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一)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
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强化技术集成能力,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二)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
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并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
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
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主产区倾斜。
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
为切实支持粮食主产区振兴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布了一份关于2022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份文件是中央政府在新时代召开的重要会议上的一项重要决定,旨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该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
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大对农民的资金支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等方面。
从这份文件中,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改革的认真态度和决心。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经济进行夯实基础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深刻领会这份文件中的教义,全面落实文件中的要求和措施。
在深化农业改革方面,文件提出了要加强对土地和财产权的保护和规范,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升级。
这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同时,文件还呼吁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稳步而前进。
此外,文件还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耕文化与新时代建设的融合,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切实保障基层公共服务。
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推广上加大力度,给予充分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以确保农村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总的来说,这份文件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它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要求和措施,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全面贯彻落实文件中的要求和措施,让全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加顺利,让中国的农村与城市更加和谐共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演变及历史启示
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演变及历史启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央农村政策对农村发展以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农村政策,搞好农村发展一直是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政策、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经济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进入新时期,中国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中央通过制定多项倾向性政策,顺应和主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赋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时代内容的背景下,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政策的演变过程及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历程(一)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农村政策的制定及实施1.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标志着广大的中国人民历史上第一次翻了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根据建国初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共中央及时作出决策,转变工作重心,集中力量解决当时的重大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完成农村特别是新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土改的完成,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
土改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
此时,党在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业能够由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变为合作社经济,使农民逐步摆脱贫困状况而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
1952年,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总目标,接着又作出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新阶段。
依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三个从低到高的步骤。
专家点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农村、农民
专家点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农村、农民权威解读、唐:温暖农民心。
就在农民欢庆丰收、迎接xx春天的时候,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xx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在xx世纪出版(37.78,-1.97,-4.96%)。
好消息传遍了整个国家和村庄。
冬天的脚步渐渐远去,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连续六个一号文件之后,每年都有xx政策,每年都送一个‘大礼包’。
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效益不断扩大,创造了多年来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良好局面。
今年一号文件有哪些xx亮点?“三农”工作有哪些xx举措?9亿农民将获得哪些xx利益?日前,记者采访了xx农村工作小组和中国农办负责同志。
连续7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传达了什么政策信息?2004年至2009年,xx先后出台六个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
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力度和突破都是前所未有的。
近年来,“御粮税”免除,补贴连年增加,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农村形势持续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七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的是什么政策信息?多年来,一号文件成为公认的政策风向标,聚焦三农,充分体现了xxx和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的坚定决心。
每年这个时候,亿万农民都在等待和期待!xx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中国农业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笑着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一号文件每年都发,但针对性不同。
今年的一号文件非常重要,不仅对“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对全局工作也至关重要陈锡文介绍了今年文件的三个重要背景。
首先,‘三农’正在改善,在大局中占据主动。
经过去年的困难,从上到下各方面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可。
经过艰苦努力,去年农产品(14.98,-0.50,-3.23%)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为我国经济早日恢复和实现“八保”目标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也是xxx和国务院多年来重视农业的结果。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速读心得体会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速读心得体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点是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点任务。
经过阅读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体会和理解。
首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2035年的发展目标。
在__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百年之际,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文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这是一个宏伟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全面发展实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二,文件强调了创新是当今发展的核心。
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中国必须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文件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研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第三,文件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
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文件还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品牌建设。
第四,文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项目。
文件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文件还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提高供给侧创新能力。
第五,文件强调了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价值观。
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件还要求,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改善措施,促进社会平等和共享发展。
通过阅读中央一号文件,我深刻认识到了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目标,也明确了个人应该如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一号文件连续八年给力“三农”实现粮食产量“七连增”、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幅超过6%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发布8个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
将这些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可以看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破解“三农”问题所采取的战略举措越来越系统。
2004 时隔18年再以一号文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关键词:农民增收面对当时“种粮越来越不划算”、农业生产持续多年徘徊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时隔18年再次通过中央一号文件表达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9个方面22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抓住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尽管中央特别强调促进粮食生产,但文件中并没有采取任何强制农民生产粮食的做法,体现了尊重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以人为本”思想。
这一年,国务院召开的40多次常务会议有半数的内容与“三农”问题有关,陆续出台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农业政策体系。
这一年,中国农业走出了多年的徘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走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拐点关键词:提高农业竞争力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旨依然是加大农民增收减负的力度。
这一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从在农业中提取积累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大转变。
中央切实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转而建立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决心不再让收入不足城市居民三分之一的农民承担太多税负,将农业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降至不足1%,免征农业税的省、区、市达到25个。
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最终在这一年年底走到了它的历史终结点。
通过强化全方位支持多管齐下求解“三农”问题关键词: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要点内容如下: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天花板”和“地板”双重制约,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刚刚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指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连续3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标志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年均增长9.5%,连续6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好的形势遮不住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就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上着力,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跃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突出抓好“六大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当前要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
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统筹粮经饲发展,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交流材料
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交流材料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政策文件,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本次研讨交流旨在深入分析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其中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问题的政策措施。
其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内外贸易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是其主要内容。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
文中提到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确保国家能够持续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了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农村人口流失,农产品销售难等。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农村金融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困难。
在贯彻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只有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培训,确保更多的人了解并能够准确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此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只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
同时,应该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激励鼓励各地区、各单位在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良好的政策实施氛围。
综上所述,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政策文件。
新世纪的七个一号文件
扎 实推 进 新 农 村 建设 的 总体 要 求 .
突 出发 展 现 代 农 业 是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中的 首要 任 务 。
新 世 纪 的 七 一 号 文 件 个
18 年一 18 92 96年 , 中共 中 央 、
国务 院 下发 了 5个一 号 文 件 。 年 今
础设 施建设 中长期政 策性信 贷业
务 , 立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基 金 , 大 建 扩 政 策 性 农 业 保 险 品 种 和 区域 覆 盖
范 围。
“ 三个 扩大 ”: 在农 业 补 贴 上 , 扩 大 良种 补贴 的 范 围 , 大 农 机 补 扩 贴 的 资 金 规模 , 大 整 个 补 贴 政 策 扩 的受益范围。 “ 三个 亮点 ”:在 基 础 设施 建
本期关注 : 中央 一 号 文 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国务 院发 展研 究 中心 研 究员程 国强博 士 :
一
( 本栏解读摘 自人民网、 新华网 )『
I/党的建设・  ̄l tl 农村版 } 00 3 1 2 1・ 3
“ 个 措 施 ”: 在 金 融 支 持 三 上 ,大 力 开 展 农 业 开 发 和 农 村 基
设 上 , 动 建 材 下 乡干农 村危 房改 推 ¨ 造 , 施 新 一 轮农 村 电 网 改造 升 级 实 程 , 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 扩 一 事 一议 ” 政 奖 补 实施 范 围 。 财 “ 个 促 进 ”:在 推 进 城 镇 化 三 上 , 进 有 条 件 的农 民进 城 落 户 并 促 享 有 当地 居 民同 等 权 益 , 进 有 条 促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依靠城镇化打开三农新局
提要: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有一个词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那就是“城镇化”。
纵观这一系列决策走向,当我们也站在决策者的宏观高度,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成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有效扩展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得力手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有一个词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那就是“城镇化”。
纵观这一系列决策走向,当我们也站在决策者的宏观高度,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成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有效扩展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得力手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
七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涉农,然而最终人们却发现,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并不在“三农”本身,而在于城镇,在于由农村到城镇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城镇化”。
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一号文件”助推我国农村改革之后,在新世纪,中央连续推出七个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善与农民增收。
城乡统筹城镇化:从“三农”外部解决“三农”问题与过去几年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4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6年)、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8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等主题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着重强调了城镇化对于“三农”问题的意义,这表明“三农”问题已经不局限在农业、农民、农村内部来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村中大量剩余人口的转移接纳问题,而这仅靠建设新农村是不行的。
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大型城市,造成城市负荷超载,给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而户籍的限制,更是将农民工的根牢牢系在农村,让这一亿多人的群体无法共享城市繁荣。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从10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演进从1982年到2008年,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
1号文件意味着高度重视,意味着不同寻常,意味着非抓不可。
下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1982-1986)的政策框架、新世纪5个1号文件(2004-2008)的政策框架以及综述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重温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脉络。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纠正了并在继续纠正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左”倾错误,对农村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出现了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
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此时,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
2、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3、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意义:文件影响深远。
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
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近年来的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七个一号文件在政策安排上,有机衔接、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概括来讲,主要包括如下政策措施。
第一是‚四取消‛,即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
第二是‚四补贴‛,即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第三是‚一奖励‛,即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奖励补助,这对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和调控措施,2004年设计最低收购价政策,2005年对水稻实施,2006年扩展到小麦。
2008年针对价格波动情况,对一些主产区的玉米、大豆、油菜籽采取了临时收储措施,确保了粮食市场的稳定,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重粮积极性。
第五是采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开展农村水路电气(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和农村沼气)建设。
第六是农村社会事业促进政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今年一号文件的政策亮点比较多,但最关键的是体现在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支持‚三农‛发展上,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在文件中具体体现在:‚三个优先‛。
在国家投入上,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个措施‛。
在金融支持上,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
‚三个扩大‛。
在农业补贴上,扩大粮种补贴的范围,扩大农机补贴的资金规模,扩大整个补贴政策的受益范围。
‚三个亮点‛。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建材下乡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范围。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2010】 连续7年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982——1986】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
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2004——2010】1、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深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资要率先起好步
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 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 (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 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 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 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 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 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解读:今年的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 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 营主体。随着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有 序发展,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代表 的新型农业经营主派已成为农资企业寻
求价值增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农业社会 化服务的提供主体,在服务大户的同时也 要兼顾小农散户,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一定
时资源整合实力和健全的基层网络。因 此,以省级农资公司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 服务力量将更有优势,并在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五 科技支撑
文件指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 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 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 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 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 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 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 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 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 机作业补贴。
关键词一 乡村振兴
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 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 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 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 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 「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解读: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 成,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三农”工作重心也将发生历史性转移,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在丈件中提出的 5年衔接过渡期内,一方面要守住不发生 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推 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财政、金融、科技 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一定会空前 加大。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未来五年的发 展规划应紧紧国绕乡村振兴这一主线,从 政策中找方向、抓机遇、谋发展。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10年将投4万亿用于水利为了我们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文件”的“水利亮点”。
新战略定位:“国家安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陈雷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定位准了才能明确公共财政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水利发展为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水利保障”“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982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
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总产量略大于消费量,但在品种和地区分布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资料要点回顾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图解:数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图解:五大关键词读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真经”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4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图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破解“三农”新困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中央一号文件都说了啥?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的情况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适时模拟、自我考核临近考试时,要对自己进行2到3次的模拟考试,来验证自己复习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最后将会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16日正式出台。
该文件针对当前国内农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一、强调“三农”工作重要性中央一号文件从根本上强调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农业发展、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此举旨在在确保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提出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目标农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一直以来在种植、生产和销售上存在不少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基于产业需求,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高品质农产品,加快生猪、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推广先进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应逐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广以农村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和增强农民获得感。
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回应农村居民对高品质、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高,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五、促进乡村环境建设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应加强乡镇环境整治,统筹发展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使广大农民享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以更高水平的农业发展来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丰富乡村文化。
作为一个AI机器人,笔者仅以此参考一下,关于此话题,人类智商的讨论在运用电脑数据分析的角度,不好发表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从而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和农村问题依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
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
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产品(15.88,0.23,1.47%)贸易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始终坚持。
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对目前三农问题的判断:中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