心灵的科学。

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作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趣味,使学生在情感上、思想上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美育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它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教育之中。

但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并体现在高等院校教育全过程,它是通过教师的身体活动和语言引导而进行的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体育教育对教师的美育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姿一态、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都潜藏着一定的教育和审美意义。

美育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那个专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编写等,都应体现美,真正让美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用美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美育进入体育课堂,是当代教育论的一大体现。

体、美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目前深化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美育意识,自觉做到寓美育于教学之中的几个问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浅谈一点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仪表美和教态美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态特征,如果不注意培养形体姿态,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某种不标准姿态,即不美观的动作定型。

如含胸驼背、塌腰挺腹、脚外八、膝外展等,这些特点都将影响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举止风度。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体育能力,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等等,这些已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凾待解决的问题。

美学概论 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自我总结

美学概论 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自我总结

科学美:是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的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与实验美,通常以理论美为主。

许多科学家都把科学研究过程当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

科学未知数的揭秘能使他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以致产生强烈的生理性变化。

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崇高: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式、刚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从而受到强烈的鼓舞,既而使人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提高、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优美:优美是指对象以其小巧、精致、秀丽等形式特征,给人以一种和谐、平静、舒畅的审美特征,它体现出对象与主体间的和谐统一,使人感到一种纯净的愉悦与美好,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审美境界。

滑稽:主要是一种审丑的美学范畴。

它通过对丑的嘲笑,来曲折表达正面的美的观念和理想。

滑稽通常是以严肃的题旨为内容与荒唐的表现形式构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嘲讽丑、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的自尊自豪、优越胜利。

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形式美: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特点:1)具有装饰性 2)具有抽象性 3)具有象征性 4)具有独立性 5)具有时代性6)具有普遍性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

美的创造和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分为可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

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

联想:联想是欣赏者由眼前的人事景的出发唤起昔日相关记忆。

音乐的美育功能

音乐的美育功能

音乐的美育功能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生活)和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审美情趣上得到升华。

音乐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梁启超认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的“三件法宝”中就包括音乐教育,因为音乐艺术是以最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它是生活现象最理想、最美的概括)直接向少年儿童进行美的教育,这些音乐形象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情感体验和意境,在情感体验中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能感受音乐形象中崇高理想,形成自己美的观念和道德观念。

音乐艺术通过形式和内容的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感,在少年儿童的世界观形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1、能帮助智力的开发美育与智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音乐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音乐用极富有想象力的旋律进行,优秀的和声织体,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在音乐声波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愉快、敏捷、活跃的,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他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

” 另外,他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少年儿童常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幼小的心灵无拘无束,他们的思维在笼罩着美感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极力超越经验的世界,并在对美的追求的驱动下,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开发,有效地培养了少年儿童的直觉和悟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创造力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进而产生智慧的结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2、音乐能增强心灵的感应力孟子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

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将一组幻灯片放映到荧幕上,孩子们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

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音乐的作用下,幼儿的表演欲也就产生了,当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一定的节律动作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又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

2.美术教育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和欣赏等内容。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

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拥有正确的审美观,能够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改造主观世界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价值精神文明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美育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它最具贴近心灵深处的感性和吸引人的趣味性,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还可以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美育在顺应现代化要求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叙述了美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人的活动总是受到人的某种情感的支配,人的情感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情感的作用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美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

康德曾经说过:“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所以美与人的心灵是一体的。

而美育就是通过自然存在的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的心灵进行美化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一种有意识的理性力量。

美育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都无法达到和完成的。

二、美育可以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提倡素质教育,其关键就是要将知识等教育转化到人的精神层面上,形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美育打破了传统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还是一种自由形态,所以美育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教育相融合并渗透到其中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人只有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并产生爱好,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美育具有全方位的带动其他教育的作用,把美育和其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小学生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同时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

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美术教学,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体育教学,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美丽富饶的疆土,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能够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美,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代数图解的曲线美;认识美的数学分析,懂一点美的理性知识。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音、教态、仪表等可以渗透美育。

这样美育与智育密切结合,加强美育,就可以使小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
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

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
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
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就要求教师围绕
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
创新的活动。

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
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

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
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
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
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

我们还经常搞一
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

这些活动给
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

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

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颇有弗感越雷池一步之感。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

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我认为只要
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

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

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

小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

教学中,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