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

[作者] 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

[内容]

二、情境教学体现了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景、情、语统一的境界。通过教学,学生不但能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学到语言及读写方法,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而且能达到情感陶冶及美感享受。第二种,侧重于语言分析,语言和思想不能恰当地结合,学生只能受到语言外另加的教育或缺少教育。第三种,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但学不到语言。李吉林老师的教学达到了第一种境界。

李老师的课所以能达到第一种境界,主要是情境教学体现了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具体分析,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教材体现了作者的语言美和客观情境美的统一。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选择的,大都是一篇篇语言规范、优美、思想内涵丰富的佳作。每篇作品都体现出作者对客观事物、景物、人物的认识,体现出作者创作时所置身的情境,达到“景语”和“情语”的统一。作者对某些事物、景物、人物感到美,产生美感直觉,决不是个人主观任意的产物,也不是个人偶然主观产生的“梦境”,而完全是客观地、必然地决定于他所处的情境。但是不同的作者,对同一景物、人物、事物又有着不同的美感直觉和客观美的统一,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这之中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和语言修养。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桂林山水本身是客观美、情境美,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桂林山水之美的境界。达到了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

第二层:教师的教学要把作者的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再现出来。一般教师往往忽视作者所写的客观性情境的再现。而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正是要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置身的情境之中,达到理解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为此,(1)需要教师想象出作者所反映的景物、人物、事物的具体情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要有桂林山水的直接或间接感受;(2)理解作者是怎样概括客观景物、人物、事物的。如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桂林山水之美的。达到教师自身的美感直觉和教材所反映的情境美的统一。一般的阅读,到此水平即达到目

的。因为教师还要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因此,教师还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语言训练重点,为教学设计出一套教学方法。

第三层:学生学习要达到理解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这是教学目的。李老师的课,对教材钻研得非常深入,既能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又能巧妙地指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反映的具体情境之中,使学生顺利地达到理解语言美和情境美统一的目的。她常用板画、音乐等形象教学手段,而最常用的、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如教《桂林山水》一课,理解桂林的水美一段,教师除运用板画、插图、音乐帮助再现桂林山水之美外,主要设计了四个水平的语言训练项目:(1)指导学生认真读书,概括地理解桂林的水是静、清、绿的;山是奇、秀、险的。初步理解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2 )从句子变化中理解桂林的水美。如漓江的水静、清、绿,用什么连词把静、清、绿组成句子?如果把静、清、绿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样?看到漓江的水不禁要赞叹,改成感叹句又怎样?这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变化,而是通过语言变化,调动学生的情感,理解漓江的水美,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3)进一步理解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具体描写。通过读课文加深美的感受,接着教师要求通过语言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师生“荡舟漓江”,听着音乐,激发学生多种感受,教师优美的语言叙述,支配着学生的想象,通过学生的感知与情感活动,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之中,充分体验着漓江的宁静。学生进入的情境与教材描写的情境一致,从而可以具体地理解词句含义及显示的形象。由于是语言训练,此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水流声音的词,如潺潺、淙淙、哗哗,听到漓江水流的声音吗?看看漓江的水在流动吗?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动。此处,不仅复习了形容水流声音的词,同时用反衬方法又一次体会到漓江的水多么静啊!又一次使学生理解了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用同样的方法,使学生具体理解“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两句话。(4)移情训练,教师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小河”。要求把该句改成排比句,并加修饰语。由爱漓江,移情到爱祖国的江海湖泊。同时又进行了语言训练。又一次体现出语言美、情境美和情感的统一。这四个层次的语言训练,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由理解到运用;由语言的深入理解带动情感的加深,最终使学生既学了语言,体验到语言之美,又体会到情境之美,受到美感教育。具体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景、物、语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

三、情境教学体现了语言美和生活美的统一

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训练,往往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中。李吉林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不限于课堂之内和书本之上,而是常常把学生带到大自

然中去,带到生活中去,在观察玩赏中,就生活中提供的景、物、人创造出生动鲜活的情境,自然、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语言。例如教完《初冬》一课,带学生到郊外游玩。孩子们忽然听到小河对面传来一阵笑声。李老师迅速抓住这一生活情境,开始了有趣的师生对话:

师:你们听,河那边传来了什么声音?

生:河那边传来一阵笑声。

师:你们听,河那边传来一阵谁的笑声?

生:河那边传来了一阵姑娘的笑声。

师:你听到一阵什么样的笑声?

生:我听到一阵咯咯的笑声。

生:我听到一阵欢乐的笑声。

生:我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

师:这笑声如果不用“清脆的”、“欢乐的”,打个比方说,会吗?

生:那笑声有点像小铃铛。

生:那笑声像小鸟的歌声一样快乐。

生:那笑声就像小河的水在流。

师:姑娘为什么这样开心?

生:因为今年粮食丰收了。

这段谈话有景有情有思想,语言逐步具体、生动,使学生学到活的语言。

又如《在春天的田野上》、《雪后的原野》等课文都有类似的野外对话训练。每次出游都有一个目的,一个主题,做到围绕中心分层次进行。这样就把生活、观察、思维、想象、语言都溶于一个整体训练之中,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学生的学习不限于一本教科书中,乏味地、单调地重复各种文字游戏式的练习,而是很自然地把语言和生活统一起来。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孩子们很有兴趣地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如何观察生活,用语言描写生活,体验着真切感人的情和理。从而印证了歌德讲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人类语言的源泉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李吉林老师善于把孩子们带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学生面对生活所展现的情境,教师依据语言规律,调动学生在课本上、生活中已掌握的词句表达所见所闻,在欢快的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目前,这样的活动,已发展成为“野外情境课程”。特设了与之相适应的观察说话、观察写话、情境作为项目。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上课,不仅学习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