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教学篇誗方法展示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文|冯文敏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核心学科,知识较为繁杂,其中所包括的语言文字以及文章内容等是先辈智慧的结晶,灵活反映了民族精神风尚。
与此同时,语文极具艺术特性,文学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情感性、准确性等特点突出,也以此营造出了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等多种美的元素,继而赋予其良好的美学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教学内容,创新渗透审美教育,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文章赏析和审美元素教学工作,使审美教育能够真正深入渗透于语文的文字及文本教学中。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断加深,文化认知不断提升。
另外,审美教育的融入能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最终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使知识体系架构得以不断完善。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内容较为抽象繁杂,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不可取且效果差。
通过融入审美教育,指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理解,学生阅读能力会大幅提升。
比如,学习议论文时如果我们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那么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也会变得事半功倍。
(三)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旨在奠定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兼顾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等。
小学生年龄尚幼,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加上社会阅历不足,经验缺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干扰。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导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以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状态投入学习及生活中,塑造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观念陈旧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审美教育,致使审美教育严重滞后甚至是缺位,影响育人成效。
美育教学渗透思考价值发展探讨论文(共6篇)
美育教学渗透思考价值发展探讨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美育探析一、利用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感受力小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是自然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这个方面加以引导。
如在学习访问陈巴尔虎旗一段时,作者通过“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等场景,突出了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使学生欣赏到了一幅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
通过描述自然美、人情美,使学生不仅领会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而且具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感知美的能力。
二、反复朗读,拓展学生的审美想象感受力《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里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
”细细品读,这一自然段的意境是很美的。
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自然段,听朗读录音,反复听、反复读,听了再读,读了再听,并要求学生通过仔细对比,找出自己与录音磁带在朗读语调上的不同之處。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讲评,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发现朗读语调上的差异引导到发现朗读感情的差距上来。
再对朗读的语调、情感,文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体会后,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1)请大家想象一下:水是什么样子的?船是怎么漂流的?桨是怎么划动的?(2)“那声音”是指什么声音?水荡漾的声音,船移动的声音,抑或是桨划动的声音,还是三者和在一起的声音?(3)“那声音像一曲音乐”,如果让我们来演奏这首乐曲,大家认为用什么乐器能演奏出来?二胡?古筝?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后,再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再边听边思考。
在反复播放几遍录音之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关掉录音机,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思考,再让他们讲讲想出来的画面和声音。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美育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
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美育教育美育教学,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与书本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从小培养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抓好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的传授之外,还要有机地渗透日常行为美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钻研教材,挖掘文中的美育因素小学语文各种体裁都蕴藏着美育的因素,充分体现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和魅力。
一篇好文章,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诗歌,都能给人以美德的享受。
要使学生充分受到美的陶冶,教师就要认真做好对教材的分析、发掘这步工作。
如小学语文第六册《雨中》一课,文章抓住了事件发生背景是:淅沥淅沥的雨天,水淋淋的马路像闪闪发光的河,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像水面的花瓣,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小船,接着描写一箩筐苹果翻倒在路上的原因:是一个拉车运货的姑娘由于心急加上路滑,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
再接着描写过往人帮捡苹果的经过是:一群少先队员,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主动帮姑娘拾苹果,最后一箩筐苹果又回到了姑娘的货车上,这些情景展示了一幅助人为乐的美好画面,给学生们一个乐于助人的美好行为规范教育,使文章情景结合升华到人们抒发乐于助人的思想感情,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一篇赞颂助人为乐的美好教材。
二、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
这些记叙文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对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意识不易理解,往往难以直接入境。
因此,教师应从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通过对课文分析、讲解来揭示内在含义,揭示美德的本质。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品质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1.重德智,轻美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德、智、体相比,美育所占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一些教师当作软目标而不予以重视。
2.一问就有,一做就难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制订了相应的美育目标。
实际上很多学校以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
说到底,就是对美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不少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老师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都被老师的.教忽视了。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错,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有爱心,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愉快地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三、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二、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才能让学生去领悟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呢?根据我平常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以下几点做法:一、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视频突出“荷花”、“荷叶”两景,让学生感知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使学生感悟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诗情画意”的含义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一丝不苟的观察插图,然后,我播放漓江景点的幻灯片,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一股爱自然,爱祖国的感情便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了。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捷克古时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觉开始,一切美的事物应尽量在感官跟前。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语言态度和审美情趣。
在当今社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操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够融入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更加具有意义和实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把美育渗透到每个环节,从而能够让学生全面提高呢?这需要教师们具备一定的美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学习古典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典故、让学生读懂名著中的细腻描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其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举办作文比赛、组织语文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创造能力。
3、弘扬国学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古文、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弘扬国学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文中的思想精华,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体验。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文学社团、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朗诵、话剧表演、班级文艺汇演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艺术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以及如何将美育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元素呢?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融入美育元素。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丽意境和情感。
在课文设计上,可以加入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如声乐、舞蹈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融入美育元素。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朗读、演讲、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艺术创作活动,如文学创作、美术创作、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来融入美育元素。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作品欣赏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参观美术展、观赏音乐会、观看文学戏剧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美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自觉。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情感的渗透来实现。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美育元素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的渗透也是当前教育体系中非常关注的话题。
美育不仅仅是美术教育,更是一种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情感、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美育渗透进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试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择来渗透美育。
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品格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挑选那些具有美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比如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古诗或者现代诗,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的力量。
在学习古诗词的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相关的古建筑、古制器物等,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来渗透美育。
语言是表现美的重要工具,而语文教学正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比如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式,让他们能够用美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也可以通过美文赏析的教学,让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段落和句子,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美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渗透美育。
美术作品是表现美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赏美术作品来感受美的魅力。
也可以通过美术创作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在创作中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摘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和谐完整、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语文教材中的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
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之美,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关键词:美育阅读语言的意境插图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
我认为学校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就要抓住小学生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在加强道德教育(德育)和学科教育(智育)的同时要着力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沟通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声情并茂,从阅读中体会美育。
有人问我,“小学语文教学什么最重要?”我说:“美感最重要,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更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
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主渠道。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
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课《春雨》一文时,先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牛毛、果林、桃花、树梢、田野、池塘、庄稼、青蛙等物景,使学生对这些物体留下深刻的印象,认识它们的美。
然后,上课伊始,从歌曲导入,活泼自然,体现了诗歌轻松优美的特点。
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随着课改的步伐,学校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
”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
感受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感受祖国的美好;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关心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身心上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美无处不在,处处可寻。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美的内涵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愉乐的课堂中欣赏美、享受美、渗透美。
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的熏陶,丰富和净化学生的感情。
一、用情感架起桥梁——找准美的渗透点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无意注意还占优势。
对于事物的感知还较笼统,以机械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情感表现较明显,意志比较薄弱。
因此,找准教材中蕴含的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最贴近、最吻合的美育因素;以此为渗透点,用情感和他们交融、进行沟通;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辨证统一。
例如:在教学《花园果园》一文时,学生对“我们村成了花园”和“我们村成了果园”这两个句子中的“成了”一词不理解,他们不明白“成了”是作者用了比喻的写法,也是让学生感知美的所在。
教学时我从实际生活着手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发挥他们想象的翅膀,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村庄种满果树,到了春天,你会发现什么?村子会成什么样子的呢?那到了秋天又会怎样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就活跃起来了,脑子里就会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
再让他们实际动手,把心中的村庄画下来。
然后结合课文,从而让学生从图、文、具体的形象中引发感知,架起了语文教学与思想感情的桥梁。
图:由于季节的不同,村子就呈现不同的画面;文:感受村子春、夏季节的差异;体会:我们村“成了”花园,我们村“成了”果园。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美育论文范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在当前大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语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文章很多,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存在美育渗透不够充分的问题,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文主要探析美育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欣赏美,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发现语文之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小学语文之美无处不在小学语文有着多彩的生命,内涵极其丰富,有慰藉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的人文之美;也有激情豪迈、婉约细腻的文学之美;更有贴近现实,耐人深思的生活之美……文本所蕴含的“美”无处不在。
比如古诗中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精神,“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爱情怀;再比如记叙文《蒲公英》《第一朵杏花》等课文尽显的日常生活之美等等。
只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课文中处处都有美的印记。
教师要从美育方面入手,将文本所渲染出的情绪表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心底感受文本蕴含的文化魅力。
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传递基本语文知识及答题技巧,更是对文化精神内涵渗透,引导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精神交流,发现语文之“美”。
(二)发现语文之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
小学生作为受教主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意志力也相对薄弱。
实施美育渗透策略,将文本之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探寻美之所在,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教师在上课时,要擅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产生审美动机。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受到美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三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尝试
2023高二学生寒假学习计划(27篇)期末考试结束了,当同学们还来不及喜或悲的时候,寒假就要来临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些同学觉得很有收获,对于高考充满信心;也有同学会觉得对与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还有欠缺,对于高考会有些许畏惧。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依靠本人的力量不能实现的,我们也不可能改变所有的事,但高考的成败确是真真切切地把握在你手中。
那就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我们并不孤独,在这关键时刻,你有梦想,有和你并肩作战的同学,还有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更有我们学习方法网的鼓励和陪伴。
这种感觉是无比幸福的,所以真的应该好好珍惜。
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寒假的到来!另外,为了让大家的寒假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制定寒假学习计划:1、早晨合理安排30分钟读一读英语2、利用上午2节课的时间分别独立完成2科寒假作业3、中午适当午休4、和上午一样,利用下午的时间做些寒假作业,但不可一下子贪多。
要均衡、科学安排。
5、自由时间可以干一些喜欢的事情,但要控制在半小时的时间里。
6、晚饭之前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看电视等,但要看看新闻。
7、读一些好的小文章,写日记或是读后感,或是精彩的摘抄8、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9、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 19:30-21:30。
1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
11、制定学习计划,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
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作业,应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学习科目。
千万不要总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12、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13、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
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
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14、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死抠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论文【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美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被应用进来,但如何将美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从语言美、形式美、内容美三部分分析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渗透策略前言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思想,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承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承担起该责任,将美育教育与学生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之语言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文章都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好处,为实现这些文章的价值,教师应发掘教材,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将自己所获得感受与学生分享。
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文字刻画与塑造形象的,然后通过这一形象反映现实,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为发挥美育教育的作用,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美,为增强学生的感受,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由于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的压缩,很多学生会感受到理解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动画影片或图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在学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欲断魂”的含义,这时教师便可将该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看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作,学生在学习了该知识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是怎样的,也可以看到古人在用词上的准确性,让他们感受中国语言的美感,这也是值得小学生学习之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之形式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利用美育教育实现形式美,这也是学生产生美感的前提。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情绪,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一、通过文学作品培养美育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生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情绪。
教学生读一些美文,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了解其中的意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也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审美情感三、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审美情操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可以利用美术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观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他们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体验和独特认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表现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通过美术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认识和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情绪。
教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写作训练、诗词教学和美术教育,去感悟美的存在并加以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情绪。
相信通过教育的培养,学生们将会拥有更加丰富的心灵世界和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语文教学活动表现出更高、更丰富的审美性。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分析形象感知形象美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它既保留着生活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又渗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无不感染着人、教育着人,表现出艺术美。
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具体可感的形象。
教材中的形象大部分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形象和与生活有关的情境。
只要学生把握住课文中的具体形象,就会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感知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
如《清澈的湖水》,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宜人的风景画,还刻画出小洁这个爱护环境讲文明的小女孩形象。
课文展示的美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洁的行为美更是感染着孩子们,在他们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创设情境调动感官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形象具有具体可感性,像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景、物一样以其光、色、声、形或运动态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显得真切而生动。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虽然初步具备了审美感知的身理条件,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影响了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知。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情境美。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形象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性,既再现情感、释放情感,又作用于人的情感并唤起情感使人感动。
高尚的情感把人引向美好的境界,获得对现实的自我超越,在自由自觉的心境中得到精神的快乐和健康的休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激发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又一途径。
情感迁移激发情感。
从“以情动人”出发,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感上的感染,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阶段的儿童生活经验少,缺乏亲身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距离,学习起来经常无动于衷。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尝试一、引言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美感和感受力。
本文将尝试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育活动。
二、美育渗透的方法1.选用优秀的美育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明显美育特点的文学作品,如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富有艺术感的诗词、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等,通过听、读、写等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欣赏能力。
2.创设美育环境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得温馨美观,悬挂一些经典美术作品或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同时,在室外也可以设计一些美丽的景观,为学生提供欣赏和参与美的机会。
3.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经典音乐、观赏精美的绘画作品,通过视听的方式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课堂上,可以播放带有美育特色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开展美育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美术馆,参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重要性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参与美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美好事物,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与文学创作等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2.培养审美情操美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美。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提高对美的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造能力在美育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合作完成任务。
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美育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践1.在课堂中进行美育渗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育特点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
如在教学《景山公园》一课,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朋友去神游景山公园,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我就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76.1.11日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送别总理灵车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二)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
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我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教学语言要富有节奏感
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调的声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
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间,张弛适宜。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一部分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促的。
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
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
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即分散了学生最佳的注意时间,使感知强度减弱,造成浮光掠影,浅薄表面,又使学生兴趣索然。
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由于文章文字浅显,没有必要在理解内容上花大时间,我便抓住重点句讨论“但是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那种人”指什么人?“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我”为什么要永远照顾小利比?这样的教学显然比逐段讲解分析要科学,着眼于整体、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思维辐射做到主次分
明,疏密有间。
(三)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
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就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多采用交流式、探讨式的方法,拉近师生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开门见山,烛照幽微,真诚坦率;或讽喻旁敲,温情含蓄,启发等待;或侃侃而谈,如叙家常;或庄,或谐,或抑,或扬,使每个学生感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如坐春风,同时还要分散难点,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总之教师应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课堂精神环境美。
(四)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如教学《船过三峡》一文,在介绍三峡美丽、壮观的风光时让学生看录像,使他们真正的领略山之奇: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水之急:江水在群山中七拐八弯,左冲右撞;船之险: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
同时让学生听配音朗读,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诗的境界,陶醉在美的氛围中,达到审美的目的。
(五)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
美感更强烈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
如一次习作训练,我发现校走廊上一棵盆景树,最近突然病了,叶子枯黄,细枝条无精打采地垂着,而同样办公室里的那盆却葱绿得很,于是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七嘴八舌,我引导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不易死的植物,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非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经过一周的调查,大家认为这棵树是他们害死的,是在无意中害死了小树,这时我便请同学创作《一棵小树的死》一文,在深刻的体验中,同学们受到了美的教育,也明白了应该关爱身边的生命,不要漠视它们的存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