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_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第五讲 德国历史学派的福利思想
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形成
(一)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后发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初,德国还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国家四分五 裂,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落后。 封建贵族希望通过改革,在不损害本阶级利益的情 况下,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新兴的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经济自 由,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政府的保护。
三、历史学派的影响
1、对国家职能的重新思考:国家资本主义(社 会资本主义) 2、社会政策立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事后救助-事前防 御;社会分担;社会安全 ◆政府责任:有限干预与有限责任
四、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与现代社会 福利制度的产生
(一)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二)德国社会保险立法与英国济贫制度的区别 1、事前防御与事后救助。保险立法的初衷在于通过事前设 计好的机制防止贫困的产生(或者说减少到最低限度)。 2、社会分担与社会互助。社会保险体现了社会分担与社会 互助的理念。 3、国家干预与自由主义。社会保险立法体现了国家对经济 的有限干预。(社会资本主义) 4、普遍型福利与剩余型福利。社会保险立法体现了普遍型 福利的理念。
第二、贸易保护应当是有限的,保护的重点是 幼稚工业。 ●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属于重要产业 第三、贸易保护应当设立一定的期限,如果受 保护的产业在期限内仍然发展不起来,就应 当放弃保护。
(4)强调经济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第一、智力因素:强调国家在发展教育,提 高国民智力水平方面的作用。 第二、道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神力量。反对“经济人”假 设,提出“道德人”假设,提倡经济发展中 的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 第三、法律和政治制度因素。国家通过立法、 改革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保驾护航。
李斯特和旧历史学派: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 5、在方法论上,李斯特等反对古 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方法,而主 张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
第二节 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 一、历史背景 • 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由于德国
的民族产业资本处于新兴阶段,为了对 抗英国发达产业资本的压力,并建立本 国的国民经济和统一的国内市场,出现 了以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为先驱的德国 历史学派经济学。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10日星期 二上午11时31分50秒11:31:5020.11.1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11时31分20.11.1011:31N ovember 10, 2020
•
重标准,严要求,安全第一。2020年11月10日星期 二11时31分5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31:5010 November 2020
• 旧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70年代统治德国资 产阶级经济学界的一个庸俗经济学流派。
二、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 1、威廉·罗雪尔Wilhelm Roscher (1817——1894)旧历史学派的创始 人,曾任杜宾根和莱比锡大学教授, 1843年发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 讲义大纲》,概述了历史学派的方法 和主要观点,被称为“历史学派的宣 言”。
什么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11.1020.11.10Tuesday, November 10, 2020
•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11:31:5011:31:5011:3111/10/2020 11:31:50 AM
•
经济学说史第9章
历史方法
• 历史学派认为,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国家的一般经济 理论(罗雪尔) ,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幵不存在什么觃律 (克尼斯) 。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 • 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被他们比喻为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 解剖学和生理学。 • 罗雪尔把经济学中的历史方法归纳为四条基本原理或特征: 1、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论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 了些什么,要求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他们做了些什 么努力,有了些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又为 什么获得成功。这样的论述只有同有兲国民生活的其他科 学,特别是同法制学、政治史以及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做到”。
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的特点
① 新历史学派怀疑经济学者是否真的能揭示经济觃律.尤其否认古典的抽 象演绎法。他们提出幵论证历史归纳法,认为只有在搜集大量资料以后, 运用历史归纳法才能得到某些正确结论。 新历史学派根据统计学的发展,强调用历史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考察现实 经济问题。他们把旧历史学派的方法称为历史的生理学,主张用历史统 计法来取代。 新历史学派已不像旧历史学派那样主要与古典经济学说相对立,新历史 学派也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对立中,力图用社会改良取代 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 新历史学派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历史学派批 评以前的经济学家,只从自然的和物质的观点来研究经济,完全忽略了 伦理道德等精神因素,认为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才能得到说 明和解决.这种观点成为新学派改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乊一。
•
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的超阶段性. 新历史学派认为.人们乊间有比个人间和阶段间更基本的一种道义结合。 国家就是这种道义结合的具体机构。他们探讨了国家的发展、职能等, 幵赞美和推崇当时的普鲁士帝国,把它说成是在阶级乊上,为整个社 会利益而奋斗的社会王国。
第九章 德国历史学派——古典经济学的反对者之一
第一节、历史学派的先驱 ——李斯特对经济学说史的贡献
一、开拓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二、强调把生产力放在经济学研究首位 三、提出工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源泉 四、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
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民族国家的兴起
拿破仑战争使得德国遭受重创,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协定
第四,与上述看法相关,李斯特强调“一国的 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教育,应该 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认为 发展教育虽然消耗了现有社会财富,牺牲了某 些眼前利益, 但能使下一代成为生产者,提 高劳动者智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将来获得更多 利益。诚然,教师的劳动提供劳务,不生产产 品,但却是未来生产力的培养者,其“生产性” 比单纯体力劳动者“生产性”大得多,应把教 师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李斯特说“无论何处, 不论何时,国家的福利同人民的智力、道德与 勤奋总是成正比例的,财富就随着这些因素增 进或减退。”
第三,不赞同古典学派只“把单纯的体力劳动认为 是唯一生产力”的观点。在李斯特看来,脑力劳动 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效率比体力劳动不知要增加多少 倍【扩大的劳动价值论?】。他很不满地指出,按 古典学派的逻辑势必得出“一个养猪的是社会中具 有生产能力的成员,一个教育家却反而不是生产 者”,“象牛顿、瓦特或克普勒这样一种人的生产 性都不及一匹马,一头驴或一头拖重的牛”的荒唐 结论。 李斯特在150 多年前就能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传统 理论中某些错误见解可能引发的社会扭曲现象和偏 见,尤其他把科学家视为生产者这个观点,显示了 他的远见卓识。
四、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
国家干预的原因 其一,私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的不一致。私人利 益的放任自流,可能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其二,私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保 护。经济、社会、政治环境。 其三,对于落后的德国,私人企业在国际贸易 中竞争力不足。
【最新2018】匈牙利伟大音乐家李斯特简介_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匈牙利伟大音乐家李斯特简介_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李斯特人物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
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人物生平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李斯特
李斯特思想及其对中国现实指导意义姓名:汤姣姣班级:经管0802学号:2008306202256内容提要: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其以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
在当今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发达国家用工业品盘剥着发展中国家,贫困已经成为落后国家的最大绊脚石,但是发达国家的强大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压榨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精神资本”(人力资本)等思想都是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李斯特,贸易保护上完经济学说史,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的一生,都在为德国的统一奔走;他本来有机会在法国或者俄国飞黄腾达,但是他拒绝了聘请;他在穷困潦倒中绝望的死去,他的国家和民族却因为他的努力崛起。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而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主要思想(一)贸易保护理论国家干预学说李斯特从强调落后国家的特殊国情、落后国家所处的较低的发展阶段以及落后国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须对私人经济实行干预的主张。
李斯特尤其强调,当一国经济实力处于扩张并且正在向农业和制造业或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并存的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国家干预的力量,他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干预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趋于人为的方向。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FriedrichList,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
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
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
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
德国历史学派的演变
二,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
1,生平和著作 其特点是:反对欧洲封建专制的战士和爱 国者; 在经济学说史上,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 批判和修正,是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 人; 为了发展和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提出科 学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这对发展 中国家经济成长仍具有现实意义。
2,社会改良主义 , 第一,关于社会改良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关于社会改良政策的理论基础-工人的道德 有问题,劳资间感情、教养和思想之间的缝隙; 有问题,劳资间感情、教养和思想之间的缝隙; 第二,改良的主张, 国家实行社会保险, 第二,改良的主张,如:国家实行社会保险,救济 失业;修改税率,多少限制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等。 失业;修改税率,多少限制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等。 称这些为社会主义; 称这些为社会主义; 第三,评论。 第三,评论。
德国历史学派的演变一历史学派产生的条件与特点怀疑古典经济学宣扬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否仍是通行的世界经济原则思想史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模式社会政治背景德国民族的历史课题促进祖国统一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经济发展角度演变的四个时期二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1生平和著作其特点是
李斯特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的主要论点是, 李斯特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的主要论点是,一个国家在加入 国际竞争前,应当先发展它的生产能力-加工产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开发大自 国际竞争前,应当先发展它的生产能力 加工产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开发大自 然赠与的能力,工业是经济力量及其发展的基础; 然赠与的能力,工业是经济力量及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先进 国家差距巨大的世界里,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 国家差距巨大的世界里,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在各国发展水平相等情况下 的自由贸易才可以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所以, 的自由贸易才可以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所以,他的经济民族主义在对外方 面是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 面是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 汉密尔顿( 年美国制造业报告中, 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1891年美国制造业报告中,将财富、独立 ) 年美国制造业报告中 将财富、 和安全都同手工工场的兴盛相联系,而工场为求发展需要国家的有效保护。 和安全都同手工工场的兴盛相联系,而工场为求发展需要国家的有效保护。 格兰特(南北战争中征服南方的美国总统)认为,在数个世纪中, 格兰特(南北战争中征服南方的美国总统)认为,在数个世纪中,英国从被 它推至极端的保护主义制度中得益-毫无疑问 它今天的强大来自于这个制度。 毫无疑问, 它推至极端的保护主义制度中得益 毫无疑问,它今天的强大来自于这个制度。 200年后,英国认识到实行自由贸易有好处,因为它感到保护主义已不能继 年后, 年后 英国认识到实行自由贸易有好处, 续给它带来利益。但是先生们,我对我对我的国家的了解使我相信, 续给它带来利益。但是先生们,我对我对我的国家的了解使我相信,再过 200年,当美国从保护主义体制中得到它所能得到的一切之后,它也会实行 年 当美国从保护主义体制中得到它所能得到的一切之后, 自由贸易。(格兰特唯一的失误是低估了这一变化的速度) 。(格兰特唯一的失误是低估了这一变化的速度 自由贸易。(格兰特唯一的失误是低估了这一变化的速度)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李斯特人物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
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人物生平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古典经济学时期(四)【李斯特和历史学派】
❖ 2.关于生产力的构成因素,李斯特认为,体力劳动不是唯一的 生产力,脑力劳动、管理、教育等都应包括在生产力内,制度、 科技、交通、思想意识和习俗等等,一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都 被包括在生产力范畴内。
李斯特认为,教师、医生、音乐家等都是生产者,因为有些人能够提高 人类的精神力量、有些能使病人继续保持他的生产力,有些给予人们精 神上的愉快享受。
当时德国分裂为许多封建小邦,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他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呼吁消除 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但反动势力的迫害、政治幻 想的破灭以及生活的窘迫致使其精神失常,于1846年11月30日 在奥地利自杀身亡。
2. 著作: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反映在他大 量的关于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文章 和演说中,这些思想在他的主要经 济著作中得到了系统阐述。这些著 作包括:《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政 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其中,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集中代 表了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 世界主义经济学的错误根源在于它以虚构的持久和平局势的 概念为理论基础。
❖ 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落后国家必然屈服于先进国家。只 有先实行保护关税,才能促成世界联盟和持久和平局势,最 终实现各国都能得益的自由贸易政策。
❖ 但是,在这种局势尚未出现的时代,各国需要走自己应走的 正确道路,而国家经济学正是这样一种科学,它正确了解各 国的当前利益和特有环境,它教导的是怎样使各个国家结成 联盟,并从中获益。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重视科学、 教育、文化及制度改革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中一些观点,也可 照出今天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子。
❖ 3. 李斯特强调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或协作,指责斯密 只强调分工。
9.第十五章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_经济学_高等教育_
“国民经济学”: 是从某一个国家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特有的国际关系出发, 研究国家如何发展经济, 达到繁荣富强。
3.自由贸易和古典经济学的批判(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体系与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对立: 集中体现在实行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的争论上。 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 以分工和价值理论为基础, 主张自由贸易使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劳动和资源, 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旧历史学派: 把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框架为基础, 对抗斯密为首的英国古典派经济学, 注重方法论(历史的方法)的精致化, 但是在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政策主张。 新历史学派: 基本上继承和发展旧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 而且关于当时德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对策, 即社会政策和保护关税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政策主张。
2.制度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自己看)
李斯特: 从当时德国的现实出发, 反对普遍的自由贸易, 主张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实现统一的世界市场还为时尚早, 要实现完全自由贸易的主张, 就完全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利益。 两个工业发展水平大体相等的国家之间, 实行自由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的国家, 必须首先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 然后才能和先进的各国进行自由竞争。
第二节 德国的经济发展与李斯特 : 历史学派的开端
1.德国资本主义的展开
19世纪前半期, 德国由经济结构完全不同的三个地区组成。
第一、在法国革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被解体, 工业化开始得到发展的地区。 第二、零散土地所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所支配的地区。
第三、大规模贵族农场和大量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半封建的贵族经营为主的地区。
第十五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 罗雪尔的研究方法;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凡勃伦、康芒斯、密契尔的经济学说。 教学重点: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教学难点: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第六章 德国历史学派
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方法 以某一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 的角度对其经济发展进行归纳,形成理 论体系,并提出有关政策。
3,生产力理论
(1)生产力和生产力理论 (2)生产力的来源
(1)生产力和生产力理论
4,“国民经济学”
流行学派 流行学派(斯密和李嘉图)认为经 济学原理具有普适性,忽视各个国家特 殊情况,忽视各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 特殊选择。
李斯特
现实的世界是由具有不同国情的国家 组成的。不存在一个可以对各个国家经济 问题进行一般性解释的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主张建立国民经济学——从民族的立 场出发来理解的政治经济学。 它研究的是“某一国家,处于世界目 前形势以及它自己的特有国际关系下,怎 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
(2)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要求各个国 家按照比较优势分工,参与国际贸易。 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专门从事高端产品生 产而落后国家专门从事低端产品生产。 对于德国这样的落后国家,依照比 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结果, 只能是永远处于落后的地位。
宣扬自由贸易的险恶用心
生产力: 创造、保存财富的能力。 财富的原因。 国民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力。
(2)生产力的来源
生产力的来源,包括“物质资本”和 “精神资本” 。 精神资本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科学与艺 术、智力成就、道德品质、国家与社会制 度等。
精神资本的表现形式 精神资本可以表现在个人之中,“个 人所固有的或个人从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中得来的精神力量和体力。” 也可以表现为“整个社会的进取精神、 吃苦耐劳、重视公德精神、自由独立精神、 宗教、道德、教育状况等等”。
《德国历史学派》PPT课件
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经济整 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的场合,才能使一 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 发展状态”。
编辑ppt
11
(5)发展阶段理论
▪ 李斯特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工 业,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 史过程。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 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 经济发展的阶段为:
编辑ppt
9
(3)对斯密的批判
▪ 李斯特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 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 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 他指责斯密只强调体力劳动而不承认精神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 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编辑ppt
13
2、罗雪尔
W. 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ter (1817~1894)德国 历史学派创始人
编辑ppt
14
(1)生平和著作
出生于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在格丁根大学和柏林大学专 攻历史学和政治学。1840年任格丁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学讲 师。 ▪ 1843年出版了被称为“历史学派宣言”的代表作《历史方法 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该年他升任副教授,1844年任教 授。 ▪ 1848年他应莱比锡大学之聘担任政治经济学讲座,在这里任 教达46年。
▪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1834年 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 1837年迁居巴黎。应法国伦理学和政治学院的征文,写了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经济史-5李斯特
•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1961 年版,页123、127。
• 他特别重视教育对培养生产力的作用, 认为“一国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 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 力的促进和培养的”,认为教师、医师、 音乐家、法官和行政官等也是生产者, 生产的是生产力。教育给人们以知识、 技能和良好的品质,为民族提供了“精 神资本”。
• 2、古典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是 永远不变的,李斯特等强调历史的发展, 强调国际分工模式的可变性。
• 3、古典学派重视微观经济分析,李斯特 等重视宏观考察,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并强调民族精神、国家组 织、法律制度、教育等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作用。
• 4、古典学派强调自由竞争,李斯特等强 调国家干预,提倡在一定阶段实行保护 贸易政策,鼓吹社会改良。
• 李斯特又认为,实行保护主义在步骤上 要渐进,“保护关税在开始时必须定得 相当轻,然后随着国家的精神与物质资 本、技术能力与进取精神的增长而逐步 提高”。 • 他认为,当时德国对棉麻毛纺织品的 进口要限制,而对原料和先进的机器进 口要鼓励;
• 5、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 是私人经济的简单总和,认为创造财富 的诸生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模的分工 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 经济整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 的场合,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 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 态”。
• 2、除“价值理论”外,还应有“生产力理论” • 前者从个人劳动分析入手,后者分析一国总体 生产力; • 前者以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 关系为主要内容,后者一政治与经济、物质与 精神、个人与社会、民族与世界等关系及它们 的综合为考察 对象; • 前者主张自由放任,后者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
评述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
评述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1.德国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The school of German history)的先驱为F.李斯特。
此后W.罗雪尔将以F.K.von萨维尼为代表的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
继之有B.希尔德布兰德和K.G.A.克尼斯,形成了旧历史学派。
1870年后,由于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和A.瓦格纳。
20世纪初期从内部批判历史学派,并促进历史学派的解体的主要人物有M.韦贝尔和W.桑巴特。
简介00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在经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
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这种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形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和2.德国新历史学派有哪些观点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历史学派 李斯特
19世纪40年代,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理论记得过历史学派。
针对当时德国的封建割据和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摧残的状况,德国民族的历史课题主要在于如何促进德国的统一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这就决定了其经济学理论不可能经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段,使其一开始就强调政治经济学要以历史为依据,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浓厚的对抗亚当斯密理论的色彩。
自亚当斯密开始的传统经济学都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为普遍适用的、唯一符合自然只需的理性的社会,这一社会历史观使古典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历史的观点,而德国历史学派始终强调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的特殊性,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历史学派和古典学派产生争论和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法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无论在经济理论层面,还是在经济政策实践方面,历史学派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首先,历史学派反对英国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方法,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中注入了一个新的因素。
在19世纪末,经济学界对方法论上的争论,其实质上是应该怎样处理抽象演绎和历史方法的关系。
其次,作为第一个基于经济时代的经济学流派,历史学派的兴起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史学的发展。
最后,历史学派主张依靠国家政权保护和发展各国的民族经济,这对于落后国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历史特殊性,反对抽象理论分析19世纪初,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德国一些经济学家呼吁国家统一,主张依靠国家政权保护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他们的思想成为历史学派的先导,主要代表者是亚当·缪勒尔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而对历史学派有直接影响的是李斯特。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即历史学派开始产生。
历史学派经历了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发展阶段,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罗雪尔、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卡尔·克尼斯、古斯塔夫·施莫勒等经济学家。
德国历史学派
3、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 (1)马克思·韦伯和他的代表作
Max Weber,(1864——1920)
(2)韦伯的伟大成就
韦伯的基本观点是:17世纪之前的宗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赚取财富被宗教所不齿,中世纪的天主教强调禁欲原则。 在韦伯看来,只有在新教徒中,虔诚的基督徒才能听到关于财 富的布道。于是,新教教义导致的结果是,工商业世界不断地 自我控制、诚实和努力地工作,并最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4)要重视发挥民族国家的作用
国家不仅要充当“守夜人”,还要负责培育和发展国 内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国家的这一行动并不意味着损害个 人的经济自由,二者并不矛盾。
二、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1817—1894)
1、国民经济学的对象
国民经济学是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其 目的是单纯地描述人的经济本性和他的经济欲望,考察适于满 足这些欲望的经济制度的规律和性质。
一、李斯特及李斯特生活的年代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
二、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1、国家经济学理论
李斯特认为,英法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 学”,它研究一种适用于全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但这一 规律只有在世界一切国家经济发展都一样时才有意义,世界各 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并不存在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各国 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不同,自 由贸易原则不是有利于一切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 政治经济学不应该是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应该是国家经济学。
2、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方法
所谓“历史方法”就是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历史归纳研 究,按照时代的顺序研究每个个别国家的国民经济生活,发 现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批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贸易保护的代 表人物: • 缪勒(A. H. Muller)——德国政府官员、 国家主义创始人 • 凯雷(H. C. Carey)——19世纪上半叶美 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
二、李斯特与《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李 斯 特 (G. F. List, 1789~1846) • 德国国民经济学的 创始人,历史学派的 先驱。
三、德国历史学派
•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 济学流派。 •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 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 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 先驱为F.李斯特。 • W.罗雪尔更强调历史进程的具体研究,将历 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 基础。
• 2、古典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是 永远不变的,李斯特等强调历史的发展, 强调国际分工模式的可变性。
第五讲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一、时代背景 二、李斯特与《政治经济学的 国 民体系》 三、德国历史学派 四、小结
一、时代背景
• 英国:日不落帝国 • 世界工厂、垄断航海业 • 德国: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 • 资本主义工业刚刚起步 • 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德国市场, 使德国幼稚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 古典经济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 是合理的、永远不变 永远不变的(书p.179) 永远不变
• 4、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政策 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政策
• 英国 14世纪以养羊业为主,实行自由贸易;后来毛 纺业发展,实行保护主义;产业革命后又搞自由贸易 •
• 处于第四时期之国要实行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 • 否则,如同让一个幼儿和一个成人去角 斗一样 • ——西方经济学中“幼稚工业”论的发 “幼稚工业” 端
• 新历史学派出现的背景: •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产业资本壮大,日渐走 向垄断资本主义,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中产阶 级的没落,工人阶级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严 重。 • 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缓和阶级矛盾,新历史 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一方面 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主义主张。
• 1872年,在施穆勒等人的发起下,成立 了“社会政策学会”,参加这个学会的 经济学家一般都属于新历史学派,也被 称做“讲坛社会主义者”。 讲坛社会主义者” 讲坛社会主义者
• 立场——政治经济学必须为本国国民经济 的形成提供理论武器。 • 早年是A.斯密的信徒, A. • 到美国后经济思想发生变化, • 1827年发表专著《政治经济学大纲》, 反对自由贸易 • 183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 • 1841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主要论点 主要论点: • 1、用国民经济学挑战A.斯密的世界主义 经济学 • 认为后者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是英国 的经济学 • 必须建立适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 适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 家的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 瓦格纳(A. Wagner, 1835~1917) • 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教程》(1876), 《财政学》(1877~1901),《政治经济学 原理》(1892~1894),《社会政策思潮与 讲坛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1912)等。 • 政治上支持铁血宰相俾士麦
• 瓦格纳既反对经济自由主义,又反马克 思主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 • 通过劳动立法调处劳资纠纷; • 运用财政政策限制私有经济。 • 主要学术贡献:建立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学 • 首倡以租税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租税作为再分配的工具,来缩小 租税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贫富差距; • 提出“瓦格纳公共活动渐增规律 瓦格纳公共活动渐增规律” 瓦格纳公共活动渐增规律
• 在方法论上,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 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以历史研究为先导, 以国家为经济分析单位,从一国物质、精神、 法律、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理论体系要 以“事物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据”。 • 李斯特研究了意、西、葡、荷、英、法、 德、俄、美等国历史,所用方法后来成为德国 历史学派的典范。
• olle, 1838-1917) 代表作:《国民经济学大纲》(1900) 主要观点(书p.264-265) 主张维护中产阶级(他称之为“中间阶层”, 包括中小企业主、中小商人、自耕农、熟练工 人、经理及工头、职员、公务人员等),他认 为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必须维护这个 中间阶层。他所主张的社会改良,主体力量是 有机体的国家、道德的国家、“社会的君主制” 的普鲁士国王、有能力的公正的官吏等,他对 封建容克持批判态度。
• 19世纪40-60年代 旧历史学派 • 三巨头: • W.罗雪尔、B.希尔德布兰德、K.克尼斯 •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新历史学派 • 代表人物: • G.von施穆勒、A.瓦格纳 、G.克纳卜
• 罗雪尔( W. Roscher, 1817-1894) • 早年主攻法学和哲学,后来改攻经济学 • 1843年出版《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 纲》,被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 • 他的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体系》(5卷, 1854~1894),成为德国大学的教科书和文官考 试的参考书,广为普及,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形 成及反对工人运动进行辩护。
•
他反对“个人主义”经济学,批评 那种关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自然可以实现 社会利益的观点,指出,个人只考虑眼 前利益,很少为后几代人或全社会的利 益着想。认为有很多任务“只有借助于 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必须对个人自由加以限制。
• 6、他指责斯密只强调体力劳动而不承认 精神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 他认为生产力是多因素(包括政治、法律、
• 罗雪尔认为,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国家的 一般经济理论。 • 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 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4个要点,书p.183) 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 • 他不主张树立什么经济理想,而主张研究国民 经济的性质和需求、满足国民经济任务的法律 措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果。他称这种方法是 国民经济的历史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 他强调创造财富之生产力远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 “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势必多少有所牺牲和放弃, 借以获致文化、技术和协作生产的力量;就是 说,必须牺牲些眼前利益,使将来的利益获得 保障”; “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 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价值 它却使生产力 生产力有了增长,……由此使国家不但 生产力 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 生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意识形态等)的组合,以立法为例,“任何法 律或公法上的决定,对于国家的生产力的增减 或多或少总是有些影响的”,“法律和制度虽 然不直接生产价值 价值,但它们是生产生产力 生产力的”。 价值 生产力
•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1961 年版,页123、127。
• 他特别重视教育对培养生产力的作用, 认为“一国最大部分消耗 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 最大部分消耗 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 未来生产 力 的促进和培养的”,认为教师、医师、 音乐家、法官和行政官等也是生产者, 生产的是生产力。教育给人们以知识、 技能和良好的品质,为民族提供了“精 神资本”。
• 他提出经济发展过程可按产品交换方式分为三 阶段: • 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 • 他企图借“信用”来消除资本主义的统治和贫 困,他把信用经济阶段理想化,看成为道德的 平等的世界。他认为贫困者可以借助“信用” 的力量而获得资本,从而解决贫困这个社会问 题。
• 克尼斯(K. Knies,1821~1898) • 著有《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 • 他反对用单一的公式来规定经济生活发展的因 果关系,认为各国国民经济不存在共同的发展 规律,而各自有它的特殊的具体的发展进程。 • 他强调研究经济现象、经济生活必须与其 他各种文化现象结合,而不能采取孤立的抽象 法。他特别强调历史的统计 强调历史的统计的考察,主张归纳 强调历史的统计 法才是经济学的方法。他认为经济学既不是精 神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以第三种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 李斯特又认为,实行保护主义在步骤上 要渐进 渐进,“保护关税在开始时必须定得 渐进 相当轻,然后随着国家的精神与物质资 本、技术能力与进取精神的增长而逐步 提高”。 • 他认为,当时德国对棉麻毛纺织品的 进口要限制,而对原料和先进的机器进 口要鼓励;
• 5、强调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机的整体,不 国民经济 有机的整体 是私人经济的简单总和,认为创造财富 的诸生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模的分工 有国家规模的分工 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 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 经济整体中农 、 工 、 商相互协调 、 均衡 中农、 商相互协调、 中农 的场合,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 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 态”。
• 3、强调国民经济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论。 经济发展阶段 他认为,经济发展的阶段为:①狩猎部落时期; ②畜牧业公社时期;③农业共同体时期;④农工 业国家时期;⑤农工商业国家时期。(书p.180) • 他认为19世纪40年代只有英国是处于第五时期, 而普鲁士德国和美国则处于第四时期,必须向 “正常国民经济秩序”的第五时期发展。
• 新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统计方法 • 研究成果:恩格尔定律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收入 • 20%为富裕;30%-40%比较富裕;40- 50%小康;50%以上较贫困;60%以上为贫 困。
四、小结
•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在理论上是作为 英国古典学派的对立面出现的: 英国古典学派 • 1、古典学派重视一般规律,李斯特等强 调不同国家的特殊性,认为必须建立适 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家的经济学, 要研究各民族自己的发展道路。
• 李斯特(G. F. List, 1789~1846) • 出身于一皮革匠家庭,主张自由主义的政治改 革,屡遭封建势力迫害。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 1832 参加了1834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1840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 体系》(1841),成为保护关税派的重要思想 武器。1846年因贫病交迫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