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第一节 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第二节 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四节 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第一节 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一、雅尔塔体系
❖ (一)主要内容 ❖ (二)评价 ❖ (三)与凡尔赛体系的比较
(一)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1)铲除法西斯主义 2)重绘战后欧亚政治版图 3)建立联合国 4)托管计划
❖ 大国利益冲突; ❖ 明显的地缘政治斗争; ❖ 强烈地意识形态色彩; ❖ 冷战双方激烈的军备竞赛(核武器); ❖ 美苏之间始终避免直接的兵戎相见。
2、冷战的起因
❖ 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
美国——全球扩张的大战略 ★ 领导世界的强烈欲望 ★ 为了保持战后国内繁荣与稳定,避免危机发生, 追求扩大海外市场,使世界经济自由化。 ★ 反共意识 + 天生优越感 + 天定使命观。 ★ 不能允许其潜在对手通过政治颠覆、军事侵略 来取得对欧亚大陆的资源控制,否则会危及美国安全。
国际政治影响。 ❖ 战后世界的头号军事大国。 ❖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特殊地位。
二、实力衰退的西欧
❖ 军事实力大量消耗,经济破坏空前严重,政 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 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明显增加。
❖ 成为跟从美国全球战略的冷战伙伴。
三、处于被占领和半占领状态的日本
❖ 1945年8月底9月初,美军以盟军的名义在事实 上单独占领了日本,麦克阿瑟实际上成了日本 的“太上皇” ;
美、苏以和平方式解决相互间争端; 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有“控制战争”作用——对法西斯国家的改造; 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历史局限性:
❖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烙印; ❖ 美、英、苏三大国谋求势力范围,奠定了战
后美苏两分天下、主宰国际事务的两极格局。
(三)与凡尔赛体系的比较
①、主导力量不同 ②、调整国际关系的范围不同 ③、对战败国的处置方式及其后果不同 ④、调节的矛盾不同 ⑤、两个体系的性质不同
◆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引起苏联强烈不满。
美苏对立加剧(1945-1947)
◆ 在伊朗和土耳其问题上 激烈斗争。
◆在伊朗:石油资源和 战略地位,斗争形式 是撤军问题。
◆在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问题。
美苏对立加剧(1945-1947)
◆ 美国企图垄断核武器——巴鲁克计划。
◆通过成立一个国际组织 来管制和使用原子能, 遭苏强烈反对。
“X先生文章”
❖ (4)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准 备使用武力,那就可以不致于真的使用武力而“遏 制”住苏联。
❖ (5)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是一种对苏联扩张趋势 长期而耐心的、坚定而警觉的遏制,在苏联可能危 害西方国家利益的任何地方,坚决与之对抗,最后 促使苏联政权崩溃。
凯南的遏制战略目标
第四节 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一、冷战的起源 二、冷战的爆发 三、杜鲁门主义的推行和苏联的对抗措施 四、冷战初期的重大冲突
一、冷战的起源
❖ 1、什么是冷战? ❖ 2、冷战的起因
1、什么是冷战?
所谓冷战,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以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 至科技等所有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 与竞争状态。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 2、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7.1-22
3、主要内容
1)双挂钩原则 2)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IMF) 3)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WB)
4、内在矛盾——“特里芬悖论” 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
取消固定汇率
5、基本评价
❖ 积极作用: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 缓解了战后的国际收支危机,扩大了世界贸易,有 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诺维科夫报告”
报告名称叫做《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报告 明确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要谋求世界霸权, 美国的所有力量都在为这一对外政策服务。美国已 经制定出了广泛的扩张计划,并且正在实施这一计 划。报告认为,目前美国的对苏政策是一种遏制政 策,美国不再与苏联合作。美国将在中间地带以及 东欧与苏联展开对抗。报告最后认定,美国正在考 虑针对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 半占领:1951.9.8,旧金山和约签订; ❖ 1951.9.8,日美签订安全保障条约; ❖ 1960.1,日美签订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主导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非军事化(1945.10)
政治领域
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本 民
制定新宪法(1946.11)




解散财阀(1945.10开始)
经济领域
农地改革(1947-50)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1)安全条约只规定了美军驻扎日本的权利,但却 没有明确规定美国必须防卫日本的义务。
2)安全条约规定,为了“维护远东的和平与安 全”,美国不需要与日本协商,就可以单方面使用 驻日美军。
3)安全条约规定,当日本发生“暴动和骚乱”时, 美军有权帮助日本进行镇压。
4)安全条约还规定,日本不经美国的同意不得将 基地提供给第三国。
旧体制结构图
新体制结构图
盟总司令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裕仁
宪法第九条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 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 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 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国宪法》第二章第九条
旧金山和约
4)删除了旧安全条约中的有关镇压内乱的条款,并 添加了许多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广泛合作的内容。
5)明确规定了条约有效期限。规定:在该条约生效 十年以后,缔约国任何一方都可以将之废除。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一、苏联成为世界大国 ❖ 二、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苏联成为世界大国
❖ 苏联在二战中遭受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 盟国的战时援助和德国的战后赔偿,为
战后初期苏联经济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 条件。 ❖ 1949年,苏联试制原子弹成功,打破了 美国的核垄断,成为战后世界可与美国 匹敌的头等军事大国。
二、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中东欧地区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波兰(1944年7月)、罗 马尼亚(1944年8月)、保加利亚(1944年9月)、阿尔巴尼亚(1944年 11月)、匈牙利(1945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5月)、南斯拉 夫(1945年11月)、和民主德国(1949年10月)。
❖ (1)苏联从来没有放弃消灭资本主义的信念,它与资本 主义不可能持久地和平共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对手, 而不是伙伴。
❖ (2)苏联正千方百计地增强自己在世界上的相对实力, 最大限度地发展武装力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张苏联势 力。
❖ (3)苏联“坚定不移地按既定的方向和途径前进,只有 遇到无法对付的力量时才能停下来”,“它对理智的逻辑 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
2、美苏冷战政策的相继出台
❖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 报”和“X先生文章” ,标志着美国冷 战思想的基本形成。
❖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揭开了冷战序幕。 ❖ 苏联的“诺维科夫报告”,完全否定和
批判美国的外交政策。
“八千字电报”(1946.2)
❖ 苏联的国内制度、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决定了它必 然要谋求无限制的向外扩张。
❖ 亚洲的蒙古、越南(北方)、朝鲜(北方)和中国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 义道路。
❖ 普遍接受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
❖ 先后与苏联结盟,同时也互相结盟,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苏联模式
从经济上来看,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体制;
从政治上来看,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 命令体制;
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表现为严重的主观主义、 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大国强权体制。
❖ 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
★苏联西部边界缺乏天然安来自百度文库屏障,为保卫国家
安全要在东欧建立“安全带”。 ★斯大林认为战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国家一有机会就会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消 灭苏联,因此需要“安全带”。
★保证苏联的经济安全。 ★共产主义的理想 + 世界革命的信念 + 俄国传 统民族利己主义。
对战败国的处置
1、审判战犯 2、战争赔偿 3、战后盟国对德日战败国处理的异同 4、德日两国的认罪态度
参考书
纽 伦 堡 审 判
东京审判
伯力审判








承认欧洲现状
划分远东势力范围
雅尔塔公式
A、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 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B、对于采取和平手段 解决争端的一般性问题,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 果是当事国,那么就不得使用否决权;C、对 于采用强制手段加以解决的“实质性”问题, 如制止对和平的破坏、控制军备等,安理会所 做的一切决定均需常任理事国的一致意见,不 论其是不是当事国。
❖ 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 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 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
❖ 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遏制苏联的理论,并基本框 定了与苏联对抗(美苏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只 要保持实力威慑与压力,无需热战那种极端的方式。
“X先生文章”(1947.7)
❖ 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 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放弃对南沙及西沙群岛 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库页 岛南部及附近岛屿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 将琉球群岛及小笠原群岛通过联合国交美国托管;
❖ 日本可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同日本缔 结双边协定;盟国承认日本人民对于日本及其领 海有完全的主权;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请求权。
牛军、沈志华、 崔丕
参考资料
中国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 http://www.coldwarchina.org
国际冷战史研究专题讲义(三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1、沈志华主编:《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2、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3、杨奎松主编:《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冷战的特点
联合国会徽及主要机构
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 1、理论上使二战以来世界的整体和平有了保障; ❖ 2、实践上维护了世界的整体和平并促进了全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 ❖ 3、有利于铲除殖民制度; ❖ 4、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 ❖ 5、编纂和发展国际法。
(二)评价雅尔塔体系
历史进步性:
❖ 雅尔塔体系维护了战后世界的整体和平。
❖ 局限性:以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为基础,依赖于美 国超强的经济实力,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
第二节 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
❖ 一、登上霸主地位的美国 ❖ 二、实力衰退的西欧 ❖ 三、处于被占领和半占领状态的日本
一、登上霸主地位的美国
❖ 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 ❖ 战时大力支援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
《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
1)明确了新安全条约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规定: “缔约国保证按照联合宪章规定,解决国际端。”
2)明确了美国有义务援助日本的防卫。但是,在美 国承担援助日本防卫的同时,日本并没有承担对 美国的防卫义务。
3)明确规定驻日美军装备和武器的变更,以及使用 日本的设施和区域,都必须与日本政府事先协议。
第一个层次的目标是把苏联的影响限制在二 战结束时苏联的势力范围以内;
第二个层次的目标是减少苏联的影响,具体地 说是使苏联的盟国(主要是东欧国家)与苏联闹独 立,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第三个层次的目标是使苏联按照西方的愿望, 改变其内政与外交,或者说就是使苏联政权本身和 平演变。
“铁幕”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 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铁幕’后面的中东欧国家 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并受到苏联 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他号召英美 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运用各种力量 和手段,对付共产主义‘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 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二、冷战的爆发
❖ 1、美苏对立的加剧 ❖ 2、美苏冷战政策的相继出台
1、美苏对立加剧(1945-1947)
★ 美苏在东欧敌对严重。
◆波兰政府问题: 苏联坚持对苏友好政府; 西方要求自由选举。
美苏对立加剧(1945-1947)
★ 对德、日战败国的政策严重对立。
◆ 德国统一问题: 苏希望先政治统一; 西方要先经济统一。
冷战史研究学派分野
派别
时间
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传统学派
1950年代
冷战责任全在苏 乔治·凯南、威

廉·麦克尼尔
修正学派 1960年代 主要责任在美国 威廉·威廉斯
后修正派
1970-1980 年代
双方都有责任
约翰·加迪斯
新冷战史 1990年代 回归传统派 约翰·加迪斯
中国学派
改革开放后
双向互动,都有 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