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生态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_____4、课程总学时:_____5、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掌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生态因子、生态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等。

2、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能量流动定律、物质循环定律等。

3、能够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等,开展简单的生态学研究。

4、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生态学的发展历程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与环境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生物的生态幅(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2、种群的数量动态3、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4、种群的调节机制(四)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群落的种类组成3、群落的结构4、群落的演替(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六)全球生态学1、全球变化的概念和类型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生物多样性保护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农业生态学》提纲

《农业生态学》提纲

《农业生态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农业生态学产生的源动力一、农业生态学的背景生态学的发展为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奠定了学科基础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与任务一、农业生态学的性质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三、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一节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内涵系统指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并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结构的有序性系统边界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可能是自然形成也可能是人为划定。

系统分层现象系统无论繁简,都有分层现象。

二、系统的特征结构的整体性各组分间存在量比关系即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各组分间存在空间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位置排列关系各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各组分间必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功能的整合性指系统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称系统的整合效应系统思想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诸事物和完整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而体现这种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的思想。

三、系统思路与研究思路系统研究思路黑箱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白箱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相互联系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灰箱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一、生态系统的内涵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分环境组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基本结构形态结构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尤其是生物组分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处于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

二、结构与功能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基本特点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时空性明显;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具有代谢机能特征;具有自动调节特征。

生态环境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的特性分为陆地、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主编骆世明-农业版)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主编骆世明-农业版)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Agroecology (Bilingual Teaching)学时:45学时学分: 2.5学分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0学时适用专业:农学、植科等相关专业BB006003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

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意义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

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农业生态学不仅要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

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同样,这也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的问题。

把握农业生产的“生态―技术―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特点,从整体结构优化和提高系统功能上进行合理调控,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出发,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明确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生物组分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原理是根据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环境资源―生物群体―人类之间协调发展规律建立起来的。

了解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内部在能量和物质转化方面的特点,掌握建立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

理解农业生态学围绕生物这个核心,从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掌握如何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建立合理生物结构的理论和技术。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讲教师: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生态学》课程(ECOLOGY)(学时60)一、简要说明:本课程对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地班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是专业指定选修课,总学时为60学时(理论45学时,实验15学时),课程实习0.5周,共3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知识点多,涉及的交叉学科多(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地理学、植物学,土壤学、经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从分子生态学到全球生态学),时间跨度长,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实用性等特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及外来物种和基因工程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这门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具备一定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掌握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观察、分析方法和生态学的基本实验研究技术,能初步利用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态学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并能运能够利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考虑人类面对的几个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要求生物专业的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生态学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态学规律;能初步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物质、能量运转的本质上来认识、解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生态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本课程采用了课堂多媒体授课,双语教学,学生利用参考教材、网上资料进行自学,实验室和野外实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多方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学习农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对当前生产中的各种农业模式进行认知、分析。

(二)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现状构建合适的农业工程模式,并分析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和优缺点。

— 1 —(三)素质目标。

能综合所学的生态学、环境学、景观生态学及生物学知识,结合工程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模式。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当前常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相关技术和模式,并能根据现状和要求构建合适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三)掌握各类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特点,学会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确立合适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生态农业工程理论2学时第一节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原理第三节生态农业工程的工程学原理第四节生态农业工程经济学原理本章小结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难点: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思考题:如何理解生态农业工程?及本学科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作业:举例分析某一种生态农业工程的特点。

建议教学方法:板书第二章农学概论2学时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知识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构成与品种特征第二节种植制度知识点:轮作、套作、间作、免耕栽培等本章小结— 2 —重点:学习基本的农学概念,了解相关农艺措施。

难点:作物产量构成、种植制度第三章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2学时第一节不同层次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知识点:庭院、农场、村镇及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与组装技术知识点:相关技术组装第三节农业区划及其资源、环境利用的生态模式知识点: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本章小结重点:不同层次下的工程模式与技术、技术的组装、环境和资源对技术的影响难点:技术的组装思考题: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确立相关的技术进行组装?作业: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某一层次上的技术模式。

农业生态学教案

农业生态学教案

农业生态学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理论课36,实践课36 适用对象: 双带各专业《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其中理论课36,实践课36适用对象: 双带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二、课程简介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与群落生态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与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农业资源的分类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技术体系,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与人工技术调节及社会部门的间接调节控制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关系的理解。

这门课程突出加强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加强学生的系统观点,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尊重自然规律,清楚地认识本专业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更自觉地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态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2.了解科学的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3.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4.掌握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分与特点,了解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基本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主要内容生态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诞生、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1972年至2002年期间的五次大型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主题、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主要内容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结构与功能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与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基本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举例说明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1.主要内容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基本研究方法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基本研究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结合自身专业谈谈农业生态学的应用及作用(三)课后练习1.名词解释: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2.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当代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什么?4.生态系统的概念由谁提出来的?5.哪本书标志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6.人类的四次大型环境与发展大会分别于哪年哪个地方举行?7.1992年的世界与环境发展大会上制定了哪五个纲领性的文件?8.根据研究的对象、环境、组织水平、应用性,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9.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三大热点问题是什么?10.农业生态学和传统农业学科的关系怎样?11.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份关于人口与资源经济的研究报告是什么?12.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哪些?13.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4.各举一个自然界、社会和人工制造的系统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课程代码:20103009课程类别:拓展教育学时/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验6学时)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生态等专业本科生课程简介农业生态学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门新兴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学科。

该课程涉及面广,包括的内容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农业的资源与效益、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农业生态工程与生态农业。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调控途径,了解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关系,具备解决实践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运用学科知识,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学生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协调同步发展的持续农业模式。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农业生态学各环节的基本知识。

掌握传递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的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生态学的应用与调控时期;生态学的分支;2.农业生态学产生和发展: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8英文名称:Agriculture E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学习、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2)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调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结构的建立及管理,农业生态建设及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5,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廖允成,林文雄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参考书目:(1)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2)陈阜.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3)沈亨理.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4)王兆骞. 农业生态系统管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讨论相结合。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10 % ,形式有:考勤、课程作业(2)考试成绩占90 %,形式有:实验实习成绩、笔试成绩9. 课外自学要求(1)按时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

(2)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相关参考书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 了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与任务。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要求1.了解光、热、水、土等的生态作用及划分生态类型。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态学》是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态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策略及实践。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兴趣。

三、课程内容1、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

2、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等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保护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生态恢复的原理和技术。

6、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生态调查、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课程资料、视频教程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通过其对物质、能量的运转与区域农业发展的关系分析,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与人工技术调节及社会部门的间接调节控制的作用和关系,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同时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自觉地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二、课程教学要求农业生态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从物质、能量运转以及信息传递的本质上来认识和解析农业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一种崭新的生态观念,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方法来探索、解决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农业问题并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调控和演变规律。

教学难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节控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的方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0182303)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0182303)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Agroecology课程编号:101823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园艺先修课程: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程:农业环境保护、农村区域发展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4学分主讲教师:沈新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田生态,**************.cn庄恒扬,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农业,*******************.com黄丽芬,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cn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生态学是针对当今农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从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管理农业,使农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这一基本状况而设置的。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关系及调控机制;(2)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国内外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2)掌握生态学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3)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与特点;(4)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应用;(5)掌握“五大危机”的内容。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基础1、生态学的产生为农业生态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2、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3、系统研究方法对农业生态学的影响研究方法论;还原论;系统论。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回顾1、中国传统农业中累积了大量的农业生态学知识2、农业生态学逐步成型与发展3、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系统及其特性*系统的定义及3个条件;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整合性。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13年2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学习者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关注近年来生态学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无论在实践和学科层面上都发展得如此之快,犹如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世界各个领域环境与生态学有机联系的大革命。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接踵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问题等,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与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

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价值。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包括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园艺专业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开设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0学时。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农业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和优化管理等问题。

本教学大纲将以此为主线,全面介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相关原理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背景和意义;2. 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4. 熟悉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5.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农业生态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与范畴1.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农业生态系统与其特征1.3 农业生态过程与界面效应2. 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2.1 调查与观测方法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3 模型建立与模拟3.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3.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4. 农业生态系统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4.1 土壤生态与农作物生长4.2 水资源与农业灌溉4.3 气候与农作物分布5. 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5.1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手段与措施5.2 农业生态工程与农业生态系统调控5.3 农业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 农业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1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6.2 农业污染防治与农业废弃物处理6.3 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图表等方式,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典型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网络资源利用: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扩展学习内容。

五、考核要求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能力、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程论文:针对某一农业生态学相关问题进行论文写作,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数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体现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态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类、环境生态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科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和情怀,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生态原理和方法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二、课程教学要求普通生态学的理论课教学应注意把具体的生态学知识融合到整体的生态思想和理论中,突出对学生系统观、动态观、时空尺度观等生态思维方式的培养;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等或普通生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二)教学难点种群动态变化,生物群落间的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群落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的能流和次级生产力,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与启发式教学。

选择针对性强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深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生态学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观察和实践的方法。

生态学是一门随着人类环境问题出现和变化,以及适应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事业需要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因此在教学上尽可能因地制宜地通过观察和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该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由于课时、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同时也由于学生对主要环境问题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采用间接观察——通过文字(课本、课外读物、报刊)、图表、仪器、模型、电影、录相、幻灯等进行阅读或观看,了解环境、资源问题出现的特点、变化的动态,剖析其中存在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农业生态学》课程标准

《农业生态学》课程标准

《农业生态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代码215030012课程类型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综合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修读方式□√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学时34 学分 2 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0教学场所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实验室理实一体化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他()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熟悉农业生态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生态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关知识(目的),结合当今农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历程),以实现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预期成果)。

二、学习成果三、核心能力权重分配四、学习内容1、具有相关生态理念及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意识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应用中国传统农业中累积了大量的农业生态学知识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掌握所必需的生态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关知识个体生态学中生境、生态因子、生活型的基本概念生态型的概念及类型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境原理、生态位原理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熵的基本概念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征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的过程农业生产中的氮素平衡3、具有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群落的结构生物入侵与防控食物链加环的作用和类型作物理论养分需求的分析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次级生产力的基本途径4、具有分析生态系统问题及解决的能力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不同类型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原则及生物质资源保护开发增殖途径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生态农业的几项主要技术5、掌握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调整农田立体模式农林业系统的垂直结构畜禽养殖业立体模式保持农田养分平衡的基本途径公共资源的生物经济平衡规律五、学习成果及评价标准六、学习单元及学时分配七、学习用书《农业生态学》八、教学资源1、课程平台资源校级网络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网络资源公开课:九、先修课程/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无2、后续课程: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观光农业策划与管理。

最新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0182303

最新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0182303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018230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Agroecology课程编号:101823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园艺先修课程: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程:农业环境保护、农村区域发展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4学分主讲教师:沈新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田生态,xpshen@ 庄恒扬,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农业,zhy7979356@黄丽芬,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lfhuang@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生态学是针对当今农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从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管理农业,使农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这一基本状况而设置的。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关系及调控机制;(2)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国内外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2)掌握生态学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3)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与特点;(4)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应用;(5)掌握“五大危机”的内容。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基础1、生态学的产生为农业生态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2、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3、系统研究方法对农业生态学的影响研究方法论;还原论;系统论。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回顾1、中国传统农业中累积了大量的农业生态学知识2、农业生态学逐步成型与发展3、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系统及其特性*系统的定义及3个条件;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整合性。

2、生态系统及其特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生物组分;#生态系统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
制定时间:2013年2月25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
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学习者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
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关注近年来生态学
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无论在实践和学科层面上都发展得如此之快,犹如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世界各个领域环境与生态学有机
联系的大革命。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接踵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问题等,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
(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
力与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

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价值。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包括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园艺专业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开设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0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生态学、资源环境学、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了解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