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的分类和表征课件
![知识的分类和表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978a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1.png)
慢:取得新旳产生式需要屡次 尝试
遗忘相对慢
中小学生各学科所形成旳知识 构造旳思索
不同学科所构成旳知识类型不同,所形成旳 知识构造也不同.
程序性知识型旳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 陈说性知识型旳学科:历史、政治;
混合型学科: 语文、生物、地理 ;
陈说性知识旳取得与贮存
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经有命题网络中旳有 关命题联络起来进行贮存旳过程。也是奥 苏贝尔所说旳新概念与认知构造中旳有关 观念相互作用,将新观念纳入到认知构造 中去旳过程。
network) 3、心理表象(mental images) 4、线性排序(linear ordering)
命题是知识旳最小单元。即一种命题大致与我们头脑中 旳一种观念相当。例如:张三走了。小明读书。
一种命题旳构成成份:关系(relation)(一种)和论题( arguments) (一种以上)。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完毕某项任务旳行为或操 作环节旳知识。或者说是有关“怎样做”旳 知识。
区别
陈说性知识 传授方式: 言语中介旳 取得方式: 听、读、看 体现方式: 回忆或再认
程序性知识 不可言传旳 练习和实践
操作
三、知识旳表征
(一)陈说性知识旳表征单位 1、概念(concept) 2、命题(proposition)和命题网络(propositional
三、大旳知识单元旳表征:图式
图式:指有组织旳知识构造。就是有关某个主题旳一种 知识单元,它涉及与某主题有关旳一套相互联络旳基本 概念,构成了感知、了解外界信息旳框架构造。
图式旳分类: 代表自然(客体)范围旳图式(房子、动物) 代表各类事件旳图式(去餐馆用餐、去电影院看电影、
去看医生、去图书馆) 如去餐馆用餐旳经典顺序是:安排入座、看菜单、点菜、 用餐、付帐、离去。 去电影院看电影:上影院、购票、进场、观看影片、退 场。 代表文本或文章旳文本图式(谁、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 什么原因、怎样发生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的学习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的学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e792269b6648d7c1c7467f.png)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21
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
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 违背的概念。
22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概念转变的含义
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 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 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 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 一是丰富,二是修订。
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 结果:射击水下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 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 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 特殊情境中去。
– 评价
• 对共同元素进行了扩充(增添了共同原理),给后 来者以重要启示。
• 概括的前提是学会原理和原则,这与材料和人的能 力密切相关。
4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是 否易于传递分类)▲ 显性知识:易于用言语传递,可以编码 外显的知识,如文字、数据的表述和处 理。 隐性知识:难以言传的、只能意会的内 隐经验类知识、如观念、表现。
5
3、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所作的分类)
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 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获得的。
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 程。
▲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 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 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
8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陈述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同化(书p259)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773349edd88d0d233d46aa7.png)
三、概念的学习
(一)概念的结构与分类 1、界定 2、结构
(1)内涵与外延各有差异(2)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 (3)有层次 (1)概念的结构理论: (2)概念的结构分析:
• 名称:概念一般由词汇组成,但不一定必须用词汇表示出来; 词汇也不都是概念。
• 属性(关键特征):共同的本质属性 • 定义:用一个或几个句子对本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的概括 • 例证:正例和反例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予前苏联领袖勃列日涅 夫”。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 表征这一句子的命题网络:
赠予 关 曾 时间 系 客体 1 凯迪拉克车 者接 受
2
主体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主 体 时间 关系 领袖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陈述性知识为执行程序性知识提供必要的信息
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注意: 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 ,它已不简单是对各种 事物的了解 ,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了运用知识 的技能。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划分,而是对 个体头脑中知识状态的分类,是针对学习的结果而言的。
(二)命题与命题网络
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种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 以上的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 单元.
命题中的关系对论题起限制作用。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关系,但可以不止一个论题。 命题用句子来表示,但不等于句子,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多个命题
如果命题之间具有相互关系,则可以构成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 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命题 网络,或称语义网络。
大学课件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详细课件
![大学课件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详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b61217a300a6c30c229fec.png)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一、知识及其涵义
知识
情境化,赋予主观意义的 信息
信息
收集数据,赋予意义
数据
客观世界的事件
• 一般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实践经验活动的 认知成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明确性。 知识是在不断的进化和更新的。在学校里。 不能用知识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而应该把知识当成是一种看法,一种解释, 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
知 识 的 三 个 功 能
辨别功能
预期功能
调节功能
知识与能力
• 知识不简单等同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 要基础。
• 能力是更稳定的心里特性,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 识的获得,它是知识、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 化的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
因此现在的教学应以教学活动为中心课题。
二、知识的分类
划分类型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个体知识和公众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 构不良领域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 识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 识和条件性知识 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解释及举例 人文知识(诗歌);理科知识(数学推理) 人脑中对知识的理解(个体不同);相对约定俗成 独特的(个人学习方法);共享的(班级规则) 有固定答案的(需要背诵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生活 中比较复杂的知识(解决问题中的知识)
CONTENTS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的理解 概念的转变 学习与迁移
1. 知识及其含义
2. 知识的分类 3. 知识的表征
4.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理解的过程与分类
知识理解的影响过程 概念的学习
• 迁移及其分类 • 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 为迁移而教
• 错误概念的及性质 •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 为概念转变而教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e0dfba7f242336c1eb95eff.png)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一、知识及其涵义
❖ (一)什么是知识 ❖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
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主观知识(个体知识) ❖ 客观知识(客观知识) ❖ 任何知识都有一个不断进化和更新的过程。 ❖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应把知识作为事先已经断定了的结论
❖ 学生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 化,成为可能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序性知识。
❖ 两种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所不同: ❖ 陈述性知识:
理解符号意义及与事物的关系-归类-理解概念与事实间的关系 ❖ 程序性知识:
模式识别-动作序列 ❖ 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本章要点: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及其含义 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表征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过程与类型 知识理解的影响过程 概念的学习
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为概念转变而教
学习与迁移
迁移及其分类 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为迁移而教
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 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 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 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 值得注意的两点: ❖ 首先,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已不简单是
对各种事物的了解,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了 运用知识的技能。 ❖ 其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划分, 而是对人的头脑中的个体知识的分类,同样是学习一个知 识点,学习者既可以形成关于它的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形 成关于它的程序性知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77c794e998fcc22bdd10d07.png)
第四部分分类学习心理[视频讲解]第九章知识的学习[视频讲解]在学校教育中,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内容,根据建构观点,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知识的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和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阶段。
知识的理解和生成问题: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本章只是介绍概念的学习与概念的转变问题。
知识的整合与深化问题:斯皮罗认知灵活性理论。
本章将介绍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问题。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含义知识: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数据是客观世界的、相对零散的事实。
信息由一条条合乎语法、语义的消息组成,信息给知识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知识是人们对实践经验或实践活动的认知成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明确性,特别在教育领域中,各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是该学科中较为确定、接近共识的内容,是人类积累下来的较为可靠的经验体系。
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
二、知识的分类安德森从信息加工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梅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条件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
例如乘法交换律就是一个陈述性知识,学生学会之后利用它解题的步骤就涉及程序性知识。
个体把陈述性知识与具体的任务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去解决某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安德森等把这一过程称为知识编辑。
梅耶(Mayer,1987)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
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958年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了“显性知识”明确知识)和“隐性知识”(缄默知识)的知识形态。
显性知识:能够用语言解释清楚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f136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8.png)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
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
具体概念和定义 概念
加涅提出,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 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则是指 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蜜蜂是鸟,鸭不是鸟。” 是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 “鸟是卵生、身上长羽毛的 脊椎动物。”是关于鸟的科 学解释。 “四边形”是初级概念; “平行四边形”是二级概念
具体概念如“上下”;定义 概念如“物理中力的概念”
克莱蒙特调查研究
注:错误概念往往不简单 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 成的错误,它常常与日常知觉 经验相联系,根植于一个与科学 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有时,它 恰巧是科学界以前所主张的观点;而 且,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 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 生也常常有这样的错误观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念的表征
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 )
由波纳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由原型有相似性成员的构成的。原 型(prototype),就是某一类型的最佳实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5ae90976c66137ee0619aa.png)
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 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 的方式。
人工概念的研究
概
概念的形成
念 获
自然条件下获得的概念
得 的 方 式
概念的同化
(三)、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的定义
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也就是说, 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也就是说,使 用符号来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特殊的事物。 用符号来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特殊的事物。
显性知识是关于知道是何的知识:是什么、为什么。 显性知识 可以被压缩成几个简单的符号,这些符号能被语言 (即文字)(或)机器编码。根据其性质,明确的知 识能被广泛传播或普及。
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是指尚未被言 隐性知识 是指尚未被言 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 尚未言明的” 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 难以言传的”知识(默会知识、经验知识、 “难以言传的”知识(默会知识、经验知识、缄默 知识) 知识) 。
知识观 具体指怎样理解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 具体指怎样理解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 可以分为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可以分为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是相对封闭的、 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是相对封闭的、 稳定的,它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 稳定的,它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subjectivity)、普遍性 、 (universalism)、价值中立的特点。 、价值中立的特点。
原型说(prototype 原型说 theory)
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由原型有相似性成员的构成的。原 原 型(prototype),就是某一类型的最佳实例。
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90c6aebef7ec4afe04a1dff1.png)
二、知识表征的符号——网络模型 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或特征
的关系决定。 (一)概念界定:从本质上讲,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动作和内在的思维活动,解决的是“做什么”和“
怎么做”的问题,最大特点是能够很容易地用动作或步骤显示出来,表明该事是怎么做,但却不容易很清楚地用语言加以描述它们。
知识的表征
第一节 知识表征概述
一、知识表征的涵义
(一) 涵义: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 或知识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
要点:存储,呈现
(二) 种类:
表征
外部表征
内部表征
语言的 图形的
符号的 分布式的
(三)研究取向 1. 符号取向----信息加工的观点,知识 在呈现、组织、存储都是符号的,人是通 过加工与运用符号代码来表征和解释外界 事物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知识表 征包括概念、图式、命题、脚本、表象、 产生式规则等等。 2. 联结取向----联结主义的观点,认为 知识的呈现、组织、存储都是类似于神经 元的实体和联结方式。
。
是指能有效地运用于特定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就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并扩散至其它概念,尤其是语义上联系紧密的概念。
1、动作技能
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或完成一个复杂的作业,往往需要关键将一系列的产生式组合起来,这些由产生式组合而成的系统称为产生式系
统。
符号-网络模型中的一小部分
3、控制源:陈述性知识用意识控制,程序性知识用潜意识控制。
线组成的;结点即概念,连线表明概念间可能联系 念网络,这种网络联结的是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象层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建构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建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1d9a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模式识别学习
❖ 模式识别主要通过概括和区分得以实现。 ❖ 1、概括指学习者对符合同类刺激模式的共同特征的
所有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而非共同特征只是作为 模式识别的补充。 ❖ 2、区分是指对不同类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它是 通过反例来帮助实现的,由此提高了模式识别的辨 别和区分的准确性。
❖ 显性知识: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
❖ 隐性知识:指尚不能用或其他形式表述出来的知识,
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知识。
第一节 知识概述
二、知识分类
(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
❖ 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分享、交流)外化为显性 知识;
❖ 显性知识通过内化转化成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
综合化转化成更为复杂的显性知识。
第一节 知识概述
三、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 先前知识: ❖ 认知结构; ❖ 学习动机和态度。 ❖ 学习的心向和定式 ❖ 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 ❖ 教师指导 ❖ 学习情境
三、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先前知识 认知结构 动机和态度 心向和定势
知识学习 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会、文化,个人的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的;
第一节 知识概述
一、知识与知识观
(二)知识观 ❖ 2、知识观的分类
❖ 2)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 开放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解释,
❖ 不确定性:知识并不是一种绝对客观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 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建构性、多样性和可质疑性等特征。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1af73dda38376bae1fae6e.png)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编码:1100002125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藩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教育心理问题,提高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丰富其专业知识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学时分配3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第三节师生互动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重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师生互动。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cbfc6cfaa00b52acfc7ca7c.png)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过程观
建构主义视角的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 1.知识的生成与理解
2.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3.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主要问题: 1.什么是知识?知识有何功能? 2.知识有哪些类型?教育心理学关注哪些分类模式? 3.知识有哪些形态?不同的知识是否具有不同的表征方 式? 4.知识是怎样建构的?新旧知识是如何双向建构并且不 断增进学习的?
3.元认知与迁移:元认知技术影响迁移
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问题空间与认知技能(解决问题的程序与 技能)
三、为迁移而教——促进学迁移 的教学策略
1.整合学科内容:增强横向迁移 2.加强知识联系:增强纵向迁移
3.强调概括总结:扩大迁移范围
4.重视学习策略:增强正向迁移 5.培养迁移意识:消解负向迁移。
1.对原有概念不满:认知冲突的积累
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懂得新概念的的真正含义 3.新概念的合理性:相信新概念 4.新概念的有效性:看到新概念的价值
四、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1.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 念;2.引发认知冲突;3.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 看法或形成新概念。 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 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3.引发认知冲突; 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5.产生式
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 行某种动作”的知识,表明了索要进行的活动以及 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程序性 知识的在获得之初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在变 式练习的条件下就转化为产生式的表征方式。
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f8b2ff451a37f111f0855bde.png)
2、命题表征: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具体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例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军训。
▪ 命题网络表征: 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课本P255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意义在头脑中主要以命题形式得到表征。一个命题大致 对应一个观念,由两部分组成:关系和主题。
• 如“小明买书”这个句子中,包含一个命题,其主题是 “小明”和“书”,关系是“买”。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IF-THEN语句。它指明当具备一定 条件时,个体将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生式的发生 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式系统。
02 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262页
(一)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习材料的意义 (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 (3)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难度 2、学习材料的形式(直观还是抽象) 3、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关于如何行动的知识,其表征 形式为:产生式。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相对静态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动态的操作
以命题形式或图式形式表征
以产生式形式表征
李白是唐代诗人;地球是圆形的; 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应用题;按照
天安门在北京……
步骤做阅读题……
练习:“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
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图式 B.命题 C.表象 D.产生式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 产生式: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指人脑中 贮存的一系列“如果—那么”形式表示的规则。
• 一个产生式是一个由条件和动作组成的指令,即所谓 的条件—活动规则,(condition—action 简称C-A规 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f8fecb31126edb6e1a10ec.png)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sychology of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课程代码:032181801M学分/总学时:3学分理论40课时,实训8课时开课对象:全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课程目的:该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它在介绍学生发展心理理论的同时,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十分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可以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为学习其它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所涉及到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与教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初步具备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普通心理学三、学时分配(理论课40学时,实训课8个学时)四、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明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及作用;了解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性质,难点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简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四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研究的有效性第二章学生心理(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理解与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了解学习风格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bef4fa1e59eef8c75fbfb39f.png)
• 二、共同要素说
– 人物
• 桑代克、吴伟士
– 观点 •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 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 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 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 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 被试:大学生 • 程序:先估计多种图形的面积,测量其判断成绩; 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验一是 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不相似图 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 •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 绩没有提高。 •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 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 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评价 • 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原有教育的形式 训练教学的改革有促进。 • 但只注重学习情境客观方面对迁移的影响,忽略了 学习主体特点对迁移的影响。
知识理解的类型:
按知识的类型可分为四种: 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包括:对语言、符号的理解; 对概念的理解;对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 法则等)的理解。
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 进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
策略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图形知识的理解:主要指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 简单的、基本的图形,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 素及其关系等。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 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 违背的概念。
▲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概念转变的含义 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 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 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 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 一是丰富,二是修订。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cff18f5f01dc281e53af0ce.png)
第9章知识的学习9.1复习笔记一、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涵义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知识的功能知识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①辨别功能,人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对感受到的事物进行辨认和归类,从而对它们不再感到陌生。
②预期功能,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时,人就可以通过推论对事物形成一定的预期,推知事物会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发展变化等。
③调节功能,个体总在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来确定活动的程序,并对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1)知识不简单等同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性,对人的活动有更普遍、更一贯的调节作用,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它是知识、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应用而实现的。
(二)知识的分类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个体到底有没有程序性知识不是通过他的回忆而是通过他的活动才能判断。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①联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
a.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b.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另外,掌握记笔记、阅读等程序性的知识对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c.学生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7ca231a2f60ddccda38a0d1.png)
2.产生式系统
JPKC
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当 一个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所 需的条件时,就组合成产生式系统。
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B'
C'
A(A')
B
C
产生式系统示例
JPKC
P1
如果
目标是要证明 △ABC ≌ △A'B'C' 但不知道那些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则 建立子目标以寻找哪些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一定命题激活以后,它的活动可以扩散到与它相 关的命题。
(二)对知识习得过程与条件的解释
1、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JPKC
由环境 向学生 呈现新 的命题 知识
把符号 转换成 命题的 表征
原有命 题网络 中的相 关命题 被激活
形成网 络联系, 进行精 加工
新命题 原有命 题形成 紧密联 系而被 贮存
2、新知识习得的条件
则 得出BAC=B'A'C'
P4
如果
目标是要证明 △ABC ≌ △A'B'C' 已知AB=A'B',AC=A'C', BAC=B'A'C'
则 △ABC ≌ △A'B'C'
第二节 关于知识学习阶段的论述 JPKC
一、传统知识掌握理论对知识掌握阶段的划分 二、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三、西方学者关于知识习得阶段的划分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JPKC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整块 的知识以图式(schema)的形式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duction 2:如果 目标是将分数相加,
且现在有两个分数 且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已知
那么 用最小公分母除以第一个分数的分母。
Production 3:如果 目标是将分数相加, 且现在有两个分数 且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已知 且已得结果1, 那么 用结果1乘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中小学生各学科所形成的知识 结构的思考
不同学科所组成的知识类型不同,所形成的 知识结构也不同. 程序性知识型的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 陈述性知识型的学科:历史、政治;
混合型学科: 语文、生物、地理 ;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贮存
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 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也是奥苏 贝尔所说的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 念相互作用,将新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 去的过程。
命题网络:指若干命题联系起来, 是一种具有层次的结构。
心理表象:是一种类似图象的表征。
(头脑中的一幅图像)例如,一块砖在 板上(A brick on the board)
表象扫描(距离效应、大小效应)
线性排序:是对一系列元素所作 的线性次序的编码
字母串的排序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 数字串排序(3943586 7+--2) 时间序列 线性排序表征了有序的信息。人对信息按顺序 编码后,能够容易地从序列的头一个元素起顺 藤摸瓜,提取到排列于它之后的那些元素。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一、知识及其涵义
知识是人们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 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
“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 性” {石中英 著:《知识转型教育改革》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知识的分类
陈 述 性 知 识
Pie
知识的分类
程 序 性 知 识
三、概念的类型
1、 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加涅) 2、 日常概念(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 日常概念受狭隘的知识范围的限制,因此常有错误和曲解。 有时会忽略本质特征。 3、 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赫尔斯S.H.Hulse) 易下定义概念:关键特征明显,易用某种规则揭示出来的概 念,如三角形; 难下定义概念:关键特征不明显,不易用某种规则揭示出来 的概念,如书、家具、游戏、智力等 4、 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D.P.Ausubel) 初级概念:其关键特征通过正、反例揭示。 二级概念:其关键特征通过定义揭示出来。实际是概念之间 的关系。如等腰三角形
第二节 概念的学习
一、概念的 定义和 种类 (P267)
理解概念: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有差异 (2)概念是有层次的
二、概念的结构
1.概念的名称 2.概念的属性 3.概念的定义 4.概念的例子 正例(肯定例证):一切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 事物叫概念的正例。 反例(否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征 的事物叫反例。
(二)程序ຫໍສະໝຸດ 知识的表征:产生式 (production)及其系统
1、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 实际上是一种“条件(condition)——行动 (action)”的规则(简称C—A规则)。 一个产生式的的组成部分:IF(如果)部分与 THEN(那么)部分 规则1:如果是红灯,那么停下来等 规则2:如果是绿灯,那么穿过马路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 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 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 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 知识。
区别
陈述性知识 传授方式: 言语中介的 听、读、看 程序性知识 不可言传的 练习和实践
获得方式: 表现方式:
程序性知识 特征 陈述性知识 产生式(条件/行为配对) 基本单位 组块(命题、表象和序列) 产生式系统 整 合 图式/网络 特殊:在有限的情境中使用 运用 灵活:可以在很多情境下使 对行为的影响 效率低:行为需要有意识的 效率高:行为是自动化的, 快速而不易出错 控制,缓慢而易犯错误 慢:获得新的产生式需要多次 学习 快:可以较快速地获取新的组块 尝试 遗忘 可能会很快被遗忘 遗忘相对慢
实施强化和鉴别三角形的产生式(P258)
Production 1:
如果 那么 如果 目标是要增加儿童的注意行为 且该儿童已表现出比平时更长一点的注意行为 表扬这个儿童 图形为两维图形 且该图形有三条边 且该图形为一封闭的图形 那么 将该图形划归三角形 且说出“三角形” Production 2:
2、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
概念转变的过程及条件
概念转变过程是原有概念因新知识引起的认知 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 波斯纳(Posner)提出概念转变模型,认为概 念要发生转变,应满足四个条件: (1)对已有概念产生不满 (2)新概念必须是可理解的(intellgible) (3)新概念必须是合理的(plausible) (4)新概念必须是有效的(fruitful)
概念学习的方式
(1)接受式的学习:从规则到例证的学 习(规—例法) (2)发现式的学习:从例证到规则的学 习(例—规法)
五、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与当前科学 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 概念转变(conception change)指个体 原有的概念由于受到与其不一致的新经 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转变 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
回忆或再认
操作
三、知识的表征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单位
1、概念(concept)
2、命题(proposition)和命题网络(propositional
network)
3、心理表象(mental images)
4、线性排序(linear ordering)
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即一个命题大致与我们头脑中 的一个观念相当。例如:张三走了。小明读书。 一个命题的构成成分:关系(relation)(一个)和论题 (arguments) (一个以上)。 论题一般由名词、代词表示 关系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表示 命题是思想和观念的单元 “高个子中锋传出了球” “高个子中锋巧妙地传出了球”
为概念转变而教
促进错误概念转变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洞察学生原有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 (3)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三、大的知识单元的表征:图式
图式: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 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 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图式的分类: 代表自然(客体)范畴的图式(房子、动物) 代表各类事件的图式(去餐馆用餐、去电影院看电影、 去看医生、去图书馆) 如去餐馆用餐的典型次序是:安排入座、看菜单、点菜、 用餐、付帐、离去。 去电影院看电影:上影院、购票、进场、观看影片、退 场。 代表文本或文章的文本图式(谁、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 什么原因、怎样发生
四、概念的获得(学习的过程)P270
1.概念形成(概念学习,指个人掌握概 念的过程) 概念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 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阿姨” 利用原型和范例可以用作概念的识别。 如果没有合适的原型来表征概念时,情 境能起到提示作用。
2、概念同化(P167)
概念同化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 的有关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 揭示概念的一般特征,学习者由此获得 概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