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合理确定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存在着规模小、分散化、资源利用低下等问题,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原则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效益原则: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确定适宜的规模,不盲目追求大规模经营。
2. 农村土地流转自愿原则: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的自愿意愿。
土地流转要求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方式进行,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双方利益平衡。
3. 环境保护原则: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要在规模经营中注重农业生态建设,保护优质农田等生态环境。
4. 政策引导原则: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提供农村土地流转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规模经营农户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1.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提供土地流转的咨询和交易服务。
建立农村土地权属和流转的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权益。
2. 加大对农村规模经营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农村规模经营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培养农民的农业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建立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可以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提高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
4. 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土地流转的融资服务。
通过设立农村土地流转基金,发放土地流转贷款,帮助农民进行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和依据标准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和依据标准
1. 土地质量和资源:土地的质量、土壤肥力、水资源等是决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土地类型和资源条件可能适合不同规模的经营。
2. 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支持更大规模的经营。
3. 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了解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情况对于确定适度规模经营非常重要。
确保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有效的销售渠道来支持生产和销售。
4. 资金和投资能力: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相应的资金和投资能力。
考虑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可获得的融资渠道,以确定可持续的经营规模。
5.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适度规模经营需要足够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来支持生产活动。
考虑到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供应情况和自身的管理能力。
6. 政策和法规:不同地区可能有特定的政策和法规限制土地的使用和经营规模。
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是确保合法经营的重要前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将农村土地的规模适度扩大,通过集中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的一种经营模式。
以下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分析:一、原则:1. 顺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根据农村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制定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以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尊重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注重平衡农民的利益需求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集中经营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3. 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把握好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由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稳定农村社会秩序,防止土地规模扩大过快引起的社会问题。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通过制定土地流转的政策,鼓励土地所有者参与土地流转,提供给有实力和愿意规模经营的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2. 推动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发展,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
完善土地权属登记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监管,防止土地恶意流转、农地被囤积等不良行为。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环境,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5.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
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 支持农村金融发展。
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为规模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采取多种对策措施来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
其实质是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原则分析1.农田集约利用原则:提倡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方式和结构,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量的农业生产。
2.农户合作原则:将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
通过分享农业技术、共享农资、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壤质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政策引导原则: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5.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对策分析1.加强土地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村交通、市场、仓储等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2.推行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农民将闲置农地流转给专业农业经营者,形成大规模农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通过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链的深度延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人才引进,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5.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贷担保服务,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
以上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分析。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农业经营者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适度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分析。
一、原则:1.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根据土地的质量、性质和功能,合理配置农业经营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不仅要注重农业主产区的保护和开发,还要兼顾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
2. 农户主体地位原则: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土地利用权、经营权与收益的相对统一。
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农户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
3. 产权明晰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集中土地资源,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全面考虑农户实际情况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户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标准和政策措施。
考虑到农户的土地规模、投入水平、劳动力条件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保障农民的发展权益。
二、对策:1.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
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挥农田资源的综合效益。
2.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互助组织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经营规模和效益。
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培训和扶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3.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保护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利益,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土地确权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4. 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供优质种苗、化肥、农药和先进技术等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
鼓励农民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5. 完善财政、信贷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补贴、补助、贷款等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土地经营和资源利用时,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农地资源集中利用的要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经营规模,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的分析。
一、原则1. 综合考虑农村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应综合考虑土地的质量、耕作条件、水资源等,确定适度的经营规模。
要防止过度集约,以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2. 强调符合农村产能和市场需求: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考虑农村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农民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选择,避免产能过剩和销售困难。
可以通过市场化导向的方式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形成生产经营联合体,提高经营效益。
3. 综合考虑农户经营能力和资金状况:农户在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时,考虑农户自身的经营能力和资金状况,避免农民因农业生产规模过大而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困难。
4.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鼓励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要保护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二、对策1. 加强土地整理和调整:通过土地整理和调整,合理配置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加强土地复垦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能。
2.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或农业企业,形成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示范:加强农村人员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适应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要转变传统的小农经营观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以通过政府扶持资金、技术支持和市场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等农业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
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合理的规模进行经营,既不过度规模化也不过小规模化,以达到稳定增产、提高效益的目的。
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一、合理规划和布局要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根据土地的类型、地形、水源等情况,科学划分不同的农田用途,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确保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同时,要避免农田过度细碎化,合理整合土地资源,形成适度规模的经营单位。
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
通过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农机化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科学合理利用农药、化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将零散小块的农田整合成大块的经营单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规模化程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自愿参与土地流转,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农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
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可以集中优势资源,统一管理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业合作社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良好效果。
五、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了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传授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定期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经营农业用地,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土地规模经营多大面积才算适度
⼟地规模经营多⼤⾯积才算适度春耕备耕时节,由于⽟⽶等粮⾷⽣产效益下降以及对种粮前景的“悲观”,少数种粮⼤户出现弃耕。
但不少种粮⼤户蠢蠢欲动,继续扩⼤规模经营⾯积。
那么,⼟地规模经营多⼤⾯积才算适度?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规模化种植不是⽆限制地规模化,在当前农村劳动⼒不⾜、劳动⼒价格攀升、规模化种植管理经验⽋缺的现实情况下,“适度规模”是每个农业经营主体⾸先考虑的问题。
何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认为:适度规模经营来源于规模经济,指既有条件下适度扩⼤⽣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得⼟地、资本、劳动⼒等⽣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
适度规模的定义主要强调⽣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化。
华南农业⼤学李-琴主持的关于⼟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课题组研究认为:农业⽣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特征。
课题组认为,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应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适度规模经营。
经过最低标准的测算,上述课题组发现:在平原类型的地区,基于农户种植业利润最⼤化⽬标,东北三省农户户均适度经营规模的最低标准为30亩左右,中部地区为23亩左右,西部地区为11亩左右。
在丘陵地区,中部地区测算出农户户均最优耕地经营规模为24亩左右,在⼭地类型的地区,中部地区测算的农户户均最优耕地规模略⼩⼀些,为10~21亩左右。
基于劳动⼒的机会成本的⾓度,课题组测算了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最⾼标准,结果显⽰:不管是在平原、丘陵地区还是⼭区,东北地区⼈均适度规模经营⾯积最⾼,为35~47亩;中部地区次之,为20~35亩;东部地区最低,⼈均15~19亩。
如果按照家庭⼈均2.5个强劳动⼒计算,东北地区农户户均最优⾯积为88亩~117亩左右,中部地区为50~75亩,东部地区为40~48亩。
在西部地区,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依⼟地类型表现出⼀定的差异。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原则(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规划土地利用。
在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时,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高效化。
(三)保障农民权益。
在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确保农民从土地经营中获得实惠。
(四)加强土地管理。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农业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资源的安全。
二、发展对策分析(一)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要出台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防止农民因土地流转而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持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热点话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障家庭承包地基本农田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依照农业生产的规律,在保护个农户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适当手段和方式,将分散的农村土地通过各种形式组合成规模化的经营单位。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的特殊性,要想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符合一些原则,并且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原则分析1. 尊重农户意愿。
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避免违背农民的愿望。
农户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只有尊重他们的意愿,才能够真正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坚决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确保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不受损害。
3. 实行政策引导。
政府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4. 加强组织保障。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加强组织保障,组建起符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求的组织形式,加强农户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经营的效应。
5. 积极利用科技手段。
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营造稳定、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2. 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减免税收、给予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适度扩大农田规模,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以下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和对策分析。
一、原则分析:1. 适度性原则:规模经营应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农业生产要求和农民自愿原则进行,不能过大过快,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 稳定性原则:发展规模经营应注重稳定,避免频繁转种、抛荒等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 综合性原则:适度规模经营应综合考虑农田、劳动力、机械设备等要素的配套,在提高生产规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生产效益。
4. 区域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适应当地发展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土地产权保护,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鼓励土地流转,并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方便农民进行规模经营。
2. 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3. 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育种培育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
4. 培育农村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通过社会化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
5.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促进农民积极开展规模经营。
6. 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推广科学种田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方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原则和对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农业技术、市场需求以及经济效益,确定适宜农户经营的农地面积和经营规模,并通过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
在实际操作中,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合理评估土地资源情况。
合理评估土地资源情况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要充分考虑土地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同时,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确定适宜农户经营的农地面积和经营规模。
比如,在果树种植方面,要根据果树品种、栽植密度、施肥措施等因素,评估土地资源的适宜种植面积和规模。
二、通过农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适度规模经营中,要通过优化农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包括合理施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病虫害防治、科学排灌等方面。
比如,在农药使用方面,农民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农药,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并结合药剂的种类和作物的生长周期,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充分利用市场信息。
市场需求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方案的时候,要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避免“重品轻销”等问题。
比如,在蔬菜种植方面,要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和数量,合理规划销售时间和渠道,以提高销售效益。
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中,人力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在适度规模经营中,要通过技术培训、机械化改造等措施,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劳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综上所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
农民在适度规模经营中,应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施策,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水平。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在保障农民经济效益的也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现状及路径进行探析。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合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规模适度、管理适度、资金适度、技术适度和市场适度的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对农地利用方式的一种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而不是简单地统一规模经营。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必须紧密结合土地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城乡发展政策、农业产业结构政策以及商标政策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
当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规模化经营难以实施。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现有的农业金融体系并不完善,无法满足规模经营的需求。
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规模经营的管理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大规模经营所带来的风险较大。
要解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问题,就需要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路径。
应该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流转和承包,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要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农业贷款利率,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效益和竞争力。
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路径中,政府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应当出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和承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农民规模化生产经营;应当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以家庭或家庭联合社为单位,在保持农户和社会稳定、农村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等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劳动力状况等情况,合理配置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模式。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顺应市场需求,确保资源利用效益。
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方向,避免资源浪费,保障资源利用效益。
同时要建立起市场预测体系,了解消费者需求,适时调整农作物生产规模和结构。
二、维护家庭农业利益,保护承包地权益。
适度规模经营不能脱离农民,尤其不能伤害家庭农业的利益。
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制的监管,保护农民承包地权益,确保农民在规模经营中有利益,规避涉及土地转让问题时“土地流转一发不可收”的情况发生。
三、做好土地管理与环保工作,落实可持续发展。
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好环保工作,避免过度开发土地或污染土地等导致资源环境恶化。
要加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监管工作,建立土地保护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素质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在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素质提升上下功夫。
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培育,推动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针对以上原则,需要采取以下发展对策:一、政策保障:制定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二、技术加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力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土地资源整合:尽最大程度解决农民土地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市场培育: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方向,通过规范营销行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金融支持:建立以非贷款类金融产品为主、兼顾风险防范的支持服务体系,通过投资获得稳定的回报,并面向信用较好的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贵宾借款业务。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大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下是对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一、原则分析1. 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充分尊重农民个体经营意愿,通过政策引导和财经支持,提供给农民多种适度规模经营的选择。
2. 积极稳定规模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农户基础为依托,逐步稳定规模经营的土地使用关系,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稳步发展。
3. 尊重家庭经营特点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考虑到家庭成员参与经营的实际情况,保证家庭成员的劳动和收益权益。
4. 农田保护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强土地管理,严禁非法占地和大规模减少农田面积。
二、对策分析1.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建立健全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体系,包括土地制度、农业金融、农村土地和农业十项保险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通过规模扩大和土地流转提高效益。
2. 加强土地管理和流转制度改革: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行土地证券化流转,确保土地流转安全有序。
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扶持力度:鼓励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4.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农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保障能力。
5. 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规模化经营,加强对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监管,确保规模经营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支持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和流转制度改革,提高农业技术培训和金融服务水平,强化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因此成为了当下一个热门话题。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土地资源、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要素,控制生产规模,实现生产效益,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经营模式。
那么,如何保持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呢?以下是原则与对策的分析:一、原则1.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市场经济的引导,立足于现实生产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规模化农业,扩大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空间。
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出更加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2.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农民是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和基石。
要以农民为本,尊重坚持农民经济利益,从政策、制度、技术等各方面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权。
3.坚持可持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村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积极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二、对策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支持、市场保障、监管保障等政策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并建立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农资等信息化管理体系。
提高监管能力,防止非法占地、违规开垦、破坏土地资源等问题的出现,保障农民在规划范围内持有、经营和利用土地权益。
2.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支持和管理尤为重要。
应该注重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的引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生产制度和管理方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统筹规划。
3.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农民是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他们必须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现代管理技能才能有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应该开展普及农业科普、培训农民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帮扶。
4.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土地流转对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现代化农业和村庄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保障农民的农地承包权和土地流转权。
2. 充分考虑农村资源禀赋和经营特点。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特点,灵活确定适度规模经营的范围和标准,确保农民在适度规模经营中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3. 依法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和规范经营,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保护,确保土地流转交易的公平、公正和有序。
4.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推动农民自愿组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协作能力。
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条件、程序和范围,简化土地流转手续,加强土地流转登记和确权工作,确保土地流转交易的公开透明和可追溯性。
2.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服务相结合,完善农资供应、技术培训、农业保险等农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3.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流转交易的市场化、规范化和便捷化。
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打击土地流转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 增加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补贴、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6.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考虑资源禀赋和经营特点,依法改革土地制度,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和市场,提供农业服务支持,并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外流,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问题。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村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的需要,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整合等方式,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将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和发展对策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1. 尊重农民意愿。
在土地流转和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 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在规划土地流转和整合时,应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合理配置耕地、林地、水地等资源,推动规模化经营。
3. 保护生态环境。
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4. 坚持政府引导。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整合过程中提供指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增加土地流转的灵活性。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允许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适当扩大流转范围,增加流转的灵活性。
二、发展对策分析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流转程序和流转方式,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 积极开展土地整合。
通过土地整合,推动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支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 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认识和积极性。
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参考标准
适度规模经营参考标准
一、适度规模种植标准
1.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
2.从事蔬菜生产为主的,大田50亩以上、保护地栽培10亩以上;
3.从事食用菌种植为主的,经营面积10亩以上;
4.从事果业生产为主的,干果150亩以上、水果80亩以上;
5.从事茶叶种植为主的,经营面积80亩以上;
6.从事花卉种植为主的,经营面积50亩以上;
7.从事中药材生产为主的,经营面积50以上;
8.从事苗木生产为主的,经营面积100亩以上。
二、适度规模养殖标准
1.生猪存栏200头以上;
2.牛存栏50头以上;
3.羊存栏200只以上;
4.家禽存栏3000只以上;
5.兔存栏300只以上。
三、适度规模养殖标准
1.经营池塘养殖面积50亩以上;
2.工厂化养殖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
3.水库200亩以上。
四、适度林业种植标准
从事经济林木种植及林下经济的,面积50亩以上。
核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的个人观点及方法
经营管理 732020.9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的核定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实施、涉农资金的精准、土地流转情况及种田大户积极性等一系列事情。
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有关文件精神。
及时向政府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弄懂弄明精神、制定方案,得到领导的认可。
充分利用微信、QQ、会议宣传政策、发放资料,让所有人都知道政策,让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都享受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面积核定:种粮大户面积核定工作是基层农技站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国家政策的措施、涉农资金的精准、土地流转情况及种田大户积极性等一系列事情。
本人在基层工作近30年,从2015年开始接触此项工作,得到了部分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1 正确对态,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向政府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弄懂弄明精神、制定方案,得到领导的认可。
2 准备资料,营造气氛充分利用微信、QQ、会议宣传政策、发放资料,让所有人都知道政策,让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都享受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设计好相关表格申报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料。
3 开好一次入围种粮大户会议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入围会议,由分管农业领导主持。
会议重点,明确申报对象、申报程序,培训如何填报相关表格资料,申明注意事项(如禁止秸杆焚烧、环境整治、使用百草枯等农药)。
发放相关资料、表格,保存参会人员签到、电话号码、2 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表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表金紫仙镇____村____组 填报时间: 农户姓名面积地块确权编号地点名称电话号码张三李四......合计组名:(组章) 填表人(组长):(签名手印) 组长电话:核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的个人观点及方法陈孝中(湖南省安仁县农业农村局金紫仙镇农技站,湖南 安仁 423600)1 申请表安仁县金紫仙镇种粮大户补贴申请表 申报时间:一、基本情况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涉农补贴卡号:家庭住址:二、耕地种植面积(以村为单位申报)水稻种植面积合计种植地点:亩组组组组组亩 亩亩亩亩涉及农户数户户户户 户户户三、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本人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证件......真实,愿承担一切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合理确定郭斌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合理确定:一个文献综述【摘要】:以农户为视角,从研究对象、研究区域、使用方法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全面综述了中国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确定问题的文献。
已有研究显示,不同类型农户(粮农、茶农和果农)的适度经营规模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适度的规模之差异也较大;适度规模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所使用方法影响,不同方法计算的适度规模结果差异较大。
最后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进行简要评论,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农户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对于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差异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小农经济存在自卑而对大农经济存在渴望[1]。
人们常常希望能扩大经营规模,并以此来应对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践中,政府的一些政策正在促进着农地规模化经营的诱致性变迁:一方面,中央政府似乎也有鼓励规模化经营的偏好,如陈锡文指出,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户户均经营规模应该扩大[2]。
我国推出的农机补贴等政策、农业部每年表彰粮食种植大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倾向,并将鼓励更多的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强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更多的学者也不断主张加快土地流转,让更多的大户或致富能手、种田能手来实现规模化经营。
中国社会存在这种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情结,然而,中国18亿亩耕地,9.4亿在籍农民,人均不到2亩耕地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能否实现向欧美国家那样的规模化经营方式?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在当前9.4亿农民中有2亿农民进城务工,加上土地资源区域性分布的不均衡(比如说,在东北地区人均耕地较多),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化经营———适度规模化经营。
基于对中国农业发展到底应该走什么路?如何确定适度经营规模?本文将基于不同经营类型、不同区域的视角,系统性综述农户耕地经营的适度规模确定问题。
另外,虽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适度规模化的意义,而且也就此提出了要积极促进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但如何扩大经营规模以及扩大多少,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
相信本文的研究工作,会对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一、中国农业道路选择国内学者对中国农业该走什么道路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和经验研究,主张中国农业走产业化和专业技术化的道路[3]。
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约束(地少人多)和农业生产条件等限制,以王征兵[4]、林毅夫[5,6]、刘凤芹[7]等为代表的学者更主张农业发展应该走依赖于生化技术进步的土地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
韩俊[8]、张忠根和黄祖辉等[9]人则认为中国农业可以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如大面积连片经营),认为规模化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
然而,关于农业是否存在规模化效益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大多国内外学者从投入产出分析角度出发,研究认为:中国农业几乎不存在规模经济[10-19]。
进一步实证研究也表明,中国农业经营的规模报酬不变[20-22]。
还有不少学者通过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大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后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甚至认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可能还会导致土地生产率的下降[23-25]。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从农业生产经营绩效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助于提高各种要素的配置效率,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6-30]。
不过,越来越多的本土化研究认为:虽然中国农业无法实现西方国家那样的大规模经营,但是,过小的规模(土地细碎化)却长期使农业生产效率、人均劳动力产粮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土地产出率提高可以并行不悖[31-34];粮地适度规模经营才是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5,36];中国农业发展是可以实现适度规模化的[37-47]。
目前,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观点受到了更多学者的认可,国家政策也倾向于支持农业的适度规模化之路。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农业经营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人们较普遍认为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度”,究竟经营“多大”的规模才是合适的?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国内学者就如何衡量和确定经营规模的适度进行了大量研究。
许庆和尹荣梁基于农业整体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内容涉及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性、我国农地规模经营效率、适度规模与规模经济探讨、规模经营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及部分适度规模研究成果等诸方面内容,并在最后指出了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48]。
笔者立足已有文献,基于农户(家户)视角,从不同农业经营项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农户(家户)的农地经营适度规模对已有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同时,把基于农户视角与每个劳动力视角的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整理和对比,有望使研究者对中国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确定问题有更清晰、全面了解和把握。
二、粮食种植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不少学者从农户视角,测度了粮食种植的适度规模。
汪亚雄对南方各省农户(以粮食规模种植为例)“适度”的经营规模,分别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手段对不同规模下劳动力耕地负担分析、劳动力收入比较、投入产出比较分析,并结合了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认为,10亩的经营规模可以实现劳动力效率、比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即农户最优适度规模为10亩[49]。
张海亮等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研究了江浙地区粮食规模经营户亩均经济效益与土地经营规模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亩均经济收益随规模扩大先下降后增长,呈“U”型变化,并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农户的适度规模应是20~25亩[50]。
张忠根和史清华基于对浙江省1986~199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分析了不同规模条件下的农地经营的经济效益,结果发现,农户人均纯收入随规模扩大先降低然后逐渐上升(带有“U”型变化特征),即在大多数年份,经营规模1~3亩的农户经营效益最好,4~10亩的人均纯收入较低,而超过10亩的农户效益又会上升,即可获得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51]。
因此,该文给出了农户适度规模区间。
基于对我国粮食主产区30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钱贵霞和李宁辉[52]采用吴桂英[53]据贝克尔家庭生产函数所推导出的农户最优规划模型,测量出了粮食主产区(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和四川10省份)各省农户(家户层面)最优土地规模,结果显示,主产区农户户均最优经营规模为67.8亩,这一规模比2002年实际户均土地面积(10.7亩)多出了57.1亩。
并据此指出粮食主产区各省土地经营规模远没达到最优状态,粮食主产区农户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最优适度规模,即户均土地转入量应为57.1亩。
从各省份比较来看,黑龙江省土地流转需求量最高,即平均每户需转入土地94.2亩,其次是吉林省,户均需转入土地87.9亩,而河北省最少,户均需转入土地为34.4亩。
张忠明实证研究了不同规模种粮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与其规模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随着种粮规模增长,技术效率呈现出倒“U”型变化,种粮最优的适度规模应为100~110[54]。
杨钢桥等以湖北6县种粮农户为例,研究得出6个样本县农户耕地适度规模为2.4亩,但区域内有差异,江汉区农户耕地适度规模为2.8亩,大别山区则为1.9亩[55]。
王征兵认为要使农民安心种地,就必须使种地农民的纯收入与打工农民的收入大体一致,种地平均收入与打工平均收入相等时的种植规模,即为农户耕地经营的合理规模。
该文基于机会成本视角下,并以江西省的农户调查数据为例,结果认为,江西省水稻种植农户耕地的适度规模应为23亩[56]。
贺雪峰对南方大宗粮食产区(安徽繁昌县的调查),按照规模大小将农户主要分为自耕农和经营农,并且比较分析不同规模农户在产量、经济收入、农业风险、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农民阶层关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认为,自耕农在这几个方面整体上具有优势。
并且,自耕农中的中等规模(户均20~30亩)的农户从外出务工人员那里转入耕地,从而具有了适度规模,并凭借这样的经营规模在村庄内部维持一个相当体面的生活[1]47-58。
可见,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条件下,调查地区农户的适度经营规模为20~30亩。
还有学者基于每个劳动力的视角,研究了平均每个劳动力的适度经营规模。
刘秋香等采用土地产出率、劳均产出率、资金产出率等指标,并基于采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的改进方法实证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劳均适度经营规模,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劳均适度规模应为5~7亩[57]。
许治民在安徽霍邱县随机抽调了50个百亩以上经营规模的种田专业户,根据相关经营规模、土地投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适度的经营规模应在劳均耕地10~15亩[58]。
孟昕和白南生通过计算平均每个劳动力可承担的耕地数量来确定适度经营规模,根据此法计算得出1984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可耕种约10亩耕地,即10亩是1984年我国农业劳均适度经营规模[59]。
张侠等沿用此法,即通过现实生产中种植业的实际投入量,来测算当前经营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推算出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分区并给出了各地区计算适度规模的方法,通过测算,该文算出了1996年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负担10亩,即每个劳动力适经营规模为10亩[60]。
齐城利用信阳市地区性数据研究认为,达到劳动力工作满负荷时的耕地规模为5亩,即5亩就是信阳市劳均耕地适度经营规模[61]。
例如,吴昭才和王德祥以锦州市的调查数据资料为例,研究指出了已有农业适度规模研究存在的不足,即按照单目标求解适度规模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从土地生产率来看,最优适度规模为20.5亩,因为此时的亩产最高;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最优适度规模为37亩,因为此时的劳动产量最高;从资金盈利率来看,最优适度规模却约为6亩,此时每1元投入的产出水平最高。
该文进一步指出,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及其测度指标计算得出的适度规模的不一致问题,常见的协调方法主要有综合评分、模糊数学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一般所利用的都是经验数字,其科学性较差。
因此,吴文认为采用西方经济学中的长期成本理论更具有科学性。
并基于长期成本分析,结果发现,在以锦州市为例的发达地区,每个劳动力的适度经营规模应是18.23亩[62]。
三、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的确定目前,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确定问题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农户种粮规模的研究上,关于经济作物的适度规模研究较少。
(一)关于茶叶适度规模的确定唐和平基于对湖南省46个茶场的调查,分析了茶叶种植的成本曲线和收益曲线,并将二者交叉部分(即面积最大时)所对应的种植规模,视为茶场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湖南省茶场茶叶生产适度规模应为1200~1800亩[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