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车辆工程考研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
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3.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由Ⅰ档或Ⅱ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4。
超车加速时间: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5。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6.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7。
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8。
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空气阻力:压力阻力、摩擦阻力;压力阻力: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9。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衡质量的惯性力,常以δ份计入旋转质量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旋转质量系数.10。
动力因数:驱动力和空气阻力之差与汽车重力的比值。
11.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12.附着系数:地面对轮胎切向作用力的极限值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之比.13.附着率: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所引起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的比值。
(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以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14。
后备功率:汽车发动机功率与阻力功率的差值.15.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6.碳平衡法:燃油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碳质量的总和与燃烧前的燃油中碳质量总和应该相等。
17。
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所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的乘积。
18.传动系最大传动比:变速器Ⅰ挡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19。
C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20。
制动性:汽车行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21。
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22。
汽车理论常用的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常用的名词解释引言: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汽车领域的名词和术语可能令人困惑。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汽车理论常用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汽车技术和概念。
1.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指驱动汽车运行的能源来源,通常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燃料系统。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将燃料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运动。
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常见的传动系统包括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燃料系统则负责供应燃料给发动机,并确保燃料的燃烧效率。
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车身和车轮,减震和保持车身的稳定性。
常见的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独立悬挂允许每个车轮单独运动,提供更好的悬挂效果和行驶舒适性。
非独立悬挂则更简单和经济实用,适用于一些传统的小型汽车。
3.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用于减速和停车的关键系统。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系统和鼓式制动系统。
盘式制动系统通过压紧刹车盘上的刹车片来实现制动效果,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和制动力。
鼓式制动系统则通过压紧刹车鼓内的刹车片来实现制动效果,适用于一些较低速度的车辆。
4. 车身结构车身结构是指汽车的外部形状和内部构造,它对于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车身结构包括轿车、SUV、MPV等。
轿车通常具有较低的底盘高度,适合城市行驶和舒适驾驶。
SUV具有较高的路面离去角和通过角,适合越野和不平路面驾驶。
MPV则注重座椅的多功能性和空间利用率,适合家庭出行和商务需求。
5. 节能环保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节能环保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常见的节能环保技术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优势,减少了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纯电动汽车则完全依靠电能驱动,零尾气排放,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
结论:在汽车理论中,理解常见名词的含义对于了解汽车技术和概念至关重要。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l
FX b FZ
FY FZ
抗热衰退性:汽车在高速制动或长坡连续制动,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 热衰退:制动器温度上升后,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制动效能因数 Kef:单位制动轮缸推力 F 所产生的制动摩擦力 F。
pu
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挡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 100km 所消耗燃油量 发动机的转速特性:Pe、Ttq、b=f(n)的关系曲线 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 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 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要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动力因数 D: D=(Ft-Fw)/G 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 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 损失 驻波现象: 在高速行驶时, 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 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 的波浪形。 临界车速(最高车速) :当汽车车速超过临界车速时,轮胎会出现驻波现象,其 周缘呈明显的波浪状,且轮胎温度快速增加。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 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 = ������ /������������
������
比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Pe 1
T
( Pf Pw )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2.驱动力:3最高车速:4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5.使用外特性曲线:6自由半径:7汽车的上坡能力:8静力半径;9驱动力图;10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11滚动阻力系数:12驱动力系数:13空气阻力:14坡度阻力:15道路阻力:16加速阻力:17汽车的爬坡能力:18动力特性图:19附着力:20附着系数;21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22动态分量:23附着率:24汽车功率平衡图25后备功率26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7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28滑行29汽车比功率30驾驶性能31最小转动比32最大转动比33传动系总转动比34汽车的制动性35制动效能36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7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38制动器制动力39制动力系数40侧向力系数41制动距离42制动减速度43水衰退性44制动跑偏45侧滑46前轮失去转向能力47航向角48I曲线49B曲线50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51同步附着系数52F线组53R线组54制动效率55利用附着系数56汽车的操纵稳定性57角输入58力输入59回正性60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61典型行驶工况性能62极限行驶性能63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64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瞬态响应65客观评价法66主观评价法67侧偏角68外倾角69侧偏力70侧偏现象71侧偏刚度72高宽比73回正力矩74外倾侧向角75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76反应时间77峰值反应时间78汽车因数79侧倾中心80悬架的侧倾角刚度81悬架的线刚度82车厢的侧倾角84侧倾转向85不足侧倾转向86变形转向角87不足变形转向角88过多变形转向角89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90汽车的平顺性91汽车的通过性92牵引效率93间隙失效94顶起失效95汽车的通过性的几何参数96最小离地间隙97纵向通过角98接近角99离去角100最小转弯直径填空题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一般采用三个方面的指标,它们分别是最高车速、和。
2、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9、 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 曲线。
20、 侧偏力: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 21、 汽车的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
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 保持货物完好的性 能。) 22、 汽车的通过性:指它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 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 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23、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 稳定性和在下长 24、 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25、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 将发动机功率Pe、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Pf+Pw)/ηt 对车速 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汽车功率平衡图。 26、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 转角之比。 27、 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 行驶车速。 28、 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 向上的分力。 29、 复合动力的电力驱动装置 30、 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承平面与汽车上 的中间区域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31、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 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32、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 最低附着系数。 33、 β线: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 器制动 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 器制动力为一固定比值。设Fµ1为前轮制动器制动力,Fµ2为后 轮制动器制动力,Fµ=Fµ1+Fµ2为总制动器制动力,则 β=Fµ1/Fµ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Fµ2=(1−β/β)Fµ1的函 数曲线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1−β∕β。即实际前、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动力因数 汽车牵引性能的主要指标。
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
此值越大,汽车的加速、爬坡和克服道路阻力的能力越大。
同步附着系数:F μ1、F μ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挂钩牵引力:车辆的土壤推力FX 与土壤阻力 Fr 之差I 线:前、后轮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C 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f 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ψ值路面上前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而后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滑移率:轮胎直进时刹车或加速时轮胎胎印和路面间所产生的滑移。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中性转向:斜率为1/L 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过多转向:得 摆角速度增益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最高档传动比与i 0的乘积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变速器1档传动比i g1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 0的乘积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差与轴距L 之比L a a -'=S.M.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侧偏角: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的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
汽车的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反作用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横摆角速度稳定时间: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情况触头失效: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汽车理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动力因数: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2.回正力矩: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3.汽车的比功率:发动机最大净功率/汽车总质量4.通过性:汽车能够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和各种障碍的能力5.I 曲线:也叫理想曲线,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是指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6.侧偏特性:汽车在行驶中,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弹性轮胎滚动方向偏离汽车行驶方向一角度7.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8.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9.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b ϕ。
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Y F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cc 的现象10.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附着系数p ϕ。
%100=S 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s ϕ1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 所消耗的燃油量12.制动效率与利用附着系数: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强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制动强度为Z 时汽车第i 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与地面对第i 轴的法向反力的比值13.静态储备系数SM :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a 之差与轴距L 之比。
14.制动器的热衰退:制动器温度上升后,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15.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
16.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17.汽车行驶平顺性: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够保证驾驶员与旅客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适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运送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18.轮胎的弹性延迟损失:由于内部摩擦,轮胎加、卸载的变形造成的能量损失现象19.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力分配系数β线和理想制动力曲线I 的交点的附着系数20.稳定横摆角速度增益:汽车前轮角阶越输入下汽车稳态横摆角速度和前轮转角之比21.汽车加速阻力:加速时,要克服汽车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22.特征车速:不足转向特性下稳态摆角速度增益取最大值时的车速23.操纵稳定性: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24.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25.驱动力: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1.汽车使用性能:2.汽车的动力性及评价指标:2.驱动力:3.最高车速:4.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6.使用外特性曲线:7.自由半径:8.汽车的上坡能力:9.静力半径:10驱动力图:11.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12.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13.滚动阻力系数:14.驱动力系数:15空气阻力:16.滚动阻力17坡道阻力:18道路阻力:19加速阻力:20.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21.汽车的爬坡能力:22.动力特性图:23.附着力:24.附着系数:25.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22动态分量:26.附着率:27.汽车功率平衡图:28后备功率:29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0.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31.负荷率:32汽车比功率:33.最小燃油消耗率:34.最小转动比:35最大转动比:36.传动系总转动比:37.汽车的制动性:38.制动效能:39.制动效能的恒定性:40.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41.地面制动力:42:制动器制动力:43.制动力系数:44.抗热衰退性:45.侧向力系数:46.制动距离:47.制动减速度:48.水衰退性:49制动跑偏:50.制动侧滑:51.前轮失去转向能力:52.滑动率:53.航向角:54.Ι曲线:55.β曲线:56.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57.同步附着系数:58.f线组:59.r线组:60.制动效率:61.利用附着系数:62.汽车的操纵稳定性:63.汽车(转向特性)的稳态响应:64.角输入:65.力输入:66.回正性:67.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68.典型行驶工况性能:69.极限行驶性能:70.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71.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瞬态响应:72.客观评价法:73.主观评价法:74.中性转向:75.不足转向76.特征车速79.临界车速80.侧偏角81.外倾角82.侧偏力83.附着椭圆84.侧偏现象85.侧偏刚度86.高宽比87.回正力矩88.外倾侧向角89.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0.反应时间91.峰值反应时间92.转向灵敏度94.侧倾中心95.悬架的侧倾角刚度96.悬架的线刚度97.车厢的侧倾角98.侧倾转向99.等效弹簧100.不足侧倾转向103.变形转向角104.不足变形转向角105.过多变形转向角106.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107.汽车的平顺性108.汽车的通过性109.汽车的通过性的几何参数110.牵引效率111.牵引系数112.燃油利用指数113.间隙失效114.顶起失效115.触头失效116.最小离地间隙117.纵向通过角118.接近角119.离去角120.最小转弯直径121.中性转向点121.静态储备系数S.M.:122.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t F 2t F 3t F 4t F 5t F 全开部分开TtF0Ft汽车理论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三个评定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汽车的加速时间t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i max 。
u a 驱动力Ft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 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t ,驱动轮在Tt 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 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 即为驱动力。
发动机转速特性:如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发动机特性曲线。
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一般,使用外特性与外特性相比:汽油机的最大功率约小15%; 货车柴油机的最大功率约小5%;轿车与轻型货车柴油机的最大功率约小10%。
传动系统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两大类。
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u 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tq g 0Tt T i i F rη=Ff+FW F f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时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
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1)车速 (2)轮胎结构 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滚动阻力与轮胎的帘线(棉、人造丝、尼龙、钢丝)和橡胶品质有关。
(3)气压 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
(4)驱动力 (5)路面条件 (6)转向 离心力前、后轮产生侧偏力,侧偏力沿行驶方向产生分力,滚动阻力增加。
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行车阻力,在时速200km/h 以上时,空气阻力几乎占所有行车阻力的85%。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有侧向⼒与切向⼒。
⼀定侧偏⾓下,驱动⼒增加时,侧偏⼒逐渐有所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相当⼤时,侧偏⼒显着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已耗去⼤部分附着⼒,⽽侧向能利⽤的附着⼒很少。
作⽤有制动⼒时,侧偏⼒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或制动⼒在不同侧偏⾓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定附着条件下切向⼒与侧偏⼒合⼒的极限值. P14002.稳态横摆⾓速度增益9865汽车等速⾏驶时,在前轮⾓阶跃输⼊下进⼊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驶。
常⽤稳态横摆⾓速度与前轮转⾓之⽐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值称为稳态横摆⾓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
P14703.侧向⼒系数l9765侧向⼒与垂直载荷之⽐称为侧向⼒系数?l .滑动率越低,同⼀侧偏⾓条件下的侧向⼒系数越⼤,即轮胎保持转向、防⽌侧滑的能⼒越⼤。
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s ≈ 15,汽车便可获得较⼤的制动⼒系数与较⾼的侧向⼒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 04.侧偏⼒和轮胎的侧偏现象 987 侧偏⼒:汽车在⾏驶过程中,由于路⾯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驶时的离⼼⼒等的作⽤,车轮中⼼沿轮胎坐标系Y 轴⽅向有侧向⼒F Y ,相应地在地⾯上产⽣地⾯侧向反作⽤⼒F Y ,F Y 即侧偏⼒。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侧向反作⽤⼒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驶⽅向也将偏离车轮平⾯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P136 05.发动机的使⽤外特性曲线 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 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外特性曲线.。
P4 06.附着率 C ? 875 指汽车直线⾏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作⽤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 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2.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3.侧向力系数侧向力系数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4.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5. 汽车动力因数汽车动力因数 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则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6 附着椭圆附着椭圆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一般称为附着椭圆。
7. 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 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行驶方向与车轮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行驶方向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平面的夹角。
8.回正力矩.回正力矩是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9.挂钩牵引力挂钩牵引力车辆的土壤推力F X 与土壤阻力与土壤阻力 F r 之差之差 10.纵向附着系数纵向附着系数11.制动距离.制动距离制动距离S 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从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 12.12.侧偏力侧偏力侧偏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使得车轮发生侧偏现象,这个力称为侧偏力。
为侧偏力。
13.汽车平顺性及评价指标汽车平顺性及评价指标 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14.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dtdu g dtdu g i f dtdu Gm GF F GF F D fi wt d y d d +=++=++=-=)(Dz T 0a u YyF Y F Y F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一档最大爬坡度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供油的发动机特性曲线充气轮胎弹性车轮的弹性迟滞损失:消耗在轮胎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摩擦以及橡胶帘线等物质的分子间的摩擦,转化为热能消失在大气中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汽车重力所需推力滚动半径:r=s2πnw汽车的驱动力图: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道路阻力系数:φ=f+i f:滚动阻力系数i:坡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汽车动力特性图: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动力因数:附着利用率附着力汽车后备功率发动机负荷率质量利用系数:装载质量与整车装备质量之比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发动机万有特性汽车循环行驶实验工况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传动系的总传动比其中为变速器传动比为主传动比为分动器或付变速器传动比,若没有分动器或副变速器且变速器直接档时,传动系最小传动比就是主传动传动系最大传动比:就是变速器一档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乘积汽车的制动效能: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
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东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的是抗热衰退性,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滑动率汽车滑动附着系数:滑动率为百分百的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s=15%~20%制动距离:汽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同步附着系数:线与曲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f线组:各种φ值路面上只有前轮抱死时的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分配关系r线组:各种φ值路面上只有后轮抱死时的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分配关系前轴利用附着系数:汽车以一定的减速度制动时,,除去制动强度外不发生前轮抱死所要求的总大于其制动强度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汽车的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航向角转向盘角阶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前后,在等速直线行驶与等速圆周行驶这两个稳态运动之间的过渡过程是一种瞬态,相应的瞬态运动响应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超调量:最大横摆角速度与横摆角速度的稳态值的比值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轮胎侧偏刚度:地面对轮胎的侧偏力与对应产生的侧偏角的比值侧偏刚度为负值回正力矩:轮胎发生侧偏是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1、汽车的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L/100km和MPG或mile/Usgal. 。
6、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8、汽车支承通过性评价指标:牵引系数TC,牵引效率TE,燃油利用指数E f。
10、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
11、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和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
12、确定汽车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最大爬坡度,附着率,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13、为了模拟实际的汽车运行状况而进行的油耗实验中,室内实验我国用 4工况,载货汽车室外道路实验时,一般 6工况。
15、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使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是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在道路上进行制动实验时,一般要测定汽车的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参数。
16车厢侧倾时,若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系统与悬架运动学上关系不协调时,将引起侧翻现象。
17、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道路实验转向轻便性常用的评价参数: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转向盘作用功。
1、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参数。
2、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
3、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撞击悬架限位概率,行驶安全性。
4、汽车的制动性评价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汽车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6、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的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7、平顺性评价指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撞击悬架限位概率,行驶安全性。
8、平顺行驶实验中一般要测定悬挂系统的部分: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9、一般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在30%左右,即16.7º。
10、越野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为60%,即31º。
11、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分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和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汽车理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发动机特性曲线:指将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和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的转速间函数曲线表现出来的图形。
2,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消耗量:指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3,同步附着系数: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4,侧偏现象:指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偏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也将偏离轮胎平面的现象。
5汽车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是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6,汽车动力性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7,地面制动力:地面制动力是使汽车制动而减速行驶的外力。
发动机动力装置参数:指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
8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度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简答: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使用方面(1)最高车速(2)档位选择(3)挂车的应用(4)正确的保养与调整2,汽车结构方面(1)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2)发动机的性能(3)传动系4,汽车外形与轮胎。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汽车的通过性:是指它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2.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3.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撑平面与汽车上中间区域(0.8b内)最低点间的距离4.纵向通过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分别通过前后车轮的外缘作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切平面,当两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所夹的锐角。
(大,顶起失效)5.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大,不易触头)6.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后端突起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大,不易托尾失效)7.最小转弯直径: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车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撑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直径。
8.转弯通道圆: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车体所有点在支撑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圆周以外的最大内圆称为转弯通道内圆,车体上所有点均为于圆周以内的最小外圆转弯通道外圆。
(内外圆半径相差小,汽车机动性好)9.汽车的平顺性:汽车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范围之内。
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1.白噪声:路面速度功率谱密度幅值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为一常数,幅值大小只与不平度系数大小有关。
2.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到的侧向加速度(阈值大事故率低)3.汽车操纵稳定性: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方向行驶。
切当遭遇到外界干扰时,汽车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4.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相应的在地面上产生的侧向反作用力Fy,5.侧偏角:接触印迹中心线aa不止与车轮错开一定的距离。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旋转质量换算系数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3.制动力分配系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4.航向角5.汽车的通过性6.偏频:在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中只有单独一个质量振动时的部分频率7.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8.后备功率9.滑动率10.悬架的侧倾角刚度Kφr1.附着系数φ:地面对轮胎切向作用力的极限值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之比。
2.悬架的侧倾角刚度Kφr: 侧倾时(车轮保持在路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与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3.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φ0;4.汽车的稳定性因数K5.汽车的后备功率6.滑动率s: 滑动率定义为,其中为车轮中心速度,为没有地面制动力时的车轮半径,为车轮角速度1.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衡质量的惯性力,常以δ份计入旋转质量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旋转质量系数2. 附着利用率:其定义式为,其中对应于制动强度为z、汽车第i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为制动强度为z时,地面对轴的发向反力,为第i轴对应于制动强度为z的利用附着系数3. 制动力分配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4. 航向角:制动时汽车纵向轴线与原定行驶方向的夹角。
5. 转向灵敏度: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6. 车厢侧倾中心:车厢的侧倾轴线通过车厢的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称为侧倾中心7. 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其定义式为,…………1.汽车道路阻力系数答案解析:单位汽车总质量克服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的能力。
2.汽车比功率答案解析: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即mp e。
3.汽车循环行驶试验工况答案解析:指在循环试验中等速、加速、减速、怠速、停车等工况。
4.汽车制动力系数答案解析: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5.汽车悬挂质量分配系数答案解析:ε=aby2ρ即车身绕横轴y轴的旋转半径的平方与质心到前后轴距离的乘积之比。
汽车理论 名词解释
13 a :1.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边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2.驱动轮附着率:驱动轮受到的地面切向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
3.牵引系数: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
4.滑动率: 滑动率s 定义为%100⨯-=ur u s ω,式中,u 为车速; r 为车轮半径;ω为车轮角速度。
5.转向灵敏度: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或转向盘转角)之比. b:1.道路阻力系数:指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之和。
2.附着椭圆:在一定侧偏角下,轮胎极限切向力与侧偏力的关系。
3.发动机负荷率:在一定挡位下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部分负荷功率与全油门功率之比。
4.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5.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增益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车速。
12:1.动力因数:驱动力与空气阻力的差值与汽车重力之比。
2.中性转向点: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
3.临界减速度: 在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减速度。
(12、09)4.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车身俯仰运动回转半径的平方与质心到前后轴距离之积的比值。
5.车厢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
(12、08)09:流线型因数:汽车的空阻力系数与迎风面积的乘积侧偏现象:轮胎接地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方向不一致的现象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最大横摆角速度对应的车速静态储备车速:中性转向点到前轴的距离a ’和质心到前轴的距离a 之差与轴距L 的比值08:1.制动效能因数:单位制动轮缸推力Fpu 所产生的制动器摩擦力 F2.轮胎侧偏角:车轮接地印迹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的夹角3.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4.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出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失效。
07: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附着率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动力性及指标: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着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
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P140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865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
P14703.侧向力系数?l9765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l.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
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s≈15% ),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987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P136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
P406.附着率C?875 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不同的直线行驶工况,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
在较低行驶车速下,用低速挡加速或上坡行驶,驱动轮发出的驱动力大,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大。
此外,在水平路段上以极高车速行驶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也大。
P2607.回正力矩T z 865 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 z.圆周行驶时,T 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P14008.汽车的动力因数 D 765汽车的行驶方程为F t=F f+F i+F w+F j, 变形得F t ? F w = ψ+ δdu ,则F t ? F w 称为汽车的动力因数,用D表示。
P21G gdt G09.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β线) 97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一固定比值。
设Fμ1为前轮制动器制动力,Fμ2为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μ= Fμ1+ Fμ2为总制动器制动力,则β= Fμ1/ Fμ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Fμ2= 1 ?ββFμ1的函数曲线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1 ?ββ。
此即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β线)。
P11010.制动力系数φb 97 P92 一般将地面制动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 z(平直道路为垂直载荷)之比称为制动力系数φb。
它是滑动率s 的函数。
当s较小时,φb近似为s的线性函数,随着s 的增加φb急剧增加。
当φb趋近于φp(峰值附着系数)时,随着s的增加,φb增加缓慢,直到达到最大值φp。
然后,随着s继续增加,φb开始下降,直至s=100% .11.轮胎坐标系87 为了讨论轮胎的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轮胎坐标系。
规定如下:垂直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
坐标系的原点O为车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投影线的交点。
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取为X轴,规定向前为正。
Z 轴与地面垂直,规定指向上方为正。
Y 轴在地面上,规定面向车轮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P13612.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86 P161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
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参数有关。
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
13.侧倾转向85 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P17214.利用附着系数85在一定制动强度z下,汽车对应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F Xb与地面对该轴的法向反力F z之比,叫做利用附着系数。
即?i= F Xbi 。
利用附着系数越接近制动强度,地面的附着条件发挥F Zi得越充分,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程度越高。
通常以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描述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
最理想的情况是利用附着系数总是等于制动强度。
(制动强度:令du = zg ,z称为制动强度)P114 dt15.制动器制动力Fμ65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Fμ,Fμ=Tμ/r.它相当于把汽车架离地面,并踩住制动踏板,在轮胎周缘沿切线方向推动车轮,直至它能转动所需的力。
制动器制动力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
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汽车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P9016.同步附着系数? 09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可用作图法得到,或用解析法求得,? 0= Lβ? b . 同步附着系数说明,对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只有在同h g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才能使前、后轮同时抱死。
?< ? 0,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 0,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
P11117.悬架的侧倾角刚度9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T矩。
Kφr =。
T 为悬架系统作用于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矩;φr为车厢转角。
可以通φr过悬架的线刚度或等效弹簧来计算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P16318.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7 P159 在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常以前轮转角δ或转向盘转角δsw为输入,汽车横摆角速度ωr 为输出,来表征汽车的动特性。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9.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7ρ2ε=y ,ρy 为车身绕横轴y 的回转半径,a、b 为车身质量至前、后轴的距离。
大部分汽ab车ε=~ . P21220.汽车的使用性能 6 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使用性能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
21.滑移率(滑动率)s 6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叫滑移率s。
车轮纯滚动时,s=0;边滚边滑时,0<s<100%;纯滑动时,s=100% .汽车制动时,若滑移率s保持在15%~20%范围内,则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纵向附着系数φz与侧向附着系数φc都较大,使汽车有较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22.滚动阻力系数 f 6F f滚动阻力系数f= ,即滚动阻力与车轮负荷的比值。
良好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滚动W阻力系数约为~. 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气压等有关。
P823.汽车比功率5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常用单位是千瓦/吨.一般中型货车的比功率约为10kw/t .可利用汽车比功率来确定发动机应有功率。
P7424.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5 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u a, 将发动机功率P e,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1(P f + P w) 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ηT坐标图上,即得汽车功率平衡图. P30---------------------------------------------------------------------------------------------------------------------- 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一固定比值。
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Fμ1与汽车的总制动器制动力Fμ之比β= Fμ1/ Fμ来表明分配的比例。
此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26.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b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p滑动率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s27.附着力、附着率、附着系数地面对轮胎的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叫做附着力F?P92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叫附着率C?附着力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的比值叫做附着系数?= F ?F z28.侧偏刚度kF Y ? α曲线在α=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k,单位为N/rad .29.高宽比F Y =k α.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之比H ×100%叫高宽比,又叫扁平率。
B30.滑水现象(hydroplaning)在一定车速下,汽车经过有积水层的路面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滑动附着系数?s≈0,侧偏力完全丧失,方向盘和刹车会完全不起作用,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状态。
此即滑水现象。
31.制动距离指汽车在一定车速下,从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32.抗热衰退性能汽车的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所以制动器温度升高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动器的制动效能。
一般把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
33.后备功率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等速行驶,此时阻力功率为P f + P w P f + P wηT。
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为P s = P e ?,该剩余功率P s 被称为后备功率。
汽车的后备ηT功率越大,则用于加速和爬坡的功率就越大,汽车的动力性就越好。
利用后备功率可具体地确定汽车的爬坡度和加速度。
P3134.等效弹簧车厢上一侧受到的弹性恢复力,相当于一个上端固定于车厢,下端固定于轮胎接地点,且垂直于地面,具有悬架线刚度的螺旋弹簧施加于车厢的弹性力。
这个相当的弹簧称为等效弹簧,主要用来确定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35.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 t ? u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