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

合集下载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观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观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观生态建筑设计的目的是最大化节约资源,它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合理和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组织,获得一种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这种理念在我国古代的哲学观中已经有所体现,这种原始生态观也早已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应用,只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其做过任何总结和深入了解,并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人本就是自然地一部分,本就该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

1.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生态思想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崇高的基本理念,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与人所生活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应和谐共存。

《朱子·语类》中提到:“天人合一,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这里将“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生活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天人合一”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人的生活理想,而且从根本上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这个理想千百年来也一直影响着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建筑的发展演变。

这种尊重自然的观念应到继续传承。

1.2 风水理论抛开它的消极面,风水说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建筑观,古人在建造之初首先探求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构成,然后选择有利地形而建筑和谐的居住环境,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效果。

1.3阴阳和五行学说在传统建筑哲学中,阴阳观有很大影响。

如传统民居从南到北塑造的以院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即屋宇为阳———实;院落为阴———虚,这种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序列空间,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较好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行之说则可以理解为:金犹如人类的生活空间,木犹如自然界的植物绿树,水是生命的源泉,火犹如太阳赋予地球的能量,土则是一切生命的根,五行表达了人、住宅、环境、生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2.传统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生态思想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顺应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凭借最朴素的生态观创造了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这些是我们今天创造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可以继承借鉴的。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筑设计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筑设计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筑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关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筑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

生态建筑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环境的保护,更在于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保障。

本文将就此谈谈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建筑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和资源的节约利用,以达到环保、节能和健康目的的一种建筑形态。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空气质量、水源、绿化、室内环境等。

生态建筑创新的重点在于新技术和新材料。

如篇幅的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可应用于建筑的能源消耗上,减少碳排放。

另外,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还探索了一系列新概念,如”回归自然”,”最低影响”,”可持续性”等。

二、生态建筑的意义1、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生态建筑的建筑材料以及设计形态在建造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生态建筑在运行过程中也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对于降低能源消耗的贡献生态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生态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能源效率最大化。

通过技术、建筑材料的优化,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缓解不可避免的能源危机。

3、对人类健康的保障生态建筑的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比如说采用绿植、换气系统等,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采用优质材料,避免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部分“可再生方式”的材料,这有助于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长远的时间里,生态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和环境影响都会较低,人们对环保的诉求将得到满足。

三、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设计元素1、绿色植被在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绿植被应该被用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景致,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绿色植被可以净化环境中的污染物,更稳定地保持温度,保持空气湿度,减少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近年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所谓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指生态建筑不仅要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要考虑人们的居住环境,从而设计出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的生态建筑。

该原则能够满足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做出适当的安排和组织,解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整合。

生态建筑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是一致的,生态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前言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国建筑业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筑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生态理念渗透到建筑设计中,改善了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使生态建筑成为连接使用者与自然的桥梁。

生态设计体现在建筑中,以达到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目的。

1生态住宅建筑概念生态住宅建筑在追求多维、立体空间的同时,更注重环境保护,在设计之初就把经济实用、环境保护和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住宅要适应原有的环境,在保持原有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节水和节能,从而减少建筑周围的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将生态、环境友好型生存环境与自然平衡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2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原则了解了建筑生态学后,才能掌握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因此根据生态建筑设计的各种特点,应遵循分析的基本原则,即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总体设计原则:由于生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总体设计原则。

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生态建筑设计不仅要把生态建筑设计成一座建筑,它应该是建筑周围地区保持生态建筑的基础,与建筑环境的整合,并充分考虑建筑及其周围的社会、经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结合。

生态建筑的总体原则是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坚持建筑本身的建设程度,但必须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建筑与生态建筑探索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

建筑与生态建筑探索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

建筑与生态建筑探索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建筑与生态建筑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同时也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建筑的理念与实践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顾名思义,是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互动,追求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建筑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手段,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1. 绿色标准:生态建筑设计应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节能设备的使用、景观绿化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2. 能源效率:生态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水资源利用:生态建筑应合理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废水等手段,降低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4. 建筑环境舒适度:生态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包括空气质量、采光、温湿度等方面的设计。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生态建筑的实践案例1. 芝加哥芭芭拉·伊涅斯自然保护区中心芝加哥芭芭拉·伊涅斯自然保护区中心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建筑。

它采用了许多创新设计,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通风等,实现了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生态建筑的典范。

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采用了高效节能玻璃幕墙、光伏发电等技术,降低了能耗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舒适度。

四、生态建筑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生态建筑的实践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并且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建筑将成为主流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五、结语建筑与生态建筑的探索为人类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活空间。

分析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及方法

分析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及方法

分析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及方法摘要:本文从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出发,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并最终将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定位在低技术策略上。

关键词:生态建筑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技术策略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上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

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a.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b.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c.保护自然生态环境;d.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e.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f.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当今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物的设计,更多的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要实现真正的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的全过程中,从规划设计、材料选取、施工阶段一直到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都需要考虑生态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传统的建筑设计以功能、美观为出发点,而忽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建筑设计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融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选址和规划阶段,要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建筑布局和方向,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要做到整体规划,将建筑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的节约。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

传统的建筑材料大多来自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生态建筑设计应该首先考虑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要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

在整体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仅是以满足技术和功能的需要为目标,更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性。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在建筑施工阶段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建筑施工是一个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过程,传统的施工方式常常会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等问题。

而生态建筑设计应该通过绿色施工技术、节能减排措施等手段,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现场采用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技术和设备,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传统建筑的原生态思想与现代建筑设计

传统建筑的原生态思想与现代建筑设计
2 . 】傣 族 的 竹 楼
址与布局有着决定性 的作用 。 _ 4 j 苏州地 区夏季温热 多雨 、冬季寒 冷有 风 ,决定 了地方 民居空 间结构特点 : 利 于遮 阳防雨 的屋顶 、檐 廊 ;利 于采光通 风的天井 ;利 于防寒隔热 的灵活 的空 间布置 以及构造 措施 。 民居一般将 大门朝南开 ,取得 自然光 照;房 屋前有庭 院或 天井 ,天井 周 围用高墙所 围绕 ,气温比周围大气温度低 ,形成 微小气流 ,气候 宜 人 。此外 ,天井 围墙用 白灰刷饰 ,墙 壁反射 出的漫 射光 ,增加 了厅 内 照度 。苏州 民居非常注重环境的 自然美。即便是在很小 的空间 内也 要 栽些 自然植物 ,如芭蕉 、素竹等 ,使小小空 间生趣 盎然 。花厅 、书房 前 的庭 院,也是迭山理水 ,植树栽花 ,极尽 引入 自然 。 2 . 3蒙 古 帐 篷 民 居 草原游牧民族在特定的 自然地理 环境 中,创造 了适合 他们生产方 式 的毡帐建筑——蒙古包。蒙古包具有 明显 的 自然地域 和生活方式 印 记 ,它建设周期短 、结构灵活 、施 工技术简单 、建造速 度快 、结构 整 体性好 ,抗震耐久 、保温隔热 ,所用材料均与环境友好 。 ( 1 )蒙古包 的建筑材料均为当地 、短周期循 环生产 的材料 ,蒙古 包 的覆面材料为羊毛毡 ,原料取 自草原上遍地 的绵 羊 ,采用原始 的水 浇擀制而成 ,不掺入任何 化学 品。为了提高使用寿命 ,传 统蒙古包 的 绑绳多以马鬃制造 ,耐水不腐 ,能长期 在野外使用 ,是 可以永续利用 的环境友好材料。( 2 )蒙古包整体构架由木制的圆柱形 屋身和钝锥形 屋顶组成 ,并 以毡子 覆盖 ,内外均 用数 道绑 绳捆 扎 ,包 括架 木 、苫 毡 、绳带 3大部分。在 缺乏大尺寸建筑材料 和相对落后 的生产力条件 下 ,实现 了类似现代球 节网架结 构的较大跨度建筑。 ( 3 ) 多数蒙古 人 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 、绵 羊、牦 牛、马和骆 驼寻找新 的牧 场。蒙古包 可 以打点成行装 ,由几 只骆 驼运 到落脚 点 ,再起 帐篷。因此 在修造 、 搭建 、拆卸 、运输 、使 用 、废弃全过程 实现了绿色设计 的要求 ,使 资 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最小化。 2 . 4湘 西 石板 寨 民居 湘西气候属亚热带季 风湿 润气候 ,气候温和 、四季分 明 、光照 充 足 、雨水丰沛 ,境内地形 属高 山深谷 特征 ,是明显 的山地 环境。湘西 的气候特点是湿气重 、冬暖夏 热、雨 量较大 。因此 ,建筑处 理上要求 通风 、防雨 、防湿。 石板寨民居将村落民居与 自然地 理环境有机结合 ,建 造在高地之 上 ,地势险要 ,视野开阔 ,周 围多沟壑、河流或其他 自然屏障 ,易守 难攻 ,在形成初 期具有军事 防御作用 ,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石板寨民居的干栏式架空结构和墙 壁的处理 ,很好地解决 了潮湿 地气对室 内环境的侵扰 。墙壁采用 当地山上 的石材堆砌 ,墙壁的缝 隙 利于通风 ,而厚重的墙体 又具有很好 的保温 隔热作 用。布局上 ,石板 寨 民居处于坡地南面 ,可以获得充足 的 日照和开 阔的视 野 ,也易于形 成较为封闭的区域聚居环境 ,既可使 村落避开强烈 山风的侵扰 、寒 冷 潮湿气流的侵蚀 ,又能在夏季 吸纳 临水 而过的凉风 。建筑 物的门窗和 墙面常处于阴影之下 , 有利于减弱辐射 的热量 ,起到气温缓 冲层 的作 用 。石板寨建筑正是通 过这些设计体现 了当地气候的原生态性。 此外 ,北京四合院 、广州骑楼 、客家 围屋 、西北地 区的窑洞 民居 等原生态建筑 ,均体现 了我 国传统文化 中 “ 天人合一 ” 的思想境界 。 它们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渗透 当地 独特的历史文化 ,符 合人居 习性 和行为模式 ,创造 出宜人 的居住环境和强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 。 三、原生态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 中的继承与发展 原生态建筑充分体现古代劳动人 民建造 的智慧 ,在现代建 筑设计 中应该得 以继承 和发展 。然而 ,由于科技的进 步和社 会的发展 ,许多

传统民居生态观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之启示

传统民居生态观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之启示

Ke y wor ds: ta ton lf l e i e c r dii a o k r s d n e; e ol gi a l e ; e o og c la c ie t r lde i n; c o c lva u s c l i a r h tc u a sg i n v t n; me h o o y n o ai o tod l g
C 曼 AC 然
传 统 民居 生态 观对
建筑设计创新 思维之启示
谷 晓 蹋 杨 红

思路 。
要 :从 空 间形 式 、材 料 、技 术 三 个 角度 , 阐述 了传 统 民居 体 现 的 生 态价 值 观 和 构 思 ,结 合
当代 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总结 出在 生态建筑设 计创新 中常用的思维方 法,为 生态建 筑设计提供设 计 关键 词 :传统 民居 ;生态价值观 ;生态建筑设计 ;创新 ;方法学
图 1 千 栏 建 筑
使 室内温度保持 在2 度 左右 。同时它也开 放 了地面 空 间 ,为聚 0
居 密度 大 的地 区 提 供 了共 有 场 所 。 尤其 是 在 多 雨 的 热 带 地 区 , 这 种 架 空 的 建筑 避 免 了 人 们 雨 季 在 地 面 行 走 的 不 便 ,使 得 人 们
i n v to t e e o e p o i e d sg o g t o c l g c la c ie t r l e i n n o a i n, h r f r r v d e i n t u h sf re o o i a r h t c u a s g . h d
中图分类号 : C92 1 作者 简介 :谷晓蹋
杨 红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14( 00) 4 1 5 6 4 4 4 2 1 0 — 8( )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及生态建筑的意义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及生态建筑的意义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及生态建筑的意义摘要: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如何在建筑设计运用生态理念以及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理念;思路Abstract: Ecological of the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o now we discuss how to use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i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cological philosophy; train of thought生态建筑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任务是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其目标是创造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效应。

建筑师应尽可能不干扰环境的情况下解决功能、美学等问题,并进一步在设计的某些方面改善环境,在尊重自然的同时,积极地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增加,生态建筑学是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建筑生态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人类几千年的建筑史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地区特色与民族传统。

1.生态建筑的概念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

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探析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探析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探析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摘要:在建筑设计中,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渐不足以满足当今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和理念。

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时,生态建筑设计学应运而生。

生态建筑设计,旨在将自然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以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建筑学设计理念,构建与实时实地的环境、文化等相结合的建筑设计,实现建筑生态化建设。

下文将根据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特点作以浅谈。

关键词:生态建筑;城市;建筑一、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生态建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

生态建筑在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参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生态学和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舒适健康。

使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高效、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

生态建筑是以自然为基础,加以科学合理的人工创造,实现了统一和谐的环境,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的一个很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这种地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建筑与地域、气候等实体要素的统一;二是生态建筑与人文、历史等抽象要素的结合。

二、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一)遵从自然生态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遵从自然。

从自然中来,取材于自然,将自然设计运用于人工,形成遵从自然规则的设计。

再到自然中去,将取材归还于自然,不对其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同时,甚至要使自然环境更加利于发展,利于建筑设计,不可以过度取材、盲目开采。

时刻运用“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原则,尊重自然存在,实现自然建筑设计。

(二)绿色低碳绿色化设计,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化减少能源的浪费。

这种设计的根本就是实现资源利用与建筑设计耗用的统一,除过美观舒适的要求以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不考虑资源使用度的建筑设计是原始的建筑设计,资源利用满足绿色低碳,是生态与设计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论传统建筑生态思想在现代生态建筑中的运用

论传统建筑生态思想在现代生态建筑中的运用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4-0030-03论传统建筑生态思想在现代生态建筑中的运用收稿日期:2012-09-28作者简介:朱雯(1983-),女,助教朱雯(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摘要: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生态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研究这些生态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有助于达到全面进行城市化建设、发展新时期的生态建筑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建筑,生态思想,现代生态建筑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0引言传统建筑是人们根据当地环境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摸索和积累的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大多具有良好的生态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室温、清新的空气,其可以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最重要的是,与利用设备来改善环境的现代建筑相反,传统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选址、建筑技术、空间结构等,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它们在能源的使用上几乎为零。

与现在的许多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更具有“纯正的”生态性。

虽然当今的生态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要求,但是在降低环境负荷方面还亟待提高。

现代生态建筑大多使用高科技、高成本去研究,尽可能少的使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或材料,但在其过程中依旧会消耗相当的能源并产生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的居住环境质量。

所以在发展现代生态建筑时,学习并利用传统建筑中的生态思想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1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1.1现代生态建筑的意义生态建筑,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建筑。

其目的是在其全寿命周期内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对周边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

2009年中国可持续建筑国际大会的信息显示,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比例的30%。

那么生态建筑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建筑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建筑由高能耗向低能耗方式转化。

提高了能源使用率,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摆脱了对化石能源办公空间与文学创作等功能;4层设置一个200人的礼堂会议室,满足县级会议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建筑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再以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风水的理论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生态建筑实践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传统文化;佛;道;儒;风水;可持续发展;1.生态建筑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口爆炸、空气、水和土地资源日渐退化环境祸患正威胁人类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普惠发展之路。

这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在建筑领域内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

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

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

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从以下几点内容着手设计:第一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第二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第三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就得建筑材料。

.第四针对当地气候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

第五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第六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我国古代先人在数千年与大自然共处的过程中创立了许多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对目前的生态建筑理论及可持续发展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有许多建筑手法可资借鉴。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建筑的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建筑的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建筑的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态体系,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而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则是我们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建筑的定义、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生态建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生态建筑的定义及特点生态建筑作为当今建筑界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环境为先”,也就是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尊重自然环境,将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绿色环保:生态建筑在设计选材、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上,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采用更多的绿色环保材料。

2、节能减排:生态建筑在设计中注重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舒适健康: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人的健康和舒适感,如合理布局、通风、遮阳等。

4、适应性强:生态建筑采用多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要求。

5、技术先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态建筑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被运用于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建筑与自然环境并置,采用环保、节能、舒适、健康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的设计师首先需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如利用太阳、雨水等自然资源为建筑提供能源和水源。

其次,要以民众的生活为基础,考虑设计具有人性化的住房,比如通风、遮阳等措施,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还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打造文化特色建筑,使生态与文化相融合,带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生态建筑的技术手段生态建筑的技术手段是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关键。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创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生态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建筑设计注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材料选择,以及能源的高效利用,达到节能、环保、舒适的目标。

本文将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

首先,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使得人们对传统建筑的智慧和经验进行了发扬和继承。

传统建筑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往往采取自然的解决方法,比如利用建筑的朝向、窗户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等来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和保温。

生态建筑设计强调这种经验的传承,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建筑朝向的规划和材料的选择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建筑设计则从传统建筑的美学和人文价值出发,强调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开发出更多适应环境的新型建筑形式。

其次,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在于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概念,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态建筑设计借助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对能源和资源的更加高效利用。

例如,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地热能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雨水收集和植物墙等创新设备,大大降低了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建筑设计引入了低碳、环保的建材和装饰材料,不仅减少了建筑的污染释放,还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创造了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生态建筑的理念正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

各国政府和城市机构纷纷制定生态建筑的政策和标准,鼓励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的可持续建筑评估系统(LEED)等,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同时,许多建筑师也积极响应生态建筑的理念,将其运用到各种建筑类型中,从住宅和商业建筑到学校和医院等,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健康、宜居的空间。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生态技术和生态思想,而生态策略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建筑本身的生态性。

简单来说,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的关系就是,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物上的具体表现。

生态策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原材料、建筑结构及建筑空间等上,旨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源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因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行业中,提升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1 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建筑、人。

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连接人与自然,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

(1)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

(2)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所处地形及建筑物的高度等。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科学的方法,以减轻建筑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生态策略的意义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

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

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与生态技术

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与生态技术
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与生态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 生态技术概述 • 传统建筑设计与生态技术的结合 •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 传统建筑与生态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传统建筑的特点
尊重自然
文化传承
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 常利用当地的材料和建筑技术来打造与周 围环境相融合的建筑。
生态技术的意义
生态技术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减 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生 态技术可以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
同时,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可以 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03
传统建筑设计与生态技术的结 合
节能设计
01
太阳能利用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等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
创新融合发展
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将历史建筑保护与生 态技术相结合,推动传统建筑向现代化、绿色化 方向发展。
高科技在传统建筑与生态技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测绘、记录和保护,为后续的修 缮和维护提供精确数据支持。
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
引入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传统建筑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建筑 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南京紫峰大厦
生态友好
南京紫峰大厦采用了多项生态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 统等,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
高性能建筑
紫峰大厦采用了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提高了建筑的耐久 性和能源效率。
城市生态
紫峰大厦的设计注重了城市生态的保护和恢复,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 绿化设计,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路径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路径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路径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方式,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生态建筑旨在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路径,以期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1、尊重自然生态建筑的首要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

这意味着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

建筑应顺应自然地形,避免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利用当地的气候特点,优化建筑的采光、通风和保温性能;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植被,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2、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生态建筑的核心设计理念之一。

这包括减少能源消耗和采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优化建筑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的隔热和保温材料,以及合理的门窗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

同时,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电力、供暖和制冷,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3、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筑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浪费。

在建筑设计中,应选用可回收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如再生钢材、木材和环保型混凝土等。

此外,还应设计有效的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回收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4、健康与舒适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

这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设计,以及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来实现。

避免使用有害的建筑材料和化学物质,减少室内污染物的排放;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创造接近自然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5、文化与地域特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其与周围的环境和社区相融合。

建筑的形式、色彩和材料应反映当地的传统和文化,同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建筑设计行业的生态建筑概念

建筑设计行业的生态建筑概念

建筑设计行业的生态建筑概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建筑的概念在建筑设计行业中逐渐走俏。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及施工、建筑使用等环节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模式。

它致力于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以探讨生态建筑的概念、原则和案例为主线,为读者提供对建筑设计行业中生态建筑的深入了解。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为导向的建筑设计与建设理念。

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

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建筑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创建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生态建筑的原则1. 节能减排原则:生态建筑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科学的设备配置,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大气、水资源的污染。

它采用高效的隔热保温材料,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2. 环保材料原则:生态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环保性,强调采用可再生材料和低污染材料。

它鼓励使用回收材料、天然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水资源利用原则:生态建筑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实现节水和水资源的再利用。

它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系统等技术手段,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生态建筑不只是建筑本身,还包括建筑周边的外部环境,如园林景观、生态湿地等。

它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和水体的覆盖面积,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态建筑的案例1. 宜宾熊猫基地大熊猫馆:这是中国首个以熊猫为主题的生态建筑,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和雨水的循环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高 目标加 以追 求 ; 现在, 生态建筑则将人 类社会 与 自然界之 间的平衡互动作 为发展 的基点 ,将人做 为发展 的一 员来从新 认识和界定 自己及其人 为环境在世界 中的位置 。
势, 将太极 宫置于乾 位 , 且又 以承天 、 朱雀等 命名 。汉之长 安
城, “ ——城南 为南斗形 ,北 为北斗形 ,至今 人呼汉京城 为斗 城, 是也 ” ;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 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 的 ,
生态建筑设计与 中国传 统 生态思想
Ec o l o g i c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g n a nd Ch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c o l og i c a l t ho ug h t s
《 道德经 》 又 日: “ 人法地, 地 法天, 天法道, 道 法 自然 。” 指 明了人 与 自然的共同根源。古代中国人讲究“ 天人合 一” , 就是 说 自然
的一张生命之 网 , 无论 哪个 环节 出现 了问题 , 都会 对整个 生态
系统产生重大 的影 响 ; 生 态系统是一种 自组织的开放 系统 , 生
子所谓 “ 通天下之气” 是一个 意思 。《 周易大传文言传》 有云“ 夫
天人者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 日月合其 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
公 民, 人类和大 自然 的其他 构成者在 生态上是平等 的 ; 人 类不
仅要尊 重生命共同体 的其他伙伴 , 而且 要尊重共 同体 本身 : 任 何一种行 为 , 只有 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 同体 的和谐 、 稳 定和
” 的基本思 想。《 乐记》 提 出“ 乐者天地之和 , 礼者天地之序。” 即认 为整个宇 宙天地处于 “ 流 而不息 , 合 同而化 ” 的状 态之 中。
意思是宇宙之气永远处于 整齐 、 和谐 、 有序 的运化之 中, 这与庄
的各部 分组成的共 同体 ,人 则是这个共 同体 中 的平等一 员和
成部分。
作《 设计结合 自然》 的出版 , 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所谓生态建筑 , 即用生态学的理论 指导建筑设计 。将 建筑
作 为一个有生命 的机体 ,它 的自身要形成一个 与 自然生 态相 平衡 的良性循环体 系。它将建筑视 为一个生态系统 , 通过设计
中国古建筑注重与 自然高度协 同的观念 , 表现在城市 、 村
合其 吉凶 , 先天 而天 弗为 , 后天 而而奉 天时 。” 《 周 易》 又 有云
“ 仰 则观 象于 天 , 俯则观法于地 ” 的原则。
美丽时 , 才是正确 的 ; 人与 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 、 共 同进化 。
生态 自然观把生态 系统看成 由各个 相互关联 的部 分有机构成
《 老子章句》 日: “ 天道与人道问 , 天人相通, 精气相贯 ” 。老子
紫禁城正对这紫薇星 , 建筑 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 。 2 . 村落 的建设 : 村是聚 落的一种形 态 ,古人注 重追求人 和 自然关 系的和
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 历经数十年 的实践 .逐 渐形成 了~ 些重要 的设
谐。安徽 歙县棠樾村为一个 典型的例 子。棠樾 选址 , 符合风水
功能 、构成方式 和形 象等方面 总是 与一定 时期 的人与 自然 和
人与社会 的关系相 适应。而 由于设 计与特定社会 的物质 生产 与科学技术 的联 系 ,这使得设计本 身具有 自然科 学的客观性
特征。人类的思想观 念及 社会现状所 引发的种种思 潮都会 引 起设计 观念 的变革。
同, 夏商 以后 , “ 天” 被 认为是有意志 、 有人格 的最时 ,不必要 也不可能 完全不去打 破生态 系统原 有的平衡 。生态 系统在人 为有益 影响下 , 可 以建 立新 的平 衡 , 达 到更合理 的结 构 、 更高的效能 和更好 的生态效
对 当代建筑设计 中融入 生态设计方 法进行 研 究 .论 述城 市及 建筑设计的 生态化 ( 生 态建 筑) 是历 史发展 的 必然趋 势 并提
面前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 时正奉为信条 的城市
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2 0世纪 8 0年代初出现的能源危机之后 , 全 球范围之内的保护生态环境 、 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 日益高涨 。 人
提供 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综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 的提 出 、
基本 原则 的形 成 以及 可持 续发展 的生 态文 明途径 的探 寻 , 均 贯穿 了生 态 自然观 的基本 思想 。中国传统 的 自然价值观 强调 人与 自然 和谐 相处 ,这 一生态观很切 合现代人 类提 出的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 ,人 类的发展 只有建立在 资源 的永 续利用和 对 生存环境保护 的基础之 上 ,才能既顺应 自然规律 又符合人 类

生态 自然观是一种早 在远古就 已有 其端芽 的世 界观和伦 理观 , 其核心是 强调 人与 自然 的协调 , 关注人 类生态 系统 的稳 定 和发展。它主张把人 的角色从大地共 同体 的征服者 改变成
共 同体 的 普 通 成 员 与 公 民 ,强 调 生 态 系 统 是 一 个 由相 互 依 赖
环境和人居环境可 以互相交流 , 和谐共生。这也 反映在古代的 建筑中。比如北 京城 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 的 , 紫
物系统和环境 系统 的相互关联 、相 互作用使 系统具有 自我 调 控、 保 持平衡的能力。同 时, 生态 系统 内部的平 衡是稳 定 性与 变化性相统 一的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单纯的 、 消极 的适
发展 问题 上 , 中国传统 自然价值观 和生态 自然观有质的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 中“ 天 人合一 ” 的思想 由来 已久 。在影 响建 筑发 展的诸多因素 中, 天人合一 的 自然观 是根 本性的。天是 一 个历 史范畴 ,起源 于远古人 类对无法预 测的苍茫 太空 的敬 畏
物质环境。建筑设计 作为人类 生物性与社会性 的生存方式 , 是 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 目的而进行 的创造性活动 。建筑在技术 、
伍 子胥设计 建造吴都 阖间城 , 在《 吴越春秋》 中记载 : “ 子胥
乃使 相土尝水 , 象天法地 , 造筑大城 , 周 回四十七里 。陆八 门, 以象天八 门 ; 水八 门, 以法地八聪 。 筑小城 , 周十里。 陵f 3 - -。 - 不 开东 面者 , 欲 以绝越 明也。立闻门者 。 以象天 门通 闻阖风也 。 立
蒋 明年 J i a n g Mi n g n i a n
摘要 : 中国传统 生态思想是一种早在远 古就 已有其端 芽的
世 界观和伦理观 , 其核 心 是 强调 人 与 自然 的协 调 . 关 注 人 类 生 态 系统 的稳 定和 发 展 本 文 从 中 国古代 朴 素 的 生 态理 念 出发 。
处, 但 它是 更高层次 上 的回归 , 它更加 理, 陛化 , 具有 更高 的科
学性。生态建筑 将人们对社会 的终极 关怀放 在人类长远 及整 体 利益 的基础之 上。可 以说 这是现代建筑产 生 以来 的又 一次
蛇门者 , 以象地户也。” 隋大兴城建造 时, 宇文恺 不仅有斟酌地
革命。当年 , 现代建筑第一次将社会经济的现实视为建筑发展 的基本条件 加以研究 ,将 人类的平等 和社 会进步作 为建筑 的
与能量 的消耗及效率 的高低 ) R e u s e( 重复使 用 ) R e c y c l e ? ( 循 环使 用及重复使 用 ) 。强调节约能源 , 如, 设计 中使能源使用集
约化 , 运 用建筑热工原理节 约能源 , 利用高技 术创造低 能耗的
环境 , 结合气候 进行设计 , 充分利 用 自然通风 , 运 用新材料 、 新
们开始对自然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 ,包括许 多建筑 师和规划师,探索在建筑设计 中使建筑环境与 自然环境进行有
机结合 , 整体地思考建筑 、 生态 、 社会 、 环境等问题。 建筑 活动根本 的 目的是为人生活和 行为发展提 供必要 的
长远的发展利益 , 达到 人与 自然“ 双赢 ” 的共同胜利。在可持续
当今世界 , 人 口剧增 。 资源锐减 。 生态失衡 , 环境遭 到严重破 坏, 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 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在严峻的现实
的基 本规律 , 企 图超越 自然对 人的约 束 , 结 果造成 资源 短缺 、
生态破坏 、 环境污染等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 问题。可持续发 展随之提 出。生态 自然观 的确立 , 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
所谓 “ 枕 山、 环水 、 面屏 ” 的原则。它 以富亭山 为屏 , 面 临沃 野 ,
源 自黄 山的丰 乐河 由西而东穿流而过 , 周围树木茂盛。棠樾族
计思想 、 原则 、 方 法。 如健康原则 、 环境原则 、 人文原则等。其中
最重要 的原则是 节约原则一著 名的 3 R原则—— R e d u c e( ? 质
种主 宰的崇拜就 构架起 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 天人 合

” 就 是西 周以后 。 人们 强调天 与人 的关 系紧 密相联 , 不可分 割的一种观点 。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 一
生态 自然观
中国古代 的先哲 以朴 素 的系统观念 观察 整个宇 宙,《 庄 子・ 齐物论》 云: “ 天地 与我 并存, 万物 与我为一” , 是庄子 “ 天人 合
谱有诗云 : “ 遥 想棠 阴清 昼永 “ ( 《 玉篇》 “ 楚谓两树 交阴之下 日
樾” 这正是这个村落名字的由来 , 又“ 此处山川之胜 , 原 田之宽 , 足 以立子孙百世之业 ” 。这正是陶渊明所 描写的世外桃 源。棠 樾人 把 自己置身于大 自然当中 , 仿 佛 自己就 是 当中的一 分子 。
镇、 宫殿 、 陵墓 的选 址和布 局命 名上 , 都力 图体现 天人 合一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