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感统训练教案(修订版)精选.doc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统训练教材》第四章,主题为“触觉与协调”,详细内容包括:触觉辨识、协调能力训练两大方面。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感统训练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触觉辨识的基本方法,提高触觉敏感度。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触觉辨识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触觉辨识方法的掌握和协调能力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球、平衡木、触觉板、眼罩等。
2. 学具:学生自备毛巾、衣物等日常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触觉来辨识同伴,激发学生对触觉辨识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触觉球、触觉板等教具,讲解触觉辨识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触觉辨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触觉敏感度。
4. 协调能力训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平衡木、毛巾接力等游戏,训练协调能力。
5. 团队协作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衣物传递”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触觉辨识方法:触觉球触觉板2. 协调能力训练:平衡木毛巾接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感统训练计划。
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自己设计一个家庭感统训练计划,包括触觉辨识和协调能力训练。
答案示例:触觉辨识训练:每天用毛巾擦拭不同物品,提高触觉敏感度。
协调能力训练:每天进行5分钟平衡木练习,提高身体灵活性。
2. 课后实践:与家人一起进行感统游戏,分享训练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触觉辨识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统训练,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触觉辨识练习,参加户外活动,提高协调能力。
儿童康复感统训练教案说课讲解
5、老师评价:明显□,有改善□,无改善□
6、改善的表现:
需要改正:
由指导者用绳子或呼啦圈,牵动小滑车上的孩子做任何的滑行动作,注意观察孩子头部和手足伸展时的姿势,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两边,孩子手握绳子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引动孩子的滑行。促进两脚同时收缩的两侧统合的感觉。
2、双脚跳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提升下肢力量,促进身体控制能力。
1.先让孩子俯卧在滑车上,头颈抬高,挺胸,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双手双脚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这是静态的滑板姿势。
2.放下双手,以双手滑动慢慢往前移动,称为乌龟爬行。注意头部抬高,行进时可改变方向或后退,并可作三百六十度的回转。
3.冲完滑板,需自己抱滑板或趴在滑板上进入冲滑板区耐心等待。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4.逐渐减少辅助,使孩子能够独自踩踏脚踏车。
5.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可以在熟练后,进行脚踏车抛接球训练。
2.可以组织小朋友一起进行脚踏车比赛。增加其乐趣。
评价:1、儿童完成主要流程人数,占%;
2、儿童完成次要流程人数,占%;
3、家长反映:好□,还行□,未改善□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提高下肢力量、协调能力,提升平衡能力。
1.老师示范踩脚踏车。
2.让孩子们接触,踩踏脚踏车,首先,先放低的那一个踩踏点,再放高的一边。
3.对于能力较差的老师可以提示,辅助,孩子脚放置于脚踏处前端,抬头、挺胸,老师站立于孩子身后,双手抓于孩子手放于两侧手把处,做左右前后交替向前运动。
5.可以摆成S形,Z形,圆圈等不同形状。
儿童康复训练教案(精选5篇
儿童康复训练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儿童康复训练手册》第5章“感知与运动训练”及第7章“社交技能训练”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感知训练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运动训练中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以及社交技能中的情绪识别、表达和基础沟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感知训练,提升感官敏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
2. 通过运动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基础的社交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教学重点:感官刺激的适度给予,运动的准确指导,社交技能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感知训练:彩球、音筒、触感板等。
2. 运动训练:拼图、积木、穿珠等。
3. 社交技能训练:表情卡片、沟通图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彩色球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内容。
实践情景:将彩色球在学生眼前轻轻移动,引导学生目光追随。
2. 感知训练:视觉:展示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片,让学生辨认。
听觉:播放不同音调、音量的声音,让学生识别。
触觉:让学生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描述。
3. 运动训练:粗大运动: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体操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
精细运动:指导学生完成拼图、穿珠等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4. 社交技能训练:情绪识别:使用表情卡片,让学生识别并表达不同的情绪。
基础沟通:通过沟通图卡,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对话。
六、板书设计感知训练: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训练:粗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技能:情绪识别、基础沟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感知训练:在家中寻找不同颜色、形状的物品,与家长分享。
运动训练:完成一幅简单的拼图,拍照记录。
社交技能:与家长进行“情绪猜猜”游戏,记录过程。
2. 答案:感知训练:学生找到的物品及描述。
运动训练:拼图完成照片。
社交技能:游戏过程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部分包含五个章节,主要针对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和本体感觉进行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儿童对视觉刺激的敏感度,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2. 提高儿童对听觉刺激的辨识能力,增强音乐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儿童对触觉的适应能力,改善触觉敏感或迟钝现象。
4. 加强儿童前庭功能的锻炼,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 提升儿童对本体感觉的认知,增强身体意识和运动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通过寻找隐藏图形、拼图、颜色分类等活动,提高儿童的视觉分辨力和注意力。
2. 听觉训练:通过听觉分辨、音乐游戏、语言表达等活动,增强儿童的听觉辨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触觉训练:通过触觉分辨、泥塑、沙盘等活动,改善儿童的触觉敏感或迟钝现象。
4. 前庭训练:通过平衡游戏、旋转运动、跳跃等活动,锻炼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 本体感觉训练:通过攀爬、跳跃、舞蹈等活动,提升儿童对本体感觉的认知,增强身体意识和运动协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将训练内容融入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游戏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形式,让儿童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家庭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将训练内容延伸至家庭,提高训练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儿童在各项训练任务中的表现,如视觉分辨、听觉辨识等。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训练情况和进步。
4. 定期进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续):通过视觉追踪、记忆游戏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儿童的视觉协调能力和记忆力。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共3篇)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共3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提高儿童感知、处理、反应的能力。
3.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平衡和动作控制的发展。
二、适用年龄●3-13岁的儿童三、教学准备1.感统工具:响铃、毛毯、绷带、气垫、小球等。
2.音乐播放设备:用于配合某些感统训练活动。
3.宽敞的活动场地:以确保儿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感统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游戏式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找物品、跳舞等,引导儿童进入活动状态。
2. 感统认知(15分钟)●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感统的概念,强调感统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图示:利用图片或实物示范感统的各个方面,让儿童直观了解。
3. 感统训练活动(40分钟)3.1 触觉感统●活动1:在脚底轻轻滚动小球,增强足底触觉。
●活动2:用绷带将手腕绑起,进行触觉刺激。
3.2 运动感统●活动3:利用气垫进行平衡训练,鼓励儿童保持身体平稳。
●活动4:进行简单的瑜伽动作,提高儿童身体控制力。
3.3 听觉感统●活动5:使用响铃进行听觉刺激,让儿童根据声音进行动作反应。
●活动6:聆听不同音乐,模仿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
4. 整合感统活动(15分钟)●整合训练:设计综合性活动,包括触觉、运动和听觉感统的元素,让儿童综合运用感官进行活动。
5. 总结与放松(10分钟)●感想分享:让儿童分享他们在感统训练中的感受和收获。
●冥想放松:进行简单的冥想放松活动,让儿童放松身心。
五、评估与调整●观察: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度、配合度和表现。
●反馈: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反馈,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调整感统训练方案。
六、家庭延伸●提供简单的家庭感统训练活动,鼓励家长与儿童一同参与。
七、注意事项●确保所有活动都是适应儿童年龄和发展水平的。
●保证活动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儿童在活动中受伤。
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感知、处理和反应的能力。
2.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平衡和运动控制的发展。
最新整理儿童康复感统训练教案教学内容
2、双脚跳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提升下肢力量,促进身体控制能力。
4.逐渐减少辅助,使孩子能够独自踩踏脚踏车。
5.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可以在熟练后,进行脚踏车抛接球训练。
2.可以组织小朋友一起进行脚踏车比赛。增加其乐趣。
评价:1、儿童完成主要流程人数,占%;
2、儿童完成次要流程人数,占%;
3、家长反映:好□,还行□,未改善□
4、儿童改善:明显□,有改善□,无改善□
5、老师评价:明显□,有改善□,无改善□
6、改善的表现:
需要改正:
5.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当孩子抛接球技术熟练之后,可以让孩子排队两两相望,进行互抛,或者组织孩子围成圆圈,进行抛接球游戏。
5、晃动投球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先让幼儿站在平衡器上晃动。
2.可将纸箱和篮筐置于幼儿前方半米处(再延伸一米)
3.让在平衡台上的小朋友手拿球,瞄准纸箱扔入,看能扔入多少个。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提高下肢力量、协调能力,提升平衡能力。
1.老师示范踩脚踏车。
2.让孩子们接触,踩踏脚踏车,首先,先放低的那一个踩踏点,再放高的一边。
3.对于能力较差的老师可以提示,辅助,孩子脚放置于脚踏处前端,抬头、挺胸,老师站立于孩子身后,双手抓于孩子手放于两侧手把处,做左右前后交替向前运动。
儿童感统康复课程设计
儿童感统康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儿童感统康复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感统康复方法,设计适合儿童的感统训练游戏。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儿童的感统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感觉统合理论,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感统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的兴趣,激发关爱特殊需要儿童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耐心、细心和关爱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成长中作用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本课程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感觉统合知识,提高设计与实施感统康复训练的能力,同时培养关爱特殊需要儿童的情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基本理论:包括感觉统合的定义、发展历程、感觉系统介绍等,参考教材第二章。
- 感觉系统功能及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2. 儿童感统康复方法与技巧:包括感统训练原则、常用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技巧等,参考教材第三章。
- 感统训练游戏设计- 感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3. 儿童感统评估与家庭训练指导:包括感统评估方法、家庭训练方案设计等,参考教材第四章。
- 儿童感统状况观察与分析- 家庭感统训练指导策略4. 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儿童感统康复的效果,并进行实操演练,参考教材第五章。
- 案例分享与讨论- 实操演练与反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感觉统合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程》的第二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感觉统合基本理论的介绍、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特点。
具体实践操作环节将围绕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三个方面的训练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感统训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改善注意力、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基本训练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训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感觉统合基本理论的理解、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训练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如平衡木、触觉球、跳绳等)。
2. 学具:学生用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学生因为感觉统合问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引出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意义及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特点。
3. 触觉训练(15分钟)(1)教师示范触觉球的训练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触觉球训练。
(3)学生进行触觉训练的随堂练习。
4. 前庭觉训练(15分钟)(1)教师示范平衡木的训练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平衡木训练。
(3)学生进行前庭觉训练的随堂练习。
5. 本体觉训练(15分钟)(1)教师示范跳绳的训练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跳绳训练。
(3)学生进行本体觉训练的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感觉统合基本理论2. 感觉统合训练意义3.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特点4. 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训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觉统合基本理论。
(2)举例说明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感觉统合基本理论包括感觉信息的接收、加工、整合和反馈。
(2)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改善注意力、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适用对象。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提高儿童的感觉处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感觉统合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感觉统合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感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感觉统合训练介绍视频。
2.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材料。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章:视觉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视觉刺激,提高儿童的视觉处理能力。
2. 视觉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3. 视觉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视觉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视觉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视觉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视觉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视觉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视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视觉训练介绍视频。
2. 视觉训练游戏材料。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通过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感官系统的整合能力,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下面是一个感统训练教案的示例,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感统训练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教案主题:感统训练目标学生年龄:3-6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3. 提升学生的感觉整合能力,促进大脑发展。
教学准备:1. 感统训练工具和材料,如平衡板、球、桶等。
2. 音乐和音乐播放器。
3. 游戏道具,如彩色标签、数字卡片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10分钟):- 通过播放活动音乐,让学生跳舞和做简单的体操动作,活跃身体。
- 教师可以提出各种动作指令,例如“跳跃”、“转圈”等,让学生模仿动作。
2. 平衡训练(15分钟):- 将平衡板放在地上,让学生轮流站在上面尽量保持平衡。
- 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如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或站在一个脚上。
-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示范,引导他们注意身体平衡感觉。
3. 触觉训练(10分钟):- 配备不同材质的球,如绒毛球、橡胶球等。
- 让学生将球传来传去,通过触觉感受球的不同质地。
- 可以增加难度,例如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或将球传递给指定的人。
4. 视觉训练(15分钟):- 使用彩色标签或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和配对活动。
- 将标签或卡片分散放在地上,学生需要快速找出相同颜色或数字的标签。
- 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增加标签或卡片的数量。
5. 听觉训练(10分钟):- 播放不同声音(如钟声、汽车声等)的音频。
- 让学生闭上眼睛,尽量准确地辨认出这些声音。
- 鼓励学生描述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6. 放松活动(10分钟):- 播放轻松的音乐,让学生躺下或坐下,进行深呼吸和放松练习。
-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一个美丽、安静的地方。
扩展活动:- 组织感统训练活动,如攀爬、游泳等。
- 利用户外环境进行感统训练,如跳绳、投掷球等。
总结:感统训练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感统训练教程》第3章第4节,详细内容围绕儿童感统训练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
重点包括感觉统合概念、感统失调的表现、儿童感统训练的意义以及具体的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感统训练方法,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预防和纠正感统失调。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感统训练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觉统合理论的理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重点:感统训练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如平衡木、滑板、跳绳等)。
学具:感统训练指导手册、观察记录表、摄像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儿童感统失调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感觉统合的概念、感统失调的表现及儿童感统训练的意义。
3. 实践操作:(1)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感统训练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训练技巧。
(2)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感统训练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感统训练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感统训练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进行辅导。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感觉统合概念2. 感统失调表现3. 儿童感统训练意义4. 感统训练方法及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其作用。
(2)举例说明感统失调的表现。
(3)设计一份针对儿童的感统训练方案。
2. 答案:(1)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各种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的过程。
其作用是使人能够适应环境,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
(2)感统失调的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易摔倒、学习能力差等。
(3)感统训练方案示例:每天进行30分钟的感觉统合训练,包括平衡木、滑板、跳绳等项目。
感统训练教案精选
06
精选教案四:综合训练
教案名称与目标
教案名称
综合感统训练课程
教学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训练活动,提高儿童的感知、运动、认知和社交能力,促进感觉统合 发展。
教学内容与方法
感觉输入训练
包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多种感觉输入 活动,如按摩球、平衡木、蹦床等。
感觉统合训练
设计复杂的活动,让儿童在参与过程中整合 多种感觉信息,如走迷宫、接抛球等。
弥补家庭教育不足
为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感统训练方 法,弥补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感统训练有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和成熟,进而促进儿童认知、情感、 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适用范围和对象
01
适用年龄范围
主要针对2-12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
通过观察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前庭觉感知 能力的提高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教学效果达到 预期目标。
05
精选教案三:本体觉训练
教案名称与目标
名称
本体觉训练教案
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儿童的本体感觉能力,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 感。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包括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觉、运动觉和 震动觉等本体感觉的训练。
增强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作用 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改善情绪和社交能力。
感统失调表现与原因
表现 身体协调性差,动作笨拙。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感统失调表现与原因
情绪不稳定,易怒或 易沮丧。
社交障碍,难以与他 人建立良好关系。
学习困难,阅读或书 写障碍。
感统失调表现与原因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1. 引言感统训练是一种对感觉统合进行训练的方法,旨在帮助儿童发展和改善感觉、注意力、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感统训练的目标是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感觉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进行感统训练,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感统训练活动。
2. 感统训练方法感统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施,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2.1 各种感觉刺激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来帮助儿童发展和改善感觉统合能力。
这些刺激可以包括不同的材料、颜色、声音和味道等。
例如,使用绒毛、沙袋、冰块、油漆和香料等,可以给儿童带来不同的感觉体验。
2.2 运动和协调性训练通过运动和协调性训练,帮助儿童改善肌肉控制和身体协调能力。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平衡练习、跳跃、跑步、捡东西和抓住物品等活动。
例如,让儿童在狭窄的板子上行走、站立或跳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平衡能力。
2.3 触觉和融合训练通过触觉和融合训练,帮助儿童改善触觉感知和触觉融合能力。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按摩、揉捏、拉伸和挤压等活动。
例如,使用按摩球或橡皮筋进行按摩和拉伸,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体和提高触觉感知。
3. 感统训练活动设计设计有效的感统训练活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目标设定在设计感统训练活动之前,需要明确训练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改善注意力、提高协调性或增强运动技能等。
具体的目标可根据儿童的个体需要进行设定。
3.2 活动选择根据训练目标,选择适合的感统训练活动。
活动可以包括触觉刺激、运动训练和触觉融合等。
选择活动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活动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3.3 活动安排安排感统训练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根据儿童的时间安排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频率,确保儿童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于训练活动。
3.4 活动评估定期对儿童的感统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观察、记录和测试等方法,以便了解儿童参与训练活动的表现和进展,并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和活动内容。
小组感统康复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儿童感觉统合康复训练小组活动二、适用对象:3-6岁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三、活动目标:1. 提高儿童对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的辨识和协调能力。
2. 增强儿童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感。
3.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活动时间:每次活动90分钟,每周一次,共10周五、活动准备:1. 活动场地:宽敞、安全的室内场地或户外草坪。
2. 活动器材:滑板、平衡木、球类、跳绳、软垫等。
六、活动流程:第一部分:热身活动(10分钟)1. 活动名称:彩虹伞活动内容:教师手持彩虹伞,引导儿童跟随伞的节奏做上下起伏、左右摆动等动作,以活动全身肌肉,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2. 活动名称:触觉按摩活动内容:教师用轻柔的手法按摩儿童的手臂、腿部等部位,帮助儿童放松肌肉,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感觉统合训练(60分钟)1. 活动名称: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活动内容:儿童俯卧在圆形滑车上,头朝下从大滑板的高处滑下,锻炼前庭觉和平衡感。
2. 活动名称:平衡木挑战活动内容:儿童在平衡木上行走,锻炼本体感和平衡能力。
3. 活动名称:触觉寻宝活动内容:儿童在布满不同质地物品的场地中寻找特定物品,锻炼触觉辨识能力。
4. 活动名称:球类接力活动内容:儿童分组进行球类接力比赛,锻炼团队协作和运动协调性。
第三部分:放松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瑜伽放松活动内容:教师带领儿童进行简单的瑜伽动作,帮助儿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第四部分: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活动名称:分享感受活动内容:儿童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注意事项:1. 活动前对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2. 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强度。
3.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家长应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保持沟通。
---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活动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儿童感统训练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的感官感知能力,提高大脑认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2.增强儿童的动作控制和平衡感,改善儿童的姿势和身体控制能力。
3.增强儿童的身体力量和灵敏性,提升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
4.培养儿童的集中注意力和空间定向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适应性。
教学内容:1.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刺激,增强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2.身体渐进训练: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训练,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
3.运动技能训练:进行各类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包括跑、跳、投、抓、滚、爬等。
4.平衡能力训练:通过平衡器械的使用,提高儿童的平衡感和身体姿势控制。
5.忍耐力和注意力训练:进行一定的游戏和动作训练,培养儿童的集中注意力和耐性。
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0分钟)1.唤醒儿童的身体感知,进行简单的拉伸和慢跑热身。
2.进行简单的感觉统合游戏,如感觉盒子游戏或感觉迷宫游戏等。
二、感觉统合训练(15分钟)1.触觉训练:让儿童用手触摸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体。
2.视觉训练:让儿童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4.嗅觉和味觉训练:让儿童闻不同的气味和尝不同的味道,进行感觉刺激。
三、身体渐进训练(20分钟)1.进行简单的身体协调动作训练,如拍手、踏步、跳绳等。
2.进行基本的运动技能训练,如投掷球、接球等。
3.进行融合动作训练,如屈身、伸展、侧身等。
四、平衡能力训练(15分钟)1.使用平衡器械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蹲跳等。
2.进行一些团队合作平衡游戏,如传球平衡游戏等。
五、注意力和耐心训练(15分钟)1.进行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数数游戏、找相同物品游戏等。
2.进行一些需要耐心等待的游戏,如红绿灯游戏等。
六、冷却放松(10分钟)1.进行简单的伸展和呼吸放松活动。
2.进行轻松的按摩或放松音乐让儿童放松身心。
教学器材:1.感觉盒子、感觉迷宫、触摸物体等。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统训练教材》的第三章“视觉与听觉训练”,详细内容包括视觉追踪、听觉辨识和视听协调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觉追踪的基本技巧,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
2. 培养学生听觉辨识能力,提升信息接收和处理速度。
3. 增强学生视听协调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视听协调训练,使学生能够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有效结合。
重点: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感统训练球、感统训练圈、视音频播放设备。
学具:学生用眼罩、耳塞、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视觉和听觉在游戏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视觉追踪、听觉辨识和视听协调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感统训练球和圈,示范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的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的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5. 视听协调训练(15分钟)学生佩戴眼罩和耳塞,进行视听协调训练,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视觉与听觉训练2. 重点内容:视觉追踪、听觉辨识、视听协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个视觉与听觉协调的小游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视听协调能力较弱,需要在课后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感统训练的其他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视听协调训练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在本教案中,视听协调训练是难点,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有效结合的能力,这是感统训练中的较高层次要求。
精选感统训练教案(20篇参考)
感统训练教案(20篇)导读1.前庭功能失调:这时候,孩子会表现的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爱做一些小动作,而且还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
而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宝宝能够长时间地看动画片,但是却无法流利地进行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颠倒,甚至不认识字。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感统训练教案第1篇:活动名称:钻(趴、站)滚桶活动器材:塑料大滚桶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机能平衡协调本事。
适用班级:小、、大班导入:语言动作音乐:活动过程:钻滚桶:导师将滚桶打倒,让幼儿钻进滚筒,脚和身在内,头和手在外。
转滚桶:导师能够先用力推一下滚桶,在滚筒的旋转后,幼儿可借助自身的重量按必须方向滚动。
反转滚桶:能够向相反方向滚动。
结束:器材归位:将滚桶放回原位立好。
延伸活动:①趴滚桶:让幼儿趴在滚桶,导师抓着幼儿两脚作前后荡的动作,与大龙球同。
②站滚桶:让幼儿站在滚桶之上,导师双手牵着幼儿双手,然后让幼儿双手慢慢在滚桶上走动。
注意事项:①在幼儿没有钻好或站稳前,不要让滚桶滚动;②整个过程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
感统训练教案第2篇: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训练目的:手臂运动本事手眼协调本事,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
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忙给予:A.手把手地帮忙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忙。
感统训练教案第3篇: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坚持身体平衡训练目的:平衡本事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老师示范踩脚踏车。
2.让孩子们接触,踩踏脚踏车,首先,先放低的那一个踩踏点,再放高的一边。
3.对于能力较差的老师可以提示,辅助,孩子脚放置于脚踏处前端,抬头、挺胸,老师站立于孩子身后,双手抓于孩子手放于两侧手把处,做左右前后交替向前运动。
1.先让孩子俯卧在滑车上,头颈抬高,挺胸,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双手双脚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这是静态的滑板姿势。
2.放下双手,以双手滑动慢慢往前移动,称为乌龟爬行。注意头部抬高,行进时可改变方向或后退,并可作三百六十度的回转。
3.冲完滑板,需自己抱滑板或趴在滑板上进入冲滑板区耐心等待。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5.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当孩子抛接球技术熟练之后,可以让孩子排队两两相望,进行互抛,或者组织孩子围成圆圈,进行抛接球游戏。
5、晃动投球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先让幼儿站在平衡器上晃动。
2.可将纸箱和篮筐置于幼儿前方半米处(再延伸一米)
3.让在平衡台上的小朋友手拿球,瞄准纸箱扔入,看能扔入多少个。
1.开始时指导者可以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或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2.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指导者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3.如果孩子站立不稳或者多动,可以让其靠墙固定姿势进行抛接球训练。
4.随着孩子动作灵活性的增强,可以逐渐提升游戏的难度(抛接的距离、球的大小等)。
xxxx康复服务中心训练教案
(个人专用)
儿童姓名
年龄
编写时间
责任人
家长联系
2016.10-12
目前主要问题
前庭平衡、手眼协调、专注力
训练内容
冲滑板、பைடு நூலகம்脚跳、大象爬、抛接球、晃动投球、脚踏车
参与对象
儿童、家长、老师
1、冲滑板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游戏目的:刺激前庭、触觉,训练平衡能力、注意力及身体协调性。
5.可以摆成S形,Z形,圆圈等不同形状。
6.此游戏每次进行约10-15分钟,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熟练后,还可在孩子手上添加玩具,在过道上添加障碍增加其难度。
3、大象爬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利用手脚的交互移动,协助身体平衡能力的发达,并可由反应来刺激提升运动企划的能力。
2.先将手脚模印,依照手形在外线,脚形在内线方式排列。
3.幼儿排成一队,身体提起,屁股抬高,配合手脚模印移动其身体。
4.可以改变手脚模印放置的位置,让幼儿重新依新的方法游戏。
5.此游戏每次持续进行约10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可将手脚模印排成各种位置变化,让幼儿练习。
4、抛接球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手臂动作的灵活性。
由指导者用绳子或呼啦圈,牵动小滑车上的孩子做任何的滑行动作,注意观察孩子头部和手足伸展时的姿势,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两边,孩子手握绳子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引动孩子的滑行。促进两脚同时收缩的两侧统合的感觉。
2、双脚跳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提升下肢力量,促进身体控制能力。
1.先让孩子原地双脚跳30下。下肢力量不足的可以进行辅助(双手、单手)。
2.老师再地上放置圆圈,让孩子在圆圈里面进行双脚跳。
3.老师再地上把圆圈紧密相连摆成一条直线,示范笔直的从圆圈里面跳过去。
3.让孩子们进行双脚跳,再跳歪的同时,老师可以进行提示,或者辅助,使他回到正确的路线。
4.老师可把相连圈圈的距离拉长30CM,让孩子们继续跳。
4、儿童改善:明显□,有改善□,无改善□
5、老师评价:明显□,有改善□,无改善□
6、改善的表现:
需要改正:
4.站姿的重心较高,不宜保持平衡,这种活动比较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做强而有力的统合工作,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较大。
5.此游戏每次持续进行15分钟,每周约进行二、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可由指导者站在一米至两米距离外,将球扔给晃动中的小朋友,让小朋友接住投出。
6、脚踏车
◆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4.逐渐减少辅助,使孩子能够独自踩踏脚踏车。
5.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次要训练流程或方法:
1.可以在熟练后,进行脚踏车抛接球训练。
2.可以组织小朋友一起进行脚踏车比赛。增加其乐趣。
评价:1、儿童完成主要流程人数,占%;
2、儿童完成次要流程人数,占%;
3、家长反映:好□,还行□,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