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
地名标志管理规定(2篇)
地名标志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标志,是指为社会公众使用所设立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标志,包括(一)行政区域名称标志。
(二)居民地、街(路、巷)名称标志。
(三)门(楼)编码名称标志。
(四)山、河、湖、岛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
(五)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和台、站、港、场名称标志。
(六)其他起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
第三条国家对地名标志实行分级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地名标志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地名标志产品由民政部门监制。
第四条地名标志是社会公益设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认真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界交流交往服务。
第五条地名标志是国家法定标志物,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宣传,增强公民依法保护地名标志的意识。
第六条地名标志设置的具体方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
第七条门(楼)编码可采用序数编码或量化编码(也称距离编码)进行。
采用序数编码的,从街(路、巷)起点起,每户一号,按照左单右双的原则编号。
采用量化编码的,以街(路、巷)起点到门户中心线距离量算,每____米为一个号,按照左单右双的原则编号。
第八条地名标志设置一般应与城乡建设同步,做到统一规划,布局合理,位置明显,导向准确,坚固耐用,美观协调。
第九条地名标志设置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区域名称标志应设在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行政区域界线上。
(二)居民地名称标志应设在居民地的主要出、入口处。
(三)街(路、巷)名称标志应设在街(路、巷、胡同、里弄)的起止点、交叉口处。
起止点之间设置地名标志的数量要适度、合理。
(四)楼、门编码名称标志应设在该建筑物面向主要交通通道的明显位置。
(五)山、河、湖、岛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应设在所处的主要交通道路旁或该自然地理实体显著位置。
(六)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标志,设在该建筑物面向主要交通道路的明显位置。
《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我国对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和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以及外国语地名的汉字译写等活动,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一)山、河、湖、海、岛礁、草原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行政区划名称,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试验区、保税区、农林牧渔区等功能区域名称;(三)城镇、区片、社区、村、自然村,城镇街路巷等居民地名称;(四)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纪念地、旅游地,住宅区、建筑物(群)等名称;(五)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和天体地理实体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
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第五条地名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外交、国防、发展改革、教育、民族事务、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与本部门相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有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地名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地名管理能力建设,将地名管理工作纳入本级专项规划,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管理。
《地名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草案》全文及起草说明
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我国对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和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以及外国语地名的汉字译写等活动,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一)山、河、湖、海、岛礁、草原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行政区划名称,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试验区、保税区、农林牧渔区等功能区域名称;(三)城镇、区片、社区、村、自然村,城镇街路巷等居民地名称;(四)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纪念地、旅游地,住宅区、建筑物(群)等名称;(五)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和天体地理实体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
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第五条地名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外交、国防、发展改革、教育、民族事务、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与本部门相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有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地名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地名管理能力建设,将地名管理工作纳入本级专项规划,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管理。
地名管理条例全文最新
地名管理条例全文最新地名管理条例最新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一)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行政区划名称;(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四)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称;(五)街路巷名称;(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七)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名称;(八)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其他地理实体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命名、更名,以及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外交、国防等重大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
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
第五条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指导、督促、监督地名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以下称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外交、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业草原、语言文字工作、新闻出版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相关地名管理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名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最新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文
最新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文最新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其他各县(市、区)参照本规定执行。
在城市功能和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区域,应当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中作出特别说明,并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执行。
第三条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各项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四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独立坐标系与高程体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执行。
城市建设用地应当遵循“整体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利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的原则合理布局。
第六条建设用地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使用性质,其适建范围应当符合附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或调整中,可将使用性质互补、环境要求相容且相互间没有不利影响的`用地混合设置。
各种使用性质的地上建筑面积应当按用地的混合比例分别计算。
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当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建筑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
第七条地块开发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按规划道路红线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对不能成街坊整体开发的用地,原则上在同一街坊内整合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开发建设。
(二)不能成街坊整体开发的商品住宅项目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6700平方米。
非住宅项目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2000平方米,其中涉及高层建筑开发项目的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3000平方米。
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
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第一篇: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细则》、《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明市地名命名、更名实施办法》。
二、地名通名命名标准。
1、小区:范围较大,四至基本清楚,有多个建筑群体,有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具有明显的方位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建小区、居民区、片区。
2、大街、大道:长度在1000米以上,宽度在60米以上的城市交通干道。
3、街:长度在200米(市区500米)以上,宽度在12米(市区15米)以上,商业服务网点较多,设有农贸集市或商业铺面的道路。
4、路:长度在200米(市区500米)以上,宽度在12米(市区15米)以上,以交通为主,两侧多为居住宅、公共单位的道路。
5、巷:长度在100米(市区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宽度在12米以下,属连接和沟通主要道路、居民地、公共单位的一般性短小道路。
6、里:范围明确、相对独立、建筑物集中、面积较大,由街、路、巷相互贯通形成的块状聚落。
而街、路、巷名尚不能满足户籍管理,群众交往需要的可命名为里。
7、苑、园:产权属一个或几个单位所有,四周多有围栏的居住、办公、游乐等庭院式建筑群。
8、大厦:市区层高16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县(市)、郊区层高10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9、广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化地或宽阔活动场地的公共场地。
10、花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和休闲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5%以上的高级住宅区或花木种植园及绿化休闲地。
11、别墅:位于县(市)郊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花木种植面积大于建筑面积,楼层较低的高级住宅、度假区。
12、山庄、度假村:位于县(市)郊区,依山傍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小于占地面积的旅游、度假区。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23年度: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昆明市城市规划的管理,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促进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市城市规划活动中的技术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坚持在统筹国土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注重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建设协调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条城市规划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依法管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原则,保障参与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二章规划编制和审批第一节规划编制第五条城市规划编制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阶段实施”原则。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物质、能源、资源、环境、人文等因素,保证城市综合发展;城市分区规划应当遵循“适合、安全、有序、便利”的原则。
第七条规划编制应当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编制规划时必须考虑城市实际情况,并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第八条规划编制应当注重公众参与,形成广泛共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有效听取公众意见。
第二节规划审批第九条城市规划审核应当遵循“审慎审查、公开透明、法定程序、政策引导”的原则。
第十条城市规划的审查机构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的审查结果应当由审查机构向申请单位或者申请人出具书面文件。
第三章规划实施和管理第一节规划实施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实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
第十三条城市规划实施应当与城市建设、环保、交通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协同效应。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进行整改或停工整改。
第二节规划管理第十五条城市规划管理应当遵循“全面推进、分类管理、分层负责、依法行政”的原则。
第十六条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24.03.01•【文号】民政部令第71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24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71号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根据《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地名方案应当以地名命名为重点,统筹规划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保护等内容。
经依法批准的地名方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报送批准。
第三条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人名应当包括:(一)本名以及其别名、化名等;(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名称。
但是地名命名所用的字、词与人名不存在特定联系的除外。
第四条不以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作地名,但是地名命名所用的字、词与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不存在特定联系的除外。
第五条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综合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地名命名、更名的合法性、可行性、可控性,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风险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专家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地名命名、更名的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地名命名、更名方案以及组织实施的意见建议等内容;征求意见报告应当包括征求意见的过程和范围,主要意见建议及处理情况等内容。
地名命名、更名由地名批准机关在批准其他事项时一并批准的,相关事项申请材料应当包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
第六条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应当通过国家地名信息库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的电子文本:(一)备案报告;(二)地名命名、更名批复文件;(三)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申请书以及相关报告。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对备案主体和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备案主体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指导地名批准机关重新报送;备案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指导地名批准机关补正。
昆明市门牌设置管理规定-昆政复[1998]1号
昆明市门牌设置管理规定正文:---------------------------------------------------------------------------------------------------------------------------------------------------- 昆明市门牌设置管理规定(昆政复[1998]1号1998年2月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我市城乡门牌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向社会提供准确、详实的地名地址信息,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和《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称的门牌标志包括:房屋栋号牌、单元牌、户牌;城镇街道两侧的单位(住户)门牌;居民区和自然村居民门牌等。
第三条门牌标志,是单位和居民住址的法定地名标识和代号。
凡是市区、县城、乡镇政府驻地和集镇的街道两侧都要设置临街门牌;城镇的居民区、农村的自然村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及住宅区等都要设置门牌、户牌;建筑物在两栋以上的小区、居民住宅区、庭院、仓储区、生产区等应设置栋号牌和单元牌;批发市场、商场、居住区等应设置铺面门牌和户牌。
第四条我市的门牌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实行一牌一证制度。
门牌管理机关在设置门牌标志的同时向住户核发“昆明市门牌证”。
门牌证是办理户口、房屋产权证等有关证件和业务手续的住址凭证和依据。
没有门牌和门牌证的单位(住户),有关部门不予办理与地址有关的各项事宜。
门牌、门牌证损坏、丢失以及地名或单位(户主)名称变更,持证人应及时到发证机关申请办理有关事宜。
第五条申办门牌和门牌证时,申报人应提供单位或当地派出所证明,规划、建设许可证等证件。
第二章门牌标志的设置第六条门牌标志牌上的内容为:1、栋号牌,有标准地名或单位名称、栋号、邮政编码。
2、单元牌,有栋号、单元号。
3、临街门牌,有标准地名、门牌号。
昆明市地名标志牌管理办法
昆明市地名标志牌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政复〔1989〕40号【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公布日期】1989.06.12【实施日期】1989.06.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昆明市地名标志牌管理办法(1989年6月12日昆政复〔1989〕40号)第一条为了做好各类标志牌(碑)的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省政府云政办发〔1986〕143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标志是: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划、人工建筑、居民地以及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或单位性质等名称设置的标识或记号。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标志牌范围是:我市行政辖区内的城镇街、路、巷的地名标志牌(碑),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个体工商户所在地的地名牌、指路牌,单位指示牌,以及乡、镇地名、指示牌(碑)等标志。
第四条标志牌(碑)应本着实用、经济、美观和耐久的原则设置。
我市的标志牌(碑)设置工作,由昆明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和昆明市地名委员会统一负责,具体分工如下:城镇街、路、巷的标志牌(碑),由各县区城建管理部门负责设置、更换和管理;乡、镇地名、指示牌(碑)标志,由乡、镇政府负责设置、更换和管理;各单位或个体户的指路牌、指示牌,由所在地城建局(五华、盘龙区的,由市城建局)负责设置,各单位或个体户自行管理。
第五条各类地名标志的名称、书面形式、汉语拼音、规格、式样、颜色,统一由市、县区地名办公室审定,城建管理部门制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设置标志牌、需到第四条划分的部门申请办理批准手续,按规定交纳费用后,由城建部门统一制作设置。
凡未经城建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设置的各类标志牌,城建部门有权予以拆除。
第七条各类标志牌均属市政公共设施。
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标志牌(碑)上涂抹、遮盖、拴绳挂物、拴系牲畜,或擅自挪动、损毁、搬摇晃动、刻划、修改标志牌(碑)。
第八条因需要拆迁或改动标志牌(碑)时,须报请主管部门批准。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说明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说明1. 引言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城市,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向相关从业者和公众介绍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保障城市的健康发展。
2. 规划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和修复的城市规划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
3. 规划编制要求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昆明市要求规划编制需满足以下要求:•遵循国家和省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等特点•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统筹协调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和规划,推动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4. 规划申报程序根据昆明市的规定,城市规划项目的申报程序如下:1.申报材料准备:申请人应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规划报告、工程设计图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2.技术评审:相关部门将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评估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公示和听证:评审通过后,将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和听证,接受公众的评议和建议。
4.批准和备案:根据评审结果和公众的意见,相关部门将对规划方案进行批准或备案。
5. 规划执行与监管昆明市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加强对规划项目的监管和检查,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定期进行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优化规划管理流程•组织规划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理解6. 规划更新和调整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昆明市将不断对城市规划进行更新和调整。
规划更新的具体步骤如下:1.调研和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2.编制方案:根据调研结果,编制规划更新方案。
3.公示和听证:对规划更新方案进行公示和听证,接受公众的评议和建议。
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政发[1997]82号
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正文:---------------------------------------------------------------------------------------------------------------------------------------------------- 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政发[1997]82号1997年12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名是:(一)、行政区域名称:包括市、县(市)区、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村公所(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名称;(二)、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村、片村和城镇内的街、路、巷、居民区、小区、花园式住宅、别墅、公寓、大厦、旅游度假村(山庄)等名称;(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山脉、山峰、山口(垭口、关隘)、山梁、箐(峡谷)、地片、盆地(坝子)、地形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林场、牧场、江、河、湖、塘、岛、滩、洞、泉、瀑布等名称;(四)、交通设施名称: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索道、车站、停车场、码头、渡口、指挥调度中心、监管站(所)、培训基地等名称;(五)、公共场地名称:包括广场、花园、公园、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含旅游景点)、公墓、植物园、体育场(馆、训练或比赛基地)、公墓、植物园、体育场(馆、训练或比赛基地):广播电视气象台站等名称;(六)、水利电力设施名称:包括水库、水坝、拦河坝、沟渠、渡槽、排灌站、电站、变电站(所)、监测站、闸、大型管道等名称;(七)、其它永久性的、重要的、独立存在的、具有方位和地名作用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及用当地地名命名的其它名称。
第三条市、县(市)区民政局是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地名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地名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受理、审查和承办地名命名、更名事宜;(三)、宣传、推广、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审核、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各种地图和地名密集型出版物的地名,更正不规范地名,查处违章事件;(四)、负责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含居民门牌、栋号牌、单元牌等)的设置和管理工作;(五)、收集、整理、鉴定、管理本地区地名档案和资料,编辑出版地名图书及刊物,开展地名咨询服务工作;(六)、承办政府和上级地名管理部门交办的地名工作事项;(七)、制订本地区地名工作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八)、组织开展地名学理论研究。
《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_条例_
《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制定了《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和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市容和环境卫生设施,提供市容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所需经费。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制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指导、监督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街道办事处对区域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协调、监督和检查,督促单位和个人共同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
社区居委会协助街道办事处开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居民制定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公约,动员居民积极参加市容和环境卫生治理活动。
第七条本市建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员制度。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员协助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宣传法律、法规,劝阻违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行为。
第八条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等单位,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播、电视、报刊和户外广告等媒介应当有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的公益内容,增强公民的法治、环境、文明意识。
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
地名管理条例正文:---------------------------------------------------------------------------------------------------------------------------------------------------- 地名管理条例(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三日国发[1986]11号)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第三条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
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
末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第四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二)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
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三)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县、市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
(五)避免使用生僻字。
第五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防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第三、四、五款规定的地名,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四)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第六条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一)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区悬挂标语的暂行规定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区悬挂标语的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8.03.20•【字号】昆政办[1988]80号•【施行日期】1988.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区悬挂标语的暂行规定(1988年3月20日昆政办〔1988〕80号)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环境的管理,维护市容整洁,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
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对昆明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标语暂作如下规定。
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凡需在市区主干道和主要建筑物(包括人行天桥、广场、检阅台、机场、火车站)悬挂标语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是政治性标语或商业性标语,其内容一律经市委宣传部审核同意后,持审核介绍信或证明到所管辖的城建管理部门办理悬挂标语手续。
二、重大社会活动、外事活动悬挂标语的时间、位置和规格,统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安排,市城建局组织实施。
一些重大的政治性庆祝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直接布置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市城建局。
一般性活动需悬挂的标语,由所在区的城建部门负责组织。
市城建局负责全面协调检查。
如遇特殊情况,市委、市政府有权撤除或更换任何标语。
三、悬挂的标语须按市容管理的统一要求制作。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制作和悬挂标语。
四、本规定自一九八八年四月一日开始执行。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由城建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罚款等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城市建设管理局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日。
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
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国家主权、国际交往、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一)行政区划名称:省、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以及具有行政区划名称意义的街道和办事处等名称。
(二)居民地名称:自然村、片村和城镇内的街、路、巷、居民区以及具有地名意义的居民委员会等名称。
(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山、山口、关隘、地片、盆地(坝子)、地形区、自然保护区、峡谷、河、湖、岛、滩、洞、泉、瀑等名称。
(四)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水利、电力设施、企事业单位、主要人工建筑、纪念地、名胜古迹、游览地和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应从我省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注意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或者更名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经批准。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或者更名。
第五条地名用字,要用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不用或少用多音字,避免使用生僻字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名,不得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字。
第六条一切部门、单位和公民在使用地名时,应以民政部门和地名管理机构编制出版的行政区划名称、地名书刊、图表、地名布告为准。
第七条各级地名管理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地名工作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及我省有关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章;(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和日常地名管理工作;(三)组织和进行地名学理论研究,调查、收集、审定、整理地名成果,编纂出版地名书刊、图、表,培训地名工作干部;(四)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地名管理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五)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名管理机构交办的工作;(六)推广、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纠正不标准和书写不规范的地名。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2.28•【字号】昆政规〔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现将《昆明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2019年2月28日昆明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地方标准的管理,发挥标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市在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范围内依法制定地方标准。
第三条市、县(市)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地方标准工作。
第四条本市地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鼓励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采用。
第五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本市标准化工作。
第六条本市地方标准一般应当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省地方标准;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省地方标准的,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制定本市地方标准。
第七条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本市地方标准项目。
本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可以向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制定或者修订本市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
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经对立项申请初审、组织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后,编制本市年度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执行。
年度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公布后,原则上不在当年新增项目;确需增加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报经市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纳入年度增补计划。
富民县民政局行政执法制度
富民县民政局行政执法制度一、法定行政机关富民县民政局二、执法职责富民县民政局是主管全县有关社会事务的政府工作部门。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和关于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全县民政工作的实施细则;拟定全县民政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全县民政工作改革。
(二)负责全县救灾救济工作,指导灾区搞好生产自救和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负责富民县孤寡老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抓好城乡困难户定期救济、临时救济和特殊救济对象的救济工作。
(三)负责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并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捐助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接收、发放和使用情况。
(四)负责建立健全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据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和监督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的使用;申报、拨发县级城市最低生活补助经费。
(五) 建立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指导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组织我县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负责“三无”盲流人员的救助工作。
(六)贯彻执行国家优抚政策法规;负责革命烈士的审核追认、褒扬抚恤工作;负责评定和调整伤残等级的申报工作;负责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七)负责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和管理服务工作;负责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的接收安置工作。
(八)负责全县村(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行村(居)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负责全县的社区建设工作。
(九)负责全县社团的登记和年度检审、监督社团活动,依法查处非法社团组织及社团活动,依法查处非法社团组织及社团违法行为;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依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十)负责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和维护管理,调处边界纠纷;负责全县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批准工作;规范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负责勘界及地名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立卷归档工作。
昆明市地名管理办法
昆明市地名管理办法【法规类别】行政区划与地名【发文字号】昆政发[1990]168号【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发布日期】1990.09.14【实施日期】1990.09.1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部份修改的批复》(发布日期:1993年12月1日实施日期:1993年12月1日)修改【失效依据】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明市地名管理办法(1990年9月14日市政府以昆政发〔1990〕168号文件转发)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以利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称的地名,包括:(一)市、县(区)、乡(镇)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农村的村公所、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名称;(二)城镇的街道(街、路、巷)居民区、片区、自然村等名称;(三)山、山脉、山箐、山谷(峡谷)、关隘(垭口)、地片、盆地、河、湖、水塘、泉、洞、瀑布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四)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物和企事业单位名称;(五)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名称;(六)用当地地名命名的其它名称。
第三条市、县(区)地名委员会及办公室,是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地名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二)审查和办理地名的命名和更名事宜;(三)宣传、推广、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检查处理违章地名事件;(四)负责辖区内地名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审定和地名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五)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地名标志(含居民门牌)的设置、更换与维护等管理工作;(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行政区划的设置、命名和更名工作;(七)根据各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和社会需要,组织编纂出版地名图书、刊物,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开展地名咨询服务工作;(八)组织开展地名学理论研究,促进我市地名工作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
【法规类别】行政区划与地名
【发文字号】昆政发[1997]82号
【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7.12.18
【实施日期】1997.12.18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
(昆政发[1997]82号1997年12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名是:
(一)、行政区域名称:包括市、县(市)区、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村公所(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名称;
(二)、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村、片村和城镇内的街、路、巷、居民区、小区、花
园式住宅、别墅、公寓、大厦、旅游度假村(山庄)等名称;
(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山脉、山峰、山口(垭口、关隘)、山梁、箐(峡谷)、地片、盆地(坝子)、地形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林场、牧场、江、河、湖、塘、岛、滩、洞、泉、瀑布等名称;
(四)、交通设施名称: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索道、车站、停车场、码头、渡口、指挥调度中心、监管站(所)、培训基地等名称;
(五)、公共场地名称:包括广场、花园、公园、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含旅游景点)、公墓、植物园、体育场(馆、训练或比赛基地)、公墓、植物园、体育场(馆、训练或比赛基地):广播电视气象台站等名称;
(六)、水利电力设施名称:包括水库、水坝、拦河坝、沟渠、渡槽、排灌站、电站、变电站(所)、监测站、闸、大型管道等名称;
(七)、其它永久性的、重要的、独立存在的、具有方位和地名作用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及用当地地名命名的其它名称。
第三条市、县(市)区民政局是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地名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地名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受理、审查和承办地名命名、更名事宜;
(三)、宣传、推广、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审核、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各种地图和地名密集型出版物的地名,更正不规范地名,查处违章事件;
(四)、负责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含居民门牌、栋号牌、单元牌等)的设置和管理工作;
(五)、收集、整理、鉴定、管理本地区地名档案和资料,编辑出版地名图书及刊物,开展地名咨询服务工作;
(六)、承办政府和上级地名管理部门交办的地名工作事项;
(七)、制订本地区地名工作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
(八)、组织开展地名学理论研究。
第二章地名命名、更名
第四条地名命名要从我市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反映城市建设的成就,反映历史文化和资源物产,突出地理特征,体现城乡建设规划,照顾群众习惯,反映地方、民族特色。
地名构词要符合语法和逻辑,用字简明、清楚、文明、规范。
第五条全国范围内的市、县(市)区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全市范围内的乡、镇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名称,一个县(市)区范围内的村公所(办事处)和较大的自然地理实体一个城镇、乡范围内的街、路、巷、里、居民区、居民委员会、人工建筑物、一般自然地理实体、企业单位名称不得重名,并避免同音和近音。
第六条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不得用外国地名、人名、企业名或产品名、商标名命名中国地名。
第七条一般不用数词和“新村”、“新区”之类的词命名地名。
禁止用上、下、左、右、前、后、横、直、正、斜、竖等方位不确切的词命名地名。
第八条地名用字应使用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不用或少用多音字和生僻字,不得使用繁体字、语义不健康的字、自造字或易生歧义的字。
第九条县(市)区以下行政区划名称,一般应与驻地名称相一致;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楼、堂、馆、所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相统一;派生地名应当与主地名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