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古代史(战国)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一、中华文明古代史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夏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国君被称为商王,商朝的繁荣时期称为商代。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有名的事件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活动,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5.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七大国争霸,最终秦国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二、中国古代史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称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统治者是刘邦,东汉时期统治者是刘秀。
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被晋朝所统一。
4.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朝代,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隋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5.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了中国,创造了盛世的唐朝。
6.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时期之一。
三、中国近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建立者是满洲人努尔哈赤,后由康熙、乾隆等一系列皇帝统治。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父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建立的。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教师用)
第 16 页 1 中国古代史学案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第五、六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第五节学习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时代特征;2、齐桓公称霸的措施、口号、标志;3、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标志;4、战国七雄及其争霸格局形成的标志;5、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6、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途径和作用。
●第六节学习重点:1、铁器和牛耕使用的时间及其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表现;3、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和意义、青铜铸造技术及代表作、漆工艺的主要技术4、酿酒业的发展过程;5、《考工记》;6、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主要城市;7、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原因、实质和影响;8、春秋时期变法的途径、代表和实质;9、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目的、代表和结果;10、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评价。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参考答案】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周王室衰微 奴隶主贵族的掠夺战争 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城濮之战 阖闾 民族融合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经济文化交流 兼并战争 秦 西周晚期 战国 牛耕 铸铁柔化山西海盐曲造酒各地土特产社会经济空前大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瓦解民族交流与融合铁器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阶级百家争鸣法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李悝吴起356 秦孝公连坐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度量衡分封郡县井田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六国封建制度●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思考题: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
”有人引用列宁的话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但它仍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上述观点。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的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炎帝、尧、舜、禹2. 中国古代史的三代时期:夏、商、周3. 中国古代史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4. 中国古代史的秦汉时期:秦朝、汉朝5. 中国古代史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6. 中国古代史的隋唐时期:隋朝、唐朝7. 中国古代史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8. 中国古代史的宋元明清时期: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法老王、金字塔、尼罗河2. 古希腊文明:雅典、斯巴达、希腊神话、奥林匹克运动会3. 古罗马文明:共和政体、帝国、斗兽场、斯巴达克斯4. 古印度文明:婆罗门、佛教、印度教、摩揭陀王朝5. 古巴比伦文明:哈梅图神殿、君士坦丁堡、伊斯兰教三、近代史1. 中国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孙中山、五四运动2. 中国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八路军、新四军3. 中国的解放战争:延安整风运动、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区4. 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同盟国、凡尔赛条约、战争的影响5. 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慕尼黑协定、诺曼底登陆、原子弹爆炸6. 冷战时期:苏联、美国、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倒塌四、现代史1. 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四个现代化、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2. 中国的发展:互联网、高铁、奥运会、世博会3. 当代国际关系:全球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贸易战争4. 当代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无人驾驶、区块链技术五、文化与艺术1. 中国的古代文化:诗词、书法、绘画、戏曲2. 世界的古代文化:古希腊的哲学、古罗马的建筑、古埃及的雕塑、古印度的宗教艺术3. 中国的现代文化:电影、音乐、时尚、文学4. 世界的现代文化: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子游戏、摄影六、科学与技术1.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2. 世界古代科技:古希腊的几何学、古罗马的建筑工程、古埃及的天文学、古印度的数学3. 中国现代科技:航天技术、高铁、互联网、人工智能4. 世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新能源、太空探索七、思想与社会1. 中国古代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2. 世界古代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古罗马的法律、古印度的宗教思想、古埃及的神话3. 中国现代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主与法治4. 世界现代思想: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人权、环保八、人物与事件1. 中国历史人物:孔子、李白、郭沫若、邓小平2. 世界历史人物: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拿破仑、毛泽东3. 中国历史事件: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4. 世界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十月革命、柏林墙的倒塌以上是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点整理,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思想与社会、人物与事件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史(下)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
封建集权制的初步形成
封建集权制的初步形成
封建集权制的初步形成
(三)封建阶级关系的确立
1、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可分为贵族地主、军功官僚地主、豪民地 主(商人地主)和一般地主四类。
2、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按其具体划分的不同亦分四类: 一是在封建国家“授田”制下的农民,史书称 “公民”,由庶人或国人转化来。 二是在私人地主控制下的农民,史书称“私人”或 “庶子”。 三是自耕农。 四是雇农,史书称“庸客”或“庸夫”。 以上各类农民阶层,并非一成不变,仍然处在不断 分化之中。
马陵之战使魏国元气大伤,从此魏国由盛转衰,不 得不向齐国屈服。前334年,魏惠王不得不亲自到齐国 的徐州向齐威王屈膝约和,并互尊为王,史称“徐州相 王”,此后,形成了魏齐均势的局面。
魏齐争雄
3、合众与连横 魏国败于东齐和西秦之后,天下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齐、秦两强遥相对立。为了争取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齐、 秦都展开了争取盟国,孤立敌国的斗争,魏、赵、韩等 国内部也分成联齐、联秦以抗敌国的两派。各国之间相 互结盟却又在不断变更,既没有稳固的朋友,也没有世 代的仇敌。这种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结盟活动,被称 之为 “合纵”、 “连横” 。
2、“战国”由七雄转变为特定的时代: 刘向编定《战国策》后,七雄征战不休的时期被 称为“战国时代”。刘向是西汉宣、元帝时人,他根 据秦以前七国争雄的过程中,策术士们的言行记录选 辑了一部文献汇编,定名为《战国策》,史学界将东 周的后段称之为“战国时代”。
3、战国的起止年代: 战国较春秋是个更为动荡的时代。战国的开始年代,
燕齐相攻
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中齐将田单的 离间计,与乐毅不和,改用骑劫为将,骑劫改变了 乐毅以围困瓦解齐军的方针,对齐降卒施以劓刑, 又挖齐人祖坟,激起齐军的愤恨,齐将田单抓住战 机,利用火牛阵,夜袭燕军,燕大败,燕军虽全部 被赶出了齐国,但齐从此失去了大国的地位,残破 不堪。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三战国
孟子 仁政论 性善论 民本论 修养论 荀子 唯物天道论 性恶论 明分使群 德主刑辅 墨子 兼爱与非攻 尚贤 尚同 节用 明鬼 老子 本体论 辩证法 无为和以退为进 历史退化论 庄子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消极自由的人生观 名家 逻辑问题:合同异 离坚白 白马非马
庄子
孔子
慎到 屈原 荀子
墨子 李悝 吴起
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撰写的学术笔记。
——《日知录》卷13《周末风俗》
《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军战绩
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八万 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二万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三十三年,破魏,斩首十五万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斩首五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余万 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六千,走死河中二万 王政二年,攻魏卷,斩首三万 王政十三年,攻赵,斩首十万
吕不韦
韩非子
商鞅
李斯
孟子
孙膑
《史记》记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 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 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六十有余岁, 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 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 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 知其然否。
战
弩
国
甲
胄
计篇 九变篇 作战篇 行军篇 谋攻篇 地形篇 形篇 九地篇 势篇 火攻篇 虚实篇 用间篇 军争篇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 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 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部分 长孙博 2012年版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1.葵丘之盟*:(厦门大学2002年专门史中国通史真题)公元前651年齐国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
盟约声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还规定同盟国诸国不要乱筑河堤,不要囤积粮食,不要擅以田邑封给别人而不报告天子。
葵丘之盟使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2.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次争霸战争。
公元前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晋军救宋。
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
至城濮,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打破楚军。
此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3.践土之盟: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
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践土之盟是晋文公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4.弭兵之会*:(南京大学1997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
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
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
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5.秦霸西戎: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
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
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至殽(今河南洛宁西北)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殽之战”。
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西向,进攻戎地,“灭国十二,开地千里”。
历史战国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战国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战国时期的起源与背景战国时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末期,即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
那时,周朝的实权已经逐步被地方诸侯所掌握,而国力之强与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导致春秋时期走向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原因。
春秋末年,由于封建制度的破碎和统一的缺乏,成为大国的曹魏、鲁国、齐国、楚国、燕国、秦国、韩国和赵国为了争夺霸权而频繁发动战争、纷争,最终战争导致了春秋时期的覆灭。
而战国时期,是这些国家间争霸得最激烈的时期。
在当时,各国互相争斗、反复辗转于战争的波涛之中,直到秦国结束了这种局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秦朝。
二、战国时期国家的兴起与发展1. 秦国:春秋时期秦国的建立者是秦庄公,后面的赵氏、宣毅产生了较大成就。
而在战国时期,为了加强国力,采取了中央集权,采取了法家思想,秦国取得了稳固加强。
最后在战国时期末期,秦国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秦朝。
2. 赵国:赵国在战国时期以力量比较强大。
赵国在这个时期先后灭亡了燕国、齐国的大片领土。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赵国的统治时期,出现了赵氏铁骑,赵氏铁骑在战国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骑兵。
3. 韩国:韩国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国家,这个国家在战国时期曾经和秦国、赵国、魏国等国家争斗,曾经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亡。
4. 魏国:魏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比较软弱的国家,但是在战国时期魏国加强了军事化建设,同时推行了一种叫“法度”的制度。
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法度政策下,魏国逐渐变得强大,比较活跃。
5. 楚国:楚国在春秋时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楚国在战国时期曾经灭了吴国。
但最终这个国家还是遭遇了秦军的侵略,被灭亡。
6. 齐国:齐国在春秋时期曾经很强大,但到了战国时期却逐渐衰弱。
最终在秦国统一时期被灭亡。
7. 燕国:燕国也曾经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历史上有着上佳的地位,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他却逐渐衰微。
三、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在战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也逐渐进入繁荣期。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战国时期各国变化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战国时期各国变化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年至公元前221 年,因《战国策》得名。
2.田氏代齐:战国时期,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战国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大、持续时间长。
着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结果: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4.春秋时期战争性质为诸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战争性质为诸侯兼并战争。
中国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走向统一。
中国古代史:第五章 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按着“食有劳 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削弱贵族特 权,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 官僚:广义地讲统治阶级国家的官吏都可以称为官僚。在贵 族制下,大夫或士以上的人才能称为官,庶民或奴隶出身的 家臣是不在官的范围之内的。《周礼· 春官· 大宗伯》:“六 命赐官。”郑玄注:“使保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 《礼记· 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孔颖达疏: “其诸侯以下,设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 管也。”僚与官同义,同官又称同僚。《左传· 文公七年》: “同官为僚。”僚,在春秋时代还是对奴隶的一种称谓。 《左传· 昭公七年》:“隶臣僚,僚臣仆。”孔颖达疏:“僚, 劳也,共劳事也。”官僚组成为一个词,初见于《国语· 鲁语 下》:“今吾子之教官僚。”韦昭注:“此景伯之属下僚耳, 非同官之僚也。”官僚实即官奴。官僚制是从君主的家臣发 展出来的,就其实质而言,所有的官僚都不过是君主的奴才。 • 官僚制与世袭制的区别:①官僚是由君主随时任命并可随时 撤换,甚至处死的奴仆;②官僚领取俸禄而没有世袭的封地; ③君主授予官僚权力,是用印、符、节作为信物,授予这类 信物就有权,一旦收回就失去了权力;④对官僚进行监督和 考核,立功者赏,有过失或犯罪者给予惩罚。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 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 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 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商君列传》
商 鞅 变 法
商鞅变法顺应封建 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 上新法已推行多年,所 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 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 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 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 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 战国七雄
1. 从春秋到战国 2. 战国七雄 3. 各国变法运动
一、从春秋到战国
1. 战国的开端 2. 卿族专政
一、从春秋到战国
1. 战国的开端
▲《史记·六国年表》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 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 刘向《战国策书录》
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 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 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
——《史记》
三、各国变法运动
4. 齐国邹忌改革
▲ 自附于万民; ▲ 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 ▲ 俢法律而督奸吏; ▲ 鼓励臣民进谏。
稷下学宫遗址
临淄齐国故城复原示意图
三、各国变法运动
5. 秦国商鞅变法
三、各国变法运动
5. 秦国商鞅变法
第一次变法(前356年)
三、各国变法运动
5. 秦国商鞅变法
二、战国七雄
1. 七雄疆域
二、战国七雄
2. 魏国兴衰
二、战国七雄
2. 魏国兴衰
魏长城遗址(陕西韩城市城南村口)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求贤令》,前361年
魏秦之争
▲ 前409年,魏将吴起夺取秦河西 地,设郡。
依据:《左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记事下限。
1. 战国的开端
一、从春秋到战国
1. 战国的开端
一、从春秋到战国
1. 战国的开端
一、从春秋到战国
开端时间
代表论著
前481年
杨宽《战国史》
1. 战国的开端
战国错银立鸟铜壶
通高63厘米 1965年涟水三里墩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传说中夏朝由大禹建立,是一个以华夏族为中心的统一政权。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物证据的王朝。
商朝的国都是殷墟,商王是贵族阶级的统治者。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封建制为基础的王朝。
周朝的国家组织形式是封建制,以分封诸侯的方式维持统一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在此期间,诸侯国争霸,思想家和军事家纷纷涌现。
著名的兵家和儒家学派也在此时期形成。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统一了货币制度、文字和法律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汉朝的统治者倡导儒家思想,注重农业发展和文化繁荣。
7.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魏、蜀和吴三国。
三国时期标志着中央集权统治的崩溃,各种战争不断。
8.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王朝。
隋朝由杨坚建立,统一了北方和南方,恢复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9.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时期的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巅峰,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
10.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时期中国文化繁荣,科技发达,但也面临外族侵略的威胁。
南宋时期面临金朝的入侵,最终灭亡。
11.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是蒙古族建立的。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概述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概述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共计约550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期的起始点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当时的周王权衰微,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指各个诸侯国家之间的较量和争夺。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各个诸侯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封建国家,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然而,随着各个诸侯国的争斗,战争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这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兴盛。
这个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向南方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人口也逐渐增加。
同时,商业活动的兴盛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是多元的,不同的学派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辩论和交流,这也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想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巨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4.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
儒家:仁政,礼治
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法家:依靠法令、权术、威视、使臣民慑服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
学派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荀子
《荀子》
"礼治"
道家
庄子
《逍遥游》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中国古代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期,持续了大约五百年,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家和哲学家们蓬勃发展的时代。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是西周王朝的衰落。
在公元前8世纪末,西周王朝的统治开始动摇,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混乱。
这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制国家的形成,也就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在政治上相对独立,但仍然承认西周王朝的统治地位。
在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由西周王朝统治的中央政权逐渐削弱,而各个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增强。
这些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争斗,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战争非常残酷,但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想的繁荣。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孔子提出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强调君主应该具备的美德和责任。
这些思想成为了后来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还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政治改革。
齐桓公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晋文公也通过类似的改革,使得晋国在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政治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还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例如,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
同时,春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诗经》和《楚辞》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文化(试题)(1)
沈阳市高中历史电子作业题库(试题部分)【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选择题】【A层】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7.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8.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9.《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中国古代史之春秋与战国
中国古代史之春秋与战国一、政治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形成标志是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二、经济A 农业:生产工具--- 铁制农具出现牛耕水利灌溉--- 春秋芍陂战国秦李冰修筑都江堰郑国渠耕作技术---垄作法耕作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B 手工业:冶铁业---战国时用木炭做燃料冶铁技术进步青铜铸造---更为精致美观酿酒业---用曲造酒手工业著作--《考工记》C 商业:商业发达商业中心临淄邯郸三、社会变革A 原因:经济---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政治---私田增加冲击井田制土地私有逐渐代替国有军事---诸侯战争频繁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文化---思想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出现B 改革:1.春秋---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依据田地多少和质地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鲁国“初税亩”前594年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按亩收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特点: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没有触及上层建筑2.战国---秦商鞅变法(前356 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背景:面临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秦落后与其他国家希望通过变法增强国力孝公希望建功立业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宣传变法和改革精神内容:⑴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创见小农经济增强国力稳定财政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打击贵族特权⑷普遍推行县制废分封长官国君任免---加强中央集权⑸秦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⑹“什伍连坐”意义:⑴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全面改革,废除旧制度,顺应历史趋势、适应经济的发展⑵推动了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秦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⑶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有消极影响四、思想与文化A 思想:1.春秋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朴素辩证法政治上“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崇尚“道”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孔子---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与“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上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教育:有教无类—学生不分贵贱扩大受学范围因材施教编订整理“五经”2.战国(百家争鸣)背景:经济的发展为学术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各派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派别:儒道法⑴儒孟子(亚圣)---核心“仁政”“人性本善”“民贵君轻”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宽刑薄赋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⑵墨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对浪费代表下层劳动群众⑶法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以法为本”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⑷道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顺其自然、文风浪漫影响:诸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 文化1.诗歌:《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屈原(楚国)楚辞《离骚》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2.史学:《春秋》孔子编著第一部编年史《尚书》孔子编著有关夏商周三代的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汇编3.天文:《甘石星经》《春秋》中有世界最早哈雷彗星的记载早欧洲600年4.物理:《墨经》中记载杠杆原理浮力光学等知识5.医学:扁鹊“脉学之宗”望闻切问6.数学:九九乘法表世界最早使用十进位计数法的国家中国古代史之春秋战国----作业姓名:班级:编号1008145(6)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C.鲁国按亩收税D.商鞅变法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部编四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单元分析(全册)
部编四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单元分析(全册)引言部编四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册书共有七个单元,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单元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本单元主要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灭亡及其主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以及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单元二: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本单元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诸侯国的发展、百家争鸣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单元三:中国古代史(秦汉)本单元主要介绍秦朝的建立、发展、灭亡和汉朝的兴起、发展、衰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特点。
单元四: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本单元主要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政权的发展、民族融合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民族冲突与融合,以及文化的发展。
单元五:中国古代史(隋唐)本单元主要介绍隋朝的建立、发展、灭亡和唐朝的兴起、发展、衰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特点。
单元六:中国古代史(宋元)本单元主要介绍宋朝的建立、发展、灭亡和元朝的兴起、发展、衰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特点。
单元七:近现代史(明清)本单元主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发展、灭亡和清朝的兴起、发展、衰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结语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分别是:
1.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经济上出现了铁器和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与融合并存。
5.隋唐时期(589-907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形成重要的商业都市。
文化上,唐文化博大精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6.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7.明清时期(1368-191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变法共两次,分别在公元前359年(或356年)、350年。 曾遭到旧贵族甘龙、杜挚等一批旧贵族反对,他们认 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反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 法古”,“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得 到孝公支持。
• 1、“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 • 废除井田制,打破公田、私田得界限,实行土地私有, 准许土地买卖,并根据土地面积收税。 • 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 “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按照军功大小,确 定社会等级和地位,建立军功爵制,军功爵为20等。 最高为彻侯,最低为公士,根据爵位占有数量不等的 田宅和奴婢。
• 第一种看法,公元前475-221年。郭沫若在《奴隶制时 代》提出的。时段划分依据是《史记·六国年表》。该 篇记事始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迄于秦始皇 统一六国。 • 第二种说法,公元前403年-221年,范文澜在《中国通 史简编》提出的。依据是《资治通鉴》,该书起点是公 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周王承认为诸侯。 • 第三种看法,公元前453年-221年,依据《战国策》记 事始于韩、赵、魏三家灭智伯。三家分晋局面已经形成。 杨宽《战国史》提出来的。
• 5、建立什伍连坐制,建立户籍制 •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 同罚。”编制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彼此互相 纠察、连坐。 • 6、统一度量衡 • 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在全国通用。称作“平斗桶权 衡丈尺”。
商鞅铜方升
• 战国。全长18.7、内口长12.4、宽6.9、深2.3厘米。 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 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 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 “重泉”二字。 • 铭文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此 器是商鞅任“大良造”(即大上造)时所颁发的标准 量器。
二、魏国李悝变法
•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实现富 国强兵,先后进行变法。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 场自上而下的封建化运动。 • 最早变法的是魏国,其次是楚国,其他各国也 相继采取变法措施。变法最彻底的是秦国商鞅 变法。 •李悝是魏文侯(公元前445-396年在位)宰相。 他是古代法家的创始人。
3、鲁国三桓执政
• 鲁国在僖公以后,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握大权。 三家皆为鲁桓公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三桓”。他们 在政治上互相支持,联合执政,季孙氏势力最为强盛, 掌握公室的权力。 • 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三桓“作三军,三分 公室而有其一”,三家各领一军。鲁国大部分土地都 成为他们的私田。 • 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改为二军,四分公室,季孙 氏得二分。“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 征之,而贡于公。”(《左传·昭公五年》)从此鲁国 由季孙氏专权,国君在经济上完全依靠三家供奉。
• 商鞅变法是秦国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变法使秦国由 弱转强,史称,第二次变法,“居五年,秦人富强, 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变法后十八年,“秦 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 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秦国由落后国家,变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 家,从而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 研究资料以文献为主,包括史书、诸子、文学。 • 史书主要是《史记》和《汉书》。《史记》涉及战国 史事有40多篇;《汉书》“十志”资料丰富。 • 诸子中《孟子》、《庄子》、《商君书》、《荀子》、 《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均有史料 价值。 • 文学中《楚辞》也反映不少历史事实。 • 另外,战国简策也是研究重要资料。如《战国纵横家 书》。
• 进入战国初期,周天子虽仍有“天下共主”之名,势力更 加弱小。战国中期,掌握王室大权的西周公、东周公瓜分 王畿土地,西周公都于洛邑,东周公都于巩邑,各自建立 独立的小国。周天子居王城,依附于西周公。 • 政治上巨大变化。 • 一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各国先后变法,消弱世卿世禄制和 分封制,建立以丞相为首的官僚制和地方郡县制。 • 二是政治形势的变化。主要是战争形势的变化。前期战争 在关东六国进行,属兼并战争;后期为秦统一战争。
• 严格奖惩制度,将俸禄给予有功之人。“食有 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说苑·政理》)
2、设置常平仓,推行“平籴法”
• 籴就是收购粮食。李悝认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 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说苑·政理》)。 • 国家设置常平仓,控制粮价。丰年时,国家平价收购 粮食,保证不因价贱而伤害农民;饥荒时,国家平价 出售粮食,保证不因涨价而伤害百姓。 • 这样既可防止商人抬高粮价,又能做到“取有余以补 不足”(《汉书•食货志上》,从而保障了农业经济的 不断发展和物价的稳定。
2、田氏代齐
• 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田氏是陈国贵族公子完的 后裔。公子完在齐桓公时逃避国内动乱,来齐,改姓 田氏,任齐国“工正”。 • 春秋中期,田氏势力逐渐强大,向贫民放贷时,采用 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获得支持。齐相国晏婴 抑制田氏势力,没有成功。 •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田乞发动政变,拥立公子 阳生,是为齐悼公,又消灭贵族国氏、高氏,担任相 国,掌握权力。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 年),战国初期著名 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作有《吴子》48篇,今存6篇。
• 1、废除贵族特权,选贤任能 废除贵族特权, •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 • “废公族疏远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 卒》) • 2、训练士卒 • “绝灭百吏之禄秩,损(减少)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 士”。(《韩非子·和氏》) • 明赏罚。作战时,“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吴子·治 兵》)
3、推行“尽地力之教”
• “尽地力之教”,即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以 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入。 •他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 益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 矣。”(《说苑·政理》)
4、制定《法经》,建立封建法制
• 为了确定封建法制,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李悝“集 诸国刑”,作《法经》六篇,即“盗、贼、囚、捕、 杂、具”。 • 《法经》集春秋以来成文法之大成,其宗旨在于防止 和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 经济利益。为后来所继承。 • 李悝变法设施,“行之魏国,国以富强”。史称,魏 国因此“强匡天下,威行四邻”。
• 赵氏控制晋国北部,以晋阳(太原)为中心,后来迁 都邯郸;韩氏控制中部,以平阳(临汾)为中心,后 在公元前375年灭郑国,迁都新郑;魏氏控制南部,以 安邑(夏县)为中心,后来迁都大梁(开封)。晋国 国君只有绛、曲沃两个城邑,“反朝韩、赵、魏之 君”。 •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封韩、赵、魏三 家大夫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 • 公元前377年,三家“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国不 复存在。
三、楚国吴起变法
• 吴起是卫国人,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著作有《吴起 兵法》(《吴子》)。曾任魏国西河守,“秦兵不敢 东向,韩赵宾从”。后与文侯之子武侯不睦,逃到楚 国。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 • 吴起认为,楚国长期衰弱原因在于“大臣太重,封君 太众”,变法首先从打击贵族势力着手。
• 3、整顿吏治 • 《史记》:“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要求官员做到 “私不害公”。 • 经过改革,楚国势力有所恢复,“却三晋,西伐秦”, 皆有成效。 • 变法触犯贵族利益。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吴起为 旧贵族杀害。
பைடு நூலகம்、秦国商鞅变法
• 秦国地处西方,贵族势力强大。公元前408年,魏国攻 占秦河西之地。公元前387年,西南蜀国攻占南郑。中 原诸侯也歧视秦国。《史记·秦本纪》:“秦僻在雍州, 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夷翟遇之。” •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次年将都城从雍(今陕西 凤翔)迁到栎阳(陕西高陵),废除殉葬,“初行为 市”,“为户籍相伍”。国势逐渐恢复。 •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公元前361-338年)即位,深 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孝公十三年,迁都咸阳, 积极向东方发展。为改变秦国落后的状况,下令求贤, 商鞅随即来到秦国。
战国全图
战国七雄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第一节 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 法运动
• • • • • 变法的中心内容: 一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二是承认土地私有; 三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通过变法,这样集权制度在各国建立起来。
一、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1、三家分晋
• 春秋时期,晋国经常发生内乱。春秋中期,晋国政权已 为韩、赵、魏、知(智)、范、中行氏六家大夫所控制。 “公族”势力消耗殆尽,出现“六卿强,公室卑”的局 面,“晋之公室尽矣”。 • 后来范氏、中行氏在内部斗争中被失败,子孙逃往齐国。 四家瓜分范氏、中行氏的采邑。 •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知氏,控制 了晋国政权,晋国大部分土地也为三家所掌握。
李悝(前455-前395) 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 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 文献中还将李克写成“里 克”,或讹作“李兑”、 “季充”。李悝是魏文侯、 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 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 相和上地守。司马迁说: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 君。”班固称李悝“富国 强兵”。
1、消弱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
• 《汉书》曰:“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 欲为官者五千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上造,三簪 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公大夫,七官大夫,八公乘, 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 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 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 3、实行重农抑商 • 鼓励从事农业,禁止弃农经商。凡从事末业和不事生 产而贫困者,罚作奴隶;努力从事本业而粟帛多的, 免除徭役。“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 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4、普遍推行县制 • 新得土地不再授予大臣,而由国君设置郡或县,直接 治理。秦献公时设四县,孝公时置三十一县。县设令、 丞,由国君任免。逐步收回贵族封地。这为后来中央 集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