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角度进行鉴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

2.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本诗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教师点评并引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中的象征手法,如残损的手掌象征作者自己,象征中国的命运等。

(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手掌、土地、河流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象征手法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我用残损的手掌》的鉴赏文章。

8. 板书设计我用残损的手掌象征祖国的命运真挚的情感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推荐与《我用残损的手掌》风格相近的现代诗歌,如戴望舒的《雨巷》等,让学生课后阅读,体会不同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创作和朗诵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8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8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8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品味诗歌中的具体形象,理解作者透过形象化的手法(意象)来抒情的特点。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诗歌。

3.透过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形象化手法来抒情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戴望舒图片)戴望舒与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才子”,可见其卓尔不群的才气。

戴望舒之才在于其天才的印象派现代诗,他的一首《雨巷》广为传颂,以前醉倒过亿万中国人的心,成为现代诗坛上不朽的力作,叶圣陶先生以前这样高度评价《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

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诗人被毒刑拷打致残,他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的寸寸国土,满怀着无限的忧愤与对新中国的热望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板书)。

问:作者是谁?生:戴望舒。

(找一生写在黑板上,其余的同学写两遍)二、预习展示师:老师想看看大家的预习状况。

(屏)(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残损灰烬锦幛荇藻蓬蒿蝼蚁憔悴蘸着掠过将自己认为还不会写的字写几遍。

(二)、解释下列词语1、残损:2、灰烬:3、蓬蒿:4、憔悴:(三)、这是一首(表达方式)诗,作者是现代诗人。

(四)、透过预习你有什么疑问或是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分小组讨论问题。

生:提问题。

师相机板书,并在后面打一个问号,以提醒不忘。

(预设:可能是有关于写作背景,有关于诗句的问题)大家提的这些问题不错,说明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三、读诗歌要学习诗歌,第一步是要朗读好。

朗读诗歌就要把握诗歌的节奏、语气、语调、重音等,(当然关于这些,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都研究好)。

一般来说,在诗句中起主要作用的词语要重读;要透过恰切的语气、语调来读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诗歌的情感。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最新10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最新10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最新10篇)朗读篇一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2、朗读指导。

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

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

3、分四组朗读。

让学生点评。

4、指名读诗。

师生共同点评。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听读,并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

每排学生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给予评价。

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共同点评。

生自由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学习目标2: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洪流,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文章,直至背诵。

体味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同学们:只有用心读书,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请看下面的内容,预习时你做到了吗?1、反复诵读文章,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直至背诵。

体味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

2、课前查阅戴望舒生平及其佳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赏析,写下简短的感悟。

3、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指导学生诵读文章,收集戴望舒有关资料及其佳作,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初步的兴趣式赏析。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下对戴望舒这位诗人或者他的某首作品的感悟片段。

第二课时(展示课)一、预习展示(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1、自主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进行小组有感情的诵读比赛。

要求: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人戴望舒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诗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给予点评。

(三)诗歌内容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四)诗歌表现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五)诗歌意境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六)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书写一篇关于《我用残损的手掌》的读后感。

2.鼓励学生创作一首表现自己情感的诗歌。

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人戴望舒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诗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给予点评。

三、诗歌内容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四、诗歌表现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五、诗歌意境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六、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书写一篇关于《我用残损的手掌》的读后感。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全文主旨b) 掌握全文的语言表达及修辞手法c) 运用主旨来分析并解析该文本2. 能力目标a) 发扬孝亲、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b)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判断和分析问题、总结思考的能力3. 情感目标a) 激发学生对孝亲、助人为乐的兴趣b)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该篇文章,提高学生对孝亲、助人为乐的认识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扬孝亲、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发扬孝亲、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性2. 课堂教学a) 展示让人感动的图片,让学生叙述其感受b) 分析《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主旨,让学生理解全文主旨c) 阅读全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和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d) 理解文章每个段落的中心意思及语言表达以及修辞手法e) 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疑难问题,就各自的解读进行交流,扩展深化学生理解f) 基于全文内容,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就孝亲、助人为乐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同时也呼吁学生发扬这些传统美德3. 课后拓展a) 让学生完成练习,调研、总结与孝亲、助人为乐有关的历史名人及事迹b) 进行自我检测,检查学生对该篇文章的理解和张会能力c) 让学生写一篇名人传记作业,重点介绍其对孝亲、助人为乐的表现和作为四、教学评估1. 能达到 55 分:能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发扬孝亲、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2. 能达到 70 分:已掌握文章要点,能够理解文章意思并能加以应用3. 能达到 80 分以上:基本掌握全文的语言表达及修辞手法,能够口头及书面表达五、教学要求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练习、勤于思考和创新的良好习惯。

同时,注意课堂互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本文针对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一篇名叫《打手掌》的文章为例,教学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和分析文章、讨论孝亲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等。

初中语文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2)培养自己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体会。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2. 写一篇关于《我用残损的手掌》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写读后感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诗歌内容、分享讨论成果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5篇)

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5篇)

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5篇)研读篇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篇二知识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冰心的背景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写作背景。

3. 欣赏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情感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作者冰心的相关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背景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分段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作文。

7. 板书设计我用残损的手掌冰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六、教学内容1. 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残损的手掌所表达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

2. 欣赏诗歌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感悟人生哲理: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到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

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8篇】

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8篇】

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三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8篇】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支离破碎的土地,寄托着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深的忧愤的感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b.你是如何理解诗人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的?
c.你认为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在本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仿写,以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趋于成熟。在教授《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一课时,需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现代诗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提升审美能力。
2.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现代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不足。教学中,应着重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诗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诗歌鉴赏水平,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首现代诗进行阅读,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等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以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以“逆境中的信念”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八行,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艰难岁月中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情感态度。
2.价值观引导: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逆境中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b.你是如何理解“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摩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话的?
c.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完成一篇关于“我用残损的手掌”的读后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a.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c.仿写一段话,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生字词、成语、短语等,如“残损”、“珠玑”、“蹒跚”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2.分析并领会作者余光中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及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验和感悟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如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戴望舒及其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诗歌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2)讲解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以及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初中语文教案之我用残损的手掌

初中语文教案之我用残损的手掌

初中语文教案之《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讲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的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优质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优质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优质教案五篇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优质教案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的诵读全诗,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资料补充法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

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通过补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多种层次的朗读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情境创设法、资料补充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等。

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2.教师筛选有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及相关录音、视频等。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查找戴望舒、现代诗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课前熟读诗歌,课堂上赏析、朗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010年的5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

这一天不仅是劳动节,还是上海世博会胜利开幕的日子(屏显图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解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意象和词句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程准备•教学材料:《我用残损的手掌》全诗及注释、戴望舒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相关爱国诗词比较阅读材料、PPT课件、配乐朗诵音频。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我用残损的手掌》,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并查找戴望舒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课程结构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山河壮丽、人民勤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疑激趣:提问:“当你看到这些景象时,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约10分钟)活动设计:•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创作风格及主要成就,特别是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背景介绍:讲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以及戴望舒在流亡期间的创作心境。

三、诗歌诵读与初步感知(约15分钟)活动设计:•配乐朗诵:播放配乐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音频轻声诵读,逐步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集体诵读:全班学生齐声诵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诗歌解析与意象分析(约20分钟)活动设计:•整体解读: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每句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意象分析: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辽远的一角”等意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呼唤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题材上看都是现代诗,内容上看,多属表达对祖国的爱。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

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

描写沦陷区阴暗。

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

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

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

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

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歌中所包含的意象能有自己的理解,但由于思源的学生属农村学生,基础较差,缺乏系统的表达能力及其他同年级学生本该拥有的理解能力,再加上,由于年代相隔,学生并不能很深地感受到诗人对于侵略者切肤地痛和对解放区深切的爱,故而,对诗歌内容及诗歌写法不宜做太多的分析,而应该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清这首诗的思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3、能深入体会诗人内心对沦陷区的凄楚忧愤及对解放区热切期望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深入体会诗人内心对沦陷区的凄楚忧愤及对解放区热切期望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念片,将学生带入情境二、听读,品意象1、教师配乐深情范读,配明确: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轻抚”5、作者分别用残损的手掌“摸索”了哪些地方,又“轻抚”了哪些地方?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地方?这些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这一角那一角我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灰烬血和泥微凉冷到彻骨寂寞憔悴阴暗消极的冷色调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爱希望太阳春积极的暖色调6、这两组词语描写的分别是什么地方?两组画面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沦陷区和解放区凄楚忧愤和热切盼望7、男生女生分别带着不同情感朗诵(朗读后正音)三、品词,知情感将诗按情感变化分为前后两节分别赏析,进行朗读指导1、指导前半部分诗人将我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一幅幅画面依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用了画面连缀的手法,我们先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我的家乡的。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共3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共3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共3篇《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1《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导引课:一、导入题目:重温光阴,感受生命1、以展示一组百年老照片为导入,引起学生对光阴的思考。

2、请学生照片中人物的状态、年龄、穿着、环境等方面进行描述,并结合自身感受谈谈对百年前的生活的理解。

3、老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审视身体在不同时期、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引发学生自我认知。

二、自主学习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1、学生在分享阅读中了解新词汇,并自主学习阅读短文,梳理文章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设问,从不同角度挖掘短文中的意义,并结合自身经验,理解文章所表述的思想和情感。

3、学生单独、分组完成异构性阅读任务;边阅读,边把认为重要、难懂、值得商讨的内容记录下来,等读完之后,集中同学们的困惑与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讨论,解决疑难。

三、合作探究题目:手掌的奇妙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手掌的奇妙;记录神奇的手和触控的感受;集思广益,分享小组的体验和思考。

2、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如制作折纸、雕刻、拼图等,体验手指的微妙机制,感悟手的神奇,转变对身体的认知。

四、评价1、引导学生使用评价工具,展开自评、互评和分析评价;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发现问题所在;检查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形成有益的自学和合作习惯。

学习反思:《我用残损的手掌》讲述了一位女性残疾人的故事,她的手残缺,但她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手去探索神秘的世界。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人类的身体是多么的神奇和所不为人知的灵性。

这位女性的意志十分坚定,她不为残疾所限,而是以更加努力的态度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通过本次阅读我也发现了手掌的奇妙,它不仅仅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工具,更是我们感受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初三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5新

初三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5新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目标】1、品析诗歌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2、感悟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3、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4、练习听记朗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2、练习听记和朗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记、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一、朗诵一首诗歌,作为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二、自主预习: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原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余杭县人,祖籍南京。

现代诗人。

1905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出身于职员家庭。

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

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

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

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

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

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10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10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健全的双脚总渴望踏在坚实的土地,康健的双手总期盼握住永远的幸福。

曾经有这么一个诗人,写了一首《断指》,据说,这位断指的革命者是诗人的友人,他为了不再为感情所累,全身心投入到解放事业当中去,当众砍下一根手指,请友人在酒精瓶里保存好以为见证,以志警醒。

可是,十多年后,诗人被日军逮捕用酷刑审讯,在狱中他想用残损的手掌抚摸被日军蹂躏的国土,身体被拘禁的他用不曾屈服的灵魂写下了《我用残损的手掌》,他是谁?“雨巷诗人”戴望舒让我们来读一读在特殊的年代里写下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听一听,他唱出了什么样的心声。

(板书课题)二、听读,品意象1、创设音乐情境,教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2.学生自由吟诵两遍。

你们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们告诉我: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诗人摸到了一片怎样的土地?预设:黑暗、残损、被侵略军蹂躏等三、想象,知情感1、用残损的手掌哪些事?可以找到相关句子来朗读,重点读出关键的动词预设:他用手掌去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触到、掠过,沾了,轻抚、运力量、贴在上面,寄爱和希望)诗歌围绕题目出现了两次“用残损的手掌”,可两次的动词不同,一处是摸索,一处是轻抚,你觉得两处可以调换吗?通过学生的比较得出:摸索中的摸通常是在黑暗中进行探索,心中是很急切的,沉痛的,很冲破这黑暗,找到光明的出口而轻抚则是轻轻的抚摸,是诗人在抚摸探索无限的江山之后,摸到了自己理想的'地方,他对这块土地特别的热爱,于是他会将所有的力量运在手心,贴在这块土地上面,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比较明白诗人对这“辽远的依然完整的一角”炽爱、倾注柔情、满怀憧憬2、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后半部分诗歌,说说这“辽远的一角”为什么会吸引诗人的心?预设:直接的有: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蓬勃间接的有:“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导语: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描画了祖国的现状,感受着沦陷区人民生活的苦难,倾吐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

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案介绍,欢迎参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戴望舒是著名的“雨巷”诗人,十分注重诗的音乐美,这首《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样也体现着他对诗歌韵律的追求,因此,教学可从“朗读”切入。

充分朗读之后,“个性解读”──“多角评析”──“自主链接”,分层推进,由发现诗的美,到评价诗的美,再到发现更多的美,学生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教学步骤〗
一、充分朗读
1、第一遍,教师教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2、第二遍,师生合读,读出诗的层次。

第一层(师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第二层(男生读),“这一角已变成灰烬”到“我蘸着南海没有渔
船的苦水”。

第三层(女生读),到结束。

3、第三遍,配乐朗读,读出诗的感情色彩:
描写沦陷区的一节,读得凄楚忧愤;描写解放区的一节,读得明朗温馨。

二、个性感受
1、诗人描写“摸索”时手掌的感受,细腻而又真切:在想像中描画了祖国的现状,感受着沦陷区人民生活的苦难,倾吐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

请闭上眼睛静静聆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活的苦难,倾吐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

请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由手掌的触觉联开去,从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等多种角度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如“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一句可以这样描述:我把手伸进水中,河水冰凉冰凉。

昔日那锦幛似的鲜花,在炮火中枝残叶败;那嫩柳枝发散出来的清香,被浓浓的血腥味笼罩。

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挂在我心头的挽幛!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祖国的长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气彻骨,似一把把利剑,刺痛着我的心!因为我看到侵略者的铁蹄正在我的祖国肆意践踏!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岭南,这四季如春的地方,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语,满山都是荒凉、满眼都是废墟,听到的
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叹、那愤怒的呼喊。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南海上,一片死寂。

荒凉的渔村里,只有残留的破旧的渔网和白森森的鱼骨;偶尔有人在村里走动,他们面容憔悴、衣衫破旧。

我恨!不是因为侵略者强占了我们的国土,人民怎会是这般模样?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那么柔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依恋!这土地是美好的、温暖的;是令人向往的、无比香甜的。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地,是美丽的地!
3、学生交流。

三、多角评析
自选角度,评析文章。

用“我发现________”说话。

学生的发言可能有:
1、我发现文章在构思上用了“一线串珠”的手法,即用“手掌的感受”这一线索将全诗贯穿起来,所以文章描写的对象虽多,但一点也不觉得芜杂。

2、我发现文章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

在写沦陷区时,诗句中流露出忧愤;而在抒写解放区时,情绪却陡然变化,变得热切,充满了憧憬。

3、我发现文章语言上很有特点。

诗人选用了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来描写解放区,而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来描写沦陷区,很好地表达了情感。

4、我发现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巧妙,他用具体的形象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