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山东标准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山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71f0a8e7c1cfad6185fa775.png)
DB37DB37/ XXXXX—XXXX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XXXXX—XXXX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 of Security Risk Grading Control and Hazard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bile Pressure Vessels)(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移动式压力容器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和充装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事故。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济南德洋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华燃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鲁西科安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慎彦、郭怀力、魏崇振、刘健、郭志强、朱志伟、郭继生、代悦、苏敏、魏慈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和充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和充装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适用于山东省内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和充装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检查标准2020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检查标准2020](https://img.taocdn.com/s3/m/876679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c.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检查标准单位:日期:检查指标检查要点主要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方法详细的检查记录备注、基本要求组织机构1、以正式文件(如:红头文件)明确企业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2、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贝IJ》4.1,4.2条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4.1,4.2条查文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相关正式文件。
查阅“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记录等,并核对实施情况。
全员培训1、企业制定涵盖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
DB37/T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4.4条查资料:1、培训计划。
2、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体系文件1、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2、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
DB37/T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4.3条DB37/T3079—2017《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4.4条查资料:1、《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6.1中规定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2、制度发放或传达记录。
风险点排查、确定1、建立涵盖《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3.2.1-3.3.2中需要办理使用登记和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全部特种设备登记台账。
清单涵盖所有特种设备。
DB37/T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1条TSG08-2017《特种设备使查资料、查信息系统:1、安全风险点登记台账。
2、设备设施清单。
3、作业活动清单。
检查指标检查要点主要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方法详细的检查记录备注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用管理规则》3.2.1-3.3.2危险源辨识、分析1、按照适用的辨识方法针对特种设备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1052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a.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危害程度大、作业环境复杂、容易引发事故的设备。
特种设备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如电梯、压力容器、高空作业车等。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风险分级1. 初步风险评估初步风险评估是指对特种设备进行初步识别和评估,以了解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使用范围和安全风险。
初步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类型和用途:根据特种设备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如起重设备、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
(2)特种设备的数量和分布:统计特种设备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对风险做出初步评估。
(3)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了解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维护情况和历史故障情况,评估其安全风险。
2. 风险辨识和风险等级划分在初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辨识是指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1)低风险:对人员生命和财产造成轻微威胁的风险,如几率较小、影响范围有限的故障。
二、管控措施1. 风险管控措施(1)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登记和管理,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商、安装位置、检验记录等信息。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进行详细的技术资料记录和备案,及时更新信息。
(3)强化特种设备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方案,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演练计划,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特种设备培训和考核,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对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检查标准2020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检查标准2020](https://img.taocdn.com/s3/m/55defa3183d049649a665886.png)
查资料:
1、培训计划。
2、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体系文件
1、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
2、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
DB37/T 3078—2017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4.3条
DB37/T 3079—2017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4.4条
1、建立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内容及标准应包含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2、建立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齐全、排查标准具体。
DB37/T 3079—2017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6.1条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查资料:
1、《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6.1中规定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2、制度发放或传达记录。
二、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风险点排查、确定
1、建立涵盖《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3.2.1-3.3.2中需要办理使用登记和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全部特种设备登记台账。清单涵盖所有特种设备。
隐患排查实施
1、各组织级别隐患排查记录表或安全检查表齐全。
2、各组织层级按隐患排查计划组织隐患排查。
DB37/T 3079—2017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6.3条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隐患排查表、排查记录、隐患登记表等记录
事故隐患治理
1、定期通报隐患排查结果。
2、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707d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0.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可控、分类管理、全程监控的原则,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控等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第六条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
第七条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设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的职责如下:(一)安全环保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负责风险评价、控制和监控等工作的指导;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制定和修订。
(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负责风险辨识和评价;负责管控措施的实施和监控。
(三)使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操作和运行;负责风险辨识和评价;负责管控措施的实施和监控。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第九条风险分级管控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第十条风险识别(一)各部门应定期进行风险辨识,识别出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风险。
(二)风险辨识应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
第十一条风险评价(一)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d471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c.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确定特种设备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运行稳定。
本文将介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实施步骤,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效果。
一、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风险评估: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关键部位、工艺流程、操作环境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应该综合考虑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因素,全面客观地评估设备的风险。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特种设备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通常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不同等级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3. 管控措施: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特种设备,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高风险设备应采取严格的管理和监控措施,中风险设备应加强日常巡检和维护,低风险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人员资质要求:特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知识,因此,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中应明确人员资质的要求。
对于高风险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书,且需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5. 文件记录和管理: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相关的文件和数据。
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等级划分结果、管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记录等。
这些文件和数据对于设备的长期管理和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设备调查和评估:首先要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包括设备的制造商、型号、安装位置、使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设备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
3078特种设备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研究细则
![3078特种设备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研究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45578e6f121dd36a32d82ce.png)
实用文档ICS 23.020.10J74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ecial equipment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2017 - 12 - 20发布2018 - 01 - 20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怀力、徐宁、张波、郑珲、王黎明、艾建波、徐文广、董彬、郭继生、王海燕、赵路宁、李继东、刘洪勤、魏春河、苏敏、李涛、张利红、高建、谢清德、田家鹏、贾万里、韩孜君、佟永帅、熊兴荣。
引言本标准依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程序、风险识别评价、档案记录、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03-2015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R4001-2006 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 R4002-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3 术语与定义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00f57a96c85ec3a87c2c5e6.png)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作者:————————————————————————————————日期:ICS23.020.10J74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etailed rule for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ecial equipment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2017-12-20发布2018-01-20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怀力、徐宁、张波、郑珲、王黎明、艾建波、徐文广、董彬、郭继生、王海燕、赵路宁、李继东、刘洪勤、魏春河、苏敏、李涛、张利红、高建、谢清德、田家鹏、贾万里、韩孜君、佟永帅、熊兴荣。
本标准依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程序、风险识别评价、档案记录、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6c18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5.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特种设备的广泛应用,其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资产安全,减少事故风险,本制度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明确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职责与流程,最终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涉及特种设备的部门、员工,包含特种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维护、使用以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等。
三、管理标准1.特种设备风险分级:–依据特种设备的性质、用途、运行环境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将特种设备分为以下四个风险级别:高风险级、中风险级、低风险级和可疏忽风险级。
–高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那些在城市公共区域或人员密集场合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重点伤亡或重点经济损失的设备,应当实施最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
–中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具有肯定风险但风险程度较低的设备,应当订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加强风险管控。
–低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但风险程度较低,应当实施基本的风险管控措施。
–可疏忽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风险程度极低或将近没有风险的特种设备。
2.风险评估与分级:–每个特种设备在购置、设置或安装前,应由相关责任人进行风险评估与分级,并填写《特种设备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需要考虑设备的特性,使用环境,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维护和修理人员的本领等方面的因素。
3.风险管控措施:–高风险级特种设备:必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配备安全保护装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
–中风险级特种设备:必需由负责人或专业人员定期检测,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
–低风险级特种设备: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定期进行简单的检查和维护。
–可疏忽风险级特种设备: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定期进行检查。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ae206b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4.png)
一般风险
十、建立设备台账,设备自行检查记录台账,以及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D级
低风险
六、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岗位职用功能并办理手续,使用设备启用前应当申请检验。
八、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九、逐台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①使用登记证;②有效检验报告;③设备设计文件、设备产品质量证明;④临检报告。
三、按实际需要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应当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置,发现重大隐患应当立即停用设备并报告上级部门。
四、按规定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进行检验,定期对安全附属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检修。
五、严禁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或超过规定参数使用、操作设备,发现设备特殊不得继续带病运行。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评 估 细 则
分级
释义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各项使用安全和节能管理制度;根据所有设备运行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指点书》。
A级
重大风险
二、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取得合格的检验报告,不得使用超期末检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以及使用未通过安全评估或检验的已到达设计使用年限的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范文5份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范文5份](https://img.taocdn.com/s3/m/0a6353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7.png)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范文5份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压力容器定义:1.1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 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或移动式容器。
2.压力容器的操作2.1各压力容器使用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与压力容器的技术性能制订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2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操作人员应定时、定点、定线进行巡回检查,并保持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
在运行中,发现操作条件不正常时应及时进行调整,要做到*稳操作和防止过载。
3.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3.1工作介质有腐蚀性的容器,应根据容器内部工作介质对容壁材料的腐蚀作用,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保持完好的防腐层;消除产生腐蚀因素;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
3.2靠*喷淋装置的压力容器,应采用加盖防护板等防护措施,以免因局部腐蚀严重而缩短容器使用寿命。
3.3加强对安全附件的维护,压力表应保持清洁,发现有故障时要及时处理,安全泄压装置要经常保持洁净。
防止阀体或弹簧及其排放管被污垢堵塞或锈蚀。
3.4停用压力容器将其内部介质排除干净,保持干燥和洁净,外壁涂刷油漆,防止大气腐蚀。
4.压力容器的使用4.1《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改造公司,“应当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因此各单位不得私自制造或组焊压力容器,不得私自进行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包括在用压力容器的搬迁移址),如需进行安装、改造,应提前书面告知公司主管领导及设备部,并由取得批准后方可进行。
4.2《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压力容器的维修,“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
”各单位严禁私自对压力容器进行更换受压元件、焊补、挖补、贴补等维修工作,如需维修,应提前书面告知主管领导及设备处,并由取得许可的公司进行。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a5e4fe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7.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 为了落实《工作安全规程》中特种设备风险管控规定,细化实施细则,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的风险管控,包括设备操作、维修、保养、检修、更换、卸载、弃置等安全管理活动。
二、定义
1. 特种设备:指安全管理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的设备,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规定的特种设备。
2. 风险分级管控:指立足于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特性,基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安全管理活动,编制安全管理措施,并采取分级管控的措施,由低到高设定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进行风险管控。
三、风险等级及其管控要求
1. 风险等级一:潜在危险较小。
针对以下情况的特种设备,企业设立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安全管理措施,并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1)特种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可能性较小;
(2)特种设备操作程序简单,对操作者要求不高;
(3)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损害可能性较小;
(4)特种设备操作环境稳定,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条件优良。
要求:
(1)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
(2)特种设备操作者必须进行培训;
(3)特种设备配备并定期检查救援设备。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5a85b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2.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风险辨识
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本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四川省特种设备风险辨识清单》设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全面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二、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本单位应按照风险高低和需关注程度进行排序,采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标准进行风险分级,确保对各级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三、建档存档
本单位对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结果均需建档存档,做到“一企(单位)一册”、“一台(套)全一档”,以备安全监管部
门的检查和监督。
四、信息采集和上报
本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机制,定期向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单位风险辨识清单汇总表,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五、动态监测和评估
鉴于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性,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定期参考风险点自身变化、周边环境变化、同类型风险点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法律法规标准变化等情况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动态复查、监测、评估、分级。
六、风险管控
本单位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应落实到相应的岗位上。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点,本单位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前,应立即停止使用和任何作业,
制定控制措施并进行评估,严密监控风险点状态,若有危险上升趋势则进一步采取措施或停用。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b81e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1.png)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公司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明确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通过构建实施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明确各层级的监管职责,健全和完善分级监管机制,有效控制安全风险,严控和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指导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及管控。
3管控内容3.1职责分工3.1.1公司厂长是企业特种设备风险识别、评价及分级管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监督、考核建设工作,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及人员、经费有效落实,负责及时签批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方案、制度、通知等文件,定期组织专题会议,督促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3.1.2兼职安全员是企业特种设备双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收集整理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及应急部门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文件、标准、规范,根据公司决策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职责分工、制度文件及有关运行记录,负责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隐患排查计划,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宣贯和培训,督促考核各责任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公司级隐患排查治理。
同时,是本部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职责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识别、评价及分级管控工作。
3.1.3副厂长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执行落实有关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罚。
同时,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后勤保障工作,采购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所需要的工器具、应急物资,确保工作进度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1.4岗位员工全员参与本岗位特种设备风险点的识别和管控工作。
3.2工作程序主要工作程序包括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及风险告知等。
3.2.1确定特种设备风险点1、特种设备风险点分类按照DB37/T 2882和DB37/T 2974规定,将风险点分为两类。
山东省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指导细则(试行)
![山东省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指导细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c55fd73cc7931b765ce158a.png)
山东省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指导细则(试行)单位:日期:
2.现场评估过程中应对使用单位“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评估;
3.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不能仅简单填写不符合项,应详细记录抽查问询和现场检查情况;
4.评估结论分为三种:
(1)符合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要求:指完全符合上述评估标准要求;或存在部分轻微问题,但无明显的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等问题;
(2)需要整改:指存在少量不符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缺陷,但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过短期整改即可符合评估标准要求。
整改期限由评估人员与企业协商确定,整改后的见证资料应报评估机构确认,确有必要时可现场核实;
(3)不符合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要求:指不符合上述评估指导细则的项目较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
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层管理体系细则
![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层管理体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06267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0.png)
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层管理体系细则本细则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并以分层管理为基础,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一、总则1.1 管理体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层管理体系由3个层次组成:基础管理层、控制管理层和监测管理层。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管理体系适用于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检测等特种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1.3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编制安全能力分级目录、实施安全控制措施、开展安全监测及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
二、基础管理层2.1 安全法规和标准基础管理层要求制定和维护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制度体系与国家安全法规、标准相符合。
2.2 人员资质要求基础管理层要求制定相关的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控制管理层3.1 安全能力分级目录控制管理层要求编制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能力分级目录,根据设备的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3.2 安全控制措施控制管理层要求根据安全能力分级目录,对设备实施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设备能够达到或超过所需的安全控制水平。
四、监测管理层4.1 安全监测监测管理层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和运行异常状态。
4.2 隐患排查和整改监测管理层要求对检测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
五、结论本细则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整体安全能力,同时也对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0a4bf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1.png)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019年-12-01发布2019-12-1实施×××××××××目录1目的 (2)2范围 (2)3、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 (2)3.1 总经理 (2)3.2 安全管理负责人 (2)3.3安全管理人员 (3)3.4 操作人员职责 (3)4工作程序和内容 (4)4.1主要的特种设备及现状 (4)4.2风险点排查 (4)4.3危险源辨识分析 (4)4.3.1危险源辨识内容 (4)4.3.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5)4.3.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5)4.3.4危险源辨识方法 (5)4.4风险控制措施 (6)4.4.1工程技术措施 (6)4.4.2管理措施包括: (6)4.4.3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7)4.4.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7)4.4.5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7)4.4.6其他要求 (8)4.5风险评价 (8)4.5.1风险评价方法 (8)4.5.2风险评价与分级 (8)4.5.2.1风险点级别确定 (8)4.5.2.2确定重大风险 (8)4.6风险分级管控 (9)4.6.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9)4.6.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4.6.3风险告知 (9)4.6.4文件管理 (10)4.6.5分级管控的效果 (10)5持续改进 (10)5.1评审 (10)5.2更新 (11)5.3沟通 (11)1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特种设备以及特种设备作业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3.1 总经理——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负总责;——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确保全员参与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并履行其职责;——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资源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督促落实应急专项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23.020.10J7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riskclassification2017-12-20发布2018-01-20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怀力、徐宁、张波、郑珲、王黎明、艾建波、徐文广、董彬、郭继生、王海燕、赵路宁、李继东、刘洪勤、魏春河、苏敏、李涛、张利红、高建、谢清德、田家鹏、贾万里、韩孜君、佟永帅、熊兴荣。
引言本标准依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程序、风险识别评价、档案记录、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03-2015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R4001-2006 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 R4002-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3 术语与定义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特种设备 special equipment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3.2承压类特种设备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特种设备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及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的统称。
3.3机电类特种设备 mechanic-electrical special equipment机电类特种设备是指特种设备中的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及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的统称。
3.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using unit of special equipment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注)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产权所有人),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
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是使用单位;共有人未委托的,实际管理人是使用单位;没有实际管理人的,共有人是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合同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
注1:单位包括公司、子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和具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个体工商户等。
注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按照以下方式确定:a)自行管理的,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b)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受委托方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c)新安装电梯未移交给所有权人的,项目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d)出租、出借配有电梯的场所的,出租、出借合同应当约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约定的,出租、出借方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注3:气瓶的使用单位一般是指充装单位,车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呼吸器用气瓶的使用单位是产权单位。
3.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使用单位中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内设机构。
3.6公众聚集场所 public assembly occupancies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3.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special equipment operator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3.8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person in charg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9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administrator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10风险 risk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11风险点 risk site of special equipment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注4:特种设备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特种设备及其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气瓶充装等。
3.12危险源 hazard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状态是指设备的状态、使用介质和环境的状态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4 4 基本要求4.1 系统管理使用单位应当按本细则实施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管控,其所属的行业、领域已将特种设备确定为风险点的,也应当符合本细则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4.2 落实主体责任4.2.1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
4.2.2 使用单位应明确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的主管部门或机构,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其成员组成应包括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安全、设备、工艺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4.2.3 对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应当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具体组织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4.2.4 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应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相关部门和人员结合部门、岗位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4.3 编写体系文件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确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编制风险点登记台账、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
4.4 实施全员培训使用单位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有关内容应涵盖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5 风险识别评价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按照全面排查、参照目录、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原则,将风险点划分为:——锅炉,如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压力容器,如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压力管道,如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电梯,如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其他类型电梯;——起重机械,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升降机、缆索式起重机、桅杆式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客运索道,如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如观览车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转马类、自控飞机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滑道类、水上游乐设施、无动力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如机动工业车辆、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
5.1.1.2 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作业中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充装作业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充装前检查、充装过程、充装后检查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注5:所有特种设备都应纳入风险点识别的范围内,包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如:D 级锅炉、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简单压力容器等)5.1.2 风险点排查5.1.2.1 使用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
根据特种设备台账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包括风险点(特种设备)名称、设备种类、类别、品种、型号、所在位置等基本信息的《风险点登记台账-特种设备》(参见附录A.1),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