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以及在儿科的应用
微生态活菌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活菌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IBS)中腹泻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60例IB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均口服思密达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外加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观察疗效。
结果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有效率为93.3%明显比对照组30例的有效率76.7%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1)。
结论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对小儿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IBS)腹泻随着环境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小儿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日趋增高。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对肠道的菌群不耐受,易受引起这些菌群的失调而出现小儿肠易激综合征,引起小儿腹泻,临床上治疗腹泻的方法较多,但因小儿特殊的身体状况,不耐受腹泻,易导致小儿水液电解质失衡等,而疗效不确切。
现作者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辅助思密达治疗 IBS腹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国际罗马标准[1],选择60例患有IBS腹泻的患儿,排除有肠道器质性的疾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6岁。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7.8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及体征上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前1周,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口服思密达,一天3次,每次3g;治疗组在口服思密达的同时,加上培菲康 420mg,每次3次,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
1.3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3天内,患儿的粪便性状、次数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均消失;有效:治疗3天后,患儿的粪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明显改善全身症状,但没消失;无效:治疗3天后,患儿的粪便性状、次数和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有恶化倾向。
2结果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0例、有效l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儿科的应用
接 受抗 生素治疗后 一段 时问 内出现腹 泻 , 不能 以任何 明确 且 病 因解 释时 , 均应 考虑 A D。轻度 A D不用 特殊治疗 , A A 只要 停 用抗 生素 , 当对症 治疗 , 适 多能 自行恢 复 。对不能停 止使用 抗 生素而出现的 A D患者 , A 给予保 护肠道黏膜 和适 当补 充益 生 菌制剂。应用益生 菌 的作 用是改 善肠 道菌 群的组成 , 拮抗 肠道致病菌 , 阻止 由病原 体引起 的上皮 细胞 支架 和紧密 连接 蛋 白的破坏 , 提高 黏膜屏 障功能 J达到恢 复。 , 2 2 预防和治疗过敏 性疾病 : 敏性疾病 是儿科 常见 疾病 。 . 过 循证 医学资料倾 向于环境 因素的重要 性 ,卫 生假说 ” “ 认为 , 儿 童在生命早期 缺 乏微 生 物接 触是 导致 过 敏性疾 病 的 主要原 因 。流行病学调 查资 料和实验 室研究 结果 均认 为 , 童生命 儿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21年1月第28卷第2期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余红霞消化性疾病儿科常见,发病机制与儿童身体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消化能力弱、肠道菌群失调等有直接关系。
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体内微生物平衡,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笔者收集我科收治的100例儿科消化性疾病患儿,分析其治疗处方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儿科消化性疾病患儿100例(治疗处方100张),均符合儿科消化性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准确;排除肿瘤、重症消化性疾病、传染疾病等。
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3.5±0.5)岁。
1.2 文献分析法 以“微生态制剂”“消化性疾病”“儿科”等为关键词,从万方、知网文献资料数据库中收集参考文献,支持本次微生态制剂用药分析,为其提供立项与讨论基础。
分析处方中的微生态制剂种类、治疗疾病情况、联合用药情况。
2 结果2.1 微生态制剂种类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处方29张(29.0%),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处方25张(25.0%),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处方23张(23.0%),布拉氏酵母菌散(亿活)处方11张(11.0%),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处方9张(9.0%),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处方3张(3.0%)。
2.2 治疗疾病情况 腹泻31例(31.0%),肠炎23例(23.0%),消化不良19例(19.0%),肠易激综合征15例(15.0%),便秘8例(8.0%),其他4例(4.0%)。
2.3 联合用药情况 联合止泻药处方36张(36.0%),联合抗酸药处方28张(28.0%),联合胃肠动力药处方22张(22.0%),联合抗生素处方14张(14.0%)。
3 讨论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活性菌,进入人体后能够定植于肠壁,压缩有害菌存活空间并产生乙酸与乳酸,改作者单位:311719 浙江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通信作者:余红霞,Email:*****************善肠道内部微生态环境,降低肠道pH值。
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10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陈 健 孙秋华目的:微生态调节剂应用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疾病儿童15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分成微生态调节剂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①微生态调节剂组住院时间为(5.24±2.14)天,常规治疗组为(9.36±3.18)天,结果有显著差异(P <0.05)。
②微生态调节剂组每天大便大于3次发生率为29.48%,常规治疗组是62.82%,结果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微生态调节剂使用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导致身体中微生态种群发生变化,引起人们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儿科疾病治疗时,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为腹泻、功能性便秘等症状。
对于该病症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主要采用止泻药物治疗,该方法会扰乱肠道微生态群,使其治疗效果不佳。
为解决常规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治疗时使用微生态调节剂,该种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肠道微生态群,以此来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组研究微生态调节剂应用于儿科消化疾病治疗过程中,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疾病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并分成微生态调节剂组和常规治疗组。
微生态调节剂组随机编入患者78例,患儿平均年龄在(5.34±2.17)岁;男39例,女39例;肺炎合并腹泻43例,急性腹泻24例,慢性腹泻11例。
常规治疗组随机编入患者78例,患者平均年龄(5.78±3.45)岁;男38例,女40例;肺炎合并腹泻39例,急性腹泻21例,慢性腹泻18例。
P >0.05,资料无差异。
1.2 方法1.2.1 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止泻药物治疗,如洛哌丁胺等,采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需对患儿使用补液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生态平衡菌群失调儿科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它可以调节微生态平衡[1],维持机体内菌群的种类及数量的正常分布,起到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随着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步伐的加快,微生态制剂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儿科。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肺炎继发腹泻、婴幼儿腹泻、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喂养困难疾病。
本文结合临床和有关资料报道对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以及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菌群或其促进物质制成活的生物制品,其作用就是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促进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
目前,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有地衣芽孢杆菌、片球菌、明串珠菌、链球菌、肠球菌、乳酸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
临床分为3个类型即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这是由于小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受饮食的冷热、软硬等变化影响很大,还与天气的冷热有较大的关系,小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旦受凉,也容易造成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造成菌群失调,而引起腹泻,严重影响了小儿健康和发育。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长双歧杆菌能在肠黏膜上通过磷酸壁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密切结合,形成生物学屏障[2],构成肠道定植抵抗力,阻止致病微生物的定植与入侵,且长双歧杆菌能产生较多的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可减少肠道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同时还可激活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加人体免疫力。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内脏敏感性增高、黏膜免疫炎症、中枢和肠神经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 拟杆菌门 拟杆菌属(Bacteroides)、黄杆菌纲
☺ 放线菌门 G+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微球菌属(Micrococcus)
☺ 变形菌门 G-
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志贺氏菌属、 结肠耶尔森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
☺ 梭杆菌门 G-
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或Phylum Proteobacteria)
(1.0%) ☺ 梭杆菌门(Fusobacteria)(<0.1%) ☺ 疣微球菌门(Verrucomicrobia) (0.1%) ☺ 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0.1%)
4
Bacterial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from
2
微生态制剂作用的理论基础
肠道菌群: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Lactobacilli 1-100/g
Lactobacilli 1x102/g Streptococci 1x104/g
Lactobacilli Streptococci Enterobacteria Bifidobacteria Yeasts
Bäckhed F,Ley RE,Sonnenburg JL,et al. Host-bacterial mutualism in the human intestine[J]. Science,2005,307(5717): 1915-1920.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摘要】微生态疗法指的是通过采用微生态制剂,帮助生理性有益菌进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重新建立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
微生态制剂的主体主要包括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
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例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以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等。
【关键词】医师在线;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制备,可调整微生态的平衡,防治疾病。
大量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微生态制剂可治疗多种疾病。
目前,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迅速较快,菌种和制剂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临床治疗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疗效具有一定的菌属特异性,国外采用的产品疗效证据和国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不一致,本次研究就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的论述,总结如下: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及其特点1.1概念微生态制剂指的是人或者动物的正常优势细菌群研制成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和酪酸菌);兼性厌氧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粪链球菌);需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1]。
1.2微生态制剂的自身特点1.2.1丽珠肠乐丽珠肠乐是一种单一双歧杆菌成份的活菌制剂。
患者口服后,双歧杆菌和肠道厌氧菌占据肠粘膜表面,构成一种生物学屏障,形成一定的定植抗力,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定植入侵。
双歧杆菌可通过发酵葡萄糖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使患者的肠道PH值和Eh逐渐的降低,抑制患者的比分致病性细菌,另外,还可产生细胞外糖苷酶,降解患者的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复杂多糖,阻止患者的肠道内潜在致病菌和毒素[2]。
1.2.2促菌生促菌生主要是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制成的活菌制剂,因为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在患者的肠内停留时间大约为8d ,口服后患者不容易被胃酸破坏,进入患者的肠道后能够消耗一定量的氧气,造成厌氧的环境,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胃肠内的氧化还原电势,促进患者的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与有害菌争夺一定量的营养,抑制其它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使得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功能能够恢复。
儿科临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分析
儿科临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微生态制剂的认识越来越多,临床应用的越来越广,微生态制剂本身存在的缺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微生态制剂的功效和安全性,减少其不良反应,要求我们采取更新的理念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进一步对益生菌生理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提纯精制的微生态制剂将可能是今后微生态制剂的发展方向。
标签:儿科临床:微生物制剂:应用分析1作用机理微生态活菌制剂的作用机理是补充肠道有益菌,在肠粘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增强体内屏障功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调整肠道菌群;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及繁殖,并发酵糖类,产生醋酸及乳酸,促进肠蠕动,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激活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减少内毒素的来源。
其中复合菌种的较单一菌种的更具优势,因为复合菌种的可保持相对稳定,在人体微生态环境中具有更大的缓冲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在人体肠道中也就能更迅速调整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2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2.1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最主要的作用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
它能迅速增加肠道内厌氧菌的数量,促进肠道恢复微生态平衡,起到抗感染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抗生素、化疗、放疗及外科手术等所致的菌群失调。
当服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后,因细菌的繁殖产生大量醋酸、乳酸和琥珀酸,可降低肠道的pH值,控制过盛菌及有害菌的繁殖,从而治疗腹泻和消化不良。
还可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
有作者曾用含双歧杆菌促进因子的奶粉喂养新生儿,使腹泻率减少90%以上,12例人工喂养儿迁延性腹泻获控制,8例有习惯性便秘症状患者获改善。
2.2婴幼儿保健方面的作用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的营养存在很大差别。
母乳中含有一些与肠道生理菌双歧杆菌生长密切相关的生物因子,如双歧因子、抗葡萄球菌因子、SIgA、C3、C4、溶菌酶、乳铁蛋白及白细胞等。
其中,双歧因子对双歧杆菌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们发现母乳喂养儿肠道内双歧杆菌占总菌群的99%以上,而在人工喂养儿的肠道内双歧杆菌则仅占90%以下。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升温,微生态制剂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微生态制剂是由活菌或生物活性物质制成的,其作用是保护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稳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它们在儿科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微生态制剂,防止滥用产生副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中的使用情况,探索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一、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主要被用于治疗婴幼儿的胃肠疾病、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等,对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保护胃肠道健康非常有效。
另外,儿童肝损伤时,微生态制剂也能在辅助治疗中发挥出不错的效果。
此外,微生态制剂也被广泛用于提高孕妇的自身免疫力和胎儿的体质,从而降低母婴传染病的发生率。
二、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也存在滥用的问题。
滥用特别是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人们盲目自行选择微生态制剂作为保健品使用,容易出现不适和不良反应。
滥用还容易导致微生态制剂中细菌的变异和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了其治疗效果。
因此,在儿童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充分考虑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孩子的体质情况等。
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微生态制剂处方审核建议1.严格控制处方: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上,应严格控制处方。
保证任何微生态制剂都必须在医生的诊断、指导和建议下使用,并根据病情进行剂量和时间的调整。
2.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较多,因此在儿童的特定病例上,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比如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双歧杆菌制剂。
3.严格控制使用量:根据病情绝不能过量使用微生态制剂,并严密监测病情的变化,以及孩子反应,提高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
4.避免同时容纳:微生态制剂不应该同时与某些药物一起使用,特别是含有抗生素的药物一起使用,因为有可能与微生态制剂发生抗药性,最终会丧失疗效。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有益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物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就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的作用机理、指导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提供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例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中的一些菌种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从而改善脂肪吸收,缓解腹泻等症状。
例如,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加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促进胆汁酸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以合用免疫调节剂。
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剂量。
一般来说,儿科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较高,剂量范围较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微生态制剂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轻微腹泻等症状。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优势。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多种消化道症状。
同时,微生态制剂还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改善脂肪吸收,对小儿的营养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1)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群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加强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3)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状态下患儿的微生态制剂使用原则和最佳治疗方案;4)对微生态制剂的长期使用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评价其对小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摘要:小儿消化疾病一般会引起恶心、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患儿脱水、水电解质失衡,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临床中治疗儿童消化疾病的方案比较多样化,例如促消化类药物、胃动力药物、抗生素、止泻药物等,但是小儿消化疾病患儿对临床治疗的要求较高,患儿年龄小,药物耐受性差,用药时必须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微生态;儿科;消化疾病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研究观察该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采用益生菌进行治疗的464例儿科消化疾病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分析其治疗效果,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数据是99.14%(460例),其数据较之对照组的87.50%(175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1,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是(2.1±0.5)d,恶心缓解时间是(2.4±0.2)d,腹泻缓解时间是(2.2±1.2)d,呕吐缓解时间是(1.5±0.5)d,其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43、25.198、9.715、20.03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6例),对照组的为11.00%(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03,P<0.05)。
结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加快恶心、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患儿痛苦,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观察该院采用益生菌进行治疗的464例儿科消化疾病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分析其治疗效果,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6±1.2)岁;女性有211例,男性有253例;病程1~7 d,平均病程(3.4±0.4)d;其中胃肠炎患儿266例,肠炎患儿198例。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
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医院儿科 郑 英
前言
•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环境 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目前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关系方面。人体肠道中定植着 400-500种(最近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有1000余种), 大约1013-1014个细菌,其数量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一方面人体为 肠道菌群提供生命活动的场所和营养,又不对肠道菌群起 强烈的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状态);另一方面,肠道菌群 对人体发挥着必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生物拮抗(防御感 染)、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 答的调节等。肠道菌群正常的形成与演替过程,以及维持 相对的稳定状态对保护机体的健康和防治某些疾病是必不 可少的,一旦出现菌群紊乱(菌群失调和移位),则会引 起一些胃肠道疾病和内源性感染。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过 程的障碍与过敏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 切的关系。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颗 地衣芽孢杆菌(菌株 粒、片剂 BL20386)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 凝结芽孢杆菌TBC169
•
表 国内临床使用的益生菌药物 商品名 通用名 菌种和菌株 共生菌制剂 肠复康 源首胶囊 乐复康 促菌生/肠复康片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真菌制剂 4×108 6×108 cfu /包、 袋或片
•
表 国内临床使用的益生菌药物 商品名 通用名 菌种和菌株 原籍菌制剂 丽珠肠乐 培菲康 贝飞达 金双歧 思连康 普乐拜尔 常乐康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散剂 青春型双歧杆菌(菌株 DM8504) >5×107 cfu /包、 袋或片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 , 调整 生态失调 , 保持微生态平衡 , 提高宿主健康水平 的生理性活菌制品 ( 微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 以及促进这 些生理菌 群生长 繁殖 的物 质制
菌、 保加利亚 乳杆 菌 、 热链 球菌 组成 的三联 活菌 微 生态 制 嗜 剂, 活菌数高 。刚 出生 的早 产儿 , 胃肠 道处 于无菌状 态 , 喂养 中应用金双歧 可直接补 充早产 儿肠 道 内有益 的生理 菌群 , 这 些生理菌群含有各种酶 , 能水解 蛋白 , 分解碳水化合物 , 使脂肪
氧菌取代 , 从而完成初级演替_ 。此外 , 1 ] 肠道正 常菌群 的建立
可能与喂养方式也密切相关 。有研究证实在两 岁 以下 的婴幼
维持肠道菌群的生 态平衡 , 制肠道 中对人体 具有 潜在危 害 抑 的菌类 。其中 , 双歧杆菌是婴幼儿肠道 正常菌群 的优势菌 , 它 的存 在及 数量 上 的多少对 婴 幼儿 的生理 与健 康有 着重要 影
响 l 。在 消 化 、 收 、 泄过 程 中 , 3 ] 吸 排 以双 歧 杆 菌 、 杆 菌 为 主 的 乳 微 生 态 制 剂 起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金 双 歧 是 由 长 双 歧 杆
儿尤其母乳喂养儿 的肠道 中厌氧 菌 占绝 对优 势 , 中主要 是 其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 两岁 以后接近成人肠道 。
J un l fM ah ma ia e iie o r a t e tc l dcn o M
Vo. 3 12
No .6
2 1 00
文章编号 :0 44 3 (0 0 0 —720 1 0—3 7 2 1 ) 60 3—2
中图分类号 : 9 9 R 6
微生态疗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 免疫功能低下 人体具有黏膜免疫系统,在抵抗感染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微生态制剂可抑制 并清除肠道中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 一些益生菌菌株是调控细胞的蛋白诱导物。
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 其他临床应用 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在奶中加入乳酸杆菌
便量,增加有益菌数量,缓解腹泻症状。 便秘:乳酸菌可降低肠pH值,建立酸性环
境,使大便易于排出。枯草杆菌产生消化酶 可恢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和肠道蠕动功能。
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 乳糖吸收不良 肠道乳糖酶活性低下可导致婴儿体重的增
长速率降低。 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杆菌
均含有乳糖酶。
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谢谢
内容摘自于儿科学大查房第4卷第2期
微生态疗法
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进展
李超
定义
• 微生态疗法是指,运用微生态制剂直接补 充活的有益菌或促进原籍菌生长,抑制外 籍菌侵袭,以改善微生态环境,激发机体 免疫活性,最终恢复人体抗病能力。
分类
• 益生菌:具有生理活性的细菌,其通过胃 肠定植于结肠或在肠道繁殖,进而调整肠 道菌群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 同时使用抗生素和益生菌制剂是否会影响 活菌制剂疗效,以及活菌制剂中是否存在 耐药因子传递,进而导致耐药因子扩散。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益生菌
促进
微生态平衡 减少
肠道感染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免疫应答 抗病能力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屏障作用
双歧杆菌
生物学屏障
化学屏障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可减少消化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口服益生菌制剂可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 肠道蠕动功能,进而有效缓解和治疗便秘。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的原理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的原理1. 什么是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包含有益微生物的制剂,通过补充和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健康。
微生态制剂中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
对于儿科患者来说,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并且对于某些特定的儿科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2.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原理2.1 平衡肠道菌群肠道是人体菌群最丰富的地方之一,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复杂的平衡生态系统。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儿童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一些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抗生素使用等,都会破坏这种平衡。
微生态制剂中含有的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补充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维持肠道健康。
2.2 抑制有害菌生长肠道内有害菌的滋生和过度生长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和受体位点,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并减少有害菌对于儿童的损害。
2.3 调节免疫系统肠道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约70%的免疫细胞存在于肠道中。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与肠道上皮细胞进行交互作用,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因子,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对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和过敏疾病非常重要。
2.4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是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和代谢复杂的食物成分,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非常重要,并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相关的儿科疾病。
3.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的适应症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幼儿腹泻: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腹泻次数和病程,并加速恢复肠道功能。
•婴幼儿湿疹: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少过敏反应,改善湿疹症状。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制剂以及在儿科的应用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
生命科学。
微生态制剂室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
可以调节微生态平衡[1],维持机体内菌群的种类及数量的正常分布,起到预防疾病,提高免
疫力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微生态学上的应用,微生态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对
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微生态制剂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儿科。
下面就微生
态制剂及其在儿科的应用做一综述。
1 来源、分类及药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微生态制剂质制
备而成,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物平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是目前临床
使用最广泛的微生态制剂。
其药理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
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
依据菌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分为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和真菌
制剂。
原籍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
共生菌制
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
或直接发挥作用。
真菌制剂为布拉酵母菌,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2 儿科应用
2.1 腹泻病的治疗和预防
2.1.1 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急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种益生菌对轮状病
毒性肠炎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治疗轮状病毒导致的水样泄,在疾病的早期使用效果更明显。
细菌性腹泻存在厌氧菌减少,肠杆菌增加等菌群紊乱,临床报道细菌性痢疾患儿辅助应用益
生菌能够缩短病程。
2.1.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近年来儿科临床应用抗生素十分广泛,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
国外有报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达5%~39%,门诊儿童患者该病的发病率
6.2%。
儿科肺炎使用抗生素后腹泻的发生率50%。
AAD是指临床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导致患者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或优势菌群的更替发生的腹泻。
肠道微生态是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
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不仅影响肠道粘膜消化、吸收和
分泌功能,而且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移位以及肠道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伪膜性结肠炎是AAD
最严重的表现,病死率可达11%~25%。
AAD临场表现可轻可重,病情可长可短。
既可呈非
感染性腹泻表现,也可呈感染性腹泻表现,甚至可呈为严重结肠炎表现,任何患儿在接受抗
生素治疗期间或接受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内出现腹泻,且不能以任何明确病因解释时,均应
考虑AAD。
轻度AAD不用特殊治疗,只要停用抗生素,适当对症治疗,多能自行恢复。
对不
能停用抗生素而出现AAD患者,给予保护肠道粘膜和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
应用益生菌的作
用是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拮抗肠道致病菌,阻止由病原体引起的上皮细胞支架和紧密连接
蛋白的破坏,提高黏膜屏障功能,达到恢复。
2.2 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
循证医学资料倾向于环境因素的重
要性,“卫生假说”认为,儿童在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接触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Bjrksten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患儿和健康儿肠道菌群结构不同,这源自妊娠末期母亲引导
的菌群构成、生后1周内婴儿肠道菌群构成。
回顾性资料证明益生菌治疗对机体有益且安全。
有研究提示益生菌可有效降低婴儿湿疹的发生危险,防治哮喘和鼻炎。
2.3 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刘红梅等68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治疗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加两次抚触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0.5g/d,2次/d。
研究结果提示,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组每日进
奶量增加、残奶量减少、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明显改善胃肠不耐受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且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双歧杆菌是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其存在及数量上的多少对婴幼儿的生理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2.4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肠激惹综合症(IBS)、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新生儿及婴儿肠绞痛和儿童功能性腹痛均属于胃肠道疾病,益生菌制剂能补充肠道生理菌,发酵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生乳酸醋酸,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恢复胃肠正常生理功能。
据报道应用四联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显著减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酪酸梭酸可缓解儿童IBS的腹痛症状。
程默等用枯草杆菌、肠球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小儿功能性腹痛均取得满意疗效。
2.5 肝脏疾病高胆红素血症大量研究表明,肝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皮肤黄疸是肝脏疾病的重要表现。
国内文献报道益生菌制剂对新生儿及婴儿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及婴儿肝炎综合症均有治疗作用。
相关机制可能是口服益生菌建立正常菌群,发挥其参与胆汁代谢的生理功能,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肠道中ß-葡萄糖酸酐酶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肠循环,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蠕动,增加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促进肝酶活性,使结合胆红素增多。
2.6 小儿厌食服用益生菌制剂治疗后患儿食欲增强,摄食增多,贫血与营养状况得到不同改善。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微生态学步入了宏基因组学时代,微生态制剂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Parent D,Bossens M,Bayot D,et al.Therapy of bactenial vaginosis exogenously applied lactobacilli acidophili and a low dose of estnol:a p lacebo controlled multicentric clinical tnal J Arzneimittelforschung,2010,46:68-73.
[2]刘红梅,刘淑萍.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