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阅读情节和结构教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五单元《情节:小说情节的运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情节:小说情节的运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构思】把握情节应该是小说阅读的第一步,《外国小说欣赏》一书对情节的解说并不是特别充分,因为这本书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学生。
(本着高二语文备课组的要求,将《外国小说欣赏》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单元教学,分别是情节、人物、环境、语言及艺术手法。
因为主旨是一部作品的核心,不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文本、进行教学都需要理解主旨,所以不再单独列单元。
)对于情节单元,初步构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构成、运营、作用。
【学情分析】高中有2个单元的小说(必修3《祝福》单元与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单元);初中也学过一些小说(《故乡》《最后一片藤叶》《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威尼斯商人》等等)【学案】其中的【参考文本】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归纳心得】可以作为学案。
第二节情节的运营——如何变化【教学目标】理解小说情节运营上的特点。
养成积极思考情节变化原因的习惯。
【参考文本】定篇(中心):《在桥边》、《清兵卫与葫芦》(课本范文)《牲畜林》、《桥边的老人》(高考例文)《洗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在桥边》1、“我”的工作是数数,“我”数数的方式有什么变化?2、依据文本,讨论“我”数数的方式为什么会变化?3、在“我”数数方式的变化中有没有“不变”的成分?为什么不变?《清兵卫与葫芦》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清兵卫喜欢葫芦?5、为什么清兵卫会改变自己的兴趣?《牲畜林》探讨这篇小说情节运营当中,哪些在变,哪些不变?《桥边的老人》具体来谈谈这篇课文在情节运营上,有哪些变的部分,哪些不变的部分?【教学基本环节】【导入】(由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小说是哪一部?情节如何?)小说三要素当中,情节是最基础的。
创作当中,如果没有变化,则不成其为小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味的不变,则会让小说失去灵动,所以常常在“不变”之后一定会出现“巨变”。
但是一味的追求变化就会面目全非,而让读者无所适从,故变化中一定要有不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情节运行的方式》课件(共29张PPT)
《在桥边》的情节有怎样的“摇摆”?
主人公在“要数据”还是“要情感”的一次次的冲 突和挣扎中,经受着心灵的选择与追求。第一次,“数 据的较量”(故事情节的发生),是看重数据,还是不 看重数据?挣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乱数”。第 二次,“爱的较量”(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爱数据, 还是爱姑娘?挣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不数”。 第三次是“情感的较量”(故事情节高潮),是要饭碗, 还是要情感?挣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漏数”。 “我”的暗恋,“我”的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有 一个现实的结果?作者把小说的故事情节继续构建任务 让给了读者。
三、细节之摇摆
自主阅读:找出文中其他类似的 细节
小组合作:画出情节运行(摇摆 )的示意图
交流讨论:1、这些细节表现了 什么?2、删去后会怎样?
全班展示:分析摇摆以后的效果
小说中的摇摆有怎样的作用?
在情节的摇摆中,可以化简单为复杂, 化单调为丰富,化直白为含蓄,让平铺直叙 变成跌宕起伏,使故事显得一波三折,引人 入胜。
常见的“摇摆”技巧 一、情节突转法 二、巧设悬念法 三、抑扬反差法 四、巧合兴波法 五、误会铺陈法 六、情感起伏法
以“太阳高悬,却下起了大雨。阿三正 在打猎,一只兔子从他面前跑过······”为开 头,设计一个情节紧张动人的故事。
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注意摇摆这个技巧 的运用;注意情节的合理性。
———《边城》
六、情感起伏法 情节运行过程中,让主人公的情感也随之忽喜 忽悲,起起伏伏,或者在心理上出现不断反复 的激烈冲突,可以形成情节的起伏之美。
契诃夫的《变色龙》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 人的事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估计是一条野狗或是普通百姓的狗,那么就认为 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 的主人;听说是将军或将军哥哥的狗,那么狗是 无辜的,夸这条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 狗”,并且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 去。在他情感和态度改变中,作品出现了多次摇 摆,读者也从人物的表演中目睹了他媚上欺下, 见风使舵的丑态。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之单元六:谋篇布局——结构ppt精品课件
卡尔维诺这篇小说结构的独特:
一、让牲畜林成为一个“容器”; 二、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三、运用“延迟”手法层层推进
同时,对于结构分析之延迟法鉴赏, 我们要准备的几句话:
1)层层推进线形结构小说的发展,制 造了小说阅读的波澜,使小说不至于总 是平缓地前进,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不 至于产生阅读的疲劳。
妻子怀孕
丧妻夭子12
如果把小说结构比作容器, 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是什么?
❖ 半张纸 ❖ 这篇小说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
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半张纸成了小 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是小说结构的要 点。成了小说的灵魂。 ❖ 取材小,着眼小 ❖ 绝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
13
容器小,切口小,时间短 ——大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丰富内容,长时期
2)给人物足够时间和空间表演,从而 展现人物性格、心理,揭示小说主题等;
10
斯特林堡
11
与艾丽丝相爱
朋友事业盛极而衰
在银行工作 然后失业
找到了新工作
和艾丽丝订婚 装修新房
半张纸
修女、医生接生 请岳母来照顾妻子
换女仆 看病配药
搬家 和艾丽丝去看歌剧
丧妻夭子 操办丧事
订牛奶、买杂 物、买肉
恋爱
新婚
17
1、巧寻 “容器”,谋篇有新意 2,妙设危机,巧用“延迟”,
一波三折,妙处横生
18
3、擅借线索,小切口,大世 界 4、敢留空白,言有尽,意无 穷
19
宋徽宗赵佶所出国画考试题 深山藏古寺
踏花归去马蹄香 万绿丛中一点红
20
【课后延伸】
1、 对下联(限从《外国小说欣赏》所选课文
中取材) 上联:忆甜蜜,道辛酸,半张纸见证一世情缘 下联: ———————————————— 2、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小说的结构
课堂练习
1.《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 精神,其中使用了几次“延迟”? 这样的 “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半张纸》所记述的故事持续了多长时间? 这种安排有什么意义? 3. 试用100-300字描述自已最喜爱的一部中 长篇小说的结构。
谢谢!
“生活的横断面”观看世界人生。《半张纸》 就是截取了一个生活故事的最后一个瞬间: 女 主人公因难产而去世了,母亲和孩子都埋葬了, 在男主人公准备搬出原来的住所的最后时刻, 时间因为一张电话机旁涂满字迹的小纸头而略 微停止,往事纷纷闪回。故事时间不过两三分 钟,然而已经把整个故事涵纳于内。
二、“结构的“常”与“变”
4.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 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
心的结构,是西方现代小说所常使用的结构。在 这样的结构中,小说家不可能再像在构思故事或 构思人物那样,在脑海中或在纸上画出一条明晰 的线索了。因为心灵的特点是一派纷乱。意识、 潜意识,各种念头、各种情绪,争先恐后地涌出。
二、“结构的“常”与“变”
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小说叙述的主 要时序。客观时间就是自然时间,只是故事叙 事的一个立足点。《半张纸》其实也有一点意 识流的味道,它的客观时间是瞥见一张记录电 话的纸片的前后几分钟,而实际上通过人物的 意识流活动,把两年甚至更长的生活都概括进 去。而像《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这样 的巨著则更典型,通过声音、芳香、昧觉为契 机,记忆在不同时段来回跳跃。
2. 长与短,巧与拙 长篇小说,除了在局部安排上要和短篇小
说一样缜密构思,也需有一个适当的整体结构 来容纳其庞杂的内容。适当的结构方式对于长 篇小说而言,不仅仅在于材料连缀成篇这么简 单,而是对整个内容的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二、“结构的“常”与“变”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探究线索,如: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文中XX人(XX物)的作用。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物或某个景物? 【从内容】小说的线索是XX,小说围绕XX展开,它见证了主人公某某......的经过,代表(象征)着...... 【从结构】小说以XX为贯穿全文的红线,把情节的各个内容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 【以如下模式为基础,灵活变通进行回答】
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围绕“墙上的斑点”,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1.线索 2.情节安排的技法(作用)
㈡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 (如《项链》) ②景物描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如《晚秋》 )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 (如《药》)——此亦为热考点之一
小说阅读-—— 分析作品结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小说常识回顾
1
2
塑造 烘托 反映社会 表达思想 人物 形象 作品主题
概念把握
知能储备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传统模式 以时空为本体,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按排情节,是一种线型结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晚秋》) 摇摆模式:即“一波三折”式,这种情节往往扣人心弦,极具魅力(如《变色龙》) “殴.亨利”笔法: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即在结尾处出其不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外国小说阅读指导
外国小说阅读指导《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具体而言:(一)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1、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2、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到学校的!”——《最后一课》历经时间的沧桑,露丝面容苍老的皱褶如橘皮,声音暗弱,音调缓慢,但眼睛仍放射着坚毅的光。
起初的谈话小心翼翼、漫无边际,谈到在沉船时刻不愿撤离的船长和设计师,感到崇敬;谈到那些一直在甲板上从容演奏蔑视死亡至最后一刻的伟大乐师们,感到钦佩。
外国小说欣赏结构单元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结构单元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结构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时间7学时。
第一学时: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旁批作注,读懂了什么,(注意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情节,情感,场景等)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然后以6个或4个同学为小组讨论。
第二至四课时:探究提升,学习《牲畜林》和话题结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题,是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2、体悟好的小说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 了解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在结构运用上的异同。
3、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差异,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
4、考察层层推进的结构, 体会“延迟法”对小说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牲畜林》中几次“延迟”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内容:研究《牲畜林》的和人物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新闻报道里、电影电视上、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面对战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沉重、愤怒、悲伤、无奈……)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轻松、搞笑、诧异……)二探究提升具体品读课文(一)品读人物。
学生提问:1.朱阿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德国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外貌来看, 男主角朱阿是个近乎小丑的形象, 他还是嗜酒过度的酒鬼、不可救药的劣等射手。
德国兵是个贪婪愚蠢无知的形象。
2.为什么把朱阿塑造成枪法很不准的劣等猎手?有何蕴意?朱阿不是英雄, 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就像在马戏表演中, 小丑衔接起节目与节目。
是朱阿把一个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中来的(直接把他引来的, 还是一头牲畜:母牛“花大姐”,也是朱阿的拙劣射术, 使得各种牲畜有与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在树林的野猫和悬崖面前丧生。
这样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外国小说欣赏之单元六:谋篇布局——结构ppt
21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思路点拨: 《红绣鞋,白布里》
作者以一双红绣鞋穿起了曾祖母 的一生,折射出一个逝去的时代, 以及那个时代的美丽女子的幽雅、 内敛和平淡。
22
新婚
妻子怀孕
丧妻夭子12
如果把小说结构比作容器, 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是什么?
半张纸 这篇小说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
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半张纸成了小 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是小说结构的要 点。成了小说的灵魂。 取材小,着眼小 绝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
13
容器小,切口小,时间短 ——大容量,丰富内容,长时期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3
结构的“常”与“变”
1,结构的构成 结构可以把情节作为它的支撑力量,也可以通过
情绪,人物性格乃至叙述方式等本身的张力来支撑 它。(结构≠ 情节) 2 ,传统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具体方式有 双拱式,扇形式,网状式等等。为了保持这种线性 结构,作者长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3,现代小说为了使形式更新颖,创造出了其他的结 构形式,如切开生活的横断面,或按照心理时序而 展开。
生活的 横断面
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
思考、想象、填充。
14
Auguries of Innocence William Blak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最短小说欣赏
世界最短科幻小说: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世界最短恐怖小说: 惊醒,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
外国小说阅读技巧
外国小说阅读技巧班级姓名●知识链接①小说概念及三要素②小说的情节结构③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情节㈠把握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常见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解题技巧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㈡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③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④照应前文。
(前后照应)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起线索作用。
⑨埋下伏笔。
⑩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四:情节结构课件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 的事件。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交代,照 应上下文。
桃花坞
桃花生得像一朵桃花。 父亲常说,桃花,你妈生你的时候,我就在门外,我听到了你 哭出的第一声。说到这里,父亲还夸张地一挥手,说,哇——地一 声,我一回头,看到很多桃花飘下来,像下雪一样。你知道吗?我 用那些桃花泡了水,让接生婆给你擦过身子呢! 小的时候,桃花听到这些,她的眼里,迷茫就像雾一样,弥漫 开来。大了些,桃花就缠住母亲说:“妈,爸爸说的是真的吗?” 母亲往往笑而不答。 不管怎样,桃花喜欢上桃花了。 后来,桃花读书了。于是,每天清晨,桃花就捧着书本,来到 几棵树下,仰着头,读一些、背一些和桃花有关的诗句。即使树上 没有桃花,只是一树绿叶或是光秃秃的枝丫,可在桃花的想象里, 那也是一树粉红色的花朵。 久而久之,桃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桃花了,轻盈地飘上了枝头。 桃花初中毕业,因为成绩差,就没再读书。 桃花出去打工了。
桃花进了一家制衣厂。车间里有一个小伙子,大家都叫他大山。 那天,桃花听到了大山和另一个人的对话。 一个人说,大山,从你的名字看,你家住在大山里吧? 大山说,是的。 那个人继续说,那儿的景色一定很美吧? 大山说,你说呢?我们的村子就叫桃花坞。 听到这儿,桃花心里一颤。桃花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桃花, 出现了纷纷扬扬,像雪花一样飘落的桃花。桃花看见自己,慢慢走 进了桃树林。桃花还看见自己,仰起了脸,迎上了飘落的桃花,她 的脸上,全被桃花覆盖了。 从此,桃花坞那个陌生的地方,那个满是桃花的地方,成了桃花的 向往。 不知不觉,桃花主动和大山走近了,亲密了。 有一次,桃花问大山,桃花坞有桃花吗? 大山反问,你说呢? 桃花又说,春天的时候,桃花坞有人用桃花水洗澡吗? 大山看着桃花,把桃花的脸看成了一朵粉红的桃花。大山忘了 回答。桃花催促:说呀!
欣赏外国小说之结构(1)
外国小说欣赏之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小说结构的有关知识 2、掌握欣赏外国小说结构的答题 方法
知识梳理
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
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 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 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 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就是一个 容器,装载了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现实生活之 水。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 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再如《半张纸》中的“半张纸”也是一 个容器,装载了主人公两年来的“爱情、工 作、交际”等生活经历。
知识梳理
5.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优哉游哉 [德]海因里希· 伯尔 【提示】小说之前的故事情节:穿得很时髦的游客看到 衣着寒伧的渔夫躺在渔船里晒太阳,闭目养神,对渔夫这 么好的天气不多出去打渔而惋惜,于是就开导起渔夫来。 1)小说中游客满怀热情地开导渔夫,为他描绘了一幅幅 令人神往的美景,作者为什么不让游客一次性说完呢?
情节结构:开端——海尔曼名震全市;发展——海尔 曼恪守职守为窃贼疗伤;继续发展——海尔曼恪守天 职为情敌开刀;高潮——海尔曼恪守职守杀死德国纳 粹恶魔;结局——海尔曼的牺牲鼓舞市民履行天职 (也可将市民受鼓舞单列为尾声)。(3分,只罗列三 个主体事件扣1分,没出现“天职”字样扣1分)。 构思妙处:1、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一线串珠,结 构紧凑。3、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发展部分两件事构成 递进关系,逐层托高海尔曼的高大形象。4、高潮部分看 似有悖前面的情节,实际却在情理之中:以海尔曼的高 尚品德,倔强性格当然不会违背除恶天职,放过人民公 敌。(4分,每点1分)
2019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结构)word教案
2019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结构)word教案(一)谋篇布局1.结构是一个“容器”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比如《牲畜林》,德军扫荡和游击战争,可写之事很多,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只可能选择一部分来写。
选择哪一部分?一个结构,就决定了所选择的这一部分,以及所选材料彼此之间的关系、位置。
在《桥边的老人》中,老人就是结构的要点,小说要写的是西班牙内战,要揭露法西斯叛军的暴行,要表达作者的人道主义忧思,但是它不可能铺开来写、面面俱到,于是桥边这个老人,就成为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能在他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之内体现出来。
而《墙上的斑点》,更是“以小载大”的典型。
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漫阔的,倘若随意写来,那就不成篇章,但是有了“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任它如何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
而且,从对这个斑点的种种猜测,到文末披露这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又是在更高一层的象征意义上消解了对世界之认识的意义,虽然有点虚无主义,但是运用的文学手段很妙,将自己的各种遐思从精神维度上纽结起来。
这一点非常重要,文章的“容器”与生活中真实的“容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除了物理上的装载,还有一层精神上的纽结。
后来很多好事者模仿《墙上的斑点》,之所以无法达到它的艺术高度,就因为只是找到一个形式上的结构要点,把散漫的内容很勉强地串在一起,而缺乏精神上的深邃联系。
这样的模仿,只能称之为文字游戏,不能称为文学上的创造。
为了找到合适的小说结构,构思者往往会花费很大精力。
甚至为之寝食难安。
当灵感终于降临于这个勤奋思考、求索不倦的人,其狂喜之情则难以言喻。
特别是当小说家想突破一般的结构模式,想找到与自己的生存经验更贴合、量身定做的结构时,这种痛苦和快意尤为剧烈。
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储存本身就有选择性,种种经验和感觉就像碎片一样在意识的大海里漂浮。
情节和结构——高考外国小说阅读解题突破口
明 确 :才 高 丁世 的苏 轼几 经 浮 沉 ,末 老 而 先衰 。仕 途 的 作 》 H ‘ 情 感 分析 类 题 目, 并给 }参 考 答 案 。 道 } l
险 恶 、 世 的沧 桑 , 仅 卜 作 者 就两 鬓 如 霜 ,这 种 夸人 是 词 午 人 内心 压 抑 的 真 实 。 O 年 高 考全 国卷 原题 :从 词 中 的 “ 嗟 ” 、 “ 对 ” 、 7 咨 休 “ 将 ”这 些词 语 看 , 你认 为 作 者存 词 中要 表现 的是 一种 什 且 么样 的心 情 ? 请简 要 分 析 。
含意 ;2 分 析结 构 和 主题 ;3 分析 体裁 特 征 及 表现 手 法 ;4 . . .
括 指 出 开 端 、发 展 、 高潮 和 结局 四部 分 的某 一 方 面 ) 。2 分 .
分析 作 品 的崽 蕴 、 人文 精 神 : 5 根 据 文章 内容 进 行推 断 与想 析 某 一 节 的 特 点和 作 用 。3 理 解 情 节 的 高 潮 或 结 尾 的 作 . 情 . 象 ;6 欣 赏 作 品 的形 象和 二 要 表现 手 法 : 7 评 价 作 品的 价 值 用 。4 分 析 叙 述 故 事 情 节 过 程 中 顺 叙 、倒 叙 、 插 叙 等 方 法 . l = . . 和 审 美 取 向;8 对 作 品 的个 性 化 阅读 和 有 创 意探 讨 。因此 , . 的 作 用 。 5 说 说 哪 一 个 情 节 最 吸 引 你 。6 探 究 情 节 的合 理 . .
苦闷 ,又 极 力 想将 这 种 苦 闷排 遣 的心 情 。 来自五 、课 堂 总 结 :
本节 课 ,我们 就 东 坡词 对 诗 歌 鉴赏 情 感 分析 类 题 目作 了 些 许 探讨 ,希 望 有 助于 同学们 走 出答 题 凼境 。也祝 大 家 像 苏
外国小说欣赏 单元话题解读——小说的结构
鉴赏 分析
文 艺 评 论︻ 家波 兰 和︼ 格 部罗 津 长斯
卡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 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 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 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刚才 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 “这衣领真别扭!‛
赏析结构
1.这篇小说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线性 结构。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 人跳出来阻拦,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它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 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往往会竭力给 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 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 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 构张力。这就是小说的延迟法。
这篇小说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 为了使这种线性结构有起伏变化,作者往往故 意延迟小说的发展。 (总评)
部长的频频摇头是作者给小说设置的障碍, 在评论家一次次对这一个动作的误读中延迟了 小说的进展,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一次 次的延迟使评论家得以有机会表演,从而揭示 人物见风使舵、摇摆不定的性格,也揭示了官 僚主义对人性的戕害这一主题。 (分析)
夸张
‚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 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 的脖子。‛
外国小说欣赏—情节讲解
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 揭示上的作用。
Company Logo
• 自学课本68页内容,提出疑问。
赏析小说,赏析什么?
•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人物:形象,性格 • 主题 • 叙述的人称、视角 • 摇摆
关于欧·亨利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出 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他3 岁丧母,父亲无力抚养子女,欧·亨利童年时只得寄 人篱下。他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 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遍尝艰辛。 1898年他被控挪用银行公款,判刑5年。他在狱中 因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后来提前2年获释),因 而有机会听到犯人讲的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故事,这 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 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
①从时间看:圣诞节到了,按习俗要互赠礼物;
②从经济条件看:他们生活拮据,能换钱的只有妻 子美丽的长发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 的爱情,他们都会为了对方勇于自我牺牲。
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一对贫穷的 年轻夫妻想互赠圣诞礼物, 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 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然而他们却得到了世间最宝 贵的东西——爱的故事,从 而讴歌了纯洁的爱情之美。
思考:
按小说情节把本文分为四部分,如何划 分?各写什么意思?
①开端(想买礼物) ②发展(买到礼物) ③高潮(互赠礼物) ④结局(得到真爱)
·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女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忍痛割爱卖掉长发为 丈夫杰姆买回金表链,但杰姆却卖掉心爱的祖传三 代的金表为德拉买回发梳。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结构-课件(共68张PPT)
可以。
六次延迟
①“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 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
②“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 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③“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 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④“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 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 就割断你的脖子。”
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 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德 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 西斯国家的败北,以美国、 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 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 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 平与进步而告终。
60年代法国兴起解构主义浪潮,要求打破 陈旧滞后的秩序,包括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 序、伦理道德规范、思维习惯以及集体无意识, 从而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秩序。当我们从小说 里走出来,重新审视它的时候,是否也有一种 被解构了的味道呢?《牲畜林》的背景是战争, 我们却几乎嗅不到一丝血腥味,也看不到大义 凛然的英雄形象。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 备忘录》中写道:
2. 为什么要用“半张纸”作为线索 呢?
因为两年刻骨铭心经历的回忆都是用这 张记录了各种电话号码的纸联系起来。原 本杂乱的回忆,通过这个故事的焦点,巧 妙地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维系在一起, 浓缩的“半张纸”上,杂而不乱,承载起 表达主题的任务。
3. 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小说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 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 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 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生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 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3.主旨
《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面 对战争,小说没有把它写成为一个悲剧,而 是选择了牲畜林这一意象来结构全篇。面对 战争,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 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没有 对战争的恐惧。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 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则是杀死战争这 妖魔的基础。这就是小说主题的所在。
《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结构
第六单元结构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体悟好的小说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了解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在结构运用上的异同;3.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差异,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4.考察层层推进的结构,了解“生活的横断面”是如何作为一种小说结构方式的;5.了解现代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的特色。
二、作品赏析《牲畜林》1.卡尔维诺及其创作伊泰洛·卡尔维诺于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
1925年卡尔维诺全家移居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
他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
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二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他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做人质。
发表于1947年的处女作《蛛巢小径》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亚地区游击队活动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时卡尔维诺年仅24岁。
卡尔维诺的作品手法高超,思想深邃,而且具有极为充沛的想像力,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成为最难与别人混淆的作家之一。
不少批评家认为,若非1985年他在应邀赴美国演讲之前猝然去世(遗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称《美国讲稿》,成为20世纪小说理论的经典著作,至今仍然是许多当代批评家的案头宝典),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很可能就是他。
他的作品,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被遗忘,反而继续焕发出惊人的魅力、引发越来越高的热度,其代表作《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看不见的城市》等,拥有着越来越多的译本和青年读者,也成为各国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四:情节结构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 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 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 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 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 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 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 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 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 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 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第二天,大山就发现,桃花不见了。 桃花去哪儿了?大山不知道。其实,天不亮,桃花就走了。 走在出山的路上,桃花又想起了父亲。她明白,父亲给她取名 桃花,是父亲和她一样,太喜欢桃花。 桃花也知道,她家的院子里,并没有桃树,有的,只是几棵李 树。那几棵李树,树干上全是黑黑的翻卷的皱褶,苍老得不成样子。 走着走着,桃花就想明白了。她想找些桃树苗回去,栽在院子 里,让她家的院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桃花坞。
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四:情节&结构
情节的基本模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情节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 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 时,她 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 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 安。” •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 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 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 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使内容更加充实、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知识延伸
1、倒叙的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情
节曲折起伏 。 2、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为下文埋下伏笔 (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3、“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情节的安排和作用: ①在 真相揭开之前往往有伏笔;②增强小说的生动性,起到 出人意料的效果。 4、没有结局的结局的情节安排的效果: ①使文章在表 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②有戛然而止,意在
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情节题型
• • • • 主要出题方式: ◆概梳理主要情节 ◆情节展开的方式 ◆某个情节安排对情节展开的作用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 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 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 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 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 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 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 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 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 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 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 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 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 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 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1、概梳理主要情节
• (2010广东卷《面包》)16. 请概括小说的主 要情节。(4分) • • • •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2. 情节展开的方式
• (2009年四川卷《想象》)l5.这篇小说的 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 • 15.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 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小说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1、《清兵卫与葫芦》教员爱好的插叙 ①延缓情节的发展,使情节起伏;②对教员的嘲讽; ③突出清兵卫的不妥协。
人物塑造方面的效果:突出强调人物的某种性格、使人 物形象更加丰满…… 情节安排方面的效果:给情节的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情 节的发展、使情节的发展更为合理、使情节运行跌宕起 伏、激发读者想象或兴趣……
• 想
•
象
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治疗 方面的资料,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 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 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其疾病来。没等看完一 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得的就是这种病。 • 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 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 ——仔细看了它的各 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 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他什么疾病? • 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 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 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 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就会进入急性发作期; 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 其中较轻的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 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 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通通检 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唯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外国小说欣赏之情节
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情节运行的方式
摇摆 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相关链接
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事件时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
述方法。插叙结束后,文事情,不是发生在文中故事进展的当时,而 是对所叙事件的有关追叙、补充或说明。 有的是对中心事件的背景说明;有的是对中心事件 的原因作补充交代;有的是对内容多侧面的描写。
•
•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 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 “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 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她赶紧帮他 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 为是在这里。” •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 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 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 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
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 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 吃吧!” •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 [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 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 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