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对楚漆器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艺术

浅谈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艺术

浅谈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艺术作者:李晓腾来源:《数码设计》2020年第08期摘要:中国的漆器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用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漆器艺术流传至今,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漆工艺发展过程中,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中国漆器第一次突飞猛进,达到兴盛繁荣的高峰时期。

关键词:战国时期;漆器;楚文化中图分类号:K8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77-01战国时期漆器的发展以南方的楚国为首,战国漆器绝大多数出自楚墓,可以说楚漆器代表了战国时期漆器艺术的水平。

尤其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楚墓的发掘,在河南、安徽、湖南,特别是湖北等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楚漆器,这无疑是美术史、考古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珍宝。

楚文化以其包容性勇于吸收巴蜀和吴越文化,形成一种兼容性地复合型文化,这种开放性地文化形态也决定了漆器开放式的艺术风格。

1 漆器的起源与特征在中国天然漆很早就被发现并使用在器物上,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发现了漆碗的使用。

这件漆木碗外观简洁实用,碗的腹部呈瓜棱形,器身内外皆施有朱红色漆料,色泽鲜亮,体现了远古人民的智慧与动手能力,这种漆碗的造型几乎成为经典,流传至今。

纵观中国漆器发展史,战国时期无疑是第一个辉煌的鼎盛时期,张正明在《楚文化志》中谈到:“进入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各国思想的活跃性大大提升,人们的审美追求也随之变化,漆器不仅轻便美观,而且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扛潮、防腐和绝缘等多种特性…”[1]漆器因其轻便、实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普遍被人们所应用,再者漆器造型美观,纹饰丰富多彩,深得人们喜爱。

2 战国时期漆器在楚国盛行的原因战国漆器艺术的发展中心居于南方的楚国,聂菲在《中国古代漆器鉴赏》中谈到战国时期漆器时说:“战国时期漆器生产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漆工艺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楚国的漆器文化

楚国的漆器文化

“买椟还珠”新解----楚国的漆器文化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

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

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

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

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

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

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

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

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

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楚文化中工艺美术的现象学阐释--以漆器为例_124

楚文化中工艺美术的现象学阐释--以漆器为例_124

漆晚霞(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在现象学视域中,楚文化中的工艺美术的实用和审美与原始先民生活世界相关,是在其存在之维度与境域上展开的。

在克服传统审美要素与其实用性的基础上,我们对楚文化的漆器进行审美关照,使作品去蔽,使其通达自身,并敞开了一个作品所包含的世界。

工艺美术是为生活的艺术。

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先秦时期,楚人在偏僻荒夷的楚地,凭借着自己积极进取、革新鼎故的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体系,楚文化艺术瑰丽流畅,情感外露,富于抽象美感的风格,以致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为这伟大的创造而激动不已。

在楚文化中,富于成就和特色,首属那美仑美奂的工艺美术,单就其中的漆器,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

流逝的光阴,不但没有使它们失色,反到使它们越发璀璨夺目,那艳丽的色彩、流动的文饰、华丽的图案,无不折射着古代楚人工匠的卓越技艺与精巧才思,也沉淀了创作者的集体无意识。

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后面,是民族自身的生存状况。

当然,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关切,不是在感性的、理性的、或道德层面上的,而是发生在存在论境域中。

它们同时也是在此境域中获得独特的表现形式,传承与表征着艺术,为历史建基。

但是,它们被悬搁于高墙内阁之中,脱离了自身的世界,被人冷落,甚至遗忘,“存在自身具有的遮蔽性,也导致了这种遗忘。

”1对楚文化中的工艺美术进行审美关照,就是要让其去蔽。

只有当我们思考存在者之存在之际,作品之作品因素、器具之器具因素和物之物因素才会接近我们,亦即接近他们自身的本质空间。

工艺美术的出现,离不开民族生存的特定历史文化条件。

先秦时期的楚地,湖泊众多,森林茂密,气候温润,特别适合漆树的生长。

长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式田园生活,使大自然之风物已渗入到楚人的生活与文化之中。

他们把漆树粘稠的分泌物涂在器具上,以使其光滑、耐腐。

浅析楚国漆器的包装

浅析楚国漆器的包装

浅析楚国漆器的包装作者:关文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战国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时期,从产量、品种、制作工艺等方面都超于前代,其中楚国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国家,战国漆器也多出自于楚墓,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战国时期楚国的时代背景,分析漆器的结构特征、造型语言,探索其文化艺术内涵。

在对特定时代下漆器研究的同时,为现代包装设计汲取传统工艺文化营养。

关键词:漆器;包装;设计中图分类号:J522;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56-01一、漆器的出现与发展漆器体胎轻便,制胎工艺多样化,可塑性强,适于使用,颜色丰富,装饰不受太多局限并且防潮防腐、携带方便。

战国漆器的生产,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这个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漆树生长较多,至今仍是我国漆树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长期的征战中,楚国积累了大量财富,社会发展稳定,物资相对充盈,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漆器不仅仅供权贵使用,更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必需品。

二、漆器的工艺制作楚漆的制做多为木胎,用木材制作成型,再进行髹漆。

也有皮胎,用牛皮制作,竹胎、骨胎等。

在制成的器物上加以漆饰,再在漆上画上花纹,有的在上面画上符号或写些文字。

楚国漆器的种类十分丰富。

生活器皿有盘、盒、奁、壶、杯、耳杯、筷子、梳等;家具方面有几、卧床、枕等,有案,形似今天长方盘;文书工具类有文具盒、毛笔等;此外还有武器,如盾、剑。

楚国漆器的色彩,基本色只有黑色和红色。

此外,在两种色调的基础上,也会运用黄色和绿色稍加装饰。

三、漆器包装的装饰特征楚国漆绘内容多与器物造型密切结合,纹饰多用象征的手法,或将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分解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形象;或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取出来,进行夸张、重复,这些纹饰通过打散重构、变形夸张的手法将图案符号化,从而打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效果。

楚国的漆器(上)

楚国的漆器(上)

楚国的漆器(上)漆器在古代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的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当然这是明、清时期的工艺。

文献记载在夏禹时期就有漆器出现,但根据考古所发现的材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可能就出现了漆器,考古工作者于八十年代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曾发现过漆器残片,说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人类对漆器就有了认识,漆器已出现并开始使用。

此时虽已出现漆器,但并不普遍,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在商周时期以前漆器仍为泛觞期,是一种奢侈品,非一般人所能拥有,而普遍被使用的时间为春秋时期,当然这一时期的漆器也并非已进入到平民阶层,亦为贵族所使用和拥有,真正进入民间为普通民众所拥有还是战国和西汉,此时才是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之后虽也有使用,但都不及这一阶段。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

漆器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

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阶层及各个方面。

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作者:宁倩倩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5期摘要:楚文化是指东周至秦朝年末的一种区域文化,漆器艺术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楚文化的特别,极大的影响着漆器的创作。

春秋战国时期是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楚文化也是当时极为兴盛的一种社会文化模式,繁荣的楚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漆器的创作和漆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楚文化;漆器艺术;影响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87-01一、社会经济和物质客观条件对漆器工艺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制造已日趋成熟,但是青铜的制造极为复杂,青铜器本身也具有不易携带,较为笨重的弊端,日常生活中的老百姓逐渐减少了对青铜器的依赖。

加之以漆器制造工艺简单,且携带方便,比较轻便,颜色丰富,装饰性强等,楚国时期漆器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楚地盛产漆树,生产大量的漆液,这为漆器制造在楚国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长期的征战中,楚国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并且物质相对丰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漆器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大型祭祀和供神场所,或者仅供贵族使用,漆器走进了寻常百姓当中,并且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必需品。

伴随物质生活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追求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便突显了这一点,对漆器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盛物需求,还表现在对漆器艺术的创作上,这为后期漆器创作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可能,漆器精程度逐渐提升,漆器工艺成为楚文化的标志文化之一。

二、楚国多元的文化特色与漆器艺术创作楚国位于我国南方,是当时的文化繁荣经济较为发展的国家。

楚国东西南北皆有国家比邻,且与邻国交往较为密切。

正如《淮南子》里说的一般:“楚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准、汝、颖以为洫,汉江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

”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文化建设,楚国丰厚的物质积淀是其文化取得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

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

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

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

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

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而言,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

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材质,对材质进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

楚地漆器中的楚文化因素探析

楚地漆器中的楚文化因素探析

第36卷第3期2019年5月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Vol. 36 No. 3May. 2019DOI 编码:10.3969/j. ISSN. 2095 -4662.2019.03.012楚地漆器中的楚文化因素探析**[收稿日期]2018 - 04 - 2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鄂东南矿冶文化三维数字虚拟博物馆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D087;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在地方高校设计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 GB069o[作者简介]杨雪梅,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杨雪梅刘满中(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摘要]楚先祖在“隼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开拓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特 有的、多元的信仰和充满野性而又浪漫的楚艺术。

楚地漆器艺术植根于楚人艰辛的生活环境和无拘 无束、特色鲜明的天人意识之中。

楚地漆器中独特的凤鸟崇拜、崇赤尚黑的心理特征,无拘无束的浪漫情怀和古老神秘的巫术情结等现象,展现了楚文化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楚人对生命的执着与敬畏以及对自由的渴求与向往。

[关键词]楚地;漆器;楚文化[中图分类号]G127;J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 4662(2019)03 - 0066 - 04On Chu Culture in Chu LacquerwareYANG Xuemei LIU Manzhong(School of Arts ,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The unique and diverse beliefs and the wild and romantic Chu art form through constantly absorb ­ing and integrating the cultures of other ethnic groups in the arduous expansion of ancient Chu. The art of lac ­querware in Chu is rooted in the arduous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Chu people and the unconstrained and dis ­tinctive consciousness of heaven and ma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que phoenix worshipand loving the color of red and black , the unrestrained romantic feelings and the ancient mysterious witchcraftcomplex in Chu lacquerware show the unique charm of Chu culture and reflect the Chu peopled persistenceand awe for life , and their desire and longing for freedom.[Key words] the land of Chu State ;lacquerware ;Chu culture春秋战国时期,受开采和冶炼技术的限制, 金属的产量较低,被视为重要的祭祀和战略物 资,各诸侯国经常因为争夺金属资源而不惜发动战争。

试析楚人的思想对漆器的主要影响

试析楚人的思想对漆器的主要影响
远 古 漆器 分布 颇广 , 不 只是某 一 地 区 , 某 一文
磨、 耐热 耐油 、 抗 酸碱 , 还具 有优 良的防渗性 能 。
红 漆是 在天 然漆 中调入 朱 砂而形 成 的 。朱 砂
又 名丹砂 、 辰砂, 是 一种 水银 和硫 磺 的天然 化合 物
即硫 化汞 中 国古 人使 用朱 砂 由来 已久 , 山顶 洞
楚人的思想文化 , 其 中主 要 有 三 方 面 对漆 器 艺 术 影 响 最 为 深远 : 一 是崇红 尚黑 ; 二 是 风 鸟 崇拜 ; 三 是 多 元 信 仰
与炽热的巫风 。
关 键 词 :楚 文化 ; 思想 ; 漆器 ; 影 响 中 国分 类 号 : G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2 — 0 6 9 5 ( 2 0 1 3 ) 0 5 — 0 0 6 5 — 0 5
楚人 长 期 栖 居 于 中原 和 苗 蛮 夹 击 的荆 楚 山


崇 红 尚 黑
地, 几百 年 的开疆 拓 土 , 在 战 国 中期 凭 干戈 征服 了 大半 个南 中 国。独特 的地 理 历史 条件 孕育 出具 有
鲜 明特色 的地域 文化—— 楚 文化 。这 种文化 杂 糅 夏苗 又独 树 一 帜 , 成 为华 夏 文 化 在 南 方 的重 要 分

收 稿 日期 : 2 0 i 3 0 4 - 1 6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 度 “ 江 苏 省 博 士 后科 研 资 助计 划” 专项资金资助 ( 1 3 0 1 0 1 2 C) ; 中 国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第 5 4 批 面 上 资 助
( 2 O 1 3 M5 4 0 4 2 8 )
有 烟炱 、 天然 铁 黑 等 。黑 色 也 是古 人 喜 爱 的颜 色

楚地盛出漆器原因试析_刘芳芳

楚地盛出漆器原因试析_刘芳芳

10.3969/j.issn.1000-7067.2013.02.002楚地盛出漆器原因试析*刘芳芳1,孙明利2(1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2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5)摘要: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属于这一历史阶段的漆器主要出土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疆域之内。

楚地出土的漆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

笔者拟从楚地的自然条件、铁制工具的广泛运用和思想意识的变革、漆器自身的诸多优点、楚墓的埋葬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楚旧地能出土数量庞大的漆器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楚地;盛出漆器;原因;分析Abstract:Warring States,Qin and Han period is one of the golden eras of lacqu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the unearthed lacquers belonging to this era were mainly in Chu area over2,000years ago.The lacquer's scale,sorts,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un-earthed in Chu area are far more than other regions.Here the autho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auses for a huge number of lacquers unearthed in Chu,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Chu area,extensive use of iron tools,many advantages of the lacquer,and burial conditions of Chu tombs.Keywords:Chu area;Abundant in lacquer;Causes;Analysis我国漆器制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楚国漆器不仅仅是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绘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

楚国劳动人民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楚人由于生活在“蛮夷”之地,受周礼等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加上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楚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楚辞》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楚国漆器上也同样地得到了表现。

楚国漆器上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称即为“漆器文化”。

楚国漆器在器物造型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楚国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在时间、空间、民族风格等方面都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时间概念构成其时代特征、空间概念构成其地域特征、民族风格构成其民族特征。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逐步地摆脱了周礼的束缚,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正是这种社会改革的反映。

表现在楚国漆器的纹饰上是各种题材纹饰的采用及纹饰的变形浪漫、自由、奔放。

如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镇墓兽,是楚文物中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木雕的双身兽长舌凸眼、面目狰狞,兽首之上有鹿角。

通体黑漆为底,以朱红、黄、金色彩绘有涡云纹、圈点纹、龙凤纹、几何云纹、菱形纹等多种纹饰,从造型到纹饰都十分随意,并不拘泥于一种题材或风格,表现出较典型的时代特征。

楚人制作漆器,首先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活。

楚人还通过漆器制造,表达自己自由、浪漫的思想。

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楚国漆器,把本不属于同一种物体或不同物体的某一部分通过胎体制作工艺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产生出一些造型奇特的艺术品。

如虎座鸟架鼓、鹿角飞鸟等。

这类漆器,将虎、鹤(包括其它飞禽)、鹿等几种动物或每种动物躯体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具有强烈特性的艺术品。

虎、鹤、鹿等动物楚地都有出产,楚人祖祖辈辈同它们打交道,对它们相当熟悉楚国漆器上的纹饰内容丰富,与同一时代的青铜器、丝绸织物上的纹饰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就是从青铜器纹饰中引用而来的。

荆楚漆器赏析

荆楚漆器赏析

荆楚漆器赏析摘要: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誉为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品。

荆楚一带出土的漆器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令世人惊叹。

本文将从漆器的用途、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对荆楚漆器赏析,进而加深对楚文化的了解。

Abstract: The long history of lacquer ware in China, from its birth since been hailed as a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works of art. Jingchu along the high number of excavated lacquer to preserve the intact, to make the world wonder. This will be the use of lacquer, shape, color, pattern and other aspects of appreciation of Jingchu lacquer, thereby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u culture.关键词:荆楚漆器;实用性;艺术性;楚文化Key words: Jingchu lacquer; relevance; artistry; Chu Culture一、引言中国是全世界的漆器大国,中国漆器生产的历史超过6500年。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生活用的材料和生活上考虑的经济价值、耐用的程度逐渐地发生变化,加上由于生态逐渐被破坏,木材包括生漆的来源逐渐地减少,所以到现在为止,漆器比当年楚国的时候要减少很多。

但是漆器作为中国在工艺领域的一个杰作,作为中国当年人们生活中一种历史的见证,尽管它逐渐淡化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它也是一种值得人们永久保存的工艺品,而且它是人们聪明智慧的见证。

基于楚文化背景的漆器纹样在服装中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楚文化背景的漆器纹样在服装中的设计与运用

纺织报告| T extile Reports65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服饰类型多样,不同朝代的服装也各有特色,造就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各有特色的发展形态。

设计以舒适大方为主,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服饰逐渐取代了传统服饰。

在提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今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人们开始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因此,研究楚文化背景下漆器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创新价值。

1 楚漆器概述漆器艺术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传统艺术。

在楚文化中,漆器文化占据重要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时代发展的水平。

楚漆器的绘制工艺造诣非常高,在我国的漆器文化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漆器纹样注重以物质形态呈现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楚漆器是传统艺术中价值较高的部分,是楚人留下的文化瑰宝。

在楚文化发源地—湖北地区的博物馆中,至今还陈列着许多漆器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制造技艺精湛、色彩细基于楚文化背景的漆器纹样在服装中的设计与运用吴 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lacquer pattern based onChu culture background in clothingWu Dan(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cultural classics are numerous. There are many treasure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u culture is a brilliant stroke. Chu culture, centered on Jianghan area, is a southern culture with strong local color created by Chu people on the basis of primitive religion, myth and witchcraft. Chu culture is also known as Jingchu culture, because it originates from Jingchu land and has a strong color of witchcraft and religion.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u lacquer, its types, colors and patterns also have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the spiritual world and ideology of the people in Jingchu.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acquer patterns in Chu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ir application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Key words Chu culture; lacquer pattern; modern clothing design摘 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经典不胜枚举。

楚国漆器

楚国漆器

楚国漆器的发展演变对当代中国奢侈品设计的启示【摘要】现在中国的漆器应该是大众消费品,但是在2000多年前漆器在当时楚国的可是深得王公贵族的喜爱。

换句话说,当时的“高富帅”是把漆器是作为高档消费品的,而且当时的漆器作为奢侈品是物超所值的。

现在市面上的奢侈品,充满了金属质感,毫无设计可言。

我们不妨去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作奢侈品的。

我们主要从形制和纹饰两个方面去探寻。

我们会知道祖先是怎么运用“创新”,怎么吸收外来文化,怎么做出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漆器;楚文化;奢侈品设计;设计学一、引言楚国,一个有八百多年国史的国家,同时创造了独有的楚文化。

但是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

”楚国刚开始是一个弹丸小国,方圆十几里,更是在蛮荒之地。

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楚国的发家史,衰败史,绝对是令人惋惜的。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本是自然规律。

这个具有传奇的国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为显眼,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就是漆器。

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那么漆器就是当时楚国的象征。

漆器在楚国如此发达,是因为当时的冶铁技术已经发展,同时楚国拥有丰富的生漆资源。

正如《髹饰录·乾集》所说“......然而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

四时行、五行全而物生焉。

四善合、五采备而工巧成焉。

”我们主要从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分析楚国漆器的发展演变。

然后根据这些变化,寻找一些值得当代奢侈品设计借鉴的方法。

二、正文一、春秋楚国漆器1、形制春秋时代的漆器形制上还是处于模仿青铜器的状态。

这也说明了青铜器在当时还是被视为权力、威严和礼制的象征物,具有神圣的精神特质。

对于发展不是很成熟的漆器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楚国漆器对此确有所创新。

以湖北当阳赵巷楚墓出土的漆器为例。

如左图所示的禽兽纹俎,造型宽大敦厚,尤其是俎面两端上扬的姿态,是同时期青铜俎里面从未看到过的。

浅谈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

浅谈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

浅谈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作者:刘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期摘要: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与中原文化不相上下,为当时的主要两种文化思想。

楚文化以道家思想为主,主张返璞归真、顺其自然、处事方式,同时,楚文化也影响到在当时兴盛的战国漆器艺术,并对漆器的纹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不同于之前,并快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楚文化;纹饰;影响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64-01一、楚漆器纹饰的特点楚漆器装饰在造型上以曲线为主且纹样概括简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造型多侧面、半侧面,剪影式,人物刻画也比较简单;从风格上说楚漆器装饰风格与秦比较接近,但是纹饰比秦更为纤细一些,总体上是呈现出流动、轻灵、神秘、平面化的风格特点;楚漆器在装饰手法上也非常多樣,主要以漆绘为主,另外还有象锥画、雕镂等改变装饰的工具和诸如戗金、镶嵌、扣器、金箔贴花等与其他材质相结合的手法;楚漆器在色彩的装饰上也有很多特点,多以黑红两色为主,辅以黄、白、粉绿、粉红等色,且多是以黑红为底色,在其上再施以其他颜色的方式,呈现出既统一又有变化的风格特征。

二、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一)从民族精神上讲楚文化对漆器纹饰的影响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事例、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

积极进取就是不满足于既得知,勇于向未知领域渗透,向未得领域开拓。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

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

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

正因楚文化的这种民族精神在,才对楚漆器的这种物化艺术的纹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1)开拓进取,纹饰题材多种多样,如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观纹样、社会生活和神话纹样等。

楚漆器装饰纹样一方面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一些纹样组织形式,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楚漆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改变了中心对称方式和二方连续的方式,更多的是繁复缠绕上下穿插铺天盖地的全方位网状的装饰风格,与青铜器纹样的严谨对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楚文化的自由想象随意造型的融合创新的独特品格,达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完美艺术效果。

凤舞九天瑰丽神秘的楚国漆器

凤舞九天瑰丽神秘的楚国漆器

凤舞九天瑰丽神秘的楚国漆器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12期楚人以凤鸟为祖先祝融的化身,是其崇尚凤鸟、崇尚红色的原因之一;楚国漆器中常见的黑红搭配,给人虚幻深沉的气氛;楚人尚巫,故使得楚地的艺术带有一种恢诡谲怪的特点;楚人浪漫,屈子被谗放逐乃作《离骚》,思幻文丽。

由于是华夏族的一支,楚人南迁之后给楚地带来了中原文化的因子,并受中原商周文化和其他各民族文化影响,在缓慢向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独具浪漫色彩和地域特色的楚文化。

主流新宠——漆器中国漆器制作可以追溯到的年代比较久远。

如果仅从文献记载来看,新石器中后期,漆器制作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工艺。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有实物依据的漆器制作起源距离今天有7000年的历史,即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

除此之外,其他地区也都有漆器制作的考古发现,比如湖北地区曾出土过商代中期的操漆掉板和西周时期的漆杯。

有考古实物依据的漆器基本以战国为分水岭,战国之前的漆器出土文物相对来说比较少,战国时期数量上开始增多。

从数量增多这一点来看,说明漆工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面积使用,基本是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大变革时期。

政治、文化、思想的巨变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上也得到了极致体现。

这种体现最明显的则是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逐渐增强,周王朝用以维持社会结构的礼制开始松动,这一时期艺术品的地域性也越来越明显。

人们徘徊在严格礼制的边缘,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使得社会生活、人文精神都显现出“百家争鸣”的空前解放势态。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崩乐坏”使得集聚地位、权利、荣誉于一身的青铜器在此时失去象征意义,青铜逐渐偏离主流,走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日常生活市场的竞争中,漆器以其强大的包容性、日常实用性、独特的装饰性取代了青铜器,成为当时的主流宠儿。

有学者认为,在青铜器逐渐没落到瓷器还没有完全普及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漆器时代。

论楚文化对战国秦汉漆器的影响

论楚文化对战国秦汉漆器的影响

论楚文化对战国秦汉漆器的影响作者:胡娉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6期[摘要]战国时期漆器生产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漆工艺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漆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盛行,我们可得知楚文化的自由豪放浪漫对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楚文化漆器凤老庄一、楚文化的浅析有幸出行参观了湖南湖北两省博物馆和荆州博物馆,目睹了部分战国秦汉漆器实物。

大家莫不为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不愧为中国漆艺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意义决不限于漆艺专业,也早已突破工艺美术的范畴,而是中国历史上继青铜文化之后的又一文化现象。

漆器这比文字还古老的艺术,是我国陶器,铜器,玉器,书法艺术的全面继承和综合发展,对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在历史上的分期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这段时间,共计254年。

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历史社会巨变的时期。

和春秋时期相比,战国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各国通过交流,实现了中央集权,世卿世禄制被废弃。

战国开始了布衣卿相之局。

因而在这多事之秋涌现了众多著名的思想家,从而形成我国古代百家争鸣灿烂光辉的学术文化。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中楚国是个小国,但楚人披荆斩棘求得富国强兵之路,终于在战国中期用干戈征服了大半个中国。

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楚文化。

楚文化是指战国时期楚国境内的文化现象。

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3世纪,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独特相对完整的时期。

从地域上讲,这种文化包括:北起河南驻马店地区的十之八九,与朝魏为界;中部拥有今湖北全省及江苏安徽两省大部;南有江西大部及湖南全省;东有湘江东部;西有陕西汉中地区和四川东部。

当时号称“楚地半天下”。

可见楚国的范围之大。

如果说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是龙的文化,那么楚文化就是长江文化凤的文化。

正是这南北文化交融才形成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楚人虽是炎黄之后,但长期栖息在中原和苗蛮南北夹击的荆楚山地(今湖北省北部),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和环境对漆器的影响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

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

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

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

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

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

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

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图------1战国地图早期漆器仿青铜礼器的特点,反映先秦时期“礼”制的无所不在,战国漆器逐渐走出青铜造型及装饰风格的窠臼,表现出楚人对木质材料的感悟及制作的非凡巧工,突出南方席地起居的生活方式以及“饭稻羹鱼”、“瑶浆蜜勺”的饮食特点,成为展现楚人浪慢情韵和艺术风韵的物质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楚 漆 器 的 物 质 特 征
哲 学理 论 , 尤其是 儒 家和道 家 。 道 家 自 然 性 哲 学 重 视 宇 宙
的 整 体 性 与 事 物 问 的相 互 依 存 关 系 。 “ 天 敌与 我并 生 。 而 万 物 与我 为一 ” “ 与 物 有 宜” 等揭示“ 天 人合 一 ” 的 天 道 思
期。 先 民在逐渐 拨 开 “ 鬼神” பைடு நூலகம்神学 迷 雾之后 , 开 始 追 问 世
吴 越文 化 。 尤 其 是 长 江 中游 的 楚 文 化 , 由 于 区位 优 势 和 楚
人 的 开 拓 创 新 。使 楚 文 化 在 许 多 方 面 居 于 领 先 地 位 。 同
㈣ 文化 搬 时 。 楚 文 化 在 传 播 中也 吸 收 到 其 他 先 进 文 化 因 素 , 飞 扬 流
想。
楚 文 化 ~ 方 面 吸 收 北 国 中 原 文 化 的 影 响 ,并 不 断 融 合 南 方 蛮 夷 文 化 的 精 髓 ,逐 渐 成 为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先 进 文 化 的代 表 。 楚 文化 在 当 时的政 治 、 经济、 文化 、 艺术 、 军事、 农 业 等 领 域 取 得 了 突 出成 就 ,而 当 时 漆 器 由于 他 独 特 的 使 用价 值和 审 美价值 , 一 方面 防腐 防潮 , 另 一 方 面 他 光 泽
楚 文化 的产 生和 发展提 供 了丰 富 的思想 基础 。
可捉 摸 的神秘 意蕴 , 一 番 自 由 自在 的 景 象 。 如 同 “ 庄 周 化
蝶” “ 天 人合 一” 任 我 邀 游 的 自然 与 心 理 世 界 的 高 度 融 合 。 3 . 2楚 漆器 中 的“ 天人 合一 ” 的 天 道 思 想 春 秋 战 国 时 代 是 中 国 哲 学 思 想 的 奠 基 和 全 面 形 成 时
谐共 处 , 这正是 楚人 的“ 和谐 ” 思 想 在 鬼 魂 世 界 的投 射 。 我 们今 天 看来 , 先 民 所 称 之 为 鬼 的东 西 是 断 然 不 会 存 在 的 。 但是 我们 也许从 他 们 的“ 人鬼 形神 二元 论 中” 发 现 那 种 一
物两 形 的存在 方式 中的和谐 思想 。
江 西科 技师 范大 学
楚文 化孕 育 了一种 杳冥 深远 的哲 学思 想。 3 . 1楚文化 漆器 中的 “ 形 神二 元 ” 的神道 思想 春 秋 战 国 时 代 是 一 个 特 别 的 历 史 时 期 ,是 一 个 先 民
精 神 觉 醒 的 时 期 , 楚 文 化 的 鬼 神 体 系 中 的人 与 鬼 神 的 和
楚文化 对 楚 漆 器 发展 的影 响
刘玮
[ 摘 要 ] 楚 文化 对 后 世 的 华 夏 文 明 有 着 深 远 影 响 。 楚漆 器 则是 楚 艺术 的 杰 出代 表 , 楚文化则以楚漆器为栽体, 从 楚漆 器 色彩 、 造 型 等 方 面 诠 释 了楚 人 特有的生命观念 . 宇宙情怀以及精神气质。 [ 关键词] 楚 文 化 楚 漆 器 文 化 特 质 精 神 意 蕴
曾侯 乙墓 中五 只漆箱 天象 图 , 在 盖面 上 , 内 容 有 巴 豆 和 环 绕 北 斗 的 二 十 八 宿 ,东 北 两 侧 另 有 古 代 方 位 青 龙 和 白 虎 。 加 上 其 他 的 日月 星 辰 图 , 甚至 还有 “ 后 羿射 日” “ 夸 父 追 日” 等神 话传 说 , 正 好 体 现 了 楚 人 以 天 象 或 天 的 自然 规 律 作 为 人 间律 法 的 依 据 。 3 . 3楚 漆器 中的“ 仁 义礼 智信 ” 的 人 道 思 想 楚 国 是 由周 5 E朝 的 一 个 土 地 狭 小 、人 口稀 少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诸 侯 国 ,所 以导 致 其 各 个 方 面 必 然 会 收 到 周 王 朝思想 的 影响 。 周礼作 为 周王朝 的主 流思 想 , 在 楚 国 立 国 之初沿 袭 传承 了古代 政治 制度 ,同时又 是儒 家思 想 的直 接源 头 。加之 中 国传统思 想体 系 中“ 万 物并 育和 不相 害 。 诸 道 并行 而不相 悖 ” , 相互 吸收 , 取长 补短 。事 实 上 , 儒 道 两 家 一 直 是 相 互 借 鉴 相 互 促 进 的 。 因 此 可 以 说 不 受 儒 家 影 响的楚 国是 不存 在 的。
了空 中 、 地上 、 水 下 的动 物 为 一体 的壮观 景 象 , 构 成 了 不
入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社 会 的 动 荡 与 变 革 迎 来 了 中 华 文 化 第

个 辉煌 时期—— 先 秦诸 子百 家争 鸣 、 百花 齐放 时代 , 为 长 江流域 先 后产 生 了滇 文化 、 巴蜀 文化 、 楚 文 化 以及
动 的 内 在 精 神 内 化 于 中华 名 族 的 思 维 方 式 之 中 。 由此 , 楚 文 化博 采 众 长 、 独创 一 格 , 春秋时期 , 楚 文 化 已 经 形 成 了
界 的 问 题 和 人 自 身 的 问 题 ,从 而 产 生 了 先 秦 诸 子 百 家 的
博 大精 深 的完 整形 态 , 开 始 在 中华 大 地 上 独 树 一 帜 了 。


楚 文 化 的 渊 源 及 其 特 色
从早 期 文化 中对鲜 明的宗教 崇 拜到 殷商 时 期 的 “ 殷
人 尊神 , 率 民 以事 神 ” ,随 着 生 产 的 不 断 发 展 和 认 知 的 不
断提 高 , 人对 自然 、 对 自身有 更 深 的理 解 和 觉 醒 , 直 至进
湖 北 省 江 陵 望 山一 号 墓 出土 的 战 国 时 期 漆 木 器 彩 绘 木 雕 动 物 座 屏 ,是 楚 文 化 漆 器 艺 术 的珍 品 , 整 体 左 右 对 称 , 中部 悬 空 , 两端 着地 , 中部 透雕 , 四 周浮 雕 , 集 中 组 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