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垂体瘤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神经外科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 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有效的疼 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等。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训练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 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
练、语言康复等。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 如电刺激、超声治疗等,促进神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切除 或纠正病变的脑组织,以恢复神经功能或缓解疼痛等症状。 常见的手术包括脑瘤切除术、脑积水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 术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效果明显、治愈率高,但是也存在一定 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放射治疗
01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 的一种方法,也是神经外科常用 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见的放射治 疗方法包括放疗、质子治疗等。
,提高医疗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经
验,推动神经外科领域的共同发展。
THANKS
谢谢
04
R
临床路径神经外科的护理与 康复
术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认知 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为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 依据。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 查,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 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 等。
治疗方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 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法 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神经外科
临床路径的益处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庭 成员的告知与沟通,患者及家属可以预知所接 受的医疗照顾,主劢配合幵参与临床治疗与护 理,增加住院满意度。 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相关费用,增加临床疗效, 提高住院患者的疗效满意度。 保险机构支持,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开立医嘱延迟。 • 护士执行医嘱延迟。
42
系统差异 (system variance)
• 手术室空间不足。 • 辅助检查预约过长。 • 计算机故障。
43
住院前差异
• 临时改急诊入院。 • 到其他医院就诊。 • 不愿手术,拒绝住院。
44
无差异
• 按临床路径。 • 不适合临床路径。
45
差异纪录模板
39
差异报表 (variance report)
• • • • • • 病人的差异 医师的差异 系统的差异 住院前的差异 出院的差异 无差异
40
病人差异(patient variances)
• 手术后并发症。 • 路径治疗方法无效,必须改变治疗。 • 病人不愿意回家。
41
医师差异 (physician variances)
24
术后住院恢复 6-7天
1. 术后回病房,患侧卧位,引流袋低于头平面20cm,观 察性状及记量,继续补液抗炎治疗(青霉素类或第二 代头孢类抗生素静点); 2. 术后1天复查头颅CT; 3. 每2-3天伤口换药一次; 4. 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和头 颅CT复查情况酌情延长引流时间; 5. 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化验白 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后停用抗生素; 6. 术后6-7天头部切口拆线或酌情门诊拆线。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优选.)
精品word.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
1 / 2
精品word.
1颅骨凹陷性骨折
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4颅骨良性肿瘤
5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6颈内动脉动脉瘤
7高血压脑出血
8大脑半球胶质瘤
9大脑凸面脑膜瘤
10三叉神经良性肿瘤
11椎管内神经纤维瘤
12颅前窝底脑膜瘤
13颅后窝脑膜瘤
14垂体腺瘤
15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16三叉神经痛
17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 / 2。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垂体瘤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垂体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瘤(ICD10:D35.2)行经蝶或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及《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草案)》1. 症状和体征:头痛,视力减退,闭经,肢端肥大颈痛等;2. 辅助检查:头颅MRI,CT提示;3. 实验室检查:内分泌学检查异常;4. 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及《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草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神经外科学分会)1. 手术:经蝶入路手术/额外侧/其他入路垂体瘤切除术(ICD9-CM3 07.62/07.61);2. 术后伽马刀治疗残余肿瘤(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ICD 10:D35.2垂体瘤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化验检查(血尿常规,ABO及RH血型,生化全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2. 内分泌检查: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甲功五项(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3. 检查视力、视野;4. 三个月内的头颅核磁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5. 肺功能,超声心动(老年人及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作者:王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路径表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
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69—01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
它的功能是利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而健康教育又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探讨如何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我们选择神经外科中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尚缺乏普及性的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临床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外科病房自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行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27岁,平均住院14d。
按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登记编号,其中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
1.2 方法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为了保证健康教育路径表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我们多方查阅资料、文献,充分了解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及家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我科多年来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实际住院情况,列出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及需求,拟订出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内容。
1.2.2路径表的内容此表设计方向适用于护理人员的临床指导。
此表横轴为时间:如入院第1日、第2日、术后第1日、出院前1日.纵轴为实施项目:护理宣教、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并发症、特别提示。
2021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2021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D35.2 M82710/0)。
(二)诊断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Shlomo Melmed主编,Elsevier出版,2016年,第13版)和《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等国内外诊疗指南。
1.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或不育,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
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升高,个别催乳素水平严重升高的患者因方法学的HOOK效应导致测定结果正常或轻度升高。
4.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除外其他如垂体柄病变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等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Shlomo Melmed主编,Elsevier出版,2016年,第13版)和《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等国内外诊疗指南。
1.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药物。
溴隐亭治疗适用于对溴隐亭敏感、无不可耐受及不良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敏感、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及垂体瘤急性卒中有严重压迫症状的患者。
3.放射治疗:常不作为一线治疗。
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患者或手术后残余肿瘤的补充治疗。
最新-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 精品
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到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神经外科以下称我科接受经蝶垂体瘤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8±3.8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8±3.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大小、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的影像学检测中判定为垂体瘤,在术后的病理检测中证实为垂体瘤;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排除标准①患者均在术前的影像学检测中判定为垂体瘤,但在术后的病理检测中证实为非垂体瘤;②无法通过经蝶垂体瘤手术完成治疗的患者。
1.3方法观察组由管床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根据其自身工作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出针对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
将所有针对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放置于患者的病历首页,在患者入院的当天,向患者以及家属告知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一旦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发生了无法完成的工作,要及时进行补充,确保不会影响整个临床护理路径的进程。
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住院第1天,向患者介绍住院科室的具体环境,进行相应的安全宣教,并对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同时详细地向患者解释术前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的意义,并介绍经蝶垂体瘤手术的优点。
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处理,提醒患者在术前禁食禁水,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向患者演示如何在术后正确的抑制咳嗽以及打喷嚏的方法。
手术当天,待患者从麻醉中清醒后,各项生命体征都处于平稳状态时,将患者的床头抬高15°到30°,同时在术后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观察鼻腔内部的海绵窦是否存在膨胀渗血,记录患者入院24小时的尿液量。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 饮食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实验室检查
临时医嘱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
□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电解质
□ 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检查
□ X 线胸片、心电图、超声、
垂体 MRI(平扫+增强)
□ 视力视野检查
□ 其他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 □ 观察患者情况
(七)药物选择 1.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等。 2.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者补充相应激素。 3.垂体后叶素:根据是否存在中枢性尿崩症合理用药, 如醋酸去氨加压素或鞣酸加压素等。 (八)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采用药物治疗者可服药后门诊治疗。 3.采用手术治疗转相关科室手术。 4.采用放射治疗的患者转放疗科。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混合瘤、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 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患者不适用本路径。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 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 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 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催乳素、其他垂体前叶激 素监测、鞍区 MRI
□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 特殊护理指导 □ 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
应,嘱其定期门诊复诊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二、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腺瘤(ICD–10:D35.2 M8271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 天
神经外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以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食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度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术,需要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与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科疾病〕需要向家属交代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该履行签字手续,给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9天-进入临床路径。
术前准备2天术前评估一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查。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的筛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头颅CT检查。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以酌情考虑全麻。
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析垂体瘤手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
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垂体瘤手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加速康复,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垂体瘤;手术;临床路径护理垂体瘤指于垂体前叶、后叶、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会对其生长发育、工作生活及生育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尿崩症、蝶窦炎、脑脊液漏、脑膜炎的病症,医生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性化治疗,手术作为垂体瘤经典治疗方案,因病变部位特殊,易增加医疗风险及术后康复,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者多于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但因护理内容过于琐碎且缺乏规范化合理化流程,影响手术效果[1-2]。
临床路径护理坚持患者主体地位,根据手术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保证病人从入院至出院均可享受优质服务,动态调控护理工作,在降低医患双方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本文旨在探析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肿瘤科接诊的8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
所有参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交流障碍、昏迷及遵医性差者。
研究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5.6±2.7)岁。
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4±2.6)岁。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①入院当天,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分发住院须知,妥善安置患者;根据病情决定检查时间,征求患者及家属建议,讨论制定手术方案,讲解手术步骤。
神经外科11个病种临床路径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骨钛板、硅胶板、有机玻璃修补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手术摘除游离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发生在垂体腺中,属于神经内分泌疾病的一种。
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前者是指产生激素的肿瘤,后者是指不能分泌激素的肿瘤。
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更广泛地被报道和研究,因为它们通常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失眠、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
基于垂体腺瘤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极进行论文研究。
这篇文章将着重讨论垂体瘤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垂体瘤的分类是根据肿瘤细胞是否分泌激素来进行的。
功能性垂体腺瘤大多数具有激素分泌的能力,这种激素分泌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理和代谢的异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激素分泌的类型,垂体瘤分类分为5种: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促甲状腺激素(TSH)瘤、促性腺激素瘤。
此外,还有一些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也称为难治性垂体腺瘤,因为它们不会产生激素。
垂体瘤的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泌乳素、ACTH、TSH和促性腺激素。
由于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会产生不同的激素,因此可以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异常的激素水平,从而为垂体瘤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外,核磁共振(MRI)成像也是诊断垂体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垂体图像,帮助鉴别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
根据垂体瘤的大小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通常只需定期进行MRI检查进行观察。
对于功能性垂体瘤,在确认病因之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对于肿瘤较小、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是首选。
而对于较大的垂体瘤或合并有视力受损等严重症状的病例,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垂体瘤的方法,但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经鼻内镜手术或颅咽口手术等技术,切除垂体瘤并保护垂体腺功能。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大全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3个)2010-01-29 09:10:28 来源:卫生部作者:浏览:955次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适用对象: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胸部X光片,心电图;(7)头部MRI;(8)颅底CT扫描;(9)视力、视野检查。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E 5 3 李海燕, 王志, 胡兵. 糖 尿 病 性 白内 障 患 者 超 声乳 化 术 后 泪 膜 改 变 及 护理 E J ] . 齐 鲁 护理 杂 志 , 2 0 0 9 , 1 5 ( 1 8 ) : 1 6 - 1 8 . E 6 ] 陈萌, 来 坚. 白 内 障超 声 乳 化 术 对 单 纯 老 年 性 白 内 障 患 者 与 合 并 糖 尿病 患 者 泪膜 影 响 的 比 较 [ J ] . 中国中医眼科 杂志 , 2 0 0 7 ,
较 B组 短 , 住 院 费 用 较 B组 少 ; A组 患者满意度为 9 6 . 0 , B组 为 8 2 . 2 ,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意 义 ( P <0 . 0 5 ) 。 结 论 在 垂 体 腺 瘤 切 除 术 患 者 中 应 用 临 床 路 径 护理 较 常 规 护 理 可 提 高 患 者 对 本 病 的认 识 、 缩 短 术 前 等 待 时 间 及 平 均 住 院时间 , 减少住院费用 , 提 高 患 者 对 医疗 护 理 的 满 意 度 。 关 键 词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垂 体 瘤 肿 瘤 切 除 术
护士 进修杂志 2 0 1 3年 1 O月 第 2 8卷 第 1 9期
・
1 7 4 5 ・
的护 理措 施 。此外 , 也提 示我 们护理 人员 , 在工 作 中
4 讨 论
要加 强对 此类 患者 的护 理 , 根 据 不 同 的程 度 酌 情 给 予相 应 的治 疗 、 护理, 控 制 好 干 眼 症 状 后 再 拟 行 手 术, 并 向患者 做好解 释 工作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6 9 7 5 ( 2 0 13 ) 1 9 — 1 7 4 5 — 0 3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我科医护人员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坚强患者负担,根据医院下发的临床路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的发展,实现我科常见病诊疗护理的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规范化,避免乱开处方、乱检查等过度治疗,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2、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1、成立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组长:科室行政主任罗良生主任成员:副主任医师张健、副主任医师吴有志、护士长张灵霞、吴明住院医师、病例经理:副主任医师吴有志、吴明住院医师2。
管理团队的职责(1)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目录,确定我科室临床路径病种,并负责上报审核、修订、实施。
(2)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文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电子病历表、知情同意书)。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统一教育培训,分工负责,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6)监督并考核临床路径的实施,听取个案管理员每月临床路径质量指标汇总并负责上报医院。
(7)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总结、比较、分析上季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整体提升。
3.临床医生的责任(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患者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通知护士。
(3)按照临床路径表内诊治项目进行规范诊疗,填写临床路径表单。
(4)对未进入、变异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人应说明理由。
(5)每月向临床路径案例经理报告临床路径表和相关指标数据。
(6)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团队的监督,参与讨论改进的意义。
4.护士职责(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2)执行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护理项目。
(3)协助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 (1)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神经外科临床路径(3个)2010-01-29 09:10:28 来源:卫生部作者: 浏览:955次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适用对象: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出率垂体腺瘤的发生率约10~%(均匀 %)。
~15/10 万人,尸检发现率约~84%(均匀%)。
正常人群随机MRI检一、初期诊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特色是内分泌改变和视力阻碍。
微腺瘤(<1cm)限制于鞍内,初期会出现相应的内分泌征象,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能正确查明血液激素,有益于垂体腺瘤的初期诊疗,待肿瘤增大向鞍上扩展,压迫视神经、视交错,才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视力减退。
1.内分泌改变:垂体腺瘤按内分泌功能分为无功能腺瘤和有功能腺瘤,后者包含泌乳素( prolactin ,PRL)腺瘤、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 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nome , ACTH)腺瘤、促甲状腺(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 TSH)腺瘤、促性腺激素( gonadotripic hormone , GnH)腺瘤, GnH 腺瘤又包含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腺瘤。
PRL腺瘤( 50%~60%)、GH腺瘤( 20%~30%)及 ACIH腺瘤( 5%~15%)最常有,临床各具不同的内分泌改变。
PRL腺瘤表现为泌乳、闭经、不孕三连症(发育后); GH 腺瘤表现为巨人症(发育前)、肢端肥大症(发育后),巨人伴肢端肥大症(发育前后);ACTH腺瘤变现为向心性肥胖(Cushing’s disease)。
2.视力视线阻碍:增大的垂体腺瘤直接压迫视交错惹起双颞侧偏盲。
微腺瘤未直接压迫视交错,但视交错也可有功能阻碍,表现为典型的双颞侧偏盲,其原由在于高灌输状态下的垂体增殖性病变,经过它对与视交错共同供给血管分支的“盗血” 或扰乱其正常血供,使视交错中部存在的微循环单薄环节发生血供阻碍,而致使颞侧视线缺损。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5例接受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患者3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垂体瘤经鼻切除术;应用前言:垂体腺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于垂体腺瘤主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方式,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肯定。
有研究认为,针对某一疾病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有着重大意义,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益。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5例接受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5例接受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包括男19例,女14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9.6±6.7)岁。
对照组患者32例,包括男17例,女15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40.1±5.8)岁。
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等,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入院第一天,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我院基本资料,包括病房环境、病房基础设施,保证患者能快速融入并病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腺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垂体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腺瘤(ICD-10: C75.1/D09.302/D35.2 /D44.3)行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ICD-9-CM-3:07.61/07.62/07.6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Cushing征等。
2.辅助检查:(1)检查视力、视野;(2)1个月内头颅MRI 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描);(3)头颅CT。
3.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2.术后酌情行内分泌激素治疗。
3.术后酌情行放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C75.1/D09.302/D35.2/D44.3垂体腺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2)内分泌检查(可于住院前完成):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者),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头颅正侧位X光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皮质类固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
经鼻蝶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天。
3.口服强的松 5mg tid×3日(术前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根据化验结果决定)。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1)硬脑膜修补片(经蝶手术);(2)颅骨固定材料(开颅手术)。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止血剂、脱水药。
5.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
6.病理:冰冻(视情况而定),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MRI,根据垂体腺瘤类型复查相关激素水平。
2.术后常用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视病情使用治疗尿崩症状的相应药物。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以处理的少量积液)。
2.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已拔除鼻腔纱条。
3.尿量正常,需逐渐停用治疗尿崩药物(1-2周减量一次,争取1-1.5月停药)。
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术前检查,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1)个别垂体微腺瘤须申请垂体动态强化磁共振检查;(2)Cushing病:需加做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3)生长激素腺瘤:需做葡萄糖抑制试验,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
2.手术切除一般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经鼻蝶路入路或者其他入路术式的选择,以及是否选用内镜,需要根据垂体腺瘤大小、与周围血管及神经关系特点、术者经验和习惯、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决定。
3.泌乳素腺瘤的治疗,可以先行药物治疗,药物控制无效或不耐受药物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4.下列情况可考虑放射治疗:(1)手术后残留;(2)病人体质差或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放射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瘤卒中、视力下降、失明,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手术挽救视力。
5.术后激素替代治疗。
6.术后随访,包括症状、内分泌学和影像学检查。
二、垂体腺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腺瘤(ICD-10: C75.1/D09.302/ D35.2/D44.3)行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ICD-9-CM-3:07.61/07.62/07.6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住院第3-5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开化验单□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手术方案□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术前有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需激素替代治疗3天(口服强的松5mg tid)□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协议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向患者和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实施手术□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术后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情况及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二级护理□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他)□激素替代(必要时)临时医嘱:□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内分泌检查:性激素六项,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甲功五项(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皮质类固醇(必要时)□请眼科会诊(查视力、视野)□头颅正侧位X光片□副鼻窦CT(经鼻蝶入路者)□1个月内的头颅磁共振T1,T2平扫加强化□肺功能、超声心动(视患者情况而定)长期医嘱:□二级护理□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他)□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口服强的松5mg tid×3日(术前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口服抗菌药物(经碟入路)□抗菌药物眼液滴鼻tid×3日(经蝶入路者)临时医嘱:□术前医嘱:常规明日全麻下行经蝶/经额/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前禁食水□一次性导尿包□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平卧位(术中无脑脊液漏者平卧1-3天,有脑脊液漏者平卧一周)□次日改半流食/其他□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记24小时出入量□补液□激素替代:氢化可的松100mg ivQ12h(经蝶)/地塞米松5-10mgiv Q12h(开颅)□静脉抗菌药物(经碟入路)□控制血压和血糖□必要时抑酸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临时医嘱:□抗菌药物(术前0.5小时用)□氢化可的松100mg(术中用)□镇痛,止吐□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等,酌情对症处理□治疗尿崩药物(尿崩症状时用)□头颅CT:肿瘤切除情况,除外颅内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等(酌情)□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提醒患者明晨禁食水□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5-7天(术后第1-2天)住院第6-13天(术后第3-9天)至住院第10-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注意意识状态、体温、尿量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予对症处理□注意视力变化□复查头颅MRI,确认肿瘤切除情况□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完成常规病历书写□调整激素用量,逐渐减量□经鼻蝶手术患者:拔除鼻腔碘仿纱条(无脑脊液漏者),有脑脊液漏者7-10天拔除□经蝶手术患者:静脉抗菌药物改口服(无脑脊液漏者),有脑脊液漏者静脉抗菌药物使用7天□多尿病人每日查电解质,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垂体腺瘤类型及临床症状,复查相关激素□上级医师查房,评估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手术并发症,判断垂体腺瘤切除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放射治疗,能否出院□完成出院记录、病历首页、出院证明等□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地点、检查项目、紧急情况时的处理□将“垂体腺瘤随访表”交患者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一级护理□半流食□氢化可的松100mg iv Q12h/或地塞米松5-10mg iv Q12h□必要时应用抑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抗菌药物应用3天(经碟手术后)□治疗尿崩药物(尿崩症状时使用)□控制血压和血糖临时医嘱:□补液:保持出入量平衡□血清皮质醇/ 24h尿游离皮质醇(Cushing病)□电解质(尿多者)长期医嘱:□强的松5mg tid□必要时应用抑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经蝶手术无鼻漏停用抗菌药物□治疗尿崩药物(尿崩症状时使用)□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内科用药(口服)临时医嘱:□经鼻蝶手术患者:拔除鼻腔碘仿纱条(无脑脊液漏者),有脑脊液漏者7-10天拔除□经额手术拆线(5天)□相关激素水平(垂体腺瘤类型)出院医嘱:□出院带药□激素替代治疗,逐渐减量(酌情)□残余肿瘤放射治疗(酌情)□术后1个月耳鼻喉科门诊进行鼻内镜检查主要护理工作□随时观察患者情况□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随时观察患者情况□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