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工作30年总结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工作30年总结和“十三五”展望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二○一七年七月)

云南是多民族多文化并生共存的省份,各族先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因此云南也成为了民族古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转眼之间,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已走过30余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下,云南的民族古籍工作已取得喜人成绩,主要成果如下:

一是征集、抢救、保护各民族古籍的工作持续进行,使得大批频临流失的文献古籍得以保存下来。自1999年以来,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征集了彝族、傣族、瑶族、纳西族、傈僳族、壮族文献古籍共3200余册卷,建成我国西南地区收藏各民族古籍种类最多、原件最多的民族古籍资料库,所收藏的南部方言彝文古籍堪称全球第一,收藏瑶族古籍居全国首位。至今,云南省共有61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二是影印出版大量民族古籍珍本善本。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以种类多、历史久、载体多样而独具特色,但大多数古籍至今仍散藏于民间,损毁日益严重。为抢救保护这宗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并响应国家实施“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的号召,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从2011年开始全面启动编纂出版《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至2016年底已出版彝族、傣族、傈僳族、纳西族、藏族等古籍珍本65卷。除此,云南各州、市、县也相继编纂出版古籍典藏影印版。其中文山州民宗局古籍办编纂出版了《云南文山壮族文献古籍典藏》10卷,临沧市耿马县民宗局编纂出版了《耿马傣族历史古籍典藏》。这些成果的出版为保存和再造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是做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的翻译出版工作。云南始终将翻译出版少数民族文献古籍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出版了《云南民族古籍丛书》80余部:《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集成》(上、中、下);“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系列丛书之《董永记》《唐王游地府》《白扇记》等3部;《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30卷等。这批民族古籍的出版,为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是着力编目,推进《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纂工作。《纳西族卷》作为全国首卷率先出版,之后又完成了《白族卷》《哈尼族卷》的编纂任务,并积极开展与兄弟省区的协作,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之《回族卷》(文书类)、《瑶族卷》《苗族卷》云南部分的统稿编审工作,为它们的顺利出版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初,省民族古籍办还召集相关负责人,签定了《傣族卷》《佤族卷》《独龙族卷》《阿昌族卷》《基诺族卷》《傈僳族卷》《布朗族卷》《傣族卷》《彝族卷》《景颇族卷》《怒族卷》《拉祜族卷》《德昂族卷》《普米族卷》等14个民族统稿编审合同,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十三五”期间可完稿上报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

虽然经过几代古籍人的默默奉献和努力,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综观古籍事业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古籍仍在不断流失,据统计,除已征集保管的之外,云南仍有7万余册卷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散存于民间,由于保管不善和无人传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古籍正不断流失。各民族口传古籍更是不容乐观,随着传承人的去世,口传古籍也随之消亡。二是少数民族古籍传承人不断减少,传承水平在不断下降。如云南的普米族现保存有近千册普米族古籍,但却找不到能识读这些古籍的韩规,这些古籍正在成为无人能读的“天书”。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日益被边缘化,少数民族古籍的文化空间也正在不断缩小……这些都给云南民族古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后的云南民族古籍工作亟待在工作机制、人才培养和传承保护等方面着力强化:

第一,完善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古籍抢救保护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长期艰苦的工作,政府需要对此给予重视和支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及优惠政策,将古籍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长期的经费支持。

第二,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古籍数字化管理和古籍修复工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古籍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已成为现代化古籍保护的必经之路,它对及时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古籍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云南作为少数民族文献古籍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的省区,古籍修复任务相当艰巨。很多古籍因自然脆化、酸化、虫蛀而日愈损毁严重,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只能坐视古籍的再次流失。因此,新时代古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立足于培养翻译、整理人才,还要结合时代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大力培养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传承基站,培养培训民族古籍传承人。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仅10个民族有本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流传,其他民族虽无本民族文字文献,却有口传古籍和礼仪习俗流传。各民族历来都以重大传统礼仪习俗为载体,传承本民族文化,而这些传统礼仪习俗典籍的传承和使用者就是民族古籍传承人。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角度看,在各民族聚居地区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传承基站,培养培训一批古籍传承人,是一种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方式。

第四,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传承人的保护和管理,建立传承人命名制度。云南的少数民族古籍基本没有相对规范的传承机制,其传承“权利”主要由掌握民族古籍的民间艺人掌握使用,随意性较大,这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而,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传承人命名制度,将传承人按能力分为不同等级动态管理,必将有利于推动民族古籍的传承和传承人水平的提高。

“十三五”期间,云南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

1、征集抢救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目前,我省少数民族古籍流失速度加快,除了因保存不当、无法释读等原因外,还由于地处边境,大量民族古籍向国外流失。因此,“十三五”期间,我省民族古籍征集抢救重点应该着重关注我省边境、跨境民族古籍的征集与抢救,比如:傣族、壮族、傈僳族、哈尼族、布依族等。

2、采录抢救云南少数民族口碑古籍。我省民族众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民族无本民族文字,特别是我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流传着数量庞大的、主要依靠民间传承人口口相传的口碑古籍。但是由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这些流传于各民族中的优秀的口碑古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征集与抢救。“十三五”期间,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与有关专家学者对我省少数民族口碑古籍进行语音收录。

3、民族古籍数字化处理。将云南省民族古籍办所藏古籍和散存于民间、无法征集的民族古籍采用翻拍方式进行数字化存档,用SOA架构设计,采用J2EE 技术标准,B/S结构进行设计与开发。最终在每册古籍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实现强大的检索功能,包括关键字检索、二次检索、高级多条件检索等多种功能,亦可通过网页幻灯片的形式实现对民族古籍原貌进行逐页浏览。使省古籍办成为拥有含古籍原件、数字化图片、影音收录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资料、资源库,确保更多的正在流失的民族古籍能够得到最好的抢救保护。

4、民族古籍善本和珍本影印出版。由云南省民族古籍办组织编纂,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已列入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此套丛书目前已经完成75卷的组稿工作,“十三五”期间将完成该丛书100卷的出版工作。

5、民族古籍编目和翻译整理出版。积极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云南各民族卷的编目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古籍的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并加大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古籍的翻译整理。

6、民族古籍传承人培训培养。与各地州县市区民族宗教局定期举办民族古籍传承人培训班,开展民族古籍传承人培训。

7、民族古籍修复。与相关机构合作进行古籍修复。同时,作为古籍专业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培训、培养一批古籍修复专业人才。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对古老文明的传承,云南各少数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民族古籍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创造它的民族,不仅属于云南、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做好云南民族古籍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殚精竭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好民族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