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伶官传序》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一、作者简介、解题及创作背景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2.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

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

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

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

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

”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

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

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

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

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元伶官传序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元伶官传序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伶官传序本课话题——忧患意识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有一种忧患意识,不要重蹈覆辙。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个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深思。

海尔集团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那就是“赢家通吃”。

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

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2人教版高中语文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汉书》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离娄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如。

——《菜根谭》[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伶.官(línɡ) 契.丹(Qì)锦囊..(jǐn)(nánɡ) 沾襟.(jīn)仇雠.(chóu) 勖.勉(xù)困于所溺.(nì) 逸豫..(yì)(yù)信函.(hán) 俳.优(pái)系.燕父子以组(xì)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 4 (1)微⎩⎪⎨⎪⎧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盛大)(5)其人教版高中语文 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那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语气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孰能讥之乎(语气词,表反问,难道)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2)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向前) (3)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5)函.梁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6)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用作动词,推究) (7)而告以成功..(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8)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用作名词,有谋有勇的人物)(9)乱.者四应(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10)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 (11)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亡)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伶官传序》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2.文章的议论思路。

自主模块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

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

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4.自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伶官有的放矢盛以锦囊及仇雠已灭溺5.整体感知课文。

6.名句填空(1)《书》曰:,。

(2),,自然之理也。

(3),,岂独伶人也哉!合作探究模块一、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学生自读10分钟,完成下列练习1、重要字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世言晋王之将终也岂非人事哉乃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及凯旋而纳之抑本其成败之迹2、古今异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至于誓天断发(古:今:)3、词类活用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函梁君臣之首:4、特殊句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盛以锦囊――告以成功――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翻译句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二、思考与讨论: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作者:欧阳修【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通过讨论交流能归纳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3.借助课文警句写出课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1.读懂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

(重点)2.能说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难点)【知识链接】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代、和宋代、、、、宋、合称“唐宋八大家”。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4.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自学释疑】《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合作探究】1.二三段作者在写庄宗得失天下时,分别用一组动词写出了其怎样的形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此史实,是为什么呢?【学习感悟】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字数100字左右。

)【达标检测】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2. 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

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

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基础试题2010-04-15 1512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一、主旨: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得之难而失之易”)的历史才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的道理,即(用原文的两处语句做答。

)意在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相关材料唐庄宗其人欧阳修为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客观地分析唐庄宗的成败得失。

唐庄宗姓朱邪,名存勖,本是沙陀族人,他的祖上做唐朝的臣子,被赐姓李。

他父亲李克用被唐王朝招来镇压黄巢农民军,沙陀兵进入长安,焚宫殿,烧府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

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死,李存勖继承父业。

他初有大志,着手整顿纪律败坏的沙陀兵,组成精锐部队。

913年破幽州,取河北,击败对手梁国军队。

923年在魏州称帝,国号称后唐。

唐庄宗骁勇善战,常冒死搏斗。

最激烈的、也是决定性的一仗是称帝后夺取郓州之战。

梁军破德胜南城,庄宗弃北城,坚守杨刘城,与号称十万之众的梁军日夜苦战,庄宗再占德胜城,梁军决黄河口用洪水阻唐军。

庄宗听取谋臣郭崇韬的计策,留兵守杨刘,自率轻骑从郓州直取汴州,一举消灭梁国。

赫赫战绩,使欧阳修禁不住赞叹:“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唐庄宗小名亚子,喜演剧,能度曲。

伶人能接近他,并渐渐参与政事。

庄宗宠幸的伶人周匝为梁所得。

庄宗灭梁进入汴州那天,周匝至马前拜见,庄宗非常高兴,并赐以金帛慰劳。

周匝说:“我在梁国没遭杀身之祸,多亏教坊使王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请天子好好答谢他二人。

”庄宗当场答应封官。

郭崇韬竭力劝阻说:“帮陛下取天下的功臣还未封赏,却先封伶人,是要失去人心的。

”庄宗到底不听,封陈为景州刺史,封储为宪州刺史。

唐庄宗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

景进等专替他探听宫外消息,回报的情况往往颠倒是非。

许多朝官和四方藩镇都争着向伶官行贿,以求在庄宗面前说些好话。

最阴险的是那个演杂剧出身的郭从谦,因有些军功,被封为掌握亲兵的从马直指挥使。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预习指导】《五代史伶官传序》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二篇课文。

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

这一课的两篇课文,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

阅读课文时,注意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体会本文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的特点。

鉴赏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使用说明】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情景导学】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人事”,“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比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预习】(一)写作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代史伶官传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所以、恨、函、抑、本”等文言词语,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行文抑扬顿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后唐庄宗的叹惋之情和借史讽喻的苦心。

(重点)3、了解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文中警策句的内涵和人生启示。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国论》中苏洵警告当权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过秦论》中贾谊以秦警醒,“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又有何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目标展示三、预习反馈四、教学过程(一)提要钩玄寻挈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学习文言文读必不可少,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找一找文章的核心句在哪里呢?生:读课文师: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灭亡为事例,开头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观点,同样作为史论文,你找到《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在哪里了吗?他又是以谁的史事展开论证的呢?生1:明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

无怪乎——《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不仅如此,呜呼2字,还为全文笼上了特有的情感色彩呢?师:“呜呼”是什么意思——啊!哎!文章开篇便言呜呼,你觉得这“呜呼”二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生:悲凉、痛心、痛惜、叹息、感慨、惋惜、慨叹……师点拨:叹惋,作者是用慨叹语气起笔的,内心是相当沉重的,应该是沉重的切入,些读得沉重些,语重心长些。

同时,还要注意反问句,语气强烈,突出“人事”的重要。

还要注意“哉”字的感叹语调。

)你能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一下这种叹惋吗?生1、2,齐(二)盛衰得失析人事第二段——师:怎样的盛衰引得作者如此叹惋呢?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步子且看庄宗如何得天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晋王三矢——遗恨、期盼庄宗受矢——遗志、使命师:你能感受到晋王的遗言当中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吗?——满腔仇恨,抱恨终身,满腹期待。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后唐庄宗的成败阐述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2.学习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文充分运用对比手法说理抒情。

2.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启迪人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板书:课题,作者)二、因声求气读通文意1.请学生复述庄宗的故事。

2.诵读感知庄宗的悲剧命运。

活动一:一生读晋王遗言,其他学生评价。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皆为兄弟,而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点拨:读出晋王深深的遗憾,对敌人仇恨、对庄宗期盼的语气和情感。

)活动二:读庄宗的奋斗史和失败史,其他学生评价。

奋斗史:“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可谓壮哉!”庄宗凯旋时的豪壮语气,笔势激越,情调激扬。

失败史:“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何其衰也!”庄宗败亡时的衰颓语气,仓皇失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点拨:语言和情感一扬一抑、大起大落、荡气回肠、对比鲜明。

)3.教师小结:庄宗的兴盛和衰败用了鲜明的对比,其奋斗史164个字,得天下完成父亲遗命,耗时十五年;其失败史63个字,失天下只有短短三年,奋斗过程如此艰难,衰败却如此迅速,一溃千里,发人警醒。

三、提要钩玄领会主旨(点拨:学生诵读第一段,第三段“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至文末。

)1.一个叹词:呜呼参考:欧阳修之子欧阳发《先君事迹》“先生自撰五代史,褒贬善恶,为精密。

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

”这一声“呜呼”,以感叹发端,起笔不凡,突兀惊人。

奠定全文沉痛的。

感情基调。

2.两个警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第21课 伶官传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第21课 伶官传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1课伶官传序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篇传前序论,借助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警策透辟地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其目的是告诫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

3.本文平易舒畅中饱含抑扬顿挫,精辟论述与深沉感慨合而为一,语调深婉,达到了以理服人,以理动人,寓理于情的艺术境界。

【诗海拾贝】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赏析这首怀古小令通过对古代英雄成败历史的咏叹,抒发了作者对战争使生民涂炭的愤慨,是元曲中极具人民性的杰作。

曲文前三句,作者从我国历史长河中选取了三则典型事例。

一是楚汉相争,项羽的宠妃虞姬自刎于乌江之畔。

明写虞姬之死,实写项羽的失败。

项羽是英雄末路的典型。

二是三国赤壁之战,周瑜战绩辉煌。

周瑜是英雄得志的典型。

三是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是东汉的名将,他虽然一生战功赫赫,但他在西域长达三十一年之久,晚境凄凉,欲归而不可得。

班超是英雄落寞的典型。

通过这些事例,作者意在表明: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得意也罢,失意也罢,都改变不了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命运。

曲文后三句直承上文,直抒胸臆。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概括总结,因为三个事例都发生在秦汉。

秦汉是如此,那么秦汉以后又如何呢?作者所处的元代又怎样呢?自然都足以令人“伤心”,也都是“生民涂炭”啊!作为读书人的作者却无能为力,只有一声长叹: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从而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同情人民的政治态度。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早年思想进步,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文坛泰斗。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五代”历史背景2、翻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修为什么要为伶官作传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三、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

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

【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伶官传序【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借古讽今的写法。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积累精彩语句。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旨鲜明,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教师的简要提示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中结合语境揣摩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类活用。

这篇课文与《六国论》都是史论,都是借古讽今之作,又是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充沛的语势和酣畅的文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四、结合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词语[与]与尔三矢(给)求!无乃尔是过与(读yú,通"欤")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归]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归依)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2.活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亡。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1课 伶官传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1课 伶官传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1课伶官传序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盛.衰之理(shènɡ)(2)盛.以锦囊(chénɡ)(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qì) (4)泣下沾襟.(jīn)(5)逸豫..可以亡身(yì yù) (6)系.燕父子以组(xì)(7)乱者四应.(yìnɡ) (8)李存勖.(xù)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通“仇”,仇敌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迹,迹象(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3)以一少牢..告庙:祭祀时的祭品,羊、猪各一头(4)及仇雠..已灭:仇人(5)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6)逸豫..可以亡身:安乐3.古今异义(1)岂非人事..哉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具体来说,指统治者个人的主观努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其根本。

今义:原来的。

(4)系燕父子以组.古义:绳索。

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组成的单位。

4.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回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回去完璧归.赵:使……归还 (2)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贼易.之:轻视易.子而食:交换 (3)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向天地或祖先祭告大事小人告.了一年的状:告发、揭发(4)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5.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a.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立盟约。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

(《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

(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

(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系列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系列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天天预习]1.给下面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李存勖.()请其矢.()皆自于人欤.()伶.官()盛.以锦囊()誓天断发.()抑.本其成败之迹()乱者四应.()吾遗.恨也()智勇多困于所溺.()泣下沾襟.()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晚年又号,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

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著作有《六一诗话》、《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3.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文本研读]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口译全文。

2.“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这样的人,地位、身份都不高,并且又是败政乱国的人,为什么要替他们做传呢?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3.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4.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5.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明事理的?[问题探究]1.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课时测评]1.重点实词(1)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④若水之归下也()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③以乱易整,不武()④天下是有难易乎?()(3)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4)盛:①盛衰之理()②盛以锦囊()③其意气之盛()④胜地不常,盛筵难再()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重点虚词(1)虽:①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②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其后用兵()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3.一词多义(1)与:①与尔三矢()②求!无乃尔是过与()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yǔ,介词,为,给,替)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⑥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⑦蹇叔之子与师()⑧则与斗卮酒()(2)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④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⑥恨晨光之熹微()⑦童微伺其睡()⑧动刀甚微()(3)为: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③霓为衣兮风为马()④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⑤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⑧何以伐为?()(4)举: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锋()②戍卒叫,函谷举()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⑤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3)负而前驱..()5.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①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②负而前.驱()(2)名词活用作动词①函.梁君臣之首()②抑本.其成败之迹()(3)动词活用作使动词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1.《伶官传序》学案篇1学习要点1.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本文题解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

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

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

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

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过程和方法: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二、导读1.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解题《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3.文章故事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目标】1.从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入手,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观点。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借古讽今的手法之妙,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层内容,掌握文章“春秋笔法”的应用,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1. 正反对比说理论证的方法2.借古讽今写作手法难点:1.文中“春秋笔法”的理解与掌握2.作者的身上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教学方法】合作讨论、讲授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北宋的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

的确如此,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强大一时的秦朝,如“走马灯”一样更换皇帝的五代等,其速亡的历史教训常令后人感叹不已。

前事不忘乃后事之师,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欧阳修在修史著书时回顾历史,反观当下,讽谏统治者应以史为鉴汲取教训,居安思危改革时弊。

二、课文论证结构的梳理1.课堂小练习①通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你认为《伶官传序》一文最主要的说理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B.引证法C.对比分析论证D.假设论证2.文章论证层次结构的梳理3.课堂讨论(请同学们用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并说明这样论证的好处)三、文中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1.课堂小练习②下面文章,均为我们教材选文,你认为那一篇文章没有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同学们讨论,并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A. 唐•杜牧《阿房宫赋》B. 北宋•苏轼《赤壁赋》C. 北宋•苏洵《六国论》D.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2. 文中借古讽今,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老师引导、补充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讽”与“谏”的区别(结合具体的实例,教师讲解、引导、理解)(1)课堂小练习③对与“讽”与“谏”的异同你理解多少,选一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邹忌劝齐威王毋偏听偏信②比干苦劝商纣王遭剖心③孟子用“挟泰山”“折肢”劝梁惠王行王道④东汉杜根劝邓太后还政于帝被装在布袋里摔死⑤魏征以“人”“史”为镜劝唐太宗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③⑤/②④D.①②⑤/③④(2)老师用同学们熟悉的课文例子讲解:孟子劝梁惠王行王道:(“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肢”)邹忌游说齐威王: (问妻、问妾、问客人讽谏“王之蔽甚矣”) (共同点:取譬设喻,形象说理)(3)欧阳修为何要采取“讽”这样的方式来劝谏北宋的统治者呢?理由:士大夫的“良心”(济苍生、扶社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正言婉(委婉地表达心志)四、文中“春秋笔法”的运用1.史学家修史的初衷孔子:《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下列字词:
1.理解“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逸豫、忽微”等11个常用文言词;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
3.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能力目标:背诵第三、四段,共 192字。

三、德育目标: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学习重难点】
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重)
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难)
【学习方法】
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

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
(一)背景资料
1.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
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
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二)熟悉课文,完成练习
1.查字典、看注释,将课后练习第一题写在书本上。

2.熟读课文,画出名句,把握作者观点。

3.将课后统习第三、四题写在书上。

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一)自学反馈
1.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再思考:名句有哪些?观点是什么?
2.正音和停顿。

名句:。

观点:
依据:。

3.检查订正练习三、四题
4.组织朗读课文,①齐读,②分人分段读,③分组读
5.展示人范读
(二)文言基础归纳总结
1.词类活用: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振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动词用法。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在夜间,用作,表时间。

“东”,向东,用作、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2.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介词,表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即“被天下(的人)嘲笑”
“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介词,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句意:“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伶官传序》学案
一.自主学习,深入研究词句,探究文章的结构和风格。

(一)文言基础归纳总结
1.词类活用: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振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动词用法。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在夜间,用作,表时间。

“东”,向东,用作、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2.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介词,表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即“被天下(的人)嘲笑”
“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介词,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句意:“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3.对称语、反问句、感叹句及其作用?’
①虽日天命满把损忧劳可以兴国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非人事谦得益逸豫可以亡身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③呜呼!
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
(二)文章的结构和风格
1.第一段提纲(参考):
论点:盛衰之理,虽回天命,岂非人事
(依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论证:
.2.独立完成对文章论证结构的分析。

①抓动词
庄宗: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系、函、入、还、成功。

②列出结构提纲
3、总结
1.主旨:文章总结了的历史教训,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论证方法:①,②。

3.语言特色
①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②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③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宋代散文的风格特点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之唐代散文,其叙事、说理、抒情结合更加有机,更适应政治斗争和实际生活各方面的需要。

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1.检查背诵
2.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三.比较阅读:《伶官传序》《过秦论》《六国论》
1.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那么就这三篇文章的标题而言,如果站在史论的角度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
2、这三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比较三篇文章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