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小之对联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
四、避忌
2、忌合掌
良友沓来共赏神州春色; 荷花开禹甸; 禹甸时时好; 贵宾纷至同观华夏雄姿。 莲朵展神州。 神州处处新。 (开县凯悦宾馆) (大合掌) (小合掌)
四、避忌
3、忌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暖暖环球情; 运满四季万事顺; 为世间老人送福祉; 巍巍金开州。 时来八方百业兴。 替天下儿女尽孝道。 (开县精神病院) (开县民政老年公寓) (开县环球商务会所)
1、本句对替
2、上下对立 3、规律对换 4、仄起平收 5、领字不计
叙情缘揽天地风月; 品茶品画品人生;
聚亲友烤人间百味。 谈天谈地谈古今。
(开县古今庭) (开县国森山庄竹林烧烤)
1、本句对替
2、上下对立 3、规律对换 4、仄起平收 5、领字不计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 一网传声,一脉透心,同怀远近 厢关月; 古城开县,东南临水,西北傍山,钟灵毓秀; 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 两行寄语,两边道福,互叙团圆 骨肉情。 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笔者2002年上九登高获奖联)
四、避忌
4、尽量避免合音
青山——清水 红花——宏业 鲜花——奇葩
五、其它
1、传统对格,如叠字、嵌字、拆字、借对、转品等, 要求放宽。
九日旮旯未见旭;【网络】 十口甲申乐耕田。【彭晓】
五、其它
2、巧对、趣对、集句等不受严格限制。
叹妙玉,逛庙宇,妙玉归庙宇,渺欤妙 孔子孟子孙子孜孜教学子; 【网络】 富顺仁寿家重庆; 【彭晓】 一年好景君须记;(苏轼) 学者讲学,求学者,求学者; 玉; 【彭晓】 【彭晓】
3、对联之妙,妙在别致、脱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多人双人单人,众役修路;【彭晓】 一口两口三口,故宫品茶。【网络】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一)——主讲人:孙英一、教学目的(一)了解对联的概念和要素。
(二)掌握对联的格律和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对联的概念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是用于特定场合的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一般是悬挂或粘帖楹柱上、门上、厅堂、墙壁上乃至花圈上,或庆贺、或哀挽、或酬赠、或题名胜、或诣讽。
最常见的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帖春联,可以说对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学艺术。
二、对联的三要素对联有三个要素:对偶、独立、独特。
1、对偶,即是对联的内在性质又是对联的外在形式。
表现为:上下两句(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平仄协调、词性(词类)相同、结构相同。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
举例:兵无孙法战难胜;人有英才事易成2、独立,是指对联有独立的完整的意义、能够独立使用。
如常江先生题鹳雀楼联:“上去果然穷远目,下来依旧放平心”。
而律诗和绝句中的大多数对偶句不具备这个特性,一般情况是一首诗的八句(或四句)共同表达一种完整的意境。
例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由两个对偶句组成的,但是每个对偶句都不能单独表达一种完整的意境。
因此,如果说对联来源于诗,那么它就是诗中之诗,是诗词发展的高级阶段。
独特,是指对联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的文学表现形式,人们一看就知道是对联。
它能集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并能吸取诗歌、谒后语等艺术手法而不改其特性,不象散文诗与诗化散文、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那样容易混淆。
例如:解缙的“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一联,就是集对偶、排比、总分、借音等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构思新巧工稳。
第二章对联写作的一般要求由于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并具有对偶、独立、独特的三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对联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联的思想性。
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完整,要重在立意、工于练意。
小朋友对联大全简单
小朋友对联大全简单
适合小朋友的简单对联有很多,比如:
上联:株株幼苗,好似灵芝出土。
下联:张张笑脸,有如春花绽蕾。
上联:绽蕾花树株株秀。
下联:破土春笋节节高。
上联:早立凌云志。
下联:誓当接力人。
上联:园内桃李年年秀。
下联:校中红花朵朵香。
上联:幼苗逢喜雨,百花吐艳。
下联:新树度春风,万木争荣。
上联:好好学习。
下联:天天向上。
上联:儿童乐园无限好。
下联:祖国花朵别样红。
上联:从小爱科学。
下联:长大攀高峰。
上联:博采百花酿蜜汁。
下联:广开学路育新苗。
上联:旭日正初升,到处皆呈新气象。
下联:幼苗须爱护,将来都是栋梁材。
易拔群 对联讲座
此联为屈原正方饲料厂新车间落成而作 (五)对联写作示例: 饲料花红 正方吐艳 历数载艰辛
金秋果硕 几番拼搏 再度腾飞
商友垂青 为万家希冀
怒绽新蕾呈异彩 频添锦绣立新功
要点:色彩对法、借对,领字平仄不论, 数量词相对,词性及结构(两组并列)。
(六)对句练习 • 风 大陆 白菜 世界 绿茵茵 雨 长空 黄瓜 家庭 金灿灿 • 航天梦 天天乐 一分钱 水车车水 爱国情 步步高 二两米 风扇扇风 • 人情冷暖 鱼游荷叶下 明星千点灿 世态炎凉 鸟唱柳枝头 新月一钩弯 • 人间清暑殿 花间双粉蝶 晚霞明似锦 天上广寒宫 枝上几黄莺 秋水碧如天 • 芍药丛中蝴蝶舞 缕缕青烟芳草渡 海棠枝上杜鹃啼 丝丝微雨杏花村
A.屈原行政区机关迎新千年联
九州含笑 赖特色回春 国振雄风 民安 生计 港澳双归 四海昇平 龙腾盛世迎千禧
百姓开颜 喜勤劳致富 法缘正轨 政顺 人心 文明并举 八方亲善 瑞兆神舟入万家 B. 春到梅边 梅传春讯 人人都道 春光好 莫把春负了 民因党富 党得民心 事事皆从 民利想 长使民爱之
2.写景抒情联 A. 北斗七星 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 月中带影一双飞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C. 翠竹林中观嫩笋 绿杨荫下听蝉声 3.婚联 A. 情深意重 杨柳依依花弄蝶 璧合珠联 笙歌曲曲凤求凰 B. 百年缘分百年偶 满座亲朋满座情
(三)上下联的意义相关联 A. 正对,上下联的内容相近,互相呼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B. 反对,上下联或一正一反,或互不统 属,形成鲜明对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友如作画须求淡 傲骨梅无仰面花 文似看山不喜平 正对和反对的上下联是并列关系 C.串对,上下联为因果、承接、转折等非 并列关系。
2.写景抒情联 A. 北斗七星 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 月中带影一双飞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C. 翠竹林中观嫩笋 绿杨阴下听蝉声 3.婚联 A. 情深意重 杨柳依依花弄蝶 璧合珠联 笙歌曲曲凤求凰 B. 百年缘分百年偶 满座亲朋满座情
鼓励读书学习的对联大全选集小学生
鼓励读书学习的对联大全选集小学生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鼓励读书学习的对联大全选集小学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鼓励读书学习的对联大全选集小学生(一)上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下联: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上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下联:有诗书气生子必才上联:学如不及业精于勤下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上联:积文十箧可谓备矣下联:读赋千首乃能为之上联:趁青春未老秉烛破夜下联: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上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下联: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上联: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下联: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上联: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下联: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上联: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下联: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上联: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下联: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上联:爱书读书书中自有大世界下联: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上联:勤为小径攀书峰必自有路下联:苦作大舸筏学海岂怕无边上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下联: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上联: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下联: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下联: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下联:最无益怎可一日曝十日寒鼓励读书学习的对联大全选集小学生(二) 上联:读万卷书,解天下百般疑下联:问千次题,记世间十斗法上联:读诗书礼易,读出书香境界下联:品酸甜苦辣,品尝百味人生上联:伴经典成长,开启人生智慧下联:与圣贤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上联:安塞腰鼓,千万壮士将此响下联:蓬莱文章,无数青年把书读上联:读好书,孔门三千皆成大气下联:阅万卷,师生近万各显风云上联:振兴中华,扬民族文化下联:勤于读书,显外校风采上联:喜怒哀乐不知从何谈起下联:爱恨情仇来自其中启迪上联:四壁书香就着一壶清酒下联:满园墨韵配上半盏酽茶上联:吃鲍参翅肚让肠胃享受下联:尝经史子集使脑筋充实上联:遨游书海,与经典同行下联:漫步书廊,与名书为伴上联:博览群书成就伟大事业下联:遨游书海铸造书香人生上联:《简爱》磨练生存意志下联:《复活》唤醒精神良知关于多读书名言警句大全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楹联内容知识点总结
楹联内容知识点总结一、楹联的传统形式和构成要素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形式独特、富有韵律美感,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在楹联的构成要素中,包括对仗、韵律与意境三个方面。
1.对仗对仗是楹联的重要构成要素。
对仗是指楹联的前后两句文字能够通过语音或字义的对称和呼应,形成一种结构美感。
对仗可以分为平仗、仄仗、全仗和半仗等。
平仗是指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平仄相对应的,仄仗是指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仄平相对应的,全仗是指对联中每一个字都是平,半仗是指对联中有的字是平,有的字是仄。
2.韵律楹联是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之一,所以楹联的语言也要求富有韵律感。
楹联的韵律指的是对联的音韵、声调和读起来时的韵味。
韵律的要求是使对联在语音上有和谐美感,在读起来时有韵味。
3.意境楹联不仅仅要求文字的对仗和韵律,更重要的是要求对联的语言要富有意境。
对联的意境是指对联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对联所要传达的艺术感染力。
好的对联要求能够通过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震撼。
二、楹联的起源和发展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楹联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
到了宋代,楹联已经成为了一种文人的时尚,广泛流行。
楹联一直以来都是各个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为数不少的名家大家都曾经留下过不少优秀的楹联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楹联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四字成语对联到后来的六字对联、七言对联等等,楹联的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楹联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丰富对联文化,对联在一定的成熟时期里会经历开门七局、园林广场、街巷庭中,进而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领域。
在宋代,楹联已经成为了文人雅士间的时尚,广泛流行,楹联在文学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楹联也融入了民间文化,成为了人们在节日、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楹联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楹联的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也不断更新。
楹联的成语和对仗词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从最初的四字成语对联到后来的六字对联、七言对联等等,楹联的形式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对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 对联的创作方法(选材、构思、拟题、拟联、修改)4. 对联活动的方式(个人创作、小组合作、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进行对联活动。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平仄协调和内容相关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对联作品、对联创作方法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教师布置对联创作任务,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联作品。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欣赏。
6. 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个人和小组的作品展示来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对联文化理解程度的加深,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和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来进行评价。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对联作品,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对联创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对联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了解对联起源和发展史。
2. 活动二:学习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原则。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
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1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1应许多朋友的要求,紫雨将陆续介绍一些对联和诗词的基本常识。
因为我也是自学摸出的一些粗浅认识,所以不按教科书,尽量讲的简单。
按理我最好结合具体对联来分析。
但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不简洁。
有兴趣的朋友先看看,如有什么问题,你们在跟贴中提出来,然后紫雨一一回答,这样就有针对性,不然,也许我说的不符合大家的要求。
另外我的早期对联也有许多问题,以后我会一一分析。
或者大家可以看我的紫雨评联。
1、对联又叫楹联,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
由于对联相对其他格律文学而言,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另外,紫雨还有一个体会,学好对联,对于以后写五律和七律诗非常管用。
2、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
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3、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4:对联的基本要求:字句对等。
上下联句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词性一致。
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结构对应。
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节律对拍。
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平仄对立。
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
语意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5、关于平仄声调:现在通用两种:文水韵(古韵),中华新韵(今韵)。
可以通用,但在同一副联中不能混用。
一般用古韵的须注明。
不注明的默认今韵。
6、语句的平仄结构。
一般是马蹄韵。
即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但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意节点)。
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对联讲座
(四)
–如何写横批
四字格式 总结上下联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
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横批:自学成才
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
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明确: [1]句下联是“留取丹心照汗 青”。[2]句下联是“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
学对对联。
1、一湾溪水绿
提示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 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可拆成一湾、溪水、绿。“一湾”是数量词, 可对“两岸”“万岭”等;“绿”是颜色常与 “红”对;而“溪水绿”就可对“荔枝” “杜鹃”“杏花”等。再将它们一组合就成功 了。 2、岭南春雨迎新岁 可以对“塞北瑞雪兆丰年”“江北东风送旧 年”“河北秋风兆丰年”等。横批“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等。
六畜兴旺万家乐, 五谷丰登万户春。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寒往暑至万朵新荷映日红
(二)
如何对对联
1、分析已给联特点 2、找近义词(同类词)和反
义词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攀少林寺,品盖世武功 攀少林寺,会武林高手 攀太行山,议商都文化
临白马寺,悟世间禅理
山东: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毕业友情
看今宵,弟兄姊妹齐欢聚; 待来日,南北东西俱风流
最难忘,三年同窗沐春雨;
当牢记,一室友谊荡和风。
第二:滚雪球法
乾隆:海棠
纪
:山药
乾隆:嫩海棠
纪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
杜兴民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联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现本人就学习对联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涵今一副联。
蒋有泉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中国楹联报社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
梁羽生这三副联已明确告诉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
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怎样写对联。
喜欢对联的人把文章比作水,诗词比作酒,那么对联就是酒精。
不喜欢对联的人说对联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现就对联所谓脚镣手铐和大家共同探讨。
楹联,俗称对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创作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
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
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东西,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第一要素:字句对等。
也有人说“字数对等”,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并不全面。
因为对于单句联,三言五言,七言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
但对于多句联,就不能只讲字数相等就行了,而且句数也必须相等。
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为言,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下联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长联,长达180字,称为180字联。
一般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居多。
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今天我们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为例,结合讲解对联六要素,因为简单易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上联五字,下联五字,上下联字数相等。
楹联讲座主持稿
楹联讲座主持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家长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并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由厚街镇诗词楹联学会与前进小学联合主办的“楹联进校园”暨前进小学“前进路上飘书香”读书节之楹联创作讲座。
我校作为“广东省楹联文化教育基地”,为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兴趣,提高师生的楹联文化水平,“我爱楹联”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广东楹联学会主办、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承办的“广东省第三届小联手对联比赛”活动,我校林伊晨同学、陈淑瑶同学、李筱玟同学、李梅恩同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尽管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不甘止步于此,为了继续推动我校全体师生与家长的楹联创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又聚在一起聆听专家的讲座。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本次讲座的嘉宾和领导,他们分别是:东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厚街镇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万广明先生;前进小学麦先校长;前进小学林文昌副校长;东莞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东莞市楹联学会厚街分会常务副会长、东莞市中华诗词学会厚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雪芳老师;前进小学教导副主任王爱玲老师、厚街楹联学会副会长张春光先生;厚街楹联学会秘书长谢仍晃先生;厚街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陈美娟女士;厚街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王源祥先生;厚街楹联学会理事李丽女士以及厚街楹联学会的各位会员,欢迎你们。
请大家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参加讲座的还有竹溪中学、中心小学、圣贤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有热爱楹联的家长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有请范雪芳老师为我们做一场题为“联韵飘香——对联基础知识浅谈”的讲座,掌声有请。
范雪芳老师深入浅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展开讲座,引用脍炙(zhi)人口的古诗词及平常易见的春联谈了楹联知识的平仄、韵律等,增强了小学生楹联文化的鉴赏力,请大家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范雪芳老师。
同学们今后要积极学习楹联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与同学交流,积极向老师请教,不怕困难,相信同学们以后在楹联方面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一、对联的历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很好吧?这样的形式就是对联。
大家都知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两侧的,人家结婚时贴在大门和新房门侧的,都是对联。
至于对联究竟是什么,对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对联是由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chǎng 会意字,“永日”意,即白天特别长)开创的。
在新春时,他将自创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在门口。
于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诞生了。
在此之前,春节时,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只是把表示吉庆的桃木挂在门侧。
当然,也有在门板上贴门神的——最早的门神应为钟馗,后为神荼、郁垒,再为秦琼、敬德,也有采用“四大天王”之二的。
所谓王羲之贴春联,因书法漂亮、内容优雅而多次被人揭走,三十晚上被迫贴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初一早上各添三字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而终得贴成的传说,纯属附会。
对联得到大的发展和普及,立功至伟者当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
年前微服私访时,还在民间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锥锥锥锥出穷鬼去;拉拉拉拉进财神来”等佳联。
此后,对联便大面积的开花结果,成为中华的瑰宝了。
对联,也叫对子,喜子,联句等,可以写在纸上,布上,竹子上,木板上,柱子上,或者刻在木头上,石头上。
总之,只要是成双的,对仗工整的,都是对联。
二、学习对联知识的妙处和意义对联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世界上只有使用表意文字的中国,才有这一美丽的文学样式。
以前,尤其是在中华的封建时期,即使是没有级别的童生,也必须精通对联。
对联,可说是学生的基础功课,先生上课总会先考对课,其实就是对简单的对联。
鲁迅先生幼年时期曾在私塾以“比目鱼”妙对先生所出“独角兽”就是很出色的一例。
现在的年轻人,对对联是很少感兴趣啰,说道什么“四大天王”,什么“天皇”“天后”,那是张嘴就来;加上现在的课本也不重视对联的传授,考试不考了。
传承对联文化,升华学生智慧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 范引领作用! 通过帮扶结对搞好传 帮带工作$ 形成了省楹联学会会员 张炼煌' 张仁亮老师为核心的 "扬 帆楹联社% 楹联教学团队和创作团 队! 经常性开展楹联教学观摩活 动! 并加大对联教工作的研究力 度! 立项了省级科研课题 "开发楹 联校本课程!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 研究%! 举行楹联进校园教研活动!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撰写相关的论 文! 有效提高教师的楹联教学水平 和创作能力! 课题扎实有效开展$
课堂聚焦
传承对联文化 升华学生智慧
文*五华县安流中学 丁立新
对联! 雅称 "楹联#! 它言简 意深! 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 是一 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近年来! 我校把对联当作校本课程 去开发和应用! 创建特色的校园文 化$ 大力开展对联进校园! 对联进 课堂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师生们 不断学习对联! 赏析对联! 在联海 中徜徉! 去品味它的韵味! 得到一 种不可名状的美的享受$
一 弘扬对联文化 营造书香
氛围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楹联文化氛围! 打 造特色的校园文化$ 我们学校是一 所百年老校! 文化底蕴深厚! 原名 为 "三江书院%! 学校大门联 "三 畏九思学问& 江翻浪涌文章% 是一 副充满激情与正能量的佳联$ 传承 学校对联文化! 挖掘校门对联蕴涵 的教育价值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这 副对联构思巧妙! 精于用典! 它激 励着一代代安流中学人艰苦创业' 一届届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弘扬学 校对联文化 "三畏九思% 精神! 提 高学生人文素质! 并把它渗透到学 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养成教育中! 让 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写出 "江翻浪涌 文章%! 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 于是! 我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 资源优势! 引导学生欣赏身边的对 联! 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 写作对 联的积极性! 为开展课题活动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对联专题讲座与训练(整理归纳)
对联专题讲座与训练【对联简说】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规则】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关于对联的考试】对联-汉语中特有的文字样式,他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很广泛,但是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堂联、题赠联、自勉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近几年来,对联在语文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低,内容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名胜古迹以及情操的陶冶等,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总结中考语文对联题的形式,有选择连线题、直接对联、综合展示台、阅读理解、默写题等客观试题,也有填空题、赏析题、删改题等开放性试题。
【对联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别的场合,向大家分享有关对联的知识。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睿智的智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在我看来,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有规范结构的短文形式,每次都由上下两句组成。
对联注重音韵和意境的统一,常常用于庆祝节日、喜庆事宜以及展示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联系感情、互相赞美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
其次,对联在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显露人们智慧和才情的方式。
通过对联,人们可以表达出对节日的祝福、赞美他人的仁德美德,甚至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对联无论在家庭聚会、婚庆喜庆还是在寺庙和庙会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每到佳节,对联就成为交际娱乐的重要形式,人们以对联来增进感情、增添节日气氛。
正因为对联在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它不仅通过世代传承,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得到广泛的使用。
此外,对联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独特审美。
对联的创作需要考虑音、韵、字、意等多种因素,必须做到互相呼应、形象生动、意义深远。
通过对联,人们在狭小的对联上展示出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对联成为了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美的独特追求。
无论是对节日的祈福,还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联都能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深远的意义和美感。
最后,我想强调对联在培养人们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
对联创作需要结合韵律和意境,要求人们对词汇、字义和寓意有较高的敏感度。
通过对联创作,人们的词汇量得到增加,美学观点得到培养,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可以说,对联是培养人们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亲爱的朋友们,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小学教育主题对联大全
小学教育主题对联大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基石。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一层级,承担着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任。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教育主题的对联,用于弘扬教育精神,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上联:启明之光耀童年,优秀之树长学问。
下联:乐学乐生开智慧,知识浩如烟波涌。
上联:潜能无限逐梦想,阳光荡漾润心田。
下联:校园足迹书行路,青春干劲创未来。
上联:知识宝库无边际,教育花园熠熠生辉。
下联:师长辅导育才情,心灵成长显魅力。
上联:零基础补偏宜早启,奋发努力真踏实。
下联:明礼秩序育优品,成绩精进见长进。
上联:脚踏实地求渊博,眼观世界见宽广。
下联:每一堂课涵真移,每一个时刻无虚度。
上联:争当小小好学生,激发学习爱探索。
下联:勤奋好问拓未知,追求进步上顶峰。
上联:听课挺胸领知识,争做班级小明星。
下联:读书扬眉见成果,爱校立志做楷模。
上联:百尺竿头积跬步,小学堂里培养英才。
下联:习文习武成龙凤,梦想起飞智慧海。
上联:师长用心为学生,知识泉涌滋长才。
下联:父母关爱成长儿,温暖怀抱有魔力。
上联:奉献爱心育花朵,学校谱写新篇章。
下联:孩子微笑舞蹈间,勤学苦练绽光芒。
上联:读万卷书尽人事,乐观明朗性情成。
下联:上万公里志权志,战胜困难梦远航。
上联:绿意盎然满花园,小学生活美如画。
下联:学业繁忙快乐伴,成长岁月如一瞬。
上联:教育如航船引领潮,小学生活好向导。
下联:知识如泉眼涤心田,未来路上充满希望。
上联:初升的太阳千里明,踏足校园真希望。
下联:小学生活点燃梦,奋勇向前实力强。
上联:刻苦用功积学问,书山积累德育场。
下联:齐心协力奋进步,健康向上跃前行。
上联:父母教诲爱心多,校园教育从小做起。
下联:学校环境温馨好,呵护孩子自由成长。
上联:辅导受教砺人智,培养优雅饱学量。
下联:学生辅导习性行,品学兼优功名显。
上联:风雨同舟心相连,共育花朵开花朵。
下联:园游会上杯面洁,暑期班开展动起来。
上联:砥砺奋斗绚丽画卷,心手相连创佳话。
《对联知识讲座》PPT课件_OK
11
课后要求: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多做“有心人”, 尤其当你有机会外出旅游时,请你留意那 些名胜古迹、庙宇高堂上的对联,相信这 能让你的旅途增添更多的收获!
12
对联知识讲座
1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起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 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 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 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 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 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 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 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 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万千星斗心胸里 钟 表
十二时辰手腕间 店
小费君莫惜 后顾自无忧
公保 司险
6
其它联——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孟姜女庙联
上联:一、四、六“朝”读chao(潮), 二、三、五、七“朝”读zhao(早晨)
下联:一、四、六“长”读zhang (涨潮), 二、三、五、七“长”读chang(常常)
3
对联故事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 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 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 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 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 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 豪气得目瞪口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小之《对联讲座》.对联讲座目的:1)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2)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
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
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
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
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联;为老人祝寿的对联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叫贺联;办丧事也挂对联,这叫挽联;等等。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对联,千万不要搞错。
以前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喜欢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老地主看了很得意。
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
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你看,老地主不懂对联闹出了笑话了,我们不懂一点对联知识也可能闹出一些笑话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还是来学一点对联知识吧。
其实,对联并不是某人一提倡它就发展起来的,而是有它出现的基础的。
在我国的歌谣、谚语、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对偶句,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对联了。
唐代由于律诗的盛行,门联已比较普遍。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对联的繁盛时期。
(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尔来的,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对联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比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张贴才可称为对联。
(二)对联的格律对联很讲究格律,下面我们看看对联格律的要求。
一、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二、句式一致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当,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三、词性相当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的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
“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
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
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
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
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
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
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
“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四、平仄相对在座的同学有帮家里贴过对联吗?你们知道怎么区分上联和下联吗?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三声(上声)或第四声(去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一声(阴平)或第二声(阳平)。
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平声。
按习惯,上联贴在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大门的左边,横批贴在中间。
五、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不能两联内容不一样,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
语文老师在台上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徵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稿信件很多,有句对的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时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叫道:“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
”请问。
这位学生对得好不好?虽然他对的格律合要求,都是四个字重复表达一种意思,但是在内容上,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上联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说是好的下联。
而原来的下联和上联连起来让人想到商业的繁盛。
(三)对联的作用及故事由于对联有这么多要求,做起来不容易,同时对联又短小精悍很适合在各种场合运用,所以,古代的文人经常把对联当作一种斗才能、斗学问的娱乐工具。
例如我们熟悉的苏轼,民间流传了许多他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对联的。
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泛舟长江。
佛印是一个和尚。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马上就明白了。
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这扇子上题有苏东坡诗句。
然后两人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对对联不仅需要才学,还需要一些机智。
像有的人出的对联非常巧妙,专门为难人。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
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
”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三光日月星;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
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
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
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
他立即对道: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
以“四”对“三”,十分妥贴。
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
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
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
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自愧不如,再不敢出联来对了。
对联和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可以用来寄寓个人的感情。
同学们请看这副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看来这个人以前家里很穷,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
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就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人穷没人理倒也算了,有的人还用对联去欺负别人。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同学们,如果你们生活在古代,还像现在这样不懂对联的话,小心被别人奚落。
别说人被欺负,我们国家也曾被外国人用对联欺负呢!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
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
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
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
\"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
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
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
这时,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
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最后送一副对联给在座的同学。
这对联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自勉联。
蒲松龄年轻时屡试不第,于是写了这副对联激励自己发愤写作。
希望你们能吸取里面的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足吞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