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棵树》教案1
有几棵树教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基本结构。
2.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3.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爱护自然。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以讲解有几棵树为主要内容,涉及到的教学知识点如下:1.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和果实。
2.园林中常见的树种:如杨树、槐树、梧桐树等。
3.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开始,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
4.生长环境的影响:阳光、水分、土壤、温度、气候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2.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的理解。
3.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和记录采集的植物样本。
四、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和笔等基础设备。
2.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样本,如树叶、花朵等。
3.一些常见的园林树种图片资料。
4.有关植物的基础知识和生态环保知识的教学资料。
五、教学步骤1.自我介绍。
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出主题。
通过给学生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园林树种的图片等,引出“有几棵树”这个话题,并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影响。
3.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基本结构,带领学生了解每个部位的功能和特点。
4.介绍园林树种。
让学生了解园林常见的树种和它们特点,并了解每种树木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条件。
同时介绍植物分类和树木的分类。
5.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介绍植物从种子开始,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
带领学生理解植物各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6.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变化和相应的环境因素。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调研和记录,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7.学生分享。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调研和记录结果,带领学生理解并总结影响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规律。
8.总结和评估。
有几棵树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能听懂有关“有几棵树”这个话题的基本表达;2.能用中文口语回答“有几棵树”这个问题;3.能辨别不同数字的英文表达;4.能简单描述形状和数量;5.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单词”tree” 的发音和拼写;2.理解“有几棵树”这个问题的意义;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树的形状和数量;4.能够简单计数。
三、课前准备1.安排好本节课的教学材料,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图卡等;2.准备好 ABC 歌曲的录音。
四、教学步骤1. 热身1.老师问学生:“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2.学生回答:“Trees”;3.老师再问:“How many trees can you see?”;4.学生回答:“I can see one tree”、“I can see two trees”、“I can see three trees”……2. 具体操作1.老师用黑板绘制树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英文描述树的形状;2.老师出示不同数量的树,引导学生用英文描述数量,并模仿学习;3.老师帮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数量的树,带动学生进行计数;4.老师播放 ABC 歌曲,帮助学生逐个认识字母,在树上写下不同数字和字母;5.老师出示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2.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查漏补缺;3.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口语挑战”等方式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老师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数数: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
2. 写数:学生能够用数字1-10表示数量。
3. 认识和理解数: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挂图、计数器。
2.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教室里的树木,然后让学生用数字进行表示。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数一数自己组内的树木,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4. 活动二: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数一数有多少棵树,并记录下来。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内容:- 数数:1, 2, 3, ..., 10- 写数:1, 2, 3, ..., 10- 认识和理解数:每个数字代表一定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的树木,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2. 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数一数自己家里的树木,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4有几棵树(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7.4节——有几棵树。
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如何数数并说出树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会数数,能够准确地数出树的数量。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观察图片,找出树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树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片树林。
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数出图片上有几棵树吗?”2. 讲解:我会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数数。
我会从图片的一边开始数,一直数到另一边。
我会告诉同学们,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一直数下去,不要漏掉任何一棵树。
3.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答案是否一致。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有几棵树”这个问题,并在旁边画上一张图片。
然后,我会写下同学们数出的树的数量,并注明“正确”或“错误”。
七、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数数练习。
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数出每张图片上的树的数量,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在数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上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在数数的时候出现了遗漏。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提供更多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
他们可以在家里数数家具,或者在公园数数树木。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有几棵树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字1-10的含义,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运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本第12页:“有几棵树”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用书第12页:“有几棵树”的相关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数数,理解数字的含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并能用数字正确地表示物体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PPT展示一幅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树)-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有多少棵树吗?”(引导学生数数)2. 学习新知-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12页,观察例题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数字1-10)- 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并让学生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 通过PPT展示数的顺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数数、数字的含义、数的顺序)-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内容:- 数数- 数字的含义- 数的顺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用数字表示家里的物品数量,并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交流,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字的含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掌握所学知识。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正确地数出树的数量,并能够用数字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数数。
2. 数的表示: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
3. 数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数数,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树的数量。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意义,并学会正确地数数。
3.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并讲解数的表示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数的概念、表示和运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主要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表示、数的运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地数数、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观察力、思维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用数字表示出来。
2. 提高题: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字表示出来,并说明是如何数出来的。
3. 拓展题: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所在社区有多少棵树,用数字表示出来,并分析数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前活动:放音乐《小小智慧树》。
师:同学们今天上的精神状态都很好,真棒!老师看谁今天的表现是最棒的,能坚持到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找信息。
师:刘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小小智慧树,今天也请来了一些智慧树,树上还结了很多的智慧星,我要把它奖励给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智慧星?现在就用我们的智慧来找到智慧树吧。
师:(拿下一道口算题)看来我们要做对这些口算,智慧树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师:(做10加几的口算)。
做对一道口算题,刘老师就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师:刚才我们做的都是10加几的口算,10加几就是?生:十几。
师:左边藏了几棵智慧树?生:8棵。
(板书:8)。
师: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藏了几棵智慧树。
(做9加几的口算)。
师:刚才我们做的都是9加几的口算。
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十),这样计算起来很快。
右边藏了几棵智慧树?生:6棵。
(板书:6)。
2、提问题。
师:智慧树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说两句话,提一个数学问题?左边有……,右边有……。
生: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师:(你说的非常完整)集体说一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有几棵树。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棵树?师:我们要求一共有多少棵树,谁会列式?生:8+6=14或6+8=14。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求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那么8+6=14对吗?我们可以请出我们的学习小帮手小棒来摆一摆。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3》,其中第5节《有几棵树》。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从而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准确数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图片,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数一数,这幅图片上有几棵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树的数量,同时解释数字3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幅树图片,要求学生合作数出树的数量,并解释数字3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图片数字3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门口数一数,家门口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家门口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观察教室,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教室里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树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数出树的数量。
但在数数时,有些学生对细节观察不够,会出现数错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数一数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数量,如:车辆、书本、椅子等,并尝试用数字3进行表达。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实录、课件及反思(精选3篇)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实录、课件及反思(精选3篇)《有几棵树》、实录、及反思篇1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导入语(课前观察,小组比赛,给第2、3小组纪律好画上智慧果。
)师: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生:想!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种希望。
(1)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生:好!(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生:8棵。
师:第二排呢?生: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师:你真棒!不过你的第一棵树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呢?(师指着树问)生:第一排的。
(师奖励生1和生2小红花)师: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呢?生(全体):7棵。
师:还有问题么?生:上面多几棵?下面少几棵?师:你回答得很好,不过不完整,谁能来帮帮他?生:上面比下面多几棵?下面比上面少几棵?师:你们都好棒,提出很多问题。
那一共有几棵树?谁来列个算式呢?生(全体):8+6=14。
(师板书8+6)师: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
预备,开始!(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摆小棒)(4)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生:8+6=14,数一数这边有8棵,那边有6棵。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几棵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公园或者学校里,有没有数过树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椅子数量。
2.实验操作:为了组数一数指定区域内的树木数量,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数数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对应章节: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数》第2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数一数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学习掌握数量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数量,理解数的概念;
2.学会使用数词,如“一”、“二”、“三”等;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数词表达数量;
(2)学会从1开始按顺序数数,培养数感;
(3)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树木。
举例解释:
(3)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数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场景。
举例解释:
-在数树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跳过某个数字,或者重复数同一个数字,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按照顺序逐个数;
《有几棵树》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棵树》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有几棵树》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计数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主题:《有几棵树》重点:理解计数的概念,并学会正确计数。
难点:准确地识别和计数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出图片中有多少棵树。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有几棵树》。
2. 新课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一棵树”、“两棵树”等数量的概念。
(2)教师演示如何计数,强调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重复计数或遗漏计数。
(3)让学生自己动手计数,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错误。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含有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计数练习。
(2)小组活动:每组分发一些画有树木的卡片,让他们合作完成计数任务,然后汇报结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计数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计数方法。
2. 检查学生的计数结果,看他们是否能准确无误地计数。
3.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计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回家后,让家长配合,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让孩子进行计数练习。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的基本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计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有几棵树

数学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2.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几个几”的含义,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2.教学难点: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学具:小棒、纸牌等3.教学场地:教室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一片树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这片树林里有几棵树?”2.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数的?”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二)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定数量的小棒或纸牌,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摆出“几个几”的形状。
2.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几”的含义。
3.学生完成后,邀请几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讲解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乘法口诀,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几个几”的问题。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
(四)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几个几”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回答,并给予评价。
3.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
(五)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的家里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上有4个种子,请问小明家里有几个苹果种子?”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各组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
2.布置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林,发现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理解了“几个几”的含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数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习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来准确地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生能够使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正确地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苹果树模型;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拿出苹果树模型,让学生数一数苹果树上有几棵树。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讲解解题思路:先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说出答案。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8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并用数字和数量标志表示出来。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答案会有所不同,例如:我有2个兄弟姐妹。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题目:有几棵树?2. 板书解题过程: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量的基本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进行数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数一数身边的物体数量,例如:数一数家里的家具数量,数一数学校的教室数量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1.完成课本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包括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等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及数量比较的理解。
2.观察家里的植物或周围的树木,记录下它们的名字和数量,并与家人分享你的观察成果。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设计一道与“有几棵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小明有5棵苹果树,小华有3棵梨树,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棵果树?”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内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快速记住数的顺序的?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数一数,填一填:给出几组不同数量的树木,让学生填写对应的数字。
2.比一比,说一说:展示几组树木,让学生比较数量,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10以内数的认识,特别是数的顺序和数量比较。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概念,将具体物体与抽象数字相结合。
-独立进行数量比较,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有几棵树》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棵树》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有几棵树》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数,准确判断出一定数量的树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数数。
2.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计数。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树的数量。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去数一数周围的树,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与数树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树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些有关树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树,然后让他们数一数,看看有多少棵树。
(2) 在学生数完之后,教师可以问他们是如何数的,有没有什么技巧。
(3) 教师再解释正确的数数方法,并让学生再次数一数。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数树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数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数一数家附近有多少棵树,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数数过程进行观察,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数数方法。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看他们是否能正确数出树的数量。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数数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犯错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数数的方法。
《有几棵树》教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 8 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 8 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 8 加几的算理,能在多种算法中择优选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小树都发芽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棵树。
(出示主题图)(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 1:左边有 8 棵树,右边有 6 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2、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摆一摆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棵树。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摆的,怎么算的?小组 1:我们先摆 8 根小棒,再摆 6 根小棒,然后把 2 根小棒移到8 根这边,凑成 10 根,10 根加 4 根就是 14 根。
师:为什么要把 2 根移到 8 根这边呢?生:因为 8 和 2 可以凑成 10,凑成 10 好算。
小组 2:我们是从 6 根里面拿出 2 根给 8 根,凑成 10 根,10 根加 4 根也是 14 根。
小组 3: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8、9、10、11、12、13、14,一共14 棵树。
小组 4:我们是接着 8 往后数 6 个数,9、10、11、12、13、14,也是 14 棵树。
(3)优化算法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
(4)师小结:在计算 8 加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把 8 凑成 10 或者把另一个加数分成 2 和几,先算 8 加 2 等于 10,再算 10 加几。
《有几棵树》(教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有几棵树”这个问题;2.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或场景,确定树木的数量;3. 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等基本运算,解决有关树的数量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2. 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通过观察图片或场景,准确地判断出树木的数量。
三、教学步骤1. 热身铺垫(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加强“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发现周围校园里有几棵大树?如果在花坛里种一排小树,树的数量是多少棵?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表示树木的数量(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际地物,让学生了解表示树木数量的方式,如用数字、图片等。
老师通过投影图片,要求学生观察,数出图片中树木的数量,以及组合树的数量,如两个老师带了9名学生,在公园里看到了16棵树,请问公园里有多少棵树?3. 运用基本运算(20分钟)在前一个部分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来解决有关数量的问题。
先给学生列举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一个公园里有4排小树,每排有5棵树,公园里总共有多少棵树?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更有挑战的问题,如我们班级有35个学生,老师带着我们去公园,公园里有15排小树,每排有11棵树,请问公园里总共有多少棵树?这些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 综合运用(15分钟)在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组和合作进行讨论和解决。
例如,一个学校要在校园周围种树,要求每20米种一棵树,如果校园周围的一条边长180米,请问需要多少颗树?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思路和结果,进行验算和纠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老师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检查学生对树木数量表示和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
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将以严谨的态度,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节《有几棵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加法和减法,学会数数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加减法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3 + 2 = ?(2)5 2 = ?(3)小华有4个篮球,他借给了小明2个篮球,小华现在还有几个篮球?2. 答案:(1)3 + 2 = 5(2)5 2 = 3(3)小华现在还有2个篮球。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能够将具体的物体与数字建立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 学会使用“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如“有几棵树”。
3. 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能够用“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图片等。
2. 学具:彩色笔、图画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引导学生用“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
2. 新课:讲解数字1-5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数出教具中物体的数量,并用“有”字句描述。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数字1-5的认识和“一一对应”的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内容:数字1-5的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数出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物体数量,并用“有”字句描述。
2. 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图画纸上画出5个不同数量的物体,并用数字标注。
3. 让学生用剪刀剪出5个不同数量的物体,并用数字卡片表示。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和描述物体数量。
2. 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一一对应”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棵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具准备
口算练习卡,图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游戏:
亲爱的小朋友们,先请我们起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导入语:
今天呀,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好,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春天来了。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现在老师就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1)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第二排呢?(生数8棵,生数6棵)(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引导出: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谁能来列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生:8+6)哦,那这个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好呢,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先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要求: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预备,开始!(学生摆数,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4)反馈交流: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5)小结:你们的方法好多,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呀,老师还请了小白兔和小熊来帮老师的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俩的做法:小白兔它喜欢这样摆小棒:它把6个小棒中的两个抽出来,放到前面的8个里,组成10个小棒,然后剩下4个,这一共就是14个小棒喽;这也就是说,小白兔它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而小熊呢,它却是这样做的:它把前面8个小棒里的4个抽出来,放到后面的六个小棒里,组成了10个小棒,再加上前面剩下的4个,这样也就是14个小棒了。
看来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同学们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那么,你觉得哪一个计算更简便呢?是啊,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念给大家听听,请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地听一听: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十,计算起来很容易。
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三、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1)师导入:春天里我们栽下树,夏天来了,真可谓鸟语花香,蜻蜓呀蝴蝶呀都在花间跳舞。
我们来看看,花丛中已经有8只蝴蝶,又飞来了几只呢?我们一起数一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列算式呢?你能用凑十法口算出得数吗?(8+8=16)。
(2)池塘里,老师也发现了蜻蜓,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指名说自己的数学故事以及列算式。
(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原来有4只蜻蜓,飞来了8只蜻蜓,一共有几只蜻蜓?8+4=12 同样,要学生自己用凑十法说出计算结果)哇,小朋友表现真不错,老师可开心呢!
2、金秋收获希望(摘星星游戏)。
(1)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丰收的秋天,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你看——闪烁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它说要和小朋友们玩摘星星的游戏。
请打开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请举手摘星星。
(此处是将82页练习题4的8道算式写成卡片,交给学生,可重复,总之,每个学生都要有口算卡片。
我给你提供几道式子: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分组上讲台摘星星)(看谁的对,就摘到一颗星。
教师事先准备好小星星,贴到孩子的前额即可。
)
(2)拍小手游戏,重整孩子纪律。
3、冬天储粮。
(1)导入:冬天快到了,勤劳的小蚂蚁们忙起来了,原来他们正为过冬准备食物呢,可是忙乱中却忘了自己的家住在几号,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呢?
(2)请打开课本第82页第5题的蚂蚁图。
请小朋友们动手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
(3)教师订正。
(4)思想教育: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尝到丰收的喜悦,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8加上几的进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许许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对,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
那么,何老师想问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8 + 6 = 14 8 + 6 = 14
2 4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