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源自战国时期楚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南朝宋代更是一个
兴盛发展的时期。
在楚文化背景下,主要采用楚式髹饰技艺将漆器进行创作,以铅笔、铁笔和画笔将抽象图形写在漆器上,以及绘制各种花鸟、人物、草虫、植物等。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创作时,首先需要使用表面非常平整的材料,如贝壳、紫檀、木材等,将图案所表达的准确性细节写下来,接着浸入漆汁中,使用燕麦绢等材料对表面进行抹平,再将图案或文字用铅笔、铁笔和画笔画出,利用油墨、粉彩去填实图案及调色,绝非一般艺术家能够完成。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创作的作品色彩柔和,质地温和,主调的用色深邃婉转,以
翔实的线条表达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技巧非常高超、精湛,成品令人印象深刻,很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欣赏。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传统楚式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源于中国楚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楚式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制品绚丽多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楚式漆器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拟对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市场需求、制作工艺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传统楚式漆器的历史沿革楚式漆器起源于中国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是中国传统漆器的一种。
传统楚式漆器大多采用植物漆作为主要原料,结合雕刻、绘画等多种工艺,制作工艺繁琐、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楚式漆器在古代曾是贵族、官员、寺庙等高级场所的常用器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繁荣。
1. 市场需求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楚式漆器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为了一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和收藏品。
国内外一些高档宾馆、酒店、商务场所也相继开始使用传统楚式漆器作为装饰,提升了漆器产品的市场需求。
2. 制作工艺水平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是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包括选料、制胎、雕刻、绘画、烘烤等多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在现代社会,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传统技艺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流失和转型的危机。
三、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保持传统楚式漆器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开发出更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
这样既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楚式漆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2. 拓展市场渠道传统楚式漆器在现代社会的需求不仅来自于古玩收藏市场,还可以通过展览会、线上销售、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方式拓展市场渠道,开拓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

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一、作为象征符号的楚漆器艺术黑格尔的艺术史观来源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重要论断。
这里的“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称之为“普遍的力量”、“意蕴”和“内容”等等,强调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精神活动。
在早期东方艺术中,人类力求把朦朦胧胧认识到的理念表现出来,但是还找不到适合的感性形象,于是就用形象符号来象征。
黑格尔将象征定义为:“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
”[2]10就楚漆器艺术而言,我们在欣赏到它那飞扬灵动、神秘夸张的感性形式的同时,更要把握它所体现的最高的“绝对精神”,即感性形式背后所象征的楚人审美意识。
作为象征符号的楚漆器艺术,它是形象与意义、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楚漆器艺术作为象征符号,“感性形象”的表现来源于中国“制器尚象”的造物哲学,多以现实存在的自然意象作为理念的感性形象。
“普遍意义”反映了先秦楚人不同于中原北方特有的审美观念,具体表现为一种追求无限、玄远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是建立在楚国浓厚的神巫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原始的天真与神秘意味。
楚漆器艺术中的意义与形象不是对等的,就意义本身来讲也还不是自由自在的,是有缺陷的,形象还不能完全表现绝对的意义,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属性联系,否则意义与形象毫不相关,就不能起象征作用,就失其为象征艺术的意义。
可见,楚漆器艺术的感性形象不能明确见出其意义,故而呈现出神秘和奇异的特征,这也就是黑格尔指出的象征符号的“暧昧性”[2]12。
二、感性形象楚文化是南方土著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的合流,楚国宗教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原始自然宗教的影响。
世间万物都成了楚人自然崇拜的对象,尤其是将动物尊奉为神而加以崇拜,这是原始宗教的普遍特征,这一点在先秦楚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
楚式漆器艺术风格与工艺探析

楚式漆器艺术风格与工艺探析作者:冯修文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4期【摘要】上古时期位,于南方的江汉平原在公元前11世纪逐渐孕育了辉煌的楚文化。
至战国时期,其政治、经济、科技与工艺水平均处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前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荆楚的漆艺。
就目前田野考古发现来看,不论是保存质量、器物造型、纹样、工艺水平与出土数量,位于南方的楚,漆工艺却达到了中原地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本文从楚国历史文化与工艺技法,即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来浅析楚漆器艺术辉煌灿烂的成因。
【关键词】楚国;艺术风格;漆器;工艺【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一、概述:楚国历史大略(一)楚的历史楚人是上古华夏诸族的一支。
(BC1600)中原商代初期,随着商王朝的扩张,原周边部落的生存空间被不断蚕食。
其中一支因商的打压而被迫向人烟稀少高山林密的南方迁徙。
最终在位于今天的荆山,丹阳一带定居下来。
商王朝对于楚人的态度从《诗经商颂》“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可看出是极度轻蔑的,先进的中原人像打猎一样经常深入南方丛林猎杀楚人。
周王朝建立后,周成王遂封楚君熊绎为“子爵”,至此楚国建立。
与其它的中原诸侯国不同,楚的习俗、语言、服饰等方面与中原人相去甚远。
周王朝与中原各国始终视楚为蛮夷与威胁。
在楚与周室几次纠纷之后,楚国逐渐怠慢了向周王朝的朝贡活动,此举被中原视为反叛。
从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充满中原对楚的傲慢态度。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抓住中原纷乱的政治局势,楚国开始扩张。
疆域达至江汉平原进而控制湖北大冶铜矿。
楚庄王时代楚国成为诸国霸主,国力增强且呈问鼎中原之势。
至楚威王时期疆域扩张东起沿海西至四川的庞大王国。
这时的楚国是最具实力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楚国经济文化达到顶峰的时代,出土的漆器从数量与质量上看都是前所未有的。
楚怀王(BC355-BC296)在位期间,楚国逐渐衰落。
“墨朱流觞——楚汉漆器之美

“墨朱流觞——楚汉漆器之美摘要:漆器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产物,至汉代,漆器达到了鼎盛。
漆耳杯的出现到大规模的生产和制作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的盛况。
本文选用漆耳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同时针对楚汉年间具有典型代表的漆耳杯进行分析。
从它的实用、造型、纹饰等方面深入研究,立足在漆耳杯运用现代美学原理,探索漆艺发展方向。
关键词:漆耳杯;实用美;造型美;纹饰美漆耳杯,漆和耳杯。
漆是一种天然的涂料,耳杯,中国古代饮酒的器具,因两侧各有对称且便于手持的器耳和椭圆形杯口,故称耳杯,也有文人士大夫称其为“羽觞”。
漆耳杯不管是从选材到制作方法、从造型到纹样等,对我们今天的漆艺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我们学习传统漆文化和漆艺术有间接性的帮助,同时它的设计思维和技术手法也推进了工业社会的发展。
一、楚汉漆器之漆耳杯从出土的汉初漆器来看,大部分漆器以生活日用型为主,其中以漆耳杯的数量居多,在制作上工艺精湛,器皿造型上圆润贯通、稳定和谐,装饰纹样上飞扬流动、神秘浪漫。
漆耳杯作为一种器物,以其朴实无华的外表、不张扬实用的性格隐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表达了人们对漆艺美学的认知和需求。
二、漆耳杯“三美”1.材美工巧的实用美.漆耳杯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所致,也代表了我们当时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个东西,它能给人带来方便,它便是有价值的,价值的实现,正是美的体现。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说过:“任何一种东西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的功能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
”楚汉时期的漆耳杯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艺术。
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漆耳杯的出现就是因为生活所需,而它的存在,恰恰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那么的美。
纵观发掘出土的漆耳杯,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层面来看,还得得益于当时的漆树种植数量之多,漆树的大量种植不仅促进了当时农民的收入,同时还使得漆器有足够的原材料来支撑,这种两者兼得的局面为发展漆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楚国的漆器(上)

楚国的漆器(上)漆器在古代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的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当然这是明、清时期的工艺。
文献记载在夏禹时期就有漆器出现,但根据考古所发现的材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可能就出现了漆器,考古工作者于八十年代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曾发现过漆器残片,说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人类对漆器就有了认识,漆器已出现并开始使用。
此时虽已出现漆器,但并不普遍,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在商周时期以前漆器仍为泛觞期,是一种奢侈品,非一般人所能拥有,而普遍被使用的时间为春秋时期,当然这一时期的漆器也并非已进入到平民阶层,亦为贵族所使用和拥有,真正进入民间为普通民众所拥有还是战国和西汉,此时才是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之后虽也有使用,但都不及这一阶段。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
漆器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
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阶层及各个方面。
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楚国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材料、工艺和装饰三个方面介绍楚国漆器的特点。
一、材料楚国漆器主要使用的是漆作为基础材料。
楚国地处湖南、湖北一带,这里气候湿润,适合漆树的生长,因此楚国漆器的原材料十分丰富。
漆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漆汁,经过加工和提取,可以制成漆器所需的漆料。
漆料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耐久性,使得楚国漆器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二、工艺楚国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
首先,漆料需要进行净化和炼制,以去除杂质和增加漆料的粘度。
然后,漆料被涂抹在木制或竹制的器具上,进行底漆的施工。
接下来,进行彩绘和雕刻等装饰工艺,以增加器具的美观度。
最后,进行多道研磨和抛光工序,使漆器表面平滑光亮。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手工操作,体现了楚国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工匠精神。
三、装饰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多样,既有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又有繁复的人物和动物纹饰。
其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元素是云纹、凤纹和龙纹。
云纹象征祥瑞和吉祥,凤纹象征美好和幸福,龙纹象征权力和尊贵。
这些纹饰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楚国漆器还常常使用贝壳、玛瑙等宝石镶嵌,增添了器具的华丽和珍贵感。
楚国漆器以其独特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楚国漆器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漆器有所不同,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虽然楚国漆器已经不再作为日常用具使用,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楚国漆器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去。
最新-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 精品

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一、作为象征符号的楚漆器艺术黑格尔的艺术史观来源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重要论断。
这里的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称之为普遍的力量、意蕴和内容等等,强调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精神活动。
在早期东方艺术中,人类力求把朦朦胧胧认识到的理念表现出来,但是还找不到适合的感性形象,于是就用形象符号来象征。
黑格尔将象征定义为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
[2]10就楚漆器艺术而言,我们在欣赏到它那飞扬灵动、神秘夸张的感性形式的同时,更要把握它所体现的最高的绝对精神,即感性形式背后所象征的楚人审美意识。
作为象征符号的楚漆器艺术,它是形象与意义、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楚漆器艺术作为象征符号,感性形象的表现来源于中国制器尚象的造物哲学,多以现实存在的自然意象作为理念的感性形象。
普遍意义反映了先秦楚人不同于中原北方特有的审美观念,具体表现为一种追求无限、玄远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是建立在楚国浓厚的神巫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原始的天真与神秘意味。
楚漆器艺术中的意义与形象不是对等的,就意义本身来讲也还不是自由自在的,是有缺陷的,形象还不能完全表现绝对的意义,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属性联系,否则意义与形象毫不相关,就不能起象征作用,就失其为象征艺术的意义。
可见,楚漆器艺术的感性形象不能明确见出其意义,故而呈现出神秘和奇异的特征,这也就是黑格尔指出的象征符号的暧昧性[2]12。
二、感性形象楚文化是南方土著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的合流,楚国宗教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原始自然宗教的影响。
世间万物都成了楚人自然崇拜的对象,尤其是将动物尊奉为神而加以崇拜,这是原始宗教的普遍特征,这一点在先秦楚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
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
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
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
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
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而言,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
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材质,对材质进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
楚人的审美意识常与对宇宙永恒、无限的追求和赞美有关。
如《虎座飞鸟》这一作品,出于图腾崇拜的遗风,楚人尊凤而贱虎,在虎艺术中,凤永远是主角。
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峻拔,引吭高歌。
虎、鸟对比,见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学者认为此“凤”为飞廉,飞廉是凤的别种,楚人视之为风神。
人的精神要登天,须有风神相助,方能高飞。
②通过飞鸟欲高举飞翔的神态的绝妙刻画,使我们强烈地想到那无限的宇宙空间。
这件作品的材质与审美意境完美的统一,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三)幻想与现实交织,具象与抽象互补中国艺术擅长曲线造型,曲线造型在楚艺术中尤为明显,楚漆器的图案,无不曲线轻盈、婉转、奔腾、流动,传达出生命之美和生命的律动感。
曲线形象又被分解、变形、抽象,甚至与流云蔓草结合,使图案大小、长短、松紧,变化无穷。
“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喙,或止得一羽一爪;变形的极点,或类如行云流星,或类如花叶草茎,或类如水波火光;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这样,于形固有失,于神则有得,而且给观众留有广阔的想象余地。
化简为繁,化整为零,似乎是拙的;执简驭繁,以零概整,其实是巧的。
”③楚国漆器纹饰的种类很多,变化无穷,但题材不外乎动植物、自然景物和几何纹样等。
从造型手法上分,可大致归为形象具体明确的写实型;对传统纹样和自然形态加以分解、变形的夸张型;纯粹抽象的几何型等。
常见的有凤纹、变形凤纹、鸟羽纹、龙纹、变形龙纹、兽面纹、云纹、菱形纹、带纹等。
楚漆器中云雷纹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并且有些纹样是从云雷纹变化而来的。
楚漆器上云雷和凤鸟通常结合在一起构成图案,它们有的与器物的使用功能相联系,具有与器物的用途相符合的象征意义,如一些祭器、丧葬用器多以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纹样作装饰,意在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
但有许多纹样不一定有象征意义,只是装饰美化器物,譬如在耳杯、盒等日常用品上,它们作为单独纹样装饰器物的盖面,或以多种纹样作对称、均衡的形式组合,以装饰器物的边缘。
有的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方式,使纹样重叠、交错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视觉效果。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中“抽象”的魅力贯穿于原始生活和宗教的艺术节律,展示着当时人们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的装饰需求。
因而也就具有更概括、更集中、更有普遍社会功能代表意义的传神力度。
楚漆器的装饰就是介于具象与抽象的“似与不似之间”。
④在造型艺术的传神之路上,一定限度的抽象是艺术塑造的规律之一。
楚漆器装饰是在形体的夸张里构合起符号图腾崇拜物的传神强度,使之凌驾于“栩栩如生”具象之上,发挥出被神化的社会功利作用。
这种由点、线、面、体、质地、色彩和音响组成的复合体,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中可以感性直观的物质存在,也是形态传神的基础条件,审美经验的产生是审美形式为人感知之后激发出来的。
因此,这种审美形式因素的抽象形态构成了形式美。
其中,具象性和抽象性为条件互相渗透,楚漆器造型的形式法则是经由“形”所传达的“神”,把抽象与具象连接在一起。
二、楚漆器的艺术风格的成因中国是农耕文化,因土质与气候适宜种植,人与自然和谐无间。
历史上,楚地一向被称为“荆蛮”之地,上古备受古原始人的侵伐伤害。
其生产力相对原始,对天地神明的原始宗教信仰也就更加深沉强烈。
所以,“楚地信巫鬼,重淫祀”。
⑤楚地山水又多奇峰、丛林、水泽,以及楚人的宇宙观、思维模式等因素酿造了楚国器装饰风格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艺术风格。
(一)楚国的地理环境等因素为楚国漆器的兴盛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上古时期,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髹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漆器制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它是中国漆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个时期漆器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是前代不能够比的。
无论兵器、乐器、冥器、日常用具都以髹漆装饰。
漆器的用途深入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楚之前,中华民族就已经有了悠久的髹漆工艺传统,但基本上都属于比较幼稚的阶段。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髹漆工艺才逐步走向成熟,并达到了一个艺术的审美高度。
楚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程,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末这500多年间发展起来的,它不断的吸收、消化了北方中原、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以及西南部的四川等相邻区域的华夏、吴越、巴蜀等文化圈中的一些艺术因素。
它是在不断的征战中扩大疆域,而后又在与外来的北方中原的冲突与交流中,经过再创造而造成的文化艺术样式。
但在这过程中楚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
漆器在战国时期得以空前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铁器的广泛应用,锋利的刀、凿、锛、斧等铁质工具用于胎体加工,使以木胎为主的漆器生产既提高了产量,又改进了质量。
二是漆器作为日用,有体轻、易洗、隔热、无异味、抗酸耐腐蚀的优点,这些优点显然长于青铜器,作为观赏,它又是五光十色、灿烂绚丽的视觉效果,这种悦耳悦心的美感更非青铜器所能及。
战国漆器制造中心都在长江流域,这也是很自然的。
首先,楚国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温和降水量都非常适宜中,即让漆器生产工序简单化,又容易形成优质的漆膜。
其次,良好的气候适宜漆树的生长,楚国拥有丰富的生漆资源。
再次,楚国发达的铸造冶铁技术领先于列国,自春秋中期开始,随着铁工具的逐渐推广,楚国木工技术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显然这种进步加快漆器木胎的制作。
⑥这些方面的原因,与楚人卓著的艺术才能结合起来,使当时楚漆器无论质量和数量都冠绝列国。
(二)中国本土艺术的南北分流使楚国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早在史前艺术的萌芽时期,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母土里孕育起来的艺术事象,就明显存在着气质与风格上的南北差异。
就拿史前岩画为例,北方岩画多以动物、狩猎和放牧为主,其作者多为巫师兼猎人,风格写实,追求逼真肖像,画风粗犷、质朴而生动,生活气息较浓。
南方岩画则密切围绕宗教祭祀,大量表现自身的形象,但突出的是宗教的神秘感,人物有符号化、装饰化和半抽象的特点。
南方的楚文化比起北方的周秦文化来说,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的过渡,较少受严格的礼法的束缚,更多的保存了原始氏族社会的风习、制度、观念。
楚艺术自然呈现出真挚热烈的情感,并且奔放、飘逸,显得无拘无束,这使得楚漆器艺术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道家学说与巫术宗教思想为从事楚国漆器装饰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庄子的道家学说中的审美观与楚国的宗教情感说在楚漆器的创造中,可以说是精神与物质的同构。
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体会到楚人对龙凤的向往,对神仙仙游的向往,那“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的道家学说不仅体现了楚人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更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审美意蕴,体现了一种美学韵致。
宗教总是和宗教艺术形影相随的,一定的宗教艺术也总是为其宗教服务的。
楚国是一个巫风炽热的国度,楚国人热衷于巫术礼仪鬼神,以获神灵庇护和赐福,浓厚的巫风,培养了楚人的非理性精神和浪漫的情调,也培养了楚人对神灵的虔诚情感。
同时,也给予了楚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的回旋余地。
楚漆画就是将道家学说和宗教情感与楚人的人格精神融入一起,它具备神性的同时也蕴涵着人性的品格。
(四)楚漆器的装饰大多受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影响楚国漆器的纹样大多来源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凤鸟纹、云雷纹等,但楚人将这些传统纹样加以变形、分解、夸张后,又根据装饰的不同需要重新组合起来,形成生动流畅、洒脱舒展的新风格。
商承祚在《长沙出土楚漆器图录》中说:“圆顶上的绘饰,绘上了曲折回旋的东西,错综复杂,难以捉摸,与其说是龙凤的变形,不如说是卷曲的云态,同器盖面的四凤身上绘上了恰当的云纹,代替着凤的眼、毛、羽、嘴、尾等部,再用鲜明的朱色加在无光黑漆涂成的凤身,这样一来,特别表现出鲜艳沉实、和谐流畅的效果。
盆的图案,中间三处旋转纹,象征雷声隆隆的音响,并在周围涌现出曲卷善变的云朵,穿插神曲的闪电,这些无名的匠师,从自然境界的现象掺入一种神秘的幻想,创造出一幅雷雨景象,是值得提出的。
”⑦综上因素酿造了楚国漆器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