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刺法灸法综合试题小阿张把原文件附的答案整理进去啦,方便查看

刺法灸法综合试题小阿张把原文件附的答案整理进去啦,方便查看

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用于针刺头顶、枕项、背部腧穴的体位是(C)A.侧卧位B.仰靠坐位C.俯伏坐位D.侧伏坐位E.仰卧位2.对于儿童和惧针的患者,宜采用(E)A.快速进针法B.缓慢进针法C.单手进针法D.双手进针法E.管针进针法3.根据针体在穴位内转动的方向和用力的轻重来区分补泻的手法是(D)A.平补平泻B.提插补泻C.徐疾补泻D.捻转补泻E.开阖补泻4.折针的主要原因是(A)A.用了质量低劣或有隐伤的针具B.进针后患者体位有移动C.外力碰撞,压迫针柄D.强力提插捻转,引起肌肉痉挛E.弯针、滞针处理不当,并强力抽拔5.尿潴留、肠粘连的患者,在取腹部穴位时(D)A.宜深刺B.宜大幅度提插捻转C.宜留针拔罐D.不宜深刺E.不宜针刺6.最适宜于隔盐灸的部位是(E)A.中脘B.气海C.天枢D.关元E.脐中7.可治疗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C)A.隔姜灸B.隔盐灸C.隔蒜灸D.隔附子灸E.温针灸8.针灸并用的方法是(D)A.太乙神针B.雷火神针已温灸器灸口.温针灸E.温和灸9.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B)A.非化脓灸B.化脓灸C.直接灸D.间接灸E.灯火灸10.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拔罐法是(C)A.闪罐法B.走罐法C.刺络拔罐法D.药罐法E.水罐法11.临床最常用的火罐法是(B)A.架火法B.闪火法C.投火法D.贴棉法E.滴酒法12.呼吸补泻法属于(C)A.飞经走气法B.平补平泻法C.单式补泻手法D.复式补泻手法E.针刺补泻的原则13.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是(D)A.刮B.弹C.颤D.循E.飞14.《内经》中的毛刺和半刺属于(C)A.刺肌B.刺筋C.刺皮D.刺骨E.刺脉15.“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语出:(D)A.《灵枢•九针十二原》B.《针灸资生经》C《金针赋》D.《标幽赋》E.《针灸大成》16.对于高热抽搐、赤肿痛等症,最适宜的三棱针治疗方法是(D)A.点刺穴位B.挑刺法C 散刺法D.点刺血络深刺法E.点刺血络浅刺法17.可用作人工电动呼吸,配合抢救呼吸衰竭的电针波形是(B)A.断续波B.锯齿波C疏波D.密波E.疏密波18.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E)A.对耳轮上脚B.对耳轮下脚C耳甲艇D.耳甲腔E.耳舟19.消化道溃疡取耳穴“皮质下”的选穴原则是(C)A.按临床经验选穴B.按相应部位选穴仁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D.按脏腑经络理论选穴E.按经验取穴20.耳针治疗五官疾病一般取(D)A.耳舟部穴位B.对耳轮部穴位C耳轮部穴位D.耳垂部穴位E.三角窝穴位21.头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刺激线是(C)A.额中线B.额旁1线C额旁2线D.额旁3线E.枕上旁线22.主治肩臂手病症的头针刺激线是(B)A.顶旁1线B.顶旁2线C枕上旁线D.枕下旁线E.额中线23.下列不宜用头针治疗的是(B)A.偏瘫B.高热C 失语D.高血压病E.胃痛24.齐刺是(B)A.二针齐用B.三针齐用C四针齐用D.五针齐用E.六针并用25.腧穴注射法中,胸背部每穴注射剂量为(B)A. 0.3〜0.5mlB. 0.5〜1mlC. 1 〜2mlD. 2〜5mlE. 0.1 〜0.3ml(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A.仰卧位B.俯卧位C 侧卧位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26.针刺环跳穴的适宜体位是(C)27.针刺中极穴的适宜体位是(A)A.齐刺法B.围刺法C扬刺法D.傍针刺法E.合谷刺法28.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A)29.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C)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E.候气法30.留针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为(E)31.按截法属于(A)A.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B. “满则泻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C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D.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E. “用针之服,必有法则”32.《灵枢•终始》载(A)33.《灵枢•小针解》载(B)A.生姜片B.蒜片C.黄土D.附子饼E.食盐34.患者由于遗精、阳痿而施间接灸法,局部应放置(D35.若疮疡初起,在施灸时局部应放置(B)A.三角窝前1/3的下部B.三角窝前1/3的上部C.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口.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E.耳轮脚处36.耳穴外生殖器位于(C37.耳穴内生殖器位于(A)A.点刺法B.割治法C.深刺血络法(结扎泻血法)D.散刺法E.挑刺法38.三棱针法治疗咽喉肿痛可选取少商,采用(A39.三棱针法治疗中暑选取曲泽、委中,采用(C)(三)C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A.毛刺B.直针刺和半刺法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40.刺皮之法是(C)41.刺肉之法是(D)A.投火法B.闪火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42.火罐法可用(C)43.蒸气法可用(D)A.主治咳喘,胸闷B.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4.耳穴的肺可以治疗(C)45.耳穴的风溪可以治疗(B)(四)X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46.飞经走气法有(BCDE)A.龙虎交战B.青龙摆尾C.白虎摇头D.苍龟探穴E.赤凤迎源47.悬起灸中包括(ACD)A.温和灸B.太乙神针C.回旋灸D.雀啄灸E.温灸器灸48.闪罐法的适应症有(ABCD)A.风湿痹痛B.中风后遗症C.肌肤麻木D.肌肉痿弱E.急性热病49.耳穴的刺激方法有(ABCDE)A.埋针法B.灸法C.磁疗法D.电针法E.按摩法50.穴位贴敷法中,用醋调敷药起的作用是(ABC)A.解毒B.化瘀C.敛疮D.行气E.止痛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1.毫针的不同规格,主要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而区分。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毫针一、进针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规定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规定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合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倾斜刺入,合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合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

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

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重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1)治神就是规定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2)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成一定的治疗规定期,便可出针。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指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边,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电针一、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体相同。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1.1进针法———手法轻巧无痛少痛进针是整个针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进针时少痛或无痛是患者乐意接受针刺治疗的重要方面,故医者要达到手法娴熟轻巧。

具体操作如下:(1)速刺法:进针时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无名指顶住针身,针具靠在押手指甲缘,在进针时切按稍重,右手运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压刺入皮下,而后将针缓慢插入或稍带捻转,使针刺至要求的深度。

此法较多的适用于1.5寸以内的毫针。

长针进针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在押手的协同下,一压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转至一定深度。

若针头面部等皮肤浅表部或施透刺法时,可改用提捏押手法相结合的速刺法。

以上进针方法,只要定位准确,一般可以达到少痛或无痛的目的。

亦即古人云: “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缓捻法:在押手的协同配合下,用轻、慢、细的捻转并微加压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于腹部腧穴及体质虚弱者。

总之,在进针时可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进针术式,但两手的协同作用很重要。

古人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确为经验之谈。

1.2行针法———多种术式务求得气进针后再施以一定手法,称为行针。

行针技术是针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插法和捻转法又是行针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与针刺得气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1)提插法: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均匀上下提插,待针下有沉紧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催令气至,这是一种激发气至(或气至病所)的常用方法。

行补泻法时,在进针得气基础上,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2)捻转法:进针后拇食两指均匀捻转,以催气至,或结合提插作上下捻转,以加速得气。

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

针刺方法练习八式

针刺方法练习八式

针刺方法练习八式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

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

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

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

该法是为体侧的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的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位。

1.3夹针平刺式左手握拳,将拳的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

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较一式慢,力度稍大。

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的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1.5~2 cm,每次练习100~200次。

该法是为头部穴位而设,如百会、通天、率谷等。

1.4平刺式左手五指伸直、分开,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右手呈持针位,将中指端顶在左手4,5指指缝中的赤白肉际,中指与床面成15度。

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频率同一式,力度稍小。

注意:”针刺”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4,5指指缝开始,10~20次后移至3,4指指缝,再至2,3指指缝,然后回到4,5指指缝重新开始;”进针”幅度较小,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

该法是为八邪、八风,以及印堂、迎香、地仓等需要平、斜刺的穴位而设。

1.5双手直刺式右手呈持针位,中指与床面或大腿上面成90度,指端顶在床面上,如床面过硬,可在床面与中指端之间垫一软垫;左手拇、食指呈捏持状平放在床面上,拇、食指指端紧靠在右手中指的指肚上,体会右手拇、食指捏持针柄,左手拇、食指捏持针身的感觉。

然后双手拇、食指做垂直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三、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3.行针基本手法3.1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3.2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补泻手法4.1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2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4.3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四、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电针操作规程一、目的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二、用物准备治疗盘、电针仪、无菌毫针、无菌干棉球、棉签、0.5%碘伏、弯盘、浴巾、屏风等.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所选穴位取合适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4.局部皮肤用0.5%碘伏消毒.5.按毫针刺法进针.6.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后,调节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7.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密波:其脉冲频率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疏波其脉冲频率常为2~5次/秒,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能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其它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8.通电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的忍受程度,以及导线有否脱落,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9.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0分钟.10.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11.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位.1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四、注意事项1.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修后再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如电流输出微弱,就须换新电池.2.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有电解作用,容易引起断针和灼伤组织,不能作电针仪的输出电流.3.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4.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5.经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拔火罐操作规程一、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二、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三、操作方法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1.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1.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1.3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2.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2.1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2.2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2.3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2.4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3.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四、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5.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6.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7.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2.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4.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5.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推拿操作规程一、目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二、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三、操作程序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4.1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4.2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4.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4.4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4.5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4.6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4.7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4.8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4.9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4.10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4.11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4.12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4.13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7.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四、注意事项1.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3.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4.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刮痧操作规程一、目的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二、用物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6.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7.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8.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9.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四、注意事项1.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小针刀操作规程针刀:用针的方式进入人体特定部位,完成切割等功能的器械,称为针刀一.针具选取针刀疗法针具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鑱音蝉针;圆针;鍉音迪针;锋针;铍音披针;圆利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二、物品准备各型号针刀、2%利多卡因或者、10ml注射器、消毒盘、弯盘、5%碘伏、棉球、创可贴、三、药品准备倍他米松注50mg、2%利多卡因注2ml维生素B12注1ml四、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1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2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32%利多卡因5毫升,倍他米松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1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2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3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1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2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3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4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五、适应症: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点;2部分骨刺或骨质增生;3滑囊炎、腱鞘炎;4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外伤性肌紧张和肌痉挛,损伤后遗症;5关节内骨折、骨折畸形愈合;6一部分肛肠病,皮肤病,妇科病、外科和内科疾病.六、禁忌症: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1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2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3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4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5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6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7有以上7种情况之一者,即使有适应症,也不可施行针刀手术.穴位注射操作规程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一用具及常用药液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2.常用药物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以下3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 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二穴位的选择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也可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软组织损伤者先取最明显的压痛点.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

针灸手法操作题库

针灸手法操作题库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⑷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得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得深度、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得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得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得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得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得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与进行补泻而施行得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得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就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得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得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得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得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得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得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得操作手法。

常用针法

常用针法
⑤ 呼吸补泻:患者乎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⑥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⑦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为平补平泻法。
(2)复式补泻手法 ,
①烧山火: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多用于治疗冷痹、虚寒性疾病等。
2.常规消毒。
3.进针。
4. 针刺入穴位有得气感应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将导线任意接在两个针柄上。5.打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在5~20分钟,如感觉弱时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后再行通电。当达到预定时间后,先将输出电位器退至“0”位,然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将针取出。
5. 血肿
处理: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切忌强力捣针,不可随便移动体位。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针刺注意事项]
①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3.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而确立的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单式补泻手法
①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拇指捻转时,补法须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左手用力为主;泻法须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右手用力为主。

针灸学-毫针刺法

针灸学-毫针刺法

第二十四单元毫针刺法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针管进针等方法。

双手进针法:(一)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刺手持针,紧靠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本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刺手向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三)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押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本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四)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入。

本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如印堂穴。

细目二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刺入。

大部分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约呈45°刺入。

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约15°或更小的角度刺入。

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针刺深度(1)年龄(2)体质(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病、久病宜深刺。

(4)部位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A.直刺B.斜刺C.向上或向下平刺D.向上斜刺E.向下斜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胸椎棘突成叠瓦状排列,宜向上斜刺进针。

细目三行针手法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二)辅助手法1.循法2.弹法3.刮法4.摇法5.飞法6.震颤法1.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路径,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

本法可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弹动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要点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用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

③指抵皮肤:对准穴位,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

④刺入: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刺入,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固定穴区皮肤: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掐固定腧穴处皮肤。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将针身紧贴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

本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

③刺入: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

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提捏穴旁皮肉: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

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

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4)舒张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绷紧皮肤:以押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将腧穴处皮肤向两侧轻轻撑开,使之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于押手两指间的腧穴处迅速刺入。

本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要点二针刺的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3种。

(1)直刺直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

(2)斜刺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1毫针的进针方法:进针法是指操作者将毫针刺入皮下的操作方法。

临床进针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是指只用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紧靠针尖与表皮,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穴位的方法,仅适用于1.5寸以内的短针;(2)双手进针法:即刺手和押手根据所刺穴位的具体情况,相互配合将毫针刺入,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旁边,右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快速刺入腧穴内,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挟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使针体保持垂直,右手握持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迅速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入印堂穴等;4)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如肌肉注射法),右手持针快速刺入。

此法用于皮肤松弛或皱褶较多的部位如腹部穴位。

(3)针管进针法:目前临床有用塑料、玻璃或不锈钢材料等制成套管,针管一般较毫针短5mm,穿刺时将毫针装入针管中,使针不弯曲,起到押手的作用,待针刺入穴位后,将针管退出,临床使用比较方便,又可避免毫针被污染。

2毫针的进针角度和深度:(1)进针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肌肉丰富和距离实体性器官较远的部位,如四肢、腹部、腰部的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

适用于接近重要脏器和骨骼边缘部位的穴位,如胸、背部的穴位。

3)平刺:又称沿皮刺或横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大约呈15度角左右横向刺入。

适用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面部腧穴。

(2)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进人体内深浅的程度。

一般根据腧穴所在部位、患者体质和年龄来决定进针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损伤内脏器官为原则。

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方法

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方法

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是指针灸中将针头插入皮肤以刺激穴位的方式。

常见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刺法:将针头直接垂直插入皮肤并到达穴位,适用于表浅穴位。

2. 斜刺法:将针头以一定角度斜向插入皮肤,适用于深层穴位。

3. 转刺法:在针头插入皮肤后,手指转动针柄,使针在皮下旋转,产生刺激。

4. 穿刺法:将针头插入皮肤后,从一个穴位插入,然后穿过皮下组织到达另一个穴位。

5. 勾刺法:将针头插入皮肤后,手指与针柄搭配进行旋转、提拉、扳动等操作。

6. 扎刺法:将针头插入皮肤后,利用手指或者其他器械轻扎针柄,产生震动刺激穴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进针方法,针对不同的治疗需要和患者情况,针灸师会选择合适的进针方法进行操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进针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和穴位解剖知识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如果没有相关
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建议自行尝试进针操作,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双手进针法简介

双手进针法简介

双手进针法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双手进针法1拼音shuāng shǒu jìn zhēn fǎ2英文参考needle insertion with bothhan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needleinserting with both hand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3注解双手进针法(needleinserting with both hands)是指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持针刺入腧穴的进针法[1]。

主要有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夹持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2]。

指切进针法(fingernailpressure needle inserting)是指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输穴旁,刺手持针将针尖靠近押手指甲刺入输穴的双手进针法[1]。

夹持进针法(fingerssqueezedneedle inserting)指用押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辅助刺手将针刺入腧穴的双手进针法[1]。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

舒张进针法(skin stretching needle inserting)为进针手法名[4]。

指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辅助刺手进针的双手进针法[1]。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4]。

提捏进针法(skinpinching up needle inserting)指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输穴的皮肤捏起,辅助刺手进针的双手进针法[1]。

主要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5]。

4参考资料1.^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9.3.^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4.4.^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6.5.^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7.古籍中的双手进针法•《金针秘传》:[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三才法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号曰天才。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进针法指将毫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多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图5-12)。

此法三脂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4种:(1)指切进针法又称抓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图5-13)此法适宜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图5-14)。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侧撑开,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5-15)。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图5-16),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和疼痛。

3. 针管进针法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图5-17)。

(二)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时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毫针刺法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微习题——常用进针法

微习题——常用进针法

常用进针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印堂穴适合()A、单手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1、印堂穴适合()A、单手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2、曲池穴适合()A、单手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3、天枢穴适合()A、单手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4、面部腧穴多采用()A、单手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5、夹持进针法适用于()进针A、0.5寸的毫针B、1寸的毫针C、1.5寸的毫针D、2寸的毫针E、3寸以上的毫针二、填空题1、临床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包括、、、。

2、短针适合、,长针适合。

3、四肢部位腧穴适合进针法,腹部腧穴适合进针法。

三、简答题1、双手进针法的操作答案:一、选择1、C2、B3、D4、C5、E二、填空1、指切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夹持进针法2、单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3、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三、简答1、指切式进针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提捏式进针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舒张式进针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夹持式进针用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哪些?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哪些?你了解吗?我们来看看下面中医养生专家的详细介绍:
(1)爪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迅速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位上端将针刺入。

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以上内容介绍了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哪些?朋友们现在应该了解双手金针法了吧,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上120健康网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解答各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