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客中行六首·其五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题目: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通过对兰陵美酒的描绘,表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感受。
B. 诗人以“琥珀光”来形容美酒的色泽,生动形象。
C. 诗人通过“但使主人能醉客”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D. 诗人以“不知何处是他乡”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简要概括其主题。
答案:1. 答案:A解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通过品尝美酒来忘却乡愁的情感。
A项中“表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感受”与诗歌内容不符,其他选项均正确。
2. 答案:意象: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兰陵美酒,诗人以“郁金香”“琥珀光”来形容美酒的香气和色泽,生动形象。
意境:诗歌通过描绘美酒的香气和光泽,营造了一种愉悦、华丽的意境。
同时,诗人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无奈,增添了一丝忧郁。
表现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如以“郁金香”象征美酒的香气,以“琥珀光”象征美酒的色泽。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酒的华丽与乡愁的沉重相对照,突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矛盾情感。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通过品尝美酒来忘却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无奈。
诗歌以美酒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异乡生活时普遍的情感体验。
古代诗歌赏析《送柴侍御》《送高三之桂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高三之桂林王昌龄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昌龄的这两首诗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从体裁看都是七绝,从题材看都是送别诗。
B.唐诗善用意象来寓含情感,如前诗“明月”和后诗“归舟”均为写离别的常用意象。
C.前诗“沅水通波”和“青山一道”之语,写离别时的环境,给人以山长水远的感受。
D.后诗中,诗人因内心伤感,所以面对眼前亮丽的“梅花”和“雪”,也觉得黯淡无光。
15.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土考查分析比较诗人感情。
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答】(1)D.“面对眼前的”错,这句是想象中的桂林之景,当时还没到桂林。
(2)第一首诗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表达对远行人的宽慰之情,恳切感人。
诗人说虽然相隔很远,但是能够共沐风雨,沐浴同一片月光,所以不要那么感伤,这是宽慰之语。
第二首诗后两句“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重在表现对友人以后能够归来的期盼。
诗人想象友人在不久归来时的场景,想象他归来时身上还带着桂花香。
答案:(1)D(2)前诗重在表达对友人的宽慰。
虽然山水相隔,但能沐浴同样的云雨,共享同一轮明月,所以不必过分伤感。
后诗重在表达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诗人想象友人待在桂林时“梅花侵雪暗”,而不久的将来归来时会带着桂花香。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古代诗歌赏析[唐]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唐]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13.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14.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12.D13.C14.①融情于景。
颔联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②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诗余”,诗词中词的别称。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
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诗余选集》。
B项,“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乐府诗选》。
C项,“古诗”,指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本诗是律诗,属于近体诗,不可以收录进《古诗菁华》。
《扬州慢》练习 (含解析)
《扬州慢》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①俊游,铜驼巷陌②,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③夜饮鸣笳④。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⑤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西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
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
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④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C.“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乱”字用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D.此词的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
2.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两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
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
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
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
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
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 - 17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①杜甫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薛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②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注】①公元759年秋,杜甫举家迁往秦州。
诗人来到秦州城北的崇宁寺,写下本诗。
传说这里曾是汉代割据一方的隗嚣的旧宫。
②渭,指流经秦州的渭水。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城北寺的位置与历史,令人想象昔日的繁华,为下文描写作铺垫。
氏诗人看到山寺破败」日宫萧条,苔薛和丹青的点缀却为之增添了一丝亮色。
C.颈联描写月光使露珠更晶莹,云随风飘动侧面烘托寺院周围的凄清坏境。
D.本诗登临怀古、以古寄情、触景伤时,而《登高》则登临远眺、悲秋伤己。
17•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对诗歌尾联逬行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 )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逬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 )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晩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O16.B诗歌颔联中,长满苔??,表明山门之古;丹青之色,是因野殿荒芜才体现岀来的。
诗中苔薛和丹青并不能产生点缀崇宁寺的效果。
17•①内容上,尾联描写了清澈的渭水无情到了极点,在诗人愁苦之时独自向东流去。
(3分)②情感上,表达了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漂泊异乡的伤感,对故乡的怀念。
(3分) 18.(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2.“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2.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参考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孙权,下片又自比冯唐。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古代诗歌赏析卢纶《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备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己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 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而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 , _______ ”自勉。
(2)《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o(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 _________ 。
14. C “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
15.①故园衰败之悲,故乡遍地都是蓑败的枯草,一片衰败之景;②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尾联直言“自堪悲”,“掩泪空相向”,颔联借景抒情,借寒云纷飞的暮雪,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相见恨晚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相见无期之痛,“多难” “风尘”写出了社会动荡,“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语文高考模拟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李端公卢纶故关衰草遍①,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②。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得平白直露,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情感基调。
B. 颔联中,“人归”对应“路出”,“暮雪”对应“寒云”,色调和谐,两句勾勒出一幅严冬送别图。
C. 颈联写诗人送走了友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抚今追昔,回忆往事,为友人的经历感慨。
D. 本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衰草”等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烘托得凄楚悲切。
15.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 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了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14.C15.①故乡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遍”写出了故乡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的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16.(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古代诗歌赏析李颀《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②,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③。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④,敢告云山从此始⑤。
【注释】①广陵客:古琴曲有《广陵散》,“广陵客”指琴师。
②乌半飞:乌鹊纷飞。
③渌水,著名古琴曲,清空淡雅。
楚妃,当时流行的古琴曲,深情绵邀。
④清淮:淮水。
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
⑤敢告:敬告。
云山:代指归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二句交代了作者在宴会听琴,“欢”字,突出了宴会的热闹气氛。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夜图,表现作者将要离开的悲伤心情。
C.五六两句写广陵客在华丽的氛围中登场,为大家演奏了著名的古琴曲。
D.本诗结构严谨,如“鸣琴”点题,提挈全篇;第五句扣首句“欢今夕”。
16.《诗筏》中评价这首诗时说:本诗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
请问这首诗的后四句是怎样表现琴声之美的?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秦风·无衣》中写到周王出兵打仗时,修整戈与矛,共同对付敌人的两句诗是“,”。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在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之后,开始了遐思冥想:“??”(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人想要保持树木的天性,就要做到“,”。
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5.(3 分)B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赏析手法的能力。
B项,“表现出作者将要离开的悲伤心情”错误。
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表现出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就足以抵挡凄冷了。
16.(6分)①借听众反应侧面写琴声之美。
七八两句写人们都无声地倾听琴声,表现琴声旋律优美,令人着迷。
②借环境描写侧面写琴声之美。
古代诗歌赏析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闻秋风[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眄:斜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此处的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B.“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
“看黄菊”“听玄蝉”的作用是形象而准确地点明时令,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15.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
颔联诗人感叹衰老。
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
后两联诗人精神又转为振作。
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辞前小序不仅讲述了自己出仕的原因、经历和心情,也讲述了他弃官的各方面原因,他弃官的根本原因是“,”。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有人问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郭橐驼自认为并没有使树木活得长久且长得很快的本领,他的种树理念是“,”。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2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阁夜①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此诗是公元766年作者在四川夔州西阁夜中所作。
此时作者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
从去年十月到这年八月四川混战也暂告一个段落。
②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
此处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
③漫:随它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催短景”与“景翳翳以将入”中的“景”字都是“日光”的意思。
B.第四句说霜雪停后天空澄澈,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
C.第五句意思是说,因长久征战,百姓的哭声传彻四野,暗示战事惨烈。
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
(2)诗中“天涯”含有沦落天涯之意。
下列诗句中“天涯”用意不同的一项是A.故乡何处天涯远,黄粱梦断行云断。
(唐•无名氏《木兰花•春日述怀》)B.天涯流落岁将残,望断故园心眼。
(唐•无名氏《西江月•登城晚望》)C.宜富贵,逞奢华。
一团和气遍天涯。
(唐•无名氏《鹧鸪天》)D.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
(唐•灵一《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3)本诗抒发多重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要表达哪些思想情感。
5.(8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诗中“卧龙跃马终黄土”说英雄人物终归黄土,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有类似的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在认真理解诗意的基础,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辨析正误。
(3)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要根据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指出感情特点。
【解答】(1)B.“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有误,这句诗是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6分)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6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对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情深意厚的句子是“,”。
诗歌(9分):14.D15.(6分)答案第一问:①对比。
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客至》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9. 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
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
10.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9.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颈联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延客的情景;尾联请邻翁共饮的细节把延客的气氛推向高潮。
10. 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两句虚写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实写客至,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不见复关,______。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⑵孔子曰:“君使臣以礼,__________。
”(《论语·八佾篇》)⑶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⑷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⑸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⑹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⑺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⑻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答案】 (1). 泣涕涟涟 (2). 臣事君以忠 (3).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 夕揽洲之宿莽 (5). 不求闻达于诸侯 (6).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别有幽愁暗恨生 (8). 泣孤舟之嫠妇。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14.C.【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
意同即可。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
意同即可。
)1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3.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承题,上句写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B.颔联描写了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的景象。
C.尾联描绘了诗人想问朝廷的消息,但此时盗贼横行,自己也无暇顾及国家的情况。
D.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诗人眼中有一个时代的境况,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14. 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①《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②《逍遥游》中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的句子是:,。
”③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
”苏轼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④《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其归心似箭。
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⑥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疑,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做官显达,不在乎美名的句子是:“,。
”13.答案: C14.答案:①客居漂泊之痛(1分)。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②思归之情(1分)。
诗人漂泊在外,浪花卷着诗人的情思,归心似箭,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
③忧国伤时之情。
(1分)诗人想知道朝廷的消息,但看到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不禁悲痛不已。
(1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6)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漫:空,徒劳。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15.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10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铽《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A15.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1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写出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八个字形象而具体地描绘出秦朝统治者对于珍宝极为不珍惜的情形。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14.C项,这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
15.【解析】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
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
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
C.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2)诗歌尾联以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试加以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句子是“,”。
(2)《劝学》中体现君子广泛学习深刻反省行为就会没有过错的句子是“,”。
(3)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有不知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
”的壮观气势。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11.(3分)A 应是正面描述战争场景。
12.(6分)①以景作结,描绘了大漠黄沙乱飞的自然景象,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表现出征程千里,遮天蔽日的景象。
②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歌颂了将士们报效君王,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及厌恶的情感。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13. (8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二)古代诗歌阅读(木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火山云歌送别岑参火山②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