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幼儿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幼儿游戏的理论,游戏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2.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3.幼儿记忆发展的表现和规律;

4.幼儿思维的特点和阶段;

5.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6.幼儿道德发展的阶段及相关实验;

7.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影响因素和训练措施;

8.性别认同的概念及其发展;

9.幼儿同伴关系的作用、发展及社会技能训练。

6.1复习笔记

一、幼儿期的总特点

幼儿期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其特点如下:

1.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

2.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

3.幼儿期儿童的言语能力不断发展,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响他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4.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

5.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进一步发展。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继续增加

新生儿的脑重是390g左右,达成人脑重的25%,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g,约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g,基本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

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

3.脑电波的变化

同步节律波α波常作为儿童脑成熟的标志。儿童脑电图的变化表明,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不同脑区α波开始占优势的时间不同,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这一顺序与个体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相一致,控制低级机能的脑区先成熟,因此,个体的低级机能先发展起来,而控制言语等高级机能的脑区成熟较晚,因此,个体的言语等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较晚。

大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4~20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第一

次在5~6岁左右,第二次出现在13~14岁左右。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因而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约从4岁起,儿童的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三、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的理论

1.早期的传统理论

19世纪和20世纪初较有影响的游戏理论主要有:

(1)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

(2)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3)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4)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5)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反对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

表现。引起游戏的三种欲望是: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

2.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①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②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这一理论已被应用于投射技术和心理治疗。

(2)认知动力说

①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

②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称为练习游戏。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发展了象征性功能就可以进行象征性游戏,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想为存在的。以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有规则的游戏。真正的有规则游戏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特定的文化对不同的行为会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抑制,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

3.朱智贤关于游戏的看法

朱智贤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①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解决了这一矛盾。

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

③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因而深受儿童喜爱。

(二)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

1.游戏的种类

(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分类,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①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类型有角色游戏、建筑性游戏、表演游戏等。

②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可以有计划地增长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提高儿童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

③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可使儿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勇敢、坚毅、合作、关心集体等个性品质。

(2)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3)美国心理学家帕腾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六种: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的游戏。

2.游戏的发展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游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同年龄的幼儿玩同一主题游戏,其内容、组织形式、时间长短以及参加成员的多少等都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