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营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烹饪与营养的关系
烹饪可以使食物发生一系列的理化变化。科学的烹饪,可以提高食物的感官
性质,增加人们的食欲,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相反,不科学的烹饪方法会极大地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素,降低其生理价值。因此,烹饪与营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烹饪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1.帮助消化
植物的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不易背消化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因妨碍消化酶与营养素的接触而影响消化。但在烹饪加热中,能使这些
物质部分变为可溶,破坏了植物细胞结构,从而提高了植物食品的消化率。
动物性食品经加热后,也可使组织结构和蛋白质及脂肪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促进食欲
出色的烹饪,能大大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诱发人的食欲,促使机体的消化液分泌迅速增加,从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二烹饪对营养素的影响
1.主食的初加工与烹饪
(1 )主食初加工中的营养素
A .米面等粮食,在加工成大米,面粉的过程中,碾磨越精细,营养素损失越多,其中以维生素和矿物质损失最大,如果出品率高,虽然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素,但是大量的麸(谷)皮会使粗纤维和植酸增高,影响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所以,1953年国家把标准米和标准粉的出米率和出粉率确定为95%和85%,即“九五米”和“八五粉”
B .淘米时要合理洗涤。对大米搓洗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淘米水温越高,换水次数越多,则各种营养素损失也越多。
(2)主食烹饪中的营养素
A.烹制主食的常用方法有;蒸,煮,烤,烙,炸等,它们对营养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维生素B1 , B2,尼克酸影响最大。
从对营养素的保留方而考虑,蒸(不弃米汤)、烤最好,水煮次之,最
差的是高温油炸。
烹饪对主食中维生素的影响可参见455页附录三:谷类食品烹饪后硫胺
素、核黄素及尼克酸的含量与保存率(% )。
B .馒头或其他米面食品中,加碱过多时维生素B1破坏得也多,所以用碱
量要适中。
C .煮米饭、面条时,有大量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溶性维生素进入汤汁,所以煮饭、面食最好不要弃去米汤和面汤。
D .用酵母发酵的面团,不仅B族维生素的含量会增加,而且还会破坏面粉中所含的植酸盐,有利于人体对钙、铁的吸收,所以应提倡以酵母来代替面肥(含产酸杂菌)进行发酵的方法。
E.煮饭时最好用烧水的自来水,因为生自来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氯气,煮饭过程中可破坏大量的维生素B1 o而烧开的自来水中的氯气则已挥发掉了。
2.蔬菜的初加工与烹饪
(1)蔬菜的初加工
A .对蔬菜要进行合理的摘选。首先要选用新鲜的蔬菜;其次,蔬菜的外帮,外皮也要尽可能利用起来,因为一般说来,新鲜蔬菜的外帮和皮重含有比里面嫩心高得多的营养成分。另外,芹菜叶,萬笋叶,萝卜缨不应扔掉,因为它们往往含有比茎。根高得多的养分。
B .对蔬菜切洗应得当。首先,应先洗后切,切后则不再浸泡,以减少水溶性营养素的损失,其次,切得不宜过碎。以减少易氧化维生素与空气中氧的接触机会,从而降低其损失,另
外,应该现烹现切,降低营养素在保存期间的氧化损失。
(2)蔬菜烹饪中的营养素
A.为尽量保留营养素,应注意,正确的焯菜方法,不仅可除去某些蔬菜的异味,减少营养素的损失,还可以除去蔬菜中的部分草酸,提高钙,铁的利用率。正确焯菜的要求有:
A,旺火沸水,短时速成。
B .立即冷却,不挤汁水。
C .焯后改刀,避免营养素因溶解而散失。
D .急火快炒,如炒,熘等,以缩短菜肴的成熟时间,从而减少原料内汁液流失和维生素的受热氧化损失,并可增进菜肴的感官性状。
C.适时加盐,不可过早。因为食盐溶于汤汁中能使汤汁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而使蔬菜大量失水,增大营养素因氧化和流失而造成的损失量。
D .适量用油,可有助于人体对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充分吸收。
E.荤素同烹,这样可以弥补蔬菜在营养上的不足,并可提高蔬菜中的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的吸收率。
F.适当加醋,这是因为很多维生素怕碱不怕酸,在酸性环境下,这些维生素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加醋还有利于改进菜肴的感官性状。
G .避免用碱。碱会增大维生素的损失。
H,勾芡保护。勾芡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氧化损失,还有利于减少水溶性维生
素的流失。
I.不用铜锅。炒菜如用铜锅,虽然可以使绿色蔬菜更加碧绿,但会大
量破坏维生素C。
丄现吃现烹。尽量减少烹制后菜肴放置的时间,以减少营养素的氧化损失,同时,刚出锅的菜肴还具有适宜的温度,硬度,其色,香,味,形均优于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菜肴。
蔬菜烹调后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每百克食物中毫克数)与保存率(%)可参见456页附录三。
3.动物性食品的初加工与烹饪
(1)动物性食品的初加工
A.应选择成熟期的畜肉以及新鲜的家畜,鱼类等原料,并根据不同的种类,
不同的部位,进行洗,切和搭配。
B .需要洗切的原料应先洗后切,洗时不宜洗得过分,更不要先切后洗,以防止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流失。
(2)动物性食品的烹饪动物性食品的烹饪方法大致可分为短时间加热,长时间加热及高温加热三种类型。
A .短时间加热的烹饪方法(常用的有炒,熘。爆。滑等)
是利用热油或沸水,旺火快速成菜,这是使肉类原料营养素损失最小而常用的烹饪方法。
B .长时间加热的烹饪方法(常用的有煮,蒸,炖,焖。卤,煨,烧,烩等)多采用中火,小火或微火,在沸水或蒸汽中成菜。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变性,变软,还有利于脂肪的充分浸出,从而使汤汁鲜美可口,肉质柔软,有利于消化吸收。
C .高温加热的烹饪方法(常用的有炸,煎,烘,烤,焗等),是利用高温油
脂及较高温度的烘箱,盐,砂等对肉类进行烹饪加工,使菜肴具有特殊的风味,肉质变得外酥内嫩,容易消化吸收的方法。但是,此类烹饪方法对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的破坏较大,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否则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第二节食品的污染与食源性疾病
人类食物本身一般并不含有有害物质,或因含量极少而不具有实际卫生意义,但是,食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