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合集下载

网络成瘾的心理背景

网络成瘾的心理背景

网络成瘾的心理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

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那么,引发网络成瘾的心理背景是什么呢?一、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心理背景是逃避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例如学业或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问题等。

当面临这些困难时,有些人选择通过远离现实的手段来减轻压力,而网络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轻松地摆脱自己的现实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这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和放松的感觉,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机会。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重新定义自己,获取自尊和满足感。

二、寻求刺激和快感的心理需求网络成瘾的另一个心理背景是寻求刺激和快感。

互联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和消遣方式,例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等。

这些活动往往带来即时的反馈和快感,让人们感到兴奋和满足。

在网络游戏中,人们可以扮演英雄角色,体验虚拟世界中的刺激和冒险。

社交媒体则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交流和炫耀的机会,满足了他们对社交认可的需求。

在线视频和音乐平台则能够让人们欣赏各种类型的娱乐内容,获得愉悦和放松。

三、孤独和寂寞感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和寂寞感是引发网络成瘾的重要心理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孤独,缺乏真正的社交关系和情感支持。

这种孤独和寂寞感常常导致心理上的空虚和不安,使人们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迅速建立社交关系的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人们可以与其他人交流,获得关注和赞同。

这种虚拟社交填补了他们心理上的孤独和寂寞,给了他们一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

四、自我控制欠缺的心理特点网络成瘾还与个体的自我控制欠缺密切相关。

一些人天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特点,他们难以抵御来自网络的诱惑,很容易流连于其中。

而互联网提供的即时满足和沉浸式体验更加削弱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这类人往往在网络使用中失去时间的概念,无法自我约束地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原因1. 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繁使用互联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2)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一旦断网或停电就会产生不安和焦虑感;(3)在学习和正常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仍无法自控;(4)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眼疲劳等。

2. 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逃避现实问题: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暂时忘记学业上的困扰和社交压力。

(2)孤独和寂寞感:大学生在异地求学或与同学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时,网络成为他们寻找安慰和交流的渠道。

(3)无法抵御诱惑:网络世界虚拟而充满刺激,大学生往往无法抵御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带来的诱惑。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1. 对学业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

2. 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更喜欢与虚拟世界中的朋友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他们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经验,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使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产生困惑和不适应。

3. 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并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1. 提高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意识到网络成瘾对自身学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意识。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好奇心的驱使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了解新事物的阶段,网络无疑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娱乐活动和社交平台,而这些新奇的东西往往让他们难以自拔。

1.2 逃避现实的渴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困扰,而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沉迷于游戏、网购或社交网络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心理安慰。

1.3 社交需求的满足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使他们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分享和建立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现实中较为内向或孤独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2.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宣传。

通过讲座、家长会、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认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2.2 设立合理的时间限制学校和家长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专注于学业和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2.3 提供适度的娱乐活动为了减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和课外社团,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4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那些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问卷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从网络成瘾中解脱出来。

2.5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交习惯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业、社交、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平台,使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突出。

此文将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以及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不稳定一些大学生可能出自较为不稳定的家庭,相关的亲密关系不太友好。

他们可能面临着亲情和社会孤立或疏远的困境,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网络的虚拟世界提供了他们可以逃避现实,摆脱孤单的途径。

2.过度使用学业工具现在学习已经渐渐不再是手持书本的时代,大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辅助学习。

然而,使用时间过长会使他们陷入数码依赖症的陷阱。

因此,大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应该有适度,合理的规划和时间管理。

3. 学习带来的压力大学生有着课程费用,绩点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多个角度的压力下,如果大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压力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则会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4.社交需求缺乏大学生可能不了解正常的人际交往范畴,也许他们认为网络可以代替现实生活。

他们只是想寻找一个表现自己的空间。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可能会过于依赖网络交友,选择拒绝面对真实的社会。

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1.集中力量,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在社会学层面上,成瘾大学生的症状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环境的根源。

因此,在心理干预的早期要集中力量,建立稳定和可靠的亲密关系和家庭环境,从而减轻和消除成瘾现象。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对于那些过度使用数码设备的大学生来说,建议加强时间管理,设置自己的规则管理网络使用时间。

同时,他们也应该努力寻找新的娱乐项目以增强自己的乐趣。

3.掌握良好的压力调控和情绪管理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情绪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通过学习和实践良好的压力调控和情绪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来缓解焦虑、压力和其他消极情绪,从而减轻心理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成瘾潜在因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络成瘾的现象。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干预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1.1 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竞争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压,使得大学生为了应对这些压力而倾向于网络上寻求安慰和逃避生活的现实。

此外,社交媒体的流行也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与朋友互动。

1.2 个体因素大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此外,个体对网络的依赖性、个人信心和社交焦虑等因素也可能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1.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缺乏监督和家庭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可能更容易滑向网络成瘾。

此外,程度不同的家庭冲突、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相关。

二、心理干预策略2.1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网络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可以通过设定自我约束的规则和目标,例如设定专注学习的时间段和禁止使用手机的时间段,来培养自己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2.2 科学合理规划时间大学生应该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其他有助于个人成长的活动上。

可以采用时间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将时间分割为专注学习和休息的有限时间段,提高学习效率和控制时间。

2.3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大学生除了网络,还需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读书等。

通过发展这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减少网络成瘾的机会,并提高他们与现实生活的互动。

2.4 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大学生在网络上追求名誉、认同感和自尊心的满足,因此,要通过其他方式增强自信心和满足需求。

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入兴趣小组、多交流等,逐渐建立和改善自己的社交关系。

2.5 鼓励适度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具有诸多优势和好处。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瘾者。( ) 4 成瘾者的上网频率 显著 高于非成瘾者 , 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网络依赖性 。( ) 5 成瘾组使用网
络对他们的人际关系 、 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状态 造成了一定 的影响 , 非成瘾组则没有。
综上所述 , 网络 成 瘾 已成 为 不 可忽 视 的公 共 卫 生 问题 。不 良的网络 心理 引起大 学生 的 网络社 会 问
能力 良好 ;7— 8分者社 会适 应 能力一 般 ; 1 2 6~l 6分
者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 5分以下者社会适应 能力很
差。
研 究对 象 : 20 于 0 6年 5月 至 20 0 6年 7月 对 山
东某大学的 44 2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其 中男性
24 6 .% ) ; 7 (4 6 人 女性 10 3 .% ) 。 5 (54 人
外, 其他得分在 tD和非 tD两组中均存在统计学 A A 差异。即上网成瘾可能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及正常的心理健康状态等。
3 讨 论
因此网络成瘾者 的上网行为可总结为以下几大 特点 :1 多见于青少年。( ) () 2 男性多于女性。( ) 3 成瘾者用于上网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明显高于非成
调 查工 具 :
自制 的大 学 生 上 网情 况 调 查 表 : 括 性 别 、 包 年
龄、 每周上 网时间、 网历史 、 网 目的、 上 上 上网频率、 常使用的网络功能等项 目。 数据统计及分析 : 建立数据库, 将所有数据输人 计算机 , 采用 SS 1. 进行 t P S30 检验、 x 检验等统计 分析。
从 以上资料分析中可见 , 大学生 中存在一定 比 例 的网络成瘾者 ,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 较差 , 具有不 良的个性特征。其网络成瘾与年龄、 性 别、 每周上网时间、 上网频率、 ( P 精神质得分) N 神 、(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一、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网络成瘾产生的多维度原因。

在个体层面,文章指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到同伴群体和网络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网络成瘾。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例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助和失落,从而转向网络寻求慰藉。

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紧张、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以及家庭经济困难都可能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导致网络成瘾;过度溺爱或忽视对孩子的网络监管也可能加剧孩子的网络成瘾程度。

在社会层面,文章认为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社会道德风尚的下滑以及网络环境的不良趋势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外部因素。

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学术成果,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业压力下转向网络逃避现实;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认为多元化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复杂动机模型。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以便为从根本上防止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有力支持。

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现象网络成瘾,也被称为互联网成瘾或网络依赖症,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现象,涉及到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使用。

这种成瘾表现为对网络活动的强烈渴望,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网络成瘾不仅限于青少年,而且在成年人中也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包括:对网络使用的持续性欲望;在没有网络时感到焦虑、不安或沮丧;为了满足网络使用需求而减少其他活动的时间;对网络内容的过度使用,如社交媒体、游戏、视频等;取消或减少网络使用时间的困难;即使知道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带来的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现象尤为严重。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隐患。

本文将从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和心理干预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心理因素(1)个体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这些人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容易失去自控能力,难以自我约束。

(2)身体上的特点:网络成瘾比较显著的生理特点是反复冲动行为和降低的阈值,这与条件反射形成,以及人体内对奖赏的反应有关。

(3)个性方面的问题:网络成瘾的个性特征包括内向、不自信、人际关系不良、抑郁倾向等,这使得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和痛苦,因此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一种宣泄和释放。

2.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各种社交软件、各类线上游戏开发公司等加速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2)心理压力较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环境中,存在种种压力,网络成为一个很好的转移压力的方式。

3.相关因素(1)网络上的信息可供性:现代网络世界中,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信息世界。

网民能够方便地获得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同样受到了网络成瘾的影响,对于他们来说更应该是一个相当吸引人和难以拒绝的东西。

(2)线上游戏的特点:事实上,线上游戏是网络成瘾的源头一部分。

这些游戏常常是以虚假的现实为背景,呈现出一种极度刺激、具有强烈奖赏性的状态,从而加强对玩家的诱惑和沉迷。

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1.自我干预: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注重控制自己的沉迷程度,保持自我控制力;执行规则和法规,不依赖网络,保持尽量健康的生活。

2.家庭干预: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父母孩子之间的交流困难,帮助其平衡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分享网络技术与安全的知识。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网络成瘾指的是对互联网和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个体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特点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和压力,他们常常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困扰,进而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

1.2 家庭教育:一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背景下过于被动或过渡保护,在面对压力时缺乏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的技巧,通过网络来获得情感渲泄和满足。

1.3 社交需求: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现实社交能力,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

一、特点2.1 过度依赖:网络成瘾者常将网络活动置于生活的重要位置,不可或缺,对网络沉迷程度加深。

2.2 时间消耗:网络成瘾者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虚拟世界,导致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极大影响。

2.3 生活失衡: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的作息规律混乱,缺少运动、食欲不振等问题愈发突出。

二、解决方法3.1 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注意事项,以提高大学生的意识和自控能力。

3.2 网络限制:学校可以加强网络使用管理,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频率,确保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3.3 兴趣培养:引导大学生培养其他兴趣和爱好,例如参加社团活动、读书、运动等,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3.4 心理辅导: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

总结起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给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个人。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限制网络使用、培养兴趣爱好和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实现健康、平衡的发展。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生把上网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游戏、聊天等。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已成为一种风气。

有些人甚至为此放弃学业。

这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各个大学为了方便同学们的生活,纷纷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由于校园网建设的超前性、便利性和低廉性,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娱乐方式。

但网络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被网络深深地吸引。

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绝大多是玩游戏、看色情信息等。

那么。

这些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为什么对网络游戏以及色情信息如此青睐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理。

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使学生获得快感,对独立性差的人有极大的诱感力。

许多网络游戏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赌博性,这对心理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都极具诱感力。

二,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和抵御能力比较差,使少数学生难以抵抗诱惑,他们往往抱着好奇心理,进而沾染色情信息网站,这种精神鸦片。

一吃就上瘾,进而难以自拔。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一)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许多大学生虽能意识到上网所能带来的危害,但是不由自主,即使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对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也很着急,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曾经对唐山四所高校(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200 名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超过80%的大学生因上网而逃过课。

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以 “ 向 二 十 一 世 纪 : 国 心 理 科 学 展 望 为 题 的 第 十 届 全 国 心 理 学 学 面 中 术 大 会 上 , 海根 老 师在 提 交 的 论 文 中 指 出 : 对 上 海 1 顾 在 3所 高 校 5 0 00 多 名 大 学 生进 行 测试 后 发 现 , 海 市 大 学 生 网 络 成 瘾 发 生 率 在 1 左 上 2 右 。l 【 。据 对 广 西 某 高 校 大 学 生 的 4 0份 问 卷 调 查 显 示 , 入 学 校 周 边 0 进
的有 效 方法 , 一 些 生 活 中 的 困 惑 , 极 与 外 部 沟 通 , 求 父 母 、 师 、 对 积 寻 老
朋 友 等 外 部 支 援 , 人 格 健 全 。 第 三 、 敞 开 自 己 的 心 扉 , 高 在 人 际 使 应 提
交 往 中的 自信 心 ; 极 调 整 人 际 关 系 , 养 自 己 多 方 面 的 兴 趣 爱 好 。 积 培

活 和 行 为 方 式 , 大 满 足 大 学 生 的 补 偿 愿 望 。 五 是 内 在 压 力 的 释 放 与 极
转 移 。 许 多 大 学 生 网 瘾 症 的 患 者 热 衷 于 玩 充 满 血 腥 和 暴 力 的 电 脑 游

网络 成 瘾 与 大 学 生
网 络 成 瘾 , 文 为 ltr e a dcindsre 简 称 I 英 nen t d i o i d r t o AD。 网 络 成 瘾
学 身 在 这 里 受 到 尊 重 和 信 任 , 至 可 以 达 到 自 我 实 现 的 高 峰 。 四 是 补 甚 偿 作 用 。 在 网 络 虚 拟 的 世 界 里 , 以 超越 日 空 , 验 各 种 完 全 不 同 的 生 可 寸 体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冲击,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而出现了网络成瘾症状。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与干预的方法,从而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因素;对策近些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去从事各种各样的学习、娱乐活动,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钱铭怡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发现6.4%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症。

此外,上海师大顾海根教授针对上海6所高校370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达到了8.1%。

近年来,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一项关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对其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与使用者的主观幸福感及社会疏离感存在显著相关。

过分依赖网络造成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孤独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还有研究显示,许多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心理问题,如担心、不快乐或者可能表现撒谎、发怒等行为问题,有不安定易分心的过度活动现象,存在同伴问题以及相对缺乏关心、帮助等亲社会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1.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大学新生,满怀豪情地走进大学校园、开始人生新阶段的时候,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心态也变得复杂,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矛盾和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新生适应不良”。

据了解,我国高校中每年都有一半左右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即对学习的不适应、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角色定位的不适应等。

显然,能否在入学期间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使其在角色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成功过渡,这将直接影响到每个新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高职生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高职生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高职生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愈发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大现象。

网络成瘾并非只是年轻人的问题,许多高职生由于课程和学业的压力,也会沉迷于网络中,导致工作和学习生活的严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一、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1. 渴望获得刺激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手段,高职生网络成瘾者可以获得大量的刺激和快感,有一种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他们往往会主动寻找能够让自己感到兴奋的内容和乐趣,渴望获得更多的刺激。

2. 逃避现实高职生网络成瘾者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挑战时,往往会选择逃避,隐居于虚拟世界中。

这样能够让他们暂时忘记烦恼和困扰,获得短暂的放松和解脱。

3. 孤立无援高职生网络成瘾者往往会因为把大量时间花在网络上而导致失去交际机会和人际交往,从而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

此时,他们会变得更加敏感和易怒,甚至会因为与现实社交障碍而感到无法融入生活中。

4. 自我否定高职生网络成瘾者会因为过度沉迷网络而导致失去自信,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

他们会陷入废物心态,感到自己的未来前途一片黑暗。

二、心理危机干预对策1.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划高职生网络成瘾者应该认识到自己是高职生,学习应排在第一位,建立合理的作息和生活规划,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实自己的内在世界。

2. 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高职生网络成瘾者应该培养自信心,积极向上,拥有良好的价值观和心态,塑造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心理习惯,避免过度消极和自我否定。

3.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高职生网络成瘾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通过评估和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心理医生可以帮助高职生网络成瘾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探寻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高职生网络成瘾者应该寻找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例如体育锻炼、音乐、电影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能通过学习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增加自信心和满足感。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决定性作用,要探析该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困难时,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这时就会通过网络来寻求安慰和支持,从而对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产生依赖感。

二、心理空虚
心理空虚是另一种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在大学生人生阶段中,许多人会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感,怀疑自己会是否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自己能否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等。

而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则可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关注,这种自我感受是现实人际关系无法提供的,因此大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会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三、自我认同
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和开放性,这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有些学生在现实中受到许多限制,可能觉得自己无法自由表达,或是受到他人的评判和限制。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且匿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

因此,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应从社会防范、个人意识调整及行为干预等多种方面考虑。

社会应加强网络教育和指导,加
强亲子关系,帮助学生走出网络世界,建立良好的现实社交关系。

在个人方面,学生应自觉限制上网时间,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行为干预方面,学校或相关机构可以开设网络戒断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行为,防范成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的主要平台。

然而,网络作为一种双刃剑,它既带来了便利和机会,又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成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社会因素大学生身处社会的角色转变期,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社交压力和心理困境。

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匿名的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获得社交认可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常常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对现实社交失去兴趣和信心。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也增加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

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圈和动态分享功能,让大学生往往难以自拔地关注他人的生活。

这种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自我不满,推高了网络成瘾的风险。

2.心理因素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寂寞、无助和无望,这些负面情绪可以通过网络来暂时缓解。

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让大学生暂时忘却自己的困境。

然而,过度的逃避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大学生在学习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情绪不稳定和自卑感,进而将注意力转移至网络世界。

网络的虚拟性和即时性使得大学生从中获得快速满足,从而对网络成瘾产生依赖。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中如果存在过度宠溺、过分放任或者冷漠等不良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能源于家庭亲密关系的缺失或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二、心理干预策略1.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生应该接受相关的心理教育,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认识到网络成瘾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教育,他们可以学习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和娱乐时尚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非常普遍。

一项调查显示,近70%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这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长时间使用网络,导致学业下降、
社交能力减弱、身体健康受损等问题。

网络成瘾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问题、
自卑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借助网络来逃避和缓解压力。

孤独感也是大学生
网瘾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在异乡求学,离开家人和朋友,往往感到孤独,网络成为他
们的一个安慰和陪伴。

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大家
对互联网的依赖,使得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在家庭方面,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大学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
网络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

家庭要重视对大学生
网络使用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定,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学校和社会也要提
供更多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是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改善环境来解决。

只有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衡网络与现实生活,才能避免网络成瘾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

浅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现代公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等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成瘾对象。

到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己经达到2.1亿人,其中大学生就约占35%,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就被网络成瘾所袭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防治,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成瘾的内涵及危害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网络使用者出现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

其中,社会功能损害是指个体由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网络中,而减少了和周围人的接触,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的技能变差心理功能损害是指网络使用者常常表现出低自尊、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心理状态。

网络成瘾与人们熟知的赌博、酗酒、吸毒是极其类似的存在着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网络成瘾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体质健康的危害和心理健康的危害两大方面。

前者主要表现为在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等。

后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严重者会出现自残、自杀等现象。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2.1 网络自身充满诱惑网络具有的以下几个特点易于使人产生依赖:一是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具有的全方位互动、空间虚幻等特点,宛如一个集信息、知识、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化迷宫,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二是网络世界具有隐匿性和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身份,畅所欲言,尽情宣泄,可以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寻找暂时的解脱和慰藉;三是网络快捷方便,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聊天等。

自我控制力差的人,尤其是求知欲望强烈、追求开放与自由、渴望表达宣泄的大学生,极为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以致于网络成瘾。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学⽣⽹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当前⼤学⽣⽹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当前随着电⼦计算机⽹络的飞速发展,⼤学⽣沉迷于⽹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过度使⽤互联⽹⽽导致的社会、⼼理损害的⼀种现象,称之为⽹络成瘾。

⽹络成瘾给⼤学⽣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体健康的损害、道德⼈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

作为⾼等教育管理⼯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度的重视。

加强⽹络思想政治⼯作,加强对上⽹学⽣的⼼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学⽣⽹络成瘾的危害⽹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成瘾物质作⽤下的上⽹⾏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互连⽹⽽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理功能损害。

⽹络⽤户长期过度使⽤互连⽹,使⽹络⼏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导致学习、⼯作和⽣活不能正常进⾏,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将他们与⽹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等⽆异。

主要表现为⽹络游戏成瘾、⽹上聊天与交际成瘾、⽹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格发展障碍。

上⽹成瘾的学⽣整⽇⾯对冷冰冰的机器,⽆形中拉⼤了⼈与⼈之间的距离。

在⽹上你可以畅所欲⾔,没⼈知道你的⾝份、真假,运⽤的表情、动作、乃⾄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活中难以感知的。

⼤多数成瘾者在⽹上是谈笑风⽣,幽默风趣,可在现实⽣活中往往不善⾔谈,孤僻冷漠。

成瘾者⼀上⽹,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旦下⽹,则焦躁不安。

久⽽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的性格特征,不利于⼈际交往,从⽽造成社会适应能⼒下降,甚⾄退化。

2、⾝体健康损害。

整天泡在⽹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络成瘾的⼤学⽣眼疾发病率⽐⼀般学⽣要⾼的多。

特别是偏爱⽹络游戏的学⽣,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膜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2 56112
3 3 P < 0101
31 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 逐 步回归分析 : 依据前面的描述性分析 , 并参考相关研 究文献报告 , 在本研究中 , 共考虑了 25 个可能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 (含有关的亚变量) ,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 2 。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 IAD)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1Methods : 1712 college students aged from 17 to 25 were collected from some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in Wu2 han City by cluster sampling , they accepted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1 An unconditional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2 sis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psychosocial factors1Result : The rate of internet use was 9415 %1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A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as 919 %1 No - condition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s , the education of mother , anxiety , depression , social phobia and the attraction from internet use were risk factors for internet ad2 diction but self - confident is a protective factor1Conclusion : IA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rare , factors such as sex , mental health are associated with IAD1
31 统计分析方法 用 VFP610 建立数据库 , 采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年 第 18 卷 第 11 期
797
双份录入并检验 , 使用 SAS610 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 数资料进行χ2 检验 ; 计量资料进行 t 检验 ; 影响大 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多 元逐步回归分析 。
害 , 成瘾者中认为有成瘾损害的百分率高于非成瘾 者 , 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 P < 0101) ; 而认为在这 四个方面没有受到损害的百分率均低于非成瘾组 , 差 异均有显著意义 ( P < 0101) (见表 1) 。
结果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般情况 : 在 1712 人中 , 已接触并使用网络的有 1617 人 , 占总人数的 9415 %。 有 170 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 网络成瘾发生率为 919 %。其 中 , 男 生 141 人 ( 82194 %) , 女 生 29 人 (17106 %) ; 一年级 64 人 ( 37165 %) , 二年级 59 人 (34170 %) , 三 年 级 41 人 ( 24112 %) , 四 年 级 6 人 ( 3153 %) ; 城 市 61 人 ( 35188 %) , 城 镇 51 人 ( 30100 %) , 乡 村 58 人 ( 34112 %) ; 人 文 42 人 ( 24171 %) , 理 工 26 人 ( 15129 %) , 金 融 30 人 (17165 %) , 农 业 22 人 ( 12194 %) , 计 算 机 50 人 (29141 %) 。不同性别 、生源地 、年级 、专业大学生 网络成瘾发生率的比较发现 , 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高于女生 , 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χ2 = 191996 , P < 0101) ; 而在专业 、生源地 、年级方面的差异无显 著意义 ( P > 0105) 。
方法 11 大学生网络应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 、家庭情况及网络应用方面的调查 项目 。心理健康因子 : 分别测定受试者的焦虑因子 、 孤独因子 、社交恐怖因子 、抑郁因子及对他人怀疑因 子 、自信因子六个方面内容 , 各因子条目均选自国内 标准心理健康量表 , 并根据需要调整其分值的分布 ,
OR 值 (95 %可信限)
21490 (11573 , 31941) 11429 (11186 , 11723) 11090 (11035 , 11147) 01946 (01899 , 01996) 11119 (11017 , 11232) 11172 (11137 , 11209)
可建立如下方程 : logit ( P) = - 916155 + 019124 SEX + 013573 X3 + 010859 X12 - 010553 X14 + 011128 X16 + 011590 X18
21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使用网络造成社会 功能损害的比较 : 从学业受影响 、人际关系受到影 响 、因过度使用网络遭到家人或朋友抱怨 、为使用网 络而放弃重要活动四个方面考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损
表 1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者社会功能损害的比较
网络成瘾损害 成瘾者 (170 人)Βιβλιοθήκη n%是 85
学业受 到影响
因素
性别 (SEX) 母亲文化程度 (X3) 社交恐怖性因子 (X12) 自信因子 (X14) 抑郁性因子 (X16) 网络吸引因子 (X18)
表 2 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参数估计值
019124 013573 010859 - 010553 011128 01159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 网络逐步步入大学生的日 常生活 。然而 , 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 、不成熟 , 大 学生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 网络成瘾成为影响大 学生学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探讨了造成大学生 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 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 。
对象和方法
对象 整群抽取武汉市某高校 17~25 岁 , 1~4 年级的大学生共 1712 人 。
未成瘾者 (1447 人) χ2
n
%
198 13168
254 17155 1761585 3 3
995 68176
56
3187
156 10178 1181740 3 3
1235 85135
118 8115
213 14172 1631514 3 3
1116 77113
345 23184
290 20104 1071730 3 3
796 ·论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年 第 18 卷 第 11 期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430030) 朱克京 吴汉荣
【摘 要】目的 :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 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 、干预和治疗提 供理论依据 。方法 : 采取整群抽样 , 以武汉市某些高校 17~25 岁的大学 1~4 年级学生共 1712 人为研究对 象 。对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 大学生网络使用 率为 9415 % ; 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 919 % ;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学业受影响 、人际关系 受损 、遭家人朋友抱怨 、放弃重要活动等 ; 影响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个体感受到 的来自网络的吸引力 、男性 、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 、焦虑性 、抑郁性 、社交恐怖性是个体网络成瘾的危险因 素 , 自信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治疗与 预防要从性别 、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 。
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 确定各题目所属的具 体因子 。网络吸引因子 : 根据造成网络成瘾者的直接 吸引因素制定 , 共 8 个条目 。分高则表示受试者感受 到更多的来自网络的吸引力 。
21 网络成瘾诊断 : 根据 Young 网络成瘾诊断量 表 , 至少出现以下 10 项中的 5 项为网络成瘾 : (1) 过去 7 天内每天上网 ≥4 小时 ; (2) 不上网时仍想网 络内容 ; (3) 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 ; (4) 企 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 ; (5) 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 ; (6) 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 ; (7) 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 或逃学 ; (8) 向家长 、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 ; (9) 因上网与家长 、老师发生冲突 ; (10) 上网以摆 脱困境 、抑郁 、无助和焦虑[1] 。该量表的克拉巴赫一 致性系数为 0175 。
由表 2 可知 , 导致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 利因素) 按其程度强弱依次为 : 网络吸引因子 、性别 (男性 大 学 生 发 生 网 络 成 瘾 的 风 险 是 女 性 大 学 生 的 2149 倍) 、母亲文化程度 、社交恐怖因子 、抑郁因 子 。与 上 述 情 况 相 反 , 自 信 因 子 则 为 保 护 性 因 素 (OR = 01946) , 表明大学生的自信心越强 , 则其发生 网络成瘾的风险就越小 。
不明显
48
否 37
50100 28124 21176
是 32
人际关系 受到影响
不明显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