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汤

合集下载

疏肝理气汤内服加公英等外敷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研究

疏肝理气汤内服加公英等外敷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研究
大 多 乳 房 胀 痛 且 肿 块 消 失 , 期 疗 效 巩 固。 长
科 室, 由护士 长 负责 。 刘 院长还 谈 到 , 烟 工作 , 医 医院应 当率 先 , 正 控 中 这
是 中 医文 化和 治未 病 思想 的具体 体 现 , 议 学会 向上级 机 关积 极 呼 吁 , 建 将 其纳 入 医 院管 理年 考 察指 标 中, 以促进 全 国中 医 医院 的控 烟工 作 。 曹 副秘 书 长 代 表 学会 向 以刘 院 长 为代 表 的 眼科 医 院 对 学 会 工 作 的 支持 表 示感 谢 !他 谈 到控 烟 工 作 不 仅 能有 效 地 维 护 人 民 健 康 , 我 们 是
典 型病 例 :0 3年 一 患者 因双侧 乳房 小叶 增 生 , 20
中华 中医药 学会与 国际 防痨和肺部 疾病联 合 会 专家 考察 中国 中医科学 院眼科 医院控烟 工作
本 刊讯 21 0 0年 3月 3 日下 午 ,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曹 正 逵 副 秘 书 由 长 带 队 , 国 际 防痨 和 肺部 疾 病 联 合 会 T IH 博 士 等 一行 赴 中国 中 医 与 RS 科 学 院 眼科 医院 考 察 控 烟 工作 。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 眼 科 医院 是 学 会 与 国 际 防 痨 和 肺 部 疾 病 联 合 会 共 同开展 的“ 建 2 创 0所 无 烟 中 医 医 院 ” 际 合 作 项 目 示 范 单 位 之 一 。 考 国 察 组 首先 听取 了刘 成 源 院长 就 本 院 开 展 无 烟 医 院 创 建 工 作 所 做 的 各 项 工 作介 绍 : 、 立 组 织领 导 机 制 , 1建 由院 办 、 办及 后 勤 部 共 同牵 头 , 展 党 开 广 泛 的 宣传 动 员 工 作 , 每 个 职 工 都 认 识 到 此 项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 联 系 让 2、 朝 阳 医 院 等 已开 展 控 烟 工 作 的单 位 准 备 实 地 进 行 参 观 学 习 , 汲取 好 的 经 验 ; 、 医院 门诊 及 住 院 区 内设 专 门 吸 烟 区 , 量 减 少 烟 草 污 染 ; 3在 尽 4、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其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中医认为多动症是由于脾胃虚弱、肝郁脾虚、心脾不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下面是一则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医案,供参考。

患者男性,7岁,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体格发育正常,食欲一般,睡眠良好。

家族无类似病史。

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心脾不交所致多动症。

治疗原则:1. 调和脾胃,补益心脾,疏肝理气。

2. 平衡阴阳,调节气血。

方剂组成:疏肝理气汤 + 金匮肾气丸处方药物:1. 疏肝理气汤:柴胡、青皮、白芍、当归、川芎、黄芩、丹参、郁金、桂枝、香附、生姜、大枣。

2. 金匮肾气丸: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淫羊藿、鹿角胶、麦冬、茯苓、丹参、川芎、龙眼肉、牡蛎、白芍、枳壳、柴胡、青皮、桂枝、白术、茯神、香附、生姜、大枣、炙甘草。

服用方法: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

疏肝理气汤煎煮后分两次服用,金匮肾气丸每次10粒,用水送服。

疗程:每个疗程为1个月,连续服药3个疗程。

配合疗法:1. 睡眠规律: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 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鱼、豆类等营养食物的摄入。

3. 家庭环境营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过多使用,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度有所改善,多动和冲动的行为减少。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度明显增加,多动和冲动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总结: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主要是从调和脾胃、补益心脾,疏肝理气,平衡阴阳气血等方面入手。

配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每个患儿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多动症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希望患儿可以通过中医的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疏肝理气方剂

疏肝理气方剂

疏肝理气方剂养血舒肝汤【处方】当归身6-9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3克,炙甘草3克,白术4.5克,阿胶(蛤粉炒)4.5克,杜仲(盐水炒)4.5克,【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处方】香附9克青皮柴胡郁金各6克丹参12克川芎4.5克解郁活血汤【处方】当归2钱,白芍3钱,柴胡2钱,茯苓3钱,薄荷1钱,丹皮2钱,山栀仁2钱,白术3钱,泽兰叶4钱,郁金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舒郁行气活血。

主经闭气郁证。

肝郁气滞,经闭不行,面色青黄,精神抑郁,烦躁性急,头晕耳鸣,胸胁作胀,食少嗳气,舌尖红,苔微黄而燥,脉弦数或弦紧。

柴胡疏肝糖浆主要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白糖250克。

制作方法:将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甘草、川芎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制成糖浆。

效用说明:适宜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肋痛低热等症。

金铃子散【处方】金铃子玄胡索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现用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调下。

【注意】孕妇慎用。

【备注】方中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二味相配,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愈。

理气化瘀消肿汤【处方】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5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玫瑰花汤【配方】玫瑰花初开者30朵,冰糖适量。

【制法】玫瑰花去心蒂,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浓煮,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本品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功效。

适用于肝郁吐血,月经不调。

【按语】原方制成膏剂,名玫瑰膏,用于肝郁吐血,经期不调,为理气和血常用方。

【国宝秘方〗乙肝十七年一月根治舒肝理气汤

【国宝秘方〗乙肝十七年一月根治舒肝理气汤

【国宝秘方〗乙肝十七年一月根治舒肝理气汤【国宝秘方】乙肝十七年一月根治舒肝理气汤周平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疑难病研究室主任,我国知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中央保健局专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名医工作站名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四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认为临床实效是中医的灵魂,主张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

他不仅对慢性肺间质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疑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中医急症、热病、脾胃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病治疗上疗效显著。

周平安教授尤其在疑难病诊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临证心得与体会,用药灵活多变,治疗得心应手,深受患者好评。

秘方: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0g,枳壳10g,茵陈30g,大枣10g,五味子10g,黄芩10g,党参15g,生黄芪20g,生山楂10g,生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病例:胡某某,女,41岁。

患者被诊断为乙肝大三阳十七年,因为近一个月右胁痛,纳差,腹胀而就诊。

现右胁肋部疼痛,纳差,腹胀,食后尤甚,口中异味,小便黄。

舌淡红,苔黄,脉弦细。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157U/L,AST71U/L。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已经十余年,湿热疫毒侵袭人体,损伤正气,中焦脾胃不足,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诸症。

证属:肝郁脾虚。

治以:舒肝理气,益气健脾,保肝降酶。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用十四剂后,右胁痛减轻,纳差好转,仍腹胀尿黄,舌淡红,苔黄,脉弦细。

上方去党参,加郁金15g,服用十四剂后,诸症悉除告痊愈。

方解:本方具有舒肝理气,益气健脾,保肝降酶。

主治乙肝大三阳,久治不愈患者。

献方人:周平安国家级名老中医。

20种疏肝理气的中药方

20种疏肝理气的中药方

20种疏肝理气的中药方疏肝理气是一种中医养生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肝脏和气的运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疏肝理气可以缓解情绪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减轻疲劳等慢性病症状。

具体偏方有:1. 柴胡加芍药汤:柴胡 9克、白芍 12克、生姜 6片、大枣 4枚、人参 6克。

2. 逍遥散:逍遥 60克、白术 30克、茯苓 30克、泽泻 15克、甘草 10克。

3. 青龙汤:黄芩 9克、黄连 9克、半夏 9克、生姜 9片、干姜 6克、大枣 4枚。

4. 柴胡疏肝汤:柴胡 6克、黄芩 6克、半夏 6克、生姜 6片、大枣 4枚、枳实 6克、人参 6克、甘草 3克。

5. 枸杞子炒蛇床子汤:枸杞子 10克、炒蛇床子 10克、茯苓 15克、淮山 15克、山药 15克、丹参 9克。

6. 丹参饮:丹参 60克、当归 30克、黄芩 15克、青皮 10克、甘草 10克。

7.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12克、柴胡 6克、黄芩 6克、生姜 6片、大黄 10克、枳实 6克。

8. 六君子汤加枳壳:六君子 9克、枳壳 6克、白术 9克、茯苓 9克、甘草 3克、大枣 4枚。

9. 三子养肝汤:柴胡 6克、白芍 10克、枳壳 6克、山楂 6克、甘草 3克、半夏 6克。

10. 益气养阴汤:黄精 15克、白术 15克、甘草 10克、山药 30克、麦冬 30克、枸杞子 10克、淮山 15克。

11. 逍遥活血汤:逍遥 15克、红花 10克、桃仁 10克、当归 10克、川芎 10克、丹参 10克、甘草 5克。

12. 保和丸:黄芪 10克、白术 10克、茯苓 10克、川芎 10克、甘草 5克、枳壳 5克、橘红 5克。

13. 玄胡安神丸:玄参 12克、舍赤散 9克、石菖蒲 9克、青皮 12克、柴胡 6克。

14. 柴蟬加龙骨牡蛎汤:柴胡 6克、炙甘草 3克、生姜 3片、黄芩 6克、龙骨 12克、牡蛎 12克、蟬衣 12克。

15. 清肝润肺汤:柴胡 6克、黄芩 6克、天花粉 10克、茯苓 10克、生地黄 10克、杏仁 6克、玉竹 10克。

舒肝理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舒肝理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舒肝理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舒肝理脾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调理肝脾不和,对以下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肝郁脾虚:舒肝理脾汤可调理肝脾气机,缓解因肝郁脾虚引起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口苦咽干、情绪低落等。

2.感冒发热:舒肝理脾汤在中医药中属于解表药,具有解热的作用。

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3.食欲不振:舒肝理脾汤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欲,对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4.胸胁胃痛:舒肝理脾汤可以调理胃气,缓解因肝脾不和引起的胸闷、胁痛等症状。

5.失眠多梦:舒肝理脾汤对于因肝郁脾虚引起的失眠多梦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使用舒肝理脾汤的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用量参考:1.成人:每次口服舒肝理脾汤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儿童:儿童使用舒肝理脾汤应当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的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在使用舒肝理脾汤时,这些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用量,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用药周期:一般情况下,使用舒肝理脾汤的疗程为2周,但具体使用时间仍然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请注意:以上用量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情况还需要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指导来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1.对本方药物过敏者禁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2.在使用舒肝理脾汤过程中,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3.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舒肝理脾汤时需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舒肝理脾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胀等。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5.注意药品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以上内容是对舒肝理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请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

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郁证伴有便秘患者30例

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郁证伴有便秘患者30例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尸<0.05。
便 口服液 (10ml/支 ,甘 肃天 水岐黄 药业有 限责 任公 司 , 3.3 两组 患者 治疗 前后 MYMOP评 分及 Wexner评 分 比 国药 准字 Z10910032)治疗 ,盐酸 帕罗西汀 片 10mg,服用 较 :见 表 2。
刘 某 ,女 ,46岁 。主诉 :外 阴痛 3月 余 。患 者 3月 前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外 阴部 疼痛 ,痛 如针 刺 ,偶 有抽 痛 ,每 天 15—30次 ,每次 5一l0秒 。曾多次诊 治 ,效果 不显 ,遂 至我 院针 灸科就诊 。刻 下 :外 阴疼痛 ,两胁肋 刺痛 ,时有 疼 痛 放射 至肩 背 ,心烦 易躁 ,月经 先后 不定 期 ,经期 腹 痛 明显 ,尤 以两 少腹疼 痛为 主 ,有 时疼 痛放射 至两 大腿 内侧 ,痛甚 则 手足 逆冷 ,呕 吐 ,经血 色紫 黯 ,有血 块 ,大 便 调 ,小便 频 、量 少 ,夜 寐 尚可 ,舌质黯 红 、苔微 黄 ,脉弦 细 。体检 :外 阴正 常 ,阴道 畅 ,分泌 物少 许 ;宫 颈单 纯性 糜烂 l度 。辅 检 :阴道分 泌物未 见 明显异 常 ,支 原体 、衣 原体 阴性 ,HPV阴性 。B超 :子 宫及 附件 无 异 常 。西 医诊 断 :外 阴痛 。中医诊断 :阴痛 。证属 肝气 郁结 ,气滞 血瘀 型 。治 法 :疏 肝 理 气 ,通 络 止 痛 。取 穴 :百会 、风 池 、风 府 、内关 、神 门 、合谷 、血海 、足三里 、太 溪 、行 间 、太 冲 、 蠡沟 、中脘 、气 海 、曲骨 、中极 、关元 、天枢 、大椎 、心俞 、 肝俞 、脾 俞 、肾俞 、命 门 。操 作 :患者 坐 位针 刺 百 会 、风 池 、风 府 、大 椎 、心 俞 、肝 俞 、脾 俞 、肾俞 、命 门 ;然 后仰 卧位 ,关元 、太冲快速 进针 ,针感传 至会 阴部 得气 后 ,快 速提 插捻 转 imin。其余 穴位 按 照 国际标 准化 方案 的针

疏肝理气汤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疏肝理气汤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疏肝理气汤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目的比较疏肝理气汤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服用疏肝理气方剂,西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吗叮啉。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胃泌素水平、血液动力学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治疗前无差异,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胃泌素水平增加,但中药组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

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流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后各项血流变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西药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值无明显变化。

中药组治疗后的血流变值均较西药组下降。

结论疏肝理气汤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是从整体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使其病情明显改善,是一种辨证施治的方法,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标签:疏肝理气汤;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泌素;全血黏度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疼痛或不适,具体表现为早饱、嗳气、腹胀、恶心、呕吐等,其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多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大部分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及病史[1]。

以往有很多报道均称在治疗此病时加入抗抑郁药物会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2],这也提示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肠道神经系统的疾病。

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满意方案;中医认为是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采用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66例,诊断标准按照《功能性胃肠障碍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排除患有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胃癌、胆道疾病等器质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同时排除患有心、肝、肾、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史的患者。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33例,另选择同期33例到我院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蛎又名生蚝,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碾碎,入药用,味甘咸,性胃寒,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作用功效
柴胡的功效:
茯苓的功效作用:
功效:1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2 《本草衍义》: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

《用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

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汤液本草》: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

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本草衍义补遗》: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雍。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作用:1 利尿作用。

2 抗菌作用。

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6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8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贝母的功效::
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1、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2、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

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母。

3、土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

外消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默。

【宜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选方】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汤洗)各一两,白术一两半。

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

(《紊问病机保命集》)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大半夏一斤,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

(《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

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

(《局方》橘皮半夏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

饮服十丸,日三服。

(《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

每服三、五丸,姜汤下。

(《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

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

(《补缺肘后方》)
半夏的作用:
中药半夏的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中药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煎
服,3~10g;外用适量.内服一般宜制过用.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温燥化痰作用强,长于燥湿和...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
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

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

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

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

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大便失调之症。

制南星的功效:
制法不同:制南星制法是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2~3 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天南星,加白矾2k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天南星,用生姜、白矾各12.5kg。

胆南星制法是将天南星磨粉、加入适量的牛胆汁在瓦盆中,混成糊状(每200斤南星,用1000只牛胆的汁分3次加入),日晒夜露至干,再磨成粉,加入胆汁拌匀成糊。

如此反复直至胆汁全部吸干为止,色发黑,无麻辣味为止。

功效不同:制南星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胆南星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使用时要注意制南星辛,温;有毒,阴虚燥痰及孕妇慎用,常用量3 ~9g胆南星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作用。

制南星有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作用。

胆南星化痰作用强与制南星。

制南星用生姜制过的,性温,制南星能燥痰,祛经络中的风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中药山慈菇的性味归经
甘、微辛,凉。

归肝、脾经。

中药山慈菇的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中药山慈菇的应用
1.痈疽疔毒,瘰疬痰核。

本品味辛能散,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

常与雄黄、朱砂、麝香等解毒疗疮药合用,治疗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如紫金锭(《百一选方》),内服外用均可。

2.症瘕痞块。

本品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近年来本品广泛地用于症瘕痞块和多种肿瘤。

如以本品配伍土鳖虫、穿山甲、蝼蛄等同用,治疗肝硬化,对软化肝脾,恢复肝功,有明显效果;若与蚤休、丹参、栀子、浙贝母、柴胡、夏枯草等制成复方,对甲状腺瘤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尚有很好的化痰作用,如《奇效良方》中以山慈菇与茶同研调服,治疗由风痰所致的癫痫等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