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国际(小学)数学教育的差异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和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性。
接着对教材内容、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国教材在内容安排和题目难度上存在一定差距。
随后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探讨了学生在两种教材下的学习表现。
最终结论总结了中国与罗马尼亚教材的差异并提出了启示和展望。
尽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仍为国际教育交流提供了有益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教材的特点,为优化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难度比较,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题目类型,分析,结论,启示,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系统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题目类型和严谨的难度著称,被认为是世界上较为优秀的教材之一。
而罗马尼亚作为欧洲国家,其小学数学教材也有其独特之处,可能在某些方面与中国有所不同。
通过对这两个国家四年级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经验,提高我国教育水平。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比较两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这有助于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研究比较教材难度还可以为教师指导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
了解不同教材的难度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比较教材难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了解不同国家的教材难度差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研究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
146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朱妍 金晶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北省黄冈市 438000)摘 要:考虑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数学教材难度模型,从三个维度对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略低于中国教材,但从各个维度来说,两国教材难度各有特点。
关键词:数学教材 课程难度模型 比较 内容广度 内容深度 习题难度国内对于美、英、澳等发达国家数学教材方面的难度比较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1-5],新加坡的数学教育以其鲜明的特色而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高度赞扬[6],但对于新加坡的教材难度比较却不多。
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起始阶段,所以对于一年级教材的编写尤为重要[7]。
因此,本文运用数学教材难度模型[5,8],通过对新加坡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难度比较,为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方法和工具1.1 比较对象将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和第三版新加坡Marshall Cavendish 版《My Pals are here! Maths》(简称“MCE”)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作为参考对象进行比较。
人教版是国内使用量大的优秀教材,MCE 教材也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教材。
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作为比较对象,因为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其认知水平正处于前运算阶段。
所以,在这一阶段教科书的编写可以充分反映两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挑战,以期望通过研究和分析了解两国的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
1.2 方法和工具教材难度模型[5,8]:332211321,,(C C C C C C f N ααα++==)其中,,C 1代表内容广度,C 2代表内容深度;C 21代表呈现方式水平,C 22代表认知水平;C 3代表习题难度,C 31代表习题水平难度,C 32代表习题背景难度。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
、
数 学教育 国 际交流趋 势
数 学 的 国 际 交 流 有 着 在 悠 久 的 历 史 。 早 在
中世 纪, 阿 拉伯人 凭借 其独特 的地 理、 交通 、 商
贸 优 势 把 大 量 的 印度 、 中国、 希 腊 的 数 学 传 到 欧 洲, 使 得 欧 洲 数 学 在 经 历 漫 长 黑 暗 年 代 之 后 走
跃 与 频繁 的趋 势 。 l 、 成立 国 际研 究组 织
国 际数学 教 育委 员 会 ( I C M I ) 是 根据 1 9 0 8年
4月 在罗 马召 开 的第 四届 国 际数 学家 大 会决 议建 立 的 国际数 学 教 育机 构 。I C M I成 立 一百 年 来 , 组
织机构持续扩 大, 到2 0 1 2年 参 加 国 际 数 学 教 育 委 员会 的成 员 国 已经 达 到 9 1 个 。其 它 国际 组 织 如 国 际 数 学 教 育 心理 学 小 组 ( P M E ) 、 全 美 数 学 教 育委 员会 ( I A C M E ) 、 东 南亚 数 学 学会 ( S E A M ) , 非 洲数学联盟 ( A M U ) , 澳 大 利 亚 数 学 教 育 研 究 小 组 ( M E R G A ) , 女 性 与数 学教 育 国际 研 究机 构 ( I O W M E ) 等 也在 数 学 教 育 的 国际 交流 与合 作 、 协 调有 关 数 学教 育研 究 、 举办 国际数 学教 育会议 、 讨 论数 学教 育 的热 点与难 点、 促进 数 学教 育人 员往来 与 交流 、 开 展 国 际性 的 数 学教 育 实验 等 方 面 , 发 挥 了非 常
向复苏。1 7世 纪 初 意 大 利 来华 传 教 士利 玛 窦 和
中美数学教材“百分数的应用”的比较研究
中美数学教材“百分数的应用”的比较研究【摘要】21世纪之初,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相应的教科书也相继推出,当前,教材的研究受到各国极大的重视,教材的国际比较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东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探究两国三地教材的异同具有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文章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与美国prentice hall 教材针对“百分数的应用”进行了内容设置、教材结构和习题3个方面的比较。
从比较结果来看,在内容设置方面,美国P.H教材将百分数知识点设置得更加全面、详细;在教材结构的设置方面,中美双方教材的导入环节有所区别;在习题比较方面,中美教材设置习题的数量、难度、深度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百分数的应用;比较;教材结构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36-0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教材作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在中小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一个国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重要依托,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业成就。
因此,TIMSS、PISA都把数学课程与教材作为核心内容之一进行比较。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鼓励各教材研究单位自行编写教材。
随后,我国教材施行“一标多本”,从而使教材研究逐渐丰富起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国都希望从其他国家借鉴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于是各国都试图通过进行教材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科学技术正逐步发展壮大,而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教育上的进步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教育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
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为了完善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对美国数学教育进行深入地研究。
从美国数学课堂教学 谈中美数学教学的差异
从美国数学课堂教学谈中美数学教学的差异摘要中国数学教育较多系统化、机械化,这里的机械化指大量重复练习。
而美国的数学教育则较多情境化、活动化,这里的活动化是指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
系统而有情境,较少机械较多活动应是今后教改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美数学差异美国的中小学在课堂上从来就没有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且上课的内容不求多,几乎都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各校的学生人数普遍都少。
我在普罗维斯市访问了一所女子中学——林肯中学(Lincoln School),全校从幼儿园到高三共38个班,学生总人数才440人。
最多的一个班十四人,最少的班才6 人。
老师在上课时,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他们教给孩子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让他们动手实验,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高度肯定孩子们所作出的努力,赞赏孩子们通过思考自行得出结论,借此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我在访问过程中,经常会站在数学老师的立场上问及为什么不让学生记一些公式、定义。
美国的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
”有一堂课我虽然只听到了片段,却让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那是2015年10月29日,在参观林肯女子中学时,我听到的一段“微课”,也是高二的数学课——内容是讲数学的配方法。
题目是:进行配方。
本题答题过程正确,但答案错误。
老师也同样是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及解答方法。
不过学生讲自己的解答过程中的时,突然发现不妥,愣住了。
老师就让学生检查,确认是否正确,(这点教法与中国相同)。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数学教育也逐渐向国际化方向转变。
这种趋势的出现,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就更加明显了。
第二,数学教育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些数学教育的国际标准,例如国际数学教育标准(IMES)和国际初中数学教育标准(ICMES)。
这些标准不仅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数学教育提供了参考,而且还可以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三,跨国公司的需求。
跨国公司需要招聘具备国际视野和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中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素养。
首先,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与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分享不同国家之间的数学教育资源和最佳实践,从而提高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第二,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可以促进教育改革。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汲取对方的经验,从而推动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可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
通过培养中小学生的世界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全球竞争力,从而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推动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中美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中美教育在制度、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中美教育差异,并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某高中交换学习一年。
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他在美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二、中美教育差异案例1. 课程设置在中国,高中课程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需参加高考,课程内容较为固定。
而美国高中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小明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案例一:中国高中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为辅。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
而在美国,课程设置更为丰富,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案例二:美国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如编程、机器人、辩论等。
小明在美国选修了编程课程,发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实践。
而在中国,这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2. 教学方法在中国,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小明在美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案例一:在中国,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学生需完成大量的习题。
而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明在美国课堂上,经常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让他受益匪浅。
案例二: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很少主动提问,而在美国,他学会了质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评价体系在中国,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
而在美国,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等。
中美数学教学差异
一、美国数学教学的特点美国的数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历经了“新数学教育”、“回到基础”和适应信息革命提出学生“为估价数学而学、为数学推理而学、为数学交流而学、对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有信心、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根据需要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数学教育的指导半官方“文件”-----《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端倪美国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些特征。
(一)数学教育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美国把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课程标准的首要标准。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心理学家们认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但仅仅满足有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
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美国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和数学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探讨去调查和理解数学内容;应用策略去解决广泛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原始的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在有意义地运用数学中获得自信。
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其周围世界中的作用。
因此,问题解决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学具的使用、尝试和改错的方法、图表的运用、寻找模式等。
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国的教学引入是比较传统的方法,即通过几道证明题来回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证明方法,从中先复习判定和性质定理,而后再引出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
美国的教学课中教师引入了测距仪,因为它的原理就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课中,美国教师先出示了一个自己制作的构造简单的测距仪,这种呈现无疑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尤其是怎样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运用于简单的测距仪中,一旦学生开始了解测距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教师就允许他们使用测距仪测量距离。
美国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
中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比较和研究
中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比较和研究小学教育 2009级 4班谢晓敏 090101878《辞海》对策略的解释: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
既有稳定性,又有较大的灵活性,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与“战略”相对。
那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策略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等。
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课程,而义务教育中的数学课程更突显其基础性。
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小学儿童的认知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那么,如何让儿童学会抽象性强的数学这门学科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下仅从两个最突显的方面对中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比较。
首先在教学内容呈示上的策略。
中国数学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统编的教材,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从基本算法到两个未知数的解方程。
教师以课本目录为主线,以每个章节为分支来展开教学。
教师多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
如本人见习时旁听的一堂讲授个位数乘法的课上,老师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立刻说出手中纸条上的算式答案。
学生们都是凭借以往记忆“九九乘法表”的机械答案而做出的回应。
但是当学生碰到“0×1”时,都以选择放弃或者随便猜答案而作为回复。
此时,中国教师的反应是要求学生记住“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零”这条定理。
于是学生们就老老实实地记住了。
没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老师也没有解释为什么。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的数学课堂是另一幅风景。
美国初等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浅显,水平在中国小学3年级左右。
美国根本没有乘法口诀,但是有“乘法表”一说,列出了1到12的乘法,但学校并不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这张表。
如一堂二年级的乘法课,以“3×4”为例,采用的是活动的教学方式:第一步设计了问题的情境。
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Nelson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为例
第31卷第2期2015年2月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Vol.31No.2February 2015教育比较[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2.027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Nelson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为例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王宽明(1974-),男,安徽全椒人,硕士,教授。
王宽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 要]为考察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的难度,本文运用数学教材难度模型,对澳大利亚Nelson小学数学教材和我国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难度比较,二者都选择4年级的数学教材。
研究发现:在内容广度上,澳教材明显高于我国教材;在内容深度上我国教材高于澳教材;在习题难度上,我国教材低于澳教材。
结果表明: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总体难度相当,但澳教材在各维度上难度较均衡;中国教材难度在各维度上有一定的波动;澳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宽而不浅;中国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深度上难度较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广度;内容深度;习题难度[中图分类号] G40-059.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5)02-0112-06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在众多的比较研究中,东亚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都取得了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的成绩,如2012年PISA测试中中国上海地区的学生荣获第一。
世纪之初,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相继改革,引起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
这反映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学条件、教学手段以及师资力量等。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学生学习的载体———教科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弗朗索瓦·玛丽·热拉尔和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认为教科书对于学生具有两大功能:第一,与学习有关的功能,包括传递知识、发展素质和能力、巩固学业、评价学业功能等;第二,与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的衔接功能,包括帮助整合学业获得、参考、社会和文化教育功能等。
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
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有着独特的“中国味道”,不仅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更在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
一、实用性和功能性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
在中国,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小学数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老师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的应用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二、注重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在中国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中国,老师经常通过“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基本概念和方法中国小学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
在中国,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兼顾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以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主,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如《周髀算经》中的数学问题、古代的计数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五、注重团队合作和竞赛激励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团队合作和竞赛激励。
中国数学教育和日本数学教育的比较
中日数学教育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数学教育都具有东亚文化传统。
近二十年来,日本进行了大量的数学课程改革工作,逐步提出改善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向是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现在日本的算术、数学教育更强调、重视“基本性”、“个性化”,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编排了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注意了学生的不同层次个性和将来的出路,增加选修课时,使课程具有较大的弹性;提倡选择性学习,安排了课题探究和综合学习,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方面的走向,这些都是引人注目的。
我国的传统数学课程,注重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加强学生双基的学习和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我们的教材长期以来改变不多,内容偏难、偏深、偏窄,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少,缺少数学的前沿知识。
教育家们认为:“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改革,大凡以科技的发展为背景,以课程的改革为核心。
”中国与日本都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在数学交流上有着比较长的历史。
日本的数学曾经得到中国三次较大的输入,吸收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深受古代中国数学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也有过向日本学习的经验。
近二十年来,日本受世界教育形势的影响,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科进行了多次颇有成效的改革,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的改革思想和经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以较高的质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而我国的数学教育从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以来,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编写、教师的教法长期均没有大的变化。
中日小学数学教育的比较。
日本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比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来理解数学原理,解决数学问题。
并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
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系统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小学数学教育的比较与借鉴,探讨如何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数学教育情况。
以芬兰为例,该国被公认为教育水平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
芬兰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他们通过数学游戏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此外,新加坡也被视为数学教育最成功的地区之一。
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学生的思维训练,强调数学概念的具体运用。
他们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和讲解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与此同时,美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通过与科学、工程等学科的整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国际上一些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都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那么我们如何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呢?首先,我们应该倡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只有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拓展数学的应用与思考。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美国小学数学教育中汲取启示,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通过与科学、工程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升。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2010.1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八次):第一次(1949—1952年):统一课程,制定《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教学方法:主要受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的影响:准备阶段;自学阶段;讨论阶段;练习阶段。
第二次(1952-1957年):学习和模仿苏联教学方法:基本采用凯洛夫教育学中倡导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基本步骤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课教学——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第三次 (1957—1961年) :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小学阶段学完全部算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转折点第四次(1961—1966年):初步构建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建国以来我国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开始好转的时期,一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关肇直、丁尔陞等开始担任数学教材编写顾问第五次(1966—1976年):开展“文化大革命”,课程惨遭破坏第六次(1976—1986年):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了全新的关于课程教材内容改革的原则:“精选传统的算术内容;适当增加代数、几何的部分内容和渗透一些现代数学的思想”。
第七次(1986—2001年):构建适应义务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在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八次(2001年—至今):颁布并实施新课标,编写和实验新教材二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实践与发展A.数学双基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1.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更多地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而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数学教学,当以中国大陆最为典型。
中国大陆实行“双基”数学教学的一个直接效果是,在许多国际数学测试中名列前茅。
例如,在《教育进展的测试与评估》(IAEP,1989)中,以及在历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都是如此。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小学数学教材的难度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和罗马尼亚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系的国家,其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难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国和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中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难度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数学教育,因此中国小学的数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较大。
在四年级数学教材中,主要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小数、几何图形等。
在整数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在加减法、乘法和除法方面,中国的数学教材教授了多种运算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掌握竖式计算、长除法等技能。
而在分数和小数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以及与整数的关系。
几何图形的教学也包括了各种图形的性质、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中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在内容和难度上都相对较大,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
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方面,罗马尼亚的教材更注重学生对运算法则和方法的掌握,而不太注重多种不同的运算技巧。
在分数和小数方面,教材教导的是较为基础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相对不太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马尼亚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较为突出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在四年级的教材中就会有一些较为复杂的逻辑题目和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解答。
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在难度和内容上相对较为简单,更注重学生的数学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从以上对中国和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分析来看,两国的数学教材在内容和难度上都有所不同。
中国的数学教材更加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更高。
而罗马尼亚的数学教材更注重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我们来看中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
中国数学教育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强调实践运用为主要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也是如此。
在中国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运算、初步的几何图形、分数的认识和运算、时间、长度和容量单位的认识和换算等内容。
教材内容有着循序渐进的特点,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巩固和扩展前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如简单的计算题、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等。
接下来我们看看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
罗马尼亚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强调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为主要特点。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计算问题的解决、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运算等。
与中国的教材相比,罗马尼亚的教材更加强调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许多题目都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如购物、运输、建筑等,这样设计的题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而且在题目设计上也更偏向于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在内容和难度上有着一些差异。
中国的教材更加强调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运算,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而罗马尼亚的教材则更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
两者的教材体现了不同国家数学教育的不同理念和特点,体现了各自国家的数学教育体系和教学目标。
从教材的难度和内容设计上来看,中国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更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扎实,难度相对较高,注重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而罗马尼亚的教材则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对较低,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浅谈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浅谈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摘要]数学教育的历史和数学本身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中国在其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也慢慢摸索出一条发展中国数学教育的路子。
实际表明,中国的孩子在多次国际数学大赛和水平测试中成绩名列前茅,个中原因,作为国人有必要总结一下。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教育教育特点中国的数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其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特点,并在某些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然而,从总体上说,国人对自己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褒少贬多。
如今,国外尤其欧美国家由于“中国数学教育悖论”的发现,而出现了仿效中国数学教学模式的趋势。
这种现象要求我们要反思,分析和总结自己的数学教育特点,这对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项国际数学比较研究,在1990~1991年间第二次国际教育进步评价(IAEP)中有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研究活动,被试由两个年龄组的学生组成:9岁和13岁的学生。
中国大陆地区只有20个省、市的学生参加了13岁年龄组的测试,表1是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平均成绩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平均成绩。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测试中的成绩都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学生在同龄组中表现最好,大大超出美国。
此外,中国从1986年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赛19年以来,有13次团体总分第一,打破了美国和苏联长期霸占国际奥数团体总分第一的局面。
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无论在数学成绩国际比较中,还是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表现都优于西方学生。
另一方面,许多西方研究者发现中国的学习环境不太可能产生“好的学习”。
他们形容中国的课堂教学为教师控制下的“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
针对这种“矛盾”学说,作为国人能否对我国的数学学习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呢?为此,我们聚焦中国数学教育的传统特点。
一、重视“双基”中国的数学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很注重学生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如在小学培养学生的三种计算能力(口算、心算、笔算)。
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国际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理解并优化中小学数学教育,本文将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国际比较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小学数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学教育上的特色与优势。
随后,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国际比较研究,包括不同国家数学教学情境的差异性、共同性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比较各国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还将关注国际上的数学教育趋势和前沿研究,探讨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我国的中小学数学课堂。
本文也将对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进行反思,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以期为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国际上,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探讨如何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系,分析教学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三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情境比较研究,揭示不同国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设置上的异同点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同时,国内研究还关注到了教学情境与学生认知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联系,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学教育的东西方差异-2012-9-8
数学教师培育跨国研究(TEDS-M)
• TEDS-M由国际教育成就调查委员会(IEA)主办 ,是一项针对各国中小学数学职前教师进行的跨国 比较研究,亦是国际上第一次以全国性的样本对于 师资培育的成果进行评量,该研究主要聚焦于师资 培育的政策、教学的实践历程及教师专业表现的调 查,以提供所有参与国家彼此了解及相互学习。 • 本研究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参与调查的国家、国 际教育成就参与的国家:波札那共和国、加拿大、 瑞士、智利、德国、西班牙、乔治亚、马来西亚、 挪威、阿曼、菲律宾、波兰、俄罗斯、新加坡、泰 国、台湾及美国。
1. 适者生存与统一发展
• 学游泳,
• 导游,
• 建筑,
•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 灵魂工程师,园丁,蜡烛
• …
2. 双基与创新
• 华人学习者悖论
• 一个美国数学教授的遭遇
• 不会开
49
• 英国提高成人数学素养的计划 •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 • 德国的两堂课 • 花岗岩上盖茅草房 • 吴非《不跪着教书》
教师 创设 问题 情境
学生 提出 各种 数学 问题
学生 独立 解决 其中 一个 问题
寻 同 求 异
教师 总结
14
日本的Lesson Study
小组会议
(研究与准备) (实施) (反馈与改进) (实施) (选择)
研究课 (1)
小组会议
研究课 (2)
小组会议
平均时间= 10-15 小时,大约三周
(反馈与存档)
数学教育的东西方差异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鲍建生
jsbao@
思考题: 东西方在教育上有哪些 主要的差异
东方 西方
比较是一面镜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种文化都对教 与学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和理论,并一代一代 地传递下去,而成为一种广泛传播和非常熟 悉的东西,以致于使人不觉得自己是在一种 文化背景之下。当我们观察其它国家的教学 实践时,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才显现出来。” (Kawanaka, Stigler & Hiebert, 1999)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
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罗马尼亚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其教育体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数学教育方面,小学四年级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我们有必要比较一下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以了解两国教育体系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其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罗马尼亚的数学教育也有其独特之处,教材内容更偏向于理论和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比较两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容和题目类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两国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差异,也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和交流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比较,探讨两国在数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度,探讨两国教育体系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异同。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方法,分析教材内容的设计和题目类型的选择,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体验,以及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感受。
通过比较两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中国和罗马尼亚的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建议。
本研究也可以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通过对中国与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促进两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教材内容比较中国和罗马尼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材在四年级侧重于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运算,同时引入了小数和分数的概念。
教材内容通常涵盖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相关的应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国际(小学)数学教育的差异
07初教数学班 段金志
一
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国际上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国际上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特别是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国际上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
尽管教材有计算器的介绍,但教师总担心学生会依赖计算器,因为考试时学生是不允许带计算器的。
然而在国际上,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使用很普遍。
国际上一般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
我国教育的侧重“基础”,是让学生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
因而,我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而国际上的教育则侧重“基础”,是让学生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
因此,在闭卷考试形式下,国际上学生比不过我国学生。
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我国学生就远远比不上国际上学生了。
显然,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我国的教育卓有成效,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国际上的教育更胜一筹。
有人认为,国际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
既然人家还要学习我们,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国际上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
我国的情况却与国际上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
现在我国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注意到这点。
为了完善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对国际上数学教育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
(一)教材编排──难度虽浅,但涉及面宽
国际上数学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整体来说,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多,数学作为基本工具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与我国相比,国际上数学教材更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国际上小学数学教材还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环境布置──独具匠心,显学科特色
国际上的小学课室布置各具特色,就连桌椅的排列也是各不相同,有大小马蹄形、三角形、菱形等。
每个教室里都有舒适的沙发、冰箱、水槽、微波炉、榨汁机等生活用品,并铺着厚厚的地毯。
看起来,课室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人心情轻松、舒畅。
在美国的六年级以后,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即某学科教师固定在一个教室专教全年级的某一门学科,学生则利用短短的课间5分钟走到自己需要学习科目的教室。
这样教室的布置一般有较明显的学科特色。
这种学科教室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学科教室的设计为学生上课创造了一个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始终被学科的氛围包围着;另一方面,这样的布置便于在学校开展学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科教室,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展个性特长
一般来说,国际上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加之教学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每堂课上教师一般讲得很少,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有时3~5个学生围成一桌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
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国际上的数学教学非常崇尚合作学习。
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如果简单地分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合作,会导致有人不参与或者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之间主动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为此教师事先都会帮助分工或者分组,而且是煞费苦心,多种策略划分。
(四)家长力量──教育伙伴,助学生发展
国际上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要求学校在最大范围内为社会的每个人服务,同时社会也给予学校教育最大的支持与关注。
研究表明当父母以各种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测验成绩就比较高。
可以说,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我们国家的家校合作比较薄弱,国际上的经验给予我们相当多的启示。
如果借鉴他们的方法去帮助孩子们,也许可以解决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管不过来的问
题。
三
国际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个趋势:
1.注重学生经验与实践
2.提倡学生"做数学"
3.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相结合
4.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
5.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上述趋势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目前国际小学数学出现一些共同的趋势,在我国小学数学改革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这些趋势。
第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必须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
四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知识水平高,国际上小学生思维活跃,潜力大。
两者长处相结合,应成为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
目前,我国正进行教育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已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通过对国际上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联系实际教学,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学生发展要个性化
要控制课程门数及课时量,缓解升学压力,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削减书面作业,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
作业布置形式要多样化。
对于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不同。
每天作业纸上可留出一片空白,让孩子自己出题和回答。
这样的题可做可不做,让学生自由选择。
(二)教室布置要学科化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让学生走班上课,便于教室布置学科特征化。
一方面,为学生上课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容易在学校开展学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科教室,进行因材施教。
(三)教材编排要时代化
教材的内容应该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生活实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多,教材编写除了增加数学史
话、小知识外,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加涉及其他学科的阅读材料。
一方面要注意适应别的学科的需要,如学习常识、地理需要用到一些计量知识,应尽量提前安排。
另一方面,数学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基础。
如应用题的学习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安排应用题时,除了要考虑应用题本身的系统和难易外,还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的进度,要在语文课给学生打下初步的识字、阅读基础之后,再安排应用题。
参考文献:
[1]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制定:《国际上数学课程标准(2000)简介》,2000年。
[2]国际上数学教师协会编制:《国际上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讨论稿)》,1989年。
[3]孔企平:《近年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孔企平: 《上海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