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中考的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2. 了解渗透作用原理在植物细胞中的表现。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在溶液中会根据外界溶液的浓度发生渗透作用,即水分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收缩。
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2. 蒸馏水3. 1%、5%、10%的蔗糖溶液4. 盛液器(试管)5. 研钵6. 移液器7. 玻璃片8.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
2.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5%、10%的蔗糖溶液。
3. 将匀浆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使细胞悬浮于溶液中。
4. 观察并记录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
5. 将三支试管分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1. 在蒸馏水中,细胞体积膨胀,呈圆形。
2. 在1%蔗糖溶液中,细胞体积略有减小,呈椭圆形。
3. 在5%蔗糖溶液中,细胞体积明显减小,呈长条形。
4. 在10%蔗糖溶液中,细胞体积极度减小,呈线状。
实验分析:1. 在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膨胀,说明细胞液浓度高于蒸馏水。
2. 在1%蔗糖溶液中,细胞体积略有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略高于1%蔗糖溶液。
3. 在5%蔗糖溶液中,细胞体积明显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低于5%蔗糖溶液。
4. 在10%蔗糖溶液中,细胞体积极度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远低于10%蔗糖溶液。
结论:1. 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2. 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细胞会根据外界溶液的浓度发生相应的吸水或失水现象。
3. 渗透作用是植物细胞生理活动中的重要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及时记录。
2. 使用移液器取液时,注意避免气泡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精选)(一)2024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精选)(一)引言概述: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精选了几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内容,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正文:一、观察果蝇发育过程1. 收集足够数量的果蝇卵,并将它们放入适合孵化的培养皿中。
2. 观察并记录果蝇卵孵化的过程,包括卵的孵化时间、幼虫的出现等。
3. 每天观察果蝇幼虫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从幼虫到成虫的完整发育过程。
4. 进一步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繁殖行为以及繁殖周期。
二、测定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1. 分别将相同种子的植物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和光照不足的区域。
2. 每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数量等。
3. 在测量期间,用碳酸钠溶液处理其中一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有所不同。
4. 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三、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1. 将同样数量的细菌接种在室温、冰箱温度和高温环境中的培养皿中。
2.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包括细菌的数量、形态以及培养基的变化等。
3. 比较不同温度下细菌生长的速度和程度,并分析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因素。
4.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四、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种植相同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2. 探究植物在低温、高温、低光和高光等条件下的适应性。
3. 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茎叶数量以及根系形态的变化。
4. 分析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机制,并总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五、探究鸟类的飞行原理1. 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飞机,并记录它们在飞行中的特点。
2. 观察不同形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稳定性等参数。
3. 分析纸飞机的气动性能和空气阻力对飞行的影响因素。
4. 通过分析纸飞机的设计原理,探究鸟类的飞行机制。
总结:通过以上精选的实验内容,初中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并对生物世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实验名称:观察微生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微生物,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酵母、草莓、盐水、草履虫样本等。
2. 将草莓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用玻璃片取一部分草莓汁液滴到显微镜片上。
3. 将玻璃片放入显微镜下,调节显微镜镜头,逐渐放大观察。
4. 观察观察酵母和草履虫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和特征。
5.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
6. 小组讨论并展示观察结果和总结。
7. 教师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展开研究。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结果:1. 酵母是单细胞真菌,呈现圆形或卵圆形,具有细胞壁和质膜,胞质中含有胞质滴。
我们还观察到了酵母在显微镜下的活动特征,如快速游动和频繁分裂等。
2.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呈现椭圆形,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我们观察到了草履虫身体的扭曲运动和细胞内的细胞核。
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总结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包括酵母、细菌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对人类有害。
2. 酵母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在发酵食品和制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酵母,我们可以了解到微生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
3. 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生活在水生环境中,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草履虫,我们可以了解到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方式和细胞结构。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微生物的结构和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我们希望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入探索微生物的奥秘,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二)引言:生物实验是帮助学生观察、探究生物现象、了解生物规律的重要手段。
在____年,我们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生物实验。
初中水平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一、实验目的1.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2.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盐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火柴、剪刀、刀片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2.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3. 记录观察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首先,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然后取一小块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接着,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清水,使洋葱鳞片叶薄片展平。
最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洋葱鳞片叶薄片上。
2.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将制作好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首先,观察细胞的整体形态,可以看到细胞呈扁平状,排列整齐。
然后,仔细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呈透明状,厚度较薄。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壁内的一层薄膜,呈半透明状。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一层透明物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染色体。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
(5)液泡: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液。
液泡具有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功能。
3.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实验工作总结(3篇)

初中生物实验工作总结一、引言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并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次生物实验工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生物分类和植物的繁殖方式,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目的1.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
3.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物分类实验,第二个部分是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
1.生物分类实验生物分类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标本,观察并记录相关特征,然后根据相关特征进行分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整理和归类。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根据整理好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命名。
2.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记录出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并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繁殖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植物的繁殖器官,并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实验。
四、实验过程1.生物分类实验(1)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并记录不同标本的特征。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整理和归类。
(3)学生根据整理好的特征进行标本的分类和命名。
(4)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口头汇报。
2.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1)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2)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植物繁殖实验。
(3)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口头汇报。
五、实验结果1.生物分类实验结果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标本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命名。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高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了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操作。
初中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班级:八年级(2)班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2. 了解渗透压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半透膜的特性,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当细胞置于低浓度溶液中时,细胞会吸水膨胀;当细胞置于高浓度溶液中时,细胞会失水收缩。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来验证渗透压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洋葱鳞片2. 生理盐水3. 0.9%的葡萄糖溶液4. 10%的葡萄糖溶液5. 5%的食盐溶液6. 稀释的碘液7. 盖玻片8. 吸水纸9. 显微镜10. 玻片11. 滴管实验步骤:1. 将洋葱鳞片剥去外层,取内层透明部分,用刀片将其切成薄片。
2.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将洋葱薄片放在生理盐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形态。
4.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葡萄糖溶液,重复步骤2和3。
5.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10%的葡萄糖溶液,重复步骤2和3。
6.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5%的食盐溶液,重复步骤2和3。
7. 将载玻片放置在吸水纸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
8.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1. 在生理盐水中,洋葱表皮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质清晰可见。
2. 在0.9%的葡萄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开始吸水膨胀,细胞质变淡。
3. 在10%的葡萄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吸水膨胀明显,细胞质变淡,部分细胞破裂。
4. 在5%的食盐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失水收缩,细胞质变浓,细胞膜皱缩。
实验分析:1. 生理盐水与洋葱表皮细胞内液的浓度相同,细胞吸水和失水达到平衡,细胞形态正常。
2. 0.9%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低于洋葱表皮细胞内液,细胞吸水膨胀,细胞质变淡。
3. 10%的葡萄糖溶液浓度高于洋葱表皮细胞内液,细胞失水收缩,细胞质变浓,细胞膜皱缩。
生物实验报告8篇

生物实验报告8篇生物实验报告篇一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
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
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初中基础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本实验通过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鳞片叶、镊子、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吸水纸;2. 实验工具:显微镜、酒精灯、烧杯、滴管、剪刀、镊子、解剖针。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3.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4. 使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5. 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出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生理盐水,用解剖针轻轻压平,使细胞均匀分布。
最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发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3.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出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碘液,用解剖针轻轻压平,使细胞均匀分布。
最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4. 使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发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5. 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和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发现植物细胞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2)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含有细胞器,是细胞的生命活动场所;(4)细胞核:位于细胞质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发育;(5)液泡:位于细胞质内,含有细胞液,储存营养物质。
初中生物_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目的:1.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2. 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切片(如洋葱表皮细胞)2. 洗洁精3. 生理盐水4. 滴管5. 显微镜6. 物镜和目镜7. 纸笔实验步骤:1. 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用洗洁精清洗,去除细胞表面的杂质。
2. 将清洗后的细胞切片放入生理盐水中,使细胞膨胀。
3. 将细胞切片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4.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物镜和目镜,使视野清晰。
5. 观察细胞结构,记录所见。
实验结果:1. 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呈透明状,较厚。
2. 细胞膜:细胞壁内有一层较薄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密相连,不易观察到。
3. 细胞质: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呈无色透明,细胞质中分布着许多细胞器。
4. 细胞核:细胞质中有一个较大的细胞核,核内含有染色体,呈紫色。
5. 叶绿体:部分细胞质中存在叶绿体,呈绿色,内含叶绿素。
6. 细胞间隙: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隙,细胞间隙中充满细胞间物质。
实验分析:1.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之一。
2.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3. 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有,但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4. 细胞间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特征,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显微镜。
2. 清洗细胞切片时,要避免用力过大,以免损坏细胞结构。
3. 观察细胞结构时,要仔细观察,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实验反思: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七年级生物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在担任七年级生物教师期间,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对生物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七年级生物教学实践的报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过程时,我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让他们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细胞模型,分析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3. 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原理。
4. 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调查校园内的植物、动物种类,最后汇总成果。
5.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通过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濒危物种时,我让学生了解濒危物种的生存现状,激发他们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成果1. 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得到提高。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实验时间:20__.9.15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生物生活实验报告初中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3. 探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青菜叶2. 烧杯(两个)3. 蒸馏水4. 10%的盐水5. 显微镜6. 吸水纸7. 滴管实验步骤:1. 取一片青菜叶,用刀片将其切成几小块,放入第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 取另一片青菜叶,放入第二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10%盐水。
3. 将两个烧杯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
4. 使用显微镜观察两个烧杯中青菜叶的细胞变化。
5. 将吸水纸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滴管吸取蒸馏水或盐水,滴在吸水纸上。
6. 观察吸水纸上的水滴在青菜叶细胞上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实验结果:1. 在蒸馏水中的青菜叶细胞逐渐膨胀,细胞膜变得透明,细胞质变得浓稠。
2. 在10%盐水中的青菜叶细胞逐渐萎缩,细胞膜变得不透明,细胞质变得稀薄。
3. 在吸水纸上,蒸馏水滴在青菜叶细胞上,细胞逐渐膨胀;盐水滴在青菜叶细胞上,细胞逐渐萎缩。
实验分析:1. 植物细胞吸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即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引起水分的流动。
在蒸馏水中,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同,细胞吸水膨胀;在盐水中,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较大,细胞失水萎缩。
2. 细胞膜的半透性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础,它允许水分子通过,但阻止溶质分子通过。
3.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细胞形态有显著影响,吸水膨胀的细胞体积增大,失水萎缩的细胞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了解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以及吸水和失水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烧杯的清洁,避免污染。
2. 观察时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划伤载物台。
3.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溅出溶液。
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深刻理解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来保护植物。
生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生物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
实验方法:(1)取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实验目的: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实验方法:(1)取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三:观察细胞分裂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规律。
实验方法:(1)取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四:观察微生物实验目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微生物的分类。
实验方法:(1)培养微生物,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含有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信息。
2. 观察动物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细胞膜更加柔软。
3. 观察细胞分裂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无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发生在单细胞生物中。
4. 观察微生物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真菌是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存在,没有细胞结构。
生物初中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现象,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洋葱鳞片叶、蒸馏水、0.9%生理盐水、10%蔗糖溶液、镊子、滴管、吸水纸、酒精灯。
实验步骤:1. 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一片洋葱鳞片叶放在载玻片上。
2. 用滴管吸取少量蒸馏水,滴在洋葱鳞片叶上,盖上盖玻片。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用滴管吸取少量0.9%生理盐水,滴在洋葱鳞片叶上,盖上盖玻片。
5.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吸水现象。
6. 用滴管吸取少量10%蔗糖溶液,滴在洋葱鳞片叶上,盖上盖玻片。
7.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失水现象。
实验结果:1. 在蒸馏水中,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质呈正常状态,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2. 在0.9%生理盐水中,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质膨胀,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增大。
3. 在10%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质收缩,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减小。
实验分析:1. 在蒸馏水中,洋葱鳞片叶细胞吸水,细胞膜向外膨胀,细胞壁向外推移,细胞体积增大。
2. 在0.9%生理盐水中,洋葱鳞片叶细胞吸水,细胞膜向外膨胀,细胞壁向外推移,细胞体积增大。
3. 在10%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细胞失水,细胞膜向内收缩,细胞壁向内推移,细胞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会表现出吸水和失水现象。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收缩。
这是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使细胞能够根据外界溶液浓度自动调节水分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洋葱鳞片叶破碎。
3. 观察时要保持显微镜的焦距,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范文(通用5篇)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篇1“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
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
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1)放大法。
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平衡法。
用于设计测量仪器。
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
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3)转换法。
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
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
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
如:①线性关系:Y=a+bx②反比关系:Y=a+b/x③幂关系:Y=axb改直:logy=loga+blogx④指数关系:Y=aexp(bx)改直:Iny=Ina+bx以上各式中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同时又是被测量,a、b为常数。
(2)两个被测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
初中生物 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生物的奥秘,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一: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首先,我们取一滴水放在玻片上,然后用盖玻片将其覆盖。
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逐渐放大观察。
我们发现水中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动,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螺旋形,有的甚至呈星形。
这些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简单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二: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首先,我们选取一片绿叶,将其放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试管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
我们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试管内的气泡逐渐增多,这是因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够制造食物,还能释放氧气,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三: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差异。
首先,我们分别取一片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将其切片并染色。
然后,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我们发现,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这个实验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对我们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起到了重要的帮助。
实验四:遗传的奥秘遗传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果蝇的实验,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
首先,我们选取一对具有不同性状的果蝇,将其放在一个容器中。
果蝇会进行繁殖,产生下一代。
我们观察并记录下一代果蝇的性状,然后再次进行交配。
通过多代交配,我们发现某些性状在后代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而某些性状则逐渐减少。
中学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中学生物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名称实验的具体名称二、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相关的生物概念或原理。
2、掌握实验所需的操作技能或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1、实验所需的生物材料,如植物、动物组织等。
2、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培养皿、试剂瓶等。
3、实验所需的试剂,如生理盐水、染色剂等。
四、实验原理简要阐述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解释为什么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五、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和消毒实验器具。
准备实验材料,如处理植物组织、制备动物细胞悬液等。
2、操作过程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试剂的添加顺序和用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例如,如果是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可能包括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3、记录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等。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
六、实验结果1、文字描述详细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颜色变化等。
对比预期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2、图表展示如果有数据或图像,可以绘制图表来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例如,绘制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对比图等。
七、实验分析与讨论1、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
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实验假设,如果不支持,分析可能的原因。
2、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实验操作不当、仪器精度不够、样本差异等。
提出减少误差的方法和改进实验的建议。
3、问题讨论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探讨实验结果的应用和意义,以及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八、实验结论1、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果。
2、明确得出实验结论,回答实验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九、注意事项1、实验安全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接触有毒试剂、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等。
2、实验操作规范提醒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如准确量取试剂、正确使用仪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1.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目的: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仪器:人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步骤:1,取镜,对光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转入高倍镜下观察4,取下装片,收镜现象: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饼状,个体较小;白细胞数量小,有细胞核,个体较大2.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目的:了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根据血流速度、方向及血管粗细和分支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原理: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仪器:培养皿、纱布、小金鱼、显微镜步骤:1,用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将小鱼放置于培养皿中,使尾鳍平铺在培养皿底部。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是通光孔正对小鱼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现象:血管的粗细不同,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最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结果: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3.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目的:观察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的作用仪器:蚕豆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解剖针步骤: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取蚕豆叶,把叶片的背面向里折,丛折断处轻轻撕拉,折断处的白色薄膜就是叶的表皮。
用镊子取一小片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他摊平,盖上盖玻片。
2,低倍镜观察叶表皮: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低倍镜观察现象:除了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色细胞外,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以及由它们的间隙形成的圆孔。
结果:植物叶表皮存在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构成4.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绿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仪器:锥形瓶、塑料袋、新鲜树枝、水、食用油步骤: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A、B,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的水,瓶口处倒入一层食用油2,取两根相似的树枝,将其中一根叶子去掉,插入A瓶,另一根不做处理,插入B瓶。
3,两组实验均套上塑料袋,一小时后进行观察。
现象:A组塑料袋上没有水蒸气,B组塑料袋上出现出水蒸气结果:植物通过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5..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仪器:广口瓶、导管、橡皮塞、凡士林、小盆植物步骤:1,取三只大广口瓶,分别标号A、B、C。
在A、B中各放一盆枝叶茂盛的植物,C瓶内放无植物的花盆。
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中深吐气十余次,使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用凡士林封口。
2,将A放入黑暗中,B、C 放在阳光下。
2小时后,向A、B、C三瓶中分别滴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A:浑浊;B:澄清;C:浑浊结果:B瓶中的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瓶中的二氧化碳:A缺少阳光,C缺少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6.观察鸟卵的结构目的:能概述鸟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作用仪器:鸡蛋、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步骤:1,将鸡蛋钝端向上,用剪刀将蛋壳小心敲碎,再撕破外卵壳膜。
2,用剪刀剪破内卵壳膜后,将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对照鸟卵的结构模式图,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
现象: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气室;卵黄的颜色为黄色,胚盘的位置始终在卵黄上方;卵白透明,可看到连在卵黄两端的系带。
结果:鸟卵有卵壳、内外卵壳膜、卵白、卵黄、胚盘等。
.7..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目的:能说出植物种子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以后发育成种子的哪些器官仪器:镊子、放大镜、碘液、解剖刀、浸泡过的蚕豆、玉米种子步骤: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进行观察:外形、种皮颜色等。
剥去种皮,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 2.,取浸泡过的玉米种子,观察外部形态。
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间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
在玉米的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染色情况。
现象:蚕豆:种皮绿色,有两个子叶,内部有胚的结构玉米:种皮黄色,果品和种皮连在一起,纵切后看到子叶、胚乳、胚的结构,染色后,胚乳呈现蓝色。
结论:种子都有种皮、胚。
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成分是淀粉。
8.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目的:认识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仪器:八年级下册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目的:了解色盲症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方式仪器:三色卡片步骤:现象:模拟探究皮肤是第一道保护屏障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仪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目的:通过实验,感悟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仪器:步骤:探究环境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七年级上册1.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目的:探究在相同温度下,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仪器:栽有青菜幼苗的花盆四个,遮光材料步骤:1,将栽有青菜幼苗植株的花盆分别标号A、B、C、D。
2,.2。
学习使用显微镜目的: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仪器:载玻片、擦镜纸、显微镜、纱布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底座。
放置在试验台略左边的方向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
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内出现圆形光圈。
3,观察:将字母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物象正对通光孔。
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物镜接近装片。
左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4,收镜:将装片丛载物台上取下,压片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到竖直方向。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移到两旁,将镜筒下降。
把显微镜送进镜箱。
现象:移动载玻片,物象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结果:载玻片的字母,在视野中呈180度旋转。
3.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目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原理:金鱼的最适生活温度为20-28℃仪器:金鱼2-3条、温度计、鱼缸、冰块、热水步骤:1,提出问题: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有影响3,制定计划:在不同水温下,测量金鱼的呼吸次数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现象:温度降低,金鱼呼吸次数降低;温度升高,金鱼呼吸次数增加结果: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有影响.4。
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目的:学会鉴定食物中几种营养成分的方法仪器:植物油,蛋清,淀粉,试管,玻璃棒,开水,碘液,滴管步骤:1,在试管中滴加2ml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碘液,注意每加入一滴碘液都要振荡摇匀,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在试管中滴加2ml 鸡蛋清溶液,然后加入开水,观察蛋清溶液的变化情况3,在试管中加入2ml 植物油,然后逐滴加清水,振荡。
观察液体的分层现象。
现象:淀粉溶液遇到碘液变蓝色;蛋清溶液遇开水,变成白色固体;植物油不溶于水,飘在水层上方。
结果: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目的: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
仪器:盆栽天竺葵植物、黑纸片、回形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镊子、滴管、火柴、清水步骤:1,将植物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2,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面都夹紧,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3,去掉黑纸片,将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4,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现象:叶片未遮光的部分不变蓝,叶片遮光的部分变蓝结果: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6.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目的: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7.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目的:验证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仪器:塑料袋、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步骤:1,取A、B两只塑料袋,里面充满空气,在A袋内装入新鲜蔬菜。
将两只塑料袋袋口扎紧,放入黑暗处1天后取出。
2,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观察石灰水颜色的变化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果:植物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8.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七年级下册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目的:初步学会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仪器: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滴管、消毒牙签、吸水纸、碘液等步骤:一: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干净的抹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水3,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丛鳞片的内表面撕取一块透明薄膜,放在载玻片中间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将薄膜展平。
4,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放平5,在载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丛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6,将制作完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上,低倍镜下观察。
现象:视野中出现方形植物细胞,能观察到细胞核结构结果:学会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目的: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仪器:固定装片(洋葱表皮、人口腔上皮)、显微镜步骤:1,取镜,对光,将固定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低倍镜下先进行观察,找到物象后,转换到高倍镜下仔细观察细胞结构3,植物细胞观察完之后,换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现象:显微镜下,洋葱叶表皮细胞方形,可看见细胞核,细胞壁、液泡;人口腔上皮细胞圆形,有细胞核结果:植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观察蚕豆叶的组成目的: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的组成仪器:新鲜蚕豆叶、马铃薯块茎、滴管、刀片、毛笔、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显微镜、蚕豆叶永久横切片步骤:1,取新鲜蚕豆叶片,切成长方形条状,将马铃薯块茎切成长方体两块;将处理过的蚕豆叶片夹在两块块茎之间,固定。
2,用刀片从外向内来回拉切块茎,越薄越好。
切好的叶片放在装水的培养皿中。
3,载玻片擦净后,中间滴一滴水,毛笔蘸取拉切均匀的叶片标本,置于载玻片中间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4.,将制作好的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到物象,调节后,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现象:叶表皮有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大概两到三层细胞,内层是叶肉细胞,排列不整齐结果:叶结构有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组成,中间排列整齐的是叶脉结构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草履虫的生活习性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吸管、解剖针,清水、棉絮、食盐、食醋、载玻片步骤:1,将载玻片擦净,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另一端滴一滴清水。
2,用解剖针连接两滴水滴,用放大镜观察水滴中的草履虫活动情况3,将草履虫培养液中放入几粒食用盐,观察草履虫的活动情况3,将食盐换成食醋,食糖等,重复上述实验。
现象:开始时候,草履虫呆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游向清水中。
加入食醋后,游向清水中。
加入食糖后,不游动结果:草履虫能够识别有利和有害刺激,游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观察河蚌探究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