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七章——隋朝唐朝
合集下载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PPT课件

隋 统 一 南 北 589 年
胭脂井 在今南京鸡鸣寺山坡下
Page 6
隋朝疆域图
长安 今陕西西安
涿郡 今北京 余杭 今浙江杭州
Page 7
魏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蜀
隋
西晋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总的发展趋势
政权分立
Page 8
全国统一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间
户数
人口
隋文帝开皇 九年(589年)
Page 29
查一查: 隋大运河经过今天的哪些省 和大城市,考察一下历史上 这些城市的兴衰与运河有什 么关系?
Page 3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Page 20
龙舟
Page 21
隋炀帝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我今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黄沙,幽魂弃荒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Page 22
运漕商旅,
往来不绝。
(《通典·州郡典》)
Page 24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Page 25
北师大版本七年级的下册《繁盛的隋唐》复习.ppt

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 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 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 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 崇就是她提拔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 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
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武则天的政绩:
1.武则天统治前期,重用 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 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借 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 断高官的局面.
2.改<<贞观氏族志>>为 <<姓氏录>>
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希 望 对 你
涿郡(今北京)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唐朝的建立
1、618年,隋炀 帝在江都被杀死, 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称 帝,建立唐朝, 都:长安,李渊 就是唐高祖。
贞观之治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 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 是唐太宗。他吸取隋亡的教 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 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 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 能巩固。
繁盛的隋唐 复习~
一 隋的统一
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年号:开皇
统一的原因:
1.人们渴望统一,长期分裂格局
2.陈政权腐败
3.北方人民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4.隋统一后,励
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 5.隋建立后,
为灭陈做充分准备,战略得当
贯通南北的动脉___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 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隋朝的繁荣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 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 和垦田面积大 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二 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从605年起, 隋炀帝 在位期间开通。 3.概况 (1)三点:以 洛阳 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 。 (2)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3)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评价:大运河全长 2 7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 是 隋文帝 。 2.隋朝的统一: 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 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 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知识点四 隋朝的灭亡
1.背景: 隋炀帝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 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今 山东 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隋朝的统 治面临瓦解。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本课结束
知识点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 (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 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 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 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 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 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 年。
《隋唐历史回顾》课件

唐朝名画家
吴道子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 的画家,他的作品 以山水画和人物画 见长,形象生动。
Hale Waihona Puke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的画 家,他擅长绘制花 鸟画,作品充满生 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张择端
张择端是唐朝的宫 廷画家,他的画作 描绘了当时宫廷生 活的繁华和细腻。
李公麟
李公麟是唐朝的画 家,他的作品注重 形似、色彩和谐, 给人以美的享受。
宗教信仰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国教之 一,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开国皇帝
李渊,号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经济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出现了商业繁荣和科技进步。
国际交往
唐朝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往,与丝绸之路沿 线国家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往来。
五代十国
唐末出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标志着唐朝的灭 亡。
《隋唐历史回顾》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隋唐历史回顾》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回顾 隋朝和唐朝的历史,探索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现代社 会的影响。
隋朝
建立时间
隋朝由隋文帝杨坚于581 年建立。
开国皇帝
杨坚,号隋文帝,是隋朝 的创立者。
政治制度
隋朝采取集权制度,实行 三省六部的中央集权体系。
唐诗鉴赏
杜甫
杜甫是唐朝文学史 上的伟大诗人,其 诗作流传至今,反 映了唐代社会的各 个方面。
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朝的文 学家,以其敏锐的 洞察力和细腻的描 写而著称。
李白
李白是唐朝最著名 的诗人之一,其诗 作充满豪情壮丽和 奇思妙想。
王之涣
王之涣是唐朝的诗 人,他的作品以质 朴、含蓄、意境深 远著称。
初中历史 隋的兴亡7 北师大版精品课件

隋的兴亡
3+4+4+5(课堂小结记忆)
4个时间: 581年、589年、605年、618年
4个地点: 长安(隋、唐朝都城)、洛阳(中心) 、 涿郡(北)、余杭(南)
3个人物: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唐高祖(李渊)
5个事件:
隋建立、隋统一、隋大运河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1】“繁盛一时”四个字是对隋朝统治的高度 概括,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王朝,却仅经
再见!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里,人人都会有朋友。如果没有朋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如死水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它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 友情,是雨季中的一把小伞,它撑起了一个晴朗的天空;友情,是风雪之夜的一杯淡茶,它能将寒意驱走,带来温暖;友情,是迷途中的一盏灯,它在你迷失时给你方向……人生漫漫,若能拥有一段地久天长的相知相伴的友情,生命亦无憾。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几许微笑,几丝忧伤,随着时间小河的流淌,许多人和事都付之东流去。但有一种人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ta的交往,如陈年酒香,沁人心肺。你与ta的友情是世上最珍贵的情感。这种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 小时候,友情是简单的一个玩伴,是一份哭哭笑笑的天真无邪。儿时的友情是真切的我和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吵架,互相赌气撅起的嘴,片刻之后又携手言欢。那时的友情是那一块小小的糖,甜甜的味道,永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无论何时回味起,都是美滋滋的。 长大后,友情是一樽透明的酒杯,举杯邀明月时,对影成三人。失败或落寞时的酒话连篇,ta不会觉得你烦。友情,是伤心不必躲在一个角落悄悄地哭泣,ta默默地陪你,告诉你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于是,成长里有我们友情地久天长的足迹。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PPT课件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诗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什么理想? (2)从隋朝开始,实现其理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
实现这种理想的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
打破了……国家可以……促进了……对后世……
(3)统治措施: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皇帝
太尉(掌管军事)
县(县令)
郡(郡守)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状元游街
科举考生赶考用的赶考挑子
一
探究点:科举制的创立
1.原因:魏晋以来,选拔官员主要看门第的高低,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很难有做官的机会。2.创立:(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
同意: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不同意: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
一
探究点:隋唐更迭
2.唐兴
1.隋亡
1.隋亡
(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时间:
暴政(多次巡游南方,三次进攻高丽)
隋末爆发农民起义(翟让、李密瓦岗军起义)
618年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隋朝年表
隋朝建立
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开通运河
隋朝灭亡
两代而亡,短命王朝。——————————
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隋炀帝:开凿运河、科举制正式形成
隋 朝
比较秦隋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
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
实现这种理想的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
打破了……国家可以……促进了……对后世……
(3)统治措施: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皇帝
太尉(掌管军事)
县(县令)
郡(郡守)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状元游街
科举考生赶考用的赶考挑子
一
探究点:科举制的创立
1.原因:魏晋以来,选拔官员主要看门第的高低,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很难有做官的机会。2.创立:(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
同意: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不同意: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
一
探究点:隋唐更迭
2.唐兴
1.隋亡
1.隋亡
(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时间:
暴政(多次巡游南方,三次进攻高丽)
隋末爆发农民起义(翟让、李密瓦岗军起义)
618年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隋朝年表
隋朝建立
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开通运河
隋朝灭亡
两代而亡,短命王朝。——————————
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隋炀帝:开凿运河、科举制正式形成
隋 朝
比较秦隋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概要PPT课件

隋以后,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和录用官员的主 要途径。
第9页/共25页
科举制
1、发展演变 秦汉(推举)——魏晋(地方世族把持)——隋文帝 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扩充国学规模 严格考试制度 创设殿设
武举
唐玄宗 殿试诗赋
第10页/共25页
3、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后果: 农民大起义
2、灭亡时间: 618年。
第21页/共25页
3、唐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随后,李渊父子陆续削平各地的分裂割据势 力,再次实现全国统一。
第22页/共25页
思考与讨论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第14页/共25页
2、开通南北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 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路线
以( 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 ),北至( 涿郡 ), 全长( 2000多千)米
3、作用: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城镇的发展, 巩固了统一。
消极: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第1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经 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隋唐王朝从新恢复了中国统一 的政局。隋朝虽然短暂,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古代中国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持续 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此 时的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 生了深远影响。
——唐·赵嘏
第9页/共25页
科举制
1、发展演变 秦汉(推举)——魏晋(地方世族把持)——隋文帝 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扩充国学规模 严格考试制度 创设殿设
武举
唐玄宗 殿试诗赋
第10页/共25页
3、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后果: 农民大起义
2、灭亡时间: 618年。
第21页/共25页
3、唐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随后,李渊父子陆续削平各地的分裂割据势 力,再次实现全国统一。
第22页/共25页
思考与讨论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第14页/共25页
2、开通南北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 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路线
以( 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 ),北至( 涿郡 ), 全长( 2000多千)米
3、作用: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城镇的发展, 巩固了统一。
消极: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第1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经 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隋唐王朝从新恢复了中国统一 的政局。隋朝虽然短暂,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古代中国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持续 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此 时的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 生了深远影响。
——唐·赵嘏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盛唐气象ppt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为唐朝的兴 起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疆域和制度。
唐朝的兴盛
唐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皇帝和繁荣的文化,经济、科技、艺术都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
02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农业的发展
1 2
生产工具的改进
2023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课盛唐气象
目录
• 隋唐时期的背景 •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 • 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 盛唐气象-唐代盛世的繁荣与开放
0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年 的分裂局面。
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02
纺织技术
隋唐时期的纺织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斜交丝织技术、印染技
术的改进等,使纺织品筑技术也具有卓越的成就,如长安城、洛阳城等大型城
市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砖石结构的广泛应用等。
05
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多个佛教流派,如禅宗 、净土宗等。
佛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隋唐时期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像雕塑、壁画等,体现了 佛教思想和文化的融合。
科技发展的卓越成果
01
农业技术
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农具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集权
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则进一步推行州县、 道州县和府州县三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为唐朝的兴 起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疆域和制度。
唐朝的兴盛
唐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皇帝和繁荣的文化,经济、科技、艺术都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
02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农业的发展
1 2
生产工具的改进
2023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课盛唐气象
目录
• 隋唐时期的背景 •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 • 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 盛唐气象-唐代盛世的繁荣与开放
0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年 的分裂局面。
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02
纺织技术
隋唐时期的纺织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斜交丝织技术、印染技
术的改进等,使纺织品筑技术也具有卓越的成就,如长安城、洛阳城等大型城
市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砖石结构的广泛应用等。
05
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多个佛教流派,如禅宗 、净土宗等。
佛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隋唐时期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像雕塑、壁画等,体现了 佛教思想和文化的融合。
科技发展的卓越成果
01
农业技术
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农具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集权
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则进一步推行州县、 道州县和府州县三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隋唐史精品课件

29 《 地 理 志 上 序 》 · ·
隋帝系表
⑴隋文帝杨坚(581-604) —— ⑵隋炀帝杨广(604-618) 隋炀帝杨广(604 (604- 隋文帝杨坚(581杨坚(58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⑶隋恭帝杨侑 (617(617-618)
⑷隋泰帝杨侗 (618(618-619)
隋之国号 “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十二月……甲子, 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 十二月……甲子, 580 ……甲子 周以大丞相堅為相國,摠百揆,去都督、 周以大丞相堅為相國,摠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 宰之號,進爵為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隨國” 宰之號,進爵為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隨國”。
《资治通鉴》卷174《陈纪八·高宗 资治通鉴》 174《陈纪八· 宣皇帝下之上》 宣皇帝下之上》
西晋
东西魏与 梁 北周与陈 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
地方佐官中央任命
隋炀帝时改州为 同时规定: 郡,同时规定:全国 各地的 “ 大小之 悉由吏部” 官, 悉由吏部” 任 命,而且县佐须用别 郡人, 郡人,使地方豪强不 得把持本地政务。 得把持本地政务。
安阳出土隋侍吏俑
创立科举制
隋以前, 选官用九品中正制度。 隋以前, 选官用九品中正制度。 但至西魏北周时期, 但至西魏北周时期, 选用官吏已不大 注意门资, 九品中正制度逐渐动摇。 注意门资, 九品中正制度逐渐动摇。 隋文帝即位后, 隋文帝即位后, 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 规定每州每岁贡士三人。 制,规定每州每岁贡士三人。 开皇十 八年(公元598 598年 又下诏“ 八年(公元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 以上、总管、刺史, 以志行修谨、 以上、总管、刺史, 以志行修谨、清 平干济二科举人” 平干济二科举人”。 此时已初步走向 开科举士”的科举制度。 “开科举士”的科举制度。 隋炀帝 创立了进士等科。 时,创立了进士等科。 这是科举制度 的开始。 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 的开始。 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 增强政治效率, 增强政治效率, 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 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01中国古代史·隋朝NewPPT课件

《隋书·刘炫传》:
牛弘……尝从容问炫曰:“案《周礼》士多而府史少, 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对曰: “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悉繁, 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复治,锻炼若其 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故谚云‘老吏抱案死’。古 今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弊,职此之由。” 弘又问:“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宁舍, 其事何由?”炫对曰:“齐氏立州不过数十,三府行台 递相统领,文书行下不过十条。今州三百,其繁一也。 往者诸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 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 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其繁二也。省官 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得 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
害之环境,及精神上亦必具同一渊源之信
仰,受同一文化之薰习。 -
7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2、历史文化评价
婚与宦
家族背景与婚姻关系
帝国的继承和创建,在当时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 是西北的一个贵族家族接替另一个家族即位。后来唐朝 的继承也不过是把皇位移向这一紧密结合的家族集团中 的另一个家族而已。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关中本位政策
就西魏—北周—隋—唐 前期统治集团的核心及其政 治重心与基本国策而言,继 承性或者说延续性相当之强。 对于以关中地区为统治重心 这一基本国策,陈寅恪称之 为“关中本位政策” 。
2、历史文化评价
关陇集团
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
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
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上应处于同一利
-
9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2、历史文化评价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七章——隋朝唐朝ppt课件

《通典·食货典》
2019
-
大乔木
扬州观音寺
隋
《元和郡县图志》
代
煬帝此舉,為其國促
运
數年之祚,而為後世
河
開萬世之利,可謂不
图
仁而有功者矣!
—— 顾炎武
2019
-
大乔木
11
一、隋朝的兴亡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 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数多者 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 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 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
近臣郑译等矫诏引坚辅政 七月,平定相州尉迟迥等反抗 十二月,进爵随王 581年 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
2019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赵翼《廿二史札记》
-
3
一、隋朝的兴亡
八路平陈示意图 公元589年
大乔木
2019
-
4
一、隋朝的兴亡
大乔木
西突厥
东突厥
吐谷浑
隋
室
韦靺Leabharlann 鞨高 丽契 丹
2019
-
5
《资治通鉴》卷181炀帝大业六年正月
2019
-
15
一、隋朝的兴亡
炀帝…登基之初,即建洛邑, 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 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 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 百余万人。丁男不充,以妇人 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 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 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 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 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 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所未有!杜佑《通典》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
每为治史者所艳称…… 钱穆《国史 大纲》
隋朝的统治及唐朝前期的封建盛世ppt 通用

本单元包括隋朝(公元581~618年)、唐朝(公元 618~907年)两个封建王朝,时值公元六世纪中期
至十世纪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种繁
荣局面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地主阶级的政治创新能力 得到充分发挥,维持了多年的大一统局面。 通过租庸调制、均田制的实施,在一定程 度上调整封建生产关系,使之推动农业、手工业、商 业出现全面兴盛的局面,重要工商业城市遍布南北。
答案:D
4.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 “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
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
解析:注意对题中“实亦社会之革命”分析。武则天创立“自 荐”求官的制度,使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由此, 庶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答案:C
步。 (4)统治者个人素质,如励精图治、节用爱民、善于用人等也 是出现盛世的重要因素。
2.表现:盛世景象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其共同 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
矛盾相对缓和,民族相对和睦,文化昌明等。
3.认识:一方面,盛世局面是封建社会暂时的安定,有利于 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另 一方面,封建时代的盛世局面并没有消除地主阶级和农民 阶级的矛盾,也没有解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问题,
1.材料1揭示了唐朝统治集团善于纳谏、善于用人的治国理
多 念,注意材料中的“主明臣直”、“敢于直言”等其他信 种 息。 信 2.材料2进一步揭示了统治“有道”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辩证 息 关系,阅读时注意材料中“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
至十世纪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种繁
荣局面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地主阶级的政治创新能力 得到充分发挥,维持了多年的大一统局面。 通过租庸调制、均田制的实施,在一定程 度上调整封建生产关系,使之推动农业、手工业、商 业出现全面兴盛的局面,重要工商业城市遍布南北。
答案:D
4.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 “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
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
解析:注意对题中“实亦社会之革命”分析。武则天创立“自 荐”求官的制度,使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由此, 庶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答案:C
步。 (4)统治者个人素质,如励精图治、节用爱民、善于用人等也 是出现盛世的重要因素。
2.表现:盛世景象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其共同 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
矛盾相对缓和,民族相对和睦,文化昌明等。
3.认识:一方面,盛世局面是封建社会暂时的安定,有利于 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另 一方面,封建时代的盛世局面并没有消除地主阶级和农民 阶级的矛盾,也没有解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问题,
1.材料1揭示了唐朝统治集团善于纳谏、善于用人的治国理
多 念,注意材料中的“主明臣直”、“敢于直言”等其他信 种 息。 信 2.材料2进一步揭示了统治“有道”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辩证 息 关系,阅读时注意材料中“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阅一下《贞观政要》这部书,就可以突出地感觉到,贞观一朝二十余 年中,君臣之间几乎每天都在研究、探讨“治道”,甚至可以说他们举 办了一个常设的政治理论研究班…… 胡如雷《李世民传》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 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 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 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 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 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 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 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
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 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 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 良久,中夜方始还宫…… 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
劝上斥之。
《隋书· 后妃传》
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终其天命…… 自古废嫡立庶,覆族倾宗者多矣, 考其乱亡之祸,未若有隋之酷!
—— 《隋书· 文四子传》传论
675年52岁 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 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 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 位,则天临朝称制 684年61岁 废李显,立睿宗(四子)李旦 688年65岁 加尊号“圣母神皇” 690年67岁 称帝,改国号为周 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 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 骆宾王
—— 唐太宗自评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阎立本绘 《步辇图》
贞观时期的边疆形势:
北方,灭东突厥、薛延陀 西方,灭吐谷浑,与吐蕃和亲 西北,灭高昌,开拓西域,设安西四镇 东北,远征高丽不克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58年灭西突厥 668年平高丽 663年平百济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三子:太子承乾 魏王泰 晋王治
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
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 “二圣”。 《资治通鉴》卷201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 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 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大云经》
300余 无 无 道 10 190 州 300余
一、隋朝的兴亡
牛弘:案《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 济,其故何也? 刘炫: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悉繁,府 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复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 证百年旧案,…事繁政弊,职此之由。 牛弘: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宁舍,其事何由? 刘炫:齐氏立州不过数十,三府行台递相统领,文书行下不过十 条。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者诸州唯臵纲纪,郡臵守丞,县唯令
1000余
1500余 1232 约1500 1562 约1500 1255 县 1500余
制度变化过程: 1.隋文帝取消郡 2.隋炀帝改州为郡 3.唐高祖改郡为州 4.唐太宗州上设道
制度变化要点: 1.隋改地方三级制为两 级制,唐太宗时又出现 向三级制回归的倾向。 2.自唐朝起,郡的设臵 消失,县以上机构为州。 到明代,州也大部分消 失,县以上机构主要为 府。
626年六月四日
玄武门之变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 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 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 太宗纪赞》
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 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 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 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 而仅有者也! 元 戈直《贞观政要题辞》
蒙古国 杭爱山主峰
一、隋朝的兴亡 有死者,…表木为茔,立屋其中,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 所历战阵之状。尝杀一人,则立一石,有至千百者。 ——《隋书· 突厥传》
蒙古国扎布汗省 2006年7月17日摄
一、隋朝的兴亡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 进行户口调查:
废除九品中正制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
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其繁二也。省官不如 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得乎?
——《隋书· 刘炫传》
一、隋朝的兴亡 隋氏作之雖勞,
後代實受其利
焉……
《元和郡县图志》
煬帝此舉,為 其國促數年之 祚,而為後世 開萬世之利, 可謂不仁而有
《资治通鉴》卷181炀帝大业六年正月
一、隋朝的兴亡
炀帝…登基之初,即建洛邑, 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 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 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 百余万人。丁男不充,以妇人 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 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 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 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 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 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天授元年(690)…十月,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 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 《资治通鉴》
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 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 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 之。凡言变,吏不得呵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 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新唐书
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
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 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
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
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 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陈 寅 恪 先 生
( 一 八 九 ○ 一 九 六 九 )
李唐…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 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 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 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 之后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 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 策”,…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 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 鹄的。…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 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 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故武周之 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 社会之革命!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 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 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 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 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 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 议者,臣请斩之!”
《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四月
地方佐官中央任免 营建洛阳为东都 开通大运河 隋 武 士 俑
◎ 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三级制改两级制 ◎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镇压南方豪强叛乱
隋虎符
一、隋朝的兴亡 时代 州 郡(国) 县
秦
汉 西晋 东西魏与 梁 北周与陈 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 唐太宗时
无
14 19 220 263
48
约100 172 999 617
695年72岁 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698年75岁 复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 705年82岁 病重,大臣拥立中宗。寻病卒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意而立之。及得志, 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 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 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 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 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 后怨怒,因绐之曰: “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下 狱…死,籍没其家。…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自
《通典· 食货典》
扬州观音寺
鉴 楼
一、隋朝的兴亡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太宗十八舉義兵 白旄黄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白居易《七德舞》
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 所生四子:
太子建成 秦王世民 卫王玄霸 齐王元吉
称„„
钱穆《国史大纲》
隋 五 铢 钱
一、隋朝的兴亡
高祖(隋文帝)与后(独孤皇后) 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性尤 妬忌,后宫莫敢进御。……上由 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 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生五子: 太子勇 被废黜囚禁,文帝死后被 炀帝矫诏赐死 晋王广 即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 秦王俊 被王妃崔氏毒死 蜀王秀 文帝末年废为庶人,炀帝 末年死于江都兵变 汉王谅 炀帝初年叛乱被俘,囚禁 而死
大 业 二 年 李 渊 造 像 记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洛阳、虎牢之役
唐朝平定北方的关键一战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昭陵六骏:白蹄乌 特勤骠 飒露紫 青骓 什伐赤 拳毛騧
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 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 不过数十百步。吾趁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 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 唐太宗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代之长安,其宫在城北, 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 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
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
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 胜负,而北军统制之权实 即中央政柄之所寄托也。 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 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 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 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 关键……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 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 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 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 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 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 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 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
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 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 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 良久,中夜方始还宫…… 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
劝上斥之。
《隋书· 后妃传》
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终其天命…… 自古废嫡立庶,覆族倾宗者多矣, 考其乱亡之祸,未若有隋之酷!
—— 《隋书· 文四子传》传论
675年52岁 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 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 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 位,则天临朝称制 684年61岁 废李显,立睿宗(四子)李旦 688年65岁 加尊号“圣母神皇” 690年67岁 称帝,改国号为周 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 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 骆宾王
—— 唐太宗自评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阎立本绘 《步辇图》
贞观时期的边疆形势:
北方,灭东突厥、薛延陀 西方,灭吐谷浑,与吐蕃和亲 西北,灭高昌,开拓西域,设安西四镇 东北,远征高丽不克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58年灭西突厥 668年平高丽 663年平百济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三子:太子承乾 魏王泰 晋王治
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
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 “二圣”。 《资治通鉴》卷201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 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 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大云经》
300余 无 无 道 10 190 州 300余
一、隋朝的兴亡
牛弘:案《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 济,其故何也? 刘炫: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悉繁,府 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复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 证百年旧案,…事繁政弊,职此之由。 牛弘: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宁舍,其事何由? 刘炫:齐氏立州不过数十,三府行台递相统领,文书行下不过十 条。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者诸州唯臵纲纪,郡臵守丞,县唯令
1000余
1500余 1232 约1500 1562 约1500 1255 县 1500余
制度变化过程: 1.隋文帝取消郡 2.隋炀帝改州为郡 3.唐高祖改郡为州 4.唐太宗州上设道
制度变化要点: 1.隋改地方三级制为两 级制,唐太宗时又出现 向三级制回归的倾向。 2.自唐朝起,郡的设臵 消失,县以上机构为州。 到明代,州也大部分消 失,县以上机构主要为 府。
626年六月四日
玄武门之变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 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 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 太宗纪赞》
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 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 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 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 而仅有者也! 元 戈直《贞观政要题辞》
蒙古国 杭爱山主峰
一、隋朝的兴亡 有死者,…表木为茔,立屋其中,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 所历战阵之状。尝杀一人,则立一石,有至千百者。 ——《隋书· 突厥传》
蒙古国扎布汗省 2006年7月17日摄
一、隋朝的兴亡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 进行户口调查:
废除九品中正制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
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其繁二也。省官不如 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得乎?
——《隋书· 刘炫传》
一、隋朝的兴亡 隋氏作之雖勞,
後代實受其利
焉……
《元和郡县图志》
煬帝此舉,為 其國促數年之 祚,而為後世 開萬世之利, 可謂不仁而有
《资治通鉴》卷181炀帝大业六年正月
一、隋朝的兴亡
炀帝…登基之初,即建洛邑, 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 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 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 百余万人。丁男不充,以妇人 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 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 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 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 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 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天授元年(690)…十月,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 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 《资治通鉴》
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 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 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 之。凡言变,吏不得呵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 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新唐书
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
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 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
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
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 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陈 寅 恪 先 生
( 一 八 九 ○ 一 九 六 九 )
李唐…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 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 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 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 之后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 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 策”,…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 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 鹄的。…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 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 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故武周之 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 社会之革命!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 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 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 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 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 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 议者,臣请斩之!”
《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四月
地方佐官中央任免 营建洛阳为东都 开通大运河 隋 武 士 俑
◎ 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三级制改两级制 ◎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镇压南方豪强叛乱
隋虎符
一、隋朝的兴亡 时代 州 郡(国) 县
秦
汉 西晋 东西魏与 梁 北周与陈 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 唐太宗时
无
14 19 220 263
48
约100 172 999 617
695年72岁 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698年75岁 复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 705年82岁 病重,大臣拥立中宗。寻病卒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意而立之。及得志, 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 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 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 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 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 后怨怒,因绐之曰: “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下 狱…死,籍没其家。…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自
《通典· 食货典》
扬州观音寺
鉴 楼
一、隋朝的兴亡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太宗十八舉義兵 白旄黄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白居易《七德舞》
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 所生四子:
太子建成 秦王世民 卫王玄霸 齐王元吉
称„„
钱穆《国史大纲》
隋 五 铢 钱
一、隋朝的兴亡
高祖(隋文帝)与后(独孤皇后) 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性尤 妬忌,后宫莫敢进御。……上由 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 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生五子: 太子勇 被废黜囚禁,文帝死后被 炀帝矫诏赐死 晋王广 即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 秦王俊 被王妃崔氏毒死 蜀王秀 文帝末年废为庶人,炀帝 末年死于江都兵变 汉王谅 炀帝初年叛乱被俘,囚禁 而死
大 业 二 年 李 渊 造 像 记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洛阳、虎牢之役
唐朝平定北方的关键一战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昭陵六骏:白蹄乌 特勤骠 飒露紫 青骓 什伐赤 拳毛騧
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 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 不过数十百步。吾趁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 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 唐太宗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代之长安,其宫在城北, 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 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
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
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 胜负,而北军统制之权实 即中央政柄之所寄托也。 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 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 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 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