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2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中选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2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中选修1历史教案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教学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2重点难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课:重新温习一首北魏民歌《敕勒歌》,共同感受草原文明带给我们的震撼。

诗歌中的北魏是我国古代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的本义是“野猪”,在鲜卑人的观念中,他们的头人都是野猪的化身。

在自然界哺乳动物中,猪图腾崇拜,像草原狼图腾一样。

野猪一样的人,勇夫也,猛士也。

生性勇猛。

拓跋氏是鲜卑族的一支,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麓,1980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大兴安岭(鲜卑山)深处发现了嘎仙洞,阿尔泰语系的分支满洲女直语“嘎哈”,为野猪的读音,是为猪仙洞。

拓跋先民祭祖的石窟,前中后三室,2000平方米,数千人容纳。

内壁上有北魏皇帝祭祖的之文,即祝文。

反应了鲜卑人的崖居生活习俗。

鲜卑族自大兴安岭中走来,在一路追梦中原的途中,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石窟文化,就是我们今天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如果你仔细端详石窟佛像,你会发现云冈石窟佛像是粗犷的、威严的、雄健的,龙门石窟佛像是活泼的、清秀的、温和的。

那么就是为什么同出鲜卑人之手,两者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选修1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

认识鲜卑拓跋部的生命转折点。

活动2【讲授】解读课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少数民族汉化,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本课的民族融合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东汉灭亡——589隋统一全国),即承上(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大时代)启下(隋的统一和唐代的繁荣)的过渡衔接。

岳麓版选修1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word学案1

岳麓版选修1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word学案1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自我检测】1.北魏统一北方是在()A.386年 B.439年 C.485年 D.493年2.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3.北魏孝文帝亲自主持的第一件大事是()A.颁布均田令 B.制定俸禄制度C.改穿汉服 D.迁都洛阳4.阅读下列材料:高祖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一一《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1)“高祖”指谁?他要求“一从正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从正音”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历史影响?C案【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一:【B案落实】环节二:【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例 1.指导政治社会改革总是困难的,尤其是当改革牵涉到统治者本民族切身利益时,其难度及危险更是足以吓退大多数改革者。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北魏孝文帝改革确是历史上罕见的事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其改革的重点转向民族政策。

孝文帝是没有民族成见的皇帝,他曾说:“皇帝经常犯的毛病在于不能处心公平、诚意待人。

如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做兄弟。

”材料三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长期动乱的多事之秋,30余年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鲜卑族消失和北魏衰亡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

【探究问题】(1)据材料一,结合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阐释改革后的鲜卑族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方面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

岳麓版选修1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word学案

岳麓版选修1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word学案

总第4课时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预习学案编写人:宁召荣审定人:万宝奎【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预习学案】一.北魏统一北方——背景:1.北魏政权的建立:部,439年,统一了北方,国号:,都城:(山西大同),史称北魏2.宗主督护制弊端: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

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3.民族歧视政策和民族压迫;对百姓的巧取豪夺进一步计划了社会矛盾4.目的:为了,促进。

二.改革的内容:(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2)基本条件:;(3)内容:。

(4)作用:①使,抑制了,有利于;②北方经济。

(5)局限性:①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

(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②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③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2.三长制:(1)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2)内容:三长:、、,直属,负责,征发和。

(3)影响: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3. 整顿吏治:(1)原因:吏治,各级官员的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也激化了和之间的矛盾。

(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3)影响: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

(二)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1.迁都洛阳:(2)过程: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从平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

(3)影响:①洛阳再次成为、中心;②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影响较大;③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④有利于,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2)姓汉姓: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 定姓族”的工作。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 岳麓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 岳麓版选修1

(2)作用 ①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②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③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④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3.移风易俗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 民族融合,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 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4.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 文化的认可,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 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探究点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神瑞二年(415 年),又不熟,京畿之内, “又不熟”指农业歉收,所以
徭役和兵役
于中央集权 的巩固
2.整顿吏治 (1)原因:吏治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严重;孝文帝重视对官吏的治理 问题。 (2)措施:制定 俸禄制度 ,按政绩的好坏考核地方官吏。 (3)意义:吏治 得到一定的改善,促进了北方 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发展。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都城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 粮食不能满足京城需要。 ②平城地处偏僻,很难有效地控制 中原地区 。 ③北方少数民族 柔然 对北魏构成威胁。 (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 黄河流域 的控制。
分配给农民,农民向
政府能够掌握、支配
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
政府交纳 租税 ,承
大批的 无主荒地
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
担一定的徭役和兵
的恢复与发展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存在很多弊端
设邻长、里长、党长 政 府 直 接 掌 握 了 农 户
合称三长,负责清理 和 地方政权,改变了隐
户口 和田亩,征发 瞒户籍的状况,有利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岳麓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的,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自主学习
在学生完善导学案时,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指导方法、点拨难点。
展示交流:学生按照导学案填写情况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完善知识脉络。
板书设计: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一、孝文帝改革背景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1、经济:
2、政治:
3、社会风俗: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四、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教学反思: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
(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通过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合作探究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历史作用的学习,认识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重点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难点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具
PPT课件、数码展台
教学要点:
一、孝文帝改革背景
1、改革的前提
2、改革的必要性
3、改革的可能性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1、经济:均田制、三长制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岳麓版选修1 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奠定基础)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①阶级矛盾尖锐A 、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B 、赋税制度上的混乱(广大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

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

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

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

②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其他民族与鲜卑族之间的矛盾)“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③人民起义不断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

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

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改革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4 岳麓版选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4 岳麓版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自主微视频学习,提出疑难。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体验历史。
通过了解鲜卑族汉化政策的内容及历史作用,全面分析、理解改革的历史意义。从中学会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北魏统一北方后其统治区域内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对比,学会分析社会矛盾形成的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学案
评价
小组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电子白板
研讨疑难,当堂解决
明确讨论疑难题目,必讨论,个性化疑难
学生讨论展示解决疑难
历史启示和感悟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认识孝文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加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
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实质及评价。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在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中产生的。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认识孝文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加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岳麓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岳麓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改籍贯
四、教学过程
• 第三模块:改革的作用 • 设计理由:根据改革内容,逐条分析改革的意义。 •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
风俗的全面改革,影响深远。
• (2)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北方出现了魏 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如新都洛阳重新成为北方 的政治贸易中心。
据呢?
• 为配合均田制的实施,北魏如何处理旧的基层统治 机构宗主督护制呢?
• 这么做有何意义?
四、教学过程
• 3、整顿吏治 • 投影材料: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
有大臣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 称职,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 教师设问: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 紧接着再引用邓小平的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
投影:“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 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五、教学反思
• 1、本课内容比较驳杂,能够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2、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当下的一些热门话题,激发学 生学习欲望;
• 3、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如课前收集史 料、编排课本剧、课堂合作探究等,既有教师的 “教”,也有学生的“学”;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 魏的统治。
表格小结改革内容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第一 冯太后主持, 整顿吏治,官吏实行俸禄制 阶段 重点是创建 和任期制;均田制;三长制
新制
迁都洛阳;
第二 孝文帝主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阶段 重点是移风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 岳麓版选修1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探究社会改革的原因;探究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我们本书学的是改革史。

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改革史,一些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前奏,无不都是一场成功的改革。

今天我们学习一场一千多年前的由落后少数民族自身发动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

改革使北魏一度生机勃勃,但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30余年后,北魏灭亡。

北魏的兴盛与灭亡和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何种联系?今天我们学习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探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史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1岳麓版选修1

史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1岳麓版选修1

史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1岳麓版选修1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掌握改革的内容。

3理解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4继续培养归纳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5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及释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改革背景和部分内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爱我中华》的影音。

有关少数民族内迁的课件。

鲜卑人民在改革前后的服饰对比幻灯。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四、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以歌曲引入欣赏进入情景2、引导回顾回顾历史-1-(一)、设趣质疑、导入新课(约6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放一首歌给大家听,大家放松一下,好吗?(播放)2、设问:同学从中听出了什么呢?那时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等情况是怎么样的呢?(3)、认真听教师讲解,4、感受团结的历史二、内容分解、探索新知(约2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改革的背景和原因1、过度讲解,2、当历史发展到东汉末年,3、北方“五胡”内迁。

4、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改革背景和原因,5、为学习措施作好铺垫二、改革的措施1、课本剧的表演2、引导: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社会状况,3、于是他从制度、文化、风俗等入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呢?1、谈论:孝文帝的改革是轰轰烈烈了,但是结果怎么样呢?3、引导学生代表总结阅读收获4、鼓励、评价、总结学生代表的发言:改革促使少数民汉化,包括姓氏、服饰、婚姻、语言、生产生活等。

这些都是民族大融合的表现,而北魏政权也在不断的学习汉族经济文化-2-是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1、阅读了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我国形成了汉族居住中原,少数民族居住边地的格局,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而内迁的民族中,鲜卑部于439年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北朝开始。

高中历史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课标分析]
重点掌握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基础知识;重点理解孝文帝改革中的两个概念:均田制、三长制;重点分析归纳两大历史现象: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重点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加快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选 修教材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文科生,他们已经基本完成高中历史必修部分的学习任务,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一些历史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 力。但是,我校的文科生大部分是县域内的学困生,他们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深入理解、归纳、分析、应用等能力还甚差,而且本课有很多知识和概念对学生来说 是陌生的而且较抽象,所以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有一些内容 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应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音频、视频、ppt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较好效果。
1、多媒体展示北方民歌《敕勒川》,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ppt图片展示背景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回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在教授新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及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展示成果、教师总结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领、点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一、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课前预习案】中国古代的改革类型多样,其中有一种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落后向先进学习的改革,这类改革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建立北魏政权的是,原来居住于后来逐渐南迁,过着游牧生活。

386年,拓跋部首领复国,定都,历史上称为北魏。

2、统一北方: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3、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4、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5、由于鲜卑族实行,再加上鲜卑族对各族百姓匚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6、冯太后与孝文帝的个人作用二、改革的目的:三、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2)前提: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并承担一定的。

4)影响: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北方经济有了的恢复和发展。

理解:A、使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大片的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C、均田制极大地推动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各族向封建农民转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D 、北魏均田制是首创的,后来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影响深远。

E、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

F、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政府不断驱逐农民开垦荒地,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2、三长制1)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2)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3)三长的职责:4)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能分析出改革内容,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归纳知识的能力。

依托地图进行“迁都洛阳”的教学,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改革的作用,援引学术界评价孝文帝改革的争鸣性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

让学生了解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理解五十六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贡献。

2学情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封建化改革,也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征服同化的过程。

孝文帝改革在鲜卑拓拔部的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富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材第一目“北魏统一北方”主要阐述改革背景。

第二、三、四、五目主要讲述改革内容,第六目概括影响。

其逻辑关系主要从背景入手,分析当时北魏统治下的社会矛盾,了解由此产生的改革措施极其内容,进一步分析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意义。

3重点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与影响(难点)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展示北魏两尊骑马武士陶俑图。

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

然而,“马背上得天下”后却难“马背上治天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以及他移风易俗的伟大改革。

活动2【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请大家阅读课本并思考:1、北魏的崛起过程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与三长制1)均田制的实施条件?实施内容?实施意义?2)三长制的实施内容?实施意义?2、整顿吏治1)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提示:共有两项措施)2)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3、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请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对平城和洛阳进行比较)2)简述迁都的过程。

3)迁都的意义是什么?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提示:共有四项措施)2)实行汉制的措施?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2、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意义3、孝文帝改革对中国的意义活动3【活动】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导入新课展示北魏两尊骑马武士陶俑图。

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

然而,“马背上得天下”后却难“马背上治天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以及他移风易俗的伟大改革。

二、知识拓展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简要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建立政权、冲突斗争不断的情况(过渡)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怎样的困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次改革的背景。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设问: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何实行汉化政策?补充材料:冯太后和孝文帝生平简介。

展示材料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 ———谢灵运以上材料反映了北魏怎样的社会状况?一方面,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前提)1.北魏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必要性)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

(可能性)3.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汉文化的教育,意识改革的必要性。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过渡)面对鲜卑族的落后局面,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孝文帝,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组织参与学生交流,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

分组选择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解决方案,小组代表简述本组的解决方案。

四、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项目、措施、成效等方面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然后重点分析均田制和迁都洛阳.1、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展示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 ()--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第一组题目:(1)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内容及实质:第二组题目:(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第三组题目:(3)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讨论材料题由三组学生各推荐一名同学分别回答这三个问题,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参考答案)(1)原因:土地兼并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内容:①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实质: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

(2)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兼并但不能根除。

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3)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过渡)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征发徭役兵役呢?2、政治上:(1)改行三长制(设问)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机构叫什么?有何弊端?归纳三长制的内容、影响。

(2)整顿吏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官员不论政绩好坏,任期都是六年。

官吏没有俸禄,到任后可以任意搜刮。

(设问)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

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组织学生展开讨论(3)迁都洛阳展示:《平城位置图》和《北魏北方边患图》(设问)如果你是孝文帝的臣子,你是否支持迁都洛阳,理由为何?(学生代表正反两方面观点进行讨论)展示材料: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时表示:“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设问)1、你怎样评价这句话?为什么孝文帝不顾一切要迁都?⒉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⒊迁都的作用是什么?(4)文化风俗上:移风易俗,实行汉制展示你所知道的孝文帝移风易俗的表现。

(参考答案)(1)三长制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2)整顿吏治内容:俸禄制;考核官吏决定任期。

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迁都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地理⑤文化迁都目的:学习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更好推进改革,维护统治。

迁都作用:为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表现: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各抒己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孝文帝的迁都和全盘汉化政策是导致鲜卑族消失和北魏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治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你怎样看待孝文帝的改革。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应肯定)五、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个民族只具备勇武的风气并不能表示这个民族的强大,金戈铁马能打天下,却不能在马背上靠武力治理天下,所以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不能仅仅表现在军事上。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并不会削弱鲜卑的军事力量,勇武之气与高度发达的文明相联系,只能使其力量更为发展壮大。

所以,北魏的衰落不应该归咎于孝文帝改革。

(学生辩论)作用:(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渡)孝文帝改革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改革,请同学们探究一下成功的原因。

(成功原因)改革能否成功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是否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改革措施是否全面有效并能贯彻落实;改革是否得到当执者的支持等。

(引导同学得出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成功的根本原因)2、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内容全面,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卓识,信心坚定。

(过渡)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启示)教师带领同学回顾本节课主题内容,引导得出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华文明;(小结)“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正是这位雄心壮志的魏孝文帝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鲜卑人不仅给中原注入强悍血液,同时也带给南朝粗旷、野蛮的风气,大一统造就了强大的隋唐。

华夏不是单一民族,历史不是,现在也不是。

相信我们56个民族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会更加融合团结,我们的中华民族会更加强大。

活动4【测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A.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三长制D.整顿吏治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6、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7、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