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fe210b565ce050876321398.png)
三、人才培养本专科生教育【概况】 2008年,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深化发展,招生改革、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8年,包括各院系领导和知名教授在内的强大队伍深入招生宣传一线,全面提升招生宣传水平,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在全国高校中企稳前三名。
以省级招办按招生计划数投档线统计,文科录取分数位于全国高校前三名的有23个省市(共27个省份有招生计划),理科录取分数位于全国高校前三名的有18个省市。
全年共录取本专科生3 244人,其中招收国家计划本科生3 044人(含统招本科2 255人、保送生235人、自主选拔录取生453人、新疆西藏民族生46人、武警国防生25人、港澳台生30人),高职生(护理学专业)200人。
另招收插班生31人。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新方案体现了学校近年来推进通识教育的最新成果。
全校课程总量持续增长,2008年开课2 791种、4 700门次,比去年分别增长11.6%、4.6%。
学校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的建设上都取得好成绩。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丰硕: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至此,学校共有2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生物学基础和主干课程、哲学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儿科学等4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物理学、哲学、基础医学等3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2008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学院“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入选教育部2008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第二版)》等7种教材被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
此外,乔守怡教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梅岩艾等5位教授当选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校共有本科专业70个。
增设核技术本科专业。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aa463db14e852459fb5764.png)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1)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3)〔一〕通识教育课程 (3)〔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 (4)1、历史学类 (4)2、社会科学试验班 (5)3、经济管理试验班 (5)4、自然科学试验班 (6)5、医学试验班 (7)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7)〔三〕专业教育 (8)三、选课注意事项 (9)四、复旦大学跨院系专业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方案 (15)附件1:复旦大学2011级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修读说明复旦大学教务处2011年8月25日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一〕新生第一年按七个专业大类组织实施教学。
我校现有本科学科门类包含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类、经管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和医学类七个大类;其中2011年有五个实施跨院系招生与培养的大类,各专业大类与所涉及院系、专业的关系如表1。
表1.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专业对应的专业院系。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教2,*: 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上有独特之处,将单独介绍。
〔二〕课程代码:本科教学三大类课程的代码规则见“课程代码使用说明”〔见《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第9页〕。
1、每门课程有一个由十位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
2、左起第一至四位大写英文字母是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教学单位英文名简写和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
3、左起第五位数字是课程面向学生的代号,“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本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均为本科教育课程〕。
4、第六位数字是课程性质的代号,即“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文理基础课程;“3”代表各专业课程。
5、第七至十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这一个序列的顺序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后面的4位顺序号的第一位数字为“9”。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代码是:CHIN110001 CHIN 1 1 0001代表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英文名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CHIN 代码是中国语言文学系〕; “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代表课程性质,“1”表示通识教育课程; 表示课程在这一个系列的顺序号。
复旦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整体规划说明书
![复旦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整体规划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b252618964bcf84b9d57b6c.png)
技术文件标题: 复旦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总体概要编号:版本: V <1.0>共 <39> 页(包括封面)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目录1.简介 (5)1.1. 概述 (5)1.2. 主要设计思想 (5)1.3. 参考资料 (5)2.整体说明 (5)2.1. 组织结构 (6)2.2. 业务平台的构成 (6)2.2.1. 校园网络支撑层 (6)2.2.2. 共享数据库 (6)2.2.3. 外部数据 (7)2.2.4. J2EE服务平台 (7)2.2.5. URP支撑服务 (7)2.2.6. 教务专门支撑服务 (7)2.2.7. 教务业务系统 (7)2.3. 软件体系结构 (7)2.4. 各部门及主要的业务功能: (8)2.5. 主要业务视图 (10)2.5.1. 主要业务流程图 (10)2.5.2. 业务功能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11)2.6. 主要业务流程说明 (13)2.6.1. 培养计划管理 (13)2.6.2. 注册考务中心教学计划管理 (13)2.6.3. 学生学籍管理 (14)2.6.4. 毕业审核管理 (15)2.6.5. 教学质量管理 (16)2.6.6. 教室管理 (19)2.6.7. 实验室建设 (20)2.6.8. 其他辅助信息管理(流程简单不做图示) (20)3.具体需求 (21)3.1. 用例报告(功能性需求) (21)3.1.1. 培养计划管理 (21)3.1.2. 教学任务管理 (22)3.1.3. 学籍管理 (23)3.1.4. 教学质量管理 (23)3.1.5. 教材与课程建设 (24)3.1.6. 学生成绩管理 (24)3.1.7. 毕业审核管理 (25)3.1.8. 院系模块 (26)3.1.9. 学生模块 (27)3.1.10. 教师模块 (28)3.1.11. 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管理 (29)3.1.12. 跨校辅修 (30)3.1.13. 成教学位考试 (31)3.1.14. 香港学生事务管理 (32)3.1.15. 进修生、访问学者进修管理 (33)3.1.16. 领导查询模块 (34)3.1.17. 院系专业信息管理 (35)3.1.18. 教室信息管理 (35)3.1.19. 日常报表管理 (36)3.1.20. 文件管理 (37)3.1.21. 系统管理(本教学系统的一些配置参数等管理) (37)3.2. 非功能性需求 (45)3.2.1. 性能需求 (45)3.2.2. 精度需求 (45)3.2.3. 约束条件 (45)3.2.4. 界面要求 (45)3.2.5. 安全要求 (46)3.2.6. 灵活性要求 (46)3.2.7. 故障处理要求 (46)修订与审核1.简介1.1. 概述根据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对复旦大学的教务管理部门的首次调研,与教务管理部门的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结合复旦大学的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融合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对本系统的实现设计思想和将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供复旦大学的领导部门审核。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998d34e87101f69f31950a.png)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识教育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历史学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管理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自然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医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业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旦大学第二学位专业录取
![复旦大学第二学位专业录取](https://img.taocdn.com/s3/m/91c34a7dcc7931b764ce1523.png)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录取公布名
通知
第二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录取名单有少量更正,经上级批准,现重新公布
姓名录取专业姓名
余卓君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顾婕
田文婧汉语言文学(二学位)徐峰
张璐汉语言文学(二学位)林奇涵
李健英汉语言文学(二学位)乔明华
杜霄凌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郭起瑞
任羿诚汉语言文学(二学位)王微
何立群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陈嘉瑜
陆凯华汉语言文学(二学位)周亦鸣
朱梦诗汉语言文学(二学位)吴江江
陆雪歌汉语言文学(二学位)胡雨桦
覃璐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顾佩
金一苇汉语言文学(二学位)童静婉
柳亮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陈寒
邰绪贤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韩骋
程中桦汉语言文学(二学位)秦振清
张一汉语言文学(二学位)李雁
赵宇汉语言文学(二学位)吴安祺
郝真汉语言文学(二学位)宁缘媛
李欣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陈诗悦
李思思汉语言文学(二学位)费立雯
林千适汉语言文学(二学位)肖怡雯
秦威汉语言文学(二学位)殷侃骅
玛丽娜·卡米汉语言文学(二学位)莫凡张乐希汉语言文学(二学位)朱一菁
李方舟汉语言文学(二学位)郑莹
胡一鸣英汉双语翻译(二专)陈轩
李凌波英汉双语翻译(二专)屈懿
邓婷英汉双语翻译(二专)施悦音
高征尘英汉双语翻译(二专)罗鑫
余舒虹英汉双语翻译(二专)吴玮
金慧瑜英汉双语翻译(二专)宋晓彤
胡晓倩英汉双语翻译(二专)徐小淇
傅瑜英汉双语翻译(二专)冯亚静
夏嘉杰英汉双语翻译(二专)范秦玮
林瘦枝英汉双语翻译(二专)鲁梦蕾
张志洁英汉双语翻译(二专)崔雯倩。
第二学位实施方案
![第二学位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aebc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9.png)
第二学位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单一学位可能无法满足他们在职场上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获得第二学位,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专业知识。
针对这一趋势,我们制定了第二学位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首先,我们将提供多样化的学位选择。
我们将与不同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丰富的学位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工商管理、信息技术、教育学、工程学等领域。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二学位专业。
其次,我们将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已经获得本科学位的学生,我们将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的课程,避免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
我们将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我们将支持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让学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我们还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材资料、学术期刊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
最后,我们将加强学生支持和指导。
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学生服务体系,包括学术辅导、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服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还将建立学生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资源,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综上所述,我们的第二学位实施方案将提供多样化的学位选择、优化课程设置、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健全的学生支持,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将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第二学位的学习,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迎新服务
![复旦大学迎新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5b771294be1e650e53ea994c.png)
尊敬的家长:您好!衷心祝贺您的孩子成功迈入大学殿堂,复旦大学热烈欢迎每一位新成员的到来。
当您的孩子踏入大学生活时,作为家长,您可能会有些关心的问题。
为了协助您更好地了解学校情况,适时地帮助并引导孩子,使您与孩子、学校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我们搜集并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希望这些解答能够为您提供及时的帮助,让我们共同为学生能够拥有精彩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而努力!您的复旦之友2017年8月目录一、学业 (1)二、第二课堂 (9)三、生活 (12)四、就业 (15)五、安全 (17)复旦大学2017-2018学年校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业1.本科生在校期间会学习什么课程?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吗?答:学校对本科生在校期间须修读的课程有明确规定,在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进行了说明,学生可根据培养方案自主选择,在毕业前修满规定学分即可。
除规定课程外,学生可自行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或选择旁听。
选课时间为每学期最后两周至下一学期开学后两周之间。
请关注教务处网站的即时通知。
详见:《复旦大学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规定》2.大类招生的本科生什么时候开始确定自己的专业呢?答:本科学生(除已确定专业的学生之外),于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进行大类专业分流。
选专业分两轮进行,第一轮遵循“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的原则,如满足院系规定的修读总学分和规定学分等最低要求,不超过专业接收计划人数的将全部录取,超过计划人数则择优录取。
第二轮选专业录取原则仍为“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
符合最低准入条件的学生录完后如还有剩余计划,相应院系和专业应在剩余接收计划内对其他暂未符合条件的报名学生择优录取,录满为止。
请关注教务处网站的工作通知。
详见:《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手册》3.本科生可以转专业吗?有什么要求吗?答:本科生(除招生时有明确规定不可转专业的本科生或已有转专业经历外)可在第一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134264aa98271fe910ef964.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素质、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8学分,大类基础课程31分,专业教育课程75学分(含生产实习1学分和毕业论文6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150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38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修读16学分,七大模块修读8学分。
七大模块8学分中每模块最多选读2学分,同时回避第五模块“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即修读第五模块将不计入七大模块8个学分中);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4学分。
(二) 大类基础课程(31学分)
学生应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技术科学类课程中修满31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75学分)
1. 专业必修课程(58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程I(以下课程至少选修10学分)
3. 专业选修课程II(以下课程至少选修7学分)
(四) 任意选修(6学分)。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教学管理办法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教学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83c3db941ea76e58fa0498.png)
复旦大学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规定(二〇〇五年九月制定,二〇一三年七月修订)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学校决定实施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并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条 课程设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培养要求原则上与现有本科各主修学位及专业相同,以保证教学培养质量标准的统一。
院系应根据同届本科生主修专业的课程结构、名称、代码、学分数与学时数,确定第二学位教学培养方案(60学分左右,以专业课程为主,文理基础课程为辅)或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40学分左右)。
新增课程应已统一列入主修专业的课程表及选课管理系统。
第二条 开课与选课为处理好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量、主修与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安排之间的关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是:1、为确保所有学生主修课程的需要和利益,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组织原则上不占用主修课程开课计划。
为此,学校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专门为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安排教室和授课时间,尽可能避免与主修课程时间冲突。
2、院系应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学生组织单独开课。
单独开班的人数不少于10人,报名人数在10人以下的专业,可与主修专业的课程合班开课。
3、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编有专用课程代码(与主修专业课程合班开课的,也编有专用课程代码)。
学生按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代码选课,按修读学分缴纳费用。
4、某些热门专业的报名人数过多,可能会超过教室、师资和教学条件的承受能力,院系将根据教学条件的承受能力选择接受人数。
有些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报名人数过少而影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不适合单独开课。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学校目前尚不能保证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选择需求,学生在报名时,应对上述各种可能产生的结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个别二专业、二学位在报名时对“高等数学”等课程有特殊要求的,按开课院系的要求办理。
第三条 学籍管理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学习属于规定范畴内的教学活动项目。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试验班学生培养与选专业工作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复旦大学试验班学生培养与选专业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fd20a6edb6f1aff001f60.png)
复旦大学关于2017-2018学年试验班学生培养与选专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017年,学校设置有五个跨院系的试验班实施按大类招生,并开展大类培养。
各试验班与院系、专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学校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纪委相关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院系教学院长(教学系主任)组成的试验班学生培养与选专业工作小组,全面负责与试验班学生培养与选专业相关的各项工作。
经与各相关院系协商研究,现确定2017-2018学年试验班学生培养与选专业的工作程序与基本原则如下:第一条各试验班的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并参考所在试验班内各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要求(具体内容参见《复旦大学2017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读一年级通识教育课程及相应大类的大类基础课程(在选课时应注意大类内各专业对课程选修的要求有一定差异)。
试验班学生由学校随机编班,指定相关院系负责各班级学生一年级的学籍管理和学生事务等工作。
第二条各试验班的学生于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选专业。
试验班学生选专业工作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在选专业工作开始前,学校以2017年核定的各院系(专业)招生计划为基础,根据各试验班在读学生人数等情况,与各院系商定各专业接收学生的计划名额,并予公布,启动选专业工作。
院系根据与学校商定的接收计划名额,按普通本科生、民族班学生(含少数民族预科升本科生、内地新疆班学生、内地西藏班学生)、港澳台侨生等不同学生类别进行分类遴选录取工作。
第四条学生选专业报名与院系录取安排两个轮次进行。
第五条选专业报名时,试验班内不同院系的专业并列供学生选报。
学生按个人志愿顺序可交错填报不同院系的专业。
第六条第一轮选专业录取时,院系依据学生填报志愿顺序,遵循“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的原则择优进行录取。
当第一志愿序位上报名学生人数少于专业接收计划数时,只要学生达到相应院系规定的最低准入条件,则直接予以录取。
当第一志愿序位上报名学生人数多于专业接收计划数时,相应院系首先对达到最低准入条件的报名学生(包括获得规定的学分总数、修读指定课程并获得学分、满足院系规定的其他条件等)择优录取;当接收计划限额序位上出现并列情况时,并列者均予以录取。
复旦大学学籍治理规定
![复旦大学学籍治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be7e5d6a5e9856a571260cf.png)
复旦大学学籍治理规定(2017年7月6日第20次校长办公会议通过,2017年8月1日发布,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进展,依照教育部《一般高等学校学生治理规定》和《复旦大学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同意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高职)生(以下统称学生)的学籍治理。
第三条研究生院承担研究生的学籍治理工作,教务处承担全日制本专科生的学籍治理工作,继续教育学院承担非全日制本科生的学籍治理工作。
第四条依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应当持学校录取通知书、招生考试准考证、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依照录取通知书载明的报到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报得手续。
新生有特殊情形需要延期报到的,应当在报到日期前向学校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
取得批准后,能够延期二周报到。
超期不报到的,视为舍弃入学资格,但因不可抗力等合法事由无法提交申请书的除外。
第五条学校在报到时对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
取消入学资格应当由校长办公会议决定。
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取消入学资格的,学校出具取消入学资格决定书。
取消入学资格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六条学校在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依照国家和学校的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但有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学校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后发觉有违背国家或学校招生规定取得入学资格或学籍的情形的,取消学籍。
取消学籍的决定参照本规定第五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新生在入学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军队的,能够向学校申请保留入学资格至退役后二年;外国留学生在入学前应征服兵役的,能够向学校申请保留入学资格至退役后一年;新生在入学前有其他特殊情形需要延期入学的,能够向学校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不申请保留入学资格的,视为舍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新生在入学体检中被发觉身心健康状况异样,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医院诊断,以为通过休养和医治能够到校学习的,能够向学校申请取消学籍、保留入学资格一年,或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申请休学;不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也不申请休学的,取消学籍。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a07857ad02de80d4d840f4.png)
ECON630141 商务礼仪与有效沟通 ECON630142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ECON7021 专业选修课 ECON7041 ECON7136 ECON7178 ECON7180 ECON7222 金融风险管理 行为金融学专题 财务管理专题 房地产金融学 金融数据处理 中国经济专题
授课方式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面授讲课
ECON620054 金融理论与政策 学位基础课 ECON620060 金融机构与市场 ECON620062 公司金融学 ECON620064 投资学 专业学位公共课 ECON620065 金融英语 ECON620053 融资与上市 ECON620055 公司治理学 ECON620056 风险投资运营 ECON620057 电子支付与信用卡管理 ECON620058 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 ECON620061 证券投资分析 学位专业课 ECON620063 私募股权投资运作与管理 ECON630133 供应链金融 ECON7135 ECON7138 ECON7147 ECON7182 ECON7183 ECON7237 外汇管理专题 商业银行管理专题 衍生金融工具 固定收益证券及其衍生产品 兼并、收购与公司控制 金融创新专题
开课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多选组
14选6
8选2
总学时 54 54 54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36 36 36 36 36 36 36
复旦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5f9f0b52ea551810a68742.png)
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5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7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 课程设置:(150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35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0学分(大学英语课程除外);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1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语言学导论”课程),在I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世界文学导读”、“英美报刊”),并在法政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87学分)。
2023年上海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
![2023年上海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e0df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f.png)
2023年上海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尊敬的各位考生:欢迎您关注2023年上海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术研究领先的高等学府,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份详尽而清晰的招生简章,旨在帮助您了解报考条件、招生程序以及本校的学位课程等相关信息。
一、学位类别及专业本次招生计划涵盖广泛的学位类别和专业,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
我们提供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学位课程,涵盖了大部分热门专业和前沿学科。
您可以在我校官方网站上查看具体的学位类别及专业设置。
二、报考条件1. 学历要求:申请者须具备普通高中或同等学历,对于国际学生,还需提供学历学位证书的中文翻译件和教育部认证或相应的学历认证材料。
2. 年龄要求:报考者需年满18周岁,并在2023年7月31日前未满30周岁。
3. 语言要求:作为一所中国顶尖大学,我们要求申请者具备流利的汉语口语和书写能力。
国际学生申请者需提供HSK证书或其他具备等同水平的语言证明材料。
三、招生流程1. 网上报名:申请者需在学校招生网站上填写在线报名表,并上传个人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明、学历证书、语言能力证书等。
2. 资格审查:学校将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初步筛选合格考生。
3. 笔试/面试: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将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或面试环节,以考察其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4. 录取公布:学校将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专业需求等因素,综合评定并公布录取名单。
5. 报到注册:被录取的学生需按照公布时间到学校进行报到注册手续,缴纳学费等相关费用。
四、学位课程我校的学位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并参与实践项目、科研探索等活动。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五、奖学金和资助政策为鼓励优秀的学生,我校设立了丰富的奖学金和资助政策,包括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开课院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2.专业选修课 6 学分
课 程 名 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计量经济学
968.031.1 3
3
4
发展经济学
968.021.1 3
3
4
周学时 3 3 2 3 3 2 2 3 3 2 2 2
开课学期 1 3 3 2 1 1 3 2 2 4 4 4
开课院系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2、专业选修课程(10 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周学时
摄影专题
913.018.1 2
2
各国新闻法规
913.004.1 2
2
影视艺术
913.022.1 2
2
公共关系实务
913.007.1 2
2
人际传播
913.017.1 2
2
广播电视与当代社会 913.013.1 2
2
大众与政治
913.010.1 2
2
广告策划与创意
913.008.1 2
课程名称
学 周学
分时
科学、技术及其思 2 3
想简史
科学社会学
22
第二专业 课程代码 916.013.1
916.014.1
开课学期 2 1
开课院系 哲学系 哲学系
6
科学技术哲学 2 2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 2 2
会发展
科技管理与科技决 2 2
策
媒介经营与管理 2 2
传播学概论
33
科技采编与评论 2 2
网络检索与数据库 2 2
2
社政院
公共行政学
33
916.007.1
2
国关学院
公共关系学
22
916.008.1
1
新闻学院
哲学导论
22
916.009.1
1
哲学系
史学导论
33
916.010.1
3
历史系
文学概论
22
916.011.1
3
中文系
管理学导论
22
916.012.1
4
管理学院
(二) 专业教育课程(28 学分) 1、 专业必修课程(18 学分)
新进展、科技传播机制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熟练掌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应用技 能,熟悉我国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够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 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科技传播学原理、媒介经营 管理策略与原则,接受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媒体技术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训练; 具备较扎实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和 科研能力、文字写作、口语表达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 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可能性,富于创新精神,并能成为胜任新技术、新媒体 发展以及相关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 专业及学分要求
课程名称
网络传播基础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
应用心理学 科学传播与科学普
及 管理哲学 科学与文化 生命伦理学 科技与宗教
生态学
学分
2 2 2 2
2 2 2 2 2
周学 时 2 2 2 2
2 2 2 2 2
可持续发展导论 2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院)
一、 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知识,具备国际经济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外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 专业与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 8 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
3 3 3 3 3 3 3 3 3 3 3
周学时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开课学期
1
1 1 2 2 2 2 3 3 3 4 4
开课院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院系
课程设置
课程代码 927.001.1 927.009.1 927.014.1 927.013.1 927.006.1 927.011.1 927.002.1 927.010.1 927.012.1 927.005.1 927.007.1 927.008.1 927.004.1 927.003.1
学分 3 3 3 3 3 4 3 2 3 4 3 3 3 3
会计学 宏观经济学
969.001.1 968.028.1
国际贸易
968.035.1
财政学
968.032.1
货币银行学 统计学
968.030.1 968.029.1
国际金融
968.034.1
当代中国经济
968.001.1
资本论
968.002.1
产业经济学
968.010.1
2.专业选修课 6 学分
学分
3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
968.016.1 3
3
4
投资学
968.026.1 3
3
4
国际贸易实务
968.017.1 3
3
4
国际营销学
968.018.1 3
3
4
财政学
968.032.1 3
3
4
国际经贸英语(商务沟通) 968.024.1 3
3
4
注:专业选修课第 4 学期所开课程由所在系决定。
开课院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世界经济系
935.031.1 2 2
4
博物馆信息化
935.032.1 2 2
3
博物馆藏品管理
935.033.1 2 2
4
田野考古学
935.034.1 2 2
5
历史考古学
935.035.1 2 2
4
5
《科技传播与科技决策》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系)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传播学知识背景,熟悉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当代科技的最
3
3
4
经济学系
注:专业选修课第 4 学期所开课程根据师资力量由所在系决定。2008 年 9 月(秋季)执
行。
2
《新闻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新闻学院)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
宣传的方针政策,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熟 悉中外新闻传播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
论
2
4 中国书法史
22
3
935.016.1
文化遗产 935.028.1 2
导论
2
3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22
2
935.012.1
考古学思想史
935.005.1 2 2
3
世界博物馆概论
935.026.1 2 2
2
艺术品市场导论
935.029.1 2 2
7
科技考古导论
935.030.1 2 2
5
展览内容策划
论
2
2 中国陶瓷史
22
3
935.017.1
文物保护 935.009.1 2
技术
2
4 中国钱币学
22
3
935.014.1
专业英语
(博物馆 935.020.1 2
2
3 中国玉器
22
4
学)上
935.019.1
专业英语
(博物馆 935.020.2 2
2
4 古籍与版本
22
4
学)下
935.003.1
文物学导 935.027.1 2
2
网络传播基础
913.019.1 2
2
广告学概论
913.014.1 2
2
*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师资力量进行实际调整开课学期
开课学期 3 3 2 3 1 3 4 4 2 2 1
开课院系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3
《法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1、专业必修课程(16 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24 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周学 开课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 周 开课
时 学期
分 学 学期
时
博物馆学 935.002.1 2
概论
2
2 中国绘画史
22
4
935.013.1
考古学导 935.004.1 2
论
2
1 中国青铜器
22
4
935.015.1
民俗学概 935.006.1 2
本专业学生在第一专业的基础上,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 40 学分主干课程方能毕业。 三 课程设置 (一)文理交叉基础课程(12 学分) 应在本类文、理课程中各修满 6 学分,共 12 学分。在修读第二专业之前,已在原专业中 所修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与本类课程所列的课程名称相同,可免修本类的相应课程。本类免 修学分最高限定为 6 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