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讲解~
辛弃疾《水龙吟》的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的翻译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的翻译赏析《水龙吟》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前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翻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整理水龙吟原文及赏析原文: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
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
梁苑平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
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两岸花飞絮舞。
度春风、满城箫鼓。
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舻。
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
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
译文都梁山涌出茫茫江海,穿越栈道峭叠在烟云迷漫的原野上流过。
在这楼台叠立之处登高再次凭栏远望,看这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泽。
梁苑平坦无壑,汴堤上绿柳万棵,曾经受了几番晴日晒照又经过几番风吹雨篙。
看天空远远地与大地接连,江河万里空荡无边。
我登临的高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山正是吴、楚的界线。
落花飞絮飘舞在两岸,春风一到,山下满城锣鼓喧天。
英雄已慢慢地年轻,黄昏和拂晓、涨潮又退潮,载着不断归来的白帆、摇不完的橹篙。
淮水难阻向东流淌,边塞以北云雾缭绕,残阳西沉余晖斜照。
我正在凄凉的景象中远望,中原之路茫茫渺渺,一轮明月升上江河南岸的树梢。
解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鳌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
双调,押仄韵,体式甚多。
字数不同,句读有异。
上片第一句或六言,或七言,上下片各四仄韵。
翠鳌(áo)涌出沧溟:形容青山险峻犹如一个巨鳌在大海中浮出。
影横栈叠墅:远望山上的屋舍被烟雾所覆盖。
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汉梁孝王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闻名文人如司马相如与枚乘皆出入其间。
汴(biàn)堤:指流经开封的汴河,为隋炀帝所建,堤上遍种柳树。
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指淮水空阔无限,登山远望,吴楚两地被淮水划开。
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一带。
楚,战国时楚国占有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
橹(lǔ):船橹,安于船尾的划水工具。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南浦:南面的水边。
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水龙吟》诗词及鉴赏
《水龙吟》诗词及鉴赏《水龙吟》诗词及鉴赏1《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
萦损柔肠④,困酣娇眼⑤,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⑥,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⑦。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⑧。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②从教:任凭。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③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有思(sì):有情思。
④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⑤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⑥“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⑦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
缀:连接。
落红:落花。
缀:连结。
⑧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赏析】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
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
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杨花虽然以花为名,但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样。
它细小无华,既无绚目的色彩,又无醉人的芬芳,实在很难真的被当成花来看待。
所以作者说它好像是花,却又不像花。
水龙吟宋词赏析5篇
水龙吟宋词赏析5篇水龙吟宋词赏析1冰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太液翻波,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
只愁回首,冰奁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这是一首咏物词,吟咏的对象是白莲。
词的上片可分为四层来理解。
第一层,“冰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着眼于白莲的风韵,点明赏莲的具体环境和时间。
“冰肌”首先点破“白”字,“天真”是生来具有的自然天性,这是指白莲的纯洁无瑕。
“晓”是具体时间,“玉立”,亭亭的样子,形容极其标致轻盈苗条。
“瑶池”,是古代传说中昆仑山的池名,西王母的居所,这里形容白莲花生长的池塘广大浩淼。
全句的意思是冰雪一样的肌体表现着白莲纯真无瑕的天性,在清爽明丽的清晨,亭亭玉立在广淼的池塘里。
第二层,“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这是对白莲的个体描写。
“亭亭”是耸立的样子,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盈盈”,仪态佼美的样子,《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是说白莲高耸挺立的绿色叶子,如同标致的伞盖,白净美丽的面庞,显露在洁净时髦的服饰中。
由前一层的总体形象,推出了近景,对其单株进行静态描写。
第三层,“太液翻波,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太”是极大的样子,太液指莲塘的水;“霓裳舞”是唐代的宫廷音乐。
相传是唐玄宗李隆基吸取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所制,宋代著名词人姜白石在其残曲上注有工尺谱,此舞的音乐、舞蹈、服饰都极力描写仙境和仙女的形象。
这里是以此比喻莲叶在风中的舞姿和气韵。
“断魂”在这里作销魂解,情意极其深长的样子。
韦庄《春怨》:“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林逋《山园小梅》中更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断魂”的名句。
这一层是写白莲的动态,莲塘之中微波荡漾,荷叶兴致勃勃地舞了一曲霓裳羽衣曲,脉脉的流水摇曳护卫着白莲花,一往情深。
水龙吟诗词介绍及赏析
水龙吟诗词介绍及赏析水龙吟诗词介绍及赏析《水龙吟》[南宋] 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建康:今南京,为六朝故都。
遥岑:远山。
远目:极目远眺。
玉簪螺髻:比喻山。
吴钩:佩剑。
“休说”三句: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美味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求田联问舍:买地置屋。
刘郎:三国时刘备,此泛指有大志之人。
流年:岁月流逝。
风雨:喻国事的艰难。
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言语》。
桓温北征,见昔日所种树皆已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倩:请。
红巾翠袖:指美人。
揾:揩拭。
<韵译>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
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流落江南的游子。
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评析>辛弃疾一生都是一个战士。
但南宋朝廷的投降政策却使他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这首《水龙吟》是辛词中的名篇,作于乾道四年到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几年了。
明珠投暗,怀才不遇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之一,更何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具有绝大天才和具有巨大爱国热忱的辛弃疾身上呢。
辛弃疾南归前,驰骋抗金沙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何等的英雄。
而南归后,被南宋小朝廷中的投降派排挤打击,又何等的愤懑和无奈。
《水龙吟》讲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水龙吟》讲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词,宋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除了前面学到的“苏轼”,还有今天我们要学到的“辛弃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爱国词人,他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我们先来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写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5岁时。
当时他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没有给他过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非常郁闷。
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来他的无限忧思。
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
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文朗读:(放课文朗诵录音)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
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
“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出了登临的时间。
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
置身于如此浩渺壮阔的境界,即使一般人也会触发起一种莫名的宇宙意识,何况满怀报国激情的词人呢?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怎不激起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怎不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又怎能不令词人悲慨高歌、潸然泪下?因此,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已蕴蓄着深厚之情。
开头两句两用“秋”字,并用“无际”加深“千里”之意,这就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建康临江傍山,所以词人登临赏心亭之际,在前两句写俯瞰江天之后,接着便写遥望远山。
水龙吟简短赏析
水龙吟简短赏析1.苏轼的{水龙吟}全词和赏析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开头一韵,非同反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
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
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
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
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
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
“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
“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
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
“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
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
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
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赏析引言《水龙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而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水龙吟》进行深入的赏析,从诗歌结构、意象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展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结构《水龙吟》是一首五言绝句,共有四十个字。
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小楼一夜听春雨」和「深巷明朝卖杏花」。
首句「小楼一夜听春雨」以描绘出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
通过「小楼」和「春雨」的对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舒缓、安静的感受。
尾句「深巷明朝卖杏花」与首句呼应,形成一种闭环的结构。
通过使用「明朝卖杏花」的景象,诗人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早晨的活力和快乐,使整首诗朝向高潮发展。
意象运用《水龙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意象:1.春雨:「一夜听春雨」描述了小楼中的美好时刻,春雨代表了新生,象征了希望和喜悦。
2.小楼:小楼是整首诗的中心意象,它代表了一个倚靠山水的幽静之地,给人一种避世的感觉。
3.深巷:「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深巷与小楼呼应,正如小楼给人带来宁静和避世之感,深巷则带来了一种隐秘和宁静的氛围。
4.杏花:杏花是诗中朝阳之象征,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和希望的来临。
这些意象都贯穿于整首诗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运用,让读者在心灵上得到愉悦和满足。
情感表达《水龙吟》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而闻名。
整首诗情感高亢,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和抒发。
首句「小楼一夜听春雨」以“一夜”、“春雨”表达了诗人思绪万千的情感。
小楼作为静谧的地方,引出了诗人在此倾听春雨的心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安静、宁和的氛围。
而尾句「深巷明朝卖杏花」则展现了朝阳的灿烂和新一天的开始,让读者感受到希望和活力。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深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隐秘的场景,使情感更加深沉和内敛。
通过这样抒发情感的方式,诗人通过一夜听春雨和明朝卖杏花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舍,以及对转瞬即逝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北望中原的思归情、艺术手法及深沉爱国之情的展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一首佳作。
辛弃疾调任建康通判,与陈亮相识,成为知已。
陈亮特地写了一首《念奴娇·我来牛渚》的词,表明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辛弃疾便写了这首《水龙吟》词,寄赠陈亮。
翻译: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望遥空悠悠,不见白云尽处。
浮沉多少事,问浮生漫漫,却怎把柔情输给万物?梦入西湖两岸,依旧花开人行。
谁知疲倦游子情?盈盈楼上女,锦绣笑开颜。
我空有泪流,却道是寻常。
夜夜船吹笛雨潇潇,故人江头未语,应自添白发。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辛弃疾调任建康通判,与陈亮相识,成为知已。
陈亮特地写了一首《念奴娇·我来牛渚》的词,表明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辛弃疾便写了这首《水龙吟》词,寄赠陈亮。
词的上片,写登赏心亭遥望中原。
通过“楚天千里清秋”等词句的描写,展现出作者登高远望、北望中原的沉郁之情。
“遥望中原何处是?不见故人容易水。
”更表达了作者对中原的思念之情。
下片借景抒情,写出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和不得志的抑郁之情。
“浮沉多少事,问浮生、漫漫把、欢情输与鸥鸟。
”这几句是说,天下万事恍如一局棋,沉浮不定,胜败难料;这一局输了,不等于别的局也输掉了。
作者把国事系于一身,“问浮生”既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担忧,也是在寻求个人出路和归宿。
“梦入西湖两岸,依旧花开人行。
”这两句描绘了美丽的西湖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热爱。
“谁知倦游子?盈盈楼上女,锦绣笑开颜。
”这又从美丽的湖光山色转到游子之情的抒写上。
作者想象自己是一位倦于漂游的游子,如今站在赏心亭上登高远眺,不禁引起对佳人的怀念。
“我空有泪流,却道是寻常。
”这两句就进而向着思妇一端去驰骋想象了。
故人江头未语前,“应是已添白发”,这一想象之笔非常生动。
它十分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之所以是“倦游子”的原因:一是志不得伸,二是年华已逝。
《水龙吟》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翻译及赏析水龙吟闹花①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②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③,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④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⑤声断。
注释①闹花:形容百花盛开②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③斗草:古代一种游戏。
④罗绶:罗带。
⑤子规:杜鹃鸟,鸣声凄厉译文盛开的花丛深处,耸立着高楼,东风从半卷的画帘吹入,令人觉得分外柔软。
春天已经回来,苍翠镀上阡陌,平莎长得娇嫩,垂杨轻轻地飘荡着金线。
春日迟迟地催开百花,云烟淡淡地搁住新雨,刚刚感到微寒,忽又稍微和暖。
可恨这繁华似锦的世界,游人还未欣赏,却全都交给了黄莺和飞燕。
寂寞时登上高处眺望边远,转向南楼又听一听凄切的归雁。
回想拔下金钗挑斗绿草,牵住青丝勒紧征马,别后已象风云飘流分散。
只有丝带还飘荡着芳香,翠绿的薄绸还残留着眼泪,有多少的幽恨愁怨?正在为离愁伤感却又是稀薄的烟雾中透出淡淡的明月,远处传来杜鹃悲切的叫声令人肠断。
赏析这首词初看起来,是一首伤春念远的词。
上阕写春光烂漫,又作转折,说春色如此美妙,却无人欣赏。
下阕开头既已点明全词的“念远”主旨,接下通过回忆,写昔日邂逅的情境与别后的“幽怨”,后又回到眼前,烟月迷离,子规声咽,一片凄清景致,更增几多离愁。
陈亮乃南宋气节之士,其创作绝少儿女情长。
故有人认为此作寄托了恢复之志。
起首用“闹”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揽春的景象,与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相比,毫不逊色,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
翠陌,翠绿的田野;平莎茸嫩,平铺的嫩草,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贴切恰当;垂杨金浅,浅黄色的垂柳。
迟日催花,春日渐长,催动百花竞放;淡云阁雨,云层淡薄,促使微雨暂收;轻寒轻暖,不寒不暖,气候最佳。
这些都是春归大地后带来的春景、春色。
荟萃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胜,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辛弃疾三十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
词中舒发了他抗金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怀以及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苦闷惆怅。
词风纵横豪迈,为辛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欢迎参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赏析:读辛弃疾的词,总有种豪迈又大气的感觉。
不愧是能提着刀杀入几万人敌军大营的英雄人物啊!整篇词脉络的铺陈非常清晰爽利。
从远处的山水风景切入,再由外部事物(“孤鸿”)联想到自己,继而舒展情绪,再表达平生抱负,随后回到现实,感慨时光流逝、英雄老去。
畅意淋漓,一气呵成。
第一段开头先写景。
举目远眺,一片远阔天地。
“遥岑”指远山,是说远远望去,山峦叠嶂就像女孩子头上的簪子和发髻,形态各异。
然而这样的风景并没有为他带来欣喜,反而“献愁供恨”,不断地使他产生“愁”和“恨”。
为何愁,为何恨呢?因为他看见落日下一只落单的大雁,顷刻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辛弃疾祖籍山东,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在金兵统治下。
他一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
所以说自己是“江南游子”。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这一句有很深的含义。
“落日”让人感伤,让人联想到结束和没落。
那一刻,不知他目送着太阳落山,是否也想到了正在下沉的南宋王朝。
“江南游子”,亦想回家,想要一路杀回去,收回中原土地,解放家乡。
然而一切都太难了。
故而“愁”,故而“恨”。
“千里清秋”是这样的壮阔而肃杀,而登亭远眺的游子是这样的孤独而无助。
但如果仅仅是孤独,那也就泯然众人了。
我个人觉得第一段最出彩的就是后面几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翻译及赏析水龙吟翻译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水龙吟翻译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句注释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⑻“求田问舍”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水龙吟”词牌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
“⽔龙吟”词牌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龙吟”词牌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龙吟,词牌名,⼜名:⽔龙吟令、⽔龙吟慢、⿎笛慢、⼩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等。
姜夔词注:⽆射商,俗名越调。
曾觌词,结句有“是丰年瑞”句,名《丰年瑞》;吕渭⽼词,名《⿎笛慢》;史达祖词,名《龙吟曲》;杨樵云词,因秦观词起句,更名《⼩楼连苑》;⽅味道词,结句有“伴庄椿岁”句,名《庄椿岁》。
据说,“⽔龙吟”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组古琴曲,《北齐书》卷⼆⼗九《郑述祖传》说:“述祖能⿎琴,⾃造《龙吟⼗弄》,云:尝梦⼈弹琴,寤⽽写得。
当时以为绝妙。
”汉马融《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伐⽵未及已。
龙吟⽔中不见⼰,截⽵吹之声相似。
”故⼈们也以龙吟喻笛声,南朝梁刘孝先《咏⽵诗》⽈:“⽵⽣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赏⾼节,徒⾃抱贞⼼。
耻染湘妃泪,羞⼊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南北朝诗⼈庾信《对酒诗》:“数杯还已醉。
风云不复知。
唯有龙吟笛。
桓伊能独吹。
”唐代君王出⾏有仪仗⿎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
《新唐书》(卷⼆⼗三)载:“⼤驾卤簿⿎吹,分前后⼆部。
凡⿎吹五部:⼀⿎吹,⼆⽻葆,三铙吹,四⼤横吹,五⼩横吹,总七⼗五曲。
……⿎吹部有扛⿎、⼤⿎、⾦钲⼩⿎、长鸣、中呜。
扛⿎⼗曲,……长鸣⼀曲三声:⼀《龙吟声》,⼆《彪吼声》,三《河声》。
”《龙吟声》是出⾏中吹打的⼀种仪仗乐。
⽽在宫内娱乐时,也有类似的笛曲,李⽩《宫中⾏乐词⼋⾸》中有“笛奏龙吟⽔,箫鸣凤下空。
”句,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门宴集》诗⽈:“秋⽔清⽆底,萧然静客⼼。
掾(yuàn)曹乘逸兴,鞍马去相寻。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除了宫廷⾳乐外,唐代民间也流传着⼀种击打乐《龙吟歌》。
在唐⼈的理念中,龙与⽔密不可分,故唐⼈亦多以龙吟喻⽔声。
如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张祜《题李渎⼭居⽟潭》中⽤“⼀听夜龙吟”⽐喻潭⽔声。
《水龙吟》讲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共3篇
《水龙吟》讲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共3篇《水龙吟》讲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1《水龙吟》讲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一、背景介绍《水龙吟》是唐代诗人杨炎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以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传说“·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主题,描绘了主人公龙生和龟卜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对《水龙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体裁特点《水龙吟》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共计四十四回,每回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写成。
整篇诗自成一体,各回互相联系,情节绵延起伏,层次分明,结构稳健,语言优美,富含抒情色彩。
三、人物形象1、主人公——龙生:诗中的主人公龙生是一位神龙,因为违背龙族规则,深爱着凡人女子龟卜而倍受天庭诸神的审讯和惩罚。
龙生的形象被赋予了神秘和深沉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2、女主角——龟卜:诗中的女主角龟卜是一位平民女子,出身低微,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爱情信仰。
龟卜的形象十分真实可感,通过她的形象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灵魂追求。
3、其他人物:除了龙生和龟卜,诗中还描绘了天庭众神、龙族长老、人间凡俗等众多角色。
这些角色或在正面或在反面,或顺从或叛逆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各种力量、阶层、人性和价值观念。
四、语言风格1、抒情色彩浓郁:《水龙吟》融合了传统文学史诗的雄浑和抒情,语言处处洋溢着深情和追求。
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具有深切的感触,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关怀和感召。
2、形象生动感人:《水龙吟》的语言形象深刻而生动,以动静相生、典故充实、意蕴丰富、神韵悠然的诗歌语言表现出来。
作者以真实的人物立意,深入观察细致描写,塑造出形象丰满、情感细致的形象艺术。
五、思想内涵1、人性探索:《水龙吟》通过龙生和龟卜这一纯爱情节,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真、善、美时所需要去克服的各种困难和艰辛。
这种探索性的思考和反思,让诗歌具有了时代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2、生命哲学:《水龙吟》关注的是人类生命的存在和意义。
作者以诗歌形式写出的是一种生命的饱满与缺失,对于生命的探索和追求的追忆品。
《水龙吟》的宋词原文及鉴赏
《水龙吟》的宋词原文及鉴赏《水龙吟》的宋词原文及鉴赏1●水龙吟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楶词作鉴赏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
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
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
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
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
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
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
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
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
黄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
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
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
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
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注释1. 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2. 从教:任凭。
3.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4.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5.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水龙吟》原文及鉴赏
《水龙吟》原文及鉴赏
《水龙吟》原文及鉴赏
《水龙吟》
辛弃疾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听兮清珮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块予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子之乐,乐箪瓢些。
鉴赏
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
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
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水龙吟〔宋〕姜夔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
况茂林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
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词语注释】①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原名庆湖。
又称长湖、镜湖。
②黄庆长:姜夔友人。
③沙禽:沙滩上的飞禽。
④长干:古建康里巷名。
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借指南京。
《〔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刘逵注:“江东谓山冈闲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闲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七:“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
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
”清陈维崧《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⑤谢郎:指南朝宋谢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词作赏析】白石年轻时在合肥种下一段相思情事,至暮年而不改其心之诚。
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感,不仅不能减弱和冲突白石的绵绵之恨,反而更增其悱恻难解之情。
白石怀人情深,大自然之一草一木,人世间之寻常小事,往往引发其情而不能自己。
如《江梅引》:“见梅枝,忽相思。
”如《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这首《水龙吟》,则是借和友人怀归之词,而抒发自己相思之情。
绍熙四年(1193)之秋,白石客游绍兴,与友人黄庆长清夜泛舟城南之鉴湖,庆长作怀归之词,嘱白石和之,白石遂有此作。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发端便写出要眇清逸之境幽趣横生。
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次韵更妙。
红衣指荷花,青灯指船灯,“思”,念去声。
苏轼《水龙吟》赏析
苏轼《水龙吟》赏析(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一:这首咏物词,以物拟人,写得缠绵悱恻,构思精妙,笔力卓绝。
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
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赏析二: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
本篇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
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
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
“‘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
“抛家傍路”三句转入拟人手法:“无情有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
“萦损柔肠”三句写“思”的状态,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想象奇妙无比,神采飞动。
“梦随风万里”三句写“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
刚停而又被莺呼起。
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
下片则愈出愈奇。
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不恨”只是由笔传情,实则“有恨”。
“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
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
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
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
杨花已尽,春色已尽。
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杨花写闺怨。 漫天飞絮便是漫天思绪,似花非花若 隐若现,又萦人怀抱让人无从割舍无 从排解,构思轻巧,丝丝入扣。 飞絮舞时便是残红将尽时,伊人青春 年华将付流水去,而离人不归,柳絮 点点便是离人泪光点点,பைடு நூலகம்等缠绵俳 侧,难怪让人柔肠寸断。
落花总会令多愁善感的人们伤感怜惜,可是 这同样负着“花”之名的杨花,任凭它怎样 飘零坠落,也没有谁在意。
用彼写此
拟人化
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答: 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 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 人以热泪欲滴之感; 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 之感,情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 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 朝廷就是他的郎。)
上阙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明写杨花被弃落的不明白―― 有思,而实质很清楚――无情。下阙则更进一层,明 写杨花落后去处很明白—— 一池萍碎,实质写的是去 处不确定―― 一分流水。
杨花落尽归何处,随流水而去,流水不定,何处为家? 这不正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么,看似有归宿,贬黄州, 实质呢?命运在别人手里,“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 清溪何处边”,也恰是东坡这种心境的解读。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 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
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调名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情思。
细细看来,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杨花; 一点一滴,分明是离人伤心的眼泪。比喻新奇 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蕴意回 味无穷。 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 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情中景,景 中情,情景交融。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之“煞拍画龙点睛”。总 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般认为这首词作于公元1087年(哲宗元祐二年), 时苏轼与章同在京城,交往频繁。但信中提到章质 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公元1081年初夏 (史料记载为神宗元丰四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 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定为公元 1081年(元丰四年)更为妥当,时为苏轼因“乌台 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
不必遗憾杨花飞尽,叹只叹西园里百花凋 零,难以连缀。
作者笔锋一转,由杨花的情态转而为人的 惜春伤逝之感。
曲笔传情
看似无情,实则有心。
清晨一场风雨过后,杨花 已不见了踪影。它在哪里 呢?已化为一池浮萍,花 残身碎。
“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杨花落 水为浮萍,验之信然。”这是古人的 一种说法,并不科学。但作为文学特 别是作为抒情诗词,倒也无须拘泥。
下片,苏轼的笔触伸得更远,先移景,从此地 到西园,从杨花到落红,从景致到离愁,再纵情遐 想,“晓来雨过,遗踪何在”。风过雨来,风飘零, 雨零落,风雨之中,杨花漂泊流离,何处还可寻觅, “一池萍碎”而已,萍也碎,人亦心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唯一可能承载杨 花身影的是潺潺的流水,也只 有这流动的春水,可以寄放诗 人那寻觅的情怀,离别的惆怅。 偶有杨花细雨里飞坠,飘落, 细品味,“点点是离人泪”。
“遗踪何在”是( ?),“一池萍碎”是 ( ?),“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 ( ? )。
此时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话,那么两分归 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 。
“春色”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又 高度夸张的写法。
《临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唐代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宋初叶清臣“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此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 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 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 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 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 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 “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 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 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2.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 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A. ? :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 “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 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 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 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 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B. ? : “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而“和词”却 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 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C. ? :“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 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 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 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 等,都是可圈可点、 令人称颂的佳句。
你看,那纤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 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 困未消,欲开还闭。
作者从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的风姿隐喻思 妇的神态,可谓想象奇特,咏物而不滞于物。
这几句既摄思妇之魂,又传杨花之 神。游子远去,思妇怀人不归,常 引起恼人春梦。柳树大概也如此吧。 在梦中,她追寻千万里,好像寻到 了夫婿——那游子一样的杨花,只 是刚要相逢,却又被黄莺的啼叫惊 醒。 作者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杨 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物性 耶?人情耶?已经浑然不可分割了。
上片描写了一幅杨花飞 坠的画面:杨花飘落,随风 轻舞,片片飞旋,轻轻的、 柔柔的,在宁静的天地里, 与自然相谐。那是自然的灵 性在张扬,在随风张扬,即 使无人怜惜,又何妨! 艳于枝头,是花的生命极至,飘舞虚空,更是动之 精灵,短暂却生机焕发。离开硬实的枝头,斜落路旁, 亦然有情。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动写静,仿若娇 眼,“欲开还闭”,好不让人怜。但风过,杨花再次 轻舞飞扬,如寻远去之郎,与轻捷的黄莺同伴。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 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 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 被,风扶起。
刻画柳絮,可谓工细委婉之至。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 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 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 盈盈泪。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 节,风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
一个“惜”字,有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实在是全篇之 “眼”。 “从”,任。“教”,使。“无人惜”,反衬作者独 “惜”。
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 也。”
杨花随风飘飞,离开家园,落在 路旁。仔细思量,虽说无情,却 也有它的情思。
杨花飘零,本是习见的自然现象,但 作者不说“离枝”,而言“抛家”, 不仅将其拟人化,更赋予丰富的内心 世界。杨花“抛家”远行,看似“无 情”;而“傍路”又显出内心沉重、 恋恋不舍之意,是为“有思”。
作者准确地把握物象,着意刻画,并注入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 通过( ?)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离情。
全词写得婉丽工巧,新颖别致,把杨花描绘得栩 栩如生,成为绝唱。
王国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 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 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