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华东师范大学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人文地理学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深入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能较好地运用人文地理学方法,分析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最长不应超过六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开始进行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的高校之一,胡焕庸、程潞等老一辈地理学家是该领域的开拓者。在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工业布局、农业及农村发展、区域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及制度创新理论、大流域区际经济合作机制、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动态模拟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城市地理和城市经济

我校是国内最早进行城市地理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严重敏教授就开始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城市地理学的各研究领域如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等均取得突出进展。在大都市空间结构、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社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年来,在城市产业经济、开发区、人居环境、城市发展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本研究将充分利用新时代发展契机,加强大都市经济与空间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放在新经济产业的经济和空间效应,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城市投资环境及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等方面。

(三)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

世界地理是华东师大地理学科的传统优势领域,李春芬、胡焕庸等老一辈地理学家

是该领域的奠基人。我校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是全国同类型专业研究机构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为《世界地理研究》主编单位和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校学者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地理研究,并已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全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中国发展的国际地缘环境和地缘战略等地缘政治学问题成为我校世界地理学科研究的新领域。

(四)政治地理学与行政区划

我校行政区划与城乡管治着眼于区域空间组织模式创新,探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乡管治机制的创新,形成独特的城乡区域管治和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理论,应用于行政区组织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新型城市建制、城乡社区发展等领域,出版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序列专著。本研究方向成员在行政区经济、区域空间组织模式与分级调控理论、社区发展理论以及中外行政区划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文化地理与地方发展

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特色领域,随着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制度转向,文化地理学已经成为英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我校的文化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都市文化空间的生产、区域开发对周边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形成和保护机理等。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

注: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少于3次、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50次)。上述各类学术活动与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皆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成果要求

博士阶段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SCI、A&HCI收录期刊或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

2、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CSSCI收录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2篇学术论文(至少包括1篇《地理学报》)。

3、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CSSCI收录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3篇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六、学业考核

(一)年度报告。每学年末,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博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其研究领域涉及的基本文献,第一学年结束时由院系组织考核,具体考核方案由导师自行确定。

(三)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参加资格考试。依据研究生院制定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办法》,资格考试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前沿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两部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考核博士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等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可以指定主要的参考资料,成绩占60%;前沿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考核博士生对所在学科和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