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针法

合集下载

进针法

进针法

进针法一、概说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 ,是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

进针法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求为医者熟练地掌握,进针技术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以及治疗效果。

一般地来讲:进针顺利,透皮时不痛或略感微痛,病人乐于接受;而进针困难,则容易引起痛感,会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作为针灸医生首先一定要练好进针操作技术,但是,掌握进针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务必抓住要点,反复练习,直至达到进针时指力与腕力的协调一致,进针无痛或微痛的要求。

毫针进针方法很多,有以进针速度快慢分类,以刺手刺入术式分类,以刺押手姿势分类,也有以使用进针器具分类的,等等。

但是,现代常用的进针法则以刺押手姿势分类为主。

二、"刺手"与"押手"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又称"压手")。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说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针,进针时将臂、腕、指之力集中于刺手,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然后行针。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并使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三、常用进针法分类操作方法用途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又称指压法,用于短毫针进针双爪切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又称指切法,临。

针管进针法的操作方法

针管进针法的操作方法

针管进针法的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消毒物品、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针头、医用手套等。

2.消毒部位:患者的皮肤应该是清洁的并且不能使用手指去摸。

消毒部位通常是在注射部位周围的15-20cm内,采用双手同时消毒的方法。

3.取医用针头: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内,然后将一次性针头无菌插入注射器底部。

4.进针:伸开御敬指,并在拇指与食指处夹着针头,垂直插入消毒的部位,直到针头尖部刺入表皮下组织后,开始逐渐彰线大头,向着有效组织进去。

5.吸取药液:当针头进入到需要注射的部位时,轻轻按下注射器活塞开始吸取药液。

6.拔针:当吸取足够药液时,缓缓拔出一次性针头,并在拔针后用棉球或纱布压在注射点上,防止出血。

7.处理废弃物:收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其他废弃物,妥善处理。

8.清洁:将针头和注射器归还到医疗器械消毒室,然后自己洗手消毒。

针灸手法操作题库

针灸手法操作题库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⑷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毫针一、进针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

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

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1)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2)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指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电针一、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致相同。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毫针一、进针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规定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规定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合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倾斜刺入,合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合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

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

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重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1)治神就是规定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2)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成一定的治疗规定期,便可出针。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指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边,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电针一、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体相同。

针灸进针方法

针灸进针方法

针灸进针方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针灸进针方法一、基本方法进针是针具刺透皮肤达到穴位的过程,是检验针灸施术基本技能的第一关。

要求:迅速、准确,无痛或少痛。

方法:左右双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使行针顺利,减轻疼痛,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刺手:持针的右手称刺手,主要作用是掌握毫针,进针时集中臂、腕、指力迅速进针。

押手:按压穴位局部辅助操作的左手称押手,主要作用是固定穴位,使毫针准确刺入穴位,并使长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弯曲。

二、进针法分类进针法依进针速度、刺入术式、刺押手势和进针器具而有不同分法。

临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解剖特点、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进针法,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免痛感为应用目的。

分类法内容以进针速度分类速刺法、缓刺法以刺入术式分类插入法、捻入法、飞入法、弹入法以刺押手势分类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以进针器具分类针管针进针法、进针器进针法1.速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

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

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

3.插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不加捻转及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

(图见上)4.捻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刺入皮下。

5.飞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入,随后五指放开作飞鸟状。

6.单手进针法: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腧穴,中指指腹抵于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深度。

适用于短毫针进针。

7.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掐于所刺腧穴部位,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多用于短针进针。

8.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于皮肤表面部位,右手持针柄,使针体垂直。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要点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用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

③指抵皮肤:对准穴位,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

④刺入: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刺入,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固定穴区皮肤: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掐固定腧穴处皮肤。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将针身紧贴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

本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

③刺入: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

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提捏穴旁皮肉: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

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

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4)舒张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绷紧皮肤:以押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将腧穴处皮肤向两侧轻轻撑开,使之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于押手两指间的腧穴处迅速刺入。

本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要点二针刺的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3种。

(1)直刺直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

(2)斜刺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1毫针的进针方法:进针法是指操作者将毫针刺入皮下的操作方法。

临床进针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是指只用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紧靠针尖与表皮,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穴位的方法,仅适用于1.5寸以内的短针;(2)双手进针法:即刺手和押手根据所刺穴位的具体情况,相互配合将毫针刺入,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旁边,右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快速刺入腧穴内,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挟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使针体保持垂直,右手握持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迅速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入印堂穴等;4)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如肌肉注射法),右手持针快速刺入。

此法用于皮肤松弛或皱褶较多的部位如腹部穴位。

(3)针管进针法:目前临床有用塑料、玻璃或不锈钢材料等制成套管,针管一般较毫针短5mm,穿刺时将毫针装入针管中,使针不弯曲,起到押手的作用,待针刺入穴位后,将针管退出,临床使用比较方便,又可避免毫针被污染。

2毫针的进针角度和深度:(1)进针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肌肉丰富和距离实体性器官较远的部位,如四肢、腹部、腰部的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

适用于接近重要脏器和骨骼边缘部位的穴位,如胸、背部的穴位。

3)平刺:又称沿皮刺或横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大约呈15度角左右横向刺入。

适用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面部腧穴。

(2)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进人体内深浅的程度。

一般根据腧穴所在部位、患者体质和年龄来决定进针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损伤内脏器官为原则。

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方法

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方法

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是指针灸中将针头插入皮肤以刺激穴位的方式。

常见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刺法:将针头直接垂直插入皮肤并到达穴位,适用于表浅穴位。

2. 斜刺法:将针头以一定角度斜向插入皮肤,适用于深层穴位。

3. 转刺法:在针头插入皮肤后,手指转动针柄,使针在皮下旋转,产生刺激。

4. 穿刺法:将针头插入皮肤后,从一个穴位插入,然后穿过皮下组织到达另一个穴位。

5. 勾刺法:将针头插入皮肤后,手指与针柄搭配进行旋转、提拉、扳动等操作。

6. 扎刺法:将针头插入皮肤后,利用手指或者其他器械轻扎针柄,产生震动刺激穴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进针方法,针对不同的治疗需要和患者情况,针灸师会选择合适的进针方法进行操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进针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和穴位解剖知识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如果没有相关
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建议自行尝试进针操作,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常用进针法

常用进针法

常用进针法
常用进针法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进针法:
1. 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进针法,常用于静脉采血、静脉注射和输液等操作。

操作时需要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握持穿刺器械逐渐将针头插入静脉,并将
导管引入静脉腔。

2. 动脉穿刺:适用于需要采集动脉血样、测量动脉压力和进行动脉内导管插管等操作。

操作步骤包括确定穿刺点,消毒皮肤,用一根较细的引导针经皮肤插入动脉,然后将
粗针插入引导针内,成功进入动脉后,可以进行相关采样或导管插入。

3. 腰椎穿刺:适用于脊髓麻醉和脑脊液采集等操作。

操作时需要消毒皮肤,确定穿
刺点,插入腰椎穿刺针,并逐渐进入硬膜外腔,以获取所需液体或进行麻醉。

4. 空气胸穿刺:用于治疗气胸的操作,通过穿刺放气胸腔,恢复胸部正常的气体压力。

操作时需要确定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再插入一根带有导丝的针管,将导丝取出后,插入胸腔,取出导丝,接上抽气装置,将胸腔内积气抽空。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进针法,医疗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相关规范和严格操作,确
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常用进针法的操作方法

常用进针法的操作方法

常用进针法的操作方法进针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手法,通过运用不同的进针方法,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进针法及其操作方法。

1.刺法:刺法是最基本的进针法之一,常用于治疗经络阻塞、疼痛等病症。

操作方法如下:(1)确定穴位: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如经络穴位或特定的病证穴位。

(2)准备针具:选择适合的针具,通常采用银针、铁针或不锈钢针。

将针消毒,保证安全卫生。

(3)刺入方法:握针时,左手持针,握尖端处朝上,右手拇指支持针柄,掌握好力度。

针尖相对皮肤,迅速刺入,并适可而止。

2.抹法:抹法主要用于治疗局部丹害、皮疹病变等。

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穴位:选择与病症相关的穴位,比如皮肤病变附近的穴位。

(2)准备针具:选择适合的针具,通常采用细长的银针。

(3)抹刺方法:将针尖轻轻放在病变的局部,有力地来回抹动,同时适度增加力度。

3.搅转法:搅转法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等病症。

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穴位: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2)准备针具:选择适合的针具,通常采用较长的针,如麻黄针或疏血针。

(3)搅转方法:针尖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沿穴位方向进行搅转,并适度增加力度,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缓气血的目的。

4.翻刺法:翻刺法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疼痛、肌肉僵硬等。

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穴位: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如局部疼痛的穴位。

(2)准备针具:选择适合的针具,通常采用较长的针。

(3)翻刺方法:针尖刺入穴位后,迅速将针头朝向所刺入方向翻转,并适度增加力度,使穴位周围的组织得到牵拉和刺激。

5.竹叶刺法:竹叶刺法常用于治疗神经痛、肩周炎等病症。

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穴位: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如疼痛区域附近的部位。

(2)准备针具:选择适合的针具,通常采用较长的银针。

(3)竹叶刺方法:用针尖刺入皮肤后,用力将针柄作抖动状,并适度增加力度,通过该方法产生的刺激,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效果。

基本进针法

基本进针法

基本进针法基本进针法引言进针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常用于注射、采血、输液等操作中。

正确的进针技术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本进针法。

一、准备工作1.1 环境准备进针前需要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温暖,并保持适当湿度,以免影响操作效果。

1.2 器材准备进针需要使用器材包括:注射器、采血器或输液器、消毒剂、棉球等。

这些器材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二、基本步骤2.1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前都需要进行洗手消毒。

洗手应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包括脱去手表、戒指等物品,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并使用75%以上酒精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擦拭。

2.2 选择穴位选择穴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注射、采血、输液等操作需要选择不同的穴位。

一般来说,穴位应该选择干净、易于操作和病人较为舒适的部位。

2.3 消毒消毒是进针前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使用消毒剂(如75%以上酒精)对选定的穴位进行擦拭,注意消毒剂要充分润湿所选区域,并等待其干燥后再进行操作。

2.4 进针进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正确姿势:正确姿势是指将手握住注射器或采血器,并稳定地将其插入皮下或静脉内。

(2)控制深度:深度控制非常重要,过浅会导致药物渗漏,过深则可能损伤组织或血管。

(3)速度适中:速度过快会导致疼痛和不适感,速度过慢则可能导致药物渗漏或失效。

2.5 抽针在完成注射、采血或输液后,需要抽出针头。

抽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稳定手部:在抽针时需要保持手部稳定,避免拔出针头时发生意外。

(2)用棉球压迫:在拔出针头后,应该立即用消毒的棉球进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三、注意事项3.1 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3.2 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穴位、控制深度和速度适中。

3.3 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避免手部晃动或颤抖。

3.4 在完成操作后应该对穴位进行适当的压迫,并观察病人反应,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进针法指将毫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多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图5-12)。

此法三脂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4种:(1)指切进针法又称抓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图5-13)此法适宜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图5-14)。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侧撑开,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5-15)。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图5-16),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和疼痛。

3. 针管进针法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图5-17)。

(二)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时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

常用进针手法

常用进针手法

常用进针手法
常用的进针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刺拨法:手法轻柔,主要用于治疗浅表疾病,针刺深度较浅。

2. 提捻法:将针尖沿皮肤均匀提起,然后再缓慢放下,适用于皮肤较滑的部位。

3. 摩擦法:针尖在刺入皮肤之前先进行旋转摩擦,可以增加刺激效果。

4. 穿刺法:直接将针刺入穴位深处,适用于肌肉层深部的治疗。

5. 转动法:针尖在刺入皮肤之后进行旋转,以增加刺激效果。

6. 旋转退针法:在刺入针后保持一定时间后,再慢慢旋转退针。

7. 深刺浅取法:针尖刺入较深,但不进一步刺入,适用于对局部表浅病变进行刺激。

8. 虚实综合法:在按揉到手麻感时,用一手指触及活络及经脉穴位,同时划圆刺按刺激即可。

9. 点压法:将针尖直接按压在穴位上,轻柔而均匀。

需要注意的是,进针手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疾病和穴位的不同进行调整,遵循针刺的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金属毫针刺激人体腧穴,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3.1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要诀:刺、捻、行。

进针特点:无痛进针、突出针感、自然连续、动作优美。

1、第一步骤:刺。

针灸产生痛觉的第一个环节是针刺通过皮肤的过程。

快则疼痛不明显或不痛,慢则疼痛明显,剧烈,难以忍受。

“刺”的目的是达到快速无痛的进针,减少疼痛。

操作:快速刺破皮肤,使针尖进入皮下(未进入肌肉组织)。

操作过程占全部过程的1/6,约0.5秒。

年轻人、女性、皮肤弹性好、质地细腻的患者,可以通过“刺”,使针尖直接进入皮下。

老年人,皮肤干瘪、弹性差、质地坚韧粗糙、皮下有节结的患者,“刺”,不能直接刺入皮肤时,就应使用“压”的方法。

“压”法进针指力需要持续保持,不能松懈,松懈后再发力就会产生痛。

如果还不能进入皮肤,可以配合小幅度捻转,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步骤“捻”。

2、第二步骤:捻。

针灸治疗强调“气至而有效”,针刺人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感觉。

针刺在肌肉组织里是酸、重、胀的感觉,刺中神经是麻和放电感,产生疼痛是由于刺中了血管或末梢神经。

“捻”的目的是加强针感,促进得“气”,气至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操作:针尖进入皮下(刺),或者在透皮的末段(压),就可以实施捻操作了。

向下进针,同时配合捻转,进针和捻转速度要均匀一致,不可过快过慢。

进针到达需要的深度后,停止进针和捻转的操作。

操作过程占全部过程的2/3,约2秒。

进针过程中,力量不可以松懈,手指不可以离开针柄,精神集中,细细体会,强调“治神”。

3、第三步骤:行。

“行”是指行针,施以大幅度的捻转手法。

目的是加强针感,巩固得“气”,催“气”远行,振奋经气,畅达经脉,提高临床疗效,是“三三”进针手法的最后一个环节。

操作:进针达到需要深度后,停止捻转。

将中指离开针柄,与其余四指呈握空拳状,用拇指指腹和食指挠侧缘挟持针柄。

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挟持针柄做单向旋转,达到食指中节指骨的舒适位置后稍作停顿,食指带动中、环、小指做迅速伸掌动作,利用拇指指腹和食指挠侧缘挟持针柄做单向旋转。

手掌接近平伸时,手指离开挟持的针柄,此时打开虎口,伸展五指,压低手腕,并保持片刻。

整体动作连贯似“凤凰展翅”或“大鹏扶摇”。

此过程占全部进针过程的1/6,约0.5秒,要求持针松紧适度,动作优美自然。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