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学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合集下载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攻方式。这种冤冤相报在“熟人社会”中有所收敛,但对贸然
闯入的陌生人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在谣言传播中,人们针对的
都是陌生人,而且是社会边缘的陌生人——乞丐和流浪的僧道。
随着被挤出来的人不断增加,全国出现的社会边缘人越多,谣
言也越来越多。
一农夫想惩罚其侄子,要求石匠把有其侄子名字的纸片贴
在木桩的顶部,通过大锤的撞击窃去他的灵魂。石匠怕自己被
3、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的传播机制 群体内部传播常面临“多数”与“少
数”的对比。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人意见对少
数人意见产生压力,后者往往会服从前者。 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并非都基于理性判
断,而是盲从。
阿什的趋同行为试验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50年代的趋同行为试验:
甲、乙两种卡片,卡片甲画有1条标准线段;乙画3条线
结构:
信息流量——互动和交流频度高,合意
基础好的群体中,信息的流量大,覆盖面广。
信息流向——单向与双向;传播机会是否均
等。 群体意识的质量高,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强;合意基 础越好,越是民主的群体,其成员的传播机会越能得到保 障。
2、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 的作用
群体规范: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规则、准则。其功能: 1 协调成员 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职责; 2 通过规范 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 通过指 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
群体对成员的意义:
——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物质、精神;分
工协作;群体能力大于个人简单相加 ;
——个人信息来源、社会安全感的提 供者 心理学:个人在遇到突发性和威胁性事件时,尤其
积极参加群体传播活动;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安全的行为
范例 ;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1.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5.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之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6.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7.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9.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表达,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10.模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1.拉斯韦尔模式:传统的线性模式中最具代表性者之一,又叫5W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

按其观点,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四大要素,再加上效果成为五大环节。

12.“2+4定律”:这是“传播单位”思想的主要内容。

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13.编码:即认知一表述过程,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这个过程也叫“符号化”。

14.译码:可称表述一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也叫符号读解过程。

15.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

在传播过程研究中,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6.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叫定量化。

传播学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三步, 第三步,这种强烈的感情必须达 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 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 这种精神状态具有消除普通的社会 约束力的效果; 约束力的效果;
第四步, 第四步,当有关的人重新估计 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变为行动, 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变为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常常失去他 们判断自己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们判断自己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2.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的一般特征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所有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并且它 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 并且它 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种族的影响. 种族的影响. 种族的影响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 规定成员角色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 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和职责 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 ) 整体合作; 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 ) 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 ) 依据. 依据.
第五讲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主讲人
邓相超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基本问题
1.概念 概念 是指" ▲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
标和共同归属感, 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 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传播,也称作团体传播, ▲群体传播 也称作团体传播,小群 体传播,是指人们在 群体" 是指人们在" 体传播 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 的信息交流活动, 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 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传播学第七讲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第七讲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B、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 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案例:卢因“牛杂碎”实验 出租车诈骗案 中坚人物
组织传播
一、组织及其结构特点:组织是个含义很 广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任何由若干不 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组合 而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在狭 义上,组织是“一个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 个人和集体目标的社会集合体”。
研究表明,群体规范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 动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 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 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其次,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 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 说服效果发生衰减。
2、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 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特点: 传播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的。 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 容。 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 行的。 传播活动有一定规模。
三、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组织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 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 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1、组织内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两大类: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信息沿着 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及隶属 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纵向传播和横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两类:描述的和命令的。 描述规范指出在某种情境中人们通常做什 么。命令规范规定社会中通常允许什么。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 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 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思考: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能起到什么 作用呢?

传播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简答、综述

传播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简答、综述

传播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内向传播:内向传播又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

是指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代表的主我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望的客我间的信息交流。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主题和接受信息的客体都是同一个人。

内向传播的核心是自我管理。

2.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之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互动的传播模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或通过简单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组织传播的基础。

其特点是直接传播,随意性大,保密性强,反馈迅速,速度可控;弱点是覆盖面窄,传播速度慢,内容易走形,多数留于记忆。

3.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组织传播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关系,传播过程,传播环境,传播网络五个部分。

4.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

群体就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内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指向某种共同的活动目标。

群体传播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产生和传递公众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些信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6.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的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之窗。

由于现实中人们的自我表露程度不同,每个窗口的大小也不同,受到时间、地点、交往对象等因素的制约。

扩大对他人的自我开放区域能够提高人际传播效率,自我表露的过程不但能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还能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

7.符号:符号就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可以具体表现某物,也可以表示精神的抽象概念。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深入探讨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原理、方法和实践,提高信 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
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对于组织的 运营、管理、决策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2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的定义
越文化和地域界限进行有效的传播。
02
社会问题多样化
随着社会问题的多样化,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需要更加关注社会议题和
公共利益。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3
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传播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传
播议题。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需要关注环保议题,倡导绿色生活和可持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定义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 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
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和 绩效,促进组织内部成员之
间的沟通和协作。
组织传播的形式包括正式和非 正式渠道,如会议、文件、报 告、内部刊物、电子邮件、社
交媒体等。
组织传播的特点
目的性
组织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导 向,旨在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日常 运营目标。
群体传播是社会群体内部成员 之间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 交流活动。
它涵盖了组织内成员之间的互 动交流,以及组织与组织、组 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
群体传播对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协调、组织形象的塑造以及组 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群体传播的特点
互动性
群体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是 双向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

传播理论--传播的定义及各种方式效果分析

传播理论--传播的定义及各种方式效果分析

*传播的定义: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种信息,⼀一种思想或者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传播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2.强调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在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者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霍夫兰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以影响另⼀一些⼈人⾏行为的过程。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学者⻉贝雷尔森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者过程就叫传播。

⼈人内传播:也叫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者⾃自我传播,它是指个⼈人接收外界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共同构成传播的五⼤大层次。

主我和客我 —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

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一个“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

“⾃自我互动”理论 1968 年布鲁默提出的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

这⼀一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布鲁默认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

2第四讲传播类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2第四讲传播类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小结:
• 群体的意义在于它是个人生 存的初级环境,是社会结构的基 石。

群体认同感是群体给予个人以知识 类的信息。
群体归属感给群体中的成员以感情 上的依据

群体规范
•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法则和体价值。
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 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 趋同心理、信息压力
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 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 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产生的原因

• •
⑴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⑵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 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 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 的机遇多。
• 特点: • 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 关系。 •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组织传播
• 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 • • • •
对组织内的传播有三种: A、思想沟通 B、感情沟通 C、工作沟通 (又称角色沟通,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 信息交流)
• • • •
对组织外的传播有三种: 一是主义和宗旨的传播 二是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 三是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
2、组织传播的功能
• • • •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 1、信息大多具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 • 2、组织传播的传播范围总是有限的和有界的 • 3、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
五、大众传播
• (mass communication)
小结:
群体的功能是将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把 个体集合为有序的整体。

传播学的100理论

传播学的100理论

传播学110个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

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

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二、什么是传播(一)传播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 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受者、受众)4)传受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物质决定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6、非言语交际的传播功能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指在某一无组织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指在有组织、有指挥中心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一、群体传播
群体:指的是“具有特 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 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 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 性。 (2)具有以“我们”意 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掌握内容]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特点 3、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4、“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
程模式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特点 2、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3、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4、人际传播的言语交际 5、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区别与联系
传播学是关于信息传播规律以及人与信息、媒介之间 的关系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是主要研究基于大众传媒而发生的传播现 象以及大众媒介运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的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是两门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学问;但是,联系多于区别,一个是大概念,一 个是小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规律的学问,而大 众传播学则是研究大众传播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社 会功能、过程和效果。传播学研究主要关注人际传播、 教育传播等领域。
二、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掌握内容]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掌握内容]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群体传播
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已经形成的群体意识有修整和制约作
用,从而形成新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 于群体传播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规范(Group Norms)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的期望。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 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 行为模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影响力: 对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
致。如果个体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
看法很不一致,他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 与其他保持一致。
第一节、群体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 (1)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
连续性得到保证; (2)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 量,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 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4)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5)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第一节、群体传播
被试与其他群体成员都围桌子坐下后,实验 者依次呈现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两张卡片中, 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真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 其中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在每 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三条编号依次为1.2.3的 比较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
第一节、群体传播
实验开始后,头两次比较平静无事,群 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选用同一条比较线。作为 第6号(第6个进行判断)的真被试开始觉得 知觉判断很容易、很快。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般来说,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 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或管理系统。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第一,专业化的部门分工。组织的部门一 般可分成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等。
第二,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职务是按 照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定并由成员个人承 担的角色位置,通常称为岗位。
后来这个公式几经修正,成为: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 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 异常状态,即“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 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 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二是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三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经过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 群的激烈行动。
案例:
传销
邪教如法轮功等
保险培训等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
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 念,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 象”。
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 里,还会产生逆反效果。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 50 年代进行 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
阿什设计了没有群体压力(个人独立判断) 和有群体压力(与他人一起判断)的两种 实验环境。
第三步,再次就野外登山实施态度测验, 以比较态度的前后变化。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PPT课件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PPT课件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未来的研究应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 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际关系是影响群体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个体之间的信任、互动和交流等。
信息内容是影响群体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 ,包括信息的真实性、价值性和针对性等 。
03 组织传播概述
组织传播定义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 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
它涵盖了组织内部正式的信息传递、 非正式的人际互动以及组织与外部利 益相关者的沟通。
动和反馈。
组织传播的影响因素
组织结构
组织的层级、部门设置和沟通 渠道等结构因素对组织传播有
直接影响。
文化因素
组织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和行 为规范等文化因素对组织传播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邮件、 即时通讯工具等对组织传播的效 率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外部环境
组织的外部环境如政策法规、 市场竞争等也会对组织传播产
03
目的差异
群体传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群体成员的共同需求,协调成员之间的
关系,而组织传播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推动组织的运
作和发展。
05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的实 际应用
群体传播应用场景
社交媒体平台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群体传播, 如微信、微博等,实现信息的快 速传播和互动。
社区论坛
在线社区论坛是群体传播的重要场 所,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发布信息、 交流观点、形成群体共识。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形式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研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新媒体 环境下的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等。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一) 五种类型的传播1. 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包括正常形式(如感觉和知觉)和异常形式(如入睡)两种类型。

2. 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或群体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传播方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交流信息的过程。

因此,组织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和传播环境五个要素。

4. 群体传播群体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传播就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传播讯息。

(二) 符号1) 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可以表示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

2) 它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

3)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三) 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窗口”(四) 传播效果模式1.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的信息 别人了解 的信息别人不了解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但是这种理论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

传播学 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传播学 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群体的概念: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 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下,依据共同的 价值观和信仰而聚合到一起的人群。
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 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 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 社会秩序的维持。
调和整体运作的过程,可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
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 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一般来说,横 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 性质,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 渠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 交谈、私人交往等等;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 兴趣小组或联谊会等等。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 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 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以企业为例:如 调查室、计划部、市场调查部或营销部等等。还有 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S (销售数据系统)等等。
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把集合行为中 的传播看作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 流言有自然产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但大多与一 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则是有意凭空捏造的 消息或信息。
流言研究的四种视角
线性范式 心理学范式 社会学范式 诠释学范式
I.线性范式
1902年由斯德恩(William Stern)开创 1940年代阿尔波特和波斯特曼(Allport and Postman)
权力结构在组织中得以实现,并且指导决策过 程。
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成员创造并维持组织现实(reality)的共 享意义,这导致他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价值。
符号的使用和解释对于组织文化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的组织,其文化不一样,她们对行动的解
释也不一样。
组织文化的象征符号
仪式表演
– 个人仪式——检查语音邮件或电子邮件,任务仪式—开罚单、收费, 社会仪式——快乐时光聚会,组织仪式——部门会议、公司野餐
II.心理学范式
心理分析
– 荣格在1910年分析了一个女子学校中师生关系的 流言。
– 荣格:流言之所以被传播,是因为它契合了某种早 已“存在于空气中”的东西
社会心理学
– 费斯廷格:流言产生的原因是群体的认知不协调
III.社会学范式
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研究流言,并注 重研究流言产生的社会环境
reality) 群体产生一定的价值观 个体产生群体身份认同:我们 vs. 他们
群体传播的黑暗面:群体思维
前提假设:
– 群体中存在产生高度凝聚力的条件。 – 群体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是一个统一行动的过程。 – 群体和群体决策通常比较复杂
促进群体思维产生的三个条件
– 决策群体具有高度凝聚力 – 群体所在环境的结构特征:群体与外界隔绝、缺少公正的领
涩谷保(Tamotsu Shibutani):流言是临时 的新闻。它是在环境模糊时,群体根据已有的 信息碎片,对事件意义的建构。
IV.诠释学范式
社会实在(social reality)vs. 客观实在 流言背后的社会集体记忆 简单的联系
– 古典的荒诞流言 – 都市传奇(urban legend)
刻通报所掌握的全部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到 达每一位公众 使大众传播媒介在危机中成为理性的交流论坛 注意流言产生环境的监测与预警
组织传播与组织文化
适应结构化理论
群体和组织通过使用规则和资源实现其生产和 再产生。
传播规则既是互动的中介,也是互动的结果。 通过向我们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的信息,
导、缺乏决策的明确程序,以及群体成员背景的同质化 – 内部和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群体思维的症状
对群体评价过高
– 不可战胜的幻觉 – 对群体品德的信仰
封闭的思维方式
– 对其他群体的刻板印象 – 集体合理化思维
追求一致的压力
– 自我审查 – 全体一致的幻觉 – 自我任命的心灵警卫 – 压制持异议者
人际传播还是群体传播? 小世界理论 认知平衡理论 弱连接的优势 结构洞理论 社会资本:社会关系与个人、社会的发展
流言的传播与意义
什么是流言? 流言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流言与谣言的区别
《辞源》:
– 流言:(1)散布没有根据的话(动词);(2)带 有诽谤性质的话。
– 谣言:(1)民间流传评议时政的歌谣;(2)没有 事实根据的传闻。
现代性、风险、不确定性与信任
流言与权力
卡普费雷:“流言揭露了人们丝毫未产生怀疑 的事和某些隐藏的真相,从而增加了政权的透 明度,并孕育了反权力。流言起到了一种干扰 作用,是第一自由广播电台。”
匿名性和半公开性 流言一定是虚假的吗? 流言是公众意见吗?
流言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建立公众和信源之间的信任 在出现反常情况时,信息控制者应该向公众立
允许反对意见存在
– 保持负责任的反对者:允许反对者在群体中存在;不要轻视 行动过程中的道德倾向;了解群体中个人对伦理问题的担心。
在一致同意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之间取得平衡。
– 改变决策的规则:减少群体中少数派所承担的压力;防止产 生出次级小群体;善于从多个角度向成员们说明决策的好处。
社会网络中的传播
流言与群体的历史联系起来
– 勒莫:流言的示意
幼虫阶段 神话 社会记忆 传染
蛹阶段 现实 个人记忆 孵化
出茧阶段 想像 表征 爆炸
不确定性与流言
流言传播的机会=个人的关注程度×事件证据的模糊 性
卡普费雷:流言就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 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1受传者的信息需求未满足 2受传者不自觉需要的部分 3受传者信息需要得到满足
的流言研究:
– 流言传播的机会=个人的关注程度×事件证据的模糊性 – Leveling(削平) – sharpening (锐化) – assimilation (同化)
1952年至1954年研究传单效果的里维尔计划 (Project Revere)
评价:流言的病理学范式 ,行为主义传统,线性传播 流模式
第四讲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与组织的异同
同:多个人构成,复杂的关系。产生了超越人 际关系的新的关系与特征。
异:
– 组织具有明确的范围与结构 –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 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 – 组织具有明确的规则

群体传播与社会网络
群体的类型
基本群体 次级群体
群体传播的功能
小群体与个体的服从 群体为个体提供共享的社会实在(social
A官方传播者予以传播 A1 流言潜在发生区 A2 流言弱发生区 A3 流言非发生区
B官方传播者不予传播 B1 流言高发区 B2 流言潜在发生区 B3 流言弱发生区
流言与信任
我们为什么相信流言:
– 可靠的信息来源 – 流言本身具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可能性 – 流言表达了我们的集体意识和愿望
流言遵循着一种特殊的伪逻辑形式 :例如沉 默等于证明;自动过滤
如何预防群体思维
必须严格监督和控制
– 建立一个议事委员会:能够对始终存在的政策风险建立起事
先的监督机制;建立起参与决策的动机;把个人命运与群体 命运联系起来。
鼓励群体内成员对错误的做法大胆叫停
– 提出疑问:避免成员产生“自己的反对意见会群体工作”的
观念;在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之间,应该不断地进 行否定和争论;对理所当然的前提进行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