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1234
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 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 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 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 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 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
解题过程
第(1)题 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 印度洋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碰撞挤压 而形成的,当板块的挤压 超过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
第(2)题 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河床走向与 断裂 之间的关系,在 岩层断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 破碎 ,更容易在流水 侵蚀 下形成河谷, 发育河流。
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4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 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 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
情境来源 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本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 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知识载体
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能力与素养
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侧重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板块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 板块交界处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三、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 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
中心新两翼老
背斜
向斜
新 老新 老
向新斜
老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例如: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 构造
背斜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构 造 地 貌 侵蚀后
地貌
褶皱
向斜
断层
常形成谷地或谷底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上 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 地,如华山、庐山、泰山。③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④沿断层线常发育成 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
背斜常形成 谷地 ,形成谷地。
成因:主要受外力作用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貌
⑤后期地貌: 向斜常形成 山地 ;向而斜形槽成部山受岭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成因:主要受外力作用
山岭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背斜
新
③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岩层 老 ,两翼岩层 新 ; 向斜中心岩层 新 ,两翼岩层 老 。
老
新
向斜
老新
④早期地貌: 背斜常形成 山地 , 向斜常形成 谷地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课件 板块运动与地貌
4.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A.①②
B.①④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
√C.②③
D.③④
如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
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是海
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
板块运动与地貌
岛弧 海沟 欧亚板块
岛弧链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马里亚纳
海沟
科迪勒拉山系
板块运动与地貌
海沟
海岸山脉
美洲板块
生长边界 生长边界处的主要构造带有海岭或断层,板块相背运动,会发生张 裂,板块间距离会加大,如红海面积会变大,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 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 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 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 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 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一般说来,板块的内 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 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 较活动的地带。板块之中还 有次一级的小板块。
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学习事件设计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学习事件设计课堂学习事件概述此项目活动是针对《地球表面形态》中“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部分进行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设计。
该项目活动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的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在拓展了板块边界类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形成过程。
使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叙述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比较轻松地突破了“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和海岭的形”这一教学难点。
同时设计了与此内容相关的“洋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技术开展学习探究的能力。
项目活动准备学科知识:学生在本项学习任务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结构、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具备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知识,如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等。
信息技术: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中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思维导图软件Mindjet MindManager Pro 6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ppt演示文稿。
材料准备:上课之前,由教师在数据银行网站免费注册“班级网盘”,并上传此项目活动要用的思维导图课件,学生通过互联网从“班级网盘”里将课件下载至自己的电脑中。
将课堂要分发的双语地理词汇表单印刷好。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通过研读板块边界类型的相关学习材料,了解板块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
●能够通过一对一自主学习,简述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和海岭的形成原因。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观看模拟视频,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
●重视学科学的两个重要工具,计算机技术和英语。
●重难点:与板块运动相关的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和海岭的形成过程。
项目活动步骤1.激趣设疑,牛刀小试教师设问: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区能够找到三叶虫、菊石、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学生活动:在电脑中查看课件里的两段模拟视频,回答问题——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
高三复习课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杨靖)
洋洋碰撞往往形成洋中的海沟,岛弧 陆陆碰撞形成山脉
岛 弧
马 里 亚 纳 海 沟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大西洋
红海
印度洋—非
非—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冰岛 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碰撞区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东亚岛弧链、海沟
非—亚欧
洋中岛弧、
海沟
新西兰南北二岛
↑ 俯 大陆板块
海岸山脉、 陆缘岛弧、 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
边
↑
沟、岛弧链
界 大洋板块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长沙市实验中学 杨靖
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观点
1.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形态(宏观地形)。
探究一:六大板块
A B D
E
C
F
探究一:六大板块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总结: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东非大裂谷
陆地内部张裂
生长边界 ←→ :裂谷 海洋内部张裂 :海岭
大西洋中脊
大陆板块 ↓
碰
↑
山脉和高原
青藏高原、喜马
拉雅山脉
消 撞 大陆板块 亡 边 大洋板块 边 界 ↓ 界 ↓ 冲 ↑ 大洋板块 ↓
D
)
3.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 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C )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7 板块运动与地貌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明确 命题方向
关键信息点拨 图示区域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美洲 板块的消亡
边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 大洋 板块和大陆板块 碰撞 而形成。
答案 1. D 2.__C__
明确 命题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新 西 兰 位 于 板 块 的 交 界 处 , 其 南 岛 西 部 沿 海 有 一 处 著 名 地 质 景 观 ——“ 薄 饼 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 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如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 图”。回答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 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 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
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薄饼岩”景观的形 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因内力抬升出露于地表, 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中 景观,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阿留申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形成,8 000万年前, 底特律海山形成,当时的位置应该处于现在的 夏威夷岛的位置,因此该海沟的形成年代根据 图示信息无法确定,A错误; 4 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 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 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 夏威夷岛链是固定“热点”喷发形成,不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C错误; 皇帝海山链为火山喷发形成,岩石组成应多为喷出岩(玄武岩),D错误。故选B。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欧亚 板块和
美洲 板块之
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生长 边界(填“生长”或“消
亡”)。
2.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
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
(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分类2:大陆-大 陆板块挤压碰 撞:形成高大 的山脉
举例:喜马拉雅 山、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冰岛
落基山脉
红海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
东非大裂谷
花彩列岛 东亚岛弧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中脊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边界分为两种类型: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挤压碰撞叫:消亡边界
板块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 形成了什么地貌?
生长边界:裂谷、海洋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中脊
裂谷
海洋
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系
东北平原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zxxk
喜马拉雅山
地球 表面 形态
2.2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 质
内力 表 作用 现
作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板块 构造 学说
用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B
地堑
东 非 大 裂 谷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大陆板块 宏观
与大洋板 地形
块的消亡
边界
岛弧海
沟、海
岸山脉
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 的岛弧海 沟、美洲 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 沟
新西兰发生地震: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板块活跃不稳定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0°N:是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 界处(赤道、南回归线) 落基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形成 巨大的褶皱山脉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边界,形 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日本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地壳活跃不稳定
沉积岩
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要 固结成岩等作用而形成。 特
征
层理结构 含有化石
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结构和成分发 变质岩 生变质。
代表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1、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
风化、沉积、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两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大洋板 块与大洋板块间) 两板块间相互张裂分离 (大陆板块内、大洋板块内)
大陆板块与 宏观 大陆板块的 地形 消亡边界 山脉和高原
例子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示意图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与宏观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作 ②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 ③ 变质作用 高 山 、 丘 陵 、 盆 地
用
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④ 地震
等,使地表变得高低
不平
外 力 作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低高山,填平低
搬运、堆积 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用
固结成岩
相互关系
各种地表 形态都是内 力和外力长 期共同作用 的结果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裂谷
接轨高考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5. 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
外力作用是( D )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巩固练习
(2022.10十校联盟) 2022 年 8 月 4 日 12 时(北京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演 训正式展开,并在环岛六大区域进行大量精准实弹射击。右图为演习区域分布图。完 成 1、2题。
接轨高考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D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C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太平洋板块俯冲 D.①④
接轨高考
(2021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宏观地貌)。
2.六大板块具体指哪些?范围包括哪些区域? 有哪些小板块?
3.在图中标出板块相对运动方向,并指出消亡边界或生长边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 山地震带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内外力作用之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甲
乙
A A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削高填低)。 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于地表,在不同时期某一作用占主 导。
材料1:2010年8月,由于暴雨,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造成县城街道被掩埋,房屋被毁,一千多人遇难。 材料2: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 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经过4000万年 的抬升,它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东非大裂谷、
红海
陆壳
示意图
裂谷
陆壳
陆壳 内的 生长 边界
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东部,是由 于非洲板块内部陆壳张裂形成。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入海口, 经过红海,北达西亚的死海。东 非大裂谷长约6400多千米,裂谷 两侧崖壁陡峭。裂谷沿线有众多 的湖泊,如马拉维湖等是陆壳张 裂形成,且多火山地震。东非大 裂谷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 海洋。
热能
地震等
在整个地 壳演化过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程中,内
搬运、沉积、 使地表趋 力起主导
固结成岩等 于平坦
作用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挤 消亡边界 形成 山脉和高原
压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碰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
对于陆壳与陆壳挤压碰撞的示意图,可以在放PPT之后,告诉学生,说其实也可 以这样画。这样主要是方便学生自己画在书上记忆。
在说海岭的定义时,说其实软流层的岩浆对流不仅可以形成海岭,还 可以利用岩浆对上覆板块的粘滞力,推动上覆板块运动。 这里有一个动画,讲述软流层对流形成海岭和并且推动板块运动。 (在动画播放完之后,说其实我们可以总结说软流层岩浆对流是推动 板块的原动力)。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搬到、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板块上,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壳。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陵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版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构造运动和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注:判断确定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地貌的依据: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一般成为山岭,有时也可成为谷底(地形倒置)。
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向斜一般成为山谷,有时也可成为山岭(地形倒置)。
③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④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聚,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
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部为石油。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宏观地貌:
1:请找出板块运动形成的两种基本边界类型 2:做法一:在世界地形图上绘出六大板块边界,用不同颜 色绘制两种边界类型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 如,瀑布。
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 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V形谷——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流水侵蚀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流水沉积
黄河地上河
3.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4.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5.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 ( × )
7.红海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板块边界
(× )
8.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背斜顶部受 张力,岩性疏松, 易侵蚀;向斜槽部 受挤压,岩性坚 硬,不易侵蚀。
风力沉积
戈壁 沙漠 黄土
非洲的沙漠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2)板块张裂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形成的宏观地貌有:裂谷、洋中脊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6)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思考 “内、外力作用是交替进行的”这种说法对吗?答案 不对。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A 为欧亚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边界类型:图中M 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如图中b、c是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海沟、岛弧、山脉。
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主要类型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其中A处叫背斜。
B处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判断1.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 √ )2.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
( × )3.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分别为向斜和背斜。
( √ )4.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 )探究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答案太平洋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在板块边界处一般形成什么样的地形?答案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
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裂谷、断层等。
3.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
2-3 第3课时 板块运动与地貌 (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的板 宏块 观运 二 地动 貌形
成
二、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貌
板块 运动
挤压 碰撞
边界 宏观地形
类型 大陆板块 与大陆板
消亡 块挤压碰 边界 撞形成高
大的山脉 和高原
实例
阿尔卑斯山脉(非洲板 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 高原(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碰撞)
图示
大洋板块俯冲
大洋 板块 挤消 与大 压亡 陆板 碰边 块挤 撞界 压碰 撞
2.[区域认知]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的陆地有哪些? 答案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大洋洲的大陆。
3.[综合思维]分别写出不同板块边界形成的宏观地形。 答案 消亡边界:高大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生长边界: 大洋中脊、裂谷等。
4.[综合思维]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 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们处于板块的生长边 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 块的消亡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地挤压碰撞中。
4.新西兰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根据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理论,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故C项正确。
(2021·江苏南京期中)新西兰媒体“Stuff”2019年12月9日报道,当
地时间9日14时10分左右,位于新西兰北部的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下
图示意怀特岛的位置。读图完成3~4题。
3.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地壳
√C.软流层
B.下地幔 D.地核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真题体验
(2020·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 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 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 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右图示意金沙江 云南段。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 原因。
答案 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 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A.海岭 B.大洋中脊 C.裂谷 D.海沟
2.日本群岛位于 A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3.日本群岛多地震是因为 C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内部
C.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边界
D.位于大陆板块这间的挤压边界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 “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高低起伏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 于平缓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海 陆 变 迁
喜东马非拉大雅裂山谷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
挤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压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张 裂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盆地
陆 地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海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
洋
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
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标准版文档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陆和洋是指板块的大陆部分和大洋部分。
大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西洋洋中 东例陆板 例板板例例例例板东例东东东板板非:和块:块块::::块非:非非非块块大 喜 洋 之大 之 之 喜 喜 喜 喜 之 大 大 大 大 大 之 之裂马是间 西间间马马马马间裂西裂裂裂间间谷拉指相 洋相相拉拉拉拉彼谷洋谷谷谷相相,雅板互 、互互雅雅雅雅此,、,,,互互非山块挤 红挤挤山山山山背非红非非非挤挤洲、的压 海压压、、、、离洲海洲洲洲压压板安大碰 。碰碰安安安安张板。板板板碰碰块第陆撞 撞撞第第第第裂块块块块撞撞内斯部,,,斯斯斯斯,内内内内,,部山分消 消消山山山山生部部部部消消张、和亡 亡亡、、、、长张张张张亡亡裂地大边 边边地地地地边裂裂裂裂边边形中洋界 界界中中中中界形形形形界界成海部。 。。海海海海。成成成成。。。分。。。。。 脊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张裂,生长边界。
亚 洲 东 部 的 岛 弧 海 沟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陆陆张裂-裂谷 陆和洋是指板块的大陆部分和大洋部分。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间的关系: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大板块没有一块完全是有陆壳或洋壳组成,太 平洋板块也不是完全由洋壳组成。
B.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不包括 澳大利亚。
C.在洋壳与陆壳间的消亡边界中,只形成岛弧、海 沟,不形成海岸山脉、海沟。
D.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全球宏观 地形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
欧板块,形成了岛弧和海沟。
从板块构
造的角度,
分析琉球
群岛和琉
球海沟的
成因?
东海大陆架
洋壳与洋 宏观地形
例子Biblioteka 壳间的消 岛弧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和 海水
亡边界
马里亚纳海沟 洋壳
海水 洋壳
洋壳与洋壳间的 消亡边界,由菲 律宾板块和太平 洋板块挤压形成
洋壳内 宏观地形
示意图
的生长 海岭(即大
海岭
边界 洋中脊)
东非大裂谷图片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陆壳与陆壳间挤压形 成山脉、高原;
消亡边界 陆壳与洋壳间挤压形
(挤压碰撞)
成岛弧海沟或海岸山 脉海沟
洋壳与洋壳间挤压形 成岛弧海沟
生长边界 陆壳内张裂形成裂谷
(张裂分离) 洋壳内张裂形成海岭
回顾板块边界 和宏观地形
例子 阿尔卑斯山、喜马 拉雅山 琉球群岛和琉球海 沟、美洲西部海岸 山脉和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和马 里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红海
陆壳与洋 壳间的消 亡边界
宏观地形
岛弧海沟、海 岸山脉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的岛弧海 沟、美洲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沟
陆壳与 洋壳间 的消亡 边界
洋壳与陆 壳挤压形 成的岛弧 海沟
洋壳和陆壳两个大力士在海沟岛弧处相互挤压碰撞,因为洋壳的 位置低,又背负着厚重的海水,实在抬不起头,只好顺势俯冲到 陆壳的下方,形成海沟。同时,拼命的将陆地拱起,使陆壳抬升 为岛弧。当然,岛弧中也有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
内外力作用之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甲
乙
A A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削高填低)。 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于地表,在不同时期某一作用占主 导。
材料1:2010年8月,由于暴雨,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造成县城街道被掩埋,房屋被毁,一千多人遇难。 材料2: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 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经过4000万年 的抬升,它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中国东海东部,有一个岛弧,即琉球群岛。它位于日本
九州岛以南,中国台湾岛以北,琉球群岛东侧是琉球海
沟。琉球群岛制约着中国商船和军舰进入太平洋,对中
国国防安全造成极大的压力。
从板块构
造的角度,
分析琉球
群岛和琉
球海沟的
成因?
东海大陆架
分类
内力 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 的太阳能
阅读课文,总结内力 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 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东非大裂谷、
红海
陆壳
示意图
裂谷
陆壳
陆壳 内的 生长 边界
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东部,是由 于非洲板块内部陆壳张裂形成。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入海口, 经过红海,北达西亚的死海。东 非大裂谷长约6400多千米,裂谷 两侧崖壁陡峭。裂谷沿线有众多 的湖泊,如马拉维湖等是陆壳张 裂形成,且多火山地震。东非大 裂谷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 海洋。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地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等
风化作用:在温度等的作用下,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 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 叫风化作用。
材料:A地在若干年前外力作用不显著,受地 壳的挤压形成高低不平的山地和谷地,随着时 间的推移,内力作用不显著,外力侵蚀作用加 强,形成了乙图较为平坦的地表。
洋壳与陆壳挤压形成 的海岸山脉海沟
陆壳与洋 宏观 壳间的消 地形 亡边界
岛弧海 沟、海 岸山脉 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 的岛弧海 沟、美洲 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 沟
同学们画出岛弧海 沟和海岸山脉海沟 的简单示意图
示意图
岛 弧
海沟
海 岸 山 脉 海沟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由于太平
洋板块位置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挤压抬升亚
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示地区地壳活跃,
D 板块运动明显,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内外力作用的速度有些很快(如火山、地震、泥石流 等),有些极其缓慢。
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 本观点
1.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分割成了 六大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活动带,不一定是海陆交界处)。 2.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之间作分离运动和碰撞挤压运 动等。 3.六大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各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 跃,多火山地震。 4.六大板块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板块。
陆壳:主要分布在陆地上,也包括大陆架等。一般来说, 由于矿物成分的区别,洋壳的密度大于陆壳,陆壳与洋 壳的分界处在海沟附近。海沟处靠近陆地的部分为陆壳, 海沟处靠近海洋的部分为洋壳。
陆壳与 宏观 例子
陆壳间 地形
的消亡 边界
山脉和 高原
阿尔卑斯 山、喜马
拉雅山
示意图
陆壳与 陆壳间 的消亡 边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洋壳
岩浆上涌 洋壳
海岭:即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系,是由于软流
层的岩浆对流上涌而形成。
洋壳内 的生长 边界
• 内力作用与地貌.swf
洋壳内 宏观地形 的生长 海岭(即大 边界 洋中脊)
洋壳内的生 长边界
示意图
海岭
洋壳 岩浆上涌
洋壳
例子
大西洋海岭 (大西洋中 脊)
陆壳内 的生长 边界
宏观 地形
裂谷
例子
读六大板块分 布示意图,思 考并回答下列 问题?
1.赤道经过哪几大板块?北回归线是否经过南极洲板块?亚欧板 块在南半球有分布吗? 2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新西兰处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3.与美洲西部、亚洲东部、澳大利亚东部相交界的环太平洋一线 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呢? 4.大西洋中部的边界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
新西兰
环太平洋一线
太 平 洋
环太平洋一线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大西洋中部的边界 大西洋中部的边界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两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陆壳与陆壳间、 陆壳与洋壳间、洋壳与洋壳间)
两板块间相互张裂分离 (陆壳内、洋壳内)
洋壳:地壳分为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主要分布在大洋 内,洋壳与陆壳的主要区别是结构和矿物成分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