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双层平板法观察蛭弧菌斑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蛭弧菌属于蛭弧菌科。具有细




菌的一切形态特征: 单细胞,弧形或逗点状,有时 呈螺旋状 0.3-0.6×0.8-1.2微米,或仅为杆 菌长度的1/3-1/4 端生鞭毛,比其他细菌的鞭毛 粗3-4倍,运动活跃 革兰氏染色阴性。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有的 占干重的60-70%。DNA含量 5%,GC百分数为42-51%。
大肠杆菌的制备
将大肠杆菌接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上,放在37℃培 养箱里培养24 h后,备用。
四、实 验 程 序

1. 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蛭弧菌 2. 观察噬菌蛭弧菌斑出现及其形态的观察

即:通过双层平板法使噬菌蛭弧菌对大肠杆菌的裂
解而形成噬菌斑。

百度文库
双层平板法主要优点:
五、实验方法及操作
试验操作注意事项

1、上层LB培养基温度必须控制在50℃左右,温度 过高导致大肠杆菌和蛭弧菌失活。 2、加入0.2mL蛭弧菌液和0.3 mL大肠杆菌菌悬液时 动作要快,倒入下层培养基上迅速摇匀,避免LB培养 基凝固。
3、一定要等培养基凝固后,在倒置培养。


六、实验结果
1、观察噬菌斑出现及大小 2、记录噬菌斑个数
三、实 验 材 料
仪器 显微镜,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 电热干燥箱,超净工作台,冰箱,高速离心机,普
通离心机。
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噬菌蛭弧菌 (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
实验试剂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粉5g(0.5%);蛋白胨10g( 1%);琼脂20g(2%);蒸馏水1000ml;pH 7.0~7.2 (2) 双层平板培养基 下层琼脂培养基:琼脂17.5g(1.75%);蒸馏水1000ml 上层LB培养基:蛋白胨5g(0.5%);酵母提取物1.5g( 0.15%);NaCl 2.5g(0.25%);琼脂4g(0.4%);蒸馏水 1000ml。
七、思考题
1.比较双层平板法与单层平板法的特点。 2.噬菌蛭弧菌生长与其他细菌生长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要把上层培养基温度必须控制在50℃左右?
分布和分离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河水、附近海洋水域及下水道污水。 将蛭弧菌与敏感菌混合倒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3天,平板上
便会出现类似噬菌体的噬菌斑,并逐渐扩大,宿主细胞完全被溶 解而形成透明区。从这些透明区中就可分离到蛭弧菌。利用这一 特征,还可计算出蛭弧菌噬菌体的数目。同时可追踪增殖过程、 寄生潜伏时间、新产生蛭弧菌的数量以及它们的活性等。
37℃,低于12℃,高于42℃时均不生长;能稳 定分解蛋白质,一般不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以 肽、氨基酸作碳源和能源;能液化明胶;严格 好氧。
侵入对象
蛭弧菌与宿主细胞之间,常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不
过,有的特异性较差,能侵入多种细菌。例如不同的 蛭弧菌菌株,能侵入各类不同的植物病原菌。
侵入机理
周质空间
应用价值
用于净化水体和清除工、农、医等方面的有害细菌。 大量存在于污水中,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均有广
泛的寄生性,因此,有人以蛭弧菌作为水域污染程度的一项 最终指标 理论研究:宿主细菌-蛭弧菌-蛭弧菌噬菌体这个"三位一体"的 寄生系统。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噬菌蛭弧菌的生物特性 2. 掌握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技术
1、 蛭弧菌悬液的制备:挑取蛭弧菌单斑浸泡于1.5 mL
无菌水中,捣碎混匀,10000 g离心1 min,得到蛭弧菌 悬液,备用。 2、大肠杆菌悬液的制备:取0.5 mL无菌水在大肠杆菌 的斜面上,用接种环钩分散乳化菌苔,制备菌悬液, 备用。 3、倒入融化的琼脂培养基20ml于无菌培养皿中,冷 却凝固,备用。制作下层琼脂培养基。 4、吸取3.5 mL上层LB培养基(50℃)中加入0.2mL蛭 弧菌液和0.3 mL大肠杆菌菌悬液,混匀后立即倾注于 下层培养基上,待凝固后置于35℃培养箱内培养24h120 h。
生活方式
有寄生型,也有兼性寄生,极少数营腐生。非寄 生型营腐生生活,可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 基上生长繁殖,绝大多数都丧失了寄生性。
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蛭弧菌都是依赖寄生型,迄
今为止,还没有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非寄生型 。不依赖宿主的蛭弧菌,只能生活在实验室条件 下。
生长要求
寄生型蛭弧菌生长,要求pH6.0-8.5;温度23-
实验 十 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蛭弧菌 斑实验
一、蛭弧菌简介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寄生于其他细菌 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它虽然比通 常的细菌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类似噬 菌体的作用,但它不是病毒,是一类能"吃 掉"细菌的细菌。 1962年首次发现于菜豆叶烧病假单胞菌 体中,随后从土壤、污水中都分离到了这 种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