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例2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学生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来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个物体的位置。

2.新课导入:介绍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先确定参照物,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进行定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找不到某个地方的情况?”(例如:在商场找不到厕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位置与方向的奥秘。
举例:在户外活动中,学生能根据指南针和给定的距离,找到事先隐藏的物品。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在理解方向和位置关系时,容易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清晰的空间观念。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模型演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方向描述的准确性:学生在描述方向时,容易出现模糊不清、描述不准确的情况。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方向和位置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方向和位置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在生活中遇到的方向问题,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本单元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平面图上的方向辨别,以及简单的物体定位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单元整体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知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位置”的内容。

学生之前所学的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则是极坐标系的雏形。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课时安排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二)(1)课时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1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二)》单元分析一、学习目标这一单元主要围绕方向和位置展开,着重强调如何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以及如何描述对象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和描述方向的方法,培养对空间位置的敏感度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2.理解方向与位置的概念,能够利用坐标系描述对象在空间中的位置;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方位词的学习本单元将重点介绍基本的方位词,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常用词汇。

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词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强化记忆。

2.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通过引入坐标系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 综合运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提供一系列与方向和位置相关的问题,如寻宝游戏、迷宫探险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场景、游戏等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找准难点:关注学生在方向和位置概念理解上可能遇到的困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本单元的学习将通过课堂小测、课后习题、实际应用等方式进行评价。

重点考察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对坐标系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有趣的方向与位置游戏,如方向迷宫、方向寻宝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方向和位置关系,拓展学生对方向和空间的认识。

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方向和位置概念的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描述方法,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工具(如指南针、测距仪等)进行实际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经验,他们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着观察不细致、表述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观察、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指南针、测距仪等工具。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告诉老师学校操场的位置吗?”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找到小明家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教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最新8篇)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最新8篇)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最新8篇)小学教案位置与方向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2、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次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每组一张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纸条,用于学生做“找位置”的游戏。

(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四、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戏时,不要拥挤,不要打闹,防止摔倒。

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教师利用课间操站队情境引入问题。

课间操是学校每天都会举行的集体活动,全校的同学都要参加。

课间操队列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这是因为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

1、教师根据课业提出问题。

(1)你能说一说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站在课间操队列里的什么位置吗?(2)在描述位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哪些词?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述位置。

(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在课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

1、提出问题。

(1)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2)学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谈话:刚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时,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另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还有的同学说“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

但是这些描述都不够明确,也就是没能很明确地描述出每位同学所做的具体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反思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反思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数学教案设计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位置与方向"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涵盖了基本的空间概念和几何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相关教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地传授这些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的方向词汇。

2. 学生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定位问题。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首先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熟悉和理解方向词,然后引导他们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尝试用方向词来描述它们的位置。

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对抽象的方向词理解有困难,他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常常混淆左右。

对此,我认为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物模型,或者设计更具体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改进策略1. 引入实物模型:在讲解方向词时,可以使用简单的模型(如纸牌或棋盘)来直观地展示不同的方向。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设计情境任务: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比如“请你告诉你的朋友怎样找到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总的来说,虽然在教授《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时遇到了一些挑战,但通过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我相信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重要的话题。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距离的测量,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某个景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景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

人教版l六年级 上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人教版l六年级 上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单元主备人: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1)、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2)、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教师活动:引导自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

2.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

3.通过身边的实际事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方向。

4.教师归纳总结:物体的方向与距离是我们在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时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学生活动:自学与合作学习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600÷20=30(小时)活动意图:知识点直接考查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环节三:实践应用(1)电影院在中心广场北偏( )方向上,距离是( ) m(2)玩具店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3)书店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4)咖啡馆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5)清清每分钟步行50 m,从中心广场步行到咖啡馆需要( )分钟。

二、拓展练习活动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练习,回顾旧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环节二:质疑探究一、情境导入教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物体的方向,请问你了解我们的学校吗?你知道喷水池的具体方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以校门为观测点,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画出平面图。

(1)校门正北方向40m处是一个喷水池。

(2)教学楼在校门的西偏北40方疑同。

向,离校门60m。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分析课例名称:《位置与方向》版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内容,结合我市教育教学特点及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把这个内容移至六年级下册教学。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教学。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本册教材《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年龄特征分析:本学期所教的四年级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确定位置》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特别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方向与位置,从实际中抽离出数学,从数学中指导实际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本单元是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的最鲜活的教材。

从三年级学习位置与方向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空间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对空间事物的想象不够准确,需要实物的辅助。

三年级已学过对路线的描述,已经认识了八种方向,都是学习这个单元的基础。

从上学期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也有少数同学对量角的方法还未掌握,错误多产生于读错量角器的数据,主要是没分清内圈还是外圈。

其次是量角器的摆放,不会正确摆放量角器零刻度线没有和其中一条射线对齐,从而导致读数错误,这几类错误在本单元还将会继续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做题的准确性,,在学习本单元前,先给学生复习八个方向和量角的方法,根据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对基本的方位词、角度和距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情况下的位置确定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使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复杂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图、坐标纸、指示箭头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复习基本方位词和角度。

b.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2.呈现(10分钟)a.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确定物体的位置。

b.引导学生发现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在平面图上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3课,例3主要讲述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确定公园中某一景点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确定这个景点的位置吗?”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题,要求每组同学合作完成。

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四数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在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具体内容一下P1 第一单元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二上P67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三下P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四下P17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视图(规则图形)六上第一单元位置坐标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和距离来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三、编写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3.能够根据具体要求给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描述。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寻宝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
5.掌握方位词的准确使用。
6.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运用方向和位置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8.空间中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
9.灵活运用方位词和描述物体位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一、单元内容概述
《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方位词的使用,如东、西、南、北等。
2.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在平面上和空间中。
10.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复习方位词,讨论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语言。
–第三课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
11.教学内容
–掌握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决具体问题时,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六、教学方法
12.导入:呈现具体生活场景,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13.讲解: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方位词和位置描述。
14.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15.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合作能力。
1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用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在经历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确定准确位置的方法。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较规范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将下面的方位图补齐。

二、探究新知1.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18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2)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2.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1】(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可以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师: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预设: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师: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预设:600÷20=30(时)3.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2)组织交流。

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22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测量,然后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2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填空。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对距离的估计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纸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例如,展示一张教室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黑板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平面图,能够识别和绘制方向,理解比例尺和图例,提高对图形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所学的位置与方向知识应用于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4.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平面内物体位置关系的分析,掌握位置变换规律,提高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方向和距离的基本概念。方向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朝向,而距离则是物体之间的空间间隔。它们是描述物体位置的关键要素,广泛应用于地图阅读和日常生活导航。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要找到学校图书馆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平面图上的方向和距离信息来找到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方向测量和距离计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需要掌握利用基本方向(东、南、西、北)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举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参照物,让学生描述其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强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距离的表示方法。
(2)平面图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学会阅读和理解平面图,包括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标识。
举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绘制一个简单场景的平面图,要求他们正确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编写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
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
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注意:可以与主题
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注意:在课前,可以
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
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