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ppt

这两类极限状态概括了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只有每项 设计都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的两类极限状态设计要求,才 能使所设计的桥梁结构满足本规范第3.0.9条的功能要求。
2、城市桥梁设计时,应根据桥梁结构在施工和使用 中环境条件和影响,分以下三种设计状况(见第3.0.12条)
(1)持久状况:指桥梁使用阶段。这个阶段必须进行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与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要兼容、协调、避免相互 矛盾“撞车”。
3、修订的《规范》应有一定的沿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参考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1、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
2、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 50283—1999;
3、建设部部颁标准《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4、建设部部颁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D 60-2004; 6、建设部部颁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90。
但设计基准期不等同于结构的使用寿命,两者有联 系而又不全等同。结构使用寿命,是指桥梁结构在设计使 用期后,经大修可以适用的结构物的实际使用年限。桥梁 使用年限一般不应低于桥梁设计基准期。
4、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3.0.9条) 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按表3.0.9的规定采用 表3.0.9 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年)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参 编单位有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院、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重庆市设计院、广 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的归口管理单位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 院。
1 市政桥涵设计技术标准

1 市政桥涵设计技术标准1.1主要设计规范(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3)(4)(5)(6)(7)(8)1.2(1(2(3分幅时尽量减小桥梁宽度种类。
(4)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或按城市规划防洪标准设计,同时应确保百年一遇洪水频率下的结构安全。
(5)设计洪水位:必须以河道主管机关确定的数据为准。
(6)桥下净空:跨河桥梁底需高出设计洪水位一米以上;分离立交桥、天桥净空与道路相适应(高速公路一般按5.5米预留);天桥限高标志数应比设计净高小0.5米。
(7)管线过桥:应提前确定管线过桥方式,同时注意管线类别是否涉及桥梁安全。
(8)对于墩台位于高压线底下的桥梁,应注明高压线下净高,并交代让施工单位复测净空高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
1.3 桥梁上部及附属设计一般规定1.3.1(1①②位。
③差大的至少标出两侧地面线。
④总体布置图中给出各墩台处桥面机动车道边缘控制高程,以便核对墩台标高。
(2)需特别说明的问题①如桥梁平面位于曲线内,则其立面称为展开立面,平面尽可能按照曲线绘制,若桥梁过长则可以考虑拉直,此时平面称为拉直平面。
跨径以设计线展开为准;说明墩台布置方式(法向布置、平行布置、等角度布置等)。
②道路设计线上桥面各点高程应与路线竖曲线保持一致,对于预制结构可通过混凝土调平层调整(预制结构调平层工程量应计入竖曲线半径较小时上凸造成的工程量增加,必要时可减小调平层标准厚度或梁体设置负预拱度)。
③桥梁采用单横坡设计时,存在人、非部分横坡与道路横坡不一致现象,可通过在桥头设置过渡段衔接(对于机、非分幅设计桥梁可考虑桥梁横坡与道路完全一致);设计高计算时一定(以往④余5%⑤⑥⑦⑧⑨⑩对于拼宽桥,其拼宽部分上部结构形式尽可能与老桥保持一致,新老桥搭接处为机动车道时上部一般采取结构连接的方式,搭接处为侧分带或中分带时一般采取在纵桥向设置桥面连续的方式;为了减小新老桥梁的沉降差,避免拼宽桥桥台开挖对老桥产生影响,拼宽桥桥台下部一般采取桩基结构,桥台承台尽可能上台,减小开挖深度。
CJJ11-2011(2019年局部修订条文)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 - 2011局部修订条文(2019年版)说明:1.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原内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原内容。
2.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中的其他条文一并实施。
3.0.12根据桥梁结构在施工和使用中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同将桥梁设计区为以下三种壁I应按下列四种状况进行设计:1持久状况:在桥梁使用过程中一定岀现,且持续期很长的设计状况。
2短暂状况:在桥梁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较大而持续期较短的状况。
3偶然状况: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岀现概率很小,且持续期极短的状况。
4地震状况: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可能经历地震作用的状况。
3.0.13所梁结构或其构件:对3.O.I2条所述三种设计状况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对持久状况还应迸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对短暂状况及偶然状况中的地震设计状况,可根据需要进行正管梗甬极限状态设计;对偶然状况中的船舶或汽车撞击等设计状况,可不按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桥梁结构或其构件,对3.0.12条所述四种设计状况,应分别进行下述极限状态设计:11持久状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短暂状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可根据需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偶然状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4地震状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当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釆用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和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当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短期效应组合(频遇组合)和作用长期效应组合(准永久组合)。
3.0.16桥梁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规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构件应减小由附加力、局部力和偏心力引起的应力;3结构或构件应根据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
釆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选用的形式应便于制造、施工和养护。
城市桥梁强制性条文

序号条款号条款内容1 3.0.8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应为100年。
2 3.0.14当桥梁按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应采用不低于表3.0.14规定的设计安全等级。
注:1、表中所列特大、大、中桥等系按规范表3.0.2中单孔跨径确定,对多跨不等跨桥梁,以其中最大跨径为准;冠以“重要”的小桥、挡土墙系指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及交通特别繁忙的城市次干路上的桥梁、挡土墙。
2、对有特殊要求的桥梁,其设计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 3.0.19桥上或地下通道内的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和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气体管。
条件许可时,在桥上敷设的电信电缆、热力管、给水管、电压不高于10kV配电电缆、压力不大于0.4MPa燃气管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 严禁在地下通道内敷设电压高于10kV配电电缆、燃气管及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液、气体管48.1.4当立交、高架道路桥梁的下穿道路紧靠柱式墩或薄壁墩台、墙时,所需的安全带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安全带宽度不应小于0.50m;510.0.2桥梁设计时,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荷载等级及其标准值、加载方法和纵横向折减等应符合下列规定:1 汽车荷载应分为城-A级和城-B级两个等级。
2 汽车荷载应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
车道荷载应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
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应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桥台和挡土墙压力等的计算应采用车辆荷载。
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3 车道荷载的计算(图10.0.2-1)应符合下列规定:1)城-A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qk)应为10.5kN/m。
集中荷载标准值(Pk)的选取:当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270kN;当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时,Pk=360kN;当桥梁计算跨径在5m~50m之间时,Pk值应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城市桥梁与公路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对比分析

科学技术创新2021.14城市桥梁主要是指在城区内部的桥梁,其被修建在不同的建筑物基础上,如天桥、立交桥或者河道上部桥梁等,并根据使用年限可以将其分为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天桥形式。
而公路桥梁的机构体系比较特殊,其主要是以力学原理所设计的结构基础,其类型包含钢架桥、悬索桥以及斜拉桥等多种形式。
公路与城市桥梁的建设不仅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意义[1-2]。
1公路与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对比分析1.1二者汽车荷载的相关研究一般在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的荷载中,都会采取均匀分布荷载的单一荷载模式进行设计,而这种模式在桥梁建设期间容易被广泛应用。
在长时间的实践分析中,相关法规对于汽车荷载的基本情况和其本身的标准值已经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结合这些规定值可以有效分析桥梁荷载的相关数值设计,以此来对城市和公路桥梁设计荷载标准进行全面对比,得到合理科学的计算结果[3]。
其次根据汽车荷载数值来将计算后的公路与城市桥梁与原来进行对比,其对比的步骤为:首先布置合适的试验场地,将桥梁车道的数量、车辆荷载的横向布置和车道的宽度进行规定。
其次根据城市标准中桥梁加载长度、桥梁设计跨径等方面规定,对于车道数量、总宽度和横向布置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最后得到结果,发现在公路和城市桥梁设计荷载中,其基本的折减系数相同。
具体规范标准数值如表1所示。
表1CJJ11-2011汽车荷载标准值分析1.2车辆冲击力分析一般在研究桥梁荷载就需要对汽车冲击力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本文所提出的汽车冲击力是根据桥梁本身的结构质量、刚度和桥体跨度,并结合冲击力与跨径计算数值的反比值来进行计算和分析的,随后可以结合其所计算的汽车冲击力来比较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4]。
部分数值计算与统计如表2所示。
表2冲击系数有关因素数值独对比分析在表2中可以看出,公路冲击系数要比城市冲击系数明显有着提高的趋势,并且在小跨度方面差别相对较大,当实现大跨径设计时两者数值在逐渐接近。
城市桥梁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城市桥梁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城市桥梁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净资产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
2.所申请检测资质对应的检测项目(参数)应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认证。
3.应取得见证取样一级、主体结构一级和钢结构、地基基础检测资质。
4.人员要求:
⑴具有相关专业,从事桥梁检测工作3年以上,并接受城市桥梁检测技术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其中,工程系列的高级职称不少于3人,工程系列的中级职称不少于5人。
⑵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且从事检测工作经历10年以上;报告审核人应具有工程系列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桥梁检测工作5年以上。
5.检测仪器设备的量程和精度必须满足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的要求。
6.申请城市桥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必须能够检测下列参数(附表1-1),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附表1-2)。
附表1-1
城市桥梁检测项目及参数
附表1-2
城市桥梁检测设备配制表。
城市道路路基换填深度的计算

74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1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的荷载取值荷载取值及布置参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快速路为城-A 、B 级,主干路为城-A 级,次干路为为城-A 、B 级,支路为城-B 级;城-A 荷载为5轴加载,总重700KN ,城-B 荷载为3轴加载,总重300KN ;每组车轮横向中距1.8m ,车轮着地面积为0.6×0.25m 。
2常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主干路:5cm 厚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8cm 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 厚水泥稳定碎石+20cm 厚水泥稳定砂砾+30cm 厚级配碎石。
次干路:4cm 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 厚水泥稳定碎石+20cm 厚水泥稳定砂砾+30cm 厚级配碎石。
支路:4cm 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 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5cm 厚水泥稳定碎石+15cm 厚水泥稳定砂砾+30cm 厚级配碎石。
3软弱下卧层验算公式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垫层厚度应根据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应符合:城市道路路基换填深度的计算文|汉中市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设计院 赵育军【摘要】换土垫层法在处理城市道路湿软路基时经常使用,它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难度小、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但相应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换填厚度的计算均未提及,本文通过验算软弱下卧层计算湿软路基换填厚度,供大家在工程实践中使用。
【关键词】路基换填深度计算P ok +P gk ≤r R f a式中:P ok 为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应力,P gk 为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应力,r R 为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抗力系数,f a 为垫层底面处地基的承载力容许值。
4验算路基软弱下卧层确定换填深度4.1荷载选取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要求选取荷载,主干道选用城-A 荷载,最大轮载P=100KN ,次干道分别按照城-A 、城-B 荷载取值,最大轮载分别为P=100KN 和P=60KN ,支路按城-B 荷载的70%取值,最大轮载P=42KN 。
桥梁方案设计(5篇模版)

桥梁方案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 桥梁方案设计1.1桥梁工程1.1.1设计规范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一、上跨贵黄高速公路桥本桥梁工程位于金阳宾阳大道延伸段道路K1+360处, 为跨越贵黄高速公路而修建, 桥起点桩号为K1+193, 终点桩号为K1+527。
桥梁全长334m, 采用两联4×40m装配式预应力小箱梁, 桥面全宽54m, 分左右两幅, 单幅: 8.0m(人行道)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4.《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1.1.2技术标准1.设计车速: 60km/h2.道路等级: 主干道3、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3kN/m24、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 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 桥区为Ⅵ度区, 按Ⅶ度设防。
5.桥下净空: 大于6m。
6、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 100年;安全等级: 一级; 1.1.3桥梁设计方案+16.0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24.5m。
1)下部结构a、0号左幅桥台、8号桥台均为重力式U型桥台, 桩基础, 0号右幅桥台采用埋置型桥台, 桩基础;桥墩均采用柱式墩, 桩基础, 由于暂无地勘资料, 桩长均暂定为20m。
b、桥台台身和扩大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承台、桩基础、台帽、垫石及挡块采用C30混凝土;桥墩采用C40混凝土;小箱梁、梁底楔形块采用C50混凝土。
c、桥台与路堤衔接, 台后填土较高, 为了防止填方沉降后引起桥头跳车和避免冲击对桥台的损害, 台后设置长度为6米的钢筋混凝土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