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合集下载

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分析

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分析

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分析血液安全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采供血机构不断加强依法管理意识,强化员工培训,使得采供血各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血液采集过程是采供血过程中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对人员,环境,物料,采血关键过程予以监控,才能确保血液安全。

笔者长期从事血液采集工作,深有体会,现将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重点分析如下。

1 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评价1.1 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血站一法两规”)要求建立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血液采集质量体系覆盖血液采集的所有过程,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过程,及各种记录并通过审核。

1.2 加强岗位培训坚持每月两次岗位有效培训,强化了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流程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正确性。

1.3 评价每月定期进行一次业务考核,每月随机性抽查1-2次的动态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SOP执行、过程记录。

2 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环境,设备,静脉穿刺,粘贴标签等几个环节的控制。

2.1 采血人员的有效控制。

2.1.1 采血人员的资质具有相关医学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血液安全急救培训,通过国家采供血机构一类人员考核。

2.1.2 采血人员的要求血液采集人员必须接受血液采集岗位职责相关文件的培训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经过评估胜任血液采集工作。

2.2 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有效控制。

2.2.1 血站必须提供整洁,卫生和安全的采血作业场所。

不得在采血作业场所内抽烟,吃饭,化妆。

2.2.2 采血环境必须定期进行有效消毒,对环境温度,湿度做好相关记录。

质控部门定期做采血环境的空气细菌培养,其空气细菌菌落种数≤500cfu∕m3。

连续五年60次采血环境检测,其中4次结果不合格,监测结果不合格项主要是流动采血车的空气,进行了重新消毒,跟踪监测,均达到了100%合格[1]。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血液成分制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活动,对医疗工作和临床治疗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进行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关键点,以确保最终的成品达到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从试析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等方面展开论述。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环节。

通常包括采血、输血器具、血浆分离、血液成分制备、贮藏、运输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采血是整个制备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采血的过程需要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避免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等污染物的影响。

在进行采血时需要选择合格的采血器具、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采血方法进行操作。

血浆分离是另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对后续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血浆分离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离心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和分离时间等参数,以保证最终分离出的血浆的纯度和质量。

在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试剂、介质和操作环境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每一个生产批次的成品符合质量标准。

确立和严格执行相关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贮藏和运输环节也是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关键点。

贮藏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保证成品的质量稳定。

运输过程则需要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在运输中遭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确立和控制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操作、设备设施、人员素质以及管理体系等因素。

只有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把控,才能够保证最终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和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SOP、操作规范、质量监控指标等。

通过这些文件资料的完善,能够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标准。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浅谈采供血工作关键点控制

浅谈采供血工作关键点控制

浅谈采供血工作关键点控制输血是临床急救、治疗的重要手段。

血液质量如果发生问题,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质量管理是血液安全的核心。

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我站于2001年12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采供血全过程均处于质量体系控制状态,且对采供血过程的关键要件或关键过程,设立关键控制点。

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监视和测量,从而纠正偏离,达到对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血液产品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在此,结合我站工作,对采供血过程中关键点的建立和控制作以下探讨。

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通过内部审核或过程监控分析,找出采供血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的因素,根据具体过程,对这些因素确定一个能够有效对其控制的环节,以达到彻底消除缺陷的目的。

关键控制点分为两级:一级控制点由质量体系测量控制部门监控;二级控制点由各科室负责人测量监控。

2 制定关键点控制程序分析各关键控制点可能对产生过程或产品产生的不利因素,写出质量体系文件,为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确定预防措施,并确定控制限值。

当检测值偏离控制限值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3 关键控制点的监测制定关键点测量分析制度,定期对二级关键控制点进行测量、汇总,并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各科室进行讨论分析。

当监测显示关键控制点数据发生偏离限值要求时,对于偏离控制限值的控制点,由质量管理部门下达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在符合采供血质量要求控制限值范围内进行采供血活动,最终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实现血液安全目标。

4 跟踪验证跟踪验证关键点控制的效果是PDCA循环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质量控制部门要针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持续的跟踪验证,以确保纠正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5 改进和提高持续改进和提高是质量体系的目的,也是维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HACCP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

HACCP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

a dsp l. n u py Ke r s b dc le t n a ds p l y wo d bo olci n u py;bo d p e aain;k y c nrlp it o lo rp rt o e o t ons o
Frta to sa d es C ne lo tt no id o id o2 6 7 ,S a dn ,C ia is-uh r d rs e t BodSa o Qn a ,Qn a 6 0 1 h n o g hn r i f
【 关键词】 采供血过程; 血制品; 关键控制点
Ap l ai n o pi to fHACCP i r c s o d Colc o n u p y c n P o eso Blo l t n a d S p l/CHEN n h a,YANG o s ,J qa g, f ei To g u Zh ngi IYu in
结 果
图 1 血站采供流程图
在危害, 对每一个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 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以确定与血制品 质量有关的重要因素。见表 1 。 2 2 采供血过程 中的危害分析 . 根据采供 血流程图, 评估 在血制 2 3 确定关 键控 制点 . 品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潜 根据采供 血过 程及 现场实 际情 况, 通过文 献查询 、 现场检查 、 专家咨 询等方法, 利用关键控制点判断数确
p n il n to fHACC oa aye teh r i rc s f lo olcina d s p l.Re ut T eman ma o sa d i r cpea d me do h P t n lz h am n p o e so o d c l to n u py b e sl s h i sn n ifu n igfcosa i lo o se e g n ,bo d s c o ig『c l h i o t lo lo rp rt n,a d a t o z t n n e cn tr m n bo d S u 。ra e t lo a kprvn l a odc an c nr fbo d p e aa o n u r ai o i h i o o a o aoy a p r ts T e e fco m sd a e o to on sa d r n ig sau sa te t ae t h a tr. C n flb rtr p a au . h s a tr a u e sk yc nrlp it n u nn tte i u n c td wi tefco s h i h s o - c s T eq ai fbo d c n b n ue f ciey b sn y tm n g me to h u ly o lo a ee s r de e t l y u igs se ma a e n HACCP i rc s fb d c l cin t v f p e so bo o e t n o o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监控与持续改进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监控与持续改进

不合格品控制------总体要求:
不合格品控制是血站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控与持续改进 的重要手段,《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必须建立和实施不合
格品控制程序,确保能及时发现、标识、隔离、评价和处置不
符合要求的血液和物料,防止不合格品的误用。
不合格品控制体系的要求:
1、不合格品控制的重要性:
血站如果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没及时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被
五、采供血过程质量控制点:
1、血液库存管理 严格执行《血液库存管理程序》。
2、献血服务过程
(1)献血前筛查:献血前对每一位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体格检查、
ABO血型、ALT、Hb、HBsAg金标法、抗-TP金标法检测。
(2)血液和标本的采集:严格执行《来自液采集管理程序》和《血液标本留取程序》。
五、采供血过程质量控制点:
常情况,必须实施标识、隔离和进一步处理。
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
六、 成品血液: 1 质管科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抽检标准操作规程》和《南川中心血站血
液产品质量内控标准》。 2 每月按照“血液成品常规质量抽检标准操作规程”,对成品血液 抽样进行质量检查,并将质检结果反馈各相关科室。
五、采供血过程质量控制点:
4 血液加工过程 (1)原料血液选择:根据不同血液成分的质量特性,用于加工的原 料血液其外观、血液采集时间、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应符合要求。 (2)血液的离心条件和制备环境:根据不同血液成分的特性,离心
条件和制备环境要符合要求并得到持续有效监控。
(3)制备过程的血液外观检查:每袋血液在制备的每个环节都应经
4 、血液放行人员:经血液安全培训、 经血液放行培训、站长授权。

血液采集质量控制点的探讨

血液采集质量控制点的探讨

血液采集质量控制点的探讨在采供血工作中,为了确保血液质量,使血液达到国家相关安全及技术标准,应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确定质量控制点,有效防范血液安全隐患。

笔者根据在采血部门多年工作经验,就血液采集过程中质量控制点进行归纳整理,现介绍如下:1 咨询登记1.1献血初筛首次献血者应详细询问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正确判断其是否适合献血。

重复献血者应在微机中查询上次献血时间和结果等信息,根据查询情况判断其是否适合再次献血。

1.2征询登记对经过初筛符合条件的献血者应进行健康征询,内容包括了解近期饮酒、用药及休息情况,重复献血者还应询问以往是否发生过献血反应等。

如健康征询无异常时,首次献血者应提供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军官证等),确认无误后方可指导其正确填写《献血登记表》及《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并留取个人签名;重复献血者健康征询之后注意核对姓名、血型及身份信息等,无误后填写同上相同表格,留取个人签名。

2 健康体检2.1体检要求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体检,内容包括体温、体重、血压及外表观察等,对有具体数值结果的按医学专用术语记录在《献血登记表》上,对内科检查正常者以“(-)”表示。

2.2献血评估结合征询结果综合评估献血者是否适宜献血,适宜者进入血液检测环节,否则应向献血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

对献血者个人信息要做到保密,不可随便向无关人员泄露。

3 献血前血液检测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的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血比重、转氨酶初筛检测,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结果误差。

其次操作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之后对符合要求者正确填写献血证及血型标签,使其进入采血环节;不适宜献血者一定耐心解释原因,解除其疑惑。

4 血液采集4.1物品准备采血人员采血前要认真检查所需材料和设备,着重检查棉签、棉球及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采血秤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4.2信息核对核对献血者姓名、血型及血液检测结果等,确保无误。

血站供血科关键控制点及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血站供血科关键控制点及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血站供血科关键控制点及质量管理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4T06:59:26.044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2期作者:王毅[导读] 分析血站供血科的关键控制点,并对相应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制定方法王毅长治市中心血站 046000【摘要】目的:分析血站供血科的关键控制点,并对相应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制定方法:回顾分析供血科各个工作环节中的管理情况并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各个质量风险控制点,通过对血液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制定以提高供血科血液质量管理水平。

结果:通过对供血科关键控制点制定质量管理措施后,科室血液报废率相较于管理前有显著降低,促使血站供血科血液质量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有效保障了血液的质量安全。

结论:了解血站供血科在供血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有利于针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措施制定,有利于保障实际操作过程的质量安全,对于提高临床应用血液制品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站;供血科;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点在血站供血科进行供血工作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关键控制点控制不当,便会引起血液质量问题,甚至会给输血者带来一定的危险[1]。

因此,供血科必须根据供血规范细分工作环节中的各项操作过程,并对科室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以保证各个工作人员能够对自己所负责的关键控制点有所详细的了解,从而实现持续性的监控,以保证供血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安全。

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血站供血科的关键控制点,并论述了相关的质量管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血站供血科血液样本纳入研究,并对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1.2 方法1.2.1 关键控制点1.2.1.1 储存环节①储存血液样品时需保证储存室内温度合适,通过安装温度检测装置及报警装置,及时调控室内温度,优先将先存放的血液进行运输,以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②所有储存血液样本必须于外包装粘贴分类标识,包括不合格、合格、待检三类,以准确区分血液样本是否完成检验。

采血前中后关键流程及主要注意点

采血前中后关键流程及主要注意点

采血前中后关键流程及主要注意点采血前,首先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和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Before blood coll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verify the patient's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patient's identity and related information.接着需要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和流程,获取患者的同意。

The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ain the purpose and process of blood collection to the patient and obtain the patient's consent.采血前还需要检查采血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

Before blood collec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heck whether the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required for blood collection are complete.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确认是否有禁忌症或特殊情况。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and confirm whether there are contraindications or special circumstances.采血之前,护士需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确保采血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Before blood collection, the nurse needs to disinfect the blood collection site to ensure the aseptic state during the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采血前还需要妥善安排患者的体位,以便采血过程顺利进行。

血液检测过程的管理及关键控制点检查的探讨

血液检测过程的管理及关键控制点检查的探讨

过程 控 制 ( P T C)和 全 过 程 分 析 管 理 ( A 。T C将工作 全过 程视 为一个 整 P M) P 体, 寻找其 中 的关键 控 制点 以 建立 流 程 图 , 通 过 分析 确 定 全 过 程 中 的关 键 控 制 即 点 而建立控制模板 。
确 定 血 液 检测 过 程 的关 键 控 制 点 过 程是 一 组 将 输 入 转 化 为 输 出 的 相
产 品输出的质量。根据过程 的不同 , 我们
动的实施都应在不断培训的前提下进行 。 因为任何过程 中 , 人员是最 大 的变数 , 消
除这种变数 的方法 就是培训 。做 好血液 检测工作 , 不间断的岗位技能培训是必不 可少的 , 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关键 。
参 考 文献
1 刘海 田. 血液制 品采集检测 技术标 准及 质 量控 制实 务. 京: 电子 出 版 社,0 3: 北 软 20
3 姚 勇, 相恒泉. 检测报告 签发前对关键控制 点检查 的 探 讨.中 国输 血 杂 志, 0 9 2 20 ,2
()5. 1 :9
《 血站质量 管理规 范》 《 站 实验 和 血
最大化 。
发, 用科学 的发展 观指导实践 办 院 , 实 切
切为患者着想 , 切为 了人 民的健康 , 一 努
2 中国实验室 国家认 可委员会. 实验室认 可 管理基 础 知 识 . 京: 国计 量 出 版社 , E 中
2 0 1 4. 0 3: 8
致, 应正确标识 , 并对标 本进行初 步 的质 量检查 , 如不 符合质量要求 , 应及时纠正 ,
必要 时重 新 留 取 标 本 。采 血 现 场 的 血 液
制定关 键控 制点检查表 将检测前 、 、 中 后过 程中 的关 键控 制 点列成表格形式 , 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操 作 过程记 录情况 就是对 该点控 制情况检 查 的依 据 J 当 其 记 录 内 容 满 足 要 求 时 , 。 可 以认为该点在 可控 范围内, 并在检查表 中记录该点通 过。当检查 表 中所 列出 的 关键控制点 检查结果全部通过时 , 以确 可 定整个 检测过程在可控范围 内, 以签发 可

采供血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采供血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人员(1)
• 资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学历、技术职务、专业、知识、经历(工 作经验)、技能 • 培训 培训方式: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 训 培训的内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法律 法规和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生物安 全与员工防护、岗位职责等
举例:生物安全与员工防护
• 术语与定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
无菌操作
• • • • • • 无菌室操作 环境消毒(百级净化台,万级净化室) 鞋,衣,口罩,帽,手套,手部消毒 无菌导管连接 密闭性检查 器具消毒
离心过程
• 离心参数设置
离心力 时间 温度 加速度 减速度
相对离心力(RCF)和转速(RPM)
RCF=0.00001118*(RPM)2*RPM RCF代表离心效果,单位 g RPM代表转轴速度 单位 转速/分钟
特殊制品制备过程的控制★★★
例:交配管交叉留置,使留样辫与袋内血 液制品血型不一致。 后果:导致严重临床输血反应。 预防措施:
留置交配管时,应一次一袋,严禁一人同时操作两 袋或两袋以上血液。 留置交配管时,必须将未留置血袋、正留置血袋、 已留置血袋三者在物理位置上分开区域放置。 严禁将脱落的交配管通过热合方式连接。
不格品的控制
• • • • • 判定 标识 隔离 处置 记录
献血反应的处理
• 人员(资质,培训) • 急救药箱(药品有效期,数量) • 预防和处置
预防 观察 处理 记录 报告 评价 随访
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
• • • • • • 无菌操作 离心过程 冷链管理 特殊制品制备过程的控制 贴签管理 不合格品的控制
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
上海市血液中心 马庆 2011年3月25日

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摘要】目的:探讨血站的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影响。

方法:选择近三年来桦甸市血站的679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将678名无偿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的315名无偿献血者,观察组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363名无偿献血者,比较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

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能有效保障献血者安全,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关键词】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血液质量;影响【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36-02血站采供血工作质量关系到血液质量,而血液质量关系到临床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采供血过程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采供血的血液质量意义重大。

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是指会对血液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步骤或环节,关键点控制不好会对用血者造成生命危险,为此本文将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应用于采供血中,现将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站的679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05名,女274名,年龄在20~41岁之间,所有献血者均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相关规定,在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一般检查、权利告知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679名无偿献血者均符合要求。

按照采供血过程中是否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将679名无偿献血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之间的315名无偿献血者,此期间未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男181名,女134名,平均年龄(32.6±1.9)岁,此前有献血经历者108名,观察组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之间的363名无偿献血者,此期间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男224名,女139名,平均年龄(31.9±2.4)岁,此前有献血经历者127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血液成分制备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涉及到供血、输血等许多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的控制点的确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血液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供血、采集、检测、分离、保存和输血等环节。

对于供血环节,关键的控制点在于供血者的筛选和血液的采集方式。

供血者的筛选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供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血液质量符合要求,以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在采集血液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血液的采集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外界影响。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还包括检测和分离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控制点在于对血液样本的检测和分离过程的严格控制。

对于血液样本的检测,需要使用高度敏感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对病原体和其他有害成分的检测准确可靠。

在分离过程中,则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离心时间和速度等参数,确保分离的成分质量稳定。

保存和输血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在于保存条件的控制和输血的安全性。

在确立和控制这些关键控制点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每一环节的操作均符合规定,并且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还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监测、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环节,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不断改进血液成分制备的管理体系,以确保人们能够得到高质量安全的输血服务。

血站血液检测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

血站血液检测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

血站血液检测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关键控制点(CCP)是指-一个操作(程序,过程)通过施予一个预防或控制措施能消除,预防或最大程度地降低一个或几个危害,它强调把重点放在控制潜在性危害的操作上。

血站血液检测是一个过程的管理,过程涉及许多环节,现按血液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分别闹述其关键控制点。

1检测前的关键控制点(1)样本的采集。

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由采血车护士采血后留取样本,超出了实验室工作范围,而且部分工作人员不属于实验室管理。

因此血站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以及操作规程,让各部门之间工作人员加强联系,在员工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知识培训和考核,制定关键控制点的考核指标,提升样品采集工作水平;(2)样本留置。

采样人员采集样本后应详细核对样本的符合性,以确保质量符合检测要求,关键控制点主要有:所采集样本与献血者全血的一致性;样本无遗漏、无污染、无渗漏、无稀释;登记详细内容包括样本标识号、样本类型和数量、采样地点时间及采集者签名,最后核对登记信息是否存在错误和不完整;样本采集后应及时放入2-8°C冷藏箱内,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样本长时间放置高温环境造成血液样本溶血,影响检测质量。

(3)样本的运送:建立和实施样本运送程序,基本要求规定样本运送的方式和条件,运输时间,运送人员的要求及其职责,确保样本安全及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并保证其质量符合检测的要求,如运送前,检查样本试管的塞子是否有松脱及样本数量清点无误后才能将其装箱,又如运送路途远、时间长的样本应装入有一定的刚性、不易损坏、温度恒定密闭性、带有保温装置、温度监控装置和防震装置;禁止将样本和采集的血液一同装箱,以防止样本受损坏污染血液。

运送关键控制点:完整的冷链中运输;血液运输的纪录,以确保样本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4)人员。

人员资质:应具有相应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并通过采供血机构的上岗考核。

人员培训:对检测标本的留样人员和实验室血液检测的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的评估:组成评估组对培训者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形式可采用书面考试,操作考核,技能比赛,讨论心得,论文和综述等方式;(5)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分区明显。

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血站向医疗机构提供的血液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质量是血站工作的核心,针对血站工作流程,我们通过工作实践,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查找出一些较易犯的失误和潜在的漏洞和缺陷,加强对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血液采集、制备与检验的质量管理1.血液采集:工作前检查备齐工作用物,摆放整齐合理,献血环境(包括车或屋)使用空调系统,保证献血环境的舒适度。

并每天使用温湿度计记录和监控环境温湿度,保持献血环境温度在17℃~28℃,湿度30%~80%,达到人体最佳舒适度。

严格实名制献血:核对有效身份证明,严禁间隔期不足、年龄不到及超龄采血,执行体检制度。

初筛时除ABO 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血红蛋白测定等常规检测项目外,由于ALT 的影响因素较多,经血传染病检测中,ALT 不合格的报废率较大,故建议初筛时对ALT 进行快速检测,以提高所采集血液的合格率。

采集血液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采集血液过程中态度要和蔼可亲,穿刺做到轻、准、稳,和献血者交谈使其分散注意力,让献血者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献血过程,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和将献血者发展到固定的献血队伍中来有直接的影响。

血液采集完毕及时将针头剪下放置于利器盒内,防止误伤工作人员及刺破血袋。

热合辫管前,使用赶血钳将辫管中的血液和血袋中的抗凝剂混匀,便于交叉配血时血液样本的取用,热合血袋辫管时,要从离血袋远端向近端热合,以防辫管内压力过高而致成分分离离心时辫管破裂。

将采集的全血及留样标本管及时放入储血冰箱,使其在(4℃2℃)环境下保存。

按《献血征询表》填写的内容对献血者资料认真核对录入计算机系统,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工作结束时,认真统计,留样标本管、留样辫子血、采血袋数和《献血征询表》数量及条码均要对应。

采供血流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措施

采供血流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措施

采供血流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措施在医疗领域中,采供血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在采供血流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把控措施,确保采集到的血液符合质量标准,不会带来任何潜在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采供血流程中几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措施。

1. 捐血者筛查在采供血流程中,捐血者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首先,必须确保捐血者符合捐血的条件:年龍符合规定、体重符合要求、身体健康等。

同时,对捐血者的疾病史和风险因素进行仔细的询问和记录,以排除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不适合捐血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和疾病筛查,确保捐血者的血液质量符合标准。

2. 采血操作在采血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任何操作失误。

首先,要确保采血器材是干净无菌的,避免引入任何细菌或其他污染物质。

操作时要注意采血的部位和深度,避免引起血管损伤或出血过多的情况。

采血完成后,要正确保存和标识血样,确保不会造成血液混淆或丢失。

3. 血液检测采集到血液样本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血液检测,确保血液的质量符合标准。

这包括常规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传染病检测、血型鉴定等多个方面。

检测结果必须准确可靠,以确保捐助的血液不会对病人造成任何不良反应或风险。

4. 血液保存和运输采供的血液需要妥善保存和运输,确保在使用时仍然符合质量标准。

血液保存需要遵守一定的温度要求,以防止血液变质或细菌滋生。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血液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任何事故或污染。

综上所述,采供血流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措施非常重要,涉及到捐血者筛查、采血操作、血液检测以及血液保存和运输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质量把控措施,才能保证采集到的血液安全可靠,符合医疗使用的要求。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采供血流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

试析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血液成分制备是由全血分离得到的各种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在临床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对于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及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采集、分离、保鲜、检测和运输等环节。

在采集环节,要确保采血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血液。

在分离环节,要严格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以确保不同成分的分离效果。

在保鲜环节,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防止血液成分的变质。

在检测环节,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成分的纯度和安全。

在运输环节,要采取适当的包装和运输方式,防止血液成分的破损和污染。

这些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和控制,直接影响着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应当建立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每个环节的执行符合规范要求。

在采集环节,要建立血液采集的操作规范,包括采血器具的选择、采血部位的消毒和穿刺技术等内容。

在分离环节,要建立血液分离的程序和参数,包括离心机的选择和使用、离心速度和时间的设定等内容。

在保鲜环节,要建立血液成分的保存和储存标准,包括贮存温度和时间、包装方式和标识等内容。

在检测环节,要建立血液成分的检测标准,包括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检测参数和结果评价等内容。

在运输环节,要建立血液成分的运输标准,包括包装方式和运输温度、运输时间和路径等内容。

这些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确保血液成分制备的每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还应当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价机制,以及改进措施。

在采集环节,可以建立供血者的健康评估和血样质量评价机制,以确保供血者的健康和血液的质量。

在分离环节,可以建立离心效果的监测和评价机制,以评估不同成分的分离效果。

在保鲜环节,可以建立血液成分的保存和储存监测机制,包括温度和时间的监测、质量和安全的评价等内容。

如何确保采供血过程的质量控制

如何确保采供血过程的质量控制
【 关 键词 】 采供 血过 程 ;预 防 ;检 测 ;质 量控制
中图分 类号 :R 1 9 7 . 6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1 9 - 0 2 8 3 - 0 2
要 ,坚决杜 绝各种质量 问题 。质量控 制工作贯穿采供 血各个环节 ,是 对采供血活 动全过程 的相 关人员 、关键设备 、环境 、原辅材料进 行定
国内外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研究成果,分析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框
架 ,提 出应 急救 灾 体系 灾害护 理能 力构 建 的思考 ,促 进灾 害护 理能
力 建设 。
量,在灾害救护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
力 的强 弱 ,直接 影 响着 救援 工作 的成 败 。从 5 . 1 2 汶川地 震 和4 . 2 0 芦
观 察 和 独立 思考 的能 力 。 由于 灾 害 突 发性 强 、环 境 艰 苦 、 时 间紧 和 超 负 荷 的 工作 量 就 要求 护 理 人 员 塑造 优 良的综 合 素 质 ,包 括 健
康 的体 魄 、 充沛 的 精 力和 良好 的 心理 素 质 ,才 能完 成 灾 区救 治 伤
员 的任 务 。
血液 的采 集到最 终检验结果 发报告 的整个 过程对 输血 具有重要 意 义 ,检 验过程 出现的 问题 ,防止人 员交叉感染 ,防止空气交叉感 染 ,
血 液标 本的 控制 及仪器 的准确 性及 时性 ,即对 质量 保证 显得 尤为 重
期监测,对血液及成品血液和不合格血液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这些
力量 ,具体措 施包 括 :①增 加模 拟灾 害场景 救护 训练 :通 过模 拟演
都 能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命救 护的 同时跟 进心理危机 干预 ,最大 限度减少创伤 后应激

流程管理概述及采供血关键流程控制

流程管理概述及采供血关键流程控制

二、流程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环境因素

不重视 不了解工作场所内关键设施、仪器的温湿度要求和温湿度出现偏差所带来的不良结果 噪音对客户的影响、空气菌落超标对产品的风险(霉菌的穿透性)
二、流程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现场管理5S、6S法则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 (SHITSUKE)、安全(SAFETY)

清洁


素养

二、流程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心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
三、流程之间的关联或关键过程控制

串行流程(以物料流程基本流程为例)
需求申 请
采购
入总库
质检
出总库
科室 入库
使用
管理

关键过程控制

识别物料类型(站级和科室库房):关键物料、非关键物料。目的:维护准确的物料档 案,勾选字典信息 确认物料来源(站级库房):供货方名录

设备流程的规范管理对采供血的影响
关联采血容器的 选择
关联离心程序
关联机采方案和 信息录入
设备流程的规范管理对采供血的影响

关联血液检测的设备接口设置
四、管理职责及组织结构(血站组织结构——指 令传递)
站长 质量副站长 (站长兼) 检验科 质管科
业务副站长
行政副站长
工会主席
献血服务科
供血服务科
2018-11
流程管理概述及采供血关键流 程控制
主要内容


流程概述
流程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流程之间的关联或关键过程控制

中心血站采血工作中关键环节及关键点分析

中心血站采血工作中关键环节及关键点分析

中心血站采血工作中关键环节及关键点分析摘要:对于中心血站的采血工作,其对整个血站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中心血站的采血护士,其需要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做好所有的环节工作,同时保证细节处理,防止细节问题影响采血工作质量,导致采血工作出现问题。

对于规范性的采血操作流程,其包含的内容有健康征询表和体检等,在这一流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导致采集的血液不合格。

关键词:中心血站;采血;环节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这使得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在我国当前的大中型医院中,其采供血中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心血站能够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充足的血浆供应,但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保证医院用血安全。

1 加强人员管理对于中心血站的采血工作,其对人员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由于人员的积极性是保证血液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本身的执行力对中心血站采血工作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提高工作人呢元的自律和风险精神等,能够更好的保证中心血站的正常运行,为医院提供高质量的血液制品。

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献血人员的血液符合献血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筛选,同时还需要为这些献血人员进行全面的体检和服务,保证献血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献血工作。

对于无偿献血事业,其随着我国的慈善结构信任危机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开展,对于我国的民众,其并不怕风险,但当这些风险全都转化为了毫无意义的浪费行为时,公众的无偿献血也将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正常发展。

为此,血站采血人员在进行采血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同献血人员拉近心理距离,通过良好的沟通使献血人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这种管理理念还能够吸引更多的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

2 提高设备质量采血工作需要多项设备配合才能够完成,当前常见的才血站配备有采血椅、采血秤以及热合机等,这些设备的应用才能够进行正常的采血工作,而在对献血人员进行筛选和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备对应的生化仪以及离心机等,这些设备能够对献血者的血液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献血工作质量。

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发表时间:2018-04-12T14:28:32.0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期作者:罗孟卓[导读] 讨论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长沙血液中心供血科 410001)摘要:目的讨论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方法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使用关键控制点,比较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本血站供血中出现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出现情况。

结果实行关键控制点后血液质量安全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的出现频率较实行关键控制点前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危险因素,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站;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血液质量安全关键质量控制点是一种对在血站供血的过程出现影响血液质量的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潜在危险,影响血液质量[1]。

血站根据规定将供血的操作过程分为多项,保证操作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点,并进行有效的监控[2]。

为了研究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本文中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比较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本血站采供血中出现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发生率。

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有1326次供血,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有1253次供血。

1.2方法针对血站的血液的储存实行关键控制点,对血液的储存条件,状态标识,库存管理形成进行关键控制点。

血液制品发放的关键控制点为最终检验,容器符合条件,发放条件,血液回收,可追溯性等。

1.2.1血液储存的关键控制点(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先进先出的原则,报警以及温度检测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
•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6.4 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 作环境
策划(方案,验收,相关标识,环境,培训与考核) 方案(人流,物流,污物流) 验收(水,电,话,网,插座) 标识 环境检测(无菌、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电力供 应、温度、声音和振动) • 培训与考核 • • • • •
物料
• 物料确认 • 资质: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 药品经营许可证,批批检,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体 外诊断试剂),医药产品注册证(中国香港、澳门和 台湾地区 ),代理授权书 • 质量评估(阴性参考品符合率,阳性参考符合率,最 低检出率,精密性) • 适用性评估(软件程序变更确认,操作方法与仪器设 备符合性确认,检测结果符合率) • 建立操作性文件,人员培训及考核 • 验证:确认计划,数据,记录,结论
• 建立试剂库存管理程序
储存条件 库存监控 有效期
设备(包括软件)
• 设备配置满足血液检测业务工作的需求。设备 应符合国家标准。 • 建立和实施相关管理制度。
评估,确认,维护,校准,持续监控 标识(惟一性标识,状态标识,计量标识) 记录(使用记录,校验记录,维护记录)
• 大型、关键设备
UPS 应急预案 经修理和大型维护后,重新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 计量设备经修理和大型维护后,需进行校准
血袋渗漏原因的判别
血袋质量因素
袋边裂开、夹膜渗漏、加液管渗漏、砂眼
人为因素
鼓泡、导管磨损或拉断
设备因素
血袋渗漏的预防
使用专用套杯 使用正确的放置方法 陪衬物
冷链管理
血液冷链是指为确保血液从采集到输注全过程 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安全、有效地保存和运输所 涉及一系列的设备、人员和过程的系统,以维 持血液的各种功能,包括血液采集、运输、成 分制备、血液储存、样本检测、血液输注等, 构成一条完整的温度链
不格品的控制
• • • • • 判定 标识 隔离 处置 记录
献血反应的处理
• 人员(资质,培训) • 急救药箱(药品有效期,数量) • 预防和处置
预防 观察 处理 记录 报告 评价 随访
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
• • • • • • 无菌操作 离心过程 冷链管理 特殊制品制备过程的控制 贴签管理 不合格品的控制
• 离心杯卡口润滑
离心机定期保养检测
血袋渗漏的分类
• 疣状突起:一般发生在血袋的正、反 面,血袋片材上有疣状突起,或破裂。 • 龟裂:一般出现在血袋的密封边缘。 • 热合线的破损:表现为血袋热合线处渗 血。 • 导管断裂:一般发生在Y管的根部。
血袋渗漏的原因
• 离心杯内空隙:它是导致离心破损的,用陪衬 物填充。 • 导管外露:放置时因导管外露,离心时导管因 受到外力拉扯而断裂。 • 放置方法不准确:血袋的管路、其他空袋没有 理平。 • 陪衬物:陪衬物有尖锐的边角,因离心时的巨 大外力而损坏血袋。
分制品一致。
标本接收和处理
• • • • • • 质量要求(运输和保存的条件,数量和容量,温度) 接收时间(标本采集及送检之间的时间间隔) 质量检查(无遗漏、无污染、无稀释、无渗漏) 标本标识和标本信息的核对 标本的登记 拒收标本的理由和回告方式(信息缺失或不符,试管
破裂,血液有明显外溅或倾翻的痕迹,试管标本条形码不相 符,送检标本数量与送检单不符,血液检测量不符要求,标本 条形码粘贴不规范,严重溶血,其他异常情况)
采集前的准备
• 采血环境 • 采血袋的检查 • 采血设备的校正
采血称量仪 热合机
例:若使用过期或霉变的采血袋,导致可导 致血液污染,危害受血者健康。★★★ 预防措施:仔细检查(霉斑、针帽、渗漏、 针头)
血液采集
• 无菌操作——手臂消毒
例:未按规定要求清洁消毒或使用的皮肤消毒 剂已过有效期,导致献血者手臂消毒不彻底, 影响血液质量、有损献血者健康(如静脉炎或 者细菌污染死亡),血液污染导致受血者发生 输血反应甚至死亡。 ★★★ 预防措施: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
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
上海市血液中心 马庆 2011年3月25日
过程
• 术语(GB/T19000-2000 ) :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 作用的活动。
过程控制的基本要领
• 过程资源控制: 人、机、料、法、环 • 过程活动的控制(5W1H): Why、Who、What、Where、When、How
血液采集关键控制点
• • • • • • • 征询、体检、快速检测 采集前的准备 血液采集 标本留置 采集后的检查 献血反应的处理 不合格品的控制
征询
例:献血者健康征询栏检查不严。 后果:导致应暂缓或永久不宜献血但未被 识别,不符合体检要求的献血者参加献血。 预防措施: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献血 者、检查者共同签名,献血者隐私保护, 保密性弃血程序的告知
• 这些值诸如: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 性、线性、重复性限和/或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 稳健度和/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 互灵敏度。
注 1:确认包括对要求的详细说明、对方法特性量的测定、对 利用该方法能满足要求的核查以及对有效性的声明。 注 2:在方法制定过程中,需进行定期的评审,以证实客户的 需求仍能得到满足。要求中的认可变更需要对方法制定计划进 行调整时,应当得到批准和授权。 注 3:确认通常是成本、风险和技术可行性之间的一种平衡。 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信息,数值(如:准确度、检出限、选 择性、线性、重复性、复现性、稳健度和交互灵敏度)的范围 和不确定度只能以简化的方式给出。
• 标本接收和处理记录
标本的处理与保存
• 离心处理,以使红细胞和血浆/血清分离。 • 血液标本离心后应暂贮存于2--8℃冰箱。 • 血液标本如需分样完成多项目检测,分次 检测的部份样品应可追溯至最初原始标本。 避免分样或加样过程中样品被污染或稀释。 • 离心后,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试管盖。
标本检测
无菌操作
• • • • • • 无菌室操作 环境消毒(百级净化台,万级净化室) 鞋,衣,口罩,帽,手套,手部消毒 无菌导管连接 密闭性检查 器具消毒
离心过程
• 离心参数设置
离心力 时间 温度 加速度 减速度
相对离心力(RCF)和转速(RPM)
RCF=0.00001118*(RPM)2*RPM RCF代表离心效果,单位 g RPM代表转轴速度 单位 转速/分钟
方法
• ISO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 准则》
• 5.4.2 方法的选择 实验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查和/ 或校准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应优先使用国际、 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 当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实验室应从国际、区域或 国家标准中发布的,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 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中选 择合适的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 预期用途并经过确认,也可使用。…。在引入检测或 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 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
标本留置
• 全血、检测标本、留样标本一致 • 无遗漏、无污染、无渗漏、无稀释 • 留样顺序:酶标管→血型管→核酸检测管→核 酸留样管
采集后的检查
• 核对
冒名顶替(身份证,征询表) 献血者序列码(样本,血袋,征询表) 采血量 血型码 采血量(200ml or 400ml)
• 检查
热合点检查(渗,漏,热)
血液检测工作原则
血液检测关键控制点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
标本检测
报告结果
标本采集
• 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关键的方面之一,对检测质量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是一个重要的接口(标本采集人员和检测人员),且 易被忽视。 • 应制定标本采集规程 • 标本采集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标本采集。 • 实验室应提出正确采集标本的要求,接受咨询,对标 本质量(包括运送)进行监控,对正确的标本采集负 最终责任。 • 确保试管内的血液标本与其相对应的血液及血液成
特殊制品制备过程的控制★★★
例:交配管交叉留置,使留样辫与袋内血 液制品血型不一致。 后果:导致严重临床输血反应。 预防措施:
留置交配管时,应一次一袋,严禁一人同时操作两 袋或两袋以上血液。 留置交配管时,必须将未留置血袋、正留置血袋、 已留置血袋三者在物理位置上分开区域放置。 严禁将脱落的交配管通过热合方式连接。
温度
不同血液成分需不同的离心温度 PLT: 22℃±2 ℃
悬浮红细胞: 4 ℃ ±2 ℃ 血浆
包括离心杯、内衬杯、血袋
• 血袋放置
整齐 无突起皱折 转移导管整齐置于转移袋一侧
• 血袋置于离心杯内时过紧或过松
过松或过紧容易导致离心杯内有空腔部分 存在,高速离心力导致血袋渗漏。
环境
•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 区域标识
报告
• • • • • 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的管理程序 检测报告签发责任人培训、评估和授权 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结论判定标准 检测报告的内容(实验室名称,标本信息标本送检日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
• •
试剂准备
– 检查效期
设备维护
– 检查运行程 序 – 检查设备校 验
标本检测
报告结果
• • •
方法确认 质量控制 环境
试剂
• 建立和实施相关管理程序
生产商和供应商的资质评估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外部供给能力和质量保证服务(定期评审)
• 建立试剂确认程序
每批剂使用前需确认(人员、方法、质控方法、接受标准等)
方法(程序)
• 血液检测方法(程序)经过正式批准、符合国家要求 • 血液检测方法(程序)须经确认才能使用,确保其符 合预期的要求 • 严格遵从既定的检测程序,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 •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