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农民这么穷
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第一,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约有45%的人口从事农业。
但是,中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
这使得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难以获得足够的产出,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第二,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缺乏适应农村现代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他们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设备,这使得他们无法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第三,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农民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大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
农民通常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工资普遍较低。
第四,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政策、市场需求等。
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不稳定性,使得农民的收入较为不确定。
此外,由于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中间环节过多,农民所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
第五,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较低,导致了农民在金融服务上的难度较大。
农民的贷款、投资和理财渠道有限,这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此外,缺乏金融工具的保障,使得农民在面临疾病、自然灾害等风险时更加无力应对。
第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用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便。
这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渠道,使得他们很难获得更好的市场机会和价格。
第七,户籍制度限制。
中国实行的户籍制度大致分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
城市户籍居民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居民则面临着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这使得农民在享受福利和服务方面的权益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农民收入偏低是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市场竞争压力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户籍制度限制等多个原因所致。
农村地区贫穷的根源及其解决方案
农村地区贫穷的根源及其解决方案在中国,农村地区的贫穷问题一直存在。
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难以脱贫。
那么,造成农村地区贫穷的根源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一、根源分析(一)经济结构落后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农业和传统手工业。
由于技术水平低下,生产效率较低,资金和技术投入有限,导致农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民的收入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二)教育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较低等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地区。
农民未能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变化,从而难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农民生活保障出现了很大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许多人不愿意购买保险,致使农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同时,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很多农民无法获得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较高,治病变成了一大负担。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桥梁、通讯、供电、供水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由于网络和信息的缺乏,很多农民缺少更多的信息来源,无法适应更多的社会变革,从而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解决方案(一)多元化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问题,要多元化发展经济。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展农村旅游、农村特色食品等经济活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资源整合,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好农村教育的保障。
改善学校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确保农村学生接受到与城市相当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保障。
扩大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降低社会保障缴费比例,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
农村经济现状的贫困因素分析
农村经济现状的贫困因素分析一、人力资源短缺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很多劳动力只能在城市从事低技能工作,收入较低。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目前,农村地区普遍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缺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导致农产品无法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商品,仅仅满足生活消费的需求。
这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摆脱贫困状态。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农产品的流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农产品送往市场,导致农产品销售难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受到限制。
五、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经济活动。
金融服务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贫困现象的存在。
六、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要求。
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有限。
七、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农民容易受到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决策。
此外,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往往受到不正当竞争和倒卖行为的限制,农民的收入受到损失。
八、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地区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病虫害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农作物大量损失。
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村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九、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农民缺乏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旦遇到疾病、意外等突发状况,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严重负担,加大了贫困风险。
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以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为标题一、主要原因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1. 教育水平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数量不足,教育质量不高。
农村贫困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有限,很难找到高薪工作,从而导致收入低下。
2. 就业机会少: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生产,且农业劳动力过剩。
由于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农村贫困户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依靠农田劳动,而农田劳动的收入相对较低。
3. 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给农村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由于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流通,农村贫困户的收入受到了限制。
4.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贫困户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很难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创业。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村贫困户很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自然也难以提高。
二、对策针对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提高教育质量。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农村贫困户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2. 发展多样化的产业: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通过发展多样化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贫困户的收入来源。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农村贫困户的收入。
4. 加强财政扶持:增加对农村贫困户的资金投入,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扶持政策,帮助农村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创业。
通过提高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培训和就业指导:开展农村贫困户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及对策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及对策农村经济落后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缺乏持续的增长动力,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村经济落后的原因1. 地理环境因素农村地区之所以经济落后,部分原因在于地理条件较差,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受限。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产业结构问题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农业产业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农民而言,他们只能耕种自己的土地,但是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效率较低,致使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
3. 教育和人才培养不足在农村地区,教育和人才培养不足也是农村经济落后的因素之一。
由于教育和人才缺失,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受到影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缺乏科技和技术支持,使得农村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受到限制,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4.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地区的投资不足,使得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支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针对农村经济落后的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扶持小农户,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工业、服务业等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突破贫困地区教育限制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出优先保障农村地区教育等政策。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地区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特色鲜明教育,从而打破贫困地区教育限制,促进人才变革。
3. 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建设道路、铁路、桥梁、水利、卫生等公共设施,助力农村地区发展。
此外,政府也应该做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相关工作,改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扶持也是解决农村经济落后的有效途径。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农村致贫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经济、社会、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致贫原因:1.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生,经济结构单一、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容易受到天气灾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收入波动较大。
2.缺乏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益较低。
此外,缺乏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农民难以集中力量进行生产经营。
3.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资本和资源流失: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减少,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5.自然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这些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6.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设施和人才普遍匮乏,这增加了居民就医的困难度和费用,也加大了贫困的风险。
7.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8.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缺乏对失业、疾病、意外事故等风险的有效保障,一旦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容易陷入贫困。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涉及到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1.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3.优化农村金融和信贷政策:加强对农户的金融支持,提供合理的信贷政策,为农民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保障。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和市场接入能力。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贫困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1.1 乡村经济体系的薄弱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体系相对薄弱,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
然而,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给农民带来了不稳定的收入。
1.2 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足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农村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收入的机会。
1.3 医疗服务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许多贫困农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致使疾病成为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原因。
1.4 土地问题中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贫困农民无法拥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外部联系。
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2.1 发展农村产业为解决乡村经济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农业科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修建学校和提供奖学金。
此外,还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 改善农村医疗服务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的供给。
此外,鼓励医疗人才到农村地区执业,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贴,以改善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2.4 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政府可以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农村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现实中,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影响。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存在如此严重的农村贫困问题呢?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希望能够有所启示。
一、自然因素中国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为复杂多样的国家之一,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情况各异,这对农业发展与农民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不同地区的耕地质量不一,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耕作困难,气候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的地区作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等等。
这些自然因素使得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贫困问题愈发显著。
二、历史原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农村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历史原因。
按照历史时期分类,可以分为封建社会、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受着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生产力水平低下,贫困现象十分严重。
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平等地位,但农业生产仍然缺乏改革,农村贫困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在社会主义时期,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计划经济和政治环境等原因,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农民生活质量仍旧不高。
在改革开放时期,国家鼓励市场经济发展,城乡经济联系区别模糊,农民逐渐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向城市,但农村贫富差距也随之扩大。
三、政策因素政策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例如,过去的土地制度和户口制度,使得土地资源和现代化资源的使用难度较大,购买物质资产和享受政府福利的难度较大,使得一些农民难以脱离贫困状态。
近年来国家对于扶贫政策的力度虽然不小,但依靠的主要是财政援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缺乏对农民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导致扶贫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中国农民为什么穷?
中国农民为什么穷?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国农民为什么穷?,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在市场时代,巨大数量的、自己无力组织起来的小农,陷入贫困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
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让农民脱离耕地,变成城市人,变乡村中国为城市中国。
中国农民的贫穷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农民的劳动时间比城里人少得多,收入也就大大低于城里人;第二,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人,工作机会也就比较少;第三,缺少现代基础设施,卫生、居住、饮水、道路、通讯等方面的条件也就远比城里人恶劣。
中国农民为什么穷?原因有三: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小,二是小农强烈的自私性或者反“社会”性,三是小农体制与国内外的市场机制不兼容。
这些原因被一些学者、官员和记者遗忘了,他们开出不对病症的药方,以推动“基层民主”来解决9 亿人的贫困问题。
可是“选票”能填饱农民的肚皮吗?制度迷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制度决定论,认为上层建筑能够决定经济基础。
今天的中国农村要解决的不是“专制”问题,更不是靠“海选”来完成。
脱离贫困,走向共同富裕,是衡量农村进步的唯一标尺。
大搞“海选”而不去组织农民建设家园,是中国农村政策的一大误区。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小,是因为农民太多人均耕地面积小是中国农民贫穷最基本的原因。
中国9 亿农村人,其中5亿是农业劳动者,拥有不到20亿亩耕地。
即便按20 亿亩计算,5 亿农业劳动力人均只耕作4 亩地。
靠耕作4 亩地养活一家四口人,怎么可能不穷呢?4 亩地是0.6 英亩,略大于美国一个普通人家房屋的占地面积。
中国南方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大概只有1 亩,也就是0.16 英亩,和美国人家的后院差不多大。
如此的“袖珍家庭农场”数以亿计,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摆脱贫困,哪怕是种海洛因也不可能“致富” 。
无论政治制度多么高明,哪有美国人家靠在后院里耕种“致富”的呢?中国国土辽阔,气候温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是世界上最适合农耕的地方,也是农耕知识最早进入成熟阶段的地方。
农村贫困的原因剖析及解决
农村贫困的原因剖析及解决一、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自然条件限制以及区域经济不平衡等因素,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分析农村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农村贫困的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农村贫困的根源一部分来源于历史遗留问题。
例如,土地流转制度未完全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后继发展带来阻碍。
2.自然条件限制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并不处处适宜农业生产。
有的地区土地质量不佳,有的地区气候恶劣,例如,冬季漫长、线状降水、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区域经济不平衡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价格高,但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减少的是困扰的不仅仅是农村地区的脱贫难题,更是打破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大难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造成农村贫困现象加剧。
4.社会结构和家庭生活的问题由于社会结构和家庭生活问题造成的农村贫困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教育和培训,缺少知识和技能,从而无法适应当代农村经济的变化。
此外,一些农民在家庭生活中也存在着多种问题,例如高额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
三、解决方案1.政策扶持政府支持贫困农村地区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政府应适时推出集体土地流转法规以及其他配套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减少农村贫困的关键。
通过推进现代化农业,引入现代技术,利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减少农村贫困。
3.改善农民生计通过解决农民在家庭生活中的问题(例如高额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使得农村人口可以适应经济变化,增加他们的竞争能力。
4.区域经济均衡在区域经济不平衡方面,政府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从而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影响着亿万人民的生活和未来发展。
许多贫困家庭缺乏基本的生活、教育和医疗保障,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地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已成为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和发展不充分。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富裕,农村贫困。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资源的荒芜、生产力的低下以及农民的低收入、较低的社会地位和不稳定的生产生活。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和教育资源缺乏,导致农民无法得到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障,进一步恶化了农村贫困问题。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了有效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对策:1.加强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加强,建立完善的农村发展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建立新型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力。
2.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
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牧业养殖等产业生态圈和农村合作经济,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3.加强教育和医疗保障加强教育和医疗保障也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
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和教育资源的支持和管理。
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
4.加强组织和社会支持体系组织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是加强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鼓励建立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村公益慈善机构,发挥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认识度,加强对农民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穷
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穷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穷摘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务农人数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农民的收入水平却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为了全面的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央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力求扶植农业的发展。
而时至今日,中国农民依然很穷,这归根结底是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所以本文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全面的阐述了中国农民为什么贫穷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农民贫穷农业经济人口因素农业经济是提高农民收入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但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不理想,农业机制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农业经济组织还未完全形成,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致使农民增收的问题一直无法彻底解决,正因如此,广大的农民才一直无法摆脱贫穷的状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亦无法真正实现。
一、中国农民贫穷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落后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农业人口数约占全国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实属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法一直无法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
具体而言,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业的根本——土地没有实行集中化生产,相对比较分散,与农业相关的机械化、水利工程技术比较落后,没有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技术,同时,信息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这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农民的收入渠道在相应的变窄,收入无法跟随经济增长的步法。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成本与人力成本不断增加,所以,农民根本无法依靠土地走向致富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都选择了放弃务农,去城镇打工,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农民的经济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农村的大量土地闲置,使农业发展走向了一种误区,广大的农民朋友因而长期陷入贫困的泥潭里,无法真正走向发展致富的道路。
我国农民贫穷的五大根本原因
第五 , 衰 落 的农 村 导致农 民萎靡 的精 神 。在 市场 条件 下农 村 经济 的衰 败 , 以及 我 国一 些农 村政 治政 策方 向 上 的失误 , 导致 了农 村基 层原 有社 区组织 的溃败 。农 村基 层社 区组 织 的溃败 , 导致 了农 村文 化 的衰败甚 至倒 退。 的产 品 已取代 养殖 和 种植 的产 品 , 成 为人 类财 富 的主要 来源 。农 业 已成 为“ 产 业” 。 占人 口 1 0 % 以下的农户, 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 , 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我 国迄今最高的粮食年产量是五千亿公 斤。按 每公 斤 一元算 , 总价 才五 千亿 元 ( 而 国家对 农村 一年 的投入 要 三千 多亿 元 ) 。我 国 G D P近 1 9万亿 元 , 粮 食 只 占我 国财 富总量 的 5 %。大 陆 与 台湾 的年 贸易额 是 7 3 0 0亿 元 。2 0 0 6年 4月 , 吴 仪 副总理 率 团赴 美 , 一次“ 团 购” 即达 1 3 0 0亿元 。
我 国农 民 贫 穷 的五大 根 本 原 因
潘 维
我国农民贫穷, 从根本上讲, 不是 因为国家政权的“ 下沉” , 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 不是 因为“ 权利” 被剥 夺, 不是 因为农 民税费负担过重, 不是 因为城 市的剥 削, 更不是 因为农村缺少“ 基础设施” 。我国农 民贫穷有五大
来 从事 改善 生 活 的劳动 。
[ 作者简介 ] 潘维 ,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在繁荣的城市面前 , 农村人 的精神和 自尊遭到 了严重的打击 , 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 , 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 迷信。 文化垮 了, 就更 加 一无所 有 , 就 使农 村人 更难 组 织起来 , 更 难应付 时代 的挑 战 。 中 国农 民处 于无组 织状 态 , 中国工人也处于事实上 的无组织状态。其他普通中国人正在走 向无组织状态。因为组织上 的瓦解, 中国人在精 神上的凝聚力也瓦解 了。 然而, 在迄今仍存活的少数集体经济社 区里, 我们能看到强大的非农经济, 蓬勃向上的 精神 , 以及 比较 丰 富的文化 生活 。 概括起来, 我国农村贫 困的根本原 因是 : ( 1 ) 制造的产 品取代种养 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源泉 ; ( 2 ) 我 国农 民太 多, 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太少 , 农业不成为产业, 甚至倒退 回 自然经济 ; ( 3 ) 我国农民 自由独立, 不善合 作, 难 以组 织起来 闯入 非农领 域 , 甚 至无 力组 织起 社 区劳动来 改善 自身 的社 区生 活环境 ; ( 4 ) 不合 作 的家庭 小农 正在被 国内和 国际的规模农 业市场无情地淘汰和摧毁 ; ( 5 ) 破败的农村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 , 更难组织起
关于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资料
关于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资料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曾经陷入了贫穷和落后的境地。
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从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简要介绍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资料。
首先,经济方面是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世纪初,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工业产值相对较低。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导致国家财富流失严重。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其次,教育方面也是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人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这导致了人才的匮乏和科技的滞后。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加剧了贫富差距,使得贫困地区的人民更加难以摆脱贫困。
再次,社会方面也是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封建主义使得社会阶级固化,贫富差距加大,贫困人口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官僚主义则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社会资源无法有效分配,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
然而,中国并没有因为100年的贫穷落后而放弃。
相反,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逐渐走出了贫困落后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得到了提升。
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国100年贫穷落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逐渐走出了贫穷落后的困境,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贫困地区的发展、教育公平等问题。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1.经济体制转型的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相对依赖于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业,这些行业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同时,市场规模小、技术不先进、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3.农民素质水平和教育程度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能力。
4.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如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民的发展。
5.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农村地区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洪涝、旱灾等,这些不可控因素会给农民的生活和产业带来重大损失。
1.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
通过培训和教育,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同时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3.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更多收入。
5.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农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需要全面深化,从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土地制度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执行力,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整体脱贫。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农村贫困问题。
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不平衡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对策,包括改善农村经济基础、提高教育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机制,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低下,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欠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不足,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电、通信等。
此外,还需要发展农民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农业产业。
其次,教育水平不高也是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教育质量也较低。
这使得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较弱,难以脱贫致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条件。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品质。
另外,应加强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建立技能培训中心,提供农民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此外,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也是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农民在面临疾病、养老、失业等风险时缺乏有效的保障和救助措施。
这使得农民在面对意外情况时容易陷入贫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农村贫穷落后原因及对策
中国农村贫穷落后原因与对策世界上本没有耕地,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开垦土地、水面获得农产品,通过土地整理与水利灌溉建设能达到高产,耕地因施用农药化肥翻耕土地具有农业污染及水土流失具有生态破坏性并不是越多越好。
一政府在农地上的表演建设用地.耕地农业用地生态破坏性由弱到强排序为草地、人工林、养殖水面、水作地、旱作地。
草地只有过牧时才具有生态破坏性,生态破坏性的存在要求水作地与旱作地宜分布在强生态恢复区,且占比不超过50%。
我国用于工农商矿居建设生产用地337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3.47%,人均建筑用地全世界倒数第三,大中城市发展全处于农业发达区水利主灌溉区对农业的影响大。
生态用地(高寒荒漠冰川+河流+石山+天然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25.53%。
可利用农地占国土面积的63.3%共90亿亩,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水土流失区);61%分布在北方的干旱极度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区)。
南部水多地少利用率仅8%,只占热带亚热带地区利用率的1/5,复种指数高达百分之一百八十至二百五十是该地区150%全部耕地超强度使用。
黄海平原可利用农地90%开垦成耕地利用殆尽,占全国47%耕地占水资源的5.7%,西北降雨极少牛羊过牧生态破坏性大。
退耕还林业4.46亿亩,中国耕地总面积18.2亿亩人均耕地1.4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1/3倒数第三。
低劣耕地耕种成本高产量低农民抛荒近2亿亩,非高标准农田占了70%,农业拚的生态拚的是高标准良田数量与科技,耕地的消失与补充没有同步进行农地没有进行高标准整理,分布极不合理生态破坏性大,粮食不能自给是自做自受,活该!占补平衡工农商矿交通要建设才能生产才能发展经济,人均建设用地全世界倒数,南方耕地开发不足只占8%是补充耕地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退耕还林4.46亿亩建设占用1.3亿亩,50岁以上健在的农民当年使用原始工具饿着肚子用汗水与生命开垦农田,政府用现代装备造假,下图左边是正在补充的“看台”右边是早几年补充的“看台”这绝不是孤例。
农村贫困的原因范文
农村贫困的原因范文首先是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靠农业生产。
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受限,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同时,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往往只能靠务农维持生计,农业收入不稳定。
另外,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农民只有狭小的土地面积,种植业的收入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其次是社会因素。
农村地区人口多为农民,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的机会,难以获得高薪资的工作机会。
农村地区也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在面临疾病、自然灾害等风险时很难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助。
此外,农村地区的社会交往网络较为封闭,信息传递不畅,农民对于市场变动的了解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是政策因素。
在一些国家,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不足,农业农村发展受到限制。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政府投入不够,导致农民生活质量不高。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土地承包权不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状况,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得以改善。
其次,要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同时,要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还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传递和社会交往,提高农民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
最后,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农村贫困问题是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志军:为什么中国的农民这么穷?2012年12月18日14:1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10年增长1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实际增长8.4%。
应该说,自2010年起,中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速总算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是,直到今天,即便中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了,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是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同时也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对比一下美国等国家,在美国、德国,一个普通农民的收入较之一个普通城市工人的收入要高许多,农民的收入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中等阶层的收入。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月的收入超过人民币2万元以上,而中国农民每个月的纯收入才刚刚超过500元现在,物价这么贵,一天10多元能做什么呢?这些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就是为什么中国农民这么穷?要解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农民拥有什么、能产出什么?即农民的收入来源是什么、能得到什么?其二是农民能不能得到他们的劳动的全部劳动成果和所拥有资产的全部价值,即谁从农民手上拿走了财富、从农民手上拿走了多少?农民拥有的和产出的减去从农民手上拿走的,就是农民的纯收入。
农民的收入低、农民穷,或者是农民的产出低和拥有的资源少,同时从农民手上拿走的多;或者是农民产出高、拥有的资源也多,但大部分被拿走了;或者是农民本身拥有的和产出的都少,此时,即便拿走的也少,但其净收入也还是很少。
那么,中国的农民到底遭遇了什么呢?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且自古以来,农民一直是人口的主体,城市化率很低,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这就导致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很少。
而且,解放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一个缓慢的进程中,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
也就是说,解放后,受户籍制度的影响,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挤在农村,竞争着原本不多的土地等资源。
在2011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全世界的平均城市化率、人口增长等因素,可以推算出,自解放后,中国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大概只有2.0亩,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即便中国的农民人均土地比较少,但如果中国的土地及依附于土地上的各种资源都归农民所有,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明晰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那么,就算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但其产出还是可以让农民的生活水平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至少与城市居民差不多的水准上。
这可以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程度和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准中判断出来。
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在清朝康熙年间,如果一个家庭拥有10亩左右的土地,那么每个粮农平均产粮数,约为7000市斤;而自明末至清,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粮农,可养活人最多的是乾隆中期,达到8、9人,其次是明末的8.3人。
而从满足家庭温饱所需的土地看,如果平均每户以男女大小5口为计,在太湖平原区,每户只需5-6亩、7-8亩便可足食。
因此,清末人薛福保在谈到嘉道间苏南一带农户的生活情况时说:“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少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或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可以无饥。
”从这段资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解放后,一个农民家庭为5口人,只要他拥有10亩左右的土地,那么即便按照清朝时期的生产力,也足以使其过上温饱甚至是殷实的生活。
而如果他还可以交易其土地上的资源和出卖一些劳动力,那么其生活水准将更高。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历史所昭示的那样,中国农民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不仅没有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反而走向了贫穷和捉襟见肘。
从财富的源泉看,农民拥有三项可以为其带来财富的有价值的要素禀赋,一是劳动力,二是土地,三是依附于土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而农民的收入或者说财富多少,主要是由这三项要素的使用和转让所能带来的收入决定的。
在本文,我将分两个阶段,即1949年-1978年,1978-至今,从农民所拥有的这三项要素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寻找“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穷”的答案。
在1949年-1978年间,中国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从多个方面弱化了农民所拥有的要素禀赋的产出能力和价值增值能力,并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将原本就很少的产出转移到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失血、农民走向贫穷。
一是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富源泉土地和土地上依附的自然资源。
解放初期,土地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人均有其田”,让每个农民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
然而,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后,中国基本上消灭了土地私有权,实现了土地的集体经营。
在土地集中经营制度下,由于缺乏必要的产权激励和来自监督、考核量度上的信息问题,因此,来自农业的产出就比较低。
而且,由于土地及依附于其中的资源共有(集体所有),加之缺乏土地流转和资源买卖市场,无法获取来自土地(资源)转入的收入。
也就是说,在土地的集体制度安排下,来自土地及依附于土地上的资源的产出和收益不仅很低,而且也很难被农民分享。
二是农民失去了对自身劳动力资源的支配权和使用权。
在集体经济制度下,农民失去了人生自由,其劳动力的支配、使用和收益权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成为一种残缺的产权被集体所有。
在此安排下,农民不仅缺乏积极性去努力工作、提高生产,也无法离家到城里务工,补贴家用。
也就是说,在集体经济下,农民来自劳动力的收入也遭受着极大的压制。
简单估算一下,由于劳动力产权受到压制,一个农民一年的产出因此下降100元,3亿以上的农民一年将因此减少收入300亿元以上,25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会使农民减少收入7500亿元以上,折合到今天将超过75000亿元。
三是来自“剪刀差”的剥削。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
在剪刀差的剥削下,原本就很少的农业产出进一步被转移至工业和城市,从而使得农民更穷了。
据说,在计划经济时期,一斤棉花的收购价格大概是5角钱,但经过简单的工业加工后,可以制造出10多条毛巾,而一条毛巾的价格高达1元多,从中可以看出,工业对农业的剥削。
另外,据经济学家的计算,在长达20多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剪刀差”,通过价格渠道从农业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中转移出去的价值量高达4000多亿元,折合今天的价值则高达4万亿元以上。
四是来自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歧视。
在1950年代,从计划经济体制里内生出了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即一个城市制度,一个农村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农民在社保方面处于被忽视和被歧视的地位,未能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其生老病死、教育就业等方面所享受的待遇都远远低于城市。
于是,在这些制度的综合作用,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下,中国的农村逐渐走向凋敝,中国的农民逐渐走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极端贫困之境。
1978年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是在农村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对土地的种植使用权。
其次是农民开始拥有自身的产权,既可以支配来自劳动的收入,也可以自由外出务工。
再就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民可以用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获取来自投资经商的利润。
应该说,正是这些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创造财富、改善收入、提高生活充满了渴望和追求。
而且,这种渴望和追求变得异常强烈,促使他们不辞辛劳地工作、想方设法地谋取生路。
在市场的驱使下,农民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取了来自市场的部分好处,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和不到位,农民作为一个整体依然未能摆脱其弱势地位,他们的收入依然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他们依然在贫穷中挣扎,在不公正中喁喁前行。
而造成农民贫穷的依然那只残缺制度的“掠夺之手”。
在农产品的交易中,依然受到“剪刀差”和农产品价格管制的剥削。
虽然改革开放后,许多领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某种产品的价格。
但对于中国的农产品来说,这种改革并未完全走向市场化,政府那只调控之手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依然在剪农民的“羊毛”。
于瀚《六十年,农民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在其研究中写道:如果单从农业税上看,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小的、农民负担是不重的,如1982年我国农业各税收入是29.4亿元,只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4%。
而该年度农产品价格转移总额是740亿元,农业总产值是2785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083亿元。
那么套用剪刀差的绝对量测算公式:(740÷2785)×1083,可以得出1982年国家通过价格渠道从农业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中转移出去的价值量是288亿元。
1982年农民剪刀差绝对量负担是当年农业各税税收的9.8倍,与1982年国家财政收入1212.3亿元之比是23.8%。
农业各税与剪刀差绝对量之和是317.4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6.2%。
不仅“剪刀差”在剪农民,而且,由于价格管制,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也导致农民从粮食生产中所能得到的收入很少。
如果一斤粮食比国际市场低0.5元,一年农民交易5000亿斤,那么农民将因此减少2500亿元的收入;即便每斤比国际市场低0.3元,每年只交易3000亿斤,农民也将因此每年减少近1千亿元的收入(1990年以来,为养活城市人口,农民每年至少得卖粮3000亿斤以上)。
简单加总起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剪刀差”和价格管制,农民因此减少的收入至少在3万亿元以上;而如果考虑其利率,则可能高达10万亿元。
在劳动力使用的报酬上,农民作为一个整体也受到“剪刀差”的伤害。
万向东和孙中伟在2011年发表的:《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了农民工所受到的工资压迫。
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关政府统计数据和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发现,1995-2008年,农民工月均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支出、城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项相比较,存在剪刀差现象(表1)。
根据万向东和孙中伟的研究,我们可以进行一个计算,可以大概估算出1990年以来,农民工所丧失的劳动所得。
按照农民工的生产率,其产出大概是其工资所得的2倍以上,如果农民工能享有与城市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其他权利的话,其工资至少可以在原工资水平上提高40%。
我们假设从1990年开始,农民工每个月的工资平均为900元(即1990-2011年的月平均工资),全国每年大概有1.5亿农民工,如果其工资所得能提高40%,那么这21年间,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其收入将增加136080亿元!如果进行复利计算,则至少高达20万亿。
在土地出让的收入分配上,农民作为一个整体也饱受亏待。
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让土地变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充实财政的一个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