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材料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能够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句和表达方式;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领会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重要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表达方式的解析;3.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对古代社会百姓生活困苦的理解;2.对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捕蛇者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4.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词语,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掌握程度;3.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4.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六、教学方法1.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互读:让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3.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4.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课文文本;2.相关注释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题;3.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文章。
《捕蛇者说》这篇教案,我们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捕蛇者与百姓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捕蛇者虽然生活困苦,但相比百姓而言,却能得以生存。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捕蛇者说》。
(2)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意,掌握生词和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困惑。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学生讨论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捕蛇者的生活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捕蛇者在现代社会的对应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捕蛇者说》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生活状态的短文。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中类似捕蛇者这样的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九年级《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捕蛇者说》教案【5篇】教学要点:一理解全文主旨。
二背诵四、五段。
疏通文意。
篇二二人小组,对比注解疏通每一句大意。
布置作业:一熟读课文,至少读两遍。
二完成课后练习三(做在书上)。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把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熟识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说”,让学生理解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惊。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板书课题,]或从背景介绍导入:唐玄宗天宝中期起,战斗仍频,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斗、朱沎(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削减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便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在这种状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究竟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二、揭题解题: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由于“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谈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实行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九年级下册语文《捕蛇者说》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文章中的捕蛇者蒋氏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作者通过蒋氏的口吻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从捕蛇者说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做人的道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和道德观念。
5.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爱他人的价值观,使其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明白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美德,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在教学《捕蛇者说》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永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捕蛇者蒋氏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教学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探讨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要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2.搜集有关永州地区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料,加深对文章背景的了解。
3.课后复习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典型句式,为下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优秀5篇《捕蛇者说》教案篇一一、字音字形1 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 为黑体的字选择正确读音(1)得而腊之以为饵()a xīb là(2)当其租入()a dāng b dàng(3)几死者数矣()a jī b jǐ(4)往往而死者相藉()a jí b jiè(5)鸡狗不得宁焉()a níng b nìng(6)谨食之()a shí b sì(7)更若役()a gēng b gèng3 选出黑体字音、形全对的一项()a 腊之以饵ěr募有能捕之者mù貌若甚戚者qì 熙熙而乐xīb孰知赋敛之毒shú 以俟夫观人风者sì呼嘘毒疠,xū 号呼而转徒xǐc 吾恂恂而起xún 视其缶fǒu则弛然而卧chí悍吏之来吾乡hànd 叫嚣乎东西xiāo 哗然而骇者hài无御之者yù岂若吾乡邻qǐ二、词语1 选出下列黑体词解释有误的两项()2 为句中黑体词选择正确释义(1)向吾不为斯役()a 从来b 目标c 过去d 接近(2)久已病矣()a 生病b 困苦不堪c 缺点d 损害(3)犯寒暑()a 违反b 发生c 冒d 侵害(4)竭其庐之入()a 收入b 参加c 合乎d 由外进内(5)故为之说()a 原因b 故意c 熟悉的d 所以(6)以尽吾齿()a 牙齿b 说到c 年龄d 口齿(7)专其利三世矣()a 集中在一个方面b 享有c 专门(8)殚其地之出()a 超出b 拿出c 出现d 出产3 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得而腊之(晾干的肉)死者相藉(枕垫)b.当其租入(抵)几死者数矣(差点儿)c.吾祖死于是(这件事)争奔走焉(行走)d.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饥渴而顿踣(顿足捶胸)三、朗读、背诵1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a 君┃将哀而生之乎?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捕蛇者说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课时篇一教学要点:一熟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课时篇二教学要点:一理解全文主旨。
二背诵四、五段。
教学设想:篇三尽可能多读几遍课文。
因为课文读不熟,疏通文意困难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本课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都规定了背诵四、五两段,熟读才好成诵。
读课文的方法,尽量有所变化,使学生爱读、乐读。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抓住四、五两段适当做些分析。
理解全文主旨和蒋氏陈述的主要意思和感情。
疏通文意是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要指导学生认真对照注解完成这项工作。
但不搞对评。
布置作业:篇四一背诵四、五段。
二完成课后练习四。
教学目标:篇五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二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段。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篇六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运用衬托、对比写法,突出中心思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2.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
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应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的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首先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接着借蒋氏血泪陈述,勾勒出中唐时期农村破产,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惨状,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苛征重赋的罪行。
这是教材的重点,因此要着重领会。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捕蛇者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简要概述《捕蛇者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资源。
5.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或视频,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2 课文讲解:根据教学内容,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6.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2023最新-《捕蛇者说》教学设计【10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10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捕蛇者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
教学设想一、课文第4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
(重点)2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难点)二、紧扣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有关练习读课文。
三、采用“读读、议议”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
2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3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目的。
二、指导预习1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2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3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4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
三、研析新课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④“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⑤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⑥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
(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
捕蛇者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了解文本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本的句式、词汇、修辞等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2. 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捕蛇者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捕蛇者说”中的“蛇”象征着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本的句式、词汇等特点。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感。
2. 讨论如何将作者的爱国情怀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捕蛇者说》,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在情感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课后,加强背诵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续)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捕蛇者说》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七、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推荐与《捕蛇者说》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批判精神。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和历史的态度。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对文中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3)对作者批判精神和人生观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知识。
(3)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翻译文章。
(2)学生自主研究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小组讨论:(1)小组内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内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小组内分享对文中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是否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学生是否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提高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1. 比较学习:(1)引导学生比较《捕蛇者说》与其他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等。
(2)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
2. 文化探究:(1)探讨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捕蛇者说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蛇作为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缺乏对蛇类的正确认知,很多人对蛇抱有恐惧心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蛇,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案例以“捕蛇者说”为主题,通过一堂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对蛇类的认识,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二、案例描述1. 活动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蛇,教师首先收集了各种蛇类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同时,联系了当地的捕蛇者,邀请他来学校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
2.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蛇类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蛇有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人们会对蛇产生恐惧?(2)捕蛇者讲解捕蛇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们讲述了蛇的生活习性、捕蛇技巧以及蛇类的生态价值。
他强调,蛇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捕蛇实践。
每组学生在一块草地上寻找蛇的踪迹,并用捕蛇网捕捉到蛇。
在捕蛇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观察蛇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特征,对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讨论交流捕蛇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捕蛇经历,并对蛇类进行了评价。
有的学生表示,原来蛇并不是那么可怕,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学生则表示,要保护蛇类,维护生态平衡。
3.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关爱野生动物。
三、案例分析1.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捕蛇者说”活动,学生们对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对蛇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2. 教育启示(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认识。
(2)生态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意;(2)能够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3)能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会对比阅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意;2.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3.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3.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4. 分析讲解:对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启示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4.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提高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2. 准备课文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3.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捕蛇者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蛇毒”、“捕蛇者”、“赋敛”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3)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捕蛇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捕蛇者说》。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堂参与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2)在合作探讨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表达方式,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捕蛇者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解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逐句翻译课文,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式。
2.2 课文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2 课文朗读与翻译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逐句翻译课文,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3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4 拓展阅读与讨论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组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4.2 课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
4.3 拓展阅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捕蛇者说》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捕蛇者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捕蛇者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修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捕蛇者说》,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捕蛇者说》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捕蛇者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捕蛇者说》的题材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捕蛇者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捕蛇者说》中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的寓意和哲理。
四、课堂练习(1)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2)我喜欢吃甜的食物。
2. 请根据《捕蛇者说》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2. 总结《捕蛇者说》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 思考《捕蛇者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课堂练习评估:检查学生用文言文表达现代汉语句子的准确性和对《捕蛇者说》故事内容的复述情况。
捕蛇者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的内容。
(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翻译与解释。
(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其社会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读:(1)详细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1)翻译并解释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10篇)《捕蛇者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
教学时数两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
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
这里指基本颜色。
章:花纹。
啮(niè):咬。
腊(xī):干肉。
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每年。
当(dàng):抵充、顶替。
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
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
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3指名朗读第2、3两段提问: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明确: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2.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4.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题。
2.学习文中词语的用法。
3.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啮( ) 腊( ) 挛( ) 踠( ) 瘘( ) 疠( )当( )其租入嗣( ) 几( )死者数( )矣莅(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隳( )恂( ) 缶( ) 谨食( )之熙( ) 以俟( )夫( )四、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根据注释理解课文。
六、布置作业1.弄懂词句。
2.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段意概括。
学习过程:逐段讲解课文第1段一、全班同学齐读。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捕蛇者说》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听了子路的问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
”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
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着名的散文《捕蛇者说》。
(板书课题、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散文家和思想家,与,,,,,,被称为家。
祖籍(今山西)人。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并称。
世称或。
着有《柳河东集》。
三、朗读课文,注意重点字音啮(niè)腊(xī)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数矣莅(lì)蹙(cù)殚(dān)死者相藉(jiè)曩(nǎng)隳(huī)恂(xún)缶(fǒu)谨食(sì)之熙(xī)以俟(sì)夫(fú)学生自读及齐读四、翻译课文①生自译课文,圈出含义理解不清楚的词句;②共同翻译重点字词及文句③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解释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为①作,制成。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表达技巧。
3.领悟文章寓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捕蛇者说》的了解,分享预习成果。
2.教师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作品背景。
二、课堂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词、文言文句式。
3.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味。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表达了哪些观点?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捕蛇者具有怎样的品质?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寓意。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
非常
眼泪
哀怜
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
使动用法,使 可是 这
(我)生存下去
比不上
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取独 厉害 假使 做
病矣。
困苦不堪
姓蒋的人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
(名作动,把蛇晾干)
(名作状,每年) (使动,使… …活下去)
(名作状,一天天地)
(动作名,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
6 、余悲之
( 形作动,同情)
7、时而然出涕 3、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5、虽鸡狗不得宁焉 7、以尽吾齿
四、通假字 1、谨食之
2、则久已病矣 4、向吾不为斯役 6、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关于“说 ”
是 古 代 的 一 种 文 体 , 可 以 发 表 议 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 一个道理。
《爱莲说》(宋 周敦颐)
《马说》(唐 韩愈)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
河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0岁中进士,25岁又 考取博学宏词科,才学过人。先后在地方与 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 礼部员外郎。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 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才被改 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广西)柳州当刺史 (故又称柳州),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受压 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 年仅47岁。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 东集》。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
从前
助词,不译
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
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 不是……就是……
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转折 凭借 存活
先前和我祖父同时居住此地的,
现今十户人家里剩不到一家了;和 我父亲同时居住此地的,现今十家 里剩不到两三家;和我一起同住此 地十二年的,现今十家里也剩不到 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 了,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却凭借 着捕蛇单独存活了下来。
小结第五段: 阐明作者观点,说明本文写作意图 。
1、阐明作者观点的是哪句? a、苛政猛于虎也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2、表现本文写作意图的句子是哪句?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结构
一(1) 简要叙述蛇毒之异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
捕蛇的缘由。(先说明后叙述)
通 过
二(2-4)通过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表承接
比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代孔子的这句话
还是真实可信的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孔子说:“苛刻 繁多的赋税、法令比老虎还要凶狠啊。”我曾经 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 实可信的。唉!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蛇毒更 厉害的呢!所以,我因此事写了这篇“说”,以 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 情。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 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式-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壹-实在。舅-公公。小子-年轻 人,称他的学生。
转徙 xǐ 曩 nǎng 恂 xún
熙 xī
腊之 xī 疠 lì 莅事者 lì 殚 dān 顿踣 bó 隳突 huī 缶 fǒu 俟 sì
挛踠 luán wǎn 当其租入 dàng 更若役 gēng 号呼 háo 相藉 jiè 骇 hài 谨食之 sì
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通过 讲述这件事,作者要说明什么?
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 数矣。”言
动词,做
指代捕蛇这 件差事
差点
……的情况
之, 貌若甚戚者。
这些话 脸色
……样子
有个姓蒋的人,独自享有这种 (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 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 蛇这件差事上,我的父亲死在这件差 事上。现在我继承干这差事已有十二 年了,差点儿死掉的情况也有好几次 了。”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 伤的样子。
1、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 句来领悟 作者的情感
这一句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反映了作者把 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 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 能够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不现实 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 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 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讲述捕蛇者一家三代宁可死于毒蛇 之害而免于苛税的事。说明了:“赋 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
的 出产 奇异
表并列
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指被咬后的伤毒
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特的蛇,
黑色的身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 碰到草木,草木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 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 隳突
取独,无实义
乎南北,哗然而骇者,
乎,相当于“于”,在 ……的情形
虽鸡狗不得宁焉。
即使
语气助词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到处狂
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他们那种喧叫
嘈杂令人心惊的情形,即使鸡狗都不得
安宁啊。
瓦罐 表假设,如果
放心的样子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1.蒋氏“貌若甚戚”的原因是什么? “三个死”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沉
重的灾难。 2.第二段第一句中,“专其利”的“利” 如何理解?
“利”指的是以捕蛇抵赋税。“专其利三 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因此,所谓的 “利”是用生命换来的。隐含着无限的辛 酸和痛苦。 3.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汪地说:“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 去吗?可是我干这个差使的不幸, 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的不幸那么 厉害呢。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就 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
自从
这
到
年 转折,可是
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
的 生活 一天比 用尽 一天
动作名,出 产的东西
用尽 动作名,收入 的东西
是极珍贵的药材
3.“太医以王命聚之” 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 杀三虫。
4.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 走焉”呢?它给我们暗示了什么?
蛇可以“当其租入”。
它暗示租税比蛇毒还要毒。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 指代捕蛇人
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 表转折,却 指示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然而 以(之)为,把(蛇)制成
可 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
可以。 用来
死肌,
杀三虫。
然而捉到它,把它晾干用来作为药饵, 可以用来治疗麻风病,手足痉挛、颈肿、 恶疮等病;还能去掉坏死的肌肉,杀死 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起初
用 征收 每年(做状语)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
若毒之乎
乎
有甚是蛇者乎 隳突乎南北
吾祖死于是
于
吾将告于莅事者 积于今六十岁矣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岁赋其二
当其租入 其 视其缶
其土之有
吾祖死于是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专其利 其始
是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吾尝疑乎是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瘘、疠 疠
呼嘘毒疠
二、词类活用
1、腊之以为饵 2、岁赋其二 3、君将哀而生之乎 4、乡邻之生日蹙 5、殚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入
2、又安敢毒邪
《捕蛇者说》是作者 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 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 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对 于给当时人民带来深重灾 难的苛捐杂税,作者尤为 憎恨。
《捕蛇者说》正反映 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 想。本篇的特点是在文章 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 “卒显其志” 。
啮 niè 瘘 lòu 嗣 sì 蹙 cù
1、对“我”的建议,蒋氏有什么反应? 大戚,汪然出涕 2、蒋氏是否接受了“我”的建议?为什么? 否。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作者在这一段里采用了什么写法?作用何在?
对比手法
生存情况
蒋氏
乡邻
以捕蛇独存
号呼转徙 饥渴顿踣 死者相藉 十室九空
生活状况
蒋氏
乡邻
弛然而卧 甘食其土之有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余悲之,且曰:“若 毒 之乎?余将
同情 并且 你 怨恨(动词) 打算
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向
你的 恢复 “如何”,怎么样
我同情他的遭遇,并且说道: “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去告诉管 行政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 你的租赋,那怎么样?”
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 中有何作用?
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
表修饰
表因果
顶、冒的意思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修饰 藉,垫。这里指相互挤压
自从我家三代居住这个乡里,一年
一年累计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年了,可是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 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 全都交出去,(被苛税所逼迫)哭喊着 辗转迁移,饥渴交加(劳累地)跌倒在 地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 呼吸着毒气,到处是死人互相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